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_第1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_第2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_第3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_第4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28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第一部分生物多样性定义与重要性 2第二部分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关系 3第三部分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 7第四部分全球生物多样性现状与挑战 9第五部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 13第六部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 15第七部分生态修复的目标与原则 18第八部分主要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 20第九部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案例分析 22第十部分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趋势 25

第一部分生物多样性定义与重要性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基因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涵盖了从微生物到大型动物的各种生命形式,包括植物、动物、真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等不同类群的生物。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通常分为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不同种类的生物;

*基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不同生态环境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多样性。

这三个层次的多样性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复杂而复杂的概念,其定义不仅涉及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还与地理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密切相关。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基石之一,维持着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平衡,保障了人类生存所需的空气、水、食物、能源等基本资源。其次,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资源,例如药材、食品、纤维、橡胶、石油等多种资源。此外,生物多样性还有助于维护地球气候稳定、减少自然灾害风险、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然而,当前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严重威胁。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数据,目前已经有近10%的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而且这一比例仍在不断上升。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森林砍伐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性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缓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速度,同时加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监测工作,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政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总的来说,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工作,以确保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二部分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关系

摘要:本文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中的重要性。通过综合分析多个研究案例,我们发现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并且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因此,在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功能。

1.引言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的有益产品和服务,如食物、水资源、气候调节、碳储存和生物多样性等。这些服务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的重要基础。生物多样性则是生态系统内物种、基因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程度,它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2.1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

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通常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稳定性。例如,植物物种多样性高的草地生态系统具有更好的碳固定能力和土壤保持能力。

(2)遗传多样性:不同种群和物种间的遗传差异提供了生态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有助于维持其稳定性和恢复力。例如,遗传多样性较高的森林植被更能够抵御病虫害和气候变化的挑战。

(3)生态系统过程的多样性:不同的生物种类参与并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过程。例如,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和动物共同维持了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

2.2生态系统服务对生物多样性的反馈

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也会影响生物多样性。例如,过度开发和资源利用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进而降低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一些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如保护区设立)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物种丰富度的增加。

3.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的实践案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的相关实践。

(1)中国三江源地区生态修复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种植耐寒植物、设立保护区等方式恢复高寒草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同时保护该区域特有的生物多样性。

(2)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生态保护:通过实施栖息地恢复、野生动物保护和可持续旅游等措施,实现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双重保护。

4.结论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显著,同时也受到生态系统服务状况的影响。因此,在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时,应全面考虑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功能,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Cardinale,B.J.,etal.(2012).Biodiversitylossanditsimpactonhumanity.Nature,486(7401),59-67.

[2]Daily,G.C.(1997).Nature'sservices:societaldependenceonnaturalecosystems.IslandPress.

[3]Costanza,R.,etal.(1997).Thevalueoftheworld'secosystemservicesandnaturalcapital.Nature,387(6630),253-260.

[4]Mace,G.M.,Norris,K.,&Fitter,A.H.(2012).Biodiversityandecosystemservices:amultilayeredrelationship.Trendsinecology&evolution,27(1),19-26.

[5]Settele,J.,etal.(2018).Landdegradationneutralityinthecontextof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NatureSustainability,1(3),146-158.第三部分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速,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报告,人类活动导致地球上的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背景速率快了100至1000倍(IPBES,2019)。这些活动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污染、过度开发等,它们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

1.土地利用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的扩张,大量的天然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被改造为农田、城市、道路等人工设施。这种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许多物种失去生存空间,从而加剧了物种灭绝的风险。据估计,自人类文明开始以来,地球上约有54%的原始森林已被破坏或转换成其他用途(FAO,2020)。

2.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是目前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气候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许多物种分布范围的变化和种群数量的减少。根据IPCC的报告,全球气温每升高1°C,就会导致约3%的物种面临灭绝风险(IPCC,2014)。

3.污染

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也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影响。例如,重金属污染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中的物种分布和种群数量。据估计,全球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万亿美元(UNEP,2016)。

4.过度开发

商业捕鱼、狩猎、采集等活动导致许多物种资源的枯竭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例如,过度捕捞已经使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受到过度开发的压力(FAO,2020)。

5.生物入侵

由于国际贸易、旅游等活动,外来物种被引入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可能通过竞争、捕食等方式抑制本地物种的生存,从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据估计,全球有近1.5万种外来物种已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CBD,2020)。

综上所述,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这些压力。这包括但不限于实施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和水资源管理政策、加强环保法规和执法力度、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促进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持久的保护,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第四部分全球生物多样性现状与挑战全球生物多样性现状与挑战

摘要:全球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本文将介绍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威胁,并探讨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策略。

一、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重要性

全球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这些多样性的存在使得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能够应对环境变化并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服务。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至关重要。首先,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我们所需的食物、能源、药品和其他各种原材料。例如,农作物多样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持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为人们提供木材和非木质林产品等资源。其次,生物多样性在调节气候、净化水体、防止土壤侵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类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此外,生物多样性还对科学教育、文化和精神生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二、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栖息地丧失:城市化、农业扩张和工业开发等活动导致了大量自然栖息地的破坏和消失,严重威胁了物种的生存和发展。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2020年地球生命力报告》,过去50年里,陆地上脊椎动物的数量平均减少了68%。

2.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巨大压力。研究显示,全球升温2℃可能导致25%的陆地物种灭绝,而升温4℃则可能使超过一半的物种处于危险之中。

3.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的引入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抑制本地物种的生长和繁殖,甚至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例如,澳大利亚引进的野猫和兔子已对当地许多物种造成了严重危害。

4.环境污染:过度排放的污染物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也会影响生物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例如,塑料微粒已成为海洋生物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

三、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策略

面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其保护和恢复。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确保生态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2.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经济,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

3.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共享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

4.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5.重视生态修复工作:针对已经受损的生态环境,实施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工程,改善生物多样性状况。

总结,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第五部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修复是全球环境治理中的重要议题。为了加强全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作,推动可持续发展,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CBD),这是第一个专门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性法律文件。

一、公约的目标与原则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在尊重各国主权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其可持续利用,并公平公正地分享由遗传资源产生的利益。该公约强调了一系列原则,包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预防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生态系统方法原则等。

二、公约的内容与机制

《生物多样性公约》包含三个主要部分:

1.一般义务:缔约方承诺采取必要的立法、行政或其他措施来实现公约的目标,同时确保遗传资源的合理、公正使用,并尊重相关的传统知识。

2.具体措施:公约列出了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建立保护区网络、控制外来入侵物种、保护关键生境和生态系统等。

3.合作与支持:为促进国际合作,公约鼓励缔约方共享信息和技术,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开展能力建设合作,并设立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以及多个技术委员会。

三、公约的发展与挑战

自1994年正式生效以来,《生物多样性公约》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截至2021年,已有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公约的缔约方。然而,尽管取得了诸多进展,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速度仍然超过了预期。据估计,从1970年至2014年间,全球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了60%以上。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挑战,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十次缔约方会议上,各国共同制定了“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提出到2020年前要实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显著减缓。然而,至2020年底,这些目标并未完全实现。

在此背景下,联合国大会于2021年宣布将2021-2030年定为“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并计划在2022年于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商讨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四、结论

《生物多样性公约》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法律基础,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政策指导和行动纲领。然而,面对日益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危机,各缔约方需要加大实施力度,落实相关措施,加强国际协作,以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第六部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概述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大量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物种。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应对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本文旨在简要介绍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政策框架、主要措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政策框架

1.国家级政策: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主要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负责,而具体政策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实施。

2.地方性政策:除了国家级政策外,地方各级政府也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

3.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一些双边或多边协议以加强国际合作。

三、主要措施

1.制定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政府开始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以指导全国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2.设立自然保护区:中国已建立了近万个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涵盖了多种生态类型和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3.生态修复项目:中国政府开展了大量的生态修复项目,如退耕还林、湿地恢复等,以改善受损的生态环境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4.加强科研与监测:中国重视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不断提升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水平,并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提高公众意识:中国政府努力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普及相关知识。

四、未来发展趋势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并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1.法规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未来中国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其适应当前形势。

2.技术创新:科技发展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将有助于更有效地评估、监测和管理生物多样性。

3.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提高公众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局面。

4.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调统一,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五、结论

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未来,中国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提升科技水平、加强社会参与,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第七部分生态修复的目标与原则生态修复的目标与原则

1.生态修复的目标

生态修复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福祉。这些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并且需要综合考虑以下方面:

-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通过生态保护和修复,确保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得以维持。

-恢复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修复应促进土地利用优化和生物资源可持续管理,以满足人类对食物、水、能源等基本需求。

-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生态修复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水源地、防止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等,从而维护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

2.生态修复的原则

在进行生态修复时,需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以确保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尊重自然规律:生态修复应尊重生物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演变的基本规律,避免过度干预和破坏生态平衡。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生物群落等特点,采取适合的修复技术和措施。

-长期规划和监测: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并定期进行监测评估,以便及时调整策略。

-社会参与和利益共享: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生态修复工作,同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的利益,确保修复成果惠及各方。

-科学和技术支撑:生态修复需要坚实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修复技术和方法。

-可持续发展:生态修复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效益。

-全球视野:生态修复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

总之,在实施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修复目标,遵循相关原则,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第八部分主要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生态修复是指通过采取自然、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恢复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的过程。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和技术方法,其目的是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以下是主要的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

1.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生长、吸收、转化和储存污染物的能力,对土壤和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净化的一种生态修复方法。这种方法在重金属污染、石油污染和其他有机物污染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美国,采用植物修复技术成功地处理了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处放射性废物场。

2.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代谢作用来实现环境污染治理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处理石油、农药、重金属等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例如,在我国湖南等地采用微生物修复技术成功地治理了化工厂排放的废水。

3.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指通过对特定物种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这种技术包括建立保护区、实施种群管理、遗传资源保存等措施。例如,在中国建立了大熊猫、东北虎等多个国家级保护区,有效保护了濒危物种的生存。

4.湿地修复:湿地修复是指通过改善湿地水质、植被覆盖和地形地貌等方式,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技术。湿地修复能够提高水质、降低污染物浓度,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境。例如,在荷兰,采用湿地修复技术成功地治理了一处受到严重污染的湖泊。

5.森林修复:森林修复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技术。森林修复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碳汇能力,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例如,在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中,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6.土壤修复:土壤修复是指通过改良土壤质地、添加有机质、调整酸碱度等方式,改善土壤肥力和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土壤修复技术应用于农田、草地和城市绿地等多种场景。例如,在澳大利亚,采用土壤修复技术成功地提高了耕地的生产力。

7.海洋修复:海洋修复是指通过减少污染源、改变捕捞方式和建立海洋保护区等方式,恢复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技术。海洋修复对于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持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设立海洋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海洋生物多样性。

8.岩溶地下水资源保护与修复:岩溶地下水资源保护与修复是指通过建立和完善地下水监测系统、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实施污染控制和地质灾害预防等措施,实现岩溶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例如,在广西桂林地区,通过合理调配用水、加强水源保护和环境整治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保护成效。

总之,生态修复技术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生态修复技术和方法,并结合政策法规、资金投入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因素,确保生态修复工作取得长期有效的成果。第九部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案例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各种不同的案例分析被广泛应用。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具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案例,探讨其实践经验和教训,并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案例1: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海洋生态保护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拥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然而近年来受到气候变化、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大堡礁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

1.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如限制船只进入保护区、禁止过度捕捞等;

2.开展科学研究,以深入了解珊瑚礁生态系统及其面临的威胁,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保护策略;

3.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支持。

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近年来大堡礁珊瑚白化程度已经有所减轻。

二、案例2: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恢复与重建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热带雨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价值。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影响,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一度下降到不足10%。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部门及科研机构进行了以下努力:

1.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恢复退化土地,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树种,增加植被覆盖;

3.加强科研监测,收集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

4.推广环保理念,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森林保护和生态旅游等活动。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西双版纳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恢复至近70%,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三、案例3:美国黄石公园的生态修复

黄石公园是美国最早的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由于历史原因,黄石公园内的狼群曾经几乎消失殆尽。为了恢复这个重要物种并维护生态平衡,美国政府在1995年重新引入了狼群。此后,狼群数量逐渐稳定增长,同时对鹿群数量起到了调节作用,从而改善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四、案例4:巴西亚马逊雨林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巴西亚马逊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拥有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然而,长期以来的非法伐木、农业扩张等行为导致该区域森林资源严重受损。巴西政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如下措施:

1.设立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加强对亚马逊雨林的保护;

2.严厉打击非法伐木行为,严惩相关责任人;

3.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鼓励当地人利用非破坏性的经济活动(如旅游业)来替代传统的砍伐活动;

4.加强国际合作,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鉴于亚马逊雨林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未来的工作仍需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