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章 第4节 筛选文中信息_第1页
第2部分 第1章 第4节 筛选文中信息_第2页
第2部分 第1章 第4节 筛选文中信息_第3页
第2部分 第1章 第4节 筛选文中信息_第4页
第2部分 第1章 第4节 筛选文中信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江皋“所在有声绩”的一组是(

B

) ①性敏慧,弱冠举于乡(秉性聪明,二十岁时乡试中举) ②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作为完成任务的长久计策,老百姓把它称作“江公堤”) ③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不时刺探情况,捉住了他们的首领,把他击杀了,盗贼于是平息。) ④饷应期至,军乃戢(粮饷应期而至,军队才安定了) ⑤守臣当先以身殉(守臣我自当用生命去做表率) ⑥柳民欢呼戴上恩德(柳州百姓欢呼不已,感激皇上恩德)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⑤⑥D.③⑤⑥考题1【解析】B。排除法。本题考点:信息筛选整合。陈述主体是“江皋”,事由是“所在有声绩”。“所在有声绩”的意思是“所到之处都留下好名声和好政绩”。②③④都表明江皋有好名声和好政绩。①突出其聪明,与“声绩”无关。⑤写他以身殉国的精神,也与声绩无关。⑥是说柳州百姓欢呼,感戴皇上的恩德,这既不是江公获得好名声,也不属于江公为政的成绩。考题1下面各组,全部表现江皋敢于担当的一项是(D)①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孥(江公慨然禀告郡府,自身承担所拖欠的赋税,全部免除前任县令的罪责并送他们回去,使受牵累死去的县令的妻子儿女回了家)②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江公捐出俸禄首先倡导集资修建河堤)③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不时刺探情况,捉住了他们的首领,把他击杀了,盗贼于是平息。)④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⑤愿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想回家的根据路途远近给钱送回去,总共几百人)⑥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江公立刻出来,与他们约定满月后就给粮饷,士卒们相信江公)A.①②⑤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②⑥考题2【解析】D。

③说明他体恤民情,宽恕众人,④说明他善于治军,处事果决,⑤说明他体恤民情。考题2下面各句,最能表现江皋考虑事情深远,处事独特的一项是(B)A.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江公慨然禀告郡府,自身承担所拖欠的赋税,全部免除前任县令的罪责并送他们回去,使受牵累死去的县令的妻子儿女回了家)B.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C.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江公立即快马送信告诉台省催促发饷。粮饷应期而至,军队才安定了)D.柳民欢呼戴上恩德(柳州百姓欢呼不已,感激皇上恩德)考题3【解析】B。A项说明他敢于担当,C项说明他处事果断,D项说明百姓感激皇上恩德。考题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译文:这些人为饥寒所迫当了强盗,安抚他们很容易。若逼迫他们,他们就会逃往楚地,助长那里的贼寇罢了【重点词语是“此辈”(这些人)、“抚”(安抚)、“走”(逃)、“藉”(供给)】②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译文:验问得知他们劫掠的实情,立即将他们绑了,送到大帅处,这些士兵被斩首示众,从此士兵纪律严明,没人敢侵犯百姓。【重点词语是“斥止”(呵斥他们停下)、“实”(实情)、“徇”(示众)、“由是”(从此)】文言文翻译要求①

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②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好。③补出省略成分。④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一、筛选信息的基本要求“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对原文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筛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时要求选出某个观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信息要素。形式不管怎样变化,其本质还是对文意的准确理解,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积累大量文言实虚词,熟知各种句式的用法,掌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多种文言现象,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根本所在。另外要进行适量的阅读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做题的方法技巧。

二、筛选信息的设题陷阱1.对象错位由高考实际来看,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几个人物,题干的要求多为“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某人……的一项”。因而命题人在设计错项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其他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某人”身上,从而造成表现对象的错位。2.方式误用

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题干的要求多为“直接表现某人……的一项”,即对人物刻画方式的筛选是有指定要求的。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不仔细推敲题干要求,而是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作出错误判断。3.概念不清

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或才智的说法,有的是明晰的,有的是含糊的,需要考生进一步悉心揣摩。命题人有时便利用考生对题干中特定说法内涵把握不清的认知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选项混杂其中。4.事件混杂事件的进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阶段,并且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而命题人有时会把人物在某个事件中的表现混杂到另一个事件中去,导致事件的进程发生混乱,以此来干扰考生的答题思维。5.以偏概全近年来传记类文段在选材料时始终贯穿着“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一条内在的红线,而传统美德的内涵博大精深,选文中人物优秀的思想品德往往也呈现出多元化。命题人设题时紧紧抓住这一点,考生往往忽视题干要求筛选的只是传统美德的“某一个方面”,从而造成了筛选上的误区。一、解题步骤筛选文中信息是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所作的进一步考查。从解题思路与技巧来看,应遵循以下步骤:1.读文段,明大意快速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中主要的人物和事件,圈点文中关键的词语,标记文中的重要句子。这样可以把内容简化,便于把握文章要点,提高做题效率。2.审题干,明要求分析题干,界定概念,明确筛选的对象与角度,这样,在筛选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3.入语境,明句意理解句意是准确作答的前提。而句意的理解,又离不开对语段整体的把握,因为细节信息必然和文章的整体内容相吻合。这类题目设置的错误选项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当成是题中人物做的或说的,致使陈述对象不一致;二是答非所问。排除法是做此类题较好的方法。4.细辨别,防陷阱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题型,该考点在命题上有一定的规律。其常设的陷阱有张冠李戴、以偏概全、因果倒置等。5.会排除,巧选定这类题选项较多,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首先要正确理解题干要求,然后找出对应的阅读区间,再与上下文内容相对照,作出合理的判断,最后用排除法,选定正确答案。二、筛选信息原则既然是筛选文言信息题,其基本方法便是:将选项代入原文比对,然后排除那些不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确定正确的一项。在对比的过程中,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三非一析。所谓“三非”,即非其人,非其事,非其时。

非其人:就是排除那个不是筛选人物的选项。高考文言文选段往往会出现多个人物,命题者在设计错例时,故意把不同人物之事混在一起。做题时,首先要找出句子主语,即人物对象,排除那个不是所筛选的人物对象的句子。 非其事:要求筛选的人物多为传主,在文中叙述很多关于传主的细小事件,有的合乎筛选要求,有的不合乎筛选要求。做题时应排除不合乎筛选要求的事件。非其时:叙事类的选文,往往围绕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纵向的进程去写人物品格。命题者有时会在试题中就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而在选项中却将前(后)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在后(前)一阶段的事件之中。做题时要排除时间段错位的选项。所谓“一析”,就是分析是直接表现的还是间接表现的。题干未出现“直接表现”词语的,往往包括直接与间接。1.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杜周酷吏本色的一组是()A.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诏狱,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B.大都尽诋以不道以上其治暴酷皆甚于王温舒等矣课时训练(一)C.捕治桑弘羊、卫皇后昆弟子刻深使案边失亡,所论杀甚众D.其治与宣相放,然重迟,外宽,内深次骨其治大放张汤而善候伺课时训练(一)1、【解析】C。答题的关键在于仔细地审清题干要求的“直接”两字和“酷吏本色”两处限制,理解分析,全面比较,答案就明白了。A项,“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是说“诏狱”多的客观事实,“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中的行为主体是“吏”,而不是杜周,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课时训练(一)B项,“大都尽诋以不道以上”是杜周手下的“吏”对犯案人的诬陷,“其治暴酷皆甚于王温舒等矣”中的“其”,如果认真分析,就会看出所指代的是杜周的两个儿子,应注意前句的省略主语和后句“其”的指代对象。课时训练(一)C项,“捕治桑弘羊、卫皇后昆弟子刻深”中的“桑弘羊”是当时的理财高手,皇帝的信臣,皇后的昆弟子的身份更是非同寻常,但是杜周“捕治”“刻深”,酷吏本色暴露无遗;“使案边失亡,所论杀甚众”,其残暴更是有目可见,该项符合题目要求。课时训练(一)D项,“其治与宣相放,然重迟,外宽,内深次骨”,“其治大放张汤而善候伺”是交代杜周深受减宣与张汤二人的影响,但是又比减、张二人“重迟,外宽,内深次骨”,“善候伺”,这并不是直接表现杜周的酷吏本色。课时训练(一)2.下列各句中,直接表现杜周处事“内深次骨”的一项是()A.其治大放张汤而善候伺B.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不减百余人C.天子以为尽力无私D.及身久任事,至三公列,子孙尊官,家訾累数巨万矣课时训练(一)2、【解析】A。A项说杜周治理政事多效仿张汤,善于窥测皇上意图,体现了他处事慎重,心思细腻深密的特点。B项,表明了杜周治理政事的严苛。C项,是皇帝对杜周行为做事的看法。D项,是说杜周为官后所获得的名利。课时训练(一)3.(真题)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①询问风俗,示以祸福②独庆礼甚陈其利③更于柳城筑营州城④招辑商胡,为立店肆⑤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⑥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课时训练(一)3、【解析】A。③是皇上下诏命庆礼在柳城筑营州城,⑤是说宋庆礼为政清严,⑥是为政清严的结果。课时训练(一)4.(原创)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庆礼“为政有方”的一组是()①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②奚、契丹各款塞归附③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课时训练(一)④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⑤好兴功役,多所改更⑥一行边陲,三十年所A.②③⑤B.①③④C.④⑤⑥D.①②⑥课时训练(一)4、【解析】B。②与宋庆礼无关,⑤是宋庆礼在为政方面遭人诟病的地方,⑥只能说明宋庆礼坚守节操、为国辛劳,不能说明他为政有方。课时训练(一)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谋略的一组是()①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②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③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④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课时训练(一)⑤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⑥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A.①④⑤B.①②③C.②⑤⑥D.③④⑥课时训练(一)5、【解析】B。④是赵襄子的行为,⑤是群臣为张孟谈请功时说的话,⑥是作者引《老子》的话,表明高尚品德的重要。课时训练(一)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反映了为人应该“行义之隆”的一项是()①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②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③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④唯赫不失君臣之礼课时训练(一)⑤义者,人之大本也⑥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A.②④⑥B.①③⑤ C.①④⑤D.②③⑥课时训练(一)6、【解析】C。②句写智伯骄横薄情,③句写赵襄子的狠毒手段,⑥句写好的语言和行为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超越他人课时训练(一)1.(真题)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①保裔选精锐赴之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课时训练(二)1、【解析】D。①是说康保裔选精兵出征,②是说身边人劝康保裔逃跑,⑥是说张凝、李重贵作战的情形。课时训练(二)2.(原创)下列句子中,表明康保裔忠节谨厚的一组是()①保裔在周屡立战功②保裔选精锐赴之③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课时训练(二)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⑤贷公钱数十万劳军⑥“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②④⑥课时训练(二)2、【解析】B。①句只是表明康保裔的功绩和善战的特点,④是写保裔儿子康继英的忠诚之言,⑥句写李重贵的感叹之语,并非写康保裔。课时训练(二)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典鬻田屋,得百金鬻:卖B.皆劝以善调治调治:调整,治理C.凡有陋弊,清察厘革厘:整理D.申明保甲申明:陈述,说明课时训练(二)3、【解析】B。调治:调养,治疗。课时训练(二)4.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作者于成龙“利不苟趋,害不苟避”的一组是()①门内外但闻哭声,不复回顾②往日豪气,不知消磨何所矣③乞归无路,扶病理事,立意修善,以回天意④万里一身,生死莫主⑤约某乡民练兵,亲督剿杀⑥同僚诸人,死亡无一得脱A.①②③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