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CSGPCXXX-2022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调查及变形评价规程本文件规定了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调查内容、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成果检查与验收等基本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周边环境调查工作,也可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阶段的工程周边环境调查工作参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361数字化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26工程测量标准CH/T200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JJ8城市测量规范CJJ6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JGJ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TG514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轨道交通railtransit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浮、自动导向轨道、市域快速轨道系统。[来源:GB/T50833-2012,2.0.1]3.2工程周边环境environmentaroundengineering泛指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城市道路、城市桥梁、既有轨道交通、既有铁路和地表水体等环境对象。[来源:GB50307-2012,2.1.2]2T/CSGPCXXX-20223.3地下管线测绘点surveypointofundergroundpipeline为准确描述地下管线的走向、特征和附属设施位置,在地下管线探测工作中设立的测量点,管线点分为明显管线点和隐蔽管线点。[来源:CJJ61-2017,2.1.6]3.4文物古迹historicmonumentsandsites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地下与水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古窟寺、石刻、近现代史迹及纪念建筑等。[来源:CJJ61-2017,2.1.6]4总则4.1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调查分为初步调查、详细调查两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环境调查内容应满足相应阶段的深度要求。4.2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通过收集地形图、管线图等方式获取工程周边环境资料,对影响线路方案的重要工程周边环境,根据工程需要进行深入调查。4.3轨道交通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应通过查询、收集、实地调查走访和必要的现场勘查探测等手段对工程周边环境进行调查,获取工程周边环境资料,掌握工程周边环境实际现状,并提交工程周边环境调查报告。4.4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工程需要,补充完善工程周边环境资料。4.5既有轨道交通,既有铁路的有关资料,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自行提供。4.6根据轨道交通施工工艺、影响因素及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确定各项周边环境的现状调查范围,并确定调查的基本内容。4.7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调查应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的配合,以获得本工程所需真实可靠的资料。4.8开展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调查工作除执行本规程外,建(构)筑物、道路、管线调查、勘测精度和坐标系应符合GB50026、CJJ61、CJJ/T7等相应规范的要求。4.9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向建设主管部门提交本工程周边环境调查报告,作为建设主管部门在施工许可审批时进行工程质量、安全措施审查的依据。4.10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调查成果宜采用数据库进行信息化管理,应充分考虑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进行分类、分层存储;调查成果资料的应用需确保数据安全,根据需求进行二次开发,实现调查成果三维可视化。5调查内容3T/CSGPCXXX-20225.1工程周边环境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工程周边环境的名称、类型(或用途),平面位置及与轨道交通工程的相对关系,修建年代或竣工日期,产权人或管理单位,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使用现状,竣工图纸情况,特殊保护要求等。5.2地上建(构)筑物需重点调查建筑层数、高度、结构形式、基础型式、基础埋深(标高),设计允许沉降量和沉降观测资料等内容;采用复合地基、桩基的建(构)筑物还包括地基基础的主要设计参数、施工工艺等。5.3地下构筑物需重点调查结构形式、外轮廓尺寸、顶(底)板埋深(标高),施工开挖范围、支护结构形式、抗浮措施等内容;人防工程还包括防护等级、出入口位置、拐点及角点坐标、充水情况等。5.4地下管线需重点调查管线的类型、功能、材质、管径、位置、走向、埋设方式、埋深(标高)、施工方法等内容;各类管道还包括管节长度、接口形式、接头位置、拐折点坐标、管径变化位置、节门(或检查井)位置、工作压力(或充满度)、使用情况(正常、废弃、渗漏)等。5.5桥梁需重点调查结构形式、桥宽、桥长、跨度、基础型式及桥梁承载力、桥梁限载、限速、桥面及涵洞破损情况、桩基参数(桩长、桩径等)、设计允许沉降变形量和沉降变形观测资料等内容。5.6隧道需重点调查隧道的顶(底)板埋深(标高)、断面尺寸、衬砌厚度、施工方法、人防联通、附属结构(洞门、竖井、小室)、变形缝设置及渗漏情况等内容。5.7道路需重点调查道路等级、路面材料、路面宽度、路基填料及填筑厚度、支挡结构等内容。5.8轨道交通设施需重点调查敷设方式、线路形式、道床形式、行车间隔、运行速度、车辆荷载、轨道变形要求等内容。轨道交通设施地下线参照隧道调查内容。轨道交通设施地面线还包括路基形式、填筑厚度等。轨道交通设施高架线参照桥梁调查内容。5.9地表水体需重点调查水体范围、水底淤泥厚度、防洪水位、通航要求、防渗方式、水工建筑的设计允许沉降量和沉降观测资料等内容。5.10水井需重点调查井深、井径、井壁材质、出水量等内容。5.11文物需重点调查文物等级、分布范围、保护控制范围等内容。6调查工作程序与管理6.1调查工作程序6.1.1周边环境初步调查6.1.1.1初步调查应在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简称工可)阶段进行,并由工可设计编制单位负责。主要目的是为确定线路走向、车站布置、重要控制点、工程建设难点、可行性、主要施工方法、环境保护的重点、建设工期、造价概算等提供依据。6.1.1.2初步调查的基本程序:接受调查任务,现场踏勘,编制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实地调查,编制调查报告。6.1.2周边环境详细调查6.1.2.1详细调查以收集资料、现场调查、摄影录像为主,检测、监测为辅,应在轨道交通工程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应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单位总体负责进行。主要目的是查明轨道交通沿线影响范围内的4T/CSGPCXXX-2022建(构)筑物、道路、既有轨道交通、铁路、管线等的结构、变形、破损和地基基础等情况,为轨道交通施工图设计以及工程施工制定保护、防护措施提供依据和资料。6.1.2.2详细调查的基本程序:接受任务、收集资料、现场踏勘、仪器检验、物探方法试验、编写技术方案、实地调查、隐蔽物体仪器探查、补充勘测、数据文件编制和管线图编绘、成果资料整理和技术总结报告编写、成果资料验收等。6.1.2.3详细调查报告应当作为轨道交通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异常情况处理及周边环境保护和处理的依据之一,详细调查报告应在初步设计审查前提交,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组织调查报告的验收。6.2管理要求6.2.1任务委托及招标管理6.2.1.1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是周边环境调查的责任单位。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周边环境调查工作,同时负责协调调查区域各方的关系。6.2.1.2承担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调查评价的工作单位,在评价工作中应按有关规范和程序对建设项目周边环境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并对其结论意见负责。6.2.1.3周边环境调查的委托应当按招投标程序进行。初步调查招标应与总体设计招标同时进行,内容应包含在工可设计之中;详细调查招标应当在初步设计招标前或同时进行。6.2.2调查单位、人员资质和调查工作收费6.2.2.1详细调查单位宜具有相应资质,检测、监测、补勘、或鉴定单位资质,应符合相关资质要求的规定。6.2.2.2担任环境调查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或勘察、岩土类高级工程师资质。6.2.2.3周边环境初步调查的费用已包含在总体设计单位的设计费之中,不再另行计费;周边环境详细调查可依据周边环境调查的复杂程度收费,取费参照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或该项目设计费的5~10%的范围计费,当调查中需要进行检测、监测或鉴定时,应当另行委托计费。7周边环境初步调查7.1基本要求7.1.1轨道交通工程应在建设施工前对影响范围内既有(或在建)建(构)筑物、管线、桥梁、隧道、道路、轨道交通等建(构)筑物和设施,以及文物、地表水体等进行初步调查。7.1.2初步调查应由建设单位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组织实施,产权单位或管理单位应如实提供工程周边环境相关资料,其中涉及保密资料应按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7.1.3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研究确定工程周边环境调查的技术要求,明确调查的范围、对象、内容及成果要求等,并向受委托从事工程周边环境调查的单位(以下简称调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7.2初步调查的程序和方法5T/CSGPCXXX-20227.2.1调查单位在开展工程周边环境调查前应编制调查方案。调查方案主要包括工程概况、调查目的和依据、调查范围和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手段、调查成果要求等,并附相关调查表。7.2.2工程周边环境调查应分阶段进行,不同阶段调查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应满足相应阶段工程设计施工需求。7.2.3初步调查宜通过收集周边环境资料(地形图、管线图和与工程相关的图件等),并对参与调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7.2.4根据收集的周边环境资料,调查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和必要的现场勘探手段对图件内容现场核实,补充完善工程周边环境资料。7.2.5对于在现场初步调查中探明的未知管线、地下空洞等应根据设计要求或工程需要进行详细调查并探明其具体位置、走向、大小等。7.2.6调查单位应编制工程周边环境初步调查报告,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并提交建设单位。7.2.7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单位对调查报告进行验收,调查单位根据验收意见,对报告进行补充完善。7.2.8报告使用单位应对工程周边环境进行逐一核查。7.3初步调查的范围和内容7.3.1工程周边环境初步调查的范围应根据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走向、敷设方式、埋设深度、结构形式、施工工法、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的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确定。7.3.2轨道交通工程主要施工工法的调查范围可参考下表确定:表1初步调查范围表2.各地可根据本地区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和结合类似工程施工经验,适当调整调查范围。7.3.3工程周边环境初步调查内容一般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名称、结构形式、地理位置、与轨道交通工程线路位置相对关系,所属产权单位,目前使用现状以及原设计单位对该对象的相关要求等。7.3.4地上建(构)筑物需重点调查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基础结构形式、基础埋深、及以往沉降观测资料等内容。地下构筑物还需调查结构外轮廓尺寸、支护结构类型、底板埋深等内容。7.3.5地下管线需重点调查管线类型、材质、大小、平剖面位置及走向,管节连接形式,检修井位置6T/CSGPCXXX-2022及目前使用情况等内容。7.3.6隧道需重点调查隧道的顶(底)板埋深、断面尺寸、衬砌厚度、施工工法、原施工开挖范围、变形缝设置及渗漏情况等内容。7.3.7桥梁需重点调查结构形式、桥宽、跨度、基础型式及桥面破损情况、桩基承台参数(桩长、桩径、数量等)及既往沉降观测资料等内容。7.3.8既有轨道交通结构需重点调查线路形式、道床形式、渗漏水情况、既有裂缝、结构和道床既有变形资料等内容。轨道交通设施地下线可参照隧道调查内容。轨道交通设施地面线还包括路基形式、填筑厚度等内容。轨道交通设施高架线可参照桥梁调查内容。7.3.9文物调查除按地上或地下建(构)筑物的调查内容外,还需调查文物保护等级、文物保护控制范围及权属单位对文物的具体相关要求。7.4初步调查报告7.4.1初步调查报告应包括收集的资料,图件和影像资料,数据和表格,文字报告等,且成果资料应系统完善、表述清晰,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a)工程概况b)调查目的和依据c)调查范围和对象d)调查方法和手段e)调查成果及资料说明f)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风险分析g)调查结论h)附图、附表7.4.2调查报告的附图、附表主要包括:a)工程周边环境基本情况调查统计表b)调查对象相关图纸c)现场有关原始影像资料、现状资料和实测数据d)相关资料影印件等7.4.3调查报告应当由参与调查各方人员签字,经调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加盖单位公章。7.4.4调查报告及相关资料应真实、准确、完整,满足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的需求。8周边环境详细调查8.1基本要求8.1.1轨道交通工程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影响范围内既有(或在建)建(构)筑物、管线、桥梁、隧道、道路、轨道交通等建(构)筑物和设施,以及文物、地表水体等进行详细调查。8.1.2详细调查应由建设单位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组织实施,产权单位或管理单位应如实提供工程周边环境相关资料,其中涉及保密资料应按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7T/CSGPCXXX-20228.1.3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研究确定工程周边环境调查的技术要求,明确调查的范围、对象、内容及成果要求等,并向受委托从事工程周边环境调查的单位(以下简称调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8.2邻近建(构)筑物详细调查8.2.1一般规定8.2.1.1轨道交通工程应对设计线路中线两侧及车辆段范围临近建(构)筑物地理位置、权属单位或管理单位、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使用(或在建)现状、修建年代或竣工日期、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基础埋深等进行调查、勘测定界。8.2.1.2建筑物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包括电塔、水塔、广告牌、水池、烟囱、码头、挡土墙8.2.1.3地下构筑物包括地下人防工程、化粪池、沼气池、地下通道、地下车库、地下油库、地下排水泵站等。8.2.1.4调查工作前期应充分收集建(构)筑物建造信息,信息来源可包括各使用单位、物业管理处、城建档案馆、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多个单位。8.2.1.5建(构)筑物调查范围可参考下表确定。表2调查范围参考表注: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地质条件和工程经验8.2.1.6轨道交通地面线、高架线工程的调查范围原则上不小于线路结构外边线两侧各30m。8.2.2调查项目及要求8.2.2.1建(构)筑物调查项目包括建(构)筑物的名称、权属、用途、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及轮廓、建成年代等基本信息。8.2.2.2地上建(构)筑物需重点调查建筑层数、高度、结构形式、基础型式、基础埋深(标高)、地基变形允许值及沉降观测资料等内容。采用复合地基、桩基的建(构)筑物还包括地基基础的主要设计参数、施工工艺等内容。8.2.2.3地下构筑物需重点调查结构形式、外轮廓尺寸、顶(底)板埋深(标高)、原施工开挖范围、围(支)护结构形式、抗浮措施、施工方法等内容。8.2.2.4外业调查时在建(构)筑物调查表格(详见附录B),内现场记录各建(构)筑物基本信息,并通过内业整理输入至电子版表格内作为最终成果提交。8T/CSGPCXXX-20228.2.2.5建(构)筑物调查时,通过走访建筑物产权人、小区物业管理中心、单位基建处、城建档案馆、市政设施管理中心、市人防办、县区人防办等相关单位,收集调查建(构)筑物的基本信息及设计和竣工图纸资料。8.2.2.6外业调查到的建(构)筑物基本信息现场填表,包括建(构)物名称、产权(管理单位)、位置、使用现状等,外业对各建(构)筑物现场拍照,并在内业处理时将照片通过计算机传输入到调查表格。8.2.2.7外业调查表均应完整填写调查人、录入人、检查人、调查日期等,方便后期检查及过程资料归档。8.2.2.8调查范围内年代久远的建筑物及低层民房等无相关设计、竣工图纸存档有地下室的建筑物,应采用现场测量其地下室地面高程及地下室轮廓的方法,将其地下室轮廓绘在地下室平面示意图上。8.2.2.9涉及调查范围的地下通道和桥梁等结构复杂、资料收集不全的建(构)筑物,应采取外业实地测量的方式,将桥位、桥墩绘制在建(构)筑物调查平面位置图上。8.2.2.10当建筑物采用桩基但缺失相关资料,需查明桩长或桩位分布时,宜采用挖探、钻探和物探等手段进行专项探测。8.2.3调查步骤及要求8.2.3.1调查步骤建(构)筑物调查包括准备外业调查用图、建(构)筑物编号、资料收集、外业调查与测绘、内业资料整理、调查成果资料检查等工作。8.2.3.2准备外业调查用图调查工作开始前,需准备外业调查用图,收集或测绘调查范围内最新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外业调查用图。8.2.3.3建(构)筑物编号为方便建(构)筑物外业调查和内业整理,应分别对各建(构)筑物进行编号,编号方法为“建(构)筑物类型+流水号”。例如,对房屋的编号为FW001,表示建(构)筑物类型为房屋,001是流水号,各建(构)筑物编号方法可参见下表:表3建(构)筑物编号方法建(构)筑物编号注意事项:9T/CSGPCXXX-2022a)相邻编号的部分建筑物为同一栋的情况,为保证和实际情况相吻合,外业调查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应对建筑物进行合并,并只保留其中一个编号,被合并的原建筑物编号作废,现场在调查用图上框画合并后的整栋建筑范围线。内业整理时,按框画的范围线在建(构)筑物调查平面位置图图上重新绘制合并后建筑物的轮廓线。b)对于调查图上没有的、新增的建筑物或在建建筑物,采用新编号,不再重复使用原经合并后作废的编号,为方便查询和类比分析,做到编号唯一,新编号采用与其相邻的最近的建筑物编号后加“-流水号”,例如“FW001-01”,表示为新增建筑物的编号,该建筑物在“FW001”附近,“-01”为新增建筑物的流水号。建筑物有地下室的在层数栏以“层数+”表示、即有1层地下室则表示为“层数+1”。8.2.3.4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包括不限于以下内容:a)地上结构型式、层数和高度、士0.00的平面图及其坐标资料。b)建(构)筑物的基本资料,包括设计、施工和竣工资料,主要为平面图、剖面图、断面图、结构设计图、地基基础大样图等。c)建(构)筑物地下层数、基础类型及埋深(标高)、平面布置及边界位置,地基类型:桩基础还包括桩型、桩位、桩径和桩长;地基处理的方法、处理范围(尤其是刚性加固体)、处理深度、施工工艺、材质等;抗浮桩(锚杆)的平面布置、尺寸、长度、材质等信息资料。8.2.3.5外业调查外业调查前,将从档案馆、各单位基建处、市政设施管理中心等收集到的各建(构)筑物的设计和竣工资料或图纸进行信息提取、分析、整理后,将其信息输入调查表内,内容包括各建(构)筑物建成年代、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基础埋深等,并将收集的设计和竣工图纸作为各建(构)筑物调查资料依据备查。a)建(构)筑物基本信息调查,通过走访产权人、产权单位或管理单位等,初步查明建(构)筑物的基本信息,记录门牌号、位置等,现场拍摄现状照片,每个建(构)筑物从不同角度至少拍摄两张,各建(构)筑物照片编号现场记录到调查表格内。b)调查建(构)筑物的基本资料,包括设计、施工和竣工资料,主要为平面图、剖面图、断面图、结构设计图、地基基础大样图等以及既有结构的变形控制要求等。c)建(构)筑物变形情况调查,可进行建(构)筑物变形历史记录调查和初始变形测量工作。建(构)要求采集数据,测量次数不应少于两次,并将测量结果提供给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第三方变形测量单位参考。d)建(构)筑物破损情况调查,应全面调查建筑物裂缝破损情况,以图文、录像和照片等形式记录裂缝破损部位及形态特征,并与业主、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共同确认。将裂缝破损调查资料提供给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第三方变形测量单位参考,并挑选可能与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有关联性的裂缝破损典型部位向第三方单位推荐进行长期观测。e)调查建(构)筑物基坑工程的围(支)护结构形式、平面布置、结构尺寸和材质等;采用土钉墙、锚杆(索)的还应调查其布置、长度、材质及回收情况:采用降水措施的,还应调查降水方法、降水井的平面布置、井身结构、材质和回填情况。f)地下排水泵站还需调查泵井的深度,地下人防工程还需调查出入口位置、充水和充填情况等。g)调查建(构)筑物与拟建轨道交通工程的空间几何位置关系。h)调查对象的特殊保护要求。T/CSGPCXXX-20228.2.3.6外业测绘外业测绘主要是对新增建(构)筑物范围、地下商场和地下通道范围及标高、有地下室无设计竣工资料存档的建筑物地下室地面高程及轮廓、人防通道范围及底标高、古树的直径等的实测实量。测量的起算应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要求,平面和高程系统均应与设计坐标系统一致。a)新增建筑物的实测实量:已建成的新增建筑物,可通过钢尺丈量其与周围建筑物的四至关系,绘制出其准确位置;在建工地亦可通过钢尺丈量基坑或在建建筑物与邻近建筑物的四至关系,并在调查表格内其它描述栏注明。b)建筑物地下室实测实量:对调查范围内年代久远的建筑物及低层民房等无相关设计、竣工图纸存档有地下室的建筑物,应采用碎部点坐标测量的方法进行现场测量,对其地下室地面高程及地下室轮廓进行测量,将其地下室地面标高及轮廓绘制在地下室平面位置图上。c)地下通道、地下商场的实测实量:对于调查用图上没有标注地下通道或商场出入口准确位置的,应采用碎部点坐标测量的方法进行现场测量,外业调查可通过钢尺实量出各地下通道或商场底板至地面的净高,填至调查表格内,并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截取该构筑物所在调查范围内的相关位置图填到调查表格内。d)人防干线的实地测量:人防干线测量应在出入口位置,将地面控制点通过联系测量或支导线的方法引测至人防隧道内,通过极坐法采集隧道各特征点坐标,同时实测出各特征点的三角高程。内业绘制在调查平面位置图上。e)测量地下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及边界位置、结构型式、外轮廓尺寸、顶(底)板埋深(标高)、与拟建轨道交通工程的空间几何位置关系等。f)古树的实测实量:古树直径可通过卷尺直接丈量,并填写调查表格。8.2.3.7内业资料整理内容包括:a)外调组每天调查的信息应当天内业整理完成,输入至电子版建(构)筑物调查表格内,输入的内容为外业调查取得的建(构)筑物的名称、权属、位置等基本信息,将外调时拍摄的建(构)筑物照片加进调查表格,并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截取该建(构)筑物带编号位置图。b)内业资料整理应以收集的资料及外业调查测量的数据为依据,图表信息对应一致。8.2.3.8调查成果资料检查内容包括:a)调查成果资料检查一般分外业检查和内业检查两项进行。b)外业检查中应对所调查建筑物、地下构筑物、桥梁、古树等调查信息进行外业一一实地核对检查。内业检查中应对所调查建筑物、地下构筑物、桥梁、文物古迹、古树等调查信息、地形图位置信息等进行100%内业核对检查。8.3邻近交通基础设施详细调查8.3.1轨道交通工程邻近交通基础设施详细调查应包括影响区范围的一般公路交通设施、高速公路交通设施、市政道路交通设施、铁路交通设施、轨道交通设施、停车场设施等。8.3.2邻近交通基础设施调查要求如下:a)应调查设施的建设时间、权属单位、管养单位等资料;b)应调查设施各构筑物的平面位置;c)不同基础设施的调查资料应采用统一的平面及高程系进行汇总。8.3.3一般公路及高速公路应重点调查下列内容:T/CSGPCXXX-2022a)一般路基调查应包括道路的等级、路面材料、路面宽度、路基基础处理情况;b)高填方路基调查路基填筑高度、填料的组成及粒径;c)采用地基处理的路基应调查其地基处理的范围、形式及处理深度;d)路堑(路堤)边坡应调查支挡结构形式,支挡结构基础情况,采用锚杆(索)的支护结构尚应调查锚杆(索)的平面位置、长度及角度;e)桥涵应调查桥涵的类型、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基础参数(基础尺寸及埋深、桩长、桩径等宜收集地基变形允许值和沉降变形观测等资料;f)隧道应调查隧道主体、联络联通及附属结构(洞门、竖井、小室)的顶(底)板标高、断面尺寸、衬砌厚度、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等内容。8.3.4城市道路尚应重点调查以下内容:a)道路范围内配套市政设施(管线、大型照明杆及信号塔等)的基础情况;b)深埋管道(井)及综合管廊的施工工法,对明挖工程调查其支护结构情况;c)下穿通道除调查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及基础参数外,尚应调查其支护结构及抗浮结构情况。8.3.5既有轨道交通尚应重点调查以下内容:a)地下结构应包括结构的平面图、剖面图,地基基础形式与埋深,隧道断面形式与尺寸,支护形式与参数,施工方法;b)高架线路应包括桥梁的结构形式、墩台跨度与荷载、基础桩桩位、桩长、桩径等;c)地面线路应包括路基的类型、结构形式、道床类型,涵洞与支挡结构形式以及地基基础形式与埋深;d)铁路工程等级及其变形允许值,沉降变形观测等资料。8.3.6其他基础设施的调查根据其设施情况参照以上要求进行。8.4邻近管线详细调查8.4.1调查内容8.4.1.1轨道交通工程调查范围内,应对埋设于地下的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电信、工业等管线进行调查,取舍标准见表4。表4地下管线调查取舍标准8.4.1.2地下管线调查应包括管线探查和管线点测量两部分内容。8.4.2调查方法T/CSGPCXXX-20228.4.2.1地下管线调查应全面收集和整理测区内已有的地下管线资料,包括各种地下管线图、地下管线点成果表及技术说明等,并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其能否利用及需要补充的内容;当需进入物业管理区调查时,应与物业管理单位协商,明确调查方法,并知会相关业主,保证调查工作不会影响地下管线使用,调查结果知会管理单位和相关业主。8.4.2.2资料收集包括各种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埋深、规格、管线类型、材质、权属等属性内容,并进行实地核查。核查时,应查看地下管线分布和出露情况,直埋管线的地面标志保存情况,当地的地球物理条件及可能的干扰因素。8.4.2.3对明显管线点应进行实地调查和量测有关参数,即对所出露的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进行详细的调查、记录和量测,按不同的管线类别分别填写相应的调查表。调查项目按表5执行。表5地下管线实地调查项目表级征)位△△△△△△△△△△△△△△△△△△△△△△△△△△△△△△△△△△△△△△△△△△△△△△△△△△△△△△△△△△△△△△△△△△△△△△△△△△△△4管偏系指管道中心线偏离检修井中心的距离;7如有需要,还须查清工业管道的传输8.4.2.4明显地下管线点的定位调查特征点及附属设施的确定按《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中表4.2.9执行。8.4.2.5明显管线点调查的各项技术要求,管材类别、埋设方式、构件名称等专业用词参见《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8.4.2.6隐蔽管线点应采用物探或钎探(开挖)方法查明其位置和埋深。物探方法应根据管线材料、接地条件、地球物理条件和具体实际情况来确定,必要时应通过仪器的方法试验来选择工作频率和探测方法。探测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方法有效、快速、轻便等原则。复杂条件下应采用综合方法,具备开挖条件的应开挖验证。不同材质探测方法参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执行。T/CSGPCXXX-2022表6地下管线探测定位点表点检修井、阀门、消火栓、水表、预点点点点点1各类管线的测量定位点均以管(沟)道中心线和附属设施的几何中心为准。150米范围内无表中所列特征点的直2各种管线的预留口或阀门在检修井里的,按检修井表示,若在井外的则分别按预留口或阀门表8.4.2.7地下管线点的定位应采用极大值法和极小值法相结合的方法。8.4.2.8地下管线定深可采用特征点法(△Hx百分比法、Hx特征点法)、45º法及直接法,也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组合的方式综合探测。各种方法技术要求参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执8.4.2.9地下管线点的测量方法:a)地下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宜采用解析法或数字测绘的方法测定,其高程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亦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b)地下管线点的测定可直接利用等级控制点施测。在等级控制点缺乏的地区,可采用常规测量方法或GPSRTK方法布设图根导线点,具体详见《城市测量规范》(CJJ8)及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相关规定。T/CSGPCXXX-20228.4.3地下管线图的编制8.4.3.1综合地下管线图上应绘制地下管线交叉、分支、转折、变径、边坡点及窨井(或小室)等位置,还应包括管线建筑及阀门、消火栓、排气、排水、排污装置等附属设施、管线走向、窨井轮廓以及井底高程等。在综合地下管线成果图上应绘出偏距大于0.2m管线的实际位置。综合管线图以分色表示,采用的图例、符号、颜色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8.4.3.2综合地下管线成果表内容应包括:管线点号、连接点号、管线类型、管径或断面尺寸、材质、埋深、管线点坐标、高程、压力或电压、电缆根数或总孔数及已用孔数、权属单位、埋设日期等。8.4.3.3地下管线数字化成图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各类管线和设施应分层存储,并可根据设计需要输出专业管线图或综合地下管线图。8.4.3.4管线成果完成后应按测区抽样检查,每个工区隐蔽管线点和明显管线点抽样数分别不少于各自总点数的5%,样本应随机抽取,且分布均匀、合理。质量检查应安排不同的作业人员重复调查与探测,检查内容应包括管线点的几何精度和属性等。8.4.4调查成果与评价8.4.4.1管线调查成果完成后,应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组织验收。有异议的地方应现场开挖验证。8.4.4.2在既有管线图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窥无忧管道潜望镜(QuickView,简称QV)或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losedCircuitTelevision,简称CCTV)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管道占压、设施和管线锈蚀老化、穿越暗渠、管线交叉、阀门和管线泄漏、井盖缺失等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尽可能查清管线工作状态。8.4.4.3地下管线可进行安全性判别。刚性管线可采用材料力学的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柔性管线可从管节接缝张开值求得管线的允许变形。8.4.4.4管线劣化度、腐蚀曲线及管线剩余变形能力可按下列方法进行评估:a)管线劣化度评估首先可建立管线材质随埋置年代腐蚀深度的关系。b)管线剩余变形能力可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弯曲试验和拉伸试验取得。c)腐蚀曲线与多种因素相关,可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建立某一地区的劣化度影响因素评估的经验方法。当不能利用上述三种方法对管线进行有效评估时,也可收集利用已有的经验资料,建立管线劣化度、腐蚀曲线及管线剩余变形能力的半经验、简单、便利的类比评估方法。8.4.4.5不同工法条件下地下管线安全性可按下列方法进行判别:a)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移动对管线的影响应根据隧道轴线方向与管线的相对位置确定。当隧道与管线垂直时,管线周围土体的纵向位移将引起管线弯曲应力的增加及接头转角的增大;当隧道与管线平行时,土体对管线的轴向拉压作用将引起接头脱开以及管体拉压应力的增加。管土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管线对土体移动的抵制作用,这种抵制作用主要与管线的直径、刚度、接头类型及所处位置有关。对于管径较大的管线,在隧道施工中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对地层运动比较剧烈,管材、接头比较脆弱且运营年限久的大管径管线要进行专门的风险评估。b)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和位移以及基坑地表沉降,是引起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设施位移、变形,甚至破坏的根本原因。为了保护临近基坑地下管线的安全,一般采取如下措施:①了解基坑周围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及其类型并确定其容许应力及曲率半径;②计算围护结构变形并评估周边地下管线所受的影响,必要时对原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调整,以确保整个基坑工程及周边管线的安全。T/CSGPCXXX-2022c)盾构进出洞作业前,施工单位可委托专业单位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雨污水管进行探测。管径在1.2m及以上的雨污水管可采取潜水员进入雨污水管内直接探测的方法;管径在0.45m~1.2m的雨污水管应采取CCTV等探测方法,根据探测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施工责任单位应根据书面报告编制盾构进出洞专项施工方案。8.4.4.6地下管线的安全监控量测方法及管线允许变形值:a)在燃气、电力、通讯电缆和给排水管等重要管道3.0m范围内挖土时,应在相关人员的监护下开挖,必要时应制定管线监测及保护专项方案。b)基坑周围边界地表宜用水泥砂浆抹面进行硬底化处理,对基坑邻近的上下水管道、箱涵渗漏情况应进行调查或检测。c)地下管线的变形监测内容应包括垂直、水平位移等,观测点可布设在管线接头、端点、转弯处等重要部位;施测应符合现行《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等的规定,精度应不少于变形测量二等的要求。重要给水管道、燃气管道的监控除了对管道本身进行监控量测外,还需要对周边深层土体进行监测。d)基坑开挖期间,每天应有专人进行现场巡查;对基坑顶部地表裂缝等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基坑周边超载状况等应做好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基坑周围下水管、水渠、排污管、化粪池等渗漏状况应进行认真调查。e)管线允许变形值的确定应该综合考虑管材、管径、接头类型、管线功能、运营时间、管线与隧道的相对位置、隧道施工方法等因素。8.4.4.7邻近地下管线调查后宜按附录B、表B.8地下管线调查样表汇总。8.5不可移动文物详细调查8.5.1一般规定8.5.1.1调查的范围a)地下轨道交通工程车站结构、明挖法区间隧道结构外边线左右侧50m(或3.0h,取大值)以内范围,深厚淤泥或富水厚砂层地区应放大到100m(或4.0h~5.0h,取大值)以内范围;b)暗挖法、盾构区间隧道结构边线40m(或2.0h,取大值)以内范围;深度淤泥或富水厚砂层地区应放大到60m(或30.h,取大值)以内范围;c)地面线路和高架车站、高架区间结构外边线左右侧30m以内范围。注:h为车站或明挖区间的开挖深度,或盾构、暗挖区间结构底部到地面的埋置深度。8.5.1.2调查的对象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为基础,按照国家文物局的分类标准进行不可移动文物的类别核实,具体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其他类型等六大类文物。8.5.2调查项目及要求文物调查参照地上建(构)筑物或地下构筑物的调查内容,具体调查内容及要求如下:a)建(构)筑物资料调查:包括周边建(构)筑物产权人或管理单位,原设计、施工及竣工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建(构)筑物使用历史记录、特殊保护要求等情况;T/CSGPCXXX-2022b)建(构)筑物结构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建筑层数、高度、结构布置及结构形式调查、结构使用条件调查核实;c)建(构)筑物地下部分情况调查:包括地下室深度、边界位置、基础埋深、类型、持力层、基坑支护方案或竣工图等;d)建(构)筑物变形情况调查:包括建筑物倾斜、沉降等变形初始测量和历史记录等;e)建(构)筑物裂缝破损情况调查;f)文物等级、保护控制范围情况调查;g)文物保护单位的地理坐标、全景照片、普通照片、其中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视频拍摄及航拍俯视图拍摄。8.5.3调查方法及技术要求8.5.3.1建(构)筑物资料调查应从多方面入手收集资料,包括建筑物业主、管理单位、承建档案单位等。如确实无法找到资料,应进一步深入进行现场调查工作或现场补充勘测工作;当需进入物业管理区调查时,应与物业管理单位协商,明确调查方法,并知会相关业主,保证调查工作不会影响建筑物安全使用,调查结果知会管理单位和相关业主。8.5.3.2建(构)筑物结构基本情况调查以现场目测、咨询和查阅设计施工资料方式为主,辅助测量设备如钢卷尺、激光测距仪等。主要记录内容包括结构形式(如框架、砖混、钢结构等)、基础类型(浅基础、复合地基、桩基础、基坑支护形式等)、结构布置(如建筑物高度、层数、最大跨度和地下建筑物深度等)、结构使用条件(如使用功能、楼面摆放特殊荷载、是否存在腐蚀介质等)。8.5.3.3建(构)筑物变形情况调查包括建(构)筑物倾斜测量和沉降初始测量和历史记录调查,在不同调查阶段调查侧重点不同:a)在详细调查阶段可进行建(构)筑物变形历史记录调查和初始变形测量工作。建(构)筑物沉降、倾斜变形初始测量应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和现行《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要求采集数据,测量次数不应少于两次,并将测量结果提供给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的第三方变形测量单位参考;b)在施工期间的补充调查中应依据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的第三方变形测量单位提供的变形监测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工作;c)如果在补充调查中发现第三方变形测量单位提供的数据不足,可向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建议补充测量工作或另外委托。8.5.3.4建(构)筑物裂缝破损情况调查主要采用目测,辅助裂缝刻度放大镜、卷尺等仪器。在不同调查阶段调查侧重点不同:a)详细调查阶段应全面调查建筑物裂缝破损情况,以图文、录像和照片等形式记录裂缝破损部位及形态特征,并与业主、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共同确认。将裂缝破损调查资料提供给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的第三方变形测量单位参考,并挑选可能与轨道交通施工有关联性的裂缝破损典型部位向第三方单位推荐进行长期观测;b)在补充调查中应依据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的第三方变形测量单位提供的裂缝特征监测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工作;T/CSGPCXXX-2022c)如果在补充调查中发现建筑物裂缝破损状况可能达到危及建筑结构安全程度,应由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建筑结构鉴定单位进行安全评估。8.5.3.5文物保护单位的地理坐标、全景照片、普通照片资料采集技术要求如下:a)地理坐标采集外业采集过程中,地理坐标量算基于地方CORS系统或者千寻知寸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采用WGS84坐标系测量不可移动文物的经度、纬度、大地高。表7文物地理坐标采集的点要求b)全景照片拍摄使用全景相机,在能体现文物特征的位置拍摄全景照片,尽可能包含文物的全貌及周围环境。建筑类及烽火台等可进入的文物,拍摄其大门外、院落中心点及每个有意义的殿厅内部的全景照片;其他类型的文物,拍摄完整的全景照片。c)普通照片与视频拍摄普通照片:使用单反相机拍摄文物照片,包含各文物的各个位置、重点拍摄文物保护单位较关键、有特色的位置如大门、院落、室内、室外、文物介绍的石碑等。拍摄视频:使用手机、无人机、单反相机等设备,拍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代表意义的视频,视频内包含文物名称、碑文简介、文物本体全貌及单个重要的建筑。d)航拍俯视图拍摄使用无人机航拍文物的俯视图时,由南向北以30°~45°进行倾斜拍摄,同时拍摄小比例尺照片,包含文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全貌。8.5.4使用现状情况对建(构)筑物的使用现状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与调查项目相对应。包括周边建(构)筑物产权情况、建(构)筑物地上地下部分结构、变形破损情况等内容。8.5.5结构安全状况当结构出现下列裂缝破损情况时,应视为超过允许值,需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同时建议对建筑物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测鉴定和地质情况补充勘察,查清原因确定结构安全性:a)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沉降裂缝发展明显,砌体的裂缝宽度大于10mm;b)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部位的裂缝大于3mm;c)主要承重构件如柱、梁和连接节点部位在补充调查阶段开始出现沉降裂缝;d)当建筑物沉降、倾斜和裂缝等监测结果超过允许值的80%时,应引起警戒并采取减缓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对建筑物影响的措施。主要包括:----暂停工程施工或控制施工进度;T/CSGPCXXX-2022----采取地下水控制措施;----变更施工或设计方案,采取更有利的保护措施;----对建筑物采取可行的预加固措施。8.6地表水体和水工建筑详细调查8.6.1轨道交通工程周边地表水体和水工建筑详细调查应包括主要和次要影响区范围的江海、湖泊、河流、水库和沼泽等的地理信息测绘和流速流向测验,以及桥梁、大坝、近岸厂房、泵闸、防汛防洪墙、码头、堤岸、丁坝、滚水坝、排输水通道等水工建筑的地理信息测绘和地基基础资料收集或地球物理探测。8.6.2地表水体和水工建筑详细调查宜收集、整理和评估现有成果资料,如资料深度内容不能满足时,宜按工程测量、海洋测绘与水文测验技术方法实施,并合并考虑主要和次要影响区范围。8.6.3地表水体宜调查水体范围、水底淤泥厚度、流速流向、防洪水位、河床冲刷标高、航道及通航要求、深坑深槽、水底管线、水下障碍物、堤岸防渗方式与渗漏情况、水工建筑的地基变形控制值和沉降观测资料等内容。8.6.4详细调查测绘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宜直接采用其他详细调查的控制网点测绘成果,如控制点不满足时,可依据《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实施控制测量工作。8.6.5地表水体的地理信息测绘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测绘拟建线路中线纵向水下高程剖面线,测点间距不宜大于10m,如高程变化大时,宜加密测点;b)宜测绘主要和次要影响区2倍范围内拟建线路中线横向水下高程断面线,断面间距不宜大于50m,测点间距不宜大于10m,如高程变化大时,宜加密测点;c)对于穿越江海、水库、湖泊和宽度大于500m河流的轨道交通工程,应测绘拟建线路中线两侧不少于500米范围的水下地形图,比例尺按1:500,等深线为0.5m间距;测量水底淤泥厚度,精度0.1m;d)对于其他地表水体在工程影响区2倍范围内按上述2)要求实施地理信息测绘;e)在水生植物区、淤泥区、潮间带和沼泽区等高困难类别区域进行测绘时,应选择安全可靠的测量方法,确保测绘外业安全。8.6.6应收集调查深坑深槽的形成情况、历时变化资料,并监测其变化发展趋势,补充测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航道深槽测量时,应收集航道水深维持标高,加密水深测量数据,测量航道深槽的地理位置与信息;b)采砂坑、人工坑等深坑测量时,宜收集深坑的成因、淤积与冲刷等发展趋势,加密水深测量数据,测量深坑的地理位置与尺寸。8.6.7应收集调查水底管线、水下障碍物资料,补充探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水下光纤通信管线探测时,应调查建设时间、权属单位、埋设方法等资料,宜协调管理方采用加电方式增强信号源;b)水底铺设的电力电缆探测时,应调查建设时间、运行容量、铺设方法等资料;c)应查实水下障碍物的来源及成因,宜采用人工或水下机器人等手段复查。T/CSGPCXXX-20228.6.8对于潮位变化较大、水流速度较大的地表水体,缺少水文资料时,宜进行流速流向观测,布设测流断面和测流垂线,可依据《水文观测规范》(JTS132)实施水文测验工作。8.6.9桥梁宜调查结构形式、基础型式及桥梁承载力标准、桥面破损情况、桩基参数(桩长、桩径等)、地基变形允许值和沉降变形观测资料等内容。8.6.10大坝、近岸厂房、泵闸等宜调查结构尺寸与形式、基础型式及参数、破损情况、地基变形允许值和沉降变形观测资料等内容8.6.11防汛防洪墙、码头、堤岸、丁坝、滚水坝、排输水通道等水工建筑宜调查建设概况、防洪防浪标准、结构尺寸与形式,基础型式、破损情况、塌空及渗漏情况、变形允许值和沉降变形观测资料等内8.6.12地下车站、工作井等基坑等邻近地表水体时,应调查收集水下地形、堤岸等的沉降观资料,亦可布设沉降观测断面进行监测,且宜布设不少于3个的水力联系观测孔,监测受地表水体补给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8.6.13地下线路隧道下穿地表水体时,在实施上述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宜编制专项风险评估内容或方8.6.14地表水体和水工建筑详细调查成果内容应包括:a)工程影响区域的水下大比例尺地形图、轨道轴线纵向水下高程剖面图及横向水下高程断面图;b)有潮汐或水流变化大时,应提交流速流向测验成果报告;c)收集整理为报告成果的各项资料,宜包括防洪水位、河床冲刷标高、航道及通航要求、水底管线、水下障碍物、堤岸防渗方式与渗漏情况、水工建筑的地基变形控制值和沉降观测资料等内容;d)有水工建筑地基基础补充实施外业探测工作的,宜提交地球物理探测成果资料。8.6.15地表水体和水工建筑详细调查成果资料质量应执行《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技术要求。8.7其他调查8.7.1古树的调查内容包括名称、种类、位置、管理单位、树龄、树干直径、树冠的投影直径等。8.7.2水井的调查内容包括井深、水位、井径、井壁材质、出水量、服务范围等。8.7.3坟墓的调查内容包括占地范围线、修建年代,如为名墓还应调查坟墓名称;如为墓葬区,则应调查该墓葬区占地范围线、坟墓数量以及最早、最晚坟墓修建年代。8.7.4遗留、废弃建(构)筑物基础调查应执行本章的相关规定。8.8详细调查报告8.8.1详细调查报告应包括收集的资料,图件和影像资料,数据和表格,文字报告等,且成果资料应系统完善、表述清晰详细,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a)工程概况b)调查目的和依据c)调查范围和对象T/CSGPCXXX-2022d)调查方法和手段e)调查成果及资料说明f)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风险分析及评价g)调查结论h)附图、附表8.8.2调查报告的附图、附表主要包括:a)工程周边环境基本情况调查统计表b)调查对象相关图纸c)现场有关原始影像资料、现状资料和实测数据d)相关资料影印件等9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评价9.1一般规定9.1.1环境调查单位应根据轨道交通工程总体设计方案和周边环境调查资料,按本《规程》的要求,对轨道交通工程各站点和区间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可能影响进行评价,并应进一步评价各工点工法的适用性,提出改进意见和优化建议。9.1.2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a)工程施工造成周边沉降和水平位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b)工程施工造成地下水位和水质变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c)工程施工爆破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9.1.3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组织专家根据调查报告(含评估内容)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项目施工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问题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对各工点工法进行调整、优化。9.2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价9.2.1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影响的评价内容、评价范围,应根据采用的工法、受影响设施类型、规模、重要性及受影响敏感程度依据本规程确定。9.2.2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造成地层、地面变形和地下水位变化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应根据具体施工方案和周边建(构)筑物及管线等的重要性及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9.2.3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造成地层及地面变形可采用经验公式法、工程类比法和有限元法或其它数值方法计算。当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邻近重要工程设施时,应综合采用数值方法和其它方法对比分析。同时应结合施工风险分析,预测施工风险造成的影响。9.2.4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地层及地面变形,应采用可靠的正版有限元软件,根据地层岩性合理选用本构模型,结合原位试验资料和本地工程经验选取模型参数,并宜采用增量算法全过程模拟施工过程。9.2.5采用有限元法模拟隧道矿山法(新奥法和浅埋暗挖法)施工时,开挖卸荷模拟方法可采用刚度折减法和地层损失法;采用有限元法模拟隧道盾构施工时,开挖卸荷模拟方法可采用法(等效释放荷载法、Mana法)和地层损失法等。9.2.6计算轨道交通工程降水施工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可采用等代大井法或有限元法等分析方法。对于T/CSGPCXXX-2022重点防护地区,应进行现场抽水或注水实验确定计算参数。水位变化引起的地面附加沉降可采用变形模量参数的分层总和法计算,其附加应力由水位降深的漏斗曲线确定。沉降计算采用的土工参数宜根据原位测试结果取得。9.2.7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采用爆破施工时,环境影响评估内容和方法应满足法律、法规及《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等关于安全允许距离和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9.3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防治9.3.1经评估后,施工工点采用的工法对周边环境影响超过了本文件或其它法律、法规和规范规定的要求时,应采取针对性的工程防治措施或选用其它工法。对于周边建(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的防护,需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统筹决策。9.3.2在市区或相邻重要建(构)筑物地段,采用明挖法施工(包括明挖顺作、盖挖顺作、盖挖逆作和盖挖半逆作)地下结构时,应采用刚性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和封闭截水帷幕以限制基坑变形,避免地下水土流失对周边造成影响。支护结构宜采用变形控制设计,截水帷幕应进入不透水层一定深度。9.3.3在富水、地质条件较差和重点防护地区宜优先选用盾构法施工,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时,应事先制定控制地表沉陷的措施;9.3.4当采用矿山法施工时,应根据地表沉降控制要求、结合地层地下水条件和开挖断面大小,选用合理的施工工法,必要时采用全断面注浆、大管棚超前支护并结合其它有效的加固、止水措施。9.3.5当采用施工控制方法难以保证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稳定时,应采用其它建(构)筑物的有效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基础托换、结构补强、地基加固、隔断法、冻结法等,具体工法可根据地质条件、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要求、成本和工期控制要求、施工技术水平等条件选用。9.3.6施工中做好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信息化施工。结合变形观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定量反馈分析,并对后续工步进行预测预报,及时调整施工方案。10周边环境评价要求10.1一般规定10.1.1周边环境评价要求应根据现行规范、标准和已发生的变形和受损情况进行合理的确定,当设计或业主(产权单位)有特殊要求时,可进行适当调整。10.1.2宜取周边环境评价要求允许值(或设计要求值)的80%,作为预警值,当观测值达到或超过预警值时,应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10.2周边建(构)筑物变形评价要求10.2.1相邻建(构)筑物的沉降、倾斜监测项目,应根据建(构)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的不同内容分别布设测点,必要时,在基础上布设水平位移观测项目。10.2.2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执行,见表8:表8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T/CSGPCXXX-20224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10.2.3不同施工方法可能引起的周边地表沉降变形值见表9,不同施工方法,可能引起的周边地表沉降变形值表9周边地表沉降变形值~5~534~555T/CSGPCXXX-202210.3邻近道路变形评价要求10.3.1根据JTG5142-2019和JTJ073.1-2001的平整度要求,轨道交通沿线邻近道路路基的沉降评价要求可按表10确定。表10邻近道路路基沉降允许值10.3.2为避免路面开裂,道路路基的差异沉降应控制在0.5%~0.6%。10.3.3对于静定结构的桥梁基础,墩台均匀沉降量允许值为40mm,桥梁纵向相邻墩台均匀沉降量之差允许值为20mm。对于超静定结构(连续梁、推力拱、刚架结构等),其相邻墩台均匀沉降量之差允许值,应根据沉降对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的影响而确定。10.3.4对于涵洞,涵身沉降量允许值可取100mm。10.4邻近地下管线变形评价要求10.4.1邻近地下管线评价要求可参照城市市政管理部门和煤气、输变电、自来水和电信公司等制定的对各类地下管线的允许沉降和位移量的规定。地下管线应控制管线的相对变形及变形速率。10.4.2地下管线变形允许值和变形速率预警值可按业主要求和表11综合确定:表11地下管线变形允许经验值和变形速率预警值255塑料管道变形差0.015LT/CSGPCXXX-20224变形差为两节管道的接头处的沉降或水平位移的差值。10.4.3当轨道交通工程需要穿越或者邻近高压或者次高压燃气管道进行施工时,设计单位应当提出专门保护方案并经相关专家论证,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单位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代加工合作协议书范文
- 闲置电视机购买协议书范文范本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宁夏B卷)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处理废品合同范本
- 机关单位干部三年工作总结
- 吉林师范大学《隶书理论与技法II》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合唱IV》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职业培训机构招生宣传方案
- 技术转让合作合同范本
- 2024桥梁工程承包合同
- 帷幕灌浆孔原始记录表
- 《临床决策分析》课件.ppt
- 泪道冲洗PPT学习教案
-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转变与创新
- 浅谈校园影视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 咖啡种植标准化规程
- 上海大众汽车商务礼仪培训PPT课件
- 理论力学习题集含答案
- 驱动压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的研究进展(全文)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 “碑学”、“帖学”献疑.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