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十古代诗歌鉴赏质检卷(C)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②篠:xiǎo,小竹,细竹。③裛:yì,通“浥”,沾湿。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示意诗人操守。“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须“沧浪”?
B.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表现出诗人客居成都时的穷愁潦倒之态。
C.尾联“填沟壑”本为哀痛之事,而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被世俗中人讥笑其“老来更狂”。
D.《狂夫》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一面是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2.“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一联历来为人称妙,请从用词的角度进行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①阵,风转柳花球。我与使君②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③,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注]①榆荚:榆树果实,初春时先于叶生,状似铜钱,暮春飘落。②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③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奇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雨洒榆荚,风吹柳絮的清爽奇特画面。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赐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D.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动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2.有诗评说,全词掩盖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词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站在江边,观察飞行的鸟儿在清亮的江水的衬托下越创造显,盛开的花在青山的衬托下更是如燃烧的火焰,一动一静,更加迷人。
B.诗人看着翻飞的鸟儿和盛开的花朵,渐渐地一天就过去了,春天就过去了,一年就过去了,表达了作者时间易逝的感叹和建功立业的渴望。
C.或许回家早在方案之中,但由于战乱,诗人看着飞鸟和红花,"何日是归年?"可能根本就没有归年,心中涌起的是因战乱而回不了家的感伤和对社会的不满。
D.诗人写的是鸟和花,说的却是对回家的渴望,表达的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也控诉了战乱给自己和人民带来不幸,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2.这首诗景物描写很有特点,作者是接受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1-2小题。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处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九六五年五月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凌云”二字,不仅形容宏伟的井冈山之高,而且形容伟人志向高远。B.“重上”不仅照应上文“久有”重访井冈山夙愿,而且表达了诗人期望故地重游的迫切心情。C.“千里”迢迢,风尘仆仆,一个“寻”字,只是表达了词人久久离别的依恋相思之情。D.词人接受以小见大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井冈山的变化;它是当时国民经济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呈现祖国新貌的缩影。2.这首词写景的特点很鲜亮,试举例说明所写景物的特点。5.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问题。江楼夕望招客①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心。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凉爽。注:①此诗写于唐穆宗长庆三年夏天,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望”字统领全篇,把海、天、山川、灯火等景物组合成一幅疏朗悠远的画卷。B.从首联的海天暮色苍茫,到颔联的万家灯火四周闪烁,暗含江楼观景时间的推移。C.颈联写景比方贴切,把晴朗夏夜听到的雨声比作风吹树叶的飒飒声,甚是高妙。D.尾联以问句的形式呼应诗题“招客”二字,语言亲切、诙谐,更增加了人情之美。2.诗人“江楼夕望”,是什么缘由让诗人产生“招客”的兴致?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C;2.①动词妙用。“含”有当心疼惜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飘飞,使荷花出落得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芳香可闻。“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②叠词妙用。“冉冉”、“娟娟”,平添音韵之美。③形容词精妙。“翠”与“红”二字相对,颜色明艳,画面感猛烈,令人赏心悦目;“冉冉”和“娟娟”二字则凸显了翠篠与红蕖的美丽 之态;“净”、“香”二字吟咏风雨,“净”字表现出了风中有雨,细雨过后万物清净,“香”字表现出了雨中有风,微风带来红蕖的芳香。
解析:1.C.“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被世俗中人讥笑其'老来更狂"分析有误,“自笑狂夫老更狂”是诗人自嘲,选项解释错误。
2.“风含翠蓧娟娟净,雨裹红蕖冉冉香”写的是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滑,飘雨渐渐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芳香。从字面语言观看,形式.上这里“娟娟”与“冉冉"都是叠词,“娟娟”写出了经雨洗后幽竹的秀美,“冉冉”写出了荷花娇柔的姿势。且读起来富有韵味,朗朗上口;“含”与“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赐予了风和雨以生命,好像它们都变得多情,可以想象风的柔情,它轻轻地吹拂幽竹的情景,幽竹在风中摇曳多姿,细雨也滋润了荷花,风中传来它的阵阵暗香;这两句写景,景物显得美丽 ,情感基调是愉悦的,目的在于以乐景衬哀情,反衬词人现实生活境况的困难,下文就写到了“恒饥稚子色凄凉”,最终进一步表现狂夫在如此恶劣的境况之下仍旧贫贱不能移的精神。2.答案:1.B2.①因伤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过了”,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季节,“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②因漂泊异乡而愁。本词为诗人被贬异乡时所作,诗人由风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③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词人由逝去的春光联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解析:1.本题考查同学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力量。B.“清爽奇特”错。此句指雨打榆英零落,风吹絮球翻滚,大自然的春天很快消逝,自己的青春很快消逝,如“雨翻榆英阵”,如“风转柳花球”,没有多少留恋,有的是终身遗恨,为春光易逝而愁,并非清爽奇特。故选B。2.本题考查同学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力量。上片开篇“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季节,说“春天过去了,始终忙劳碌碌,如今再想寻春,也不行能了”,在贬所惠州,也是一个春季过去了(“九十日春都过了”),即风华正茂的时候过去了,我闲置无所事事了(“贪忙何处追游”),无须“贪忙”“追游”了。“三分春色一分愁”言春暮人愁。“雨翻榆英阵,风转柳花球”意思是“雨打榆英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处处翻滚”,写景寄情,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他很快意识到,大自然的春天很快消逝,自己的青春很快消逝,如“雨翻榆英阵”,如“风转柳花球”,没有多少留恋,有的是终身遗恨,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结合背景可知作者是被贬到惠州,他看到“雨打榆英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处处翻滚”时,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所以上片写春过春愁,伤春惜时,有伤春惜春之愁,也有年华易逝之愁,还有漂泊异乡之愁。下片“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年少风流”说我和知州您都是白发老人了,再不要说以前的年少风流往事了,惜青春已逝,风流不再,我们已苍颜白发,还谈什么从前风流,这意味着一代人的结束。用直抒胸臆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写出了“水光凉爽,山色秀丽,总是让人情不自禁为之感叹”。这正是词人在惠州感情上发生了变化,审美移情发生了变化,所以山光水色也变得“愁”容起来;从而示意着词人晚年人生暗淡无光了。下片作者写白首眉愁,伤感人生,有青春不再、年华易逝之愁。3.答案:1.B;2.艺术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赏析:①诗人用“鸟”“江”“山”“花”,并通过“碧”与“白”,“青”与“燃”的颜色对比,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治,写出一种“乐景“,下文的“何日是归年”,让“乐景”生出了“哀情”作者以鸟飞之乐,赏花之乐,生出了“归乡”之哀,从而写出了作者归心之殷切,同时也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
解析:1.B.表达了作者时间易逝的感叹和建功立业的渴望”错误。此处春未夏初景色不行谓不美,然而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呈现乡思之深厚。故选B。
2.诗歌前两句写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两句抓住“江”鸟“山”“花”等景物来写,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红、洁白四色,景象清爽,令人赏心悦目。这是乐景。诗歌后两句抒情。“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季节。春末夏初的美景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这是哀情。所以这首诗歌是以乐景衬哀情。极言春光融洽,对比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4.答案:1.C;2.“处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营造了欢快祥和、清幽活泼的氛围,而山的峭拔矗立,描绘出一种国画山水般的意境,表现了词人特殊轻松开心的心情。
解析:1.C.“只是表达了诗人久久离别依恋相思之情”错,一个“寻"字,不仅表达了诗人久久离别依恋相思之情,而且表达了重游故地无比喜悦欢快的心境。故选C。
2.首先要从词中精确 找出写景的语句,结合词的感情基调去分析句子所写的景物,以及渲染的气氛,然后用精确 的语言加以概括。“处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这一诗句中描写景物特点的词是“歌”“舞”“潺潺”“入云端”,描写的景物是莺歌燕舞、潺潺流水、高入云端的路。整句诗的意思是:鸟在天空中飘舞、唱歌,流水缓缓而流,前方的道路直插云霄。分析后会发觉,这句景物描写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融为一体,“高路入云端”,既赞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也补充说明井冈山之高峻。景物描写之中洋溢着词人的无比喜悦之情。这幅画面是欢快、壮丽的。在诗歌里,景物的特点在肯定程度上就体现了作者的情感。5.答案:1.C2.①由于江楼景象美所以邀请友人:此处山川形势壮阔、万家灯火繁华、星光水光交相辉映,江楼又是极佳的观景地点;②由于此处气候之凉快宜人所以邀请友人,颈联“晴天雨”“夏夜霜”的比方给人以凉爽之感,这江楼正是炎炎夏日避暑的好去处;③由于对伴侣有殷切的情意所以邀请友人,诗人在做足铺垫之后以一句“能就江楼消暑否”直接向友人发出真诚的邀请。解析:1.本题考查同学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力量。C.“把晴朗夏夜听到的雨声比作风吹树叶的飒飒声”错误。颈联意思是: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里,月光撒满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样。应当是将风吹古木树叶的萧瑟声比作雨声。故选C。2.本题考查同学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并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力量。从诗中来看,诗人主要写了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首联“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是写仲夏之夜,登上江楼,极目远眺,海天暮色“茫茫”一片,山川形势,气象壮阔;颔联“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心”是说江城万家灯火四周闪烁天际银河倒映在江心,这一景象同首联所写海天茫茫、山高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脏救治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项目发展计划
- 出货免责协议书范本模板
- 臭氧治理协议书范本
- 浴场破产转让协议书范本
- 电线供货协议书范本
- 奶茶店铺协议书范本
- 抵押商铺借款协议书范本
- 轮滑鞋安全协议书范本
- 定婚解除协议书范本
-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 仓库精细化管理
- 参加活动免责协议书
- 停车场规划与运营课件演示
- 玉林市天然气专供管道(樟木镇木榔村至朱珠垌段)迁改工程项目报告书
- 蒸汽生产销售合同协议
- 中国电力金具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25-2030版)
- 联营协议合同协议
- 膀胱肿物电切护理查房
- 印字轮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司法鉴定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