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龙林杨松平)_第1页
关于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龙林杨松平)_第2页
关于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龙林杨松平)_第3页
关于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龙林杨松平)_第4页
关于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龙林杨松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主讲:杨松平龙场镇龙林完小2018.11.30教学内容不宜过多

我们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在对儿童的研究中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15~20分钟,老师一般讲课都是控制在20分钟,其余时间用来提问或是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课堂作业和帮助接受能力稍慢的学生加深当堂课的印象。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学的内容就不宜过多,不能像塞牙缝一样把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过多的学习内容只能让学生学习得很疲惫,从而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也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上课要有趣味性

上课要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在低段,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不会久,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参与也就变成一句空话。如果学生上课在玩或是思想在开小差,那么我们老师首先要问的是:这节课我上得有趣吗?而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不听话。因此低段的数学课一定要上得有趣,课中让学生做做游戏,唱歌什么的也未尝不可,当然最好能做有关数学的游戏,既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也能起到娱乐的效果。一、设计学习情境,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解决问题的思维始于问题的情境,也就是说学生能从问题的情境中接收到信息,而问题情境又能使学生产生客观需要,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纠正错误,进一步促进学生由已知状态进入目标状态。

案例1:教学“认识钟面上时、分、秒”一课时,我利用故事导入:“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听完后,想想这个故事与老师桌面上的钟面有什么联系呢?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里面住着一个小熊胖胖。一天,小熊睡得正香,“铃、铃铃、铃铃铃”,一阵阵铃声把小熊吵醒了。小熊起身看了钟表,(我出示一个6时20分的钟面,略加停顿)说了句:“才4点多,一定是闹钟出了问题。”便把闹钟关掉,又接着呼呼大睡。过了一会儿,小熊胖胖起床一看,太阳已经照到屋里来了,于是,急急忙忙往学校跑去,到了学校,已经开始上第二节课了。

“你们知道小熊为什么迟到吗?”

听到这故事,学生情绪高涨,非常感兴趣地讨论起来:

生1:这个小熊可真马虎,他肯定是把表的时针和分针给看反了。

生2:小熊太贪睡了。

生3:小熊应该让妈妈按时叫他起床。

……

这时,我及时鼓励学生,并指名学生上台演示。通过操作,所有学生便明白了其中的原委。正是由于实际观察,使学生今后再遇到有关认识时间的问题时,脑海里会出现形象的钟面,因而会准确无误地读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探索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新想法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孩子们对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表现得很兴奋,一个接一个地问,而大人们时常哑口无言,回答不上来。基于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思考探索。

案例2: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出示可乐罐、礼品盒、牙膏盒等不同形状的实物,让学生说说这些物体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然后举例子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属于同一类型的。问题接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很巧妙地引入课题,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我随即出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学生每人都有一套学具,方便他们在教学中通过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体会和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我还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拼出不同的形状的长方体,再观察长方体的棱、面的特点。学生随之在课桌上摆弄起来,看一看、摸一摸,场面可热闹了。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对长方体的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

一堂好课不仅仅能使学生学会某个知识,而且也应该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起点。当学生听到下课铃响时,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意犹未尽的神态,发出来的是不情愿的长叹,就说明学生的思考探索活动还没有停止。试想,他们放学后,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假如能够延伸到课外,那将会有多么好的效果啊!我们应该使学生的思考探索习惯形成于课堂,巩固于课外,伴随其终身。

三、合作交流,注重实践,共同提高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某些方面。如果此时再增进学生间的合作,就能使学生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小组合作交流、生生互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效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只有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一般说来,同类型的几道题,让小组成员每人先做一道,然后互相交流、探讨,让人人都得到练习的机会,可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动手操作时,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思维,同时也让学生养成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新课程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它系统地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也给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提供了条件。新课程教材是生活化的教材,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经历、体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到亲切、感到数学可以学、感到数学必须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紧扣教学内容

当然上课也必须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要让学生确确实实学习新知识,很好地掌握新内容。根据所讲内容特点,设计最优教学方法,多让学生参与、计算,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优化计算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课堂气氛要活跃

没有活的课堂气氛,就不会有活的思维。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是衡量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标志。低段的学生好“告状”,那是他们不善于独立思考的缘故,他们总愿意把问题摆出来辩论,有些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也会争个不休。在争论中使自己的思维清晰,并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从而掌握了知识点。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特点,活跃课堂气氛。当然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课堂纪律差是有区别的,这里也要有个“度”的问题,需要老师好好把握。

一、以营造富有童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快乐地走近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营造并维系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燃起学生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想学”的情感需要。这样在他们一开始学习数学就产生快乐的情感,久而久之一想起“数学”都能快乐。例如:教学“分一分”(1)时,我课前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了一张硕大的桃树图和几个小猴子,桃树上面粘贴了许多的桃子,并引入了一个可爱的小猴子“花花”的形象贯穿始终,创设了“帮小猴花花解决难题”、“小猴们一起分桃子”和“闯三关”等情境,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献智,从而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学习活动中。在思维的交流中,点燃了创新的火花,开启了潜在的智慧,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二、关注学“动”的思维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通过拼、摆、折、画、量等探索活动建立形象,以动促思,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体验“做”数学的快乐。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叫学生拿出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自己去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自主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三、适时且有针对性的评价延伸快乐的情感

通过评价全面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在评价中,学生是被评价者,但是,被评价者不能被动的接受评价,而应主动的参与评价。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自评学习,是一种方法。数学日记可记录今天数学课的课题以及涉及的数学知识;记录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与还不明白的地方;记录所学内容能不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简单举例;记录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以及自己是否满意等。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允许他们对教师或同学做出评价结果发表不同意见,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合理恰当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有效的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学习活动之余继续体验积极的情感。“新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在教育目标上,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方法得到改善,同时要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个性品质等得到健康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时的内部情感,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四、充分奖赏评价,增强学生自尊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方法。“赏识”体现了父母教孩子说话时的最大奥秘——承认差异;而“成功”则体现了父母教孩子走路时的最大奥秘——允许失败。赏识教育在新课程教学中有积极的作用。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学生是我们教学培养的目标,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关爱学生,循循善诱,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爱满天下。”而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么有新意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太好了,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无论哪个孩子,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就必定能发现他的优点,即使他做错了事,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关键是一个“爱”字。爱,是人类所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有效学习数学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习惯决定命运。结合多年来的小学教学经验,我发现很多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差,如课前不进行前置学习,课堂开小差、不积极参与活动,课后敷衍复习,甚至不复习等。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为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相关知识点的时候,首先引导学习认识分数――■,然后要求学生用纸张进行对折,先让学生折一折,引导他们意识到,分数是建立在平均数的基础上的。接下来,在学习其他分数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自主操作,用纸张折叠出教师给出的分数,或者先用纸张进行折叠,然后说出具体的分数。这类教学方式给予学生自主性学习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思、多问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机会,以培养他们勤思、多问的学习习惯。如学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中的例2时,我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了数格子和列式计算两种方法。这是课前有所预设的,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完例2,我做了进一步的拓展,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堂课从8:50开始到9:30结束,这堂课上了多长时间?学生在计算中发现9:30―8:50,30分钟不够减50分钟,有些学生举手提问:怎么减?我引导学生结合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使学生明白:30分钟不够减50分钟,要向9时借1时作60分(借1当60),60分与30分合起来是90分,90分减50分是40分,然后学生完成了相应的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观察学生,把握他们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发问;其次要为学生创造提问机会;最后引导学习进行自主探究,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很多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因为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而是因为缺乏良好的读题、审题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