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级注安《安全管理》_第1页
2022年中级注安《安全管理》_第2页
2022年中级注安《安全管理》_第3页
2022年中级注安《安全管理》_第4页
2022年中级注安《安全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必考点

1.海因里希法则

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

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

有300件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2.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

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

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安全原理

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

系统原理

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行为原则

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

预防原理

“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

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4.企业安全文化

一、企业安全文化现状

杜邦安全文化建立的过程有4个阶段:

自然本能阶段、严格监督阶段、独立自主管理阶段、团队互助管理阶段。

二、安全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狭义的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文化。关于狭义的安全文化,比较全面的是英

国安全健康委员会下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

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

安全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1)直观的表层文化,如企业的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

(2)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中层文化,它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

部门分工和安全生产法规与制度建设。

(3)安全意识形态的深层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

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

(4)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即“以人为本”,以人的

“灵性管理”为基础。

5.安全生产责任制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①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③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④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⑤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⑥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⑦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①组织或者参与拟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

②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

训情况。

③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④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⑤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

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⑥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⑦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6.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

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一、主要负责人的培训

(1)初次培训的主要内容

①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②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③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

理的有关规定。

④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⑤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⑥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⑦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2)再培训的主要内容

对已经取得上岗资格证书的有关领导,应定期进行再培训,再培训的主要内

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颁布的政策、法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

规程、标准和政策,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

案例。

(3)培训时间

①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

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②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

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1)初次培训的主要内容

①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②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③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④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⑤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⑥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⑦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2)再培训的主要内容

对已经取得上岗资格证书的有关领导,应定期进行再培训,再培训的主要内

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颁布的政策、法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

规程、标准和政策,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

案例。

(3)培训时间

①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安

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16学时。

②其他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

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三、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

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

特种作业操作证(以下简称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应急

管理部统一式样、标准及编号。

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

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

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

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次。

特种作业操作证申请复审或者延期复审前,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参加必要的安

全培训并考试合格。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

再复审、延期复审仍不合格,或者未按期复审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失效。

7.三级安全教育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厂、车间、班组的安全教育。

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

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

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

当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区、队)(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时,应当对有关

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①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危险初次48学时再16学时。

其他初次32学时再12学时。

②新员工。

危险初次72学时再20学时。其他初次24学时。

8.三同时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

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安全设施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预防生产

安全事故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和其他技术措施的总称。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全国建设项目

安全设施“三同时”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并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承担有关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安全

设施“三同时”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跨两个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由其共同的上

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将其负责监督管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

工作委托下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

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并编制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

价报告。

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对安全设施进

行竣工验收,并形成书面报告备查。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和使用。

9.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定义: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且

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1)单元指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装置、设施或场所,分为生产单

元和存储单元。

①生产单元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装置及设施,当装置及设施之间有切

断阀时,以切断阀作为分隔界限划分为独立的单元。

②储存单元

用于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储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储罐区以罐区

防火堤为界限划分为独立的单元,仓库以独立库房(独立建筑物)为界限划分为

独立的单元。

(2)事故严重度评价

①最大危险原则: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

差大,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②概率求和原则: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

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

安全评估及分级:

①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

②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

③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或者储存方式及重要设备、设施

等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或者风险程度的

④外界生产安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

⑤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10人以上受伤,或者影响到公

共安全的

⑥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生变化的。

10.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

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其他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①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

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②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③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④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⑤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11.安全技术措施

(1)安全技术措施的类别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可分为:

①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②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2)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①消除危险源

②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③隔离(空间隔离)

④故障-安全设计

⑤减少故障和失误

(3)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①隔离(时间隔离)

②设置薄弱环节

③个体防护

④避难与救援

止匕外,安全监控系统作为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发现系统故障和异常的重要手段。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及早发现事故,获得

事故发生、发展的数据,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少事故的损失。

12.作业现场环境安全

(1)安全标志

根据《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的要求,国家规定了4类传递安

全信息的安全标志。

1.禁止标志2.警告标志3.指令标志4.提示标志

(2)“5S”安全管理法

“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又被称为''五常法则''或"五常法

整理,就是将工作场所收拾成井然有序的状态。

整顿,就是明确整理后需要物品的摆放区域和形式,即定置定位。

清扫,就是大扫除,清扫一切污垢、垃圾,创造一个明亮、整齐的工作环境。

清洁,就是要维持整理、整顿、清扫后的成果,认真维护和保持在最佳状态,

并且制度化,管理公开化、透明化。

素养,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养成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各项作

业标准的良好习惯和作风,这是“5S〃活动的核心。

13.安全生产管理费

(1)安全生产管理费支出

①完善、改造、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

的安全设施)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支出

②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

③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④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

标准化建设支出

⑤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⑦安全生产适用的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推广应用支出

⑧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⑨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2)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

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费用管理,编制年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

纳入企业财务预算。

企业年度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和上一年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情况按

照管理权限报同级财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行业

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属于企业自提自用资金,其他单位和部门不得采取

收取、代管等形式对其进行集中管理和使用,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14.工伤

(1)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②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

受到事故伤害的。

③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④患职业病的。

⑤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

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

亡的;

②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③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

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①项、第②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

遇;职工有前款第③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3)职工符合前述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

工伤:

①故意犯罪的;

②醉酒或者吸毒的;

③自残或者自杀的。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①工伤认定申请表。

②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③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

基本情况。

15.隐患排查治理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

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

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①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②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③隐患的治理方案。

16.作业许可

(1)动火作业分级

动火作业分为二级动火、一级动火、特殊动火三个级别。遇节日、假日或其

他特殊情况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2)许可证管理

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证,实行一个动火点、一张动火证的动火作业管理,不

得随意涂改和转让动火证,不得异地使用或扩大使用范围。

特殊动火、一级动火、二级动火的动火证应以明显标记加以区分。

特殊动火作业的动火证由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审批,

一级动火作业由安全管理部门审批,

二级动火作业由动火点所在车间审批。

特殊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的动火证的有效期不超过8h;

二级动火作业的动火证有效期不超过72h,每日动火前应进行动火分析。动

火作业超过有效期限,应重新办理动火证。

(3)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

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

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

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工贸企业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

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

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

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4)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分级作业高度

1级2mWhW5m

II级5m<h^l5m

III级15m<h^30m

IV级H>30m

17.安全评价

(1)安全评价的分类

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三类: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18.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①人的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②物的因素: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

和有害因素

③环境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

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④管理因素: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

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19.伤亡事故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

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在打1.1日rm片中

2车辆伤*12运大

3M配南省13欣桓

4g运转,14乂药*珏

5皿电15w助汪洋

6■演16用正生炸

7为说17注离也坤

818共彳也如炸

9用处降年工9+-m如«国

IO身巧立“20耳他仍告

20.安全评价方法

(1)按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按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

安全评价方法。

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

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或LEC法)、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

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21.预警系统

级别严重程度颜色安全状态

I特别严重红色安全状况特别严重

II严重橙色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

III较重黄色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

IV一般蓝色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22.应急响应

(1)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

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下述

几方面:

①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

他人员。

②迅速控制事态。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

③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空气等

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监测等措施,防止

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

复至相对稳定的状态。

④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2)事故应急响应机制

典型的响应级别通常可分为三级。

①一级紧急情况

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通常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现场指挥部可在现场做出保护生命和财产以及控制事态所必须的各种决定。解决

整个紧急事件的决定,应该由紧急事务管理部门负责。

②二级紧急情况

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响应的应急情况。该级响应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来统

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

③三级紧急情况

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必要时,该部门可以建立

一个现场指挥部。

(3)应急预案

①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

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

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②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

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定制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

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③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型,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

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

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

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23.事故调查与分析

(1)生产安全事故分级

事故分级死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