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答案按要求填入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1.(2分)下列有关声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的同一位置,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B.喇叭发声时,放在它上面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利用B超检查身体是应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D.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微点】声音的产生;频率与音调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信息.
【思路】(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
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
(3)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
用“B超”等;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
石”等。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析】解: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的同一位置,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
会不同,而不是音调不同,故A错误:
B、喇叭发声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发声体正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利用B超检查身体是应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点拨】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三个特征,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
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2.(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小孔成像
天空彩虹
【微点】光的反射现象.
【思路】(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
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
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
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
的。
【解析】解:
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A不符合题意;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
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
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从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
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
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拨】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3.(2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
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微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思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
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
固。
【解析】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
故A正确;
B、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植被表面,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露在日出后逐渐消
失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A«
【点拨】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
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情况的是()
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0g
B.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速度约90km/h
C.衡阳市冬季平均气温约-12℃
D.同学们答题用的中性笔长度约18mm
【微点】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思路】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
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析】解:
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00到300g,故A不符合实际;
B、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速度约90km/h到120km/h,故B符合实际;
C、衡阳市冬季平均气温约10℃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同学们答题用的中性笔长度约18c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拨】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5.(2分)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
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B.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微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思路】(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
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解析】解:
A、监控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凹
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
BD、监控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即影像
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D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则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
故C错误;
故选:B。
【点拨】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要明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
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6.(2分)九年级的小明同学参加了2019年衡阳市体育测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明跑步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B.小明跑步穿的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C.跳绳时手对绳施加了力,同时绳也对手施加了力
D.投掷实心球时实心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小明对实心球没有做功
【微点】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现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思路】(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
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
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可对推力是否做功
做出判断。
【解析】解:
A、小明跑步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小明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
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
B、小明跑步穿的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
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正确;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跳绳时手对绳施加了力,同时绳也对手施加了力,故C
正确;
D、投实心球时,实心球离开手在空中运动时,是由于惯性向前运动,不再受手的推力,
所以小明对它没有做功,故D正确。
故选:A。
【点拨】该题考查了惯性、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是一道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7.(2分)为庆祝中国人民海军建军70周年,我国举行了盛大的海上阅兵仪式,集中展示
了一大批新型潜艇、水面舰艇、作战飞机,彰显了我国海军强大的军事实力。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当辽宁舰航母上的舰载飞机起飞后,飞行员以他的座椅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B.作战飞机在加速升空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保持不变
C.潜水艇在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海水的压强不变
D.水面舰艇多采用前后编队而不是近距离并排行驶是为了避免舰艇相“吸”而发生碰撞
【微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液体的压强的特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动能和势
能的转化与守恒.
【思路】(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
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
的;
(2)热机工作时,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流体流速越大,流体产生的压强越小;流体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解析】解:
A、当辽宁舰航母上的舰载飞机起飞后,飞行员与他的座椅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因此以他
的座椅为参照物是飞行员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作战飞机在加速升空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舰载机的机械能,机械能增大,故
B错误;
C、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海水的密度一定,潜水艇所处的深度不断增大,根据p=p灌
gh可知,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故C错误;
D、舰艇并排行驶时,舰艇带动其周围的水随船向前运动,结果使舰艇内侧之间的水流速
度大于舰艇外侧的水流速度;因为水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水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所以舰艇内外测的水存在压强差,水的压强差使两舰艇靠近,进而发生碰撞,为了避免
舰艇相“吸”碰撞,故不采用“并排”护航,故D正确。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量的转化、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以
及流体流速与流体压强关系的掌握和运用,属于综合性题目。
8.(2分)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900N的物体,使它在10s内匀速上升1m。已知所用
的拉力F为400N则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做功的功率为90W
B.拉力在这10s内做的功为400J
C.动滑轮的重力为300N
D.若用该滑轮组匀速提升更重的物体时,则绳子拉力会变大但机械效率不变
【微点】7!: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功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思路】(1)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物重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为总功,根据W茗=Fs
Wa
=(G+G动)h求出拉力做的总功,利用P==二求出拉力F的功率;
t
(2)根据F=」>(G+G,Q可求得动滑轮的重力;
n
(3)根据分析提起更重的物体时滑轮组机械
W总(G+G动)hG+G动.G动
效率的变化。
【解析】解:
AB.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物重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为总功,
则拉力做的总功:Ws=Fs=400NX3m=1200J,
拉力F的功率:P=-^-=120QJ=I20W,故AB错误;
t10s
C、由图可知,n=3,F=2(G+G动)
3
即400N=A(900N+G动),
3
解得G动=300N,故C正确;
D.不计绳重和摩擦,由广达=,Gh=」_=——可知,如果提起更重
W总(G+G动)hG+G动G动
G
的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了做功公式和功率公式、滑轮组机械效率公式式的应用,明确有用功
和总功是关键。
9.(2分)能源、信息、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导材料可用来制作电饭锅的发热体,且发热效率更高
B.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手机的芯片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半导体
D.卫星导航是利用超声波来定位导航
【微点】半导体的特点与作用;超导体的特点与作用;卫星中继通信;能源的分类.
【思路】A、超导体是指某些材料当温度降低某个值时,电阻突然为0.由于其电阻为0,
所以电流经过超导体不发热。
B、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手机的芯片主要由二极管、三极管组成;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做成的,具有单向导
电性。
D、超声波真空不能传声,不能用于卫星与地面通讯。
【解析】解:A、超导体是指某些材料当温度降低某个值时,电阻突然为0.由于其电阻
为0,所以电流经过超导体不发热。故A错误。
B、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手机的芯片主要由二极管、三极管组成;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做成的,具有单向导
电性。故C正确。
D、超声波真空不能传声,不能用于卫星与地面通讯,卫星与地面是靠电磁波进行通讯。
故D错误。
故选:Co
【点拨】该题比较简单要求学生知道半导体、超导体的特点;超声波、电磁波传递信息
的不同;以及区分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能源。
8543m
10.(2分)小明家上次查看电能表示数为,本次查看时电能表
读数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他家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903kW・h
B.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率的仪表
C.若只让一个标有“220V1000W”的电热水器正常工作lOmin,则电能表的圆盘转了
600转
D.这个电能表的额定功率为2200W
【微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思路】(1)利用电能表两次示数差求出消耗的电能,注意电能表最后一位是小数;
(2)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的仪表;
(3)知道电热水器的额定功率和通电时间,求出只有热水器正常工作lOmin时消耗的电
能W,进一步求出电能表转的圈数。
(4)电能表属于测量仪表,不消耗电能,没有额定功率。
【解析】解:
A、他家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W=8633.5kW«h-8543.2kW«h=90.3kWh,故A错误;
B、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的仪表,不是测量电功率的,故B错误;
C、3600r/(kW«h)表示电路中每消耗l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过3600r,
只让一个标有“220V1000W”的电热水器正常工作lOmin,其消耗的电能为W=Pt=lkW
X』h=』kW-h;
66
则电能表的圆盘转过的圈数:N=」kW・hX3600r/(kW・h)=600r,故C正确。
6
D、根据该电能表的铭牌可知,其允许接入用电器的最大功率P=UI=220VX10A=
2200W:但电能表属于测量仪表,不消耗电能,没有额定功率,故D错误。
故选:Co
【点拨】本题考查了电能表的作用和消耗电能的计算,关键是电能表参数含义的理解与
掌握。
11.(2分)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核桃夹
食品夹
【微点】杠杆的分类.
【思路】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析】解:
A、开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不合题意;
B、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不合题意;
C、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不合题意;
D、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
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③等臂杠
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离也不省力
12.(2分)关于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防止因漏电而造成触电事故,微波炉的金属外壳应该与大地相连
B.使用试电笔时,手指不能接触笔尾金属体,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C.为了防止触电,必须把用电器的开关接在零线上
D.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因为电路发生了短路
【微点】安全用电原则.
【思路】(1)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
(2)使用试电笔时,手指不能碰到笔尖金属体,但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3)在家庭电路中,开关应控制火线;
(4)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或总功率过大。
【解析】解:A、有金属外壳的微波炉应使用三孔插瘗,让金属外壳接地可以防止金属外
壳带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故A正确;
B、使用试电笔时,手指不能碰到笔尖金属体,但要接触笔尾金属体,故B错误;
C、家庭电路的开关,一定要接在火线上,这样断开开关时,用电器才不会带电,更安全,
故C错误:
D、空气开关跳闸是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可能是发生了短路,也可能是用电器总功率过
大。故D错误。
故选:Ao
【点拨】本题考查了与家庭电路相关的一些用电注意事项,应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判断,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3.(2分)如图所示的充电鞋垫,利用脚跟起落驱动磁性转子旋转,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
从而能给鞋垫上的电池充电。下图中与充电鞋垫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电源
【微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思路】(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是电流的磁效应,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电
磁起重机等。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如电动机和扬声器等。
(3)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
是电磁感应,如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
【解析】解:利用脚跟起落驱动磁性转子旋转,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从而能给鞋垫上
的电池充电,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A、如图是奥斯特实验,反映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故A错误。
B、如图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
这是电磁感应,就是发电机的原理。故B正确。
C、如图是电磁铁,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吸引小铁钉,是电流的磁效应。故C错误。
D、如图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扭转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电动机的原理。
故D错误。
故选:Bo
【点拨】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图重要的区别在于电动机有电源,发电机没有电源。
14.(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2V不变,R=4C,虚线框内所有电阻均未知。闭合开
关,电流表示数为1A.如果用一个2。的定值电阻替换R,虚线框内的电阻均保持不变,
则电流表示数将变为()
A.2AB.1.5AC.1.2AD.0.5A
【微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思路】由欧姆定律变形公式R=U可求并联的总电阻,再根据并联电阻的特点可求虚
I
线框内所有电阻的等效电阻,用一个2Q的定值电阻替换R,虚线框内的电阻均保持不变,
再根据并联电阻的特点求出此时并联的总电阻,最后又欧姆定律可求电流。
【解析】解:由1=旦可得,并联的总电阻:
R
R#=U=2L=2Q,
I1A
虚线框内所有电阻的等效电阻为R',由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工一=工+」^,代入数据,—^-=—7T-+—
R并RR'2Q4QR'
解得R'=4。;
用一个2。的定值电阻替换R,虚线框内的电阻均保持不变,此时并联的总电阻R":
「一=」-+一一,代入数据,」一=』+』,
R"R替R'R"2040
解得,R"=岂。,
3
电流表示数将变为:
2V
=U1.5A,
1°
故选: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使用,认清电路是关键。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2
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有错选的得0分.把正确的答案
按要求填入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15.(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是一种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内能都不变
B.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端午佳节,粽叶飘香”,人们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扩散现象
D.冬天“搓手取暖”和“烤火”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
【微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内燃机的四
个冲程;扩散现象.
【思路】A、晶体在熔化过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由于要继续吸热所以晶体在熔化过程内
能增加;
B、汽油机在压缩冲程的时候是活塞对气缸内的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物做功;
C、粽子飘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D、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热传递与做功;
【解析】解:A、晶体在熔化过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由于要继续吸热所以晶体在熔化过
程内能增加;所以A错。
B、汽油机在压缩冲程的时候是活塞对气缸内的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物做功,混合物的内能
增加,这个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
C、粽子飘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所以它是扩散现象;故C正确。
D、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热传递与做功。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而
烤火是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故D错。
故选:BC。
【点拨】该题涉及晶体熔化、内燃机工作、分子热运动、改变内能方式等多个知识点,
但是对所涉及的知识点考查比较简单。
16.(3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S2,断开Si、S3,灯Li、L2串联
B.闭合Si、S3,断开S2,灯Li、L2串联
C.闭合S2、S3,断开Si,只有灯LI亮
D.闭合Si、S2,断开S3,只有灯L1亮
【微点】电路的三种状态: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思路】各电路元件首尾顺次连接的连接方式是串联,各电路元件首首相连、尾尾相连
的连接方式是并联,分析电路结构,判断灯泡的连接方式。
【解析】解:由电路图可知:
A、闭合S2,断开Si、S3,Li、L2首尾顺次连接,属于串联,故A正确;
B、闭合ShS3,断开S2,灯Li、L2首首相连、尾尾相连,属于并联,故B错误;
C、闭合S2、S3,断开Si,只有灯Li接入电路,灯L2被短路,只有灯Li亮,故C正确;
D、闭合Si、S2,断开S3,只有灯L2接入电路,灯Li被短路,只有灯L2亮,故D错误。
故选:AC。
【点拨】本题考查了灯泡的连接方式,知道串并联的概念、知道串并联的连接方式、分
析清楚电路结构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7.(3分)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将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入盛有甲、
乙两种液体的容器a和b中,待木块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容器盛的是甲液体,b容器盛的是乙液体
B.木块在a容器内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C.a、b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D.a、b两容器中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微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思路】(1)由图象得出甲、乙的密度关系,根据物体的浮沉情况判断出物体密度与液
体a、b的密度关系;最即可判断;
(2)由于是同一块木块,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排开液体的重力与木块的重力的关系,
然后即可判断排开液体的质量的大小关系;
(3)由图可知两容器液面相平,然后根据p=p液gh得出容器底受到压强的关系;
(4)根据浮力的产生原因得出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根据p=工即可比较木块下
S
表面的压强。
【解析】解:
A、由图象可知,体积V相同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则根据p=g可知:p甲〉p乙;
相同木块在a、b中都处于漂浮,则所受浮力F浮a=F浮b=G木,
根据F^.=p液gV排可得:pagV排a=pbgV排b;
由图可知:V排a〈V排b;所以,pa>pb;
所以,由此可知:a容器盛的是甲液体,b容器盛的是乙液体;故A正确;
B、因F浮a=F浮b,所以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G排a=G排b,则:m排a=m樗b,故B错
误;
C、由于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且pa>pb,根据p=p淞gh可知,a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
强大,故C错误;
D、木块在a、b两容器中都处于漂浮,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
压力:Fa下=F浮a,FbF=F浮b,贝Fa>=FbF;
由于两个木块相同,则底面积相同,根据p=E可知:par=pb下;故D正确。
S
故选:A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物体浮沉条件及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能够根据
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出液体的密度;难点是知道漂浮时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浮力
相等。
18.(3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i是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
逐渐从a端滑到b端,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下列
能正确反映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微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思路】由图可知Ri、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根据
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判断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电表示数情况,由此找
到正确图象。
【解析】解:
由图可知Ri、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
电压表示数U=U总-Ui=U总-1R1,
UaUa
由于电源电压U与Ri为定值,由于1==±=_2^则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
R总Rj+R2
程中I不能为零;U随I增大而减小,图象是直线减小,
故A正确,B错误;
总功率P=U息I,由于电源电压U为定值,则P与I是一次函数,所以图象是条直线,
UaUa
由于i=」t=_=则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I不能为零;故C正确,D
R总Rj+R2
错误。
故选:ACo
【点拨】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的应用,正确理解表达式的含义
是关键。
三、填空与作图题(本题5个小题其中算19-20题每小题2分,21-23题每小题2分,共16
分)
19.(2分)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如图所示,请标出地磁场的N极和小磁针静止时的N极。
【思路】地球是个大磁铁,地球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小磁针
N极指向和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解析】解:地球是个大磁铁,地球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场在的小磁针的N极和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地磁场的磁感线都是从地磁北极出发
到地磁南极,所以小磁针N极指向如红色的N.如图所示:
地理北极
地理南极
【点拨】地球是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20.(2分)如图所示,小球被固定在静止的金属框架上,画出小球所受作用力的示意图。
【微点】力的示意图与图示.
【思路】小球所受的重力和弹力力是一对平衡力,作用点都在小球的重心(几何中心)
上,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弹力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解:小球A固定在静止的支架上,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支架
对它向上的弹力作用,并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标出符号
G,弹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标出符号E注意所画的线段长度要相等。如图所示:
F
【点拨】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
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是平衡力的长度要相等。
21.(4分)如图所示的玻璃管中装有水,一个体积为IXl()4m3的方木块下端被轻绳系住,
固定在容器下部,木块的重力为0.6N,p水=1.0Xl()3kg/m3,当木块静止时,绳子的拉力
为0.4N,剪断轻绳后,木块从开始上浮到刚要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浮力所做的功为
0.15J.(各部分长度如图)
【微点】力的合成与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功的计算.
【思路】(1)已知木块浸没在水中,由F浮=pgV捧可求得浮力,再利用F拉+G=F浮可求
得绳子的拉力;
(2)木块从开始上浮到刚要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浮力所做的功W=F浮h。
【解析】解:木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f?upgV推=1.0Xl()3kg/m3x10N/kgXlX10_4m3=lNo
绳子的拉力F=F浮-G=IN-0.6N=0.4N,
剪断轻绳后,木块上浮,木块从开始上浮到刚要露出水面的过程中,上升高度h=0.15m,
则浮力所做的功W=F浮h=lNXO.l5m=0.15J。
故答案为:0.4;0.15。
【点拨】此题考查功的计算和浮力的大小计算,明确木块从开始上浮到刚要露出水面的
过程中,上升高度h=0.15m是解答最后一问的关键。
22.(4分)如图所示,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
片从a端逐渐滑动到b端,发现Vi表示数从2V变化到6V,而V2表示数从4V变化到0,
则电流表示数从0.2A变化到0.6A,R=10
【微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思路】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逐
渐滑动到b端,Vi表示数从2V变化到6V,此时R'接入电路为0,可得电源电压;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在a端时,电流表示数从0.2A,关键欧姆定律可求定值电阻R的大小,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到b端时,由欧姆定律可求电流。
【解析】解: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
端逐渐滑动到b端,电压表V,测量电阻R的电压,V1表示数从2V变化到6V,此时R'
接入电路为0,R此时两端电压即为电源电压,可得电源电压:U=6V,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2A,电压为2V,
由i=U可得,R=H1=.-=ioc。
RI0.2A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到b端时,R'接入电路为0,电路电阻为R,此时电流:
故答案为:0.6:10o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串联电路的特点及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分析电路的变化。
23.(4分)如图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摄的一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网球被
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已知此次摄影的闪光频率
(每秒钟得到影像的次数)为100赫兹,网球的直径约为6cm。现将一条刻度尺放在照
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由图可知,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是0.04
s,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20m/s。
【微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思路】根据摄影的闪光频率结合图示得出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和小
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实际通过的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
【解析】解:
根据题意可得,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t=_Es=0.04s,
100
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照片中一个网球占据刻度尺的3个小格,即照片中网
球的直径为0.30cm,
照片中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通过的路程为4.00cm,
已知网球的实际直径约为6cm,设网球实际通过的路程为s,
由比例关系可得:一—=6cm,
4.00cm0.30cm
解得s=80.00cm=0.8m,
则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丫=且=°。8m=20m/s。
t0.04s
故答案为:0.04;20。
【点拨】本题速度的计算、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计算出AB段运动的实际路程是
解答此题关键。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4个小题其中第24〜25题每小题4分,第26〜27题每小题4分,
共24分)
24.(4分)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刚利用了两个相同的
木块和一块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也运
用于以下C(选填"A"、"B”或“C")实验中。
A.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B.当电压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C.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
越明显。
(3)对比甲、丁两图,小刚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他的观点错
误(选填“正确”或“错误”),并说明理由: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微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思路】(1)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逐一
分析每个选项,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3)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
法,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探究压力
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解析】解:(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物理学
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A.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B.当电压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C.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采用了转换法,选C;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
显。
(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要控制受力面积相同,因甲、丁两图中受力
面积不同,即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故他的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1)C;(2)受力面积;(3)错误;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点拨】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
转换法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5.(4分)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铁
球用细绳悬于O点,小车置于0点正下方水平面上静止。实验时,分别在水平面上铺毛
巾、棉布、玻璃板。
(1)每次都要让铁球从图中A点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开始运动时具有相
同的速度。
(2)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a)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水平部分的材料(a)小车受阻力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的情况
①毛巾
②棉布
③玻璃板
(3)由实验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由此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
光滑,被撞击后的小车将作匀速(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4)如果用此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换用不同质量的铁球每次
从图中A点由静止释放,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来探究物体的动能与_遁
【微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思路】(1)实验中要求小车从同斜面的一点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有相
同的速度;
(2)应用控制变量法,根据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小车滑行距离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
(3)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
距离越远;根据实验事实,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相关的结论;
(4)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要探究动能和速度
的关系,需保持质量相同,要探究动能和质量的关系,需保持速度相等。
【解析】解:
(1)实验时,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目地是为了让小球每次到
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
(2)由实验可知,在小车初速度一定时,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距离越大;因此记
录表格中需要添加(a)小车受阻力的情况;
(3)由实验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滑行距离越远,由此
可以合理推理:如果小车不受力,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得牛顿第一定律不是
由实验直接得出的;
(4)换用不同质量的铁球每次从图中A点由静止释放,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
离,质量大的将小车撞击的更远,这表明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动能越大。
故答案为:(1)速度;(2)小车受阻力的情况;(3)匀速;(4)质量。
【点拨】本题考查理想实验的内容,应明白理想实验的意义: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为
合理的外推猜想得到一定的结论。理想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基础,要注意理解!
26.(8分)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a、b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烧瓶
内分别接入电阻丝,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并分别插入温度计。
(1)实验中选用的两根电阻丝的阻值应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
(2)实验中,用A(选填"A”或"B”)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比较
B(选填"A”或“B”)来判断液体吸热能力的强弱;
A.通电时间B.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
(3)下表是某次的实验数据,液体a加热后的温度如图所示,请将温度计示数填入相应
表格中。
物理量质量(克)加热前温度(℃)加热时间(min)加热后温度(℃)
物质
液体a1502010
液体b150201035
分析可知,b(选填"a”或"b”)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
(4)设质量为m的a液体中电阻丝的阻值为R,测出其电流为I,通电一段时间t后,
温度计的示数变化量为at,若不计热量损失,则a液体的比热容为邛L(用所给
~mAt~
出的物理量写出比热容的表达式),用该表达式计算出的比热容会比实际值偏大(选
填“偏大”或“偏小叽
(5)如果在两烧瓶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煤油,并接入两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就可用
【微点】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思路】(1)(2)(3)我们使用相同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
方法叫转化法。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
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
化小的吸热能力强;为控制吸热相同,结合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和焦耳定律Q=I2Rt分
析;
(4)根据焦耳定律求出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得出液体吸收的热量;根据c=——求出液
mAt
体的比热容;根据实际上放出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液体吸收分析;
(5)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研究与其中
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不变,结合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分析。
【解析】解:(1)甲中两电阻丝串联,通过的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为控制吸热相
同,根据Q=12Rt
实验中选用的两根电阻丝的阻值应不同;
(2)根据转换法,实验中,用通电时间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选A;
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通过比较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来判断液体吸热能力的强弱;
选B;
(3)图乙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C,示数为48°C;如下表所示:
质量(克)加热前温度(℃)加热时间(min)加热后温度(℃)
液体a150201048
液体b150201035
由表中数据,加热相同时间,b升温小,故b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
(4)设质量为m的a液体中电阻丝的阻值为R,测出其电流为I,通电一段时间t后,
若不计热量损失,液体吸热为:
Q=I2Rt,则a液体的比热容为:
2
。=_幺=工联,实际上放出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液体吸收,即分子变小,用该表达式
mAtmAt
计算出的比热容会比实际值偏大;
(5)如果在两烧瓶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煤油,并接入两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通过的
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就可用这个装置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故答案为:(1)相同;(2)A;B:(3)如上表;b;(4)邛士;偏大;(5)电阻。
mAt
【点拨】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
力的方法,同时也考查了焦耳定律,为热学中两个重要实验。
27.(8分)某实验小组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注射器内导电液体的阻值Rx,其中
Ai表所用的量程为0〜3A,A2表所用的量程为0-0.6A,定值电阻R=20Q,电源是电
压可调的学生电源。
(1)根据图甲的实物电路在图丙中的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必须标明R、Rx、
Ai,A2)
(2)如果Ai表示数为h、A2表示数为12,则Rx="JD)R。(用11、12和R表
一—一
示)
(3)改变电源电压,将每次实验中Al表的示数II和A2表的示数12描在11-12图象上,
连接这些点得到如图乙中实线a,由图可知,Rx=100
(4)若该实验小组还是用同样的液体做这个实验,但只做了一项改变,导致L-12的关
系变成如图乙中实线b所示,则这项改变可能是二(改变后注射器中没有气泡)。
A.增加液体的体积
B.减少液体的体积
C.将注射器中的液体全部倒入横截面积更大的注射器
D.将注射器中的液体全部倒入横截面积更小的注射器
甲乙丙
【微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思路】(1)根据实物画出电路图;
(2)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得出通过R的电流,由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电压,由欧姆定
律求了Rx;
(3)由图a知,Ii=3A、l2=0.5A,将已知量代入待测电阻表达式即可;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水利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专题03 句子(第3期)
- 专题04 世界古代史(易混易错点)
- 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注意事项
- 民法租赁合同
- 安装灯具合同范本
- 装修工人员工劳动合同
- 渣土运输工程合同
- 直播销售策划合同
-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表(小学部分)
- 2025年春季1530安全教育记录主题
- 给客户的福利合同(2篇)
- 供电企业舆情的预防及处置
- 【高中语文】《氓》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T-WAPIA 052.3-2023 无线局域网设备技术规范 第3部分:接入点和控制器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完整
- Unit4MyfamilyStorytime(课件)人教新起点英语三年级下册
- 财务管理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 一年级口算天天练(可直接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