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22)(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22)(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22)(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22)(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22)(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22)(解析)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一、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分)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粗犷(kuǎng)滑稽(jī)缥(piāo)渺小心翼翼

B.侍(shì)弄豚(zhuó)食怅(chàng)然喜出忘外

C.殉(xùn)职御聘(pìn)惩(chéng)戒迫不及待

D.诅(zǔ)咒哺(bǔ)乳蓦(mù)然惊慌失措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白石与徐悲鸿尽管年龄悬殊,人生背景各异,艺术风格大相径庭,但丝毫不妨碍两人成为艺术上的挚友。

B.为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王书记灵机一动,亲自到需要走访的群众家去。

C.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任何人妄下断语:“你是庸者,你是天才”。

D.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学校开展的“感恩奋进”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C.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D.动画片《海上丝路南珠宝宝》深受广大儿童喜爱的原因是由其情节生动有趣造成的。

4.(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①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

②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

③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最好扔了拐棍

④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述出来的

⑤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

A.④②③⑤①B.①④②③⑤C.④⑤①②③D.②③⑤①④

二、议论文阅读。

5.(12分)

以读书“索道于世”

①读书,能润泽心灵,能提升本领,能纯洁操守。有了书香的浸润,人的精神世界才能丰盈起来

②十六年前,我从海军某雷达旅政治部调往一海岛雷达站任指导员。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政治教育课讲好、讲生动,让大家有所收获。胸无点墨,何以感染他人?于是,伴着小岛的婆娑树影,听着隐约涛声,每晚在那盏微黄的灯光下,我循前人之迹、探历史之幽、思古今之变,在收获一份恬静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备足了养料。有了书香的浸润,所讲的课程,很快便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也扭转了大家对政治教育课的刻板印象。

③从那时起,无论是在机关还是在基层,不管是穿军装还是着税服,读书慢慢成了自己八小时之外的生活主色调。这样一份习惯,可谓受益终身。因为,自己在书香中,能体味到读书之美、读书之获、读书之乐。

④读书之美,美在润泽心灵。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确实,读一部好书,尤其读一部经典,就是为灵魂打开一扇窗户。那些历经岁月“洗礼”,依旧散发着思想光芒的经典,不仅能让我们与先哲对话,聆听教诲,更能涵养心灵,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一片洁净之所。如今,碎片化阅读渐趋流行,人们往往一看到大部头的书就头疼,殊不知,“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从我自身的经验看,啃下一部厚重的书卷,虽然路程漫漫,却能磨练心性,让人撇去浮躁,收获宁静。等攻克后,掩卷沉思,往往仍有回甘。

⑤读书之获,获在提升本领。如今,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有一条流行的“知识折旧律”说的是,一年不学习,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致使不少人都有本领恐慌。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人们对手机和搜索引擎的依赖:一旦碰到难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打开搜索引擎找解析;而一旦手机电量不足时,又开始到处找插座,给手机充电。其实,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即便搜索出来了解析,我们又是否有辨别解析真伪的能力呢?要想克服本领恐慌,要想让自己有两把刷子,不读书、不学习,恐怕是不行的。书中或许不会给出解决问题的直接方法,却有着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而这,恰恰是每一位领导干部都不可或缺的本领。

⑥读书之乐,乐在纯洁操守。晚唐诗人杜荀鹤在《泾溪》中写道:“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从一个侧面告诫我们,自律是一场终身修行。在我看来,读书正是增强自律的最好方法。“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的怡然自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廉洁意识,这些都是精神生命的营养剂。工作之余,少些觥筹交错,多些手不释卷,于字里行间潜心思考,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才能不断增强心有所畏、言有所止、行有所戒的定力,在精读、深思、笃行中描摹出人的精神底色。

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以书为伴,含英咀华,我们才能洗涤心灵、涵养浩然之气,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盈起来。

(1)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A.读书,能润泽心灵,能提升本领。

B.以读书“索道于世”。

C.读书,能使人的精神世界丰盈。

D.读书,能纯洁操守。

(2)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B.引用论证C.比喻论证D.道理论证

(3)下列名言中不适合作为第⑥段论据的一项是

A.名不可以虚求,贵不可以伪得。

B.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C.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

D.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④⑤⑥三段分别从“读书之美,美在润泽心灵”“读书之获,获在提升本领”“读书之乐,乐在纯洁操守”三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三者之间是递进的逻辑关系。

B.第④⑤⑥三段的“读书之美,读书之获,读书之乐”与第①段“读书,能润泽心灵,能提升本领,能纯洁操守“一一照应。

C.第⑦段总结全文,再次强化中心论点,收束全文。

D.第⑦段引用名言,生动形象,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具体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

三、古诗文阅读。

6.(18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下列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绪”。

B.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言简义丰。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主体,人是背景,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投以骨

B.其一犬坐于前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C.意暇甚意与日去

D.若屈伸呼吸求闻之若此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广

②国人道之道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5)乙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又怎样展开论述?

(6)丙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7.(8分)①,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④终古高云簇此城,。(谭嗣同《潼关》)

⑤《<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⑥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五、综合实践(共5分)

8.(5分)古时很多名人的读书故事流传至今,广为传颂。请写出两个名人的读书故事。

(1);

(2)。

9.(3分)名著阅读。

(1)“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文段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

(2)“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请你写出一个与这段文字相同出处的情节:

六、现代文阅读(共15分)

10.(15分)

卖白菜

莫言

(1)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2)“社斗,今天是大集,去找个篓子来吧……”

(3)“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包饺子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4)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5)她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6)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一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看到我哭得真诚,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她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7)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老太太蹲下身,开始翻动我们那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8)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老太太开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9)“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也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她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10)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11)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12)“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13)“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14)老太太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15)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16)“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17)“娘,”我哭着说,“我……”

(18)“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19)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你认真阅读文章,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母亲下决心卖白菜,不舍;“我”不小心摔白菜,;老太太挑白菜,;“我”赌气多算老太太一毛钱,气愤;白菜被老太太退回,。

(2)小说为什么要着力描写老太太?

(3)文中第(4)段和第(15)段对母亲的眼睛进行了描写,请你任选一处分析使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母亲怎样的形象。

(4)文章运用了颇多的笔墨详细描写了卖白菜的全过程,然而就在写到老太太将钱付给母亲后,戛然而止,紧接着写了“我放学回家后”发生的事情,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最后一段“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重”,为什么“我”“心中依然沉重”?

七、作文(50分)

11.(50分)有你的日子,春风十里。你是青山绿水,在目酣神醉中带给我们无尽的愉悦享受;你是琴棋书画,在浸润熏陶中带给我们美好的人生感受;你是亲朋师友,在关爱守护中带给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请以“有你的日子,春风十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600字左右;

④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分)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粗犷(kuǎng)滑稽(jī)缥(piāo)渺小心翼翼

B.侍(shì)弄豚(zhuó)食怅(chàng)然喜出忘外

C.殉(xùn)职御聘(pìn)惩(chéng)戒迫不及待

D.诅(zǔ)咒哺(bǔ)乳蓦(mù)然惊慌失措

A.有误,“粗犷”的“犷”读作guǎng;

B.有误,“豚食”应为“啄食”,“喜出忘外”应为“喜出望外”;

C.正确;

D.有误,“蓦然”的“蓦”读作mò。

故选:C。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白石与徐悲鸿尽管年龄悬殊,人生背景各异,艺术风格大相径庭,但丝毫不妨碍两人成为艺术上的挚友。

B.为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王书记灵机一动,亲自到需要走访的群众家去。

C.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任何人妄下断语:“你是庸者,你是天才”。

D.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ACD.正确;

B.有误,灵机一动:灵活的心思。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和语境不符;

故选:B。

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学校开展的“感恩奋进”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C.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D.动画片《海上丝路南珠宝宝》深受广大儿童喜爱的原因是由其情节生动有趣造成的。

A.有误,两面对一面,可在“努力”前添加“是否”;

B.有误,成分残缺,在“互进”后添加“的热潮”;

C.正确;

D.有误,句式杂糅,将“造成的”删去。

故选:C。

4.(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①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

②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

③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最好扔了拐棍

④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述出来的

⑤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

A.④②③⑤①B.①④②③⑤C.④⑤①②③D.②③⑤①④

结合开头文字,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可辨析④“意是”与上句连接紧密,可作为第一句。然后是②,用比喻的手法解释语言文字是读书的“拐棍”。接着是③,以“拐棍”为中心意思,此句与上句语意紧密。接下来是⑤句,““得意忘言””是对上分析的总结。最后是①句“,过河拆桥”照应了“就是要过河拆桥”,可作为尾句。综合以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②③⑤①。

故选:A。

二、议论文阅读。

5.(12分)

以读书“索道于世”

①读书,能润泽心灵,能提升本领,能纯洁操守。有了书香的浸润,人的精神世界才能丰盈起来

②十六年前,我从海军某雷达旅政治部调往一海岛雷达站任指导员。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政治教育课讲好、讲生动,让大家有所收获。胸无点墨,何以感染他人?于是,伴着小岛的婆娑树影,听着隐约涛声,每晚在那盏微黄的灯光下,我循前人之迹、探历史之幽、思古今之变,在收获一份恬静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备足了养料。有了书香的浸润,所讲的课程,很快便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也扭转了大家对政治教育课的刻板印象。

③从那时起,无论是在机关还是在基层,不管是穿军装还是着税服,读书慢慢成了自己八小时之外的生活主色调。这样一份习惯,可谓受益终身。因为,自己在书香中,能体味到读书之美、读书之获、读书之乐。

④读书之美,美在润泽心灵。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确实,读一部好书,尤其读一部经典,就是为灵魂打开一扇窗户。那些历经岁月“洗礼”,依旧散发着思想光芒的经典,不仅能让我们与先哲对话,聆听教诲,更能涵养心灵,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一片洁净之所。如今,碎片化阅读渐趋流行,人们往往一看到大部头的书就头疼,殊不知,“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从我自身的经验看,啃下一部厚重的书卷,虽然路程漫漫,却能磨练心性,让人撇去浮躁,收获宁静。等攻克后,掩卷沉思,往往仍有回甘。

⑤读书之获,获在提升本领。如今,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有一条流行的“知识折旧律”说的是,一年不学习,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致使不少人都有本领恐慌。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人们对手机和搜索引擎的依赖:一旦碰到难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打开搜索引擎找解析;而一旦手机电量不足时,又开始到处找插座,给手机充电。其实,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即便搜索出来了解析,我们又是否有辨别解析真伪的能力呢?要想克服本领恐慌,要想让自己有两把刷子,不读书、不学习,恐怕是不行的。书中或许不会给出解决问题的直接方法,却有着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而这,恰恰是每一位领导干部都不可或缺的本领。

⑥读书之乐,乐在纯洁操守。晚唐诗人杜荀鹤在《泾溪》中写道:“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从一个侧面告诫我们,自律是一场终身修行。在我看来,读书正是增强自律的最好方法。“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的怡然自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廉洁意识,这些都是精神生命的营养剂。工作之余,少些觥筹交错,多些手不释卷,于字里行间潜心思考,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才能不断增强心有所畏、言有所止、行有所戒的定力,在精读、深思、笃行中描摹出人的精神底色。

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以书为伴,含英咀华,我们才能洗涤心灵、涵养浩然之气,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盈起来。

(1)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C

A.读书,能润泽心灵,能提升本领。

B.以读书“索道于世”。

C.读书,能使人的精神世界丰盈。

D.读书,能纯洁操守。

(2)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D

A.举例论证B.引用论证C.比喻论证D.道理论证

(3)下列名言中不适合作为第⑥段论据的一项是B

A.名不可以虚求,贵不可以伪得。

B.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C.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

D.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

A.第④⑤⑥三段分别从“读书之美,美在润泽心灵”“读书之获,获在提升本领”“读书之乐,乐在纯洁操守”三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三者之间是递进的逻辑关系。

B.第④⑤⑥三段的“读书之美,读书之获,读书之乐”与第①段“读书,能润泽心灵,能提升本领,能纯洁操守“一一照应。

C.第⑦段总结全文,再次强化中心论点,收束全文。

D.第⑦段引用名言,生动形象,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具体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

(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述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在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有了书香的浸润,人的精神世界才能丰盈起来”。

故选:C。

(2)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结合语句内容可知,引用莎士比亚的名言,属于道理论证;具体有力的论述了“读书之美,美在润泽心灵”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使得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故选:D。

(3)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第⑥段,分论点是“读书之乐,乐在纯洁操守”。ACD都能证明人的善良纯洁操守。B项主旨是关于“自强”,与读书提升精神无关。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错误,第⑦段引用名言,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但这句名言不能证明中心论点。

故选:D。

解析:

(1)C

(2)D

(3)B

(4)D

三、古诗文阅读。

6.(18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下列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绪”。

B.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言简义丰。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主体,人是背景,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静以修身投以骨

B.其一犬坐于前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C.意暇甚意与日去

D.若屈伸呼吸求闻之若此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广增长

②国人道之道讲述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5)乙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又怎样展开论述?

(6)丙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错误,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景物起衬托作用。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要求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不同,前一个“以”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后一个“以”是“把”的意思。

B.相同,两个“于”都是“在”的意思。

C.不同,前一个“意”是神情、态度;后个“意”表示意志。

D.不同,前一个“若”是代词,你;后一个“若”意思是像、如。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①句意为: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

②句意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道:说。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①重点词语有:淫:放纵;慢:怠慢;励:振作;险:轻薄;治:修养。句意为: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重点词语有:使;劳力。句意为: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5)本题考查文章论证结构的分析。《诫子书》从治学、修身方面进行了论证,主要运用的是对比论证方法,把“静”“躁”在治学与修身两方面的影响加以对比,突出了“宁静致远”“学以广才”的观点。

(6)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穿井得一人》的结尾句“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是本文的中心句。意思是: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以讹传讹,造成视听混乱。从“不要轻信”这方面来谈启示,大意符合即可。

解析:

(1)C

(2)B

(3)①增长②讲述

(4)①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5)就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都强调了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6)“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启示示例: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7.(8分)①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④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⑤《<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注意“鹤”的书写)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注意“溪”的书写)

③尚思为国戍轮台(注意“戍”的书写)

④秋风吹散马蹄声

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意“罔”的书写)

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注意“生”的书写)

五、综合实践(共5分)

8.(5分)古时很多名人的读书故事流传至今,广为传颂。请写出两个名人的读书故事。

(1)韦编三绝:孔丘第一遍读《易》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好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2)匡衡凿壁: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解析:

(1)韦编三绝:孔丘第一遍读《易》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好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2)衡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9.(3分)名著阅读。

(1)“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文段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2)“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请你写出一个与这段文字相同出处的情节:大闹天宫

(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情况。甲文由“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可以看出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背会后才能去赛会。

(2)本题考查识记名著情节。结合语段内容可知,选自吴承恩的《西游记》,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列举其中的故事情节即可。

解析:

(1)《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2)示例: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六、现代文阅读(共15分)

10.(15分)

卖白菜

莫言

(1)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2)“社斗,今天是大集,去找个篓子来吧……”

(3)“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包饺子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4)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5)她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6)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一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看到我哭得真诚,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她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7)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老太太蹲下身,开始翻动我们那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8)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老太太开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9)“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也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她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10)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11)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12)“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13)“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14)老太太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15)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16)“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17)“娘,”我哭着说,“我……”

(18)“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19)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你认真阅读文章,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母亲下决心卖白菜,不舍;“我”不小心摔白菜,自责;老太太挑白菜,厌恶;“我”赌气多算老太太一毛钱,气愤;白菜被老太太退回,沉痛(懊悔)。

(2)小说为什么要着力描写老太太?

(3)文中第(4)段和第(15)段对母亲的眼睛进行了描写,请你任选一处分析使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母亲怎样的形象。

(4)文章运用了颇多的笔墨详细描写了卖白菜的全过程,然而就在写到老太太将钱付给母亲后,戛然而止,紧接着写了“我放学回家后”发生的事情,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最后一段“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重”,为什么“我”“心中依然沉重”?

(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情感脉络的能力。此题先根据提示找到相关情节,再根据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关键语句作答。第一空可由第(6)段“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得出解析:自责。第二空可由第(8)段“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得出解析:厌恶。第三空可由第(19)段“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得出解析:沉痛(懊悔)。

(2)本题考查非主人公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此题要从该人物对刻画文章主要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来分析。老太太的挑挑拣拣使“我”厌恶,与母亲的善良形成对比,能衬托母亲的形象;对老太太的恶感使“我”在算账时多算了一毛钱,为下文人家退回白菜做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可据此回答。

(3)本题考查细节描写及其作用。第(4)段“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第(15)段“母亲抬起头,眼睛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