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化意外,品尝惊喜——教学《风筝》时给我的思考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
背景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新课程下的课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作为一名教师,要搞好教学,不但要用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驾驭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因为经常会有与课前设计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教师如何化解,化意外为精彩?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生都要孜孜追求的教学技巧。
案例
这是上个学期的一节语文公开课,是我为学校新老师上的一节示范课——七年级人教版鲁迅的《风筝》。我对它念念不忘,是因为它让我感觉到教师的创造性的处理教学突发事件的重要性。
《风筝》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的鲁迅的文章,由于他们不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且文章中疑难的问题较多,所以学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我的教案设计地很合理,能通过朗读来感知文本,以品味重要词句来落实重点,理解主题;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来启迪思考。再加上,看到现场的学生们情绪都很高涨,所以,我心里的担忧就淡化了。
首先,由歌曲《三月三》导入新课,很自然。
接下来,是有关风筝的图文欣赏。教室里满是惊喜的目光。应该是,是很有效果的激趣手段。
然后,是预习检查,学生对词句课文内容的把握也很到位。
于是到了鲁迅及作品的环节时,我信心满怀地问:“《风筝》的作者是鲁迅,你们了解鲁迅吗?”
教师的话音刚落,一个周姓学生却不协调地大喊起来:“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因为鲁迅他是我大哥。”
这下,其他的同学都大声笑了起来,课堂的教学秩序顿时乱了。
这绝对是件出乎预料的事情。我不由得皱起了眉——这是一个课堂上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常常会脱口而出地乱喊,并把这当作乐事。今天,十几个语文老师来听课,也许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他又这样做了。我刚想朝他发火,可转念一想,我更应该马上把孩子们从哗笑中引导回来。应该怎么做呢?大声地呵斥这个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这样能够马上恢复课堂平静,但是孩子们这节课,心里一定在想着那句好笑的话,也没有心思再听课了,再说这样对他也是一个打击,这应该是最差的方式。
忽然间,我脑子闪过一个念头:这是回忆兄弟之间的往事的散文,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何不利用学生这一个意外的切入点,用“答辩记者会”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能?这样不更能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吗?对,马上行动!我用双手做了一个往下按的姿势(安静),然后对孩子们说:“我知道,周##你知道鲁迅和你是本家——同姓周,为什么你敢说他是你大哥呢?”
“因为我以前就就叫周树立”。他站起来,灼灼其词。
教室里笑声再次鼎沸。我幸亏自己刚才没有鲁莽开骂。
“那好,你暂且就是文中的小弟吧,那么,请你介绍一下你兄长的情况。”很准确的简介。教室里的气氛又活跃起来。
然后,我选出一位愿意做文中“我”的人选。其余学生分组分任务阅读(第一组:1—2段第二组:3—4段第三组:5—8段第第四组:9—12段),然后提出问题——以答记者的方式进行提问台上的“我”和“小兄弟”和主持人(教师)。
下面学生兴趣盎然在合作探究时,我也在台上小声指导“我”和“小兄弟”。这一环节用了十分钟。
“答辩会”开始了。气氛活跃异常。学生的问题很灵活也很切入课文的疑难点。
其中第一组问“我”:“你为什么看到风筝惊异和悲哀?”
第二组问“我”:“为什么在第3、4段里那么详细写小兄弟?”
第三组问“我”:“为什么说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第四组问“小兄弟”:““你当真忘了有过这样的事吗?”
等等这些问题都很有代表性。
最后,教师总结。
这节示范课,得到教师们很好的评价。因为它即体现了上课模式新颖,课堂容量增大,学生参与度大增,又展现了教师的应对课堂意外事件的能力和肚量。
思考
那么,教师如何巧借意外事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反思:
反思一:直面意外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意外”是必然现象。但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生“意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自身的因素,有学生发散思维的影响,还有教学环境等客观条件。
教师的心理情绪、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面和视野的宽窄、备课的充分与否,这些因素都会引发“意外事件”。而学生的心理状态千差万别,思维活跃,对问题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还可能存在着很强的片面性,爱钻牛角尖。由于学生个人生活体验、欣赏角度的不同而产生的超出平常的质疑、见解等,这些都是我们事先难以预设的。学生认识过程中的意外,正充分表现了学生质疑的大胆主动;反映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感受;也展示了教师面对意外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所做的鼓励和引导。所以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比如案例中,如果我当时很粗暴地一下子否定学生看似“离谱”的回答,没有敏锐地洞察,冷静地思考,就会失时机地没有充分利用,恰当地处理,挖掘其中的有效资源。反之,才能使课堂“尴尬”不再尴尬,“意外”不再意外,并成为教学知识新的增长点和活力所在,为学生的学习开拓一番新的天地。
反思二:适时导引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时常会遭遇的尴尬是:学生走不进作品的内层,只停留在表面,满足于对情节的了解;或思维模式固化,常常产生蜻蜓点水般的假阅读和鹦鹉学舌般的假鉴赏,达不到对文本作品的体验和自我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对话过程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主要的作用是引导。教师要把自己对文本阅读的体验传达给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架设文本与学生生活、情思之间的桥梁,参与并导引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体验、扩展补充、校正原有的认知积累,并进行合理的推断、想象、鉴赏,从而完成作品的意义建构。
教师通过正确引导,巧加点拨,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我们在重视学生的感悟,尊重学生的自由时,使得课堂教学中的“错误”也随之而来。如果挖掘得好,利用得好,它可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激起学生探究的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自然不失为课堂上不可多得的神来之笔,也许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如上面的案例中,个别同学对愚公的评价有偏差。当观点错误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纠正错误,树立正确的观念。这时,教师引导得当,那就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中发出耀眼的火花,产生心灵的震撼。
我认为教师在导引过程中应把握两方面:
一是时机的把握。古代教育家孔子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愤者,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在学生“心求通”、“口欲言”的状态下开展对话最好。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一文时,学生在整体感知了课文后,有个学生就提出了疑问:斯科特这位探险家在归途中冻死了,这是个悲剧,但他其实是个失败者,为什么作者单单写他而不写那个胜利者阿蒙森呢?为什么说他是“伟大的”?我感到这是提升学生思维的一个契机,就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然后展开讨论——斯科特是失败的英雄吗?(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信息)。这再次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潮,最后学生不仅认同了斯科特的伟大之处,而且对“悲剧”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所以在学生疑惑处教师应适时导引。
二是对文本的把握。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即内在的价值取向;文本传达的信息,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都寄予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思想,都有着其特定的指向性。这种特定的指向是这一文本独特的价值所在,所以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首要凭借。教师应从特殊的言语形式入手,通过对文本意象及意象之间的联系的把握去理解文本的意义,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价值取向,理解与应用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很好地发挥课文这个“例子”的作用。当然,教师在引导并尊重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时候,应把握一个度,必须以尊重作者、尊重文本本身为前提,正如钱梦龙先生指出的那样:“找到文本对解读的限制和解读之间的契合点,才恰恰是阅读教学最能显示其魅力之处。”那种泛化甚至背离作者、文本特定指向性的多元、幼稚化地诠释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不切实际地拔高、降低,必然违背语文教育之本。
例如:对《背影》一文主题和人物的把握,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深深的父爱从字里行间流淌出来,但如果有学生把目光盯着父亲“穿铁路、爬月台”这个细节上,钻牛角尖地认为他这是违反交通规则、不该这样做时,那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学生的认识已出现偏差,就从尊重文本的角度来讲,此时教师也应适时地引导和纠偏了。
反思三:恰当运用“即兴”艺术
在案例中,教师这种随机获取的话题则体现了教学机智,它属于“即兴”艺术,更多体现了一种生成性,它是教师捕捉学生个性化的思维主张,如善于捕捉、引导得当,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达到教学高潮。
“即兴”教学突破了某一种传统的或固定的教学模式的限制,体现出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灵活应变和处理能力,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我们虽然可以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情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勇于打破常规,善于“急转弯”,善于营造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气氛。
总结
一个多学期过去了,我还时时想起这堂课。我也常这样想:如果把师生的课堂学习当作一次快乐的泛舟,那这些小的“意外”就是我们泛舟途中偶尔的“漩涡。有了这些“漩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Unit3Inventorsandinventions单元加餐练新人教版选修8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5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人民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
- 2022-2027年中国四川省印刷行业发展概况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皮革防霉剂1号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潍坊碳化硅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微小型轴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污水处理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甲级资质
- 高速公路声屏障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2022年期货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 《-钝感力》渡边淳一-读书分享ppt
- 重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简易程序)样本
- T∕CAMDI 009.1-2020 无菌医疗器械初包装洁净度 第1部分:微粒污染试验方法 气体吹脱法
- 医院门诊挂号收费系统操作要点
-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抽样单
- 聘书模板可编辑
- 离心式压缩机功率公式
- 参保人员就医流程doc
- 2019湘美版五年级《书法练习指导》下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