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提升(一)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发展历程1.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中央决策方式,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听命于中央。(2)主要矛盾①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②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3)发展历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4)加强方式①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朝、唐朝、宋朝削弱相权,明清废除丞相制以强化君权等。②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③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宋朝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④注重选拔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的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⑤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郡守督责所属各县;宋代地方设通判。(5)演变趋势①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②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6)基本特点①皇权至上。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③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④宣扬“君权神授”。⑤文化专制。⑥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7)历史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①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局面起了重要作用。②但到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其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中央官制——从“公天下”到“家国一体”的历史趋势朝代官制影响秦朝以皇权为中心,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之下设有诸卿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强化了皇权汉代汉武帝重用侍从做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大事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宋代①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②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削弱了相权,皇帝总裁大权元朝①设中书省,取代三省;②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③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导致后期宰相权势扩大,有时左右皇位继承明朝①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②明成祖时内阁出现使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清朝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地方行政制度——从“天下共主”到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比较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盛行时代盛行于西周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确立并盛行于元朝前提周王室势力强大国家大一统国家大一统基础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打破血缘关系,以地域关系为基础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和中央政府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权力、地位可以世袭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作用和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一些积极作用,但后期导致的分裂割据不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③在一定时期内都产生过积极作用。④对后世各朝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规律性认识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自然经济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维护这一经济基础,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从而维护封建统治。2.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过程中伴随着两大矛盾。一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两者的发展趋势是:君权不断加强并日渐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3.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征(1)在行政上,剥夺相权和地方权,官吏自皇帝出。(2)在财政上,财源由中央垄断。(3)在军事上,强干弱枝,皇帝一人总揽国家兵权。(4)在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5)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文化专制政策。4.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价: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尤其是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典例1】(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秦朝有效统治广大地区的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 D.分封制解析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与地方统治无关,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是唐朝的中央官制,与地方统治无关,故C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方法技巧】概念型选择题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的理解历史概念。【变式训练1】(2017·山东邹城高一期中)把族权、政权和神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等级秩序,具有维护政权的作用。材料评述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皇帝制解析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与材料中“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确定了……诸侯国的继承规则”相符,故B项正确。答案B【典例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的概念,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唐德刚所谓的“封建”阶段是指夏商周时期;“帝制”阶段是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治”段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因此A符合题意;夏商周时期虽然存在王权,并以神权强化王权,但此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所以不能称为“专制”王权,可排除B;中央直接控制地方最初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是第二阶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C不合史实;“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D不合史实。故选A。答案A【方法技巧】历史特点或特征类选择题一直是高考常见的历史题型。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设问方式,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如本题首先明确材料中“封建”特指商周时期的分封制,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中对这一制度特点的归纳是否准确。【变式训练2】(2017·山西太原高一期中)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景观美化宣传品制作合同3篇
- 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与优化
- 电气行业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花卉进出口贸易合同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二手房买卖风险评估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医疗费用收据模板定制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电力行业员工试用及转正劳动合同范本3篇
- 2025版科研设备续租合同申请模板3篇
- 仓库信息化流程
- 建筑行业工程师的工作总结
- 医院定岗定编
-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申请表
- 管理期货的趋势跟踪策略 寻找危机阿尔法
- 沥青化学分析试验作业指导书
- 2023年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化学电池温度系数的测定
- 脑出血的护理课件脑出血护理查房PPT
- 南京大学-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指导书
-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培训课件
- 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Excel版)
- 02R112 拱顶油罐图集
- Unit+4+History+and+Traditions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 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