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补充或修改栏静夜思补充或修改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静、夜、疑、举”等10个生字,认识新偏旁“反文旁”,会写“思、床”等5个生字。【重点】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3.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美。【难点】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实施路径: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谜语揭题: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2.板书课题,识读生字“静、夜、思”:【指向目标1】(1)指名试读课题。(2)引导学生说说识记这三个字的方法。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3)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3.理解题意。课件出示:秋夜李白望月图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2)教师简介: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这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产生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写下的诗。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指向目标2】活动一:初读古诗,自主识字。1.听范读,听准字音。2.初读古诗,自主识字。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并圈出诗中的生字,多读几遍。活动二:合作交流,识记生字。1.出示圈画的生字:静夜(yè)思(sī)床(chuánɡ)前(qián)月光(ɡuānɡ)疑(yí)是举(jǔ)头望(wànɡ)明月低(dī)头故(ɡù)乡(xiānɡ)出示合作学习提示:个别拼读,同桌合作拼读。(后鼻音:床”“光”“望”“乡”,前鼻音:“前”。)2.小组交流:多元识字(1)熟字加偏旁:“故”和“古”、“木”和“床”、“田”和“思”。学习新偏旁:反文旁。补充或修改栏补充或修改栏(2)形近字比较:“低”和“底”、“忘”和“望”、“凝”和“疑”。(3)生活识字:光(月光灯光)、夜(月夜黑夜)……活动三:朗读古诗,整体感知。【指向目标3】1.指导读准古诗的节奏和停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多种形式朗读。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指向目标1】1.游戏巩固识字。(1)“摘苹果”游戏。(2)“转转盘”游戏。2.出示“思、床、前、光、低”,指导书写。(1)讲解难点:“前”的上面不要写成“艹”;“低”不要漏掉下面的一点。(2)教师范写“思”。3.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四、当堂作业。1.圈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举手(jǔjǚ)黑夜(yièyè)远望(wànɡwánɡ)疑问(yínɡyí)2.读读下面词语。思乡床前前后月光亮光光明高低低处故乡故事3.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yùsī(1)()到事情,我们要学会()考。dīqián(2)元元()着头,走到床()。板书设计:7静夜思(李白)安静夜晚思念 床前光低思教后反思:补充或修改栏7静夜思补充或修改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重、难点】2.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会写“故乡”,区别“攵”与“夊”。【重点】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难点】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实施路径: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静夜思》,看看孤单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二、想象画面,了解诗意。【指向目标1】1.出示图画,学生观察,猜意思。2.同桌互说,合作交流。读中理解,体悟感情。【指向目标2】活动一:学习第一行。1.读整行诗。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3.说第一行诗意。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板书:第一句)活动二:学习第二行。1.读整行诗。2.重点字词理解:(1)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2)理解“霜”的意思:(老师做动作)哈气在眼镜片,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的。(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板书:第二句)(4)指导朗读。活动三:学习第三、四行。1.读整行诗。2.做动作理解“举头”。(板书:第三句)3.诗人在干什么?4.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5.入情入境,指导朗读。补充或修改栏补充或修改栏月光照在李白床前,也照在家乡的土地上,他多么想立刻飞到亲人们的身旁啊,哪怕听听亲人的声音也好,可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孤独地写下这首《静夜思》,然后对着月亮深情朗诵,希望明月能带去他的思念与祝福。你也来当一回李白,来吟诵这首诗吧!(出示明月图)指名对月朗读,齐读。(板书:第四句)6.指导书写“故乡”。区别:“攵”和“夊”。四、体会情感,尝试背诵。【指向目标3】1.谁能完整地给我们讲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2.月圆人团圆,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乡,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故乡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没了他。让我们完整地欣赏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3.尝试背诵古诗。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1.配乐朗诵,想象诗歌的画面。2.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课件播放配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六、当堂作业。1.选字填空。古故()时候,人们没有汽车,出一次远门要很久很久。那些远在外地的人,一到节日就会思念()乡的亲人。2.课内阅读。(1)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2)这首诗表达了()。A.诗人对月亮的喜爱之情。B.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3)爷爷已经离开老家多年,每年中秋节,他总会对着圆月吟诵《静夜思》中的诗句。想一想,爷爷吟诵的是哪句诗?用“——”在诗中画出来。七、课堂小结。《静夜思》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却写出了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板书设计:床前——明月光景7静夜思疑是——地上霜思乡故乡举头——望明月想念亲人 人教后反思:教后反思:8夜色补充或修改栏补充或修改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重点】2.认识“胆、敢、再”等13个生字和厂字头,会写“色、外”等4个汉字。在阅读中扩词,积累词语。【难点】3.通过课文的初步学习,明白夜晚其实是很美好的,并不可怕。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实施路径: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入题:课件展示夜色图片,理解词语:夜色——夜晚的景色。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学习生字“色”。3.出示自读要求,检查预习情况:第1自然段: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第2自然段:爸爸晚上带“我”去散步,“我”从此不再怕黑了。课文主要讲了:我从前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活动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向目标2】1.出示两个词语:天一黑、一看,注意读好“一”的变调。2.出示生字“胆”,组词:胆子、胆小、胆量。出示图片,帮助理解“海胆”和“鱼胆”。3.出示生字“勇”和“敢”的字理演变,分别组词。勇:勇气、勇士敢:敢于、不敢4.读一读,选一选。(填序号)①胆小②勇敢(1)这只小猴子很(),它救过它妈妈的命。(2)妹妹十分(),看见毛毛虫都害怕。5.我会读。出示: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相机评价,指导朗读。6.出示生字“乱”,利用口诀记忆:舌头弯弯,不够整齐。7.齐读第一自然段。活动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向目标2、3】1.指名读课文,相机提示。(1)随文字理识字“晚”,组词:晚上、晚饭、今晚、晚安。2.出示句子: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1)思考“偏要”是什么意思?(2)谜语猜字:小白进工厂。学习生字“原”。认识新部首“厂字头”。(3)出示“原”的字理,明白本意指“水源”。补充或修改栏补充或修改栏(4)联系图片理解词语:平原、高原、草原、原野。3.通过图片理解词语“微笑”的意思,感受夜间的美好。4.出示字理“再”的演变,表示反复、多次的意思。5.比较“再”与“在”的不同。6.读好长句。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7.归类识字:胆敢乱偏散勇往窗像三、指导写字。【指向目标2】1.书写生字“色、外、爸、晚”。2.说说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怎样写好这些字?3.教师范写,学生规范书写,注意坐姿端正。四、当堂作业。1.填空。wǎnbàbɑwàikàn上,从面回来,了我的作xiào 业,高兴地了。 2.完成习字册“色、外、爸、晚”的书写。板书设计:8夜色从前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怕黑现在去散步花草微笑不怕黑教后反思:补充或修改栏8夜色补充或修改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看、笑、再”3个生字,注意笔顺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感受“我”的变化。【重点】3.能理解课文要说明的道理,培养勇敢精神。【难点】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实施路径:一、复习导入。1.复习词语:胆小勇敢窗外乱跳散步好像(1)开火车读一读。(2)找出一对反义词,胆小——勇敢(3)出示一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胆小胆子胆量大胆勇敢勇气勇士英勇二、根据线索朗读并理解课文。主问题设计:“我“从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活动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向目标2】1.提出质疑:从前的“我”胆子小表现在哪些地方?2.交流预设: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一看窗外心就乱跳……3.小结:“我”的胆子这么小,难怪“天一黑……”“一看窗外……”4.相机评价,指导朗读。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情。5.用上“一……就……”讲讲自己夜晚在家的经历,说说想法。活动二:小组合作,讨论发现爸爸妈妈是怎么帮助我的。1.小组交流讨论的内容:预设:A.“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妈妈只讲了一个勇敢的故事吗?妈妈只讲了一遍吗?)B.“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我”想不想去散步?读出不情愿、不高兴的语气。)2.小结。虽然“我”很不想和爸爸一起去散步,但是“我”却有所发现。活动三: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向目标2】1.观察插图,“我”和爸爸散步时发现了什么?(1)相机学习“微笑”。(2)你还能说出带“微”的词语吗?(3)你平时看到的花草好看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补充或修改栏补充或修改栏(4)这时“我”的心情还是不高兴吗?体会情感的变化。2.用“原来”练习说话。(1)原来蝴蝶都像()。(2)原来萤火虫()。3.那现在的“我”又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1)体会省略号:还可以是小虫爬行,萤火虫跳舞,听到蟋蟀唱歌……(2)练习说话: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3)指导朗读。三、说说与练练。【指向目标3】1.师:学习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收获?2.小朋友们,你的胆子是大还是小呢?你勇敢吗?说一说你的故事吧!提示:想一想自己做过的勇敢的事,选择一件说一说。四、学习生字。【指向目标1】1.出示生字:看、笑、再。(1)说说注意点。(2)教师范写,学生规范书写,注意坐姿端正。五、当堂作业。1.照样子写词语。很小很小很小很小()()讲了又讲(讲了又讲(()()2.完成习字册“看、笑、再”的书写。六、课堂小结。《夜色》是一首有趣的儿童诗,“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黑夜的恐惧。你们看,诗歌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就能收获美好。板书设计: 8夜色从前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怕黑现在去散步花草微笑不怕黑教后反思:补充或修改栏9端午粽补充或修改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4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米”4个生字。【重点】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难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实施路径: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情景设置: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习俗,出示粽子,提问:认识它们吗?你什么时候吃过呢?2.出示第一自然段: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齐读)3.揭题:端午节吃的粽子,就叫“端午粽”。(板书课题)认识“端、粽”和新偏旁“立、米”,指导书写“午”字。4.检查、交流课前预习:【指向目标1】(1)认识生字。A.全班齐读,正音。B.交流识字方法。(2)学习词语端午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分给红豆鲜肉海带知道据说纪念(3)朗读课文。【指向目标3】A.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范读、正音)B.指导长句子朗读。①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注意颜色词的使用)②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注意动词的使用)③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会使用“除了……还……”)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向目标2】1.(课件出示)这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数数看这段话一共有几句?(3句)2.指名读第一句。(1)自由读,完成课文填空。(指名补充填空)(2)出示图片,理解词语“箬竹叶、糯米、枣”补充或修改栏补充或修改栏(3)这句话写了粽子的什么特点呢?体会叠词“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的表达作用。(4)联系它前后的内容,谁能说说“裹着”是什么意思?句中指谁裹着谁?(5)看来,构成端午粽的三种原料还有不同的位置,谁能找到这句话中表示不同位置的词语?(里面、中间)(6)这样,我们就可以抓住表示位置的词语读好句子的停顿。(出示停顿符号,师范读,学生练读)(7)你觉得端午粽的样子漂亮吗?3.过渡:端午粽不但样子好看,闻着也香。(出示第二句)(1)指名读,理解“掀开”(做动作体会)。(2)这句话告诉了我们端午粽的什么特点。4.过渡:闻着很香的端午粽,味道怎么样呢?(出示第三句)(1)指名读,理解“剥开”(和前文的“裹着”对比理解)。(2)什么东西吃起来“又黏又甜”?(3)这句话又告诉了我们端午粽的什么特点?三、学习生字。【指向目标1】1.出示生字:午、节、叶、米。2.仔细观察字形,说说位置。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四、当堂作业。1.把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_uān_òng_iàn_ù_òu端端粽念据肉2.完成习字册“午、节、叶、米”的书写。板书设计:9端午粽样子香味味道教后反思:9补充或修改栏端午粽补充或修改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在朗读中想象画面,体会外婆粽子里所蕴含的情感。【重点】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豆、分、样”。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及其来历。【难点】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实施路径:一、复习导入。1.引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外婆包的粽子是用……里面……中间……煮熟的粽子……咬一口粽子……2.小结:竹叶香,糯米黏,红枣甜,难怪说外婆包的粽子——出示词语“十分好吃”。“十分好吃”还可以怎么说?过渡:外婆包的粽子有什么特别的?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粽子的特别。【指向目标1】1.出示第一句: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指名读,评价,指导朗读。2.主问题设计:说说外婆包的粽子的特别。活动一:小组合作,谁来夸夸外婆包的粽子?【指向目标3】自主合作出示合作学习提示:(1)组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获取关键有用的信息,找出外婆包的各种粽子。(2)同桌相互交流,争取把这部分内容的关键信息说全面,并形成小组一致的观点。(3)记录员把相关信息记录在《学习单》上。(4)组员相互发言。2.小组交流(1)小组代表交流“红豆粽”、“鲜肉粽”:预设:A.红豆粽:它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和红红的豆子。(相机认识“豆”字,联系生活识字。)B.鲜肉粽:里面裹着的是——鲜肉。(相机学习“肉”字,出示文字变化图)(2)小结。过渡:外婆包了这么多的粽子,只给我们吃吗?还会给谁吃?活动三:指导朗读,体会乡情。1.出示: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分给邻居吃。(1)指导读好句子。(2)学习生字“带、分”。生活识字“带”,组词:腰带、领带……补充或修改栏补充或修改栏(3)出示“分”,指名说说识记的方法。(4)邻居吃了外婆包的粽子,他们会说些什么?他们的心里也会——(出示词:美滋滋),体会外婆与邻居间的浓浓乡情。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了解吃粽子的原因。1.自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2.出示:……人们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3.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4.指名说,师点评、适当补充。5.学习词语“纪念、据说”。6.现在我们知道,屈原是——(指名说)是的,他距离我们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那么久那么久,但我们的心里还想着他,用一个词来说——(出示词语“纪念”)。识记“念”字。7.我们知道屈原的这些事情都是听别人说的,听大家说的,这就叫——(出示词语“据说”)认读。8.齐读第四自然段。四、学习生字。【指向目标2】1.出示生字“豆、分、样”,分析书写注意点。2.学生练写。3.展示,评价。五、当堂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填一填。A.为纪念屈原,每到__________,我们就会吃粽子,①中秋节②重阳节③端午节B.外婆包的粽子()()()(),()()()()。六、课堂小结:1.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一个习俗,那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你还知道有哪些习俗?指名说,2.出示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3.拓展延伸:我们丹阳在端午节这天又有哪些习俗,课后问一问家人,了解一下,再分享给同学听。板书设计:9端午粽十分好吃花样多纪念屈原教后反思:10补充或修改栏彩虹补充或修改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虹、座、浇”等13个生字,会写“那、到、千、成”4个字。【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难点】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实施路径: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指向目标1】1.谜语导入,了解彩虹的常识。观看视频,揭题。2.指导识记生字“虹”:讲述小故事“虹”,加深记忆“虹”是虫字旁。3.组词:虹(彩虹)(霓虹)4.按要求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2)把句子读通读顺,遇到不会的请教老师或同学。(3)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二、感知课文,随文识字。【指向目标2】活动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这一句话。识记生字“座”,注意读准平舌音。

2.“座”可以表示座位,组词:让座。

3.“座“还是一个量词,词语拓展:一座()活动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第2自然段。指导读好长句子。

2.归类识字:你能找出两组相同偏旁的动词吗?(1)出示生字“浇”“洒”、“提”“挑”。(2)识记生字,正音。三点水偏旁表意。提手旁跟什么有关。(3)组词。活动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第3自然段。指导读好长句子。

2.教学生字“拿”。3.识记“镜”。(1)正音。(2)认识“金字旁”,这一偏旁的字多与什么有关?(3)出示“铜镜”,后边也是竟,所以“镜”是形声字。(4)还有哪些镜?出示图,读一读。

4.“我”想象自己拿着镜子要干什么?学习“照”字,字理识字,正音。活动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第4自然段。指导读好长句子。

2.出示生字“裙”。补充或修改栏(1)认识衣字旁。补充或修改栏(2)组词。(3)你还知道哪些衣字旁的字?

3.再读一读,记一记这些生字。

4.再读课文,读好长句子。三、学习生字。【指向目标1】1.“到、那”,观察相同点和不同点。师范写,生在书上描一个写两个。

2.指导书写独体字“成、千”。3.学生仿写,评议。

四、当堂作业。1.读一读,连一连。jiāohónɡtízhàojìnɡ虹提浇镜照2.看拼音,写词语。nàyànɡqiānshānwànshuǐláidàochénɡqiānshànɡwàn板书设计:彩虹

(桥)我——爸爸、妈妈、哥哥教后反思:补充或修改栏10彩虹补充或修改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练习读好长句子,读好问句,读中感受、读中想象,读出美好的情感。【难点】

3.继续学写剩下的3个生字“着”、“高”、“兴”。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实施路径:一、复习导入,巩固生字词。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摘苹果”游戏,熟读这些词语。二、理解课文,感悟情感。【指向目标1、2】活动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提出质疑:想一想:天上的桥指的是什么?2.交流预设:A.天上的桥是指彩虹。(为什么说桥是彩虹?)B.彩虹像一座美丽的桥。(形状像,这是一句比喻句。)3.小结:再把第1自然段读一读,我们也仿造这句话来说一说。活动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主合作出示合作学习提示:(1)组员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要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想想怎样读好长句子。(2)同桌相互交流读好长句子的方法,自由练习。(3)记录员把相关信息记录在《学习单》上。(4)组员代表小组发言。2.小组交流(1)小组代表交流讨论内容:预设:A.“我们要把长长的句子读好,要先好读好词语。”(逗号要停顿,句子适当要停顿)B.“我发现三句话都是问句。”(语气上扬,读出疑惑。)(2)小结。自由练读。活动总结:“我”真的提着爸爸的那把水壶吗?“我”为什么会有这样奇妙的想法呢?活动三:读中感受,读中悟情。【指向目标3】1.“我”真的提着爸爸的那把水壶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2.关注句式“如果……那不就……”。3.“我”为什么会有这样奇妙的想法呢?4.出示长句子“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你高兴吗?”“我”想提着爸爸的水壶,从彩虹上把水洒下来,这样爸爸就补充或修改栏可以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从这里看出“我”是个怎样的女孩子?(懂事、体贴和关心家人。)

5.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做这个懂事体贴的小女孩,读好3个问句。补充或修改栏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指向目标2】1.读一读,想一想,这二、三、四自然段就像三胞胎,哪儿像?2.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跟第二自然段的读法一样,读出撒娇、淘气、关心的语气。3.指名读,评读。4.相机观察文中插图:女孩坐在秋千上。(1)看图理解“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的意思。(2)积累词语:秋千当来荡去、鱼儿游来游去、小兔跑来跑去……(3)想象小女孩的心情,读好这句话。四、学写生字。【指向目标3】1.教学3个上下结构的字:兴、着、高。

2.学生仿写,评议。五、当堂作业。

1.选字填空。(只填序号)①座②坐(1)我()在()位上认真写字。(2)河上有一()小桥。2.把下列搭配合适的词语用线连一连。浇洒荡照穿秋千花裙子水镜子六、总结全文,想象仿写。1.学习了全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2.如果把文中的“爸爸、妈妈、哥哥”换成“爷爷、奶奶、同学……”,“我”会怎么说呢?板书设计:爸爸:洒水——下雨——洒在山上的田里

10.彩虹妈妈:镜子——月亮——照你梳头(关心家人)哥哥:秋千——荡来荡去——彩云飘啊飘的

教后反思:补充或修改栏语文园地四补充或修改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与身体有关的生字词语。2.认识、积累字词;掌握“主、书、门、我”四字“点”的正确书写,体验“点”在不同位置不同笔顺的书写规则。【重点】3.通过读、写、背,积累词语并掌握词语的轻声朗读。【难点】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实施路径:一、游戏闯关,识字加油站。【指向目标1】1.做游戏:我来指,你来说(1)师指身体部位,生指相应部位。(2)师生互作,生生互做。说清游戏规则。2.情境设置:看到我们玩游戏,《疯狂动物城》里的朱迪警官也来了,朱迪警官还想带我们去疯狂动物城里玩一玩、逛一逛呢,你们想去吗?3.闯关游戏:“眉、鼻、脖、嘴、腿、脚”正音。4.认读生字。(1)出示生字:脖臂肚腿脚A.发现生字的共同之处:都是月字旁。B.猜一猜,为什么都有月字旁?C.出示“月、肉”两字的演变过程,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D.师小结:身体部位跟“肉”有关,在汉字演变过程中,“月、肉”越来越像,所以后来跟身体部位有关的字就用月字旁了。(注意:“臂”的“月”在下面,是月字底。)E.迁移拓展:其他表示身体部位的月字旁的字。(2)出示生字:眉鼻嘴A.这3个身体部位的字不是月字旁,说一说怎么记。B.交流识字方法:启发学生结合部位与字形的联系记忆生字。5.小结:通过游戏,大家正确地认读了与身体部位相关的词语,祝贺你们闯关成功!(多媒体课件展示:城堡大门开启)二、游戏闯关,字词句运用。【指向目标3】过渡:同学们在朱迪的带领下继续往前走,闭上眼睛,伴随着音乐,继续游戏闯关:摘苹果。活动一: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摘的苹果最多。1.出示闯关要求:准确读出苹果上的词语即可得到苹果。2.出示词语:胆子粽子镜子爸爸妈妈哥哥故事月亮时候补充或修改栏补充或修改栏3.小组合作:组内合作将字音读准,小组派代表读词语,正确读出词语摘一个苹果,比一比哪个小组摘的苹果最多。任务二:小组合作,发现词语的共同点。1.自主合作出示合作学习提示:(1)组员用较快的速度再次读读要学习的这部分内容,获取关键有用的信息。(2)同桌互相交流,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并形成小组一致的观点。(3)记录员把相关信息记录在《学习单》上。(4)组员代表小组发言。2.小组交流:预设:①第二个字都读轻声②后面有“子”读轻声,称谓的第二个字读轻声,一些特殊词语读轻声。3.多种方式巩固读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任务三:运用词语造句。过渡:同学们真是收获满满啊,摘到了这么多苹果。老师还能用两三个苹果上喜欢的词语造句子呢。1.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两三个词语说话。2.集体交流,学生代表汇报。3.全班同学齐读。4.指导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在句子中的读法。5.全班同学展示汇报:说出自己知道的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三、游戏闯关,书写汉字。【指向目标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