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安徽省滁州来安县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面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登勃朗峰》作者是马克·吐温,英国作家,课文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B.《壶口瀑布》作者是吴伯箫,文章由壶口瀑布透视黄河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C.《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托物寓意的杂文,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D.《卖炭翁》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中的一篇。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2.(2分)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3.(2分)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四次为官,又四次辞官,纵然回到了他热爱的田园,嗜酒的他却家徒四壁,只能以菊花为伴。B.他们对想象中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骇人听闻的地步。C.同学们尽情领略了秦始皇兵马俑的雄姿,对兵马俑的写实造型艺术和精美的制作工艺啧啧称奇。D.那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根本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广州是粤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如何将广州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进行融化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B.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精品《醒狮》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震撼登场,让上海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C.现在通过“羊城慧调解”微信小程序,广州市民就可以足不出户地利用其中的“人民调解在线”排忧解难了。D.番禺大小祠堂约有399间,它们不仅能引发参观者对家族文化传承的思考,还能让人有直观的视觉享受5.(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归省(xǐng)晦暗(huì)黧黑(lí)阳奉阴违(wéi)B.幽悄(qiǎo)骨骼(gé)漂移(piāo)应急措施(yìng)C.悬殊(xián)推搡(sāng)蠕动(rú)接踵而至(zhǒng)D.致密(zhì)驰骋(chěng)演绎(yì)目空一切(kōng)6.(2分)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305篇,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列为“五经”之一。B.“号”,是名和字之外的称号,一般用于自称,以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南宋词人辛弃疾,号六一居士。C.冰心的诗语言清丽,意蕴隽永。我们学过她的《母亲》《纸船》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D.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等。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等。他们两人都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任①公子为大钩巨缁②,五十犗③以为饵,蹲乎会稽,(2)投竿东海,旦旦④而钓,期年⑤不得鱼。已而⑥大鱼食之,牵巨钩没而下,扬而奋鬐⑦,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⑧鬼神,惮赫⑨千里。任公子得若⑩鱼,离而腊之⑪,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⑫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⑬,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⑭,趣灌渎⑮,守鲵鲋⑯,其于得大鱼难矣。(注)①任:诸侯国名。下文的“会稽”“苍梧”是山名,“制河”是河名。②缁(zī):黑色丝绳。③犗(jiè):阉割过的牛,指肥壮的牛。④旦旦:天天。⑤期年:一整年。⑥已而:不久,后来。⑦鬐(qí):鱼鳍。⑧侔(móu):相同、等同。⑨惮赫:威震。⑩这。⑪离而腊(xī)之:把它切成小块做成腊肉。离,分、切开。腊,做成腊肉。⑫厌:同“魇”,吃饱。下文的“趣”同“趋”,疾走。⑬辁(quán)才讽说之徒:才学浅薄、喜好评议的人。⑭揭竿累:举着钓竿钓线。揭,提、举。累,这里指钓线。⑮灌渎:山沟小渠。⑯鲵鲋(nífù):鲇鱼、鲫鱼,泛指小鱼。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1)其翼若垂天之云(______)(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______)(3)任公子为大钩巨缁(______)(4)皆惊而相告(______)2.下列每组加点字含义或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鹏之徙于南冥也/渔人甚异之B.已而大鱼食之/食不饱C.自制河以东/从流飘荡,任意东西D.怒而飞/怒吼吧,黄河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根据选文完成下表。描述的对象确立的志向实现的条件说明的道理鹏飞向南海要实现理想,必须有所依凭(条件)。任公子持之以恒(或舍得投资)5.比较甲乙两文的写法。8、(3分)诗歌鉴赏。(甲)卜算子·咏梅陆游意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乙)摊破浣溪沙①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③。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③太鲜明:《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大鲜明,乐彦辅我所敬。”(1)甲词的下阕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注释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2)请分析乙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9、(7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①______,胡为乎中露?(《式微》)②曲径通幽处,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③浮云游子意,______。(李白《送友人》)④______,悠悠我心。(《子衿》)⑤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⑥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①《小石潭记》中表现因周围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②《卖炭翁》中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中国人何时开始用筷子徐风①中国人使用的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桩值得骄傲和推崇的科学发明。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拔、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物美价廉。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李政道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时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的两根东西,却巧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温,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②究竟是谁发明了筷子?我们早已无从考证。《礼记》郑玄注云:“以土涂生物,炮而食之。”说的是先民把谷子用树叶包好,糊上泥再放入火中烤熟。更简单的方法是把谷粒放进火灰中,不时地用树枝拨动,让谷物得到均匀的受热后再食用。也许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启发,一根树枝逐渐变成了两根,树枝又被竹木代替,最原始的筷子就出现了。③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是最早使用象牙箸的君王。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亦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这虽是对纣王生活奢侈而引起朝臣恐惧的陈述,却为我们追溯箸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文字史料。④在商周及其以后的春秋战国时代,用筷子的是贵族,用筷子吃饭在当时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之后才慢慢向民间推广普及。⑤有专家认为,筷子的发明与面条有关。2002年,青海喇家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实物——距今400年的面条,或许让筷子的出现变得顺理成章。⑥考古学家发现的这些古老面条保存完好,长而细,呈黄色,盛在一个倒扣的密封的碗中。科学家确定这种面条是用小米制成的,小米是中国的本土谷物,在7000年前便被广泛种植。而现代北美和欧洲的面条则通常是用小麦面粉制作。⑦这个发现将面条的发明权交到了中国人的手上,从制作水平来看,面条在当时是比较流行的食品。但使用匙匕吃面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早已放弃了手抓习惯的先民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用骨箸食用面条。面条的出现,或许是筷子出现的最大原因。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古人同时使用匕和著进餐,但箸的地位渐渐取代匕,却是在汉代开始的。而以汤饼为前身的面条,也是在汉代开始普遍流行的,到了宋代,面条已经发展出炒鸡面、笋辣面、卷鱼面等不同品种。或许,正是面条走入寻常百姓家,才让筷子成为人们的主要进食工具。⑨筷子曾经传播到中国周边的国家,如日本、朝鲜、韩国等,形成东亚地区使用筷子进餐的传统。这些国家使用筷子的习惯延续至今。⑩然而,东亚地区之外的外国人见到筷子的第一感觉多半是新奇并且惊讶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时来到中国,他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录了中国人使用筷子吃饭的习俗:“他们吃东西不用刀、叉或匙,而是用很光滑的筷子,长约一个半手掌,他们用它很容易把任何种类的食物放入口内,而不必借助于手指。食物在被送到桌上时已切成小块,除非是很软的东西,例如煮鸡蛋或鱼等,那些用筷子是很容易夹开的。”⑪到了全球化的今天,使用筷子吃饭已经不再是中国人或者东亚人的专利,美国每年都会从中国进口数千万双竹筷子,法国甚至还设立了“金筷奖”来表彰中餐及其他亚洲风味餐的出色经营者。如今,有3000年历史的筷子传递着东方特有的饮食文化,正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发挥着它的作用。(节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选文从哪几个方面对筷子进行介绍?请简要概括。2.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第③段中加点词“目前”删去好不好?请说明理由。4.为什么专家认为筷子的发明与面条有关?11、(15分)快手刘冯骥才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1.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时间快手刘的手快手刘的演技观众“我”的表现“我”童年时敏捷灵活(2)_________围了几圈揭他老底“我”高二暑假(1)_______漏洞百出(3)__________(4)___________2.结合文中语境,赏析下列语句。(1)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2)“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3.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标题为“快手刘”,文章却用大量笔墨写他表演“不灵”,这样写有何目的?请结合文意分点简说。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名著考查。⑴初中语文课本“名著导读”标题中常用一句话来概括点评名著的内容或特色。请你用一句简短而富有创意的话来点评《傅雷家书》的内容或特色。(字数不超过20字)示例:《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⑵《傅雷家书》通过的方式对儿子的和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对深厚的爱。13、(5分)综合性学习。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岳阳市云溪区某学校八年级一班开展“古诗苑漫步”活动,同学们接受诗歌的熏陶,进行一次美的洗礼。(1)班委会向同学们征集这次活动的宣传语,才思敏捷的你请写一条。(2)这次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聪慧的你请参照“示例”设计两种活动。示例:声情并茂诵古诗。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主持人在认真准备开场白,热心肠的你替他拟写了一段开场白。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请以《生活中充满》为题,写一作文。(提示与要求)(1)从“挫折”、“幸福”、“梦想”、“感恩”中选择一个补全题目,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C【解题分析】
A.马克·吐温,美国作家。B.《壶口瀑布》作者是梁衡。D.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故选C。2、D【解题分析】
省略号不能和“等”连用,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与辨析能力。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或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3、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B选项中使用语境明显错误。改为“诚惶诚恐”等词。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4、C【解题分析】
A.用词不当,把“融化发展”改为“融合发展”。B.成份赘余,去掉“的感觉”,或在“上海观众”后增加“有”。D.分句间的语序不当,将“不仅”与“而且”后的内容互换即可。故选C。【题目点拨】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5、C【解题分析】
“悬”应读“xuán”;“搡”应读“sǎng”。故选C。6、B【解题分析】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故B项有误。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1)悬挂(2)迁移(3)做(制作)(4)全、都2.B3.(1)翅膀拍打水面,水浪远达几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上九万里的高空。(2)把钓竿投到东海,天天守钓,一年没有钓到鱼。4.钓大鱼外力(大风)人要有大志向,并持之以恒。(或有舍才有得)5.相同处:甲文和乙文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不同处:甲文夹叙夹议(寓言说理);乙文运用对比手法(任公子用大渔具鱼饵在大海钓到大鱼,辁才讽说之徒用小竿小线在小沟渠很难钓到大鱼)。【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查“垂”“徙”“为”“皆”的意思,注意积累。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实词,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词等。考查的虚词,一般为高考常考的十八个文言虚词。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A.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见到的景象。B.均是动词,吃。C.方位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漂流。D.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盛大,这里指大声。故选B。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本题要注意“抟”“扶摇”“九”“旦旦”“期年”的意思。点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4.试题分析:此题属于信息筛选题,基本是对物象的特征、事情的原因、说明的道理、得出的启示、作者的情感等的分析,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此题从【乙】文中的“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可以看出任公子确立的志向是“钓大鱼”。从【甲】文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以看出鹏实现“飞向南海”这个志向的条件是“外力(大风)”。从【乙】文中的“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可以看出【乙】文说明的道理是“人要有大志向,并持之以恒(或有舍才有得)”。5.试题分析:此题属于文言文的对比阅读,要求比较手法的异同。注意对原文的手法进行比较分析。此题可以概括为:相同处是【甲】文对鲲鹏的描写和【乙】文对大鱼的描写都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不同处是【甲】文借用寓言说理;乙文将任公子用大渔具、鱼饵在大海钓到大鱼与浅薄说客之流用小竿、小线在小沟渠很难钓到大鱼进行了对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行说理。参考译文:【甲】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乙】任公子做了大鱼钩和粗黑的绳子,他把五十头肥壮的牛作为鱼饵,他蹲在会稽山上,将钓钩甩到东海,天天在那里钓鱼,等了一年还没钓到鱼。后来有一条大鱼吃钩了,牵动巨大的鱼钩,它将巨大的鱼钩拖入水下,迅速地昂头扬尾摆动鬐背,激起的白色波涛就像山一样,(似乎整个)海为之震荡,发出的声响好像出自鬼神,骇人的声威震慑千里。任公子钓到这条鱼,将这条大鱼切小然后腌制成干鱼肉,从制河以东,到苍梧以北的人们,没有不饱食这条鱼的。这样后来的浅薄说客之流,都惊叹这件事并互相告知。他们拿了鱼竿和钓线,赶到沟渠旁边,钓些鲇、鲫这样的小鱼,那样想钓到大鱼就难了啊。8、(1)以梅自喻,表达了作者虽历经艰辛,渐渐失去了斗志,但即使如此也不会趋炎附势,仍会坚守节操的决心。(2)词人分别用“梅花”和“丁香的“俗”、“粗”,来反衬(对比)桂花清雅不俗,表达词人对高尚品行的向往与追求。【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零落”,是说梅花凋谢坠落;“碾”,滚轧。这株梅花就是凋落在地,被轧成了泥粉,她美丽的形体再也不存在了,但她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仍将久久不散,就象她过去盛开时那样。这饱受摧残、孤芳自赏、化粉犹香的梅花,实际上是陆游的自我写照,表达作者坚守高洁操守的决心。(2)本题考查诗歌中意象的作用。“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意思是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的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桂花的浓香把我从怀念故人和过去的梦中熏醒,不让我怀念过去这是不是太无情了?诗歌写“梅花”和“丁香”是为了和“桂花”形成对比。“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一句中利用“梅花”的俗和“丁香”的苦对比反衬出桂花的高洁雅致,表达出诗人对桂花的喜爱欣赏之情和对高洁雅致的品行的向往之情。9、微君之故禅房花木深落日故人情青青子衿只有香如故海内存知己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解题分析】
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微”“禅”“衿”“凄”“幽邃”“炭”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意义;筷子的诞生及早期发展情况;筷子出现的原因;筷子向国外传播的情况。2.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李政道的话,描述筷子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充分有力地说明了筷子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伟大的科学发明。3.“目前”表时间,起限制作用。说明“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这一发现只是现阶段的发现,随着考古、科技的发展还有可能出现其他的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4.考古学家发现的古老面条长而细,而使用匙ヒ吃面是不切实际的。先民们早就放弃了手抓习惯,而开始使用骨箸食用面条。到宋代,面条已发展出多种品种,从而走入寻常百姓家,才让筷子成为人们的主要进食工具。【解题分析】1.这是一道理解文章内容和信息筛选题。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观全局,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语句,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根据①段“中国人使用的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桩值得骄傲和推崇的科学发明。”可知是介绍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意义;第②段“究竟是谁发明了筷子?”③段“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④段“在商周及其以后的春秋战国时代,用筷子的是贵族。”可得知介绍了筷子的诞生及早期发展情况;⑦段“面条的出现,或许是筷子出现的最大原因。”可得知介绍了筷子出现的原因;第⑨段“筷子曾经传播到中国周边的国家,如日本、朝鲜、韩国等,形成东亚地区使用筷子进餐的传统。这些国家使用筷子的习惯延续至今。”可得知介绍了筷子向国外传播的情况。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第一段引用“李政道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时说的话”表明运用的是引用,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引用李政道,来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筷子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伟大的科学发明。增强了说服力。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目前”是指当前,现在”的意思,从时间上加以限制,但不表包括过去和将来,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根据题干要求,找到对应的段落,即⑦⑧两段,“从制作水平来看,面条在当时是比较流行的食品。但使用匙匕吃面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早已放弃了手抓习惯的先民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用骨箸食用面条。面条的出现,或许是筷子出现的最大原因。”“到了宋代,面条已经发展出炒鸡面、笋辣面、卷鱼面等不同品种。或许,正是面条走入寻常百姓家,才让筷子成为人们的主要进食工具。”作答即可。11、1.(1)缓慢迟钝(2)神奇无比(3)寥寥无几(4)帮他解困2.(1)动作描写,“我只站在后面”体现了我猜错后的窘迫尴尬,“挤”字写出了观众之多,侧面烘托了快手刘的表演精彩,引人入胜。(2)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孩子们判断正确的肯定性,侧面表现了快手刘表演的失误、不灵。3.结构上: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内容上:交代了“我”很久没看“快手刘”表演的原因,(或对他过去表演的怀念),为下文写快手刘的苍老、表演失误作一定的铺垫。4.写“快手刘”表演的不灵,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快手刘”晚年生活的悲凉,也表达了我对像“快手刘”一样的俗世奇人老无所依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民间文化技艺传承问题的一种担忧。【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首先通读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划分结构层次,梳理情节。根据题目中已给出的提示,对应原文内容,找到每一个情节中的关键词语即可。第③段,“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第⑤——⑨段,“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首先判断要赏析的句子是环境描写句还是人物描写句,是运用了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还是使用了某些关键词语,其次结合该手法或词语的表达效果和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1)“站在后边”“挤到前边”,是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描写方法。回答其作用,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品质、心情、情感)。结合上文“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可知,“站在后边”“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体现了我猜错后的窘迫尴尬,同时,一个“挤”字,通过写观看人数之多,侧面表现了“快手刘”的表演精彩,引人入胜。又属于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作用是烘托主要人物形象。(2)“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是写孩子们的叫声,属于语言描写。回答其作用,运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品质、心情、情感)。结合下文“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可知,写出了孩子们判断的正确性;通过写孩子们正确的判断,侧面表现了“快手刘”表演的失误、不灵。又属于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作用是烘托主要人物形象。3.本题考查重点语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结构上,首先确定语段在文章中的位置。第④段位于文章中间,一般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承接上文“快手刘”的表演精彩,引人入胜,陪“我”度过“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引出下文“快手刘”表演的失误、不灵;内容上,“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交代了“我”很久没看“快手刘”表演的原因,“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表现了对他过去表演的怀念,“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引出下文“快手刘”表演的失误、不灵,作用是作铺垫。4.本题考查文章的写法。写法一般有反衬、借景抒情、对比、虚实结合、铺垫、照应等。本文的题目是写“快手刘”,却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快手刘”表演的失误、不灵,与前面表演的精彩形成鲜明对比,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答题模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侧面衬托出……(内容、背景),突出了……(特点)。结合“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等句子,可以看出是写出“快手刘”晚年生活的悲凉,表达了“我”对他的同情,结合文章最后作者所延伸的“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的主旨句可知,表达了“我”对所有像“快手刘”一样的俗世奇人老无所依的悲惨处境的深切同情,对民间文化技艺传承问题的担忧。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苦心孤诣的教子篇(2)书信生活艺术修养祖国儿子【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与运用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作统一,只要在熟读这本名著的基础上,仿照例句,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点评即可。(2)《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它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13、(1)漫步古诗苑,品味古诗情;欣赏古诗情韵,传承华夏文明!等(2)别出心裁品古诗;分门别类辑古诗;诗情画意绘古诗;推陈出新改古诗;放飞想象演古诗等等(3)同学们,大家好!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我们敬佩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气概,我们赞叹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今天,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解题分析】
(1)宣传标语特征:符合主题,古诗;朗朗上口;语言凝练。示范:品读古诗词,陶冶生命魂。游弋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生物制药研发技术服务转让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派遣企业信息安全顾问合同4篇
- 2025年度模具租赁与绿色制造技术合同4篇
- 2025年度打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现场管理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版农村房屋产权登记农民房屋买卖合同4篇
- 2025年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出资合同4篇
-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第1篇-深度研究
- 2025年度存量房屋买卖合同(含房产交易手续办理指导)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民公寓租赁合同终止及清算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厨房设备升级改造合同4篇
- 教育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知识培训
- 初一到初三英语单词表2182个带音标打印版
- 2024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
-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 2024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考试题库(含答案)
-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
- 【S洲际酒店婚礼策划方案设计6800字(论文)】
- 铁路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体会课件
- 医院死亡报告年终分析报告
-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年11月英语二级笔译真题及答案(笔译实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