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专题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1页
201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专题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2页
201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专题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3页
201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专题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4页
201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专题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专题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文言文——传统美德

河北省南皮县教育局教研室苑国明邮编061500

邮箱hshfnp@126.com手/p>

致诸弟.节俭置田以济贫民(宇轩)

(清)曾国藩

乡间之谷,贵至三千五百此亘古未有者,小民①何以聊生?吾自入官以来,即思为曾氏置一义田,以赡救孟学公以下贫民,为本境置义田,以赡救廿四都贫民,不料世道日苦,予之处境未裕,无论为京为官者,自治不暇,即使外放,或为学政,或为督抚;而如今年三江两湖之大水灾,几于鸿嗷半天下②,为大官者,更何忍于廉俸之外,多取半文乎?是义田之耗,恐终不能偿,然予之定计,苟仕宦所入,每年除供奉堂上甘旨外,或稍有赢余,吾断不肯买一亩田,积一文钱,必皆留为义田之用,此我之定计,望诸弟体谅之。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小民:指老百姓。②鸿嗷半天下:形容遭洪灾民众的悲惨的哀声响彻半空中。

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仅一处)

贵至三千五百此亘古未有者

【答案】:贵至三千五百,此亘古未有者

【解析】:“此”是代词,指代前面的内容,“此”前应该断句。

2.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然予之定计若听茶声然

B.以赡救孟学公以下贫民以咨诹善道

C.予之处境未裕三江两湖之大水灾

D.为大官者必皆留为义田之用

【答案】:A

【解析】:A项中的两个“然”依次为“然而”“……的样子”之意;B项中的两个“以”都是连词,用来;C项中的两个“之”都是助词,的;D项中的两个“为”都是动词,做;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吾自入官以来()(2)无论为京为官者()

(3)或稍有赢余()

实词 释义 课内链接

自 从,自从 自富阳至桐庐。(《与朱元思书》)

无论 不要说,不用说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稍 逐渐;略微 其船背稍夷。(《核舟记》)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赡救廿四都贫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何忍于廉俸之外,多取半文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来救助二十四都贫民。(2)又怎么忍心在俸禄之外,多拿半文呢?

【解析】:翻译句(1)是要注意两个词语,一个是“以”,应该译为连词,用来,一个是“廿”,是二十的意思。句(2)是一个反问句,应表达陈述句的意思。

5.“此我之定计,望诸弟体谅之”句中的“此”指代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积钱,为置办义田之用。

【解析】:“此”指代什么内容应该到这个词语前面的内容中去寻求。他的“定计”是什么内容?结合答案,变为自己的话即可。

6.文章的题目有什么作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析】:文章的题目有如下作用: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文章要表述的话题(人、事、物);提出问题;显示文章的线索。不难看出,本文题目的作用属于第一种。

7.你还读过什么家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傅雷家书》。主要内容:该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解析】:我们应该很自然地想到《傅雷家书》,这是初中阶段必读的文学名著。

拓展训练

课外实词 释义 课内链接 其他义项

吾自入官以来 进入 乃入见。(《邹忌讽齐王纳谏》) 国内。如: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每年除供奉堂上甘旨外 方位词,与“下”相对。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 皇帝。如: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特殊句式

省略句

望诸弟体谅之。(省略了主语:我。)

文章主旨

曾国藩是清朝重臣,同时他很重视对子女以及诸弟的教育。在这封家书中,他以自己的行动来劝勉诸弟用节省下来的钱置办义田。好善乐施是曾国藩一生未曾放下的行动。

《致诸弟.节俭置田以济贫民》参考译文:乡间的谷子,贵到三千五百,这是自古以来没有的,老百姓何以聊生?我自从当官以来,就想为曾氏置办一处义田,以救助孟学公以下的贫民,为本地置办义田,以救助二十四都贫民,不料世道日苦,我的处境没有富裕,不要说京官自己治理自己还来不及;就是外放当官,或做学政,或做督抚,而像今年三江两湖的大水灾,几乎是悲惨的哀声响切半天中,做大官的,怎么忍心在俸禄之外,多拿半文呢?所以义田的愿望,恐旧难以如愿以偿,然而,我的计划,一旦官俸收入,每年除供堂上大人的衣分之外,稍有盈余,我决不肯买一亩田,积蓄一文钱,一定都留有做义田的资金,我已下决心,希望弟弟们体谅。

兹父目夷辞太子(宇轩)

宋襄公兹父①为桓公太子,桓公有后妻子,曰公子目夷②,公爱之,兹父为公爱之也。欲立之,请于公曰:“请使目夷立,臣为之相以佐之。”公曰:“何故也?”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③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公不许,强以请公,公许之,将立公子目夷,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乃逃之卫,兹父从之。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

——选自《左传》

【注释】:①宋襄公兹父:宋襄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军,名兹父。②目夷:宋襄公兹父的异母弟弟。③背:背叛。

1.请将下面的句子断句(三处)

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

【答案】: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

【解析】:我们可以先将该句分为两部分,其标志是中间的语气词“也”,然后,根据前后句中的“义”而断开两处。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兹父为公爱之也

A.不足为外人道也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为有源头活水来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答案】:C

【解析】:A项中的“为”是介词,表动作行为对象,译为“向”、“对”;B项中的“为”是介词,表被动,译为“被”;D项中的“为”是介词,表动作行为的目的,译为“为着”、“为了”;C项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都是连词,因为。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请于公曰()(2)公曰:“何故也?()

(3)强以请公()(4)公许之()

实词 释义 课内链接

请 请求 战则请求。(《曹刿论战》)

故 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强 竭力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许 答应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桓公有后妻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兹父乃反,公复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桓公有个后妻生了个儿子。(2)兹父才返回,桓公重新立他做太子.

【解析】:(1)句中的“子”为名词用作动词,生子。(2)句中的“反”为通假字,通“返”。

5.目夷以“义”辞去了当太子的机会,那么兹父的“义”表现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绝迹于卫,是背母也。

【解析】:中国的“义”体现在君臣、父子、兄妹等关系之间。兹父的不“背母”是“义”的充分体现。

6.请写出一句与“义”有关的文言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析】:这样的句子很多,我们可以马上想到曾经学过的《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在其中选出一句含有“义”字的句子即可。

7.你还知道中国古代推让“太子”的其他故事吗?争抢皇位的历史事件你知道哪些?请各写一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礼让太子的故事:伯夷叔齐不受太子之位而逃至周。争抢太子的故事:玄武门之变。

【解析】:这道拓展题实际上在考查学生的文史知识。应该多读书、多积累。

拓展训练

课外实词 释义 课内链接 其他义项

然后目夷归也

回来,归来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①女有归(《大道之行也》):女子出嫁。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归依。

③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聚拢。

绝迹于卫 断;断绝 天柱折,地维绝。(《共工头触不周山》) ①极其,非常。如: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②隔绝;隔断。如: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③隔绝的;封闭的。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④停止;止歇。如: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

⑤到极点的;不能超越的。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宋襄公兹父为桓公太子。(“为”是判断词,译为:是。)

2.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也句式。)

省略句

1.欲立之,请于公曰。(应为(桓公)欲立之,(兹父)请于公曰。)

2.乃逃之卫,兹父从之。(应为:(目夷)乃逃之卫,兹父从之)

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

1.请于公曰。(应为:于公请曰。)

2.绝迹于卫。(应为:于卫绝迹。)

文章主旨

文中的兹父、目夷相互推让太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讲礼仪是最高的人格。

相互礼让让宋国成为春秋五霸。

《兹父目夷辞太子》参考译文:宋襄公兹父是宋桓公的太子。桓公有个后妻生了个儿子,叫公子目夷,桓公喜欢他。兹父因为父亲喜欢目夷,便想要父亲立目夷为太子,于是向桓公请求说:“请立目夷为太子,我做他的相国以兄长身份辅佐他。”桓公问道:“为什么呢?”兹父回答说:“我的舅舅在卫国,喜欢我,如果最终立我为太子,那么我就不能前往卫国,就会与卫国断绝了来往,这是背叛母亲的行为。况且我自知我的才德不能够处在目夷之上。”桓公没有同意,兹父便竭力向桓公请求,桓公答应了他。桓公将要立目夷为太子,目夷推辞说:“兄长为太子,弟弟在他的手下,这是符合礼义的。如果让弟弟做太子,兄长在弟弟手下,这不符合礼义。不符合礼义的事情却让我去做,我将要逃走。”于是逃到卫国,兹父跟从他也到了卫国。过了三年,桓公派人召回兹父,说:“如果你不来,将会使我忧愁而死。”兹父才不得不返回,桓公重新立他做太子。这样以后,目夷才返回。

申生伏剑而死(宇轩)

晋骊姬①谮②太子申生于献公,献公将杀之,公子重耳谓申生曰:“为此者非子之罪也,子胡③不进辞,辞之必免于罪。”申生曰:“不可,我辞之,骊姬必有罪矣,吾君老矣,微骊姬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如何使吾君以恨终哉④?”重耳曰:“不辞则不若速去矣。”申生曰:“不可,去而免于此,是恶吾君也;夫彰父之过而取美诸侯,孰肯纳之?入困于宗⑤出困于逃,是重吾恶也。吾闻之,忠不暴君,智不重恶,勇不逃死,如是者,吾以身当之。”遂伏剑死。——选自《春秋纪要》

【注释】:①骊姬:晋献公的夫人。②谮:诬陷。③胡:为什么。微:如果没有。④如何使吾君以恨终哉:怎么能让我们的父亲带着遗憾辞世呢?⑤宗:本义是宗族,这里指父母。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入困于宗出困于逃

【答案】:入困于宗,出困于逃

【解析】:这个句子前后对仗相对工整,同时“入”“出”两个词语让我们很容易在“出”前划出停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晋骊姬谮太子申生于献公胡不献我于王

B.吾以身当之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献公将杀之辞之必免于罪

D.彰父之过而取美诸侯温故而知新

【答案】:C

【解析】:A项中的两个“于”都是介词,向;B项中的两个“以”都是介词,用;D项中的两个“而”都表并列,可不译;C项中的第一个“之”是代词,他;第二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子胡不进辞()(2)微骊姬寝不安席()

(3)为此者非子之罪也()(4)出困于逃()

实词 释义 课内链接

辞 语言 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微 如果没有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子 你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公输》)

出 国外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何使吾君以恨终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彰父之过而取美诸侯,孰肯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怎么能使我们的父亲带着遗憾辞世呢?(2)暴露父亲的过错来博取美名,诸侯谁肯接纳我?

【解析】:句(1)中的“君”指的是“父亲”,“恨”的意思可以联系“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句中“恨”的含义来翻译;句(2)中的“夫”是句首语气词,不翻译,“彰”是彰显之意,但应该从通顺的角度译为“暴露”。

5.请以“申生”为主语,概括本文写了申生的几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件事:申生受到诬陷不辩解;第二件事:申生不彰父之过而外逃;第三件事:申生伏剑而死。

【解析】:本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因此可以通过申生与重耳的对话来寻求答案,最后的“伏剑而死”是事件的结果,应该不要丢掉。

6.文中的哪句话能对“义”进行解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忠不暴君,智不重恶,勇不逃死。

【解析】:解答此题抓住“吾闻之”这句话的内容即可。

拓展训练

课外实词 释义 课内链接 其他义项

献公将杀之 将要 将欲行(《狼》) ①名词,带兵的人。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②动词,带兵。如: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如何使吾君以恨终哉 死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自始至终。如: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夫彰父之过而取美诸侯 过失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经过。如: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使至塞上》)

②到。如: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③犯过失。如: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拜访。如:过故人庄(《过故人庄》)

⑤过分,过于。如: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特殊句式

省略句

遂伏剑死。(省略了主语:申生。)

状语后置句

辞之必免于罪。(应为:辞之必于罪免。)

文章主旨

太子申生宁愿接受骊姬的诬陷,也不给父亲带来各种遗憾,践行了“忠不暴君,智不重恶,勇不逃死”的义举。

《申生伏剑而死》参考译文:晋国的骊姬在晋献公面前诬陷太子申生,献公将要杀死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这件事(在祭肉里下毒),不是你的罪过,你为什么不进言申辩?申辩了一定会免罪的。”申生说:“不行。我进言申辩,骊姬必然获罪。我们的父亲老了,如果没有了骊姬就睡不好觉,吃饭不香甜,怎么能使我们的父亲带着遗憾辞世呢?”重耳说:“不进言申辩的话就不如赶快离开。”申生说:“不行,离开了虽然免于一死,这却是怨恨父亲的行为,暴露父亲的过错来博取美名,诸侯谁肯接纳我?在国内陷入困境,在外被出逃困扰,这是加重我的罪过。我听说,忠臣不暴露国君的过错,智者不加重自己的罪过,勇者不逃避死亡。像现在这样,我只能以死面对。”于是拔剑自刎。

豫让①报恩(宇轩)

智伯与赵襄子战于晋阳下而死,智伯之臣豫让者怒,以其精气能使襄主动心②,乃漆身变形,吞炭更声,襄主将出,豫让伪为死人,处于梁下③,驷马惊不进,襄主动心,使使视梁下得豫让,襄主重其义不杀也。又盗为抵罪④,被刑人赭衣⑤,入缮宫⑥,襄主动心,则曰必豫让也,襄主执而问之曰:“子始事中行君⑦,智伯杀中行君,子不能死,还反事之;今吾杀智伯,乃漆身为疠⑧,吞炭为哑,欲杀寡人,何与先行异也?”豫让曰:“中行君众人畜臣,臣亦众人事之;智伯朝士待臣,臣亦朝士为之用。”襄子曰:“非义也?子壮士也!”乃自置车库中,水浆毋入口者三日,以礼豫让⑨,让自知,遂自杀也。——选自《说苑》

【注释】:①豫让:春秋时晋国人。②动心:内心有感觉。③梁下:桥下。④盗为抵罪:冒充抵偿罪责的囚犯。⑤赭(zhě)衣:红褐色的囚服。⑥缮宫:修缮宫室。⑦中行君:即荀寅,以中行为氏,又称中行文子。春秋时晋国人。⑧漆身为疠:把漆涂在身上长出恶疮。⑨以礼豫让:来表示对豫让的敬意。

1.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

水浆毋入口者三日

【答案】:水浆/毋入口者/三日

【解析】:主语谓语之间应该划开,所以在“水浆”后停顿,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应停顿,故而在“者”后划开,同时“者”也是一个停顿的标志。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智伯之臣豫让者怒臣亦朝士为之用

B.臣亦朝士为之用酿泉为酒

C.以其精气能使襄主动心门人弟子填其室

D.乃漆身变形家祭无忘告乃翁

【答案】:C

【解析】:A项中的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他;B项中的第一个“为”是介词,被,第二个“为”是动词,做;D项中的第一个“乃”是副词,就,第二个“乃”是人称代词,你;C项中的两个“其”都是代词,译为:他的。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使使视梁下得豫让()(2)被刑人赭衣()

(3)何与先行异也()(4)还反事之()

实词 释义 课内链接

使 派,派遣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唐雎不辱使命》)

被 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异 不同 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反 通“返” 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襄主执而问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行君众人畜臣,臣亦众人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赵襄子抓住他并问他。(2)行君把我当做普通人对待,我也就以普通人的身份侍奉他。

【解析】:句(1)中的“执”应灵活地译为:抓住;句(2)中的“众人”应为“普通人”,“事”乃侍奉之意。

5.豫让为了“以其精气能使襄主动心”,采用了哪些手段?(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漆身变形,吞炭更声,伪为死人;(2)盗为抵罪,被刑人赭衣,入缮宫。

【解析】:本文写了豫让两次“以其精气能使襄主动心”,其手段各不同,回答要全面。

6.赵襄子为什么不杀豫让,反而“以礼豫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赵襄子认为豫让是一个壮士,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不忍心杀害他,他用对待壮士的礼节对待豫让。

【解析】:解答此题应该抓住“子壮士也”这句话来阐述。

7.古往今来,知恩图报的成语、诗句不少,请写出两个关于知恩图报的成语或诗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结草衔环;知遇之恩;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投李报桃等。

【解析】:这样的诗句,成语较多,注意积累便可。

拓展训练

课外实词 释义 课内链接 其他义项

吞炭更声 改变 —— ①重新。如: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②古代夜间计时单位。如: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③还。如:更有痴者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④更加。如:举杯浇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乃自置车库中 内;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①中等;不高,不低。如: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猜中。如:射者中,弈者胜。(《醉翁亭记》)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以其精气能使襄主动心,乃漆身变形,吞炭更声。(三个句子均省略了主语:豫让。)

2.又盗为抵罪,被刑人赭衣,入缮宫。(同上。)

被动句

臣亦朝士为之用。(“为”是“被”的意思。)

判断句

子壮士也!(“……也”句式。)

文章主旨

豫让复仇报恩的故事广为流传。文章将“以其精气能使襄主动心”作为叙事的主题加以体现,意在突出复恩的主旨,说明知恩图报的人受人尊敬。

《豫让报恩》参考译文:智伯与赵襄子在晋阳城下交战而死,智伯的臣子豫让十分愤怒(想要报仇)。凭他的精诚之心让赵襄子内心有感觉。于是就用漆涂身改变容貌和形体,吃下木炭使声音变得沙哑。赵襄子准备外出,豫让伪装成死人,躺在桥下,拉车的马受惊不肯前进。赵襄子内心有感觉,派人察看桥下,捉住了豫让。赵襄子敬重豫让的义气,没有杀他。豫让又冒充抵偿罪责的囚犯,穿着红褐色的囚服,混入宫中修缮宫室。赵襄子内心有感觉,就说:“一定是豫让。”赵襄子抓住他并问他:“你起初侍奉中行君,智伯杀了中行君,你没有为中行君殉死,反而去侍奉智伯。现在我杀了智伯,你竟然把漆涂在身上长出恶疮,吞下木炭使声音变得嘶哑,想要杀掉我,为什么与先前的行为不一样呢?”豫让回答说:“中行君把我当做普通人对待,我也就以普通人的身份侍奉他;智伯把我当做朝中的士人对待,我也就以朝中士人的身份为他效命。”赵襄子说:“你的行为不合道义,但你是一位壮士!”赵襄子就把自己关在车库中,三天三夜不进一口汤水,来表示对豫让的敬意。豫让知道后,就自杀了。

李士谦传(宇轩)

李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①,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②。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③。”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