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新华联北外附属外国语初级中学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新华联北外附属外国语初级中学
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展示。(共22分)
1.(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分歧(qí)高邈(miǎo)娇媚(mèi)粗犷(guǎng)
B.菡萏(dàn)祷告(tǎo)瘫痪(tān)着落(zhuó)
C.桑椹(shèn)斑蝥(máo)倜傥(chóu)冤枉(wang)
D.脑髓(suǐ)慷慨(kǎi)啜泣(zhuì)坍塌(tān)
2.(2分)下列选项中书写有误的是()
A.酬劳静谧吝啬贮蓄B.秕谷绽开鉴赏怂勇
C.搓捻鉴赏盔甲菜畦D.殉职蹒跚惩戒嗔怪
3.(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运动场上人声鼎沸,同学们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
B.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
C.小张今天下午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足球赛门票,真叫他喜出望外。
D.考前复习功课,贵在温故知新,查缺补漏。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香猪产业合作社引进了先进的养殖培育技术,使香猪的死亡率比原来降低了两倍。
B.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开展了“阅读伴我成长”主题活动。
D.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灿烂的明天。
5.(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课文主要讲述了鲁迅从儿童时代到青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B.《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其作品《茶馆》被西方人誉为是“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C.《<世说新语>二则》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它是一部志怪小说。
D.《春》朱自清,字佩弦,著有作品《背影》《你我》《欧游杂记》等。
6.(2分)仔细阅读下面语句,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当它们之中出现“伤员”时,大队藏羚羊就会减慢前进的速度来照顾,以防止猛兽吃掉负伤者。
②正是这个习性被盗猎分子所利用。
③藏羚羊有着顽强而自尊的品格。
④它们能够战胜世界上最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因为它们有着极好的群体精神。
⑤在盗猎现场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数百头藏羚羊全部被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A.④①②⑤③B.③①②⑤④C.③④①②⑤D.⑤③④②①
7.(10分)按要求填上空。
(1)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这句话跟《<论语>十二章》中的“,”十分相似。
(2)羁旅之人,每当孤独愁苦之时,往往会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来抒发自己的愁思。
(3)《<论语>十二章》中,交代了时间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4)《次北固山下》中,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句子是:,。
(5),一夜征人尽望乡。
(6)晴空一鹤排云上,。
二、综合性学习能力展示。(共7分)
8.(7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电子书阅读量则为3.32本。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
(1)从以上材料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2)请写出1句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3)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感受其文学魅力。请你列举出一本你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三、古诗鉴赏。(共5分)
9.(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前两句交代了登临的地点和目的。登临的地点是,目的是,其中字统领全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二句,表现了诗人的怎样的抱负?
四、阅读理解。(共20分)
10.(6分)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
④险躁则不能治性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1.(7分)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完成问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④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⑤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⑥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⑦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⑧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1)下面两句中加点的字能否换成括号内的字?理由是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2)文中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何用意?
(3)第⑦段写了什么内容?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12.(7分)阅读《秋天的怀念》选段,完成问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选文第一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一例分析即可)
(2)选文中加点的词语“好好活儿”有什么作用?
五、名著阅读。(6分)
13.(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选段文字节选自(作品名)中的,。
(2)文中所提到的“去拿你的书”一句中,书指的是(书名)。
(3)文中画线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六、写作。(40分)
14.(40分)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
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展示。(共22分)
1.(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分歧(qí)高邈(miǎo)娇媚(mèi)粗犷(guǎng)
B.菡萏(dàn)祷告(tǎo)瘫痪(tān)着落(zhuó)
C.桑椹(shèn)斑蝥(máo)倜傥(chóu)冤枉(wang)
D.脑髓(suǐ)慷慨(kǎi)啜泣(zhuì)坍塌(tān)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解析。
A.正确;
B.有误,“祷告”的“祷”应读作“dǎo”;
C.有误,“倜傥”的“倜”应读作“tì”;
D.有误,“啜泣”的“啜”应读作“chuò”。
故选:A。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2分)下列选项中书写有误的是()
A.酬劳静谧吝啬贮蓄B.秕谷绽开鉴赏怂勇
C.搓捻鉴赏盔甲菜畦D.殉职蹒跚惩戒嗔怪
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常见易错字大多是形近字和同音异形字,学生需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注意积累整理,不断练习运用,切实打牢字词基础。
ACD.正确;
B.有误,“怂勇”的“勇”应改为“恿”。
故选:B。
常见易错字区分方法:词义辨别法、例词区分法、字形比较法、口诀分辨法。
3.(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运动场上人声鼎沸,同学们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
B.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
C.小张今天下午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足球赛门票,真叫他喜出望外。
D.考前复习功课,贵在温故知新,查缺补漏。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ACD.使用正确;
B.使用有误,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该成语不合语境。
故选:B。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香猪产业合作社引进了先进的养殖培育技术,使香猪的死亡率比原来降低了两倍。
B.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开展了“阅读伴我成长”主题活动。
D.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灿烂的明天。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解答时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A.有误,用词不当,数量减少不可用倍数,句中的“两倍”使用不当。
B.有误,语序不当,“解决、分析、观察问题”应改为“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C.有误,搭配不当,可将“拓展”改为“拓宽”;同时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在“开展了”前面添加“我校”。
D.正确。
故选:D。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课文主要讲述了鲁迅从儿童时代到青年时代的一段经历。
B.《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其作品《茶馆》被西方人誉为是“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C.《<世说新语>二则》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它是一部志怪小说。
D.《春》朱自清,字佩弦,著有作品《背影》《你我》《欧游杂记》等。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ABD.正确;
C.有误,《<世说新语>二则》是志人小说。
故选:C。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6.(2分)仔细阅读下面语句,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当它们之中出现“伤员”时,大队藏羚羊就会减慢前进的速度来照顾,以防止猛兽吃掉负伤者。
②正是这个习性被盗猎分子所利用。
③藏羚羊有着顽强而自尊的品格。
④它们能够战胜世界上最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因为它们有着极好的群体精神。
⑤在盗猎现场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数百头藏羚羊全部被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A.④①②⑤③B.③①②⑤④C.③④①②⑤D.⑤③④②①
本题考查语言表述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是整体阅读,了解文段的主要内容。然后要结合语境选择合适解析。
细读文段发现,此文写的是有关藏羚羊的信息。可以很快确定③置于首位,④中“它们”紧跟的是③中藏羚羊,故④在③后面;④句说的是藏羚羊的群体精神,故后文紧跟①大队藏羚羊减慢速度照顾伤员;②“这个习性”揭示了②紧跟①之后,最后排⑤.由此排序:③④①②⑤。
故选:C。
此题解答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内在联系,在具体语境中选择合适的解析。要细心读题,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
7.(10分)按要求填上空。
(1)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这句话跟《<论语>十二章》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十分相似。
(2)羁旅之人,每当孤独愁苦之时,往往会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来抒发自己的愁思。
(3)《<论语>十二章》中,交代了时间的重要性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次北固山下》中,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意“罔”“殆”的书写)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不知何处吹芦管(注意“芦”的书写)
(6)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霄”的书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二、综合性学习能力展示。(共7分)
8.(7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电子书阅读量则为3.32本。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
(1)从以上材料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2)请写出1句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感受其文学魅力。请你列举出一本你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结合“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电子书阅读量则为3.32本”“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中的时间和各个数据概括可得:我国2019年成年国民人均阅读量,不管是纸质阅读书还是电子书,都较2018年有所下降。
(2)本题考查名言的积累。只要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即可。
(3)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选择你喜欢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说出喜欢的理由,围绕内容、语言、情感、主题、意义等方面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我国2019年成年国民人均阅读量,不管是纸质阅读书还是电子书,都较2018年有所下降。
(2)示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西游记》;它讲述了唐僧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保护下去西天取经,一路历经八十一难,战胜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小说充满神奇浪漫的想象,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曲折生动,值得一读。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三、古诗鉴赏。(共5分)
9.(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前两句交代了登临的地点和目的。登临的地点是碣石,目的是欣赏大海的景色,其中观字统领全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二句,表现了诗人的怎样的抱负?
这是一首古体诗。“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曹操的壮志情怀。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的情绪情感。
(1)本题考查诗歌的诗眼分析。本诗的诗眼是“观”。“观”是全诗的线索。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东临碣石”观沧海的地点是在碣石。
(2)本题考查学生对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的个人经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这几句诗表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解析:
(1)碣石欣赏大海的景色观。
(2)大海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或: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四、阅读理解。(共20分)
10.(6分)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轻薄;
④险躁则不能治性振奋。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参考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内心恬淡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为:不看淡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②句意为: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致,达到。
③句意为: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励:振奋。
④句意为: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险:轻薄。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宁静,内心恬淡,不慕名利;致:达到。句意为:不内心恬淡,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实现远大目标。
②重点词:励:振奋。险:轻薄。句意为: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解析:
(1)①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②达到;③轻薄;④振奋。
(2)①不内心恬淡,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实现远大目标。
②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11.(7分)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完成问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④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⑤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⑥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⑦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⑧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1)下面两句中加点的字能否换成括号内的字?理由是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2)文中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何用意?
(3)第⑦段写了什么内容?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本阅读语段出自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主要描写了百草园里的景物,泥墙根一带的乐趣,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冬天雪地捕鸟等事情,写出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文章表述了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1)本题考查词语表述效果。
①“伏”字准确地表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就无法表述这种情态。
②“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述这种效果。
(2)本题考查插叙内容的作用。解答此题要根据插叙的作用及上下文内容、文章的主旨去分析。结合整篇文章来看,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旨在突出儿童生活的乐趣,表现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即: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本题考查段落分析。第一问,概括内容:“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交代了捕鸟的条件;“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写了捕鸟的方法;“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写的是捕鸟的成果。综合起来,写的是冬天雪地捕鸟的乐趣。第二、三问,文段要表现的是冬天百草园中捕鸟的快乐,但是段首却说“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明显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以此设置悬念,突出冬天百草园的乐趣。
解析:
(1)①不能。“伏”更能生动形象地体现出黄蜂的肥胖。
②不能。“窜”写出了云雀的轻捷,又写出了孩子的羡慕之情。
(2)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渲染气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能说明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3)写冬天雪地捕鸟(或冬天雪地捕鸟的乐趣)。欲扬先抑的写法(或先抑后扬)。突出了冬天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方法:
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
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
句子(段落)在文章中间的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
句子(段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述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12.(7分)阅读《秋天的怀念》选段,完成问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选文第一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一例分析即可)
(2)选文中加点的词语“好好活儿”有什么作用?
本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母亲不理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全文语言平淡、文字朴实,没有经过精心的编织与雕琢,但却句句含情,字字如金。
(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析不唯一。示例:“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中“扑过来”是母亲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速度之快,表现了母亲保护儿子时的急切,体现了深沉的母爱。
(2)本题考查句子分析。根据“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知,在“我”因双腿瘫痪后,丧失对活着的希望时,母亲劝慰“我”要好好活下去,希望“我”坚强地面对生活,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轻言放弃。联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可知,此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肝病,“好好儿活”是母亲希望自己身体好起来,好好活着,继续照顾儿子。根据“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知,在母亲离世后,“我”才深刻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我”要和妹妹一起乐观坚强的面对生活。在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解析:
(1)示例:“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运用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劝慰“我”要好好活下去,希望“我”坚强地面对生活,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轻言放弃,表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2)母亲说“好好儿活”,既指自己要不屈的与病魔抗争,更是鼓励身怀病痛的儿子战胜病魔,勇敢地生活下去,表现了她的坚强。“我”的话,是对母亲的承诺,表现了对自己人生的坚定信念。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1、人物描写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述了……。
2、景物描写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
五、名著阅读。(6分)
13.(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选段文字节选自《朝花夕拾》(作品名)中的《五猖会》,鲁迅。
(2)文中所提到的“去拿你的书”一句中,书指的是《鉴略》(书名)。
(3)文中画线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书的内容是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1)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能力。根据选文“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和父亲让“我”背书的内容可知,选文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一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烘焙小区活动方案
- 烘焙插花活动方案
- 禅城工厂饭堂管理办法
- 外聘人员薪酬管理办法
- 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讲义
- 督导督办工作管理办法
- 如何健全办学管理办法
- 员额退出机制管理办法
- 药品责任追究管理办法
- 拉萨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 声发射技术裂纹监测
- 社会责任工作管理制度
- 机械CAD-CAM技术课件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含答案)
- 2025-2030年环氧丙烷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河南省渑池县卫生局公开招聘试题带答案
- 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真题试卷:无领导小组讨论边疆稳定与发展试题
- 预防新生儿呛奶指南
- 2025年高考湖南卷物理真题(解析版)
- 消防课幼儿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汽车物流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