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良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良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良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良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良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良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1.741.482.69综合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2.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开发土地资源③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④弘扬骑士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如图为某年“老新闻”目录,同样可以编入该目录下的老新闻是A.中华民国新纪元B.讨袁声中之上海C.破天荒之工人总同盟罢工D.九国太平洋会议消息4.威廉洛克腾堡在《罗斯福与新政》中提到:1933至1938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作者旨在说明“新政”A.打破了传统的经济理论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促进了美国制度上的变革 D.保障了资本主义制度5.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带回了他在新大陆采集的“印第安人文明之花”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并广泛种植,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据此理解正确的是A.哥伦布是彻底解决亚欧大陆饥荒问题的有功之臣B.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和英法美俄四国代表就《天津条约》的条款进行了谈判。四国代表认为容易达成一致的“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条款遭到清政府的极力反对,而四国代表认为可能需要进行艰苦谈判的“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条款清政府很快就同意了。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A.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仍有“天朝上国”思想B.四国代表和清政府在谈判中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致C.清政府认为“华夷有别”,拒决外国公使进驻“天子脚下”D.清政府认清了列强侵略本质,防范可能发生的侵略行为7.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该材料最能体现出作者的观点是A.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D.主张发展军事工业以维护封建制度8.荣氏企业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发展,第一次是在1915年的抵制日货运动中,第二次是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发生之后的1919-1921年,第三次是在经历了1922-1924年的萧条之后,在1925五卅运动的推动下,企业经营再次好转。这反应了A.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B.列强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充满艰辛D.民族企业家践行实业救国思想9.有学者认为,“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下列二战期间的军事行动,不能直接佐证该观点的是A.“火炬”行动 B.阿拉曼战役 C.敦刻尔克撤退 D.西西里岛登陆10.据统计,从1919年5月到1920年12月,前后有20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总数达到1900人次左右。各省频频举办欢送会和“出国指导讲座”,大型报刊也纷纷报道,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这表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B.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C.五四运动激发青年探求真理D.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的共识11.1840年前,中国茶叶出口量占世界总销售量的14.06%;1894年前后,中国茶叶的出口占世界总销售量的51.94%。这反映了A.中国茶叶生产发展仍然缺乏竞争力B.中国茶叶生产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C.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产品D.中国茶叶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12.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13.秦朝的户籍简,类似于今天的“户口簿”。其特点是一木简记一户,又称“户版”“户籍”,是征发赋役的依据。据此推测,最有可能使用此类简犊的“九卿”是A.奉常 B.太仆 C.将作少府 D.治粟内史14.关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史学界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种种解释或评价。下列说法中,反映了欧洲殖民主义者立场和观点的是A.发现了“新大陆” B.开辟了“新航路”C.找到了“无主地” D.证实了“地圆学说”15.20世纪50年代,第三世界是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崛起的标志是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七十七国集团建立 D.亚非会议的召开16.美国立国以来,总统领导过多次战争,参议员戈德华特1973年统计美国有204次战争,其中只有5次经过国会宣战。杜鲁门向朝鲜派兵,肯尼迪和约翰逊向越南派兵,尼克松轰炸柬埔寨,都是使国会在事后被迫接受既成事实的。材料说明美国A.联邦政府权力不断扩大 B.冷战思维逐步遭到漠视C.争夺霸权已是首要战略 D.分权制衡天平有所失衡17.下列资料中能够作为研究原始农耕的一手材料是A.姜寨遗址中的磨制石器 B.魏国墓葬中的铁制农具C.殷墟遗址中的青铜器具 D.秦砖汉瓦中的画像石刻18.如图直观地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国共合作推动第一、二次革命高峰的出现B.第一次低谷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第二次革命高峰是全民族抗战的实现D.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曲折中走向胜利19.《礼记·大学》率先提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奋斗目标,并把个人、家庭、国家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后来《孟子》进一步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表明先秦儒学A.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构建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C.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D.注重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20.在近代社会转型中,法国贵族恃强凌弱,蔑视工商业活动,耻于与商人为伍。在英国,贵族、绅士与商人杂处,贵族的子弟进入贸易圈。这一反差A.说明商人是左右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B.体现出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创新C.说明法国人文思想的底蕴比英国浅薄D.反映出英法两国近代化转型起点不同21.罗马法学家吉拉尔力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他从三个维度表明《十二(铜)表法》并非虚构:历史罗马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多有《十二(铜)表法》的记载,且常引用其律文。法律《十二(铜)表法》的内容适合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农村公社解体后的自然经济社会,而不适合于公元前二世纪末手工业和商业已有了相当发展的罗马共和国时代。语言学《十二(铜)表法》条文所用的文字,都是当时的古拉丁文,和公元前二世纪以前所习用的拉丁文,其体裁大不相同。吉拉尔的撰述过程表明A.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B.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C.利用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互证能形成更具说服力的解释D.文学作品中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记录准确可信22.新政府面临着紧迫的任务,战争还在进行,彼得格勒面临德军威胁,农民在等待解决土地问题,工业品比前一年减少了1/3,粮食价格比战前上涨了10倍,士兵不听指挥,到处是难民、逃兵、流浪者。上述材料描述的状况A.促进了沙皇俄国的覆灭B.加快了二战转折点的到来C.导致资产阶级政府倒台D.加速了社会主义苏联解体23.1763年,一位西班牙记者写道:“通过许多己流行而有害的书本,诸如伏尔泰、卢梭和爱尔维修所著书籍之影响,在这个国家中已感受到很多人对信仰的冷漠。”1768年,一位法国修道士在游历西班牙后说:“西班牙已普遍产生宗教漠视,甚至于不信宗教。”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宗教改革开始扩展到整个西欧B.进化论传播动摇宗教神学权威C.理性原则得到一些知识分子认同D.民众觉醒推动资产阶级革命频发24.公元前400年前后,雅典的城市中分布着普尼克斯会场、狄奥尼索斯剧场、阿果拉广场等大量的公共设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雅典人口的增长 B.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C.民主政治的需要 D.商业交易场所严重不足25.《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去体会理B.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C.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D.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26.“在几十年前统治全球对欧洲来说还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但伴随着通讯事业的突飞猛进、内燃机被用于交通领域,技术上的革新和欧洲日益增长的实力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关于“世界格局”的理解不可能包含()A.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B.资本主义制度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27.如表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英国从欧陆的商品进口统计数据(除爱尔兰),由此可知英国A.工业革命导致原料进口增加 B.对欧洲大陆的经济依赖增强C.重商主义推动了制造业发展 D.对欧陆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28.中国以古老的农业文明而著称,一度遥遥领先于世界,从经济、政治、乃至于文化等多方面时世界各地区都有着多角度,全方位的影响。请回答下面小题1.公元前3世纪晚期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这一制度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A.科技的不断创新 B.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C.发达的现代农业生产 D.发达的对外贸易2.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29.马克思认为“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做的还多;他们描写了资产阶级的各个阶层”。与材料所述相关的作品是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西风颂》C.《大卫·科波非尔》 D.《苹果车》3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就不断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材料二一八七八年,唐廷枢开办开平煤矿时,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建议修筑开平至北塘的铁路,由于李鸿章的支持而获批准。旋因守旧派的反对,清政府又收回成命。唐廷枢被迫改为开挖运河,由于开挖运河失败,再获批准。一八八一年六月,在英人金达指导下,铁路终于通车。但守旧派又群起攻击,清政府进以“震动皇陵”、“伤害庄稼’为由下令查禁,经李鸿章多方努力,铁路才得以保留。修一条九公里长的铁路,竟然几起几落,中国铁路产生之艰难,实难想象。——摘编自李开第《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几个问题》材料三2019年中国高铁总里程突破3万公里,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最繁忙的国家。中国高铁行业的技术创新,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中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优化了出口贸易结构。中国高铁“走出去”,使中国进入“新陆权”时代,由此必然带来世界海权与陆权格局的变迁,从而产生巨大的地缘政治效应,同时还推动了沿线国家在核心价值同一性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形成彼此尊重、交融、互相学习的“朋友圈”与“文化圈’。——摘编自徐飞《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主张修建铁路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铁路修建艰难的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中国高铁迅速发展的意义。32.材料扬雄,西汉末年人,他对先秦道、法、名家非毁儒家非常不满,又认为当今主流的今文经学家以“诡辞”遮蔽圣人之道,迷惑大众。扬雄模仿《周易》的形式作《太玄》,参以道家思想,从阴阳消长等层面,对天地人共通的关系进行深度探究。在对“玄”的解读中,他放弃了“道”“自然”的概念,重视“气”的原始性。在《法言》中,与当时流行的以孔子为“圣王”不同,扬雄认为孟子与孔子无异,并想以孟子为榜样,恢复圣人之道的真面目。他还针对流行的诚纬之说动辄以符瑞来解释人世,提出人自身具备了认知之心,诚纬的存在是没有必要的。扬雄还提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通过后天的“学”对人性进行修正,达到除恶成善的“修性”目的——摘编自汤一介、李中华主编《中国儒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扬雄思想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扬雄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通常用举手表决。……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1O个部落各选出50人。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苏联科学院《世界通史》材料二所谓“海选”,就是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按照候选人的条件,每人一张空白选票,自主填写村委会各类职务候选人的姓名,然后采取投票方式计算每一个初步候选人得票多少。这种提名方式透明度高,每个选民都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意愿,充分体现了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所以一产生就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材料三2012年“两会”召开之际,CCTV新闻、新华网等连续第四年开设《我有问题问总理》的论坛,广大网友踊跃参与,总理则在记者招待会上深情回应网友们的提问:“我从群众的意见感受了大家对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请回答:(1)概述雅典民主政治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2)有人认为“雅典式的民主政治是该城邦灭亡的祸端”,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他持这种观点的最有力理由是什么?依据教材所学,举一实例支撑他的理由。(3)依据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指出二者在形式上的相似之处。(4)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能够说明怎样的历史趋势?在这一趋势里,材料三给你以什么启迪?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工人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的幅度,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为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排除B;工人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的幅度,说明工业革命期间社会财富分配还是不公,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C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工人的收入毕竟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生活整体上还是有所改善,排除D。【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表格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工业革命的掌握和认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但是由于财富分配的不合理,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社会的急剧分化。事实上考生如果能够联系1929年经济大危机前,美国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也不难得出正确答案。这就说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参照类似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2、C【解析】

上帝(God)是指向海外传播基督教,荣誉(Glory)是指弘扬骑士精神,黄金(Gold)是指当时西欧社会对黄金的狂热追逐,以上均为新航路开辟的动机,故答案为C项;开辟新航路没有开发土地资源的目的,排除含有②的A、B、D项。【点睛】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解答。联系所学可知,开辟新航路的动机中没有开发土地资源,排除含有这一说法的选项,剩下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3、C【解析】

由材料“山东问题”“北京学界之大举动”可知反映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过程。五四运动期间,工人阶级罢工,声援学生爱国活动,宣告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故C符合题意;A是1912年,B是1916年,D是1922年,时间不符合,故ABD不符合题意。4、D【解析】

材料“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强调的是新政的措施虽然与之前的资本主义政策有很多不同,但是其本质还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体现的仍然是资本主义的思想,故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新政的根本目的,而不是其影响,排除B项;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变化,而是得到了巩固,排除C项。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主要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其它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B。6、A【解析】

在清王朝看来,华夷有别,自己是“天朝上国”,夷人怎么能随便到“天子脚下”来,反映了清王朝依然是抱着旧有的“天下观”不放,至于其他的则无关大局,对世界之变一无所知,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两者思考角度的不同,故B项排除;C项包含在A项之中;D项说法错误,清政府没有认清列强侵略的本质,排除。7、B【解析】材料认为学习西方军事是形,“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是本,故二者结合是最有效办法,故B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政治体制特点,故A错误;妥协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错误;军事工业只是材料部分信息,故D错误。8、A【解析】

荣氏企业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发展,都是在民族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出现的,说明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故A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列强侵略”,排除B;材料说明荣氏企业的三次大规模的发展,无法体现“充满艰辛”,排除C;材料信息与“实业救国思想”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一次是在1915年的抵制日货运动中,第二次是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发生之后的1919-1921年,第三次是在经历了1922-1924年的萧条之后,在1925五卅运动的推动下”,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9、C【解析】

敦刻尔克撤退,标志着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欧洲除英国以外的主要地区落入德国之手,与控制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无关,符合题意,故选C;“火炬”行动即北非登陆计划,该战役使盟军掌握了北非的一些重要战略基地,从而创造了顺利完成北非战局的有利条件,使西方盟国能够通过苏伊士运河从大西洋向印度洋进行海上运输,A不符合题意,排除;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致使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欲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占有战略资源丰富的中东的希望破灭,B不符合题意,排除;西西里岛战役是盟军不仅在军事上获取了直接进攻意大利的跳板,而且在政治上强烈震撼了已经动摇的意大利政府,导致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投降,为盟军打开从南部登陆欧洲的大门,D不符合题意,排除。10、C【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读材料信息可知,从1919年5月到1920年12月,中国有一大批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1919年五四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年自由平等的思想和爱国思潮,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到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勤工俭学,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广大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广大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不能得出“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的结论,故排除B项;D项的“社会的共识”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11、D【解析】

1840到1895年,中国茶叶的出口在世界总销量中的比重迅速增长,反映出中国茶叶出口量越来越多,且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加强,D项正确;只有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中的销售比重增加的数字,不能说明中国茶叶生产缺乏竞争力,不能证明中国茶叶生产已经普遍使用机器,也不能说明茶叶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产品,ABC三项错误。12、D【解析】

材料反映了从1850年到1873年中国的人口持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从1840年开始,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以及随着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导致近代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导致人口数量下降,故D项正确;民族矛盾加剧、海外移民、封建剥削均不是当时人口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排除A、B、C。13、D【解析】

据材料“特点是一木简记一户,又称‘户版’‘户籍’,是征发赋役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治粟内史管理的是国家财政,故D选项正确;奉常是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故A选项错误;太仆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故B选项错误;将作少府职掌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故C选项错误。14、C【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对欧洲殖民主义者而言,美洲是美洲是““无主无主””土地,他们最先“发现了”美洲,自然成为这块所谓新土地的主人,故C项正确;AB项是全球史观;D项从地理学方面。所以答案选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评价【详解】15、D【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后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崛起的标志是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该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故选D;AC皆为六十年代,B为七十年代,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16、D【解析】

题干显示美国总统领导下的战争,往往是在事后让国会承认既成事实,体现了美国总统权力在特殊时期的上升,这显然与美国政治体制中的分权制衡不符,说明这一制衡体系有所失衡,D正确;材料只列举了战争行为中总统权力的上升,不能证明行政权不断扩大,排除A;从杜鲁门至尼克松均处于冷战时期,冷战思维不可能逐步遭到漠视,排除B;材料重点在讲述总统与国会的相互关系,而非与苏联争夺霸权,排除C。17、A【解析】

原始农耕开始于新石器时代,而姜寨遗址中的磨制石器是新石器的显著特点,A正确;铁器是传统农业的特点,B不符题意;原始农耕的主要工具是木器、石器、而青铜农具极少,C错误;秦汉时期是传统农业时期,D错误。18、B【解析】

第一次低谷是在国民大革命后,出现低谷的原因的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对中共的血腥屠杀,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图示可知,第一次高峰是在1921-1927年,第二次高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两次高峰出现的原因是因为两次国共合作,故AC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的图示可以看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曲折中走向胜利,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D【解析】

据题意可知,先秦儒学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治国平天下”,在这个过程中将个人和天下结合在一起,体现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结合,故选D;儒家思想出现于春秋时期,“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题意着重论述的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没有体现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排除B;先秦儒学没有适应当时社会转型的需要,排除C。故选D。20、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在近代社会转型中,英法两国贵族对商人的不同态度,最终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法国却滞后,这体现出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创新,B正确;A说法错误;C、D与材料无关。21、C【解析】

依据题干和表格信息可知,反映了从历史史料、法律史料以及语言学史料等方面论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说明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互证能形成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故C项正确。历史事实不仅仅需要历史叙述,还需要实物史料,故A项错误。历史文本记录、文学作品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只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B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和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罗马法和史料的重要作用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C【解析】

根据材料“新政府面临着紧迫的任务,战争还在进行,彼得格勒面临德军威胁”可以联系到1917年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退出一战。到1917年秋天,俄国出现了空前的经济危机,这些情况导致革命风暴在俄国大地上酝酿成熟,最终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答案为C;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排除A;彼得格勒在1924年以后改名叫列宁格勒,所以材料内容不会出现在二战时期,也不会是发生在苏联解体前,排除BD。23、C【解析】

依据材料中“1763年”、“伏尔泰”、“卢梭”、“对信仰的冷漠”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启蒙运动,其思想核心是理性主义,材料体现的正是西班牙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会的腐败,不是宗教信仰,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思想领域对宗教信仰的漠视,并未涉及政治革命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4、C【解析】

材料反映了雅典城中大量的公共设施存在,说明城邦的公民政治和城邦娱乐活动频繁,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C正确;雅典人口的增长与公共设施的兴建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雅典属于城邦政治,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材料不能体现规模扩大,B错误;公共设施并非主要用作商业交易场所,D错误。故选C。25、A【解析】试题分析:“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说的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是心学家的主张;C.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张;D.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故此题应选A项。考点:宋明理学点评:理学的特征: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26、C【解析】由“通讯事业的突飞猛进、内燃机被用于交通领域,技术上的革新和欧洲日益增长的实力”可知,这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同时工业革命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卷入资本主义经济市场中,帮助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的世界政治体系,与工业革命联系不紧密,故C符合题意,故选C。27、C【解析】

材料中反映了在重商主义政策影响下,17—18世纪英国对欧洲大陆进口的制成品减少,原材料增加,进面促进英国制造业的发展,说明重商主义推动了制造业发展,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因此英国对欧洲大陆的贸易依赖在减弱,故B项错误;材料数据体现了18世纪英国从欧陆的商品进口统计,无法得出对欧陆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的结论,故D项错误。28、1.B2.A【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故B正确;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达的对外贸易不是主要原因,故AD错误;中国古代农业不是现代农业,故C错误。2.公元751年是唐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造纸术,故A正确;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与火器的外传是12、13世纪,故BCD错误。29、C【解析】

材料信息“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他们描写了资产阶级的各个阶层”体现的是现实主义文学色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代表作《大卫•科波非尔》符合题意,故C正确;《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作品,故AB错误;《苹果车》完成于1928年,此时马克思已经去世,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30、A【解析】题中的“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即是市场需求的扩大,它成为工业革命产生及扩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提升用兵能力,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抵御俄国对西北的侵略;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军事渗透。(2)顽周派的阻挠:缺少政府的支持;技术依赖西方;封建思想的阻碍。(3)促进人口流通,刺激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升级,优化出口结构;推动世界格局改变,提升地缘政治影响力;推动各国合作交融,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

(1)据材料“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可得出抵御俄国对西北侵略的需要;根据材料“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可得出为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军事渗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修建铁路提升用兵能力,加强对边疆的控制。(2)据材料“旋因守旧派的反对,清政府又收回成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