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0讲中古时期的世界一、中古时期的欧洲1.政治方面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关系封君为封臣提供①作为给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
影响国王或皇帝与各级封建主成为统治阶级;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分裂割据局面王权加强表现15世纪晚期,英格兰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国王权得到强化。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形成影响为西欧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典型国家(1)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A.背景: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B.标志: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③阶段。
C.三级会议的组成:教士、贵族、市民代表。D.三级会议召开的结果: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E.影响: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④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2)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建立A.《大宪章》的签署背景13世纪初,英王约翰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时间1215年,强迫国王签署《⑤》
《大宪章》主要内容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保障封建主的特权;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目的限制王权,维护封建贵族利益B.议会的召开开始:1265年,英国召开国会,由大贵族、骑士、市民参加。权力加强:13世纪中后期,国王不断召开议会,议会权力不断加强。发展完善: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⑥时期。
作用:确立了“⑦”的历史传统;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3.经济方面庄园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他们和自由农民都要为领主服劳役,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城市条件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发展10~11世纪起,城市兴起;市民通过谈判、赎买或暴动的方式赢得⑧
影响自治权有利于经济发展,大学开始兴办;城市支持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4.教会(1)特点: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形成⑨;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2)影响:在中古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5.代表国家(1)拜占庭帝国:6世纪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编订《⑩》,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1453年灭亡。
(2)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16世纪初,建立统一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颁布新法典,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二、中古时期的亚洲阿拉伯帝国建立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政治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陆海贸易繁荣;城市繁多文化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成就突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奥斯曼帝国建立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政治是最高统治者
经济15~16世纪,控制亚欧商路,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南亚笈多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一。印度教发展为主要宗教德里苏丹国13世纪初,由突厥人在印度建立。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划分,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东亚日本646年“”,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逐渐形成庄园制;武士集团日益重要。12世纪末,进入幕府政治时期,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17世纪,德川幕府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
朝鲜7世纪末,新罗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效中国设,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制,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14世纪末,改国号为朝鲜。16世纪末,中朝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
三、古代非洲与美洲非洲东北非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阿克苏姆王国东非10~15世纪,产生了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著名国家西非马里征服加纳后,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成为西非重要文化中心。桑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
南非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国家
美洲玛雅文明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农业以种植为主,制造精美陶器,建造金字塔庙宇
阿兹特克文明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了“”
印加文明12世纪,印加人以为都城建立国家。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迁移被征服地区的居民
[基础判断]1.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下,封君授予封臣土地,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封君封臣制度有效地维护了西欧社会的稳定。()错误【详解】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导致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出现。政治上的无政府状态是欧洲早期封建政治制度的特征之一。2.西欧推行封君封臣制度,西周推行分封制,两种制度都带有政治军事的目的,且都构建起了金字塔式的等级关系。()错误【详解】西周的分封制是在推翻商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实行的,政治目的更突出;西欧的封君封臣制是在罗马帝国灭亡,外敌入侵,国家四分五裂的情况下出现的,军事目的尤其突出。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层层分封,不可越级,依次互为主从。3.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的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君主专制下的政教合一国家。()错误【详解】从15世纪开始,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的君主专制加强,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此时的“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4.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都大大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错误【详解】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5.中历,又称“阴历”“农历”,在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文明的先进性。()错误【详解】该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东亚汉文化圈经济形态的一致性。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能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能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6.中古时期的印度先后建立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实现了对印度的统一。()错误【详解】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均未能实现对印度的统一。7.12世纪,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由中央贵族掌握实际统治权的时代结束了,在贵族时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历史舞台,幕藩体制随之形成。()错误【详解】幕藩体制是指17世纪德川家康建立的由幕府和藩国共同统治的封建制度。幕藩体制确保了日本封建等级秩序的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概念阐释]1.中世纪庄园庄园是这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典型的庄园一般是一村一庄,庄园土地一般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有的也包括部分的自由地,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2.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社会的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其主要内容: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学习中国唐朝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大化改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四、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印欧人的迁徙(1)背景条件:印欧人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2)活动区域: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3)结果: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交融,分别形成了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对早期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
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巴尔干地区,形成了古代的希腊人,古希腊人形成的,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五、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进程及影响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1)第一轮迁徙: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A.亚洲:在中国北方,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大月氏人西迁,建立,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B.欧洲: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2)第二轮迁徙:3~6世纪A.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欧洲: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3)第三轮迁徙:7~8世纪A.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B.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2.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1)政治格局: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2)区域文化: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答案】①土地②民族国家③等级君主制④三级会议⑤大宪章⑥议会君主制⑦王在议会⑧自治权⑨等级制度⑩查士丁尼法典哈里发阿拉伯商人苏丹
行省大化改新三省六部李成桂廷巴克图津巴布韦玉米浮动园地库斯科雅利安人赫梯帝国希腊文明佛教贵霜帝国民族大交融[视野拓展]1.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1)一大变化趋势:中古西欧孕育着统一的力量。(2)两大变化动因:中古西欧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3)三大变化表现:中古西欧国家的主权得到加强,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西欧各地还兴起了众多城市。2.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统治者重视知识,并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开放、宽容的态度;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阿拉伯人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并加以改进。3.拜占庭帝国独具特色的文化(1)特点: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2)影响:拜占庭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命题提醒]1.本考点要求考生在把握中古时期世界区域文明发展的多元面貌基础上,拓宽历史视野,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2.关注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1)阿拉伯人重视保护并吸收被征服地区,如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化。(2)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度发明的数字(后称阿拉伯数字)等传入欧洲,有力地推动了西欧社会转型。【培优磨尖课】主观题突破层级一信息提取:中世纪西欧的城市自治材料城市获得各种不同程度的自治权,是西欧中世纪的普遍现象,①这是由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决定的。许多城市经过反复的斗争与谈判,最后总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治权。②意大利城市的经济繁荣,③历史上的民主传统、工商业的发展,促使城市居民要求政治自由。④城市居民在同管辖城市的主教的斗争中,⑤与皇权结成同盟,被皇帝授予城市特权,获准进行城市自治。11世纪后期,意大利的一些城市首先获得了自治权,并建立起城市自治政体,其市政长官由选举产生,并且沿用古代罗马执政官的称号。——摘编自邹敏《论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源与流》【提取信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获得各种不同程度自治权的原因。【教你提取】①→从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来看;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③→从历史传统的角度来看;④→从新兴阶级的成长来看:⑤→从市民与皇权结盟的角度看。试答:原因:古代城市民主传统的影响;城市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市民阶层的斗争;市民与皇权暂时结盟;皇权弱小,西欧呈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层级二历史解析:阿拉伯人与文明交流材料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写道:“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的。”英国学者罗伯特·布雷福特曾说:“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阿拉伯人,现代的欧洲文明就根本不会出现……”【探究问题】如何评价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明交往中所起的作用?请举例说明。【教你探究】围绕阿拉伯帝国的特点和影响,调动相关知识予以解释。试答:作用: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举例: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数字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层级三开放写作:黑格尔对“非洲本土”的看法材料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提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从来就“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显示出发展”。非洲人“既不能进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他们从来就是这样”,“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写作题目】概括黑格尔对“非洲本土”的看法。结合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的相关史实说出你对此的看法。【教你写作】先审题,明要求提取信息,阐释观点再读材料,定信息时空定位古代非洲关系定位针对黑格尔对非洲文明的认识,加以判断分析后解释并分析提炼观点否定黑格尔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落后、野蛮、未开化的看法分析理由结合史实,客观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试答:看法:黑格尔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落后、野蛮、未开化。不同意黑格尔的看法。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东非沿海曾出现桑给巴尔等国家,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西非曾兴起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家,马里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南非出现过津巴布韦国家,城市繁荣发展,有宏伟的建筑。【选择题突破】【样题透析】(2022·北京·12)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通过议会,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关于中世纪英国议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税B.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C.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D.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情境设置对英国议会的描述聚焦考点中古时期的英国议会素养立意时空观念、历史解释问题要求对现象的认识:思维主题易错排查A项不符合史实14世纪,议会取得批准征税、进行立法等重要权力,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增加新税B项不符合史实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D项不符合史实英国下议院的成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议会,而且当时的贵族议会并未掌握国家行政权合理推论据材料可知,英国议会下院由骑士和城市市民组成,单独议事,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国王,即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故选C项【类题精练】1.(2022·海南·11)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答案】D【解析】据材料“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可知中世纪一些城市允许庄园居民恢复人身自由,这有利于加速庄园经济的解体,为城市自治经济的兴起奠定了法律基础,故选D项;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领主与骑士之间,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西欧封建庄园晚期逐步解体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王权与领主、市民之间的关系,无法体现王权加强的趋势,排除C项。2.(2022·山东·10)下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改组御前会议,吸收若干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加。○当阿基坦公爵去世时,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领土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答案】B【解析】路易六世支持城市公社,有利于推动城市工商业发展,缓和与市民阶层的矛盾,并获得工商业阶层的支持;御前会议吸收忠于国王的中下层力量,有利于扩大其统治基础;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以控制一些领土,有利于增强国王力量,即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加强王权,故选B项;10~11世纪,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举措的主观目的是加强王权,而不是建立民族国家,排除C项;发展庄园经济与材料举措无关,排除D项。【创新衍练】[新情境]历史图片1.(2022·山东高三专题练习)中世纪时,由于天主教会实施高压政策,英国众多群众体育项目消失殆尽。1537年,英王亨利八世成立了射箭组织“乔治兄弟会”,定期召集成员进行训练和比赛,之后这一项目在民间得到广泛开展。这反映了英国()。A.人文体育精神的萌发 B.竞技体育运动的勃兴C.全民体育目标的确立 D.民族体育文化的复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天主教会实施高压政策,中世纪的英国群众体育项目消失殆尽,而英王亨利八世成立射箭组织意味着英国逐渐摆脱天主教的控制,说明在天主教控制外的民族体育文化的复苏,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和人文精神无关,排除A项;竞技体育运动的勃兴需要通过多种体育类项目的兴起来体现,排除B项;当时英国处于封建社会,“全民体育”夸大了这一组织的影响,排除C项。[新视角]聚焦变化2.(2023·山东济南章丘区期中)印加帝国以库斯科为中心,分成四个大行政区,每区叫作一个苏约,每个苏约下分若干省,每省再分成若干艾卢。在中央允许之下,各地方可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地方长官每隔一定时期被召集到中央汇报工作。国王常去往全国各地巡视,了解情况并检查工作。由此可见,印加帝国()。A.出现民主政治的雏形 B.国王独揽国家行政大权C.政府的行政效率较高 D.国家行政管理体系较完整【答案】D【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印加帝国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库斯科、苏约、省、艾卢的等级行政系统,且各地长官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接受国王巡视检查,由此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故选D项;据材料“在中央允许之下,各地方可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地方长官每隔一定时期被召集到中央汇报工作”可知,印加帝国推行中央集权制,“出现民主政治”的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在中央允许之下,各地方可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地方长官每隔一定时期被召集到中央汇报工作”可知,印加帝国推行中央集权制,但没有说明国王的权力,排除B项;材料旨在强调印加帝国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行政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起丝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高低压隔离开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珍珠爽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猛杀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智能化超声波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山村路口租房合同范本
- 婚庆专用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小圆头钢丝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农机招标合同范本
- 公路改造合同范本
- 资产拆除报废申请表
- 《社区康复》课件-第九章 言语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实践
- 万千教育学前让幼儿都爱学习:幼儿园高质量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
- 绿之源家电清洗调查问卷
- 孕前优生检查培训课件
- 《医药板块分析》课件
- 新编商务秘书实务(第3版)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冷却塔使用维护说明书
- 项目维保投标方案技术标
- 人教版(新起点)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 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