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数学教案_第1页
四上数学教案_第2页
四上数学教案_第3页
四上数学教案_第4页
四上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上数学教案10篇

四上数学教案第1篇

第9单元总复习

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第3题,“练习二十一”第9~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正确地测量角的度数,会画已知度数的角。

2.进一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含义,会画垂线。

3.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把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关于图形的学问。

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学问?

(1)组织学生翻阅教材中第3、5单元的内容,在小组中相互沟通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将所学过的学问进展归纳、整理。

(3)各小组汇报各自整理的学问要点。

用投影仪展现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并选派代表汇报。

(4)评议各小组的汇报状况。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1)直线、射线、线段。

(2)角。

记作:∠1

(3)垂直与平行。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练习指导

1.把下面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

15°38°91°89°178°63°

115°138°19°179°128°75°

2.已知∠1=75,求∠2、∠3和∠4的度数。

3.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度数的角。你会画吗?

15°75°105°150°

4.教材第110页第3题。

小组中议一议,在适当的空格内填上“√”,再说一说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分。指名汇报,集体订正,教师进展归纳总结。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二十一”第9题。

180°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

360°角怎样画呢?

让学生独立完成画角练习,再交换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检查所画角是否正确。

2.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0题。

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相互沟通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1题。

先说一说四种图形各自的特点,再填一填。

四、课堂小结

学习图形与几何,要擅长观看、动手操作。

四上数学教案第2篇

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1课时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把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技巧,能正确地进展口算和估算,培育计算力量。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

20×3=60÷3=30×9=270÷3=

39÷4≈84÷6=31÷3≈72÷4=

26÷5≈54÷3=43÷6≈75÷5=

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分别指名口算。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口算呢?

(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投影出例如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弄清题意,分析条件和问题。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求80里面有几个20。

(2)指名列算式:80÷20=(板书)

(3)你能口算出这道题吗?你是怎样想的呢?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算法:

A.8÷2=4B.()个20是80…

80÷20=480÷20=()

教师完成解答。

2.想一想:83÷20≈80÷19≈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指名汇报。

(2)以上这2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都可以依据80÷20来计算)

3.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1题。

留意观看每组算式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沟通检查。

4.教学例2。

让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解答在教材上,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5.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练习,全班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二”第2题。

指名说一说解答的方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教材“练习十三”第3题和第5题。

要求先读懂题意,再列式解答。

“限载40人”是什么意思?表示一次最多只能载客40人。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十二”第4题和第6题。

指3名学生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5.教材“练习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四上数学教案第3篇

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7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78~80页练习十四第3、8、9、12、13、17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娴熟把握笔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中试商的方法,提高计算力量。

【重点难点】:

重、难点:娴熟把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

教师: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四舍五入”试商,首先,一起来回忆一下试商的过程。

小组沟通,教师指导汇报。

教师:今日我们就通过练习来稳固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学问。

二、指导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练习十四第8题。

教师点名提问,学生答复,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练习十四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小组沟通订正。

3.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练习十四第9题。

(1)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依据“总价÷单价=数量”列式计算。

(3)教师讲解,全班集体订正。

让学生分小组议一议如何列竖式计算,再独立解答,再由教师进展抽查。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四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试商,并归纳试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2.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四第13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四第17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同桌之间相互沟通争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整堂练习课下来觉得是一帆风顺,但是当我批改作业时才发觉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够高。查看了错误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种状况:

1.学生比拟马虎。

2.学生数学根底较差。

3.少数学生受到学问迁移的负面影响--固定思维。

针对以上消失的诸多问题,我认为应实行以下措施:

1.帮忙学生克制马虎的毛病。

学生马虎的毛病不是一日形成的,那是由于学生从小没有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要学生克制马虎的毛病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应和家长多沟通沟通,争取家长的积极协作。平常要重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育,给学生足够的作业时间,使其能仔细书写。适当实行一些措施,如对书写不干净、不标准的学生让其重写。

2.重点进展口算训练。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根底,也是计算力量的重要组成局部。它对培育学生的计算力量和进展学生的思维力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每堂数学课中,依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把口算教学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对不会计算的学生进展个别辅导。固然,要做到持之以恒。

四上数学教案第4篇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十六”第6~13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稳固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说出商的位数,并能正确地计算,培育学生仔细计算,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试商方法的把握和运用。

难点:敏捷运用各种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根底练习

1.口算。

62÷31720÷8084÷42

12×525×875÷15

2.推断,教材“练习十六”第6题。

先推断对错,再独立改正。

3.教材“练习十六”第7题。

学习独立练习,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4.回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怎样试商?怎样推断商的位数?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练习十六”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回忆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明确此题是已知路程和4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求时间,要用除法计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指名汇报结果。

(3)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六”第9题。

(1)先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2)你是怎样确定商的位数的?

3.教材“练习十六”12题。

知道商是一位数,说明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大还是小?商是两位数时又说明白什么呢?

□里填几才符合要求?有几种填法?

(1)小组内争论沟通。

(2)分工计算。

(3)选代表汇报结果。

(4)教师集体订正后进展归纳小结。

4.教材“练习十六”第10、13题。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想一想:先要求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

教材“练习十六”第11题。

(1)学生独立练习,看谁计算仔细细心,正确率高。

(2)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上数学教案第5篇

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5课时单价、数量和总价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4。

【教学目标】: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三者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初步培育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力量,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

难点: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数量关系,比方说购物时会有买了多少件商品、付了多少钱之类的问题。下面的问题你会解答吗?(引出?例4)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例如4。

点名口答,列式,板书:

(1)80×3=240(元)

(2)10×4=40(元)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探究,相互争论、沟通。

3.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总结的共同点,然后说明单价、数量、总价。板书如下:

每件商品的价钱→单价

买了多少→数量

一共用的钱数→总价

4.你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吗?想一想,议一议。教师总结并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

5.稳固练习:

教材出示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同学们现在知道了单价、数量和总价,你能举例说明吗?

小组内分别举例说明,组长和其他的组员进展评判。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1)小组内说一说。

(2)选代表汇报。

(3)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九”第3题。

提出一个己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相互沟通。

(3)教师巡察。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上数学教案第6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简洁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熟悉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查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难点:探究沏茶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最正确方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学新学问之前,我们来解决一个语言问题。请用“一边……一边……”造句。

(由学生自由联想造句,再指名学生将所造的句子说一说)

教师:大家说的这两件事情都是同时进展的吗?

(板书:同时进展)

教师:大家都说的不错,但不知道做的好不好,完成的效率高不高。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就是怎样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板书课题:沏茶问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教材第104页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中的情境图。

教师:想一想,你平常沏茶之前都要做哪些预备呢?

学生自由答复。

教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做了哪些事,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

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

2.组织学生争论沟通。

教师:假如这六件事情一件一件地做,要多长时间?(学生答复:14分钟)这个时间有点长了,万一李阿姨在家里做客的时间不长怎么办?看,小明在想什么?

安排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争论: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学生小组争论,小组选派一人汇报方案,师生共同沟通。

3.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用流程图记录下做事情的过程。

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共用11分钟

洗茶杯

找茶叶

4.归纳小结:我们刚刚做的这些,都是采纳同时做几件事的方法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从而来合理安排时间。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展小组争论,得出最正确的方案。

2.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第1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争论沟通,指派小组代表汇报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上数学教案第7篇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2课时画垂线

【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把握垂线的画法,会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2.熟悉距离,理解与两条平行线相互垂直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3.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垂线的画法。

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什么叫做垂线?

2.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垂线。

3.怎样画垂线呢?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自主探究

1.议一议:在三角尺和直尺上你能找到垂线吗?

分别指名用三角尺和直尺指一指,说一说。

教师:三角尺上的直角可以帮忙我们画出垂线。

2.教学例2。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A.说一说:用三角尺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B.课件演示画法,学生观看。

C.学生动手画一画。

D.引导归纳画法和步骤:

a.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b.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

c.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经过已知点的直线,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相互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A.学生独立试着画,并在小组中相互沟通画法。

B.归纳画法步骤,指名说一说。

(3)教材第5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画一画,指名板演。

3.教学例3。

(1)从直线外一点?A?,到这条直线画几条线段。量一量所画线段的长度,哪一条最短?

教师演示,学生自己试着画一画,量一量,可以小组争论沟通。

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出示一组平行线。

在直线a上任选几个点,分别向直线b画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自己动手在教材上这组平行线中画一画,量一量。指名说说你的发觉。

(板书:与两条平行线相互垂直的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4.稳固练习:

教材第59页“做一做”。

小组争论沟通,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该怎样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第6题。

议一议,说一说你的想法,让大家评一评。

教师归纳说明:

测量时使皮尺经过落点并与起跳线相互垂直。

2.教材“练习十”第7题。

小组争论沟通,说说自己的方法和理由。

3.教材“练习十”第4、9题。

学生自由完成,在小组内沟通检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本事?

【教学反思】:

1.教学画垂线的方法时,应当把直线的位置方向进展变换,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垂直的含义。

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这个点到垂足之间的长度,个别学生理解得不好。

3.在综合练习过程中应重点指导个别学生强化训练。

四上数学教案第8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把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技巧,能正确地进展口算和估算,培育计算力量。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

20×3=60÷3=30×9=270÷3=

39÷4≈84÷6=31÷3≈72÷4=

26÷5≈54÷3=43÷6≈75÷5=

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分别指名口算。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口算呢?

(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投影出例如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弄清题意,分析条件和问题。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求80里面有几个20。

(2)指名列算式:80÷20=(板书)

(3)你能口算出这道题吗?你是怎样想的呢?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算法:

A、8÷2=4B、()个20是80…

80÷20=480÷20=()

教师完成解答。

2、想一想:83÷20≈80÷19≈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指名汇报。

(2)以上这2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都可以依据80÷20来计算)

3、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1题。

留意观看每组算式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沟通检查。

4、教学例2。

让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解答在教材上,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5、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练习,全班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二”第2题。

指名说一说解答的方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教材“练习十三”第3题和第5题。

要求先读懂题意,再列式解答。

“限载40人”是什么意思?表示一次最多只能载客40人。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十二”第4题和第6题。

指3名学生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5、教材“练习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四上数学教案第9篇

一、稳固预备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5÷7

42÷6

80÷4

39÷3

63÷9

56÷8

45÷5

96÷8

54÷6

72÷6

64÷4

51÷3

3×20

4×12

27×2

45-39

2、谁最棒

47-(23+14)

63÷(14÷2)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1)说说我们在计算中,见过那些括号?

(2)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转变算式中的运算挨次,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

2、教学例题。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看这道算式,(板书例题):请大家说一说,这道题有怎样的特点?说明小括号外面还有中括号。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哪一步。

⑴仔细观看,全班沟通争论

⑵汇报观看的结果,全班沟通争论

⑶教师提问:有了中括号的参加,你明白了运算挨次吗?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标准的进展算式计算的板书

3、算一算、比一比

请学生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挨次,再进展计算

三、课堂练习

1、教材上的练一练

2、补充练习

为支援受灾学校的`学习,新华小学局部学生开展了捐书活动,四年级捐书120本,

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20本,六年级捐的书是五年级的3倍,依据新华小学捐书的本数,25所这样的学校可以捐书多少本?

问: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沟通

四、课堂小结

1、今日我们熟悉了谁?

2、说说带有中括号的算式,它的运算挨次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中括号

47-(23+14)360÷[(12+6)×5]

=47-37=360÷[18×5]

=10=360÷90

3÷(14÷2)=4

63÷7

=9

四上数学教案第10篇

一、教学目的任务:

(思想教育、“双基”教学、力量培育、智力开发、方法指导、习惯形成及培优、促中、转差的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熟悉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熟悉自然数,把握十进制计数法,会依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依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育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展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熟悉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分;熟悉常见的几种角,会比拟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熟悉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把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究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学问,进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洁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受从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育从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看、分析及推理的力量。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11.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二、状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是在2023年新组建的,现有人数为43人,其中男同学28人,女同学15人。大多数学生来自庄冲村,淳河村,唐冲村、秦咀村等,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学问把握状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学问把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熟悉、吨千米的熟悉把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异比拟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局部学生对于乘除学问把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特别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局部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把握得还不够,只有局部学生能仔细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依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构造把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力量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肯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学问和阅历、猎取学问的力量、抽象思维水平有了肯定的进展.根底学问把握坚固,具备了肯定的学习数学的力量。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深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用心投入,仔细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准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承受新学问的主动性较好,奇怪心,好强心都很强,详细形象思维活泼。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共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熟悉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忱度高,但长久性差,留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留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肯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爱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拟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爱鼓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依据平常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敏捷,对应用题能仔细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5、6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深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相互帮忙,共同探讨,相互协作,他们思维活泼,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辩,上进心强,上课仔细听讲,作业准时仔细,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唯恐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局部的家长能而且有力量协作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展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力量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仔细,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由于根底学问把握不好,存有学问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拟差,学习力量弱,承受力量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怀,指导,催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缘由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念,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承受力量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根底学问的把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