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课《建国大业》课件2024-02-02CATALOGUE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历史回顾筹备新中国:政治协商与制度设计庆祝盛典:开国大典盛况回顾巩固新生政权: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举措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与实践课程介绍与背景01介绍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人物及其贡献。主要内容重点篇章教学目标包括政治协商、开国大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关键历史节点。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030201《建国大业》内容简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课程意义选修课程目标与意义掌握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基本历史知识,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政治素养,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新中国的历史,加深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课《建国大业》。教材版本教材内容详实、全面,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图文并茂,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多个栏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特点分析教材版本及特点分析按照教材编排顺序,结合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进行授课。每周2课时,共32课时。前8课时介绍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背景;中间16课时讲述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事件;最后8课时进行总结和复习。授课计划与时间安排时间安排授课计划新中国成立前历史回顾0203民主革命与救亡图存运动辛亥革命等民主革命运动兴起,旨在推翻封建帝制,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01封建社会晚期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02近代工业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尝试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进程艰难缓慢。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概况
抗日战争胜利后形势变化战后国际格局与中国地位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国际地位有所提升。国共两党关系与内战危机国共两党在抗战后展开和平谈判,但双方矛盾重重,内战危机不断升级。民主建国呼声与民众期望广大民众渴望和平、民主、建国,对国共两党提出更高要求。12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旨在避免内战和实现民主建国。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重庆谈判破裂后,国共两党矛盾激化,解放战争随之爆发。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兵力和装备上占据优势。解放战争的爆发原因随着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战争形势发生根本性转折。最终,人民解放军取得全面胜利,国民党政权垮台。战争形势的转折与发展重庆谈判和解放战争背景分析民主建国思想的内涵民主建国思想强调人民民主、政治协商、多党合作等原则,旨在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民主建国思想的传播与影响民主建国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和实践,对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建国前夕的筹备工作与民众参与建国前夕,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筹备工作,共同商讨国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坚实基础。民主建国思想传播与实践筹备新中国:政治协商与制度设计03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等广泛参与。筹备委员会成立负责拟定参加政协会议的单位及代表名单,草拟政协会议组织法、共同纲领等文件,筹备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事宜。筹备委员会职责筹备委员会下设多个小组,分别负责具体事务,如文书起草、会务组织、宣传报道等。小组分工合作筹备工作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划分会议议程安排包括开幕式、小组讨论、大会发言、闭幕式等环节,重点围绕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讨论。会议召开背景解放战争胜利在即,新中国即将成立,需要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等意见。会议成果展示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确立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政策等。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及其成果展示新中国即将成立,需要制定一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来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政策。制定背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人民民主原则,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制定原则包括序言和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部分,规定了新中国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方向。内容解读《共同纲领》制定背景、原则和内容解读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由政协会议通过并颁布实施。确立过程规定了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职权、工作程序和会议制度等内容。法律内容奠定了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基础,为中央人民政府的运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新中国的政权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重要意义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确立过程及意义庆祝盛典:开国大典盛况回顾04010204开国大典前期准备工作介绍成立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准备工作。确定大典举行的时间和地点,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流程。组织人员进行场地布置、安全保卫、交通疏导等工作。邀请国内外嘉宾和代表,安排接待和住宿等事宜。03盛典开始,奏响国歌,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举行阅兵式,展示人民解放军的威武雄壮。群众游行,欢庆新中国的诞生,展现人民群众的喜悦和热情。01020304盛典流程安排及活动亮点呈现群众参与热情高涨,数万人参加盛典,共同见证历史时刻。群众对新中国的成立充满期待和信心,对党和政府充满信任和拥护。盛典结束后,群众自发组织庆祝活动,持续数天,形成全民欢庆的氛围。群众参与情况和反响分析国内媒体对盛典进行全方位报道,展现新中国的形象和风采。国外媒体也广泛关注盛典,报道新中国的成立和国际社会的反应。国内外媒体对盛典的评价普遍积极正面,认为新中国的成立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国内外媒体对盛典报道评价巩固新生政权: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举措05出台背景01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目的02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实施效果03土地改革在中国大陆基本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土地改革政策出台背景、目的和实施效果美国侵略朝鲜的空军飞机,不断侵入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镇乡村;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侵略朝鲜的地面部队,大举越过中朝边境进攻中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爆发原因经过胜利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原因、经过和胜利意义从1950年10月开始,一场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重点打击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子。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展情况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开展,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上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反动势力,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和加强,社会秩序获得根本好转,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成果总结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展情况总结三反五反运动概述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对经济建设的影响分析三反五反运动打退了不法资本家的进攻,巩固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在私营企业中建立了工人监督,并实行民主改革,对工商业者普遍进行了守法经营教育,创造了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挽救了一批国家干部,起了清除旧社会污毒和移风易俗的作用。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产阶级进一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反五反运动对经济建设影响分析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与实践06提出背景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需要制定一条符合国情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解读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一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背景和内容解读制定过程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在1953年正式公布实施。实施效果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我国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过程及其实施效果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完成情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历史意义三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