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四中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天津四中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天津四中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天津四中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天津四中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四中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是清代前期民间年画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部分)。这反映出,清代前期年画名称主题《女子自强》妇人携带两名幼子向教书先生请教,年画上文字大意为:女性只有自强,才能与男子共同生存下去《庄稼稼穑难》妇女已经大量迈出家门,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妻打男挨》妻子是一副“悍妇”形象,丈夫则被打得跪地求饶A.底层女性地位上升 B.女性自主意识日益凸显C.女性维权意识强烈 D.封建礼教内容与时俱进2.①屋大维以恺撒养子的身份,继承了恺撒的政治遗产。②屋大维生前并未公开称帝,而是自称为“第一公民”或“元首”。③他还保留了罗马共和国的机构和官职。④但他仍然被认为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宋代宅制规定,“私居,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六品以上宅舍许做乌头门,凡庶民家,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由此可见,宋代宅制的规定重在A.使建筑物在整体上条理井然 B.维护宋代社会的等级秩序C.加强官府对民众的严格控制 D.规划坊、市空间格局位置4.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C.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5.1962年,中日双方以民间形式签订发展长期贸易的备忘录,“备忘录贸易”成为当时中日贸易的主要形式。这种方式()A.实现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B.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C.解除了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体现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灵活6.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一直沿续到北宋7.唐政府在851年曾经颁布法令,要求各地恢复原来的宫设市场,在过去不设官市的地方取缔所有市场。这一法令只实行了两年就停止了。这反映出当时A.中央集权制度走向没落 B.坊市制度彻底打破C.皇帝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D.商品经济不断发展8.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步组建起一个经济联合体,希望通过它来避免战争重新爆发。“它”应该是A.世界银行 B.欧洲共同体 C.马歇尔计划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下列文字是出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是A.“军阀、地主、资本家、富农等……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B.“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保证农民的人权、政权……借以改善农民生活。”C.“汉奸、卖国贼及内战罪犯……其家庭未参与犯罪者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D.“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10.如图是“世界经济中心地理转移趋势图”。其中,18世纪时有西欧(法、英、德)和亚洲(中、印)两个经济中心。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最恰当的是A.当时欧洲和亚洲处于同等的经济发展水平B.工业革命是出现两大经济中心的根本原因C.中国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不逊于西欧手工业D.当时的两大经济中心的经济发展趋势不同11.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封少弟康叔于殷故地卫。鉴于“酒之失,妇人是用,故纣之乱自此始”,周公要求康叔“刚制于酒”,有敢“群饮”者杀之,“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敦之。这反映出当时A.儒法两家学说相融合 B.粮食产量低不应酿酒C.稳定政局为首要任务 D.重视私营手工业发展12.下表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据表可以推知A.国家工业布局均衡B.农业机械化与合作化相互促进C.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生产领域出现明显的冒进现象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的“西进运动”将芝加哥周边的“大西部”开垦为田地。雨量充沛时,这块处女地的作物产量惊人。但要将丰收的物产运到东海岸或海外的城市消费者手上,要靠铁路网和运河将位于大湖区、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更西边地区的零散农田连接起来,这问题才解决……麦考密克将他所发明的收割机引进芝加哥,并在1847年在该地开设工厂。他的公司进一步改良该收割机,谷物产量跟着收割机销量一起提高……于是,美国的家庭农场花钱购买这省力机器降低生产成本,为美国东部和欧洲的饥饿人口提供便宜的粮食。——摘编自(美)彭慕兰等《贸易打造的世界》材料二中国东北地区由于大豆及其大豆制品在国际市场上走俏,大豆种植面积急剧扩大,1910年大豆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0%o1927—1929年,南部大豆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23.2%,北部占34.5%o中东铁路沿线西起萨尔图,东至牡丹江,南至宽城子,北达松花江支流旺河,几乎遍地都是大豆,已经很少见到高粱。东北传统农作物供自己食用的主粮高粱和玉蜀黍,种植面积从1910年占总种植面积的60%减少到1930年的45%。——摘编自李占才《铁路对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大西部”地区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世纪中期美国“大西部”相比,20世纪前期我国东北农业的特点,并简析东北农业变化的影响。14.(20分)材料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冗官现象的弊端不断暴露。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迫使北宋职官制度作出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在北宋时期皇帝的权力并不是无限制的,它受到宰相和各级官员的监督,因此宋神宗为了强化自己的权力,也极力推行改制。元丰三年,在蔡确、王珪的协助下,宋神宗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恢复唐三省制,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实际上权归中书;凡省、台、寺、监领空名者一切罢去,使各机构有定编、定员和固定的职责,许多机构便或省或并;一律“以阶易官”,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共为二十五阶,此后升迁、体禄等都按新定的《元丰寄禄格》办理。——摘编自虞云国《细说宋朝》等(1)根据材料,概括宋神宗改革职官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神宗职官制度改革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材料中的“女子自强”“妇女已经大量迈出家门,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妻打男挨”等信息凸显了当时女性的自主意识,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底层妇女地位和女性维权意识,故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封建礼教内容的变化,故排除D项。2、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材料中④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D项正确;①②③是历史叙述,A、B、C项错误。3、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宋朝的宅制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主要是为维护宋代的等级秩序,B正确;A说法属于对材料表面现象的理解,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府对民众的控制,C排除;宋朝时期已经突破市坊的界限,且材料未涉及,D排除。故选B。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并不是突出上海市国际大都市,排除A;材料提到“电灯”,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故选B;材料将孟德斯鸠当作曹操,说明启蒙思想在中国没有广泛传播,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的信息,排除D。考点: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的变迁的表现5、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日民间的贸易被称为“备忘录贸易”,主要是区别于政府间的贸易往来,中日“备忘录贸易”体现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的灵活性,D正确;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排除A;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排除B;C项错在“解除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依然实行对华经济封锁,排除。6、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均田制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故B正确。【详解】7、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唐代晚期颁布恢复各地专门为皇家采购服务的“宫市”的法令,但仅实行两年,反映了中央政令在地方实行受阻,中央集权走向衰落,A项正确;坊市制度彻底打破于宋代,排除B项;题干不直接涉及皇权权威,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8、B【解析】

依据材料中“西欧国家”、“经济联合体”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因此B选项正确。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不是西欧国家组建的经济联合体,A选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不是西欧国家组建的经济联合体,C选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1945年,也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不是西欧国家组建的经济联合体,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A【解析】

依据材料“军阀、地主、资本家、富农等……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可以得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体现了打击军阀,地主,资本家,富农的政策,A正确;B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双交双减政策,排除;C材料反映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排除;D材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政策,排除。10、D【解析】

根据图中内容可知,亚非是农业革命,而欧洲则是工业革命,两大经济重心的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同的,选D;“同等的经济发展水平”说法绝对,排除A项;工业革命不是造就两大经济中心的根本原因,排除B;由图示内容看不出中国和西欧的手工业发展水平,排除C项。11、C【解析】

周公认为酒色是导致商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求康叔不得沉湎于饮酒,其主要目的在于稳定政局,巩固统治,故选C;周公要求康叔不沉湎酒色并未体现儒法学说的融合,排除A;B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12、B【解析】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看,实际生产比“计划”高出数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B项正确。材料没有给出工业布局情况,更看不出“均衡”,A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在一五计划之前的1952年己完成,C项不符合史实;一五计划期间各方面积极配合,计划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并不是冒进,D项错误。【点睛】相关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史料多,角度杂,科学、熟练掌握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和发展的相关史实,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原因:西进运动,政府鼓励西部开发;“大西部”自然条件适宜农业;西部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农业机器的发明和运用;工业革命发展,农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加。(2)特点:种植注重结构发生变化;以个体小农分散经营为主,机械化水平低;农产品市场受列强控制。影响:积极方面: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密切了中外经济联系;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消极:东北农业资源遭受掠夺,难以摆脱落后,无法独立发展【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近代中美两国农业发展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中的“西进运动将芝加哥周边的‘大西部’开垦为田地……靠铁路网和运河……美国的家庭农场花钱购买这省力机器降低生产成本”等信息可以得出原因有:西进运动、政府鼓励、自然条件适宜农业;西部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农业机器的发明和运用等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以联系到工业革命发展,农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加等方面。(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中的“……几乎遍地都是大豆,已经很少见到高粱。东北传统农作物……占总种植面积的60%减少到1930年的45%。”等信息可知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联系到:以个体小农分散经营为主、机械化水平低、农产品市场受列强控制等方面。第二小问影响:该题属于评述题,回答时既要紧扣材料,又要做到全面认识。联系近代中美经济发展的史实,其中积极方面主要是: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密切了中外经济联系;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消极方面主要有:东北农业资源遭受掠夺,难以摆脱落后,无法独立发展14、(1)原因:北宋中期“三冗”现象使社会矛盾激化;王安石变法职官制度调整的推动;宋神宗强化皇权的需要;部分大臣的的支持。(2)作用:元丰改制加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