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16/17/wKhkGWXZQiOABkAKAAMqcZO451Q238.jpg)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16/17/wKhkGWXZQiOABkAKAAMqcZO451Q2382.jpg)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16/17/wKhkGWXZQiOABkAKAAMqcZO451Q2383.jpg)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16/17/wKhkGWXZQiOABkAKAAMqcZO451Q2384.jpg)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16/17/wKhkGWXZQiOABkAKAAMqcZO451Q23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5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几点建议【摘要】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就从明确古诗词教学的作用、教学体现以读为本、抓住诗眼是关键、巧妙提问、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几方面来谈古诗词教学的一些粗浅的见解及做法。【关键词】初中古诗词教学目前,农村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主要是对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让学生死记名句。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古诗词就感到枯燥。没有学习的欲望,更别谈体会古诗词的美。那如何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篇目,又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激发联想和想象,品味诗词的丰富内蕴,获得审美体验,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呢?我在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我对古诗词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明确古诗词教学的作用
优秀的诗歌作品,蕴含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精练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对初中学生加强诗词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还有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1、有利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文字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为人们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非常适宜。学习诗词名篇,体味作品中反应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意境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比如,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人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千年之后,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宏的气势。古诗词中的语言精练,一个字表达出无数意境,无数情感。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因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直”字看似浅显平白,但却是“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既准确地摹状,又凸显出无风的大漠空旷苍凉之感,可见作者练字的功力。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作者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同时句中所写之景也体现出了诗人此时孤寂的感情。古典诗词中精妙之语及精炼的表达创设出的绝美意境可以让学生的心灵漫游在艺术境界和美感的氛围里,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审美陶醉和情感升华,使其审美感知能力得以不断提高。2、有利于人格的健全与完善朱光潜先生说:“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和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复现,虽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教育应重视中学生这一特殊关键时期。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有着天然的血亲关系,而古典诗词是中国历代文人的成长史,发展史,心灵史。整个古典诗词反应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发展史,呈现出古代文人墨客独特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文情感因素影响着一代代人。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相对稳定、统一的时期,唐代诗歌大多数积极向上,激进健康,关注现实,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李白是唐朝诗人中最富有想像力,不畏挫折的人格美的代表。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他的乐观,自信。尽管“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现实和理想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诗人仍然执著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无论他身处战乱的年代,现实多么残酷,直到晚年都心系国家命运。唐代的诗人还有豪迈的胸襟,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白的《将进酒》,《宣洲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在悲歌慷慨中见精神气魄,从中见时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屈原《离骚》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了诗人虽身处污秽时代,却坚持九死不悔,永远求索的伟大精神。3、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语言学习,重要的不在于学了多少语言学名词术语,更重要的是学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感情,或勾画了动人的形象,或点染了绚丽的色彩。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人用月不能总圆,人不能总欢在这里宽慰自己,表现他政治上虽受打击但也不能消沉、颓废,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词诗人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多彩的景色,红日升起,在阳光的映照下,江边明艳的花朵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水色绿得像染料一样。教学生读诗词,只有对古诗词的语言深入品读,才能让学生走进古诗词,与作者对话产生共鸣,感受他们的学识、大气、思想,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提升自己。
再次,抓诗的意象。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通过对文中的各种的想象和联想,学生已经能体会到诗歌中的意境及思想感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借酒表达了深厚的强烈的依依惜别之情。熟知意象,感悟意境。诗词中的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许多意象经过人们感情的长期积淀,有着独特的情感内涵。如“圆月”、“明月”,往往成为人们盼望亲友团聚,表达美好祝愿,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王建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苏轼于中秋许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而“残月”则更多的是别离的象征,李煜的“月如钩”,勾起的便是深深的离愁。类似还有“柳”象征了送别,“落日”象征的思乡之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等。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整合相关意象的诗词句,创造出该意象的一个浓重的学习氛围和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把个体的意象转化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将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意境。
四、巧妙提问,可以展开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有时巧妙的提问则会让学生在逐步寻求问题答案的同时领悟作品的意象及主旨。如在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设计这几个问题:1.“我欲乘风归去”你认为作者想归到哪里去?是否真的想归去?2.如果你是苏轼的弟弟子由看了哥哥写的《水调歌头》你最感动是哪一句?为什么?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4.你认为作者从离愁别绪中走出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寻求这些问题答案的同时,就会领悟作品的作者是个遭贬谪、求解脱、思亲人的形象,而他在词末发出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感慨及对普天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也会让学生悟到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当然教师的提问应该从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问题太容易会让学生感到无味让提问流于形式;问题太难会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提问从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同时兼顾了不同水平的各种学生。再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兼写景与记事两个方面,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十句重在送别,但送别又始终不脱离雪景。全诗用了四个“雪”字:送别前的雪,饯行时的雪,送别时的雪,送别后的雪。一幅幅鲜明的画面,犹如电影的远镜头、中镜头、特写镜头,交替使用,错综多变,波澜起伏,点染出塞外风光的绮丽,为读者熔铸了美好的意境。为了启发学生想像,不妨设计如下提问:“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下子抓住了什么特点?一个“卷”字刻画了什么景象?一个“折”字使我们看到了什么情景?一个“即”字则又道出诗人怎样的心情?一连串的问题,打开了学生想像的翅膀,使他们看到了一幅边地漫天大雪的壮丽景象……通过这些形象,感性认识就由此及彼上升到了理性认识。教师可根据诗中的“胡裘”、“锦衾”、“角弓”、“铁衣”皆军幕中实有事物,展开问题提问:诗中是通过胡裘、锦衾这些高级御寒品似乎失去防寒作用,角弓被冻硬以至无法控制,都护的铁衣冷得难以着身来表现边地的奇寒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诗中的描写加以补充扩展,渐入诗的意境,从对自然景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悟出哲理。然而体会主旨及意境需要注意:1、联想写作背景诗词创作本就是作者有感而发,理解了诗词的写作背景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学习陶渊明的《饮酒》,联想到陶渊明数次出仕却又因不满于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污浊而退隐的经历后,就更能领悟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感受到诗人的高洁,因而更能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营造出来的怡然自得的优美意境。2、联想其它作品中的同类意象。如《送别》一诗中有“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满天飞”,“杨柳“这一意象有何表达作用呢?学生只要联想到〈采薇〉一诗借杨柳、杨花营造出的是一种充满离情别绪的凄美意境。3、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进入诗的意境中,品味诗词的意境美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诗,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人——一浪迹天涯的游子,正骑一瘦马徐徐行在西风吹拂的古道上,眼前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宁静详和的日暮归家图,而“我”却流浪在天涯。这样学生就能身临其境地品味诗的意境美。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台球呢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旋转U盘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挡风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不饱和聚酯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三层抽屉拉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追剪控制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碳化钨钢刀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福州二手房买卖合同下载2025年官方认证版
- 厨房金属器具的节能减排技术考核试卷
- 2025-2030年数字化温度校验仪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基于数据驱动的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 《内脏疾病康复》课件
- 串通招投标法律问题研究
- 高原铁路建设卫生保障
- 家具厂各岗位责任制汇编
- 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后护理查房
- 硝苯地平控释片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套单元基础常考测试卷含答案
- 提高检验标本合格率品管圈PDCA成果汇报
- 2023年保险养老地产行业分析报告
- 世界古代史-对接选择性必修(真题再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