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终统船过水无痕隐藏土石流-联合大学_第1页
座谈会终统船过水无痕隐藏土石流-联合大学_第2页
座谈会终统船过水无痕隐藏土石流-联合大学_第3页
座谈会终统船过水无痕隐藏土石流-联合大学_第4页
座谈会终统船过水无痕隐藏土石流-联合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座談會》終統船過水無痕?隱藏土石流?

台北訊

◎前言:「終統」對於美中台三角關係的衝擊,遠超過表面上的字句爭議;對於兩岸關係和台灣安全的影響,更令人關切。台大政治系台灣安全研究中心與聯合報特別舉辦「終統後的兩岸關係與台灣安全」座談會,邀請學者深入分析終統對美中台關係的影響與未來可能的發展。主持人:項國寧(聯合報系編務處長)

出席學者:(依姓氏筆畫)

朱雲漢(台大政治系教授)

林正義(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

張五岳(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

楊永明(台大政治系教授)

楊念祖(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秘書長)

記錄:郭乃日、李玉梅●項國寧:陳總統的「終統」談話,猶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所述「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只是最後是船過水無痕,或是土石流,還不知道。希望藉由各位專家的精闢分析,就終統後的兩岸關係與台灣安全,為讀者進一步解讀。終統對美威信產生傷害朱雲漢:要談終統的影響,首先要了解「四不一沒有」的由來。「四不一沒有」是二千年政權輪替後,為降低島內變局對兩岸關係的衝擊,華府為台灣量身打造的穩定現狀框架,在納入陳總統就職演說後,成為台美雙方約定的承諾,所以美國很高度重視「四不一沒有」。從陳總統春節談話來看,陳總統不僅可能衝過紅線,衝過路障,甚至可能引爆地雷。陳總統為了維繫未來兩年的政治地位,他的政治意向已很清楚,有可能進一步透過新憲與公投解構「憲法一中」,所以華府對終統一事嚴肅對待。華府自認為是兩岸現狀的管理者,終統已對美國威信產生一定的傷害,也許華府認為今後要約束民進黨,必須出更重的手。美國很不願意出重手,因為台灣勢必受到實質傷害,所以美國還是希望台灣領導人能自制。若台灣領導人不顧一切衝撞紅線,一旦美國認為有導致局面失控的危險時,勢必驚動美國最高層出面採取有效約束手段。不過,終統尚未達到臨界點,所以目前美國還是以對台北的外交交涉為主,不至於出重手。但終統的風波尚未平息,像二日美國國務院要求再確認「終止」不等於「廢除」的書面聲明即是一例。北京也在看美國是否有能力約束台北不衝撞其現狀管理框架,所以美國最近一段時間必定有平衡動作,尤其在四月中旬胡錦濤訪美前。終統事件也許會在美國採取補強措施後落幕,但還是會留下烙印,而且對日後美中台三角關係留下不良影響。陳總統為在僅剩的兩年任期內維持權力基礎與政治地位,勢必嘗試衝撞美國設下的紅線與路障,一旦衝到某個臨界點上時,北京勢必發出非常強的信號,逼使美國和國際社會採取更強烈的制約手段,而陳總統也會將自己逼入牆角,陷入退一步滿盤皆輸的困局,所以我認為未來一年、一年半間,台美關係與兩岸關係均將處於非常不穩定的狀態。中共對扁已經定性定調張五岳:陳總統推動終統的考量:一、轉移去年三合一選舉敗選的黨內壓力。二、針對馬英九的統一終極論而來,並為未來立委和總統選舉暖身。三、對抗北京反分裂法通過後的軟硬兼施策略。四、對美國近來與中互動過於傾斜表態。這次北京的反應,在批判層級與力度上值得注意。終統即將定案之際,國台辦即提前舉行記者會,大力批判。二月二十六日更以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負責人名義發表重要談話;終統後隔日二月二十八日,胡錦濤就公開抨擊,賈慶林、曾慶紅和溫家寶等也迅速發表批判談話。北京領導人在不到三天內即拉高層級批判,可謂罕見。二○○五年一月賈慶林發表江八點十週年講話後,中共即口徑一致,只點名批判李登輝,不再點名批判陳水扁,但終統卻促使中共直接點名強烈批判,顯示中共對陳總統已經「定性」與「定調」。北京與華府真正關心的是終止一沒有,取消緩衝區後,是否會進一步違反四不。所以陳總統終統談話的七點聲明,第四點才是關鍵,因為北京只關切台灣是否會利用憲改走向法理台獨。北京未來會以顯微鏡觀察台北的憲改,是否拋棄陳總統自己的聲明,而接近北京認定的紅線區。北京對終統的短期作為,可能會持續批判終統、暫時禁止人員訪台和升高對美和對台內部壓力,使台灣憲改不要接近紅線區。而中期作為,則以客貨運包機和大陸觀光客來台協商為關鍵。北京仍會加強軍事準備楊念祖:過去美中台三方都是以強勢的政治力量來維持台海現狀,缺點是不明確、容易誤判和造成錯誤認知,九六年台海危機即是一例。過去北京也是講政治力量,但經過九六台海危機後,看美國發展出「四不一沒有」這種可以操作的政治架構,因此就把維持現狀的責任依附在美國身上。終統會讓美國緊張,因為由其定義的台海現狀,正受到挑戰,而且隨著憲改的啟動,台灣挑戰美國定義的現狀將更加劇,所以華府必須有一些損壞管制措施,美國國務院才會要求台灣澄清終統。北京也在觀察美國的動作,目前應不致對台提升軍事對峙,因其核心利益仍以和平崛起為優先,奧運也正加緊籌備中。最主要是終統尚未觸及反分裂法底線。不過北京還是會加強軍事準備,這必然導致北京與華府在西太平洋局部區域的軍備競賽,今年美日擴大舉行聯合演習,屆時北京可能會有所反應。台美互動信任出現落差楊永明:終統若要打分數,我給負二分:陳總統達陣得一分,台獨運動得一分,美台關係負一分,兩岸關係和中美關係各負一分,區域國家關係也負一分,合計負二分。終統在國內成功消去統一作為唯一的選項,但也使美中台三方關係出現關鍵變化,特別是台美互動與信任關係出現嚴重落差,例如美方仍認為國統會並未廢止而是凍結。另一個影響是,原本已有副部長戰略對話機制的中美關係,可能加入台灣議題,中美互動層面將更深入。至於區域國家紛紛表態,也使得台灣成為區域國家眼中的不可控制因素。終統普遍被認為是改變現狀的作為,或至少是一種前奏作為,所以美國反對,這顯示華府與陳總統對於現狀認知的差異。台北對於現狀採取一種動態的認知與解釋,現狀隨著國內政治環境與兩岸互動關係而改變,因此操作國內政治議題最終可以導致現狀改變。美國也以「四不一沒有」向中國確保現狀的延續,「四不一沒有」等同於紅區,雖然終統不見得是跨越紅區,但勢必招致中共新一波動作,和美國對台北的不信任,像美國國務院要求台灣澄清終統。另外,美國也會開始預防下一波台北片面改變現狀的動作。美國目前應不會採取懲罰性作為。最令人擔心的是四月胡錦濤訪美,如果重演上次布希與溫家寶的警台雙簧劇,台北等於提供北京要求與華府共同協調兩岸情勢的機會。華府擔憂四不跟著調整林正義:二○○四年台灣進行防衛性公投後,布希政府表明對台灣修憲將會更加直言,並表示美國有對台海現狀的解釋權,而不依台北或北京定義為準。經過一次次衝撞,美國對台政策底線愈來愈明顯,台北、北京進一步試探的空間已漸縮小。美國不支持台獨,也不支持美國定義的現狀被片面改變,但不願說明何謂現狀或紅線,卻希望掌有詮釋權。然而中國也有其定義的現狀,陳水扁採取的大小行動,均可被解釋為台獨,也就意味破壞現狀。中國不認為對台飛彈部署增至八百枚、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是破壞現狀。布希政府不願指明中共已破壞現狀,但美國眾議院決議案卻認定反分裂法授權動武是破壞現狀。民進黨政府認定北京破壞現狀,在「四不一沒有」承諾的前提改變下,引用情勢重大變遷原則而終統,但布希政府擔憂的是「四不」是否也會調整。由終統及防衛性公投來看,台灣仍有自己堅持的空間,布希不像柯林頓強調和平解決需要「台灣人民」的同意,改提需要「兩岸人民」均能接受。問題是,隨著中共崛起,美國即使有意願,但是否有能力扮演台海安全平衡者的角色?中共通過反分裂法、台灣終止國統會,北京及台北均說沒有改變現狀,美國也默認,說明美國無法獨占現狀的詮釋權,但美國的彈性因此可大可小。台灣民意選擇維持現狀,美國也從未公開支持統一,因此北京懷疑華府表裡不一。美國的反應說明對軍事崛起的中國已多所準備,但對台灣民主自決的爭取卻是左支右絀。

【2006/03/06聯合報】座談會》台北再冒進美恐緊縮一中

台北訊

朱雲漢:陳總統面對未來的兩年,不管是從權力運作的需要、政治資產的累積或是歷史地位,他會設法拉高統獨對立與兩岸緊張,並設法將個人的政治計算與民進黨二○○八年政權保衛戰的總戰略綑綁在一起。「四不一沒有」雖然是美國主導的框架,但陳總統二千年剛執政時,也很擔心兩岸生變,所以也願意接受美國建議,成為就職演說的核心承諾。但他對「四不一沒有」的態度隨著情勢而變,上任兩年以後已經透露出心不甘情不願,他後來在公開場合再也不重複四不一沒有的具體內容,「四不一沒有」只剩下「五個字」,連任後連這這五個字也不願提,只用「以前的承諾」籠統帶過。對他來說,維繫此承諾是迫不得已,除非北京願意和他打交道,或美國以擴大台灣政治空間作為回饋,否則信守這個承諾不能帶來政治附加價值,他越來越無意願維繫它。有民進黨朋友問我,如果美國威信受到挑戰,會怎樣?頂多讓布希公開奚落一番又怎麼樣?其實,美國要約束台北的冒進可以操作的政治選項太多了,如果陳總統得寸進尺,華府必定要啟動一些它過去不願動用的選項,華府的操作原則將是:你越想偏離它設定的「一中」框架,它會越緊縮「一個中國政策」下台灣享有的空間。例如華府可以重新搬出柯林頓的「三不」;它也可以公開肯定「九二共識」,甚至可以將三通與軍售綑綁在一起。如果,台北仍置之不理,只好出重手,例如宣布台北必須對於自己行為的嚴重後果自行負責,從而減縮對台灣的安全承諾,或公開宣布撤僑,這些重手一出,就會重創台灣經濟。總之,美國有很多立刻可以操作的選項,來固守它的現狀管理框架。我們政府領導人要有清楚的認知,不能按照自己主觀的願望來操作,如果埋頭按照國內政治需要去走,不斷逼迫美國,最後華府只好被迫將一個更嚴格的「一個中國」政策套在台灣頭上。

【2006/03/06聯合報】座談會》中共反獨促統力道將加大

台北訊

張五岳:北京原來設定的三道防線,先是台灣內部,然後是美國,北京把自己當成第三道。如果終統後馬上要面臨「四不」的紅色警戒區,未來北京處理台灣憲改及主體意識問題,將會做策略的調整。北京將會注意台灣在終統之後的可能作為、民進黨三、四月間的中國政策辯論,以及布胡會等,這段期間北京會高度觀察情勢的變化。在沒有終統之前,胡錦濤是把台灣當成很大的政治資產,從反分裂國家法對台獨有效威嚇,到連宋訪大陸開展兩岸前所未見的氛圍,台灣問題的重要性只會往上提升,這涉及政權正當性及合法性問題,會成為中共對台政策的重要思考點。雙方內部的因素,有時會制約對兩岸關係的看法,有必要精準了解雙方可能容忍的底線與紅線在哪裡。北京對陳總統不具信心,未來台灣在處理憲改問題,北京紅線會拉得很長,預警的時間會拉得很早,採取防微杜漸的嚇阻性作為。北京的武備以及外交的反獨會加大力道;經貿社會交流的促統也會加強。北京看待未來兩岸關係,中心主軸還是在憲改問題,北京會用放大鏡或顯微鏡來觀察,更因沒有信任基礎,會以負面觀感來看待,這段時間是兩岸關係比較微妙的階段。

【2006/03/06聯合報】座談會》北京會對美施壓軟硬都來

台北訊

楊念祖:北京認為,美國今天的態度,對陳水扁終統的決定,某方面是開了綠燈,因此一定要把它變成黃燈,甚至進一步變成紅燈。北京會對美國積極施壓,手段上則是軟硬兼施;對台灣則是採區隔對待,把陳水扁和台灣人民分開,把陳水扁政府和民進黨分開來。對美國的軟硬手段部分,江澤民和布希曾提過撤飛彈條件,布胡會可能會重提,事實上撤彈和重新部署不過是一兩天的事情,但對美國的政治意圖卻有很大的作用,可以遊說美國國會、美國人民、美國媒體:北京是好的、陳水扁則是麻煩製造者。北京會對美國繼續使用胡蘿蔔政策。去年夏天美國國會累積了人民幣匯率、智慧財產權問題等二十幾個法案,準備制裁中國,但布希政府緩頰之後就擱在那邊。今年四月胡錦濤訪美時,國會有關中國政策的辯論、制裁中國的法案,對胡是很大的壓力。如果中共這時候升高對美國的強硬姿態,恐怕對中美經貿關係不利,但它會軟硬兼施,也會儘量維持美國可以操作「維持現狀」的條件,否則這個現狀一游離後,以後變化將不可捉摸。

【2006/03/06聯合報】座談會》北京會對美施壓軟硬都來

台北訊

楊念祖:北京認為,美國今天的態度,對陳水扁終統的決定,某方面是開了綠燈,因此一定要把它變成黃燈,甚至進一步變成紅燈。北京會對美國積極施壓,手段上則是軟硬兼施;對台灣則是採區隔對待,把陳水扁和台灣人民分開,把陳水扁政府和民進黨分開來。對美國的軟硬手段部分,江澤民和布希曾提過撤飛彈條件,布胡會可能會重提,事實上撤彈和重新部署不過是一兩天的事情,但對美國的政治意圖卻有很大的作用,可以遊說美國國會、美國人民、美國媒體:北京是好的、陳水扁則是麻煩製造者。北京會對美國繼續使用胡蘿蔔政策。去年夏天美國國會累積了人民幣匯率、智慧財產權問題等二十幾個法案,準備制裁中國,但布希政府緩頰之後就擱在那邊。今年四月胡錦濤訪美時,國會有關中國政策的辯論、制裁中國的法案,對胡是很大的壓力。如果中共這時候升高對美國的強硬姿態,恐怕對中美經貿關係不利,但它會軟硬兼施,也會儘量維持美國可以操作「維持現狀」的條件,否則這個現狀一游離後,以後變化將不可捉摸。

【2006/03/06聯合報】座談會》三通議題我面臨更多壓力

台北訊

林正義:北京真正的反應,還沒有出來,台灣不能過度輕忽。陳水扁政府還有二年,如要處理比較敏感的議題,應該要有高中低不同的層次區隔,有些是低層級,先去試探、放出消息,對於關乎重大的事情,要考慮到各個環節。政府不能在很多國家的外交部都發表聲明後,再去說明,這樣效果比較小。台灣跟美國之間的關係,也最好在這兩年努力恢復互信。陳水扁在卸任之前,不管是制新憲或是其他方式,都是美國擔心的問題,所以美國會更密切關注台灣政情發展。美國的可能做法,例如部長級官員不到台灣訪問,重申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等,目前都已經在做。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鼓勵台灣進行比較實質的兩岸交流,尤其是通航,台灣在三通議題方面,會感受到更多壓力。美國如果從不支持台灣獨立,轉而反對台灣獨立,將使自己的彈性變小,因為美國對台有軍售、安全的承諾;但假如台灣繼續挑釁,引起任何安全後果,台北要負較大的責任。美國與中共的戰略對話,布胡四月會談,台灣議題比重會加大。整個事件尚未落幕,因此台北應再重申,在不改變現狀下,讓多重選擇成為一個方案。

【2006/03/06聯合報】座談會》美國已嘗試影響台灣民意

台北訊

楊永明:車子有五個輪子,去掉一沒有,就有點像「丟棄備胎,開往台獨,眾人都不安」,我不是說一沒有是備胎,但這是整體性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從二千年開始,陳總統不斷提出政治承諾,但現在連「一沒有」都丟掉,其實從美國、北京、區域到台灣內部都知道:這是開往台獨很明確的做法。如果我能建議,希望美國夏季軍演做些調整,美國可能也會做調整,但絕對不會去散發錯誤訊息。軍演讓北京比較不敢有動作,反過來台北卻可能會提高動作。至於下次軍演怎麼調整,會不會邀請解放軍參觀,雙方互動的後續作為值得觀察。美國這次洩漏特使訊息給台灣媒體,顯示它已經開始嘗試影響台灣的民意跟民眾的觀感,當然有效性並不高,陳總統還是掌握終統的權力,可是整個民調顯示,也確實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人反對。接下來,美國會不會透過馬英九訪美來強化某些訊息;甚至未來也可能藉著影響民意來影響二○○八年大選結果的產出。美國不會選邊站,但會清楚告訴台灣:有些作為會造成美台關係受損。

【2006/03/06聯合報】座談會》新憲若越線將逼兩岸攤牌

台北訊

項國寧:兩岸關係與台美關係都進入不穩定狀況,不確定因素提高,我們可以有什麼樣的改善做法?朱雲漢:最令人擔心是,未來新憲運動一定會涉及拋棄憲法一中的問題,如果陳總統不能信守修憲程序與界線的承諾,恐怕很難把兩岸情勢從不確定的軌道拉回來。最近民進黨裡有一種論述,人民主權是最高的,憲法也不能凌駕人民主權,所以公投可以改變任何框架。這是非常危險的論述,它會因為碰觸憲法一中而將兩岸關係逼近攤牌臨界點。楊念祖:要脫離目前處境,就是陳總統的七點保證,問題是台灣是憲政文盲,這種論述會有傳染性。人民知不知道我們面臨這樣一個臨界點?如果無法覺醒,那就很難了。張五岳:台北的重點如果放在炒憲改議題、炒終統,那兩岸和美台關係會永無寧日;如果這問題告一段落,北京與台北都能自制,兩岸還可重新找尋動態的平衡點。台北未來重心是放在經濟還是政治議題,就可以看出兩岸和美台關係的重點。林正義:沒有國統綱領,但類似和平與發展、民主與發展綱領,仍可建立和大陸的穩定關係。對總統來講,雖然過去承諾有些修正,仍應表明修護兩岸關係的努力:台灣有多重選擇,並未排除任何一種選擇。楊永明:民進黨還停留在冷戰思維,在全球化利益變化,中印發展大國新的權力關係,以及東亞形成整體利益的格局下,不是取得民主與地緣戰略位置,就可以無限度往前衝,甚至衝撞大國最基本的利益結構。對於人民的教育,或社會菁英和輿論的影響,大概是我們目前能夠做的;台灣應增強民意的制衡,以及人民對新的世界觀的認知。北京新三段論主張對臺主權

比「一中92共識」立場更強硬中央社.北京訊2006/3/7

中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昨日說,中共第十一個五年經濟發展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到,「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而這種表述沒有錯,是不容置疑的。這樣的表述與中共官員近來多次使用的「三段論」不同,也比「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的立場更為強硬,但做這樣的表述是否有特別用意並不清楚。馬凱在十屆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回答臺灣記者有關問題時表示,「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這是一個政治常識,是一個永恆的真理,每一個中華民族的兒女都會把它堅持到底,這也是得到世界各國公認的一個事實。」約五萬多字的「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在結尾部分談到「臺灣問題」。這一部分文字如下:「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擴大海峽兩岸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交流與人員往來,維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推動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建立穩定的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中共政協主席賈慶林等官員,曾表達包括「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文字在內的「新三段論」。另外,臺灣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也比「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嚴峻。(中央社.布魯塞爾訊)歐洲臺灣協會聯合會針對歐洲聯盟日前就臺灣決定終止國統會運作及國統綱領適用發表聲明表達立場,呼籲歐盟中立及尊重臺灣的民主。(陳其育.臺北訊)針對中共外交部長李肇星直指總統陳水扁「終統」很不像話,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陳景峻昨日回批李肇星的發言對陳水扁相當不敬,他要李肇星「講話客氣一點!」如果對岸不尊重我方民選總統,兩岸不可能有任何談判。回首頁出版刊物大陸情勢雙週報

陳水扁「廢統論」衝擊台海[第1479期]陳水扁「廢統論」衝擊台海

一、錯綜複雜的兩岸關係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去年二月底旋風式訪問台灣時,直言兩岸問題是非常獨特的政治問題,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像這裡一樣,既有強烈政治衝突,又有密切經濟合作。柯林頓希望看到台海兩岸越來越多的人與人接觸以及經濟關係,會不自覺的逐漸趨近一個政治解決方式;有一天兩岸人民相視自然而然的說:「這就是我們要的方式」。

柯林頓形容得十分傳神。兩岸關係,錯綜複雜,治絲益棼,雙方政治關係盪到谷底;然兩岸民間交流卻不受政治低迷影響:(據大陸方面統計)

──去年兩岸間接貿易額達921.3億美元,其中大陸對台出口165.5億美元,大陸自台進口746.8億美元,台灣從大陸享有順差581.3億美元。

──截至2005年底,大陸累計批准台商投資項目68095項,合同台資金額896.95億美元,實際投資417.6億美元。兩岸間接貿易總額累計4958.05億美元,其中大陸對台出口817.28億美元,台灣向大陸出口4140.77億美元,台灣對大陸享有貿易順差累計達3323.49億美元。大陸已是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

──去年台灣人民赴大陸多達411萬人次,同期大陸人士來台人數16萬人次。

──目前在大陸各大院校求學的台灣學生約7000人左右,每年應屆畢業生約1500人。歷年來在大陸求學的台灣畢業生已有1.2萬人左右。

上述數據,印證兩岸民間密切往來,未因政治關係緊張而為之卻步。執政當局延宕三通進程、拒絕承認大陸學歷等技術性作為,未能有效煞住民間大陸熱潮,兩岸經貿、人員往來反而迭創新高。

二、「廢統論」激化兩岸關係

陳水扁執政近六年,政績乏善可陳,兩岸僵局迄今未解;去年底,縣市長選舉結果揭曉,執政黨大敗,人民用選票向扁政府的執政無能、貪汙腐化作出不信任投票。陳水扁面臨重挫,閉關近月,竟然不是痛定思痛,端出人民期待的政策牛肉;今年開春以來,相繼於元旦和農曆春節發表兩岸緊縮政策,陳水扁一人式決策,讓各方大感意外。

陳水扁元旦講話聲稱明年舉辦新憲公投,2008年催生新憲法,「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將是未來兩岸經貿政策的新思維與新作為。催生新憲暗潮洶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陳水扁在大年初一更語出驚人提出要認真思考廢除國統會、國統綱領,直接衝撞中美台之間的安全閥:「四不一沒有」(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不僅導致兩岸冰封已久的政治關係雪上加霜,同時也讓美國對台灣不信任再次浮上檯面。

陳水扁在大年初一提出的「廢統論」、以台灣名稱加入聯合國,其嚴重程度不下於2002年的「一邊一國」及2003年的「防衛性公投」,再次為兩岸關係蒙上陰影。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指台灣當局領導人在新春公然推翻「四不一沒有」承諾,說明他是兩岸關係,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麻煩製造者和破壞者。

大陸學界表示對陳水扁講話判斷是準確的,他就是要走向台獨。「廢統論」可以看作是邁向「法理台獨」的一步,陳水扁從「一沒有下手」,今後端視其如何對待「四不」?大陸方面認為,陳水扁主動出擊挑釁大陸,甚且衝撞紅線,刻意製造台海緊張,主要是藉以擺脫內部施政無能的困境。

陳水扁執政以來,兩岸政策不乏驚人之語,北京高層記取經驗教訓,已不會輕易隨之起舞。扁政府今春兩度講話,宣稱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以及新憲公投,過去多次提及,不具新意;這回足以對外界產生衝擊的,是他首次提出要考慮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

三、「廢統論」牽動「中」美台動態平衡

陳水扁拋出「廢統論」,旋即牽動中美台三邊動態平衡關係,北京高層冷眼旁觀,未採過激反應,這主要是胡錦濤處理對台事務已趨嫺熟,特別是去年「兩會」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之後,胡錦濤操作對台工作的軟、硬兩手,更具信心。

去年三月,大陸全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為中共對台工作硬的一手提供了法律依據。「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明文列出:「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長期以來,中共對台政策強調絕不放棄使用武力,凸顯武力恫嚇,迭遭台灣和國際反感;如今則採法律形式臚列對台動武的三條件,明確劃出台海紅區,昭告國際特別是美方,準確掌握北京的容忍底線。若要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相關各方均不要輕易闖入紅區,至此北京已不必一直把動武掛在嘴上。

硬的一手已經明確,胡錦濤在對台軟的一手也下足功夫,軟硬之間交相運用。陳水扁的「廢統論」一旦成真,很可能觸碰到北京劃定的紅區。然而在事態尚未明朗之前,北京方面不會因為「台灣當局領導人的蓄意挑釁,而改變對台灣同胞的莊嚴承諾」。

胡錦濤去年三月「兩會」期間會見「全國政協」民革、台盟、台聯團時,提出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成為現階段對台工作綱領性文件,「胡四點」的重點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絕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絕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反對台獨分裂活動絕不妥協」。胡錦濤還表示,只要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促進兩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維護台海地區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做,並一定努力做好。這是我們對廣大台灣同胞的「莊嚴承諾」。

特別是去年四、五月間,胡錦濤會見本黨榮譽主席連戰之後,相繼推動多項對台開放政策,包括:為了幫助台灣果農解決水果銷售的困難,大陸對原產台灣的十五種水果給予零關稅的政策;台灣同胞來往大陸簡化手續;正在推動大陸同胞赴台旅遊觀光;台生在大陸大學實行同等收費標準;逐步放寬台灣同胞在大陸就業的條件。這正是北京高層軟的一手,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選擇做實事,直接爭取台灣民心。

陳水扁元旦講話提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緊縮兩岸經貿政策。胡錦濤一月十四日即親赴福建海滄台商投資區考察,會見台商代表時重申,只要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只要是對促進兩岸交流有利的事,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做,並且一定努力做好;歡迎更多台胞來大陸發展,通過開展合作,造福兩岸同胞;大陸有關方面一定會竭誠為台胞們提供幫助和服務。胡錦濤強調,實現兩岸直接三通,有利於密切兩岸經貿合作和人員往來,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更是廣大台灣工商業界強烈願望。希望兩岸民間行業組織盡快商談、早日辦成這件兩岸同胞共同期盼的好事。兩岸領導人針對兩岸經貿交流,一緊一鬆,一收一放,台商自是點滴在心。

四、美國採預防性強勢作為

陳水扁的兩岸政策,意外連連,沒想到這回扁竟然提出了廢統論,直蹈台海紅區。美國擔心事態失控,已採取預防性強勢作為,透過各種管道向執政當局表達嚴正關切,籲扁政府信守「四不一沒有」的政治承諾。

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的長期政策眾所周知,布希總統明確指出,美國一直採行基於美「中」三公報及「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反對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美國鼓勵兩岸當局對話,和平解決分歧,而解決的方式,必須獲得兩岸人民接受。美國國會研究處國家安全政策專家簡淑賢指出,美國國會不可能支持「廢統論」,美國一些人士提出了台灣當局誠信度的問題。

美國認為向台灣獨立發展的動向是危險的,美方不喜歡這樣的動作,不會容忍這樣的動作,不希望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布希總統坦承一直擔心台海兩岸的一方或者是另一方,會採取單方面行動改變現狀。針對台灣推動320公投,布希在2003年12月會見來訪的大陸總理溫家寶時,明確表達反對(oppose)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決定,並指台灣領導人最近的言論及行動,顯示他可能已經決定要片面改變現狀,這是美國所反對的。北京高層獲得布希總統清楚明確的表態,因而對台灣防衛性公投並未採取強烈動作。

眼見扁政府將出現調整「廢統論」的動作,布希政府高級官員近日透過台灣媒體警告:美方要求陳水扁或台灣權威官員重申「四不一沒有」的保證,如果陳水扁執意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就得承擔「全面性的後果」,包括美台關係、兩岸關係以及台灣與國際社會的關係等在內。

即令面臨美方壓力,總統府秘書長陳唐山仍稱,有關廢除國統會及國統綱領的議題,「陳水扁總統講得非常清楚,希望二月底前明確處理。」陳唐山還稱,經過說明後美方應可接受,尤其國統綱領是國民黨中常會通過認可,「國民黨通過,要民進黨政府來執行,是很不通的。」但美方完全拒絕這種硬拗的論調。

如果陳水扁堅稱「一沒有」和「四不」沒有關聯,「廢統」不等於台獨,一意孤行,蠻幹到底,美方壓力勢必加大。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四月即將訪美,屆時布希很可能比照2003年會見溫家寶時,再次「教訓」陳水扁;果真如此,陳水扁一人剛愎顢頇,連帶造成台灣尊嚴掃地,情何以堪。

五、綜合研析

胡錦濤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係、和平統一的基石。而布希總統亦表示會堅持「一個中國」和三公報政策,遵守「台灣關係法」,不支持台灣獨立。然台灣執政當局凸顯台灣主體性,寄望藉由廢統,掙脫「一中」束縛。

「中」美台三方在「一個中國」立場上,各有定見,缺乏交集;四不一沒有、維持現狀是三方可接受的最大公約數。陳水扁貿然提出「廢統論」,業已撼動既有平衡,為台海投下重大變數。

為規範台海新秩序,有效掌控台海情勢不致脫序,兩岸應該認真思考建立一套行諸有效的框架;在框架之內,大陸不必擔心台灣向獨立方向發展,而台灣不需擔心大陸會對台動武。

美國學者李侃如倡議兩岸簽署長程協議,先求兩岸達成不獨不武的共識後,由下一代討論兩岸終局發展。長程協議至少以廿年為基礎,重點是這一代人先只穩定兩岸關係,等兩岸能和平互動一段時間後,讓下一代來解決兩岸終局走向的問題。

然而建構兩岸框架誠非易事。胡錦濤稱,只要台灣當局承認「九二共識」,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包括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框架等議題。而陳水扁認為國統綱領中的「一個中國」的原則,非常有問題。沒有「一中」基礎,兩岸框架倡議無異海市蜃樓。

北京的方向很明確,雖是走向中國統一,但在短、中程內,以推動「連胡公報」為主軸,所以台灣並不須擔心中共的統一壓力,反而是急獨才會導致急統。陳水扁則拋出廢除國統綱領、國統會意向,這已違背兩次就職演說「四不一沒有」的政治承諾,加之扁政府國家定位「去中國化」日趨明顯。陳水扁急著在卸任之前,確立台海兩岸「一邊一國」,為個人尋求台灣歷史地位,但此舉卻把台灣人民置於不可知的風險。

美國高度關注台海形勢的微妙變化,堅持兩岸任何一方不得片面改變現狀,台海問題必須和平解決。陳水扁兩岸政策的不可預測性,連連意外出招,美國驚覺到很可能被拖下水,被迫捲入台海衝突,美國子弟在台海犧牲已需認真對待。美方對扁的壓力只會愈來愈強。WashingtonPostForeignService

Tuesday,March14,2006;PageA132006/3/15中國時報第/扁首度說明關鍵字眼終統「不是廢除未違保證」

林淑玲/台北報導「終統」是不是「廢統」?陳總統昨首度表態指出他使用的字眼是「終止運作」、「終止適用」,而不是「廢除」(國統會、國統綱領),更沒違背保證的問題。陳總統也在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表示,「希望這件事情(終統事件)能趕快過去。」陳總統近日密集接受國際媒體專訪,發動新一波國際文宣,美國《華盛頓郵報》、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均於昨日刊登專訪內容。「終統」風波方告一段落,陳水扁總統昨日主動解密,我方原先希望用廢除(abolish),但美方建議用凍結(freeze)或中止(suspend),後來我們建議用「終止運作」及「終止適用」的字眼,不用廢除,英文則是「ceasetofunction」、「ceasetoapply」。在媒體追問,「終統」是否等於「廢統」時,陳總統進一步解釋,我們是「終止」國統會的運作、「終止」國統綱領的適用。中文並未用「廢除」的字眼,而是是用「終止運作」與「終止適用」。在英文方面,沒有用「terminate」而是用「ceasetofunction」、「ceasetoapply」。對於媒體追問,「四不一沒有」之中的「一沒有」究竟是不是廢了?陳總統仍強調,我們是「終止運作」、「終止適用」,不希望有過度的解讀或無限的延伸。不過,陳總統強調,他在二○○○年談「四不一沒有」,是以「只要中國無意對台使用武力」為前提。但非常遺憾的,台海和平與穩定的現狀已被中國逐漸破壞與改變。何況我方使用的字眼是「終止運作」、「終止適用」,而不是「廢除」,更沒有違背保證的問題。扁首度說明關鍵字眼終統「不是廢除未違保證」對於「終統」風波告一段落,陳總統表示,台美經過坦誠、負責與理性的溝通後,雙方都清楚,台灣須要做負責任的奉獻者、台海和平穩定的捍衛者。我們也清楚只有台美國家利益有交集重疊,台灣才有利益。他強調,台美雙方都清楚,所謂維持現狀,當然是指維持台灣民主、自由、人權的現狀,及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不會跳過國會逕行公投扁:任內不可能完成憲改林淑玲/台北報導陳水扁總統日昨接受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專訪直言,「憲政改造是高難度政治工程,要在任期內完成是不可能的任務。」只要中國無意對台使用武力,台灣就不會去推動形式上的獨立以及改變現狀。對「終統」之後,台灣要如何處理「新憲」議題,陳總統則在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強調,大家可以放心,在接下來的催生台灣新憲過程,絕對不可能發生一黨修憲,或一人修憲;更不可能一黨制憲或一人制憲。針對國際上疑慮陳總統可能逕行發動公投,陳總統表示,如沒經過國會四分之三的高門檻同意,縱使要改國號、要變更領土、要改國旗,「我們沒權利、也沒資格將這些議題跳過國會,直接交給人民公投。」陳總統指出,憲改要通過立法院這一關,如果沒有朝野各黨各派的同意,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樣的,如果各黨各派,為了一黨一己之私,在國會有妥協、進行密室交易,也過不了人民公投這一關。對於變更領土、國號、國旗等涉及主權的敏感議題,陳總統表示,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他沒有權利也沒有資格限制別人發表意見。任何主張、版本及所有意見,最後還是要經過四分之三立法委員的高門檻同意及人民公投複決,方能完成。任何不符合憲法程序的主權議題,我們都不會處理。陳總統進一步解釋,台灣社會藍綠兩個陣營旗鼓相當,要通過人民的公投複決,光靠其中一個陣營,是不可能達成的。同意的有效票,要超過有投票權公民數的一半以上,一定是超越顏色、超越黨派的。對《華盛頓郵報》進一步追問,能不能把陳總統的說法解讀為,有些憲改議題實際上是沒辦法做到的。陳總統強調,「非常清楚。」只要瞭解到台灣的憲改程序,我們保證必須要遵守,大家應該可以相信、放心。必須要整個台灣社會條件成熟、人民支持、國會同意,才可能處理這些非常敏感、涉及主權的議題。不過,陳總統也強調,儘管憲改門檻很高,但只要台灣社會條件夠成熟、人民支持、國會同意,天底下沒有不可能的事情。華郵:陳水扁堅持台獨制憲總統府忙澄清中時電子報張毅民綜合報導美國華盛頓郵報14日刊登出專訪陳水扁總統的報導,標題為「陳計畫進行台灣憲法辯論(ChenPlansDebateOnTaiwanCharter)」,副標為「領導人堅持把獨立當作優先議題(LeaderKeepingIndependenceHighonAgenda)」。這篇報導記者為愛德華.哥蒂(EdwardCody)與安東尼.法歐拉(AnthonyFailoa)在新聞報導的第一段便開門見山指出:「陳水扁總統堅持台獨路線,並且即將要進行新憲法大辯論,其中包括最具爆發性的主權、領土、以及台灣是否正式獨立」。報導中指出,陳水扁總統在總統府接見記者專訪時間長達九十分鐘,在專訪中,陳水扁總統強調他將會堅持台灣獨立的夢想,不過,他強調,儘管如此,北京與華盛頓方面都不應該感到不滿,因為反對黨「在立法院占大多數,可以防止把這個夢想行諸文字成為法律」。報導稱,陳水扁總統講到此,笑了笑,說「所以大家都可以放心了。」報導指出,陳水扁總統隨後強調,自己已經保證一定會遵照現行的修憲規定。「現在。這個議題已經公開了,不過,討論的主題可能不會那麼討人喜歡。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要等社會(對這項議題)成熟到某個程度之後,屆時我們才會獲得人民足夠的支持,我們也才能在立法過程得到共識,進而讓處理主權的議題。」記者在這篇報導中,同時也花了一些篇幅,說明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以及美國為何在沒有正式外交關係的情況下,與台灣有合作關係,同時,也說明台灣目前對於修憲的相關規定。另外,台灣近數個月來的終統風波,以其其中如何與美國布希政府折衝往返,都有扼要說明。記者評論指出,陳水扁總統這個對於台灣主權以及正式獨立的態度與立場,正是讓台海的緊張關係在未來繼續下去的原因,同時,也將會連帶造成東亞地區的危險緊張情勢,並且把美國與中、日三個國家都牽涉進去。報導指出,陳水扁儘管只剩下兩年的總統任期,但是他「顯然決意要確保台灣政壇持續環繞在他所追求台獨目標──尤其2008年總統大選即將來臨之際」。陳水扁親台獨的立場使得他所屬的民進黨也不肯放棄台獨目標,同時更也迫使國民黨無法迴避處理這個議題。報導指出,在陳水扁總統提出終統之後,美國布希政府的反應出奇的溫和,但是,中國則重話直指陳水扁的這個決定「非常危險」,同時,中國也警告華盛頓方面,對於台灣終統的溫和回應方式,助長了陳水扁往台獨的方向更大膽邁出另一步。陳水扁在專訪中,也強調,終統是捍衛台灣民主的作為,同時,台灣人民也有權力決定自己的前途。對於那些不滿意台灣走向獨立的國家,阿扁說,這些國家應該要知道,中國就像一隻大象,當這隻在「瓷器店裡漫步的大象一旦發狂的時候,它可是會把所有有價值的東西毀於一旦,包括它自己!」對於華盛頓郵報挑明了指稱陳水扁總統意圖遂行台獨,以及針對主權、領土、獨立等事項於台灣進行大辯論,總統府於十四日提出嚴正澄清。表示陳總統所稱催生新憲法牽涉議題「非常敏感」,一定會按照現行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的修憲程序。該報導的內容也同步可見於華盛頓郵報的電子報內容。ChenPlansDebateOnTaiwanCharterLeaderKeepingIndependenceHighonAgendaBy\o"Sendane-mailtoEdwardCodyandAnthonyFaiola"EdwardCodyandAnthonyFaiolaWashingtonPostForeignService

Tuesday,March14,2006;PageA13引述美學者文章馬:台獨正在消逝中2006/2/21中時電子報

蕭旭岑/紐約廿日電在美國訪問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廿日批評陳水扁總統從「終統」以來一連串的作法,是壓縮台灣原本就嚴重受限的國際空間,反而更降低台獨的可能性。他指出,美國的態度就是希望台海維持現狀,這和國民黨的立場是一致的;唯有不改變台海現狀,對周邊國家的安全與經貿才是最有利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紐約時間廿日中午十二時十五分,受「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onForeignRelations)之邀發表演說。他演說前引述該會出版刊物「外交事務」(ForeignAffairs)最新一期文章,直指台獨運動正在消逝中(fading)!扁作為降低台獨可能性馬英九引述的新文章,是「外交事務」三/四月份刊,由波士頓大學社科院教授羅勃羅斯(RobertS.Ross)所寫的「台灣正在消逝的獨立運動」(Taiwan’sFadingIndependenceMovement)。馬英九說,羅斯是個新秀教授,日前曾來過台灣,此次他也想和羅斯教授見面單獨晤談。馬英九表示,美國其實是希望台海「維持現狀」,畢竟台灣嘗試朝獨立方向走,一定會對周邊的戰略情勢有所影響。他不諱言,陳水扁這幾年的一連串操作,的確使得台獨的可能性條件逐漸喪失。馬英九說,原本獨派向陳總統施壓,朝台獨更進一步,也想測試美、中兩國與周邊國家的「底線」,無奈周邊國家都是「鐵板一塊」,不希望台海出事。中共忙於解決農村、貧窮問題,加上美國在反恐、北韓議題,都需要中共協助,更不希望台海生波,因此台灣嘗試改變現狀,只會更加邊緣化。馬英九指出,去年大陸全國人大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後,台灣博得很多同情,但今年扁政府的「終統論」提出後,同情也沒了、支持力量都被抵消掉;因為「反分裂國家法」與「終統論」,同樣都是片面改變現狀的作法,國際無法認同。終統壓縮台灣國際空間他表示,終統議題丟出來,若真的能把台灣國際空間撐大,或者凝聚更多共識,未嘗沒有價值,但事實並非如此;連非常支持台灣的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碰到這種事也只能說「長遠來講,影響不會太大!」馬英九說,台灣真的很需要外交空間,但陳總統「終統論」出來後,各國都不贊成,「話都講得很難聽!」歐盟最早先說台灣「挑釁」(provoke),經外交部交涉後,才改口「無助益」(unhelpful)。連德國總理梅克爾都在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晤談時表示意見,馬直說:「讓我覺得很意外!」馬提國民黨主張:維持現狀蕭旭岑/特稿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訪美,還沒踏入華府,就已蓄勢待發,向美國傳遞強烈訊息:「國民黨主張維持現狀,倘有執政機會亦然」。顯然,這可視為馬英九近三個月,由「終極統一」到「台獨選項」的巨幅擺盪後,一種折衷式辯證過程後的結論。在國民黨執政時代參與起草「國統綱領」的馬英九,對陳水扁「終統」的過程應是感觸最深。眾所周知,「國統綱領」三階段論當初的設計,就是「維持現狀綱領」,前陸委會主委蘇起曾形容,國統綱領滿足了統派與維持現狀派的需要,暫時統合了當時朝野的歧見。然而,在李登輝第二任期開始,乃至於政權輪替後,國統綱領開始「存而不用」,獨派與維持現狀派並陳,統派聲音式微。再到陳總統抓住馬英九的「終極統一」之說,終於掀起從「廢統」轉「終統」的軒然大波;這個時候,可說是獨派與維持現狀派的正式對決。「終統案」無論對美中台關係來說,都有相當的撼動力。第一,它讓美國再次站出來確認,「台海現狀由美國定義」,甚至由國務院發聲明迫使陳總統吞回了「廢統」二字;第二,它也讓馬英九不得不拋出「台獨選項」說,沖淡台美內部對他「終極統一」論的疑慮。先說馬英九「終極統一」到「台獨選項」的鐘擺變化,雖然馬的表現似乎顯得瞻前顧後,但從國民黨本身的利害關係來看,馬英九這種兩極辯證式的哲學思維,最終導入了「維持現狀」結論,適時與扁區隔,並與美國利益緊緊相扣;也因此讓這次馬訪美行,格外有「相互呼應」的味道。再從另一種觀點來看,馬向美傳遞「維持現狀、台獨消逝」訊息,對中共來說,卻是複雜的感受。因為一來球就自然回到中共手上,二來美國在這次「終統」危機中,重執了「定義台海現狀」的權柄,不只對台灣,對中共也有相當警示性的作用。無巧不巧,美國國防部主管國家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羅德曼十六日在非正式的聽證會,以書面表示「人民解放軍的軍力擴張改變了現狀,使美國必須採取現在正在進行中的措施,因應新的情況」,這是美國繼「廢統」後第二度詮釋「現狀」,對象則改為中共。美中關係是否因為「台海現狀定義權」而有所波動,目前不得而知,但馬訪美拋出「維持現狀」的強烈訊息,扮演了扁政府之外的另一種重要力量,都已經對中美兩強產生了微妙複雜的蝴蝶效應,後續發展,絕對值得進一步觀察。楊甦棣:國統會只是暫停活動

記者劉永祥/台北報導

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楊甦棣昨天表示,他認為國統會只是被暫時停止活動(beenputintoabeyance),因此這個機構是否繼續存在,正是他想與外交部長黃志芳及陳水扁總統討論的問題。上周六抵台履新的楊甦棣昨天拜會黃志芳,兩人會談近五十分鐘,他在會前回答媒體詢問時作上述表示,不過會後兩人都說沒有談到終統議題。楊甦棣今天上午將會見陳總統。依據韋氏大學辭典,「abeyance」意指「temporaryinactivity」,這是美國官員首度使用這個字眼來說明美方對國統會存廢問題的看法。陳總統宣布「終統」後,美國國務院的說法都是陳總統並未廢除(abolish)國統會,楊甦棣明確表示國統會只是暫時停止活動,用意為何引發聯想。楊甦棣表示,他與黃志芳談到台美雙方互信及合作的基礎,主要是放眼未來;黃具有戰略思考,兩人就如何強化近程及長程的雙邊關係交換意見。現在台美關係良好,不過也充滿需要雙方共同解決的挑戰,也需要維持互信。談到再度駐台的心情,楊甦棣說挑戰總是伴隨著機會而來,此時來台面臨挑戰。他將會與台灣各層面的人接觸並交換意見,了解二○○一年他卸下AIT副處長職務後,台灣有那些變化。黃志芳指出,會談中他提出希望秉持「密切溝通、減少誤會、強化互信、美台雙贏」的原則,與AIT維持良好的工作關係。兩人是舊識,提到過去總統府、外交部與AIT聯誼球賽的趣事,完全沒有談到國統會議題。

【2006/03/21聯合報】

英九提兩岸五主張特派記者劉潛如.紐約訊

中國國民黨主席、臺北市長馬英九於美東時間二十日一早轉往波士頓訪問,並在二十一日下午二時(臺北時間二十二日凌晨二時)於哈佛大學發表演說。馬英九在演說中首先闡述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由期待轉為停滯的現況,進而提出由「連胡會」公報演變而來的解決兩岸問題五項主張。馬英九強調,兩岸最大關鍵即為「缺乏互信」,視對方為潛在敵人,對現狀定義也往往不同,並缺乏未來的共同願景,因而兩岸迄今未能找到符合共同利益的解決方法。馬英九認為,臺灣應該是「和平製造者」而非「麻煩製造者」,他強調國民黨堅持維持現狀的立場,並呼籲陳水扁持續「四不一沒有」的保證。馬英九提出國民黨對兩岸關係的五大主張:一、促進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儘速恢復平等協商;二、兩岸間達成卅年至五十年和平協議,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終結敵對狀態;三、將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建立密切的經貿合作關係,包括全面雙向「三通」,開放金融服務業,進一步推動建立兩岸共同市場;四、兩岸間也應發展出新模式,讓臺灣擴大國際參與;五、建立文化、教育兩育的現狀交流,如交換學生與藝術家。國民黨發言人、文化傳播委員會主委鄭麗文轉述,馬英九提的五項主張,是由「連胡會」公報結論演變而來,只是將公報中原本的「國共平台交流」,改為「強化文化、教育交流」,如交換學生、藝術家等。馬英九二十一日也在紐約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座談會上強調,他支持臺海兩岸維持現狀,不過雙方應重拾對話。馬英九對於臺灣獨立的問題,他強調,就實質而言,臺灣的現狀原本就是獨立的,沒有一個國家需要宣布獨立兩次。對於北京提出的一個中國,馬英九指出,「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TheoneChinaistheRepublicofChina)。」2006.03.22中國時報

哈佛演說和平訴求:「五要」營造兩岸「雙P」

特派記者蕭旭岑/紐約廿一日凌晨電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美東時間廿一日下午二時將於哈佛大學發表「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繁榮:建立一個新願景」演說。馬英九會中將提出國民黨解決兩岸問題的「五要」(FiveDo’s):包括在「九二共識」下重啟協商、簽署和平協議與軍事互信機制、建立兩岸共同市場、增加台灣國際參與,以及強化文化、教育的交流。

據了解,刻正在哈佛訪問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確定也將到場。

馬英九的哈佛演說分三大部分,分別是「公元兩千年來的兩岸關係」、「問題與挑戰」、「國民黨的主張」。他提出的「五要」,明顯是針對陳水扁總統的「四不一沒有」(FiveNo’s)的負面表述而來。

馬英九首先闡述兩千年後的兩岸關係,他認為在政治上,兩岸關係原可以期待開展,卻轉為淤塞呆滯,最後以衝突結束。他詳實解釋陳水扁總統的「四不一沒有」、否認九二共識、「一邊一國」、公投、終統,與對岸飛彈部署。

馬英九表示,即使有政治上的停滯與衝突,兩岸經濟上仍然持續發展,但是政府在意識形態上的考量限制了台灣公司的競爭力,也讓台灣經濟被邊緣化。他詳細舉出許多數字,包括台灣對大陸直接投資,去年一整年就已高達新台幣一千億元。

馬英九認為,兩岸問題最大癥結在於「缺乏互信」:互相懷疑對方動機,視對方為潛在敵人;以及「缺乏對現狀的共識」,對現狀的定義往往不同;還有關鍵的是「缺乏對未來的共同願景」,兩岸明顯有對未來不同的看法,也疏於尋找共同利益的解決方法。

針對這些問題與挑戰,馬英九提出國民黨的五大主張,亦即在對未來「雙P(和平與繁榮)」共同遠景下,建立新的兩岸關係。馬英九強調,國民黨堅持維持現狀,呼籲陳水扁總統應該持續「四不一沒有」的保證。

馬英九提出國民黨的「五要」:第一,促進兩岸在「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基礎上儘速恢復平等協商。第二,達成卅年至五十年和平協議,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正式終結兩岸對狀態。

第三,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促進兩岸展開全面的經濟合作,建立密切的經貿合作關係,包括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放金融服務業,導向兩岸共同市場的建立。

第四,發展一個新的模式,讓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更為雙邊與多元,兩岸不應是零合遊戲,應該是務實發展。

第五,建立文化、教育兩育的現狀交流,如交換學生與藝術家。

馬英九表示,綜觀從現在開始十年內的兩岸關係,台灣應該是「負責任的和平製造者」,不應該是區域的「麻煩製造者」。

他強調,必須堅定維持現狀,無論統獨都可透過和平協議先擱置,促進兩岸共榮。如此一來,美方關切的台灣安全關係將不致有變化,但美方扮演的角色將更容易些。2006.03.22中國時報

美中國問題專家陸伯彬:台獨式微美中台三贏

劉屏/專訪

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陸伯彬廿日表示,主、客觀條件使台獨運動趨於式微,也使兩岸和平及區域安定獲得保障,從而使美國更能捍衛台灣的安全。

馬英九紐約演說引用陸伯彬在《外交事務》專文,題目即是「Taiwan’sFadingIndependenceMovement」。陸伯彬(RobertS.Ross)表示,他感到非常榮幸。

陸伯彬是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在波士頓學院(排名在波士頓大學之前)政治系任教已十六年;也在哈佛費正清中心擔任研究員。對照他在過去的觀點,現在較樂觀,「兩岸關係的和平演變有助於東亞區域安定,降低了美、中衝突的機率」。

陸伯彬認為,李登輝當政後期的作法使兩岸趨於緊張,陳水扁更是火上加油。但是「台獨運動從來沒有在內部獲得廣泛的支持」。

他表示,美國也不支持台獨,布希已經當面告訴胡錦濤「美國反對台獨」。某些台獨人士以為美國可以協防台灣也不切實際。他說,當陳水扁的行為製造兩岸緊張之際,民調顯示,百分之四十六的受訪者認為國民黨最有能力處理兩岸事務;至於民進黨,只得到百分之九點四。

陸伯彬表示,前年立委選舉與去年縣市長選舉,都說明了選民態度。因為愈來愈多的選民意識到與大陸合作是可行的,扁的挑釁政策就愈來愈得不到支持。另一方面,選舉結果也是給兩岸領導人訊號,即民意是維持現狀,不希望動盪,不希望戰爭。

這位經常走訪兩岸並曾定居研究的學者表示,短時間內或有起伏,但是從較長期的觀點而言,台獨正走向式微,而這也正符合美國利益;相對的,萬一走向獨立,不但美國及國際有意見,台灣內部也反對,這從立法院的生態、選民的態度都看得出來。2006.03.22中國時報

紐約智庫讚馬「未來的希望」

王良芬/紐約廿一日電

馬英九廿日中午出席紐約外交關係協會座談,由馬英九過去在哈佛大學的指導教授孔傑榮(JeromeCohen)主持。

紐約智庫人士以「未來的希望」(TheHopeofFuture)形容馬英九,包括美國前駐北京大使羅德(WinstonLord)、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歐林斯(StephenOrlins)、美中台「第二軌道」圓桌會議主任柴哥里亞(DonaldZagoria)等重量級人物,都爭相提問。最後全場報以熱烈掌聲,給予馬英九極高肯定。

美國前駐北京大使羅德提問說,若馬英九未來當選總統後,是否會著手統一?是否會和中國大陸恢復協商?馬英九表示,他認為兩岸應恢復協商和對話;但兩岸對「一個中國」上問題,有不同的概念,我們有權去解釋我們對「一個中國」的意涵。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歐林斯直接了當提出軍售問題,他希望馬英九能對此問題表態。馬英九說:「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孔傑榮椄話:「卻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馬英九笑說:「但我可是有備而來的!」

馬英九向美方解釋說,國民黨支持合理的軍購,但反對不合理的軍購,經過四十多次在立法院程序委員會努力後,把對美軍購價格從一百八十億美元降低到一百億美元,這對看守人民荷包來說,是很大的貢獻。

柴哥里亞提問說,美國是否介入兩岸事務不夠?是否美方應更積極介入兩岸問題?他在訪問台灣期間,馬英九在某場合說過美國很天真(naive)。這時全場哄堂大笑。馬英九答道:「我不是說美國天真,我是說美國很容易受騙(gullible)。」

孔傑榮說,馬英九是當前最令人興奮的政治領袖,不僅是女性支持他,台灣人民也支持。馬英九則立即「澄清」,在他參與過的兩次台北市長選舉和一次國民黨主席選舉中,他所獲得的選票,來自女性與男性的選票「差不多一樣多」,這引起現場一片笑聲。

孔傑榮最後在座談會結束時說,中共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四月即將訪美,今天在與馬英九這位台灣政治人物對談後,「對於我這位學生今天的表現,我給他A+的評分。」

蕃薯藤-新聞-〈馬躍美利堅〉馬英九哈佛演講全記錄(上)TVBS2006-03-2215:41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謝謝!首先我要向你說明一下,我從小到40歲,我的綽號都是老馬,40歲以後才變成小馬的,第二個呢,我們希望將來你有機會能夠到台灣來做學術研究或者其他的研究,那麼,再來呢,你問我什麼時候,會去大陸訪問,我目前是沒有這樣的計畫,因為連前主席去大陸之後,跟胡錦濤先生所達成的,這些共同願景,還有很多需要我們,規劃跟執行的地方,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太多的進度,我們希望能夠在這方面有一些進度,那另外一方面就是說,你要有進度,我們有的地方要修法,我剛剛講,可以用立法,可以用我們這個在野聯盟在立法院的優勢主動立法,主導政策,把這個環境變成更好,所以還需要一些時間,另外一個可能有個誤會,你說我們要學共青團,不是這個意思,我那只是舉例就是說,在全世界很多政黨,他們有青年團的呢,很多它的黨的領導人,都從青年團產生的,不過上次舉了這個例子後,害我被K了一個多月,所以我現在舉例,都是舉外國的例子。請各位繼續,嘉惠一下最後面幾排同學好嗎?這位同學,聲音大一點好了!」大陸軍事威脅預防戰爭為首要哈佛學生:「我也訪問剛剛接著說,實際上的話,大家在台灣對這個大陸的軍事力量增長的話,非常感冒,所以我想諸位在野黨的領袖的話,老馬你怎麼認為,對大陸這個軍事力量的增長,陳水扁和大陸肯定是一種對立的狀況,如果真正如果最後,發展到衝突的話那國民黨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謝謝!」哈佛學生:「我是在復旦,我想請問你,剛才提的很多,很多想法就譬如說,然後或者是說跟大陸比較,有更細密,更親切的來往。這個立意都很好,但是,我想很多可能不是說我們能夠完全掌控的,現在假設如果說大陸一直拒絕三通的話,請問你有沒有想過,有什麼方法可以就是說去跨越這些意見?如果大陸一直沒有釋出這個善意的話,我們要怎麼樣避免?然後怎麼樣達成?」府演說》ROC?ROT?馬:北京要做較好選擇

華府特派員張宗智、特派記者范凌嘉/美國華府廿三日電2006324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華府表示,台灣多數人認為在不改變中華民國國號的情況下,仍可有台灣的認同;他表示,對北京而言,選擇很清楚:北京是要中華民國,還是要台灣共和國?在他們認為的「兩惡」之間,北京要做一個比較好的選擇。馬英九廿三日在華府著名智庫「布魯京斯研究所」,以「東亞的和平與穩定:台灣的角色」為題發表演說,並接受提問。馬英九在答覆聽眾提出他對有關兩岸關係的五要時表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不可能承認中華民國;依照中華民國憲法,也不可能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兩岸可彼此容忍對方的存在。過去北京無法容忍中華民國(ROC)的國號,但他們最近的態度已有改變,因為如果中華民國被終結的話,就是台灣獨立,在中華民國ROC這和ROT台灣共和國這「兩惡」之間,中國大陸自然要做一個比較好的選擇。馬英九廿三日並將與美國國防部官員會面。華府演說》馬:兩岸暫行架構不是天真

特派記者范凌嘉/美國華府二十二日電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哈佛大學演講時談到兩岸間「暫行架構」(modusvivendi),希望解決台灣國際參與問題;他昨天進一步闡釋,兩岸可因共同利益而結合,達成暫行架構,「大家都不希望打仗,都希望和平與繁榮。」馬英九昨天在美國企業研究所發表演說,會後他舉行記者會,應媒體詢問時表示,兩岸的國際空間是最難解決的,因為這涉及主權問題,以及兩岸幾十年來在外交戰場的鬥爭,他提暫行架構,也只是個概念,未來還是要靠雙方共同努力。馬英九說,對方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我方叫中華民國,立場本來就不可能相同;即使立場不同,但雙方仍然有可能因為有共同利益而結合,「大家都不希望打仗,都希望和平與繁榮,所以不要去想雙方的立場,要想雙方的利益。」馬英九認為,因為雙方利益相同,卻仍然可以找到共識,「這不是天真,而是事實」,否則為何每年台灣與大陸有七百一十億的貿易?為何有一百萬台灣人到大陸做生意?這很自然,就是人性,「我不是愚昧的樂觀,是有根據的。」他說,關鍵就是兩岸必須一步步往前走,不能走一步退兩步,或變來變去,失去互信之後,將來就很難再往前了;連胡會五項願景某種程度就算是暫行架構,大陸總不能否認,和平協議在連胡會就已提出,大陸至少願意談,「願意談,願一步步往前走,這就是很重要的成果,如果能做成,很可能避免一場戰爭,避免千萬人頭落地。」馬英九:我是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傅建中台北市長、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華府的忙碌行程中,二十三日清晨在雙橡園與駐美代表李大維,及代表處官員們早餐餐敘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以下是訪談內容的摘要:三十五年前的初晤馬市長首先回顧了三十五年前和記者在華府初次見面的往事,那時馬英九以台灣學生領袖的身分(台大代聯會主席)應邀訪美,在新聞局派駐華府官員蕭堉勝先生的安排下,記者和馬有過一面之緣和一席談話。那時尼克森與中共關係正常化已經啟動,記者特別關心台灣內部的反應和因應之道,尤其是本省人和外省人的關係問題,馬英九以自己在學校的經驗說,大陸人和台灣人已經融和,不再是個問題,可是事隔三十餘年,省籍問題,由於政治人物的炒作,不但沒有消除,反有「於今為烈」的現象,李登輝不是視他當過主席的國民黨為外來政權嗎?三十餘年前馬英九已是台大代聯會主席,用英文說,即是PresidentoftheStudentGovermment,儘管當時的President和二○○八年他要贏得的President不盡相同,但顯然在學生時代馬已嶄露頭角,儼然是「總統的材料」(presidentialtimber)。馬英九這次訪美提出兩岸之間應有modusvivendi(中譯「暫行架構」)的協議,頗引起注意,這是個拉丁文的名詞,等於英文的temporaryagreement(暫時協定),和前白宮國安會官員李侃如十年前所建議的interimagreement(臨時協定)有異曲同功之妙。不過,馬英九說,他的modusvivendi提議,與李的interimagreement,時空背景均不一樣。馬的「暫行架構」是為了落實連戰與胡錦濤會談後的「五點願景」而產生。連胡五點願景之一是:「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modusvivendi的重心在與中共談判打開台灣參加國際社會的大門,是具體而微的,與全面性的30─50年效期的臨時協定有所不同。馬英九:我是務實的理想主義者兩岸暫行架構modusvivendi的功能在找出辦法讓兩岸「共活」(liveandletlive)或「共存」,而不必在達成最後協議之前,雙方的關係是你死我活。最初提出modusvivendi構想的是美國務院的中國通傅立民(CharlesW.FreemanJr.已自外交界退休),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不久,傅立民即私下向記者和台北派駐華府的外交官如程建人,戴瑞明、章孝嚴等拋出此一構想,但在當時蔣經國對中共的「三不」政策之下,與中共談modusvivendi,根本是taboo(不能談)話題,此說遂無疾而終。不排除訪問大陸馬英九說,中共迄今不曾正式邀請過他訪問大陸,更沒有所謂standinginvitation(隨時可以去訪問的邀請),非正式的口頭邀請如透過訪台的上海副市長轉達的情形是有的,但這些都不能算數,看來馬對中共是否正式邀他往訪是很在意的,所以過去兩天來,在各種場合被問到會不會訪問中國時,馬的答覆都是「沒有計畫」。記者向他指出,美蘇冷戰期間,有意角逐美國總統寶座的政治人物,都會去莫斯科訪問,與蘇聯領導人會談,希望為自己的選情加分。馬聽後似有些心動,在記者的追問下,也只是「不排除訪問大陸的可能而已,還指出陳水扁、呂秀蓮等都去過大陸,言下之意,他在這方面堪稱白璧無瑕。國民黨的傳承馬英九:我是務實的理想主義者馬英九很重視的國民黨continuity,國民黨從創黨的總理孫中山,經過總裁蔣介石,到主席蔣經國,都是一以貫之的,沒有continuity(繼續傳承)的問題,李登輝是aberration(偏離常軌),好比美國在台協會的主席出了個鄔杰士一樣,經過連戰苦撐,馬英九浴火重生後,這continuity總算又延續了下來。在continuity下,不言而喻的會有change(變革)。馬英九以新世代的菁英領導國民黨,除了延續歷史與傳統,並作必要的革新之外,他最大的使命是奪回政權,讓國民黨重新執政,所以面臨的是continuity和change循環不已的雙重挑戰。與連王有共識外間對馬英九和前國民黨主席連戰的關係以及與立法院長王金平的心結問題,疑問重重,揣測甚多,馬表示最足以說明他和連戰關係的是:他把連與胡錦濤會談所達成的協議當作承諾,學法律出身的他一定會履行,在這方面,他與連戰有共識。至於和王金平的關係,馬說彼此間的互動良好。從馬答話的神情來看,雖然他的表情不是那麼「熱絡」(warm),至少予人「正確」(correct)的感覺,而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