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1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2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3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4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201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编撰人:任荣贵PAGE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堂检测【知识梳理】1.农作物品种(l)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2)时期,后世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3.耕作方法和技术(l)原始农业:。(2)商周时期: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3)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 (4)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5)西汉:实行二牛三人耦犁耕法;赵过推行。(6)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3.耕作工具(1)刀耕火种:①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②用石犁翻土播种。③神农氏创制。(2)石器锄耕:①商周时出现农具,但很少使用。②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3)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和,并将其逐渐推广。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③东汉:使用藕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④隋唐:江东地区出现,安装了 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5.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①战国:。②汉朝:漕渠、、龙首渠等。(2)灌溉工具:①曹魏:。②唐朝:。③宋朝: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④明清:出现风力水车。6.经营方式 (l)集体劳作:①原因:工具简陋,水平很低。②表现: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①原因: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确立。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小农经济。③条件:农民有一定土地、农具或耕蓄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精耕细作。④困难:经营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⑤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封建社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学习探究】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②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④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堂检测【知识梳理】1.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l)冶金业:①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技术。②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③晚期,中国已有铁器。④两汉出现和炒钢技术,东汉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⑤南北朝出现。(2)制瓷业:①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②东汉时烧出成熟的。③北朝烧出成熟的。④唐朝形成两大制瓷系统,远销欧非。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⑥明清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争奇斗艳。江西是著名的瓷都。(3)丝织业: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有丝织品。②商朝已有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③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④西汉在长安设东西织室,中国丝绸远销亚欧。⑤唐代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⑥宋朝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⑦明清官府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技艺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2.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春秋战国和秦汉的不断发展。(2)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3)得以恢复和发展。(4)两宋以后在艰难曲折中发展。(5)元朝时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 (6)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纺织业中出现了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江南出现的生产关系。(7)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西汉开始,中国向亚欧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远达。(3)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学习探究】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提示:(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技术不断进步。(2)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3)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明朝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4)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起初在北方,以后逐渐转移到南方。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堂检测【知识梳理】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l)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2)春秋战国:①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②商人社会地位提高。③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3)秦汉以来:①统治者推行政策,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②商人经商受的限制。(4)隋唐时期:①都市商业和贸易发展。②为商业服务的和相继问世。(5)两宋时期:①特点: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②表现: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6)元朝:交通发达,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时期:①城镇上也依然呈现繁荣景象。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成为商品。③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出现了“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和。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①宋朝以前:市与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②宋朝时期: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更加普遍,出现汉口镇、、景德镇、等四大商业名镇。经营时间不再受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2)城市的发展:①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的开凿,经济重心的南移。②表现:长安、等大城市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空前繁荣,出现“”的说法。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l)概况:①西汉: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②唐朝: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专管对外贸易。③两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④元朝: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⑤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只开一处通商,特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特点: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学习探究】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提示:(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2)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3)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城市逐渐增多,城市的商业性和经济功能逐步加强。(4)在明前期之前对外贸易兴盛,特别是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并促成了沿途商业城市兴盛,但此后衰落。(5)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6)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出现实力雄厚的大商帮如徽商、晋商等。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堂检测【知识梳理】1.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夏商周时期:井田制。①一切土地属于;②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①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②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废除,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危害: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两极分化。2.“重农抑商” (l)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根本原因:适应的封建经济的需要。(2)根本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 (3)产生:战国时期, 在秦国首倡。 (4)发展:①西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的势力。②明清:封建政府依然固守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危害: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的发展,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海禁” ①原因:由于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②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主持下进行。(2)清代“闭关锁国”①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②危害:妨碍的开拓,抑制资本的 ,阻碍了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学习探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有何异同点?提示:背景目的原因内容影响相同点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采取的政策维护封建统治出于统治需要而采取的政策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同点重农抑商开始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压制商人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是因为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重视发展地主经济。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对商人地位和势力进行压制。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成就有一定影响。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闭关锁国在封建社会衰落时期(明清)实行防范外来殖民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体制,巩固封建经济。①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②清政府害怕与外国人交往易“滋扰生事”;③为了防范抵御西方侵略者。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限制了与西方先进经济文化的交流,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卷30

材料二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后汉书》卷46

材料三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

──王符《潜夫论》卷1

请回答:

(1)概括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2)政府推行这样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结合史实说明政府是否达到了其目的?

(3)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万历元年到崇祯十七年(1573─1644年)的72年,从葡萄牙、西班牙、墨西哥、日本等国输入中国的白银达到一亿西元以上。这个数字仅指海舶输入申报之数,至于走私或私人带来还未计算在内。巨额的白银输入是以巨额的商品输出为条件的……

又据统计,从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十六年(1700-1751年)的51年间,从西欧各国进口的白银达到6800多万元。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清统一台湾以后,曾开放海禁,并于广东澳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江南云台山设立海关,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但后来由于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廷又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不需要从外国输入大量商品……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沿海各地的种种侵略活动,也不能不引起清廷的严密注意和防范。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三在欧洲盛行重商主义,重视现金的时代,英人认为这(贸易逆差)是国家的巨大损失,即发现鸦片大有销路,遂全力以赴。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简要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形势的主要原因。

(2)清政府对于对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对华贸易的形势持何态度?采取了什么对策?

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答案1.(1)对商人的生活方式加以限制;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