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练习第十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练习第十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练习第十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练习第十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_第4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练习第十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6世纪以来,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这首先得益于()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 D.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带来“商业革命”,使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故A正确;殖民扩张也是由新航路开辟引发的,故B错误;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半期,故C错误;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D错误。2.下表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品种原产地传入欧洲时间传入中国时间产量烟草墨西哥哥伦布航行后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辣椒墨西哥15世纪末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番茄秘鲁16世纪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二花生巴西、玻利维亚16世纪初16世纪中国产量世界第一向日葵北美1510年16、17世纪之交中国产量世界第一A.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B.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C.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D.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解析】选B。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来看,烟草、番茄等物种传播到欧洲和中国,是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答案为B。A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禁止对外贸易,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并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不可信,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后的生产状况,不是说明中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排除D。3.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D.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殖民战争【解析】选B。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通过新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急剧增加,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选B。4.阅读下表,推动世界贸易不断增长的根本力量是()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表年份世界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1870年2445.51880年3668.81890年49941900年68118.2A.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B.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地依赖程度提高C.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解析】选D。从材料可以看出世界贸易指数、贸易总额不断增长,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从表格时间上看,1870年到1900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提高,故选D。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世界市场使“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作者主要在说明工业革命()A.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C.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D.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解析】选C。材料中“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工业革命将世界区域划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所在地区,一个是商品输出所在地区,因此本题选择C。A只强调一方面;B不够完整;D只强调了文化部分。6.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交流、文化碰撞、社会形态冲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由此()A.世界开始走向联合B.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解析】选D。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联合,而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A错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B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C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故D正确。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种现象说明()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解析】选C。由题目中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19%”的信息可知A中“垄断”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B的表述与题干中“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不符,故排除;题干中未涉及供不应求的现象,故排除D;由题干中“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可知此时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故选C。8.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解析】选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A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故B正确;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故D错误。9.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08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48%(按美元汇率计算),超过美国的22.5%。预计2018—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虽将放缓,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将达到28%(按美元汇率计算)。这说明()A.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中心B.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C.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D.中国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尽管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但经济基数仍然是美国最高,因此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的经济中心,故A错误;材料中强调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超过了美国,因此中国成为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故B正确;材料中讲述的是2008年以来和预计2018—2020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并未体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故C错误;材料只讲述了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问题,不能反映中国是否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故D错误。10.据世贸组织2001年度报告,1900—2000年,世界货物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8%,同期世界GNP(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2.3%。这表明()A.发达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利益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C.经济全球化无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D.中国融入世界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解析】选B。材料只是强调世界货物出口量的年均增长率和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所以体现不出发达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利益,故A错误;从材料“世界货物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8%,同期世界GNP(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2.3%”中可以看出,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说明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故B正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整体发展,故C错误;材料没有突出中国经济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故D错误。11.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材料说明了()A.中国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巩固B.茶叶成为世界的普遍生活必需品C.西方国家打开中国市场D.特权贸易公司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解析】选D。材料并未说明茶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地位,因此不能直接说明中国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巩固,排除A;材料并没有强调茶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排除B;19世纪完成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才加紧掠夺中国的原料,打开中国市场,排除C。由英法荷、北欧、美洲等地的茶叶都是通过东印度公司流通,可知特权贸易公司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符合题意。12.民国时期,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一首流行俚语说道:“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不像样,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A.巴黎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B.中国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C.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D.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解析】选D。根据题干可知,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主要是因为上海紧随世界潮流,体现了世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D正确。题干体现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没有体现巴黎已成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排除A。题干体现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没有体现中国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排除B。题干信息没有体现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排除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8分,14题24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范围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规模愈来愈大的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工业必需品。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的积极影响。(1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14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交往范围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可知世界各地间的联系加强;根据材料一“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可知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规模愈来愈大的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知体现的是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和推动欧洲的殖民扩张。第(2)题根据材料二“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可知英国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多中心的贸易新格局形成;根据材料二“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可知国际分工加强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答案:(1)影响:世界各地间的联系加强,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便利了欧洲殖民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进步。(2)特点:英国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多中心的贸易新格局形成;国际分工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市场的形成”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4分)【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世界市场的形成”可以从形成的背景、形成的过程、形成之后所产生的影响等角度分别进行论述,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也可以选择所有的角度进行论述。答案:示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开始,世界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