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2-2-1大气受热过程_第1页
地理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2-2-1大气受热过程_第2页
地理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2-2-1大气受热过程_第3页
地理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2-2-1大气受热过程_第4页
地理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2-2-1大气受热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素养评价六大气受热过程(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2020·聊城高一检测)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2.夏季,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人们白天经常“晒水”(如图),以解决晚上洗澡的热水问题。“晒水”时,覆盖在桶口的薄膜的主要作用类似 ()A.增强a B.增强bC.增强c D.减少蒸发【解析】1选B,2选C。第1题,图示a是太阳射向地面的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射向大气的是地面辐射,c为大气的逆辐射。第2题,“晒水”时,太阳可透过薄膜加热桶内水,水受热形成热空气向上受到覆盖在桶口的薄膜的影响,把热气又返回到桶内;覆盖在桶口的薄膜,起到增强大气逆辐射的作用,会加快桶内水增温。太阳散射辐射指经过大气分子、水蒸气、灰尘等质点的反射,改变了方向的太阳辐射。下图为阴晴天气下散射辐射的日变化。读图完成3、4题。3.结合上图可知,一天中 ()A.散射辐射越强,气温越高B.散射辐射越强,温差越大C.散射辐射越强,大气逆辐射越弱D.散射辐射越强,大气能见度越差4.导致图中阴天、晴天散射辐射差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云量多少 B.太阳高度差异C.下垫面性质 D.海拔【解析】3选D,4选B。第3题,散射越强说明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越强,云量多,空气中尘埃杂质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能见度差。由图可知,阴天太阳辐射最强大概在13点左右,晴天太阳辐射最强大概在12点左右,一天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点前后。一天中阴天的太阳散射辐射比晴天强,而阴天昼夜温差比晴天小。第4题,图像显示阴天与晴天太阳散射辐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日出后和日落前时段晴天稍强于阴天,正午前后时段阴天强于晴天,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导致,下垫面性质与海拔在一天中没有变化,云量多少没有相关信息。图甲为李明同学拍摄的扬州市郊某蔬菜大棚的照片。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读图完成5、6题。5.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吸收B.②表示大气逆辐射C.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D.④表示地面辐射6.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 ()A.增强① B.削弱②C.增强③ D.削弱④【解析】5选C,6选B。第5题,①是太阳辐射,能量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少量被大气吸收;②表示被大气削弱了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④表示大气逆辐射。第6题,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可遮挡太阳辐射,削弱②;不可能增强太阳辐射①;对地面辐射③和大气逆辐射④无影响。每年冬天,浙江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如图1);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图2)。读图回答7、7.图1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A.防太阳暴晒 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C.防病虫害 D.防洪、防涝8.图2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解析】7选B,8选A。第7题,覆盖防寒,即阻断寒潮、霜冻直接接触茶树叶面。第8题,熏烟能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起到保温作用。【补偿训练】(2020·玉溪高一检测)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下图所示。完成(1)、(2)题。(1)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2)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A.春季晚上 B.夏季午后C.秋季早晨 D.冬季傍晚【解析】(1)选A,(2)选B。第(1)题,图中塑料薄膜是透明的,对太阳辐射削弱很少,对地面辐射是隔热层,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损失,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直接影响的是地面辐射。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是太阳辐射,削弱太阳辐射作用明显,对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影响很小。第(2)题,黑色尼龙网的主要作用是削弱太阳辐射。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夏季午后,此时段太阳辐射最强,容易将作物晒伤。春季晚上没有太阳辐射。秋季早晨、冬季傍晚太阳辐射弱。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如继续有水汽增加或继续冷却,便会发生凝结。凝结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时,雾就形成了。大雾天气,导致居民出行困难,城区内汽车缓慢行驶。下图为城区某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据此回答9、109.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10.虽然为浓雾天气,能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解析】9选D,10选A。第9题,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该时期云量少,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遇冷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大气中凝结核多。第10题,读图可以发现此时虽然为浓雾天气,能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是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散射作用主要针对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线,红、绿色光传播的较远。大气中光线没有被阻挡。大气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下图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11、12题。11.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字代号按顺序依次是()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12.大气的保温效应主要是由于 ()A.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增温B.大气逆辐射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C.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D.大气热容量大,容易降温【解析】11选C,12选B。第11题,大气热力作用过程的顺序是: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只有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大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所以④是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产生地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吸收,所以③是地面辐射;大气吸收热量,产生大气辐射,即②,其中一部分热量通过①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第12题,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产生大气辐射,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方向向下,弥补地面因辐射而散失的热量,因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所以大气逆辐射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起到保温效果。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主要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主要是对太阳辐射起反射作用。大气温度变化的快慢主要受下垫面性质的影响,比如陆地上空温度变化比海洋上空快。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13、14题。1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14.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秋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解析】13选A,14选C。第13题,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地膜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地膜不能改变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第14题,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秋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利于苹果着色。减弱地面辐射不是主要作用,反光膜不能保持地温。二、非选择题(共30分)15.(2020·日照高一检测)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30分)(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相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4)一般情况下,多年平均而言,应B=A+C+D,但是,近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产生温室效应。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图中甲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乙表示地面辐射,丙表示大气逆辐射,晴朗的夜间,云量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水汽凝结形成霜冻,与丙有关。第(2)题,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比晴天强,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与甲过程有关。第(3)题,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距热源(地面)越远,气温越低,与地面辐射乙有关。第(4)题,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多;其次是乱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数量减少。答案:(1)晴夜少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丙(2)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甲(3)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乙(4)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乱伐森林(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解析】1选B,2选C。第1题,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说明①②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③④。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①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第2题,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图示意北极地区海鸟。据此回答3、4题。3.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主要环节是 ()A.①增强 B.②增强C.③增强 D.④增强4.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3选A,4选B。第3题,据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会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降低北极的气温。第4题,夏季气温较高,微生物数量较多,鸟粪被微生物分解的量较多,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较多,对降温影响最明显。5.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解析】选A。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下高上低的大气结构不利于空气的对流,大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