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1744-2013羊梨形虫病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DB13-T1744-2013羊梨形虫病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DB13-T1744-2013羊梨形虫病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DB13-T1744-2013羊梨形虫病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DB13-T1744-2013羊梨形虫病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30

B41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1744—2013

羊梨形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DB13/T1744—2013

羊梨形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羊梨形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养羊场(户),动物疫病诊疗单位对羊梨形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NY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5149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羊梨形虫病

经硬蜱传播,由梨形虫纲巴贝斯科原虫或泰勒科原虫引起的血液原虫病的总称,以高热、贫血和黄

疸等为特征。

4诊断

4.1巴贝斯科原虫

4.1.1病原

病原为莫氏巴贝斯虫和羊巴贝斯虫,呈梨籽形、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等,虫体经姬氏法染色后,

胞浆呈淡蓝色,染色质呈紫红色。莫氏巴贝斯虫为大型虫体,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典型虫体为双

梨籽形,大小为1.6µm~2.0µm×2.5µm~2.9µm,两尖端以锐角相连;羊巴贝斯虫为小型虫体,虫

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双梨籽形虫体大小为1.3µm~1.8µm×1.8µm~2.4µm,两尖端以钝角或平

角相连。

4.1.2流行性特点

多发于4~6月和9~10月,呈地方性流行。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羊均可发病,纯种羊和从非疫

区引进的羊易感性高,羔羊较成年羊易感,放牧羊较舍饲羊易感。蜱是该病的传播媒介。

1

DB13/T1744—2013

4.1.3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10d~15d,临床上可见如下症状:

a)体温升高至41℃~42℃,可稽留数日或直至死亡;

b)呼吸和脉搏加快,食欲减退或废绝;

c)可视黏膜苍白并逐渐发展为黄染;

d)出现血红蛋白尿。

4.1.4病理解剖症状

剖解可见如下病理症状:

a)黏膜与皮下组织贫血、黄染;

b)膀胱膨大,充满红色尿液;

c)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变性,有出血点;

d)胆囊肿大2~4倍,充满暗绿色浓稠胆汁;

e)肾脏肿大,呈淡红色或深红褐色;

f)心内外膜有出血点。

4.1.5实验室检测

采集病羊耳静脉血涂片,经甲醇固定、姬氏法染色后镜检,油镜下可见红细胞内有巴贝斯虫体。涂

片中的病原特性见4.1.1。

4.2泰勒科原虫

4.2.1病原

病原为山羊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两种虫体形态相似,为圆形、椭圆形、环形、短杆形、逗点形、

钉子形等,以圆形多见,圆形虫体直径为0.6µm~1.6µm。两种虫体区别为山羊泰勒虫致病性强,红

细胞染虫率0.5%~30%,在淋巴结和脾涂片的淋巴细胞内可见石榴体,其直径为8µm~20µm,内含紫

红色染色质颗粒。而绵羊泰勒虫染虫率低于2%,石榴体仅见于淋巴结中。

4.2.2流行性特点

多发于春末和夏初,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达36%~100%,死亡率达13.3%~92.3%。蜱是该病的传

播媒介。该病均能感染山羊和绵羊,新引进羊及羔羊发病最多。我国羊泰勒虫病的病原主要为山羊泰勒

虫。

4.2.3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4d~12d,临床上可见如下症状:

a)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0℃~42℃,稽留4d~7d;

b)呼吸急促,反刍及胃肠蠕动减弱或停止;

c)眼结膜病初充血,继而出现贫血和轻度黄疸;

d)体表淋巴结肿大;

e)行走时前肢提举困难或后肢僵硬;

f)排恶臭稀粥样粪便,杂有黏液或血液。

4.2.4病理解剖症状

2

DB13/T1744—2013

剖解可见如下病理症状:

a)全身淋巴结肿大,以肩前、肺、肝及肠系膜等处淋巴结最为明显;

b)皮下脂肪呈黄色胶冻样,有点状出血;

c)肝、脾肿大;

d)肾呈黄褐色,表面有结节和小点出血;

e)皱胃黏膜上有溃疡斑,肠黏膜上有少量出血点。

4.2.5实验室检测

采集病羊耳静脉血、淋巴结或脾脏,涂片,经姬氏法染色后镜检,油镜下发现红细胞内有泰勒虫体。

亦可用淋巴结穿刺液涂片,染色后检查石榴体。涂片中的病原特性见4.2.1。

5防治

5.1预防

5.1.1采用人工摘除法消灭寄生在羊体上的蜱,也可用5%螨净溶液喷洒羊体,每周二次,连续2周。

在发病季节,定期用1%~3%敌百虫溶液喷洒舍内墙面、缝隙以及舍外周围环境,每3d~7d喷洒一次。

5.1.2结合人工种草、改良土壤等措施,消灭外界环境中的蜱。

5.1.3对放牧的羊群,发病季节到来前,将羊群从疫区转移到非疫区放牧,夏季应划场放牧。

5.1.4坚持自繁自养,需引进羊只时,应从非疫区引种,严格按照GB16549对引进的羊只进行检疫,

并隔离45d,检疫合格后方可混群。

5.1.5在本病流行地区,发病季节的羊群用7%三氮脒溶液进行药物预防,按2mg/kg~3mg/kg体重,

肌肉注射,每20d注射一次。

5.2治疗

5.2.1三氮脒5mg/kg~10mg/kg体重,配成5%~7%溶液后深部肌肉注射,可根据情况重复应用,但

不得超过3次,每次用药应间隔24h。

5.2.2对于隔离的病羊,应供给富含维生素的多汁青草或鲜奶;心脏衰弱、呼吸困难时,注射樟脑制

剂;贫血时应输血和应用抗生素;为了增强营养,应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为了恢复胃肠功能,应注射

10%浓盐水,同时灌肠。

6病死羊处理

发生本病后,应隔离病羊,并对病羊的圈舍、器具、周围环境以及可能污染的场地严格消毒,消毒

药物的使用和消毒方法按NY5030和NY5149规定执行。病死羊的尸体、粪尿及污染物严格按GB16548

规定处理。

7记录

建立并保存病情记录,包括发病时间、地点、症状及原因,实验室检查及其结果,用药情况,病死

羊处理情况。记录应在本批羊出栏后保留2年。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B13/T1744—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玉红、孙新胜、顾宪锐、刘晓旺、张英杰、芦春莲、李玉荣、包永占、许利

军。

I

DB13/T1742—2013

CB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产品销售记录

C.1产品销售记录可参照表C.1。

表C.1产品销售记录表

销往单

休药

销售日产品种畜禽标位出栏前最后

日/月龄数量期执备注

期类识编码名用药物日期

电话号码行否

注:出栏前最后用药日期是指畜禽最后一次用药的具体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DB13/T1730—2013

表A.1(续)

科种生长习性繁殖方式

碱蓬SuaedaglaucaBge.一年生种子

藜科Chenopodiaceae

扫帚菜KochinatrichophyllaStapf.一年生种子

田旋花ConvolvulussrvensisL.多年生种子、根茎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打碗花CalystegiahederceacholsyWall.多年生种子、根茎

播娘蒿Descurainiasophia(L.)Schur.一年生种子

十字花科Cruciferae

荠菜Capsellbursa-pastoris(L.)Medic.一年、越年生种子

龙葵SolanumnigrumL.一年生种子

茄科Solanaceae

曼陀罗DaturestramoniumdaturaL.一年生种子

反枝苋AmaranthusretroflexusL.一年生种子

苋科Amaranthaceae

凹头苋A.lividusL.一年生种子

大戟科Euphorbiaceae铁苋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