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河流域》参考教学设计_第1页
《古代两河流域》参考教学设计_第2页
《古代两河流域》参考教学设计_第3页
《古代两河流域》参考教学设计_第4页
《古代两河流域》参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材分析】《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本课为世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这一单元作为世界古代史的开篇,分别介绍古代亚非的三个大河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就是其中之一。再加上以前学过的黄河流域的中国,这些文明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四大文明古国有个共同点就是都起源于大河流域。通过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产生与地理位置的关系的解读,能够进一步理解文明起源与环境的关系。本课分为三个小标题: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其结构层层深入,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包括了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重要标志。课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介绍最为详尽,以点见面,让我们以此为窗口,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它的制定与实施是古巴比伦文明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体现,《汉谟拉比法典》中所体现的法治精神影响源远流长,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当今法治建设有着借鉴意义。【教学目标】1.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地点和兴衰,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和统治,知道《汉谟拉比法典》构成、内容、实质和地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利用世界古代文明中心地理范围示范图,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文化遗存的分布及其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征,初步理解文明之间的差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概况;汉谟拉比的统治;《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内容与历史价值。【教学难点】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概况;汉谟拉比的统治;《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内容与历史价值。【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在西元前》,提问:古巴比伦王国在哪儿?这里产生了哪些文明成就?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爱在西元前》这首歌是以新巴比伦的一个国王为满足王后的思乡之情,在宫中修建了一座空中花园为背景创作的。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数千年时空隧道,走进《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共同探寻法典背后的文明。(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喜欢的流行歌曲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讲授新课】自主学习·问题引领(设计意图:整合教材,捋清思路,问题引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讲授新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授新课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展示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结合课本和地图找出“两河”是哪两条河以及它的位置以及流向?2.引导学生给“两河流域”进行解释。3.阅读材料后思考: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什么?材料一:苏美尔人的诗歌: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至于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黏土。——H·G·韦尔斯《世界史纲》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梳理古代两河流域的发展历程。5.老师提问:两河流域取得了哪些文明成就呢?材料一:苏美尔人为满足生活上的需要,如买卖的记载、政令的发布等,很早就创造出一种图画文字……图画文字后因适应书写工具及材料之特质,渐渐变成所谓楔形文字。笔画变成楔形或尖劈之形,图画的意味亦随着消失或不明显……便都不像原来所画之图了。——《世界通史》材料二:两河流域地区不产纸草,所以苏美尔文字最初都刻在石头上,后来又用半湿黏土泥版作为书写材料,用尖头芦苇、木棒和骨棒等作为书写工具。两河流域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使得这类泥版烘干后能够长期保存,后世称之为泥版文书。由于泥版质地松软,书写不便,人们便逐渐用书写工具在泥版上压出各种符号,因其落笔处较深较宽,提笔处较浅较尖,形似木楔,故得名楔形文字,其出现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年。(点拨:让学生区分埃及人用的是象形文字,苏美尔人用的是楔形文字,两种不同的文字)师提示:土合水以及芦苇干给人类留下了楔形文字,展现了古代两河流域人的智慧和运用自然的能力。6.出示:底格里斯河或者幼发拉底河风光图,让学生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想一想:两河流域诞生文明的资源条件有哪些?从中有何感悟?底格里斯河底格里斯河二、古巴比伦王国过渡:虽然两河流域在公元前2400年有初步统一,但也有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那么最终是谁真正统一了两河流域?他的文韬武略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多媒体展示,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建立情况。补充史料: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城邦第一王朝(又称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于大约西元前1792年继承其父王辛-穆巴利特的权力。巴比伦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星罗棋布的众多古代城邦的一员,这些城邦为了争夺富饶的农业用地互相之间经常开战。尽管古代两河流域有很多文明同时存在,但在中东具有读写能力的人心目中巴比伦文明具有突出地位。汉谟拉比之前的巴比伦诸王已经开始着手统一两河流域中部,征服了博尔西帕、基什和西帕尔等城邦,在该地区树立起巴比伦的霸权。2.师过渡: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时期,在于汉谟拉比国王除了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法典,这部法典叫做什么,它具体规定了些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三、《汉谟拉比法典》(一).《汉谟拉比法典》的发现教师展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向学生介绍《汉谟拉比法典》被发现的背景。(二).播放短片《汉谟拉比法典》,让学生结合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法典的构成、内容、实质、地位和影响等大致概况。1.构成(1)上部结合材料想一想:上部浮雕宣扬了什么政治观念?提供图片和史料帮助学生阅读:安努与恩利尔(巴比伦主神)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杨共乐《世界上古史资料汇编》(2)下部浮雕下部是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法典铭文。2.内容:布置学生朗读课文内容,然后结合所给的三则材料归纳列举出汉谟拉比法典的三个内容(1)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2)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通过对以上几则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汉谟拉比法典》具有哪些特点?如何评价这部法典?3.实质: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实质。材料1:与现代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相比,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从法典的内容看,他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奴隶毫无地位可言。刑罚也比较残酷,具有一定的野蛮性和原始性。《汉谟拉比法典》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明了当时的社会。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2:师点拨强调:表面上看似维护所有人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但实际上是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总的来说,就是维护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局限性)4.《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和影响。师:虽然《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但是从整体上来讲,它的出现在当时的社会以及后来的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谁能来说说它的地位和影响?师:成文法典的意思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法典,这样就能减少法律解释的随意性,所以这部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5.法治精神源远流长。问题1:以《汉谟拉比法典》为代表的两河流域文明虽然早已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但它对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你觉得影响最深远的是什么?问题2: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我们可以从《汉谟拉比法典》中汲取哪些精神?吸取哪些教训?6.通过列表对比,发现古代文明的特征,并说说感受。观察图片,查找地点。学生阅读课本,在老师引导下进行阅读和概括: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在这个地方诞生的文明,史学称为“两河流域文明”或者“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向西到达地中海,这条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也称为“新月沃地”。学生阅读史料和教材后概况:泛滥的洪水带给人们灾难,但是也带给人们可靠的收成和建筑房屋的材料。这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定居的地域。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天文成就:阴历他们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定每个月29或30天,12个月为1年,每年354天,并通过设置闰月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2.数学成就:60进位制--60进位制的发明和使用是两河流域数学知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和独特贡献。直到现代世界有些领域还在使用60进制。学生读图,从图中的“水”“土”“芦苇”着手,找出文明诞生的资源条件,同时认识“楔形文字”。还总结出“展现了古代两河流域人善于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结论。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和阅读课本,找出相应的答案: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的文韬武略表现在: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对内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时期。学生观察图片,听老师讲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文字材料归纳汉谟拉比法典的三个方面内容学生通过法典条文探究出的法典结构完整,内容广泛、同态复仇、等级严格以及保护奴隶主的利益等特征。再通过两则材料对比,认识法典的实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法典》公开承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有其局限性。但同时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学生合作探究:《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也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法治精神,依法治国,发展民主和法制学生通过对比后归纳:都是大河文明的古代文明具有多元化特征,世界文明由此丰富多彩。增强学生识图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学科核心素养。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手眼并用,多思考,多动脑和动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史实归纳能力、分析材料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学科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2.通过问题思考的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识图方法以及“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以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巧妙过渡,自然顺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和“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前后知识纵向联系的学习习惯以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通过正反材料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唯物史观,掌握如何评价历史事件的辩证思维。也更全面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局限性和进步性,对后世的意义。通过文明成就对比,培养家国情怀素养。课堂小结1、课堂小结(知识框架梳理)2、情感升华引入习近平语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教师设问:如今我们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重要的治国方略,有法可依,也让人民有一份法律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更有一份安全感。法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那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该如何懂法守法呢?你对《民法典》又有多少了解呢?【知识拓展】:相传,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汉谟拉比法典》是本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人类古文明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也体现了人类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而法律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社会国家管理中,也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国家依法治国,人民知法守法,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初中生,也应有一定的法律责任担当,结合《民法典》的时事热点,通过引导,来进一步使课堂升华,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课外推荐,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课堂巩固1.旅游者前往下图空心五角星“☆”标识地区参观,可以感受到的历史信息是A.金字塔的现貌B.《汉谟拉比法典》诞生地的环境C.种姓制度残存的痕迹D.长城的巍峨豪迈【答案】B【详解】依据地图可以看出☆周边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处于两河流域。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刻在一块巨大的石柱上,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B项符合题意;非洲北部尼罗河泛滥,孕育了古代埃及,埃及国王的陵墓就是金字塔。A项不合题意;公元前2500年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C项不合题意;黄河、长江流域孕育了古代中国的文明,中国秦朝时期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建立长城,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2.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前后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A.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答案】A【详解】概括材料可知,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书,同时开凿运河,设计了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些都表明古巴比伦重视农业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楔形文字只是记录工具。排除B项;材料没有与同时期其他国家对比。不能得出苏美尔人发展农业最早、最发达的结论。排除CD项。故选A项。3.《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顶端,刻着汉谟拉比王在太阳神兼司法神沙马什座前接受权柄的浮雕;法典序言中,汉谟拉比声称自己将根据神的旨意管理国家;法典内容中,对于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交给神明审判。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A.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具有森严的等级观念C.有封建君主专制色彩 D.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汉谟拉比声称自己将根据神的旨意管理国家;法典内容中,对于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交给神明审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森严的等级观念;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排除BD项;《汉谟拉比法典》颁布时,古巴比伦王国是奴隶社会,不是封建社会,排除C项。故选A项。4.约公元前3500年,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苏美尔文明”。后来,苏美尔文明灭亡,其文明遗产大多数为古巴比伦王国继承,这笔“遗产”中包括A.《汉谟拉比法典》 B.金字塔C.楔形文字 D.象形文字【答案】C【详解】依据课本所学,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C项符合题意;为维护奴隶制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A项符合题意;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B项不合题意;古代埃及人用图形表示失误,创造了象形文字。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课堂小结】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时期,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