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洋浦学校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经开区洋浦学校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8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走向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要经过层层磨砺淬炼。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就会变成生命的zī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gòu,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依次写出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滋诟
B.资垢
C.滋垢
D.资诟
(2)文中画横线句子属于以下哪种复句形式
A.并列复句
B.条件复句
C.转折复句
D.因果复句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方案。
(4)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不……,便……”的句式再写一句。
2.(7分)古诗文默写。
(1),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3)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4)李商隐在《无题》中以“春蚕”和“蜡炬”为喻,表述对情人思念的名句是:,。
(5)《水调歌头》中表现了苏轼乐观豁达乐观以及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二、阅读。(45分)
3.(7分)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排空:一扫而空。
C.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薄暮:傍晚时分。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锦鳞:美丽的鱼。
(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语段中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4.(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①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②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③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④、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⑤观月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①蕲(qí):祈求。②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③沙:指金沙堆。④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⑤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临水胜
②宜独往
③诚有好奇之士
④尽却童隶而登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观中秋之月
B.盖有之矣
C.诚有好奇之士
D.沙之色正黄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
②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同是赏月,本文与《岳阳楼记》写月的句子各表述了怎样的情感?结合链接材料简析。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解读书法内涵,感悟文化之根
①泱泱华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虽历经岁月沧桑,却更显芳香。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在数字化与传统书写冲突尖锐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抛弃传统的书写转而依赖于键盘,不必再传承中国书法了呢?
②在我看来,中国书法必须传承和发展。对中国书法的废弃,会严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数字化的今天,我们应该认真解读中国书法的内涵,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圣火更好地传承下去。
③中国书法生于文人的世界。文人们用优美的线条、刚柔兼济的笔锋对汉字进行艺术化创造,将其形态与意蕴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且看颜体,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正气凌然,展现出其堂堂正正、不卑不亢的气质;而怀素的狂草则全然不同,笔画简练飘逸,潇洒自如,无需刻意而为,笔下自有一番乾坤,展现出的则是基存天地于心的浩荡,以及遨游天地无所待的逍遥。可见,书法并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形式,更是历代读书人展现自身审美与理想的重要途径,也是读书人修身养性,积极入世的重要表述。
④中国书法长于文人的世界,兴盛于文人的时代。从追求曲线美的金文书法到派别众多的两汉书法,我们看到了读书人对于书法的热爱与初步探索;从平和潇洒的魏晋书法到刚健大气的隋唐书法,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繁荣,更是一代又一代文人对于前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可以说,书法艺术能够拥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在于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继承与大胆创新。
⑤从这番对中国书法的解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书法之所以能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正是因为中国书法融入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内外兼修的人文情怀。而天人合一、内外兼修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中国历代书法爱好者把中国书法这种中国传统文华的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内外兼修之根紧密连接起来,中国书法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⑥作为新青年的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数字化与汉字书写和中国书法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应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内外兼修的情怀融入书写和书法中,将书法的精髓融入到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潮流中,将数字化的快速传播等优势与书法发展相结合,促进二者共同发展,和谐共生。
⑦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大中华。中华文明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因为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表现形式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其中。新时代的青年们,我们更应该深刻解读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感悟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内外兼修之根,更好地传承中国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⑧愿中国书法,更具魅力;愿中国文化,与天地并存;愿中华文明,与日月齐光!
(1)请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③④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3)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6.(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默读父亲
邓皓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我十岁那年,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儿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冬天吃冰棍儿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到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距医院足足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儿,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服给穿上。可当父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看电影却被拦在门外一般张惶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呆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豫思忖了半刻,用极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木讷、敦厚且瘦黑而苍老的父亲给我丢人啊!看看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才放心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体师生钦羡的眼光时,你爸爸却躲在操场的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4个同学,每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羡慕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路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儿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眼泪。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别人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的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cc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的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经无能为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的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爹疼满崽”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疼”字是贯穿全文线索。
B.第①段中,朗读父亲所说的话,语气中应该包含着对卖冰棍人的埋怨。
C.第④段加点词“极力”传达出父亲满怀着对儿子的不舍与牵挂。
D.第④段划线句子是议论句,揭示文章的中心,升华主题。
(2)通读全文,按时间顺序梳理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我”的心理父亲行为
①突发奇想冬天买冰棍
初二任性而虚荣②
17岁③④
(3)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来展现父亲的形象,请结合第②段划线句子简要分析。
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服给穿上。
(4)文章中两次出现“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5)文章以“默读父亲”为标题,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7.(6分)班主任张老师带领大家开展《艾青诗选》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读书卡。
阅读策略内容呈现阅读记录
读诗要关注意象《我爱这土地》(节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除“土地”外,艾青的诗歌里还经常出现哪个意象?①
读诗要体会情感《黎明》(节选)当我在那些苦难的日子,/悠长的黑夜,把我抛弃在失眠的卧榻上时/我只会可怜的凝视东方/……我永不会绝望,/却只以燃烧着痛苦的嘴/问向东方:“黎明你怎不到来?”联系1937年的年代背景,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感情是:②
读诗要品味语言《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从“含着笑”“洗”“提”“切”“掏”“扇”等神态、动作描写中可看出大堰河③、的美好品质。
8.(2分)下面对《水浒传》的描述,与原著不相符的一项是()
A.《水浒传》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C.《水浒传》中描绘了108位英雄聚义梁山的情形。在众头领中,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主张梁山好汉走“招安”之路的代表人物是宋江。
D.《水浒传》中的众好汉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反抗压迫,英勇斗争。其中“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血溅鸳鸯楼等故事脍炙人口。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9.(10分)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
校服样式的发展演变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受文化的影响最为明显。辛亥革命后,留学之风渐行,西式的制服被带回了中国,并逐渐走进新式学堂,成为学生喜爱的统一服饰。“五四”新文化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给人以简洁大方之感的中山装是当时最典型的中国式男子校服,白色对襟短袄搭配黑色过膝裙,因其有着浓厚的学院气息,而成为了当时女子最流行的校服样式。新中国成立之初,受苏联的影响,干部服、列宁装、白衬衫配蓝裤子的“工人装”走进校园,使校服样式逐渐呈现多样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义务教育对学生的体能日渐重视,中小学校开始普及适宜运动的校服,各式各色、舒适随性的运动装充分展现了学生蓬勃的气息。纵观中国校服的发展史,其样式一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1)上述材料对校服的介绍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的?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倒叙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色彩观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人传统的道德、思想、文化中,色彩成为社会规范的标识,成为人们内在意识外化的具体表现。中国人对色彩的崇拜使得他们十分看重每款校服的颜色,并希望借助颜色传达某种意愿。
(2)请用适当的词语补充出下面的校服颜色可能表述的积极寓意。
红色——活跃、、健康
白色——冷静、、朴素
蓝色——智慧、、纯净
材料三:
校服被誉为“学生的第二皮肤”,现下正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又一载体。很多学生以校服为画布,用绘画、喷涂等形式在上面进行创作,那些富有个性化的山水、人物、商标、logo、签名、语句等层出不穷,昭示着学生独特的审美意趣。
(3)你如何看待这种“校服涂鸦”的行为?请简要阐述你的理由。(50字左右)
四、写作。(50分)
10.(50分)作文:《“疫”路有爱,心向阳光》
要求:
(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4)不少于600字。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经开区洋浦学校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8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走向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要经过层层磨砺淬炼。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就会变成生命的zī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gòu,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依次写出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滋诟
B.资垢
C.滋垢
D.资诟
(2)文中画横线句子属于以下哪种复句形式B
A.并列复句
B.条件复句
C.转折复句
D.因果复句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方案。
(4)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不……,便……”的句式再写一句。
(1)本题考查汉字字形。根据字词积累,“zī养”写作“滋养”,“污gòu”写作“污垢”。
故选:C。
(2)本题考查复句类型的判断。“只要……就……”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可知文中画横线句子属于条件复句。
故选:B。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和“不清理心灵的污gòu,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属于并列分句,故“信念”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解答此题,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例句是“不……,便……”的形式,仿写的句子要和例句保持一致。
解析:
(1)C
(2)B
(3)将“信念”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4)示例:不品尝生活的苦涩,便不会珍惜生活的甘甜。
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2.(7分)古诗文默写。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李商隐在《无题》中以“春蚕”和“蜡炬”为喻,表述对情人思念的名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水调歌头》中表现了苏轼乐观豁达乐观以及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积累,根据提示的上下句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默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
(1)巴山楚水凄凉地(易错字:凄)
(2)月是故乡明
(3)直挂云帆济沧海(易错字:沧)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易错字:蜡)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易错字:婵)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做到准确书写。以下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45分)
3.(7分)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排空:一扫而空。
C.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薄暮:傍晚时分。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锦鳞:美丽的鱼。
(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语段中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参考译文: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ACD.正确;
B.有误,本句的意思是: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排空:冲向天空。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句的重点词有:观,观看,欣赏;胜,美好的;一,全。句意为: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3)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阅读文本可知,迁客骚人的悲喜与自然景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紧密相关。他们看到美丽的景色,就心中喜悦;看到凄凉的景色,想到自己的遭遇就心中愁苦。他们的悲喜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解析:
(1)B
(2)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3)看到阴惨可怖的景象,联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人生坎坷于是心生悲情。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4.(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①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②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③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④、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⑤观月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①蕲(qí):祈求。②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③沙:指金沙堆。④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⑤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临水胜靠近
②宜独往适宜,应当
③诚有好奇之士果真
④尽却童隶而登焉退去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A.观中秋之月
B.盖有之矣
C.诚有好奇之士
D.沙之色正黄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
②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同是赏月,本文与《岳阳楼记》写月的句子各表述了怎样的情感?结合链接材料简析。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参考译文:
月亮在中秋之夜最明亮,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适宜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的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滩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宁静,远离世俗)吗?
我大约在八月的时候去看过洞庭,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金沙滩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一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徒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湖面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临:靠近。
②句意:适宜独自一人前往。宜:适宜,应当。
③句意: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诚:果真。
④句意: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徒步向上攀登。却:退去。
(2)本题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
ACD.相同,都是助词,的;
B.不同,音节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亦,也;安,谁;以,于;之,往。句意为: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空旷幽静的地方。
②中重点词语有:激射,喷射;目眩,眼花。句意为: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
(4)本题考查赏析情感。本文的写作背景是在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任上被免职,自桂林北上,途经洞庭湖,舟泊金沙堆,当时正值中秋之夜,登上金沙堆,独自登临赏月写下的。本文描绘了金沙堆由沙积而成,在明月映照之下,沙色与月光争辉,黄金般的积沙与白玉盘似的湖水“光采激射”的情形,沙堆与明月相互辉映,水波光采明亮的优美景色。再结合“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可从中看出中秋时节望金沙堆观月情景的悠闲和快乐,对月色的陶醉和赞美之情。
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这是迁客骚人登楼看到的明丽景象,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目的是为了将这类人的登楼产生的喜的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述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解析:
(1)①靠近;
②适宜,应当;
③果真;
④退去。
(2)B
(3)①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空旷幽静的地方。
②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
(4)本文写月,表述中秋时节望金沙堆观月的悠闲和快乐。《岳阳楼记》写月,是为了表现迁客骚人因景明而引发的喜悦心情,反衬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5.(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解读书法内涵,感悟文化之根
①泱泱华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虽历经岁月沧桑,却更显芳香。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在数字化与传统书写冲突尖锐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抛弃传统的书写转而依赖于键盘,不必再传承中国书法了呢?
②在我看来,中国书法必须传承和发展。对中国书法的废弃,会严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数字化的今天,我们应该认真解读中国书法的内涵,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圣火更好地传承下去。
③中国书法生于文人的世界。文人们用优美的线条、刚柔兼济的笔锋对汉字进行艺术化创造,将其形态与意蕴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且看颜体,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正气凌然,展现出其堂堂正正、不卑不亢的气质;而怀素的狂草则全然不同,笔画简练飘逸,潇洒自如,无需刻意而为,笔下自有一番乾坤,展现出的则是基存天地于心的浩荡,以及遨游天地无所待的逍遥。可见,书法并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形式,更是历代读书人展现自身审美与理想的重要途径,也是读书人修身养性,积极入世的重要表述。
④中国书法长于文人的世界,兴盛于文人的时代。从追求曲线美的金文书法到派别众多的两汉书法,我们看到了读书人对于书法的热爱与初步探索;从平和潇洒的魏晋书法到刚健大气的隋唐书法,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繁荣,更是一代又一代文人对于前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可以说,书法艺术能够拥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在于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继承与大胆创新。
⑤从这番对中国书法的解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书法之所以能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正是因为中国书法融入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内外兼修的人文情怀。而天人合一、内外兼修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中国历代书法爱好者把中国书法这种中国传统文华的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内外兼修之根紧密连接起来,中国书法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⑥作为新青年的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数字化与汉字书写和中国书法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应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内外兼修的情怀融入书写和书法中,将书法的精髓融入到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潮流中,将数字化的快速传播等优势与书法发展相结合,促进二者共同发展,和谐共生。
⑦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大中华。中华文明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因为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表现形式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其中。新时代的青年们,我们更应该深刻解读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感悟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内外兼修之根,更好地传承中国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⑧愿中国书法,更具魅力;愿中国文化,与天地并存;愿中华文明,与日月齐光!
(1)请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③④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3)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本文由当今数字化与传统书写冲突尖锐提出论题,进而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中国书法必须传承和发展”;然后从“书法并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形式,更是历代读书人展现自身审美与理想的重要途径,也是读书人修身养性,积极入世的重要表述”“书法艺术能够拥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在于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继承与大胆创新”“中国历代书法爱好者把中国书法这种中国传统文华的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内外兼修之根紧密连接起来,中国书法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三个方面来论述书法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论述“数字化与汉字书写和中国书法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最后总结全文,提出希望。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本文由数字公与传统书写的冲突提出问题“我们是否应该抛弃传统的书写转而依赖于键盘,不必再传承中国书法了呢”,接着作用在第二段做出了明确的回答:“中国书法必须传承和发展”。然后从不同方面来论述这一观点,最后提出希望“愿中国书法,更具魅力”。可见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国书法必须传承和发展”。
(2)本题考查论证的思路。第③段中说“中国书法生于文人的世界”,第④段说“中国书法长于文人的世界,兴盛于文人的时代”;第⑤段说“中国书法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这三个内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三段划线的句子紧承“文人们用优美的线条、刚柔兼济的笔锋对汉字进行艺术化创造,将其形态与意蕴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的句子,列举了两种字体的例子,写出了他们用不同的字体来展现出不同的意蕴,论证了本段所提出的“是历代读书人展现自身审美与理想的重要途径,也是读书人修身养性,积极入世的重要表述”的观点。
解析:
(1)中国书法必须传承和发展。
(2)不能。这三段在内容上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因此不能调换顺序。
(3)举例论证。列举“颜体”和“怀素的狂草”的书法艺术特点,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书法“是历代读书人展现自身审美与理想的重要途径,也是读书人修身养性、积极入世通的重要表述”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概括中心论点方法指导:
(1)明确论点的特点,论点是观点的完整表述,是个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
(2)根据论点的提出方式进行提炼。①在标题和开篇处直接提出论点。②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或名言警句等间接引出论点。
(3)位置“四看法”提取中心论点。一看标题,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直接表述句。
(4)提取分论点概括中心论点。分论点一般是对中心论点的分条支撑。在分论点中寻找关键词,然后进行总结概括即可。
6.(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默读父亲
邓皓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我十岁那年,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儿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冬天吃冰棍儿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到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距医院足足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儿,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服给穿上。可当父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看电影却被拦在门外一般张惶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呆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豫思忖了半刻,用极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木讷、敦厚且瘦黑而苍老的父亲给我丢人啊!看看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才放心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体师生钦羡的眼光时,你爸爸却躲在操场的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4个同学,每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羡慕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路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儿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眼泪。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别人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的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cc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的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经无能为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的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文章开头“爹疼满崽”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疼”字是贯穿全文线索。
B.第①段中,朗读父亲所说的话,语气中应该包含着对卖冰棍人的埋怨。
C.第④段加点词“极力”传达出父亲满怀着对儿子的不舍与牵挂。
D.第④段划线句子是议论句,揭示文章的中心,升华主题。
(2)通读全文,按时间顺序梳理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我”的心理父亲行为
①十岁突发奇想冬天买冰棍
初二任性而虚荣②父亲躲在角落里注视颁奖大会
17岁③维护自尊④卖血为“我”买收音机
(3)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来展现父亲的形象,请结合第②段划线句子简要分析。
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服给穿上。
(4)文章中两次出现“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5)文章以“默读父亲”为标题,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这是一篇赞颂父亲的文章,全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③),回忆父亲在我印象中记忆深刻的三件事;第一自然段,写十岁那年父亲为生病中的“我”买冰棍;第二自然段,写“我”初二那年父亲躲在角落里注视颁奖大会;第三自然段,写“我”读大学时,父亲为“我”买来收录机并教育“我”如何做人;第二部分(④)描写父亲离世时的情景,抒发“我”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是父亲见冰棍化了后生发的疑问,没有对卖冰棍人的埋怨。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解析。本文前三自然段分别回忆了与父亲相关的三件事,第一自然段,写十岁那年父亲为生病中的“我”买冰棍,此时的“我”任性;第二自然段,写“我”初二那年,父亲躲在角落里注视颁奖大会;第三自然段,写“我”十七岁读大学时,“我”为了维护自尊向父母要收音机,父亲卖血为“我”买来收录机并教育“我”如何做人。据此作答。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选句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在得知能儿子在全省得奖后自己也能上台的喜悦和激动,表现了父亲为儿子而感到骄傲,凸显了父亲的朴实。
(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意思是牛奶很好,有营养,但不喝奶的孩子一样能长大成人。结合上文“孩子,你不要和别人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可知,这实际是文中父亲教育儿子,没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样可以生存、长大,人活着要有志气。
(5)本题考查题目的好处,注意从题目采用的手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以及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等方面考虑。“父亲”表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默读”的对象是“父亲”,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父亲”比喻成“书”,表现出对父亲的尊敬,同时也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解析:
(1)B
(2)①十岁
②父亲躲在角落里注视颁奖大会
③维护自尊
④卖血为“我”买收音机
(3)这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在得知儿子在全省得奖后自己也能上台的喜悦和激动,表现了父亲的朴实。
(4)没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样可以生存、长大,人活着要有志气。
(5)作用:突出写作对象;运用比喻,将父亲比作一本书,表现对父亲尊敬之情;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的方法: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
7.(6分)班主任张老师带领大家开展《艾青诗选》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读书卡。
阅读策略内容呈现阅读记录
读诗要关注意象《我爱这土地》(节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除“土地”外,艾青的诗歌里还经常出现哪个意象?①太阳
读诗要体会情感《黎明》(节选)当我在那些苦难的日子,/悠长的黑夜,把我抛弃在失眠的卧榻上时/我只会可怜的凝视东方/……我永不会绝望,/却只以燃烧着痛苦的嘴/问向东方:“黎明你怎不到来?”联系1937年的年代背景,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感情是:②表现了当时处于黑暗之中的民众对光明、对黎明的渴望。
读诗要品味语言《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从“含着笑”“洗”“提”“切”“掏”“扇”等神态、动作描写中可看出大堰河③善良、勤劳的美好品质。
《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本书收入了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五十余首诗歌。在这些诗歌中,诗人艾青以激越抒情的笔触,吟唱多灾多难的祖国大地和旷野农村,礼赞太阳、黎明、火把,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以及对诗句的理解。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故①处为“太阳”。《黎明》诗人通过“我”来写“我”与黎明的关系,以“我”对黎明的感情来讴歌黎明。诗人通过“我”来写“我”与黎明的关系,以“我”对黎明的感情来讴歌黎明。整首诗写得明丽潇洒,娓娓动听,反映了当时处于黑暗之中的民众,对于黎明,对于光明的一种渴望。故②处为:表现了当时处于黑暗之中的民众对光明、对黎明的渴望。《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写的一首诗,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从“含着笑”“洗”“提”“切”“掏”“扇”等神态、动作描写中可看出大堰河善良、勤劳的美好品质。故③处为:善良、勤劳。
解析:
①太阳;②表现了当时处于黑暗之中的民众对光明、对黎明的渴望;③善良勤劳。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8.(2分)下面对《水浒传》的描述,与原著不相符的一项是()
A.《水浒传》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C.《水浒传》中描绘了108位英雄聚义梁山的情形。在众头领中,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主张梁山好汉走“招安”之路的代表人物是宋江。
D.《水浒传》中的众好汉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反抗压迫,英勇斗争。其中“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血溅鸳鸯楼等故事脍炙人口。
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语言质朴,洗练明快,富有表现力。
ABC.正确;
D.有误,血溅鸳鸯楼的是武松。
故选:D。
对测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熟读。对于文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故事脉络,帮助理解记忆。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9.(10分)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
校服样式的发展演变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受文化的影响最为明显。辛亥革命后,留学之风渐行,西式的制服被带回了中国,并逐渐走进新式学堂,成为学生喜爱的统一服饰。“五四”新文化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给人以简洁大方之感的中山装是当时最典型的中国式男子校服,白色对襟短袄搭配黑色过膝裙,因其有着浓厚的学院气息,而成为了当时女子最流行的校服样式。新中国成立之初,受苏联的影响,干部服、列宁装、白衬衫配蓝裤子的“工人装”走进校园,使校服样式逐渐呈现多样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义务教育对学生的体能日渐重视,中小学校开始普及适宜运动的校服,各式各色、舒适随性的运动装充分展现了学生蓬勃的气息。纵观中国校服的发展史,其样式一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1)上述材料对校服的介绍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的?A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倒叙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色彩观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人传统的道德、思想、文化中,色彩成为社会规范的标识,成为人们内在意识外化的具体表现。中国人对色彩的崇拜使得他们十分看重每款校服的颜色,并希望借助颜色传达某种意愿。
(2)请用适当的词语补充出下面的校服颜色可能表述的积极寓意。
红色——活跃、热情、健康
白色——冷静、纯真、朴素
蓝色——智慧、安宁、纯净
材料三:
校服被誉为“学生的第二皮肤”,现下正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又一载体。很多学生以校服为画布,用绘画、喷涂等形式在上面进行创作,那些富有个性化的山水、人物、商标、logo、签名、语句等层出不穷,昭示着学生独特的审美意趣。
(3)你如何看待这种“校服涂鸦”的行为?请简要阐述你的理由。(50字左右)
(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结合“辛亥革命后”“‘五四’新文化”“新中国成立之初”“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可知,这里运用了时间顺叙。
故选:A。
(2)本题考查知识积累。题干要求补充出表述的积极寓意的校服颜色的词语。也就是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合同
- 2024年版建筑项目合同样本
- 永磁同步电机的课程设计
- 企业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
- 花瓶插花课程设计
- 中国石化安全风险评估指导意见
-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练习(全册,含答案)
- 系统文件监控课程设计
- 网红饮料制作课程设计
- 股市基金课程设计
- 2024年加油站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2篇)
- 甲醇制氢生产装置计算书
- T-JSREA 32-2024 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验收规范
- 2025年上半年江苏省常州市文广旅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聘4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三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现状和现实进路
- (新版)广电全媒体运营师资格认证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铜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2篇)
- 擦玻璃安全责任合同协议书范本
- 【MOOC】隧道工程-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