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韶关曲江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东韶关曲江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东韶关曲江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东韶关曲江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东韶关曲江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韶关曲江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记,是古代一种文学体裁,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C.鳏,指老而无妻;寡,指老而无夫;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D.杜甫,唐代诗人,其诗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2.(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斗殴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B.“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D.通过老师的辅导,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3.(2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为外宅和内宅两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柱端做成莲蕾形的垂珠,垂珠的形式也有多种多样,如风摆柳和雕花的方形等,但以垂莲形为最正规。①内外宅之间用一堵墙隔开,这堵墙上的门通常用垂花门。②垂花门为四合院内的二进门,俗称“二门”。③外宅为宾客居住,内宅为主人居住。④它之所以叫做垂花门,是因为他有垂莲柱——由前檐下垂不落地的短柱。⑤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A.①②⑤③④ B.③①②⑤④ C.①③④②⑤ D.③⑤②④①4.(2分)下列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秋高气爽气势磅礴奇形怪壮瞬息万变B.深不可测千军万马勇往直前变化多端C.忧心肿肿豁然开朗与众不同无名小卒D.五彩斑斓光明正大袖手旁观无与论比5.(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真是汗牛充栋。B.时光的淬炼、岁月的磨砺让他日渐成熟,处理事情变得优柔寡断,毫不迟疑。C.领导们应该事先未雨绸缪,正确防范问题的出现,而不是出现问题以后亡羊补牢。D.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6.(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B.参展企业代表和与会的外宾就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问题广泛地进行了交流。C.由于合理的体能训练,使他的体重在两个月内减掉了二十多斤。D.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B.几欲先走走送之C.主人日再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口体之俸不若人也则心不若余之专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抄书之苦,求师之难,生活之艰等三个方面。B.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是珍惜时间、博览群书、治学有方。C.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告诉马生良好的天资、优越的学习环境也是学业有成的条件。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4.选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8、(3分)阅读《送友人》和《谢亭送别》,完成下列小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呜。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两首诗都运用了景物描写来表达离别之情。请你结合《送友人》五六句(颈联)诗,《谢亭送别》后两句诗,作简要赏析。2.古往今来,诸多文人墨客对于别离总是歌吟不绝。一种别离,多样情思。下面诗句中最能体现旷达乐观情怀的一项是()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9、(7分)古诗文默写。(1)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大道之行也》中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曲折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以梅花自喻,表现自己高洁坚贞品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不吃早餐到底有多伤身①说到吃早餐,很多人都会用“没时间”来搪塞,也有人会说“食欲不好,吃不下”。无论说什么,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原因——早餐不重要。②俗话说“早餐如进补”,无论中外营养学家都提倡好好吃早餐。人们早就知道,不吃早餐可能增加胆结石的危险,容易患上胃肠疾病,容易发生低血糖等问题。在小学生中进行的研究发现,一些儿童学习能力较差,与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差有关。这可能是因为到了三、四节课时,孩子血糖水平下降,引起大脑思考能力和注意力下降,从而导致学习能力下降。③国外也有很多调查研究证明,不吃早餐会增加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风险。一项2012年发表的研究对29206名没有糖尿病的健康男性跟踪调查16年发现,和每天规律吃三餐的人相比,每天不吃早餐而只吃1-2餐的男性患糖尿病风险会升高25%。另一项2013年发表的研究则对26902名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和每天规律吃早餐的男性相比,不吃早餐的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会上升27%。④还有一项对3598人跟踪调查18年的研究发现,每周吃不到三次早餐的人,和每周吃三次以上早餐的人相比,平均体重要高1.9千克。每天规律吃早餐者,腹部肥胖的危险下降22%,体重超标风险下降20%,患糖尿病风险下降19%,患代谢综合征风险下降18%,高血压风险下降16%。⑤这些研究证明,不吃早饭的人,会更容易患上肥胖、糖尿病和冠心病。⑥既然早餐如此重要,可是,如果早上实在没有什么食欲,又该怎么办呢?⑦首先,一般来说,如果睡眠不足,早上非常困倦,身体还没有醒来,是不太可能产生正常食欲的。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就是不要熬夜,提前上床,让早上精力更加充沛,同时早起半小时。这样,胃肠自然就会进食的动力。⑧其次,如果你早上长期不吃早饭,胃肠没有在这个时间分泌消化液的习惯。这时不必强迫吃下大量食物,而应当循序渐进。先从喝水、吃流食开始,比如喝一小碗粥,吃一小碗汤面,喝点酸奶、豆浆等,慢慢培养胃肠早晨对食物的兴趣。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胃肠就能逐渐养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习惯,食欲也就逐渐旺盛了,可以增加食量直到正常状态。⑨另外,早餐的质量也很重要。有淀粉类主食,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蔬菜水果,吃起来感觉舒服,这就是完整健康的早餐了。想在早餐时吃到优质蛋白质其实很简单,鸡蛋、豆浆、牛奶、熟肉、豆腐、等都可以。早餐吃蔬菜也不难,比如吃个茴香鸡蛋馅的包子,吃碗加了一把青菜的汤面。⑩吃到丰富又舒服的早餐,不仅能让人整个上午都精力充足,而且会让人感觉一整天都舒心、幸福,还能远离糖尿病和冠心病,何乐而不为呢?2.对于早餐没有食欲这一问题,作者给出的建议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第③段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5.同学小勇总是不吃早餐,他的理由是“没时间”,也“没食欲”。结合文章内容,请你劝说他按时吃早餐。11、(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植物为什么会自燃席金合①生长在地中海的岩蔷薇,每逢初夏时节,青翠的枝叶间布满洁白的花朵,花朵中间显出金色的花蕊和紫红色斑点,显得十分靓丽。岩蔷薇在自然界中的竞争力很强,是一种侵蚀性植物,所到之处,会侵占大片农田和草地,对农作物构成严重威胁。于是,人们会放起火烧掉它,可是第二年,岩蔷薇反而越来越茂盛,侵占更多的农田,几乎让人束手无策。后来人们才惊奇地发现,其实不要人动手,它们也会自行“葬身火海”。②原来,岩蔷薇的叶片能分泌大量类似汽油一样的可燃物,一旦气温达到32℃就会自燃,从而把自己化为灰烬。“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周围其他植物也会被烧得荡然无存。其实,这是岩蔷薇的一种繁衍策略,它在本能促使下,一把火清除了竞争对手,为自己的后代赢得了宝贵的生存空间。而它的种子带有防热外壳,能趁着熊熊大火炸裂开来,落入土壤,等到第二年春雨来临,就会萌芽生长。③会神秘自燃的草木,不只是岩蔷薇一种。在南美洲森林里,有一种名叫杜鹃的小树,由于它每隔几年能用火除掉树林中的害虫,所以被称为“看林人”。杜鹃树金黄色的花朵和碧绿的茎叶里,饱含一种芳香的油脂,在大热天四处飘散,老远就能闻到。当天气炎热干燥时,这种油脂极易起火,从而酿成火灾。这种树既护林又毁林,当地人又送它一个不好的名称——“纵火花”。④非洲赤道地带生长着一种自焚树,它材质优良,很受当地人喜爱,但当它长到十四五年时,树内就会分泌出许多低燃点的树脂。在骄阳照射下,使自焚树变成巨大的火炬。一株大树只需1小时,即会连枝带叶化成一堆黑灰。⑤1984年2月,澳大利亚南部发生了上百起森林大火,吞没了近500平方千米的林地,烧死了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事后,科学家调查研究得知,突然爆发的大火是林中树自燃引起的。当时,那里的平均气温达40℃以上,导致桉树在高温下分泌大量易燃的香油精,再加上长期干燥无雨,为森林火灾的发生创造了条件,⑥其实,植物自燃的原因还有很多。树木受风吹摇摆,树干相互摩擦生成的火种,也有可能引燃表皮干燥的古树。一些表面呈凹形的山石和岩壁,会像太阳灶一样,将阳光汇聚成炙热的耀眼光斑,落在枯草或含有油脂的树木上,也会起火。⑦一般来说,野草每隔几年燃烧-次,能控制种群数量,为土壤积聚肥料,对自身生存和繁衍有益。而树木自燃引起的森林大火,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因此,应注意清除林区的自燃性植物,防患于未然。(选自《科学大众》2019年第6期,有删改)1.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岩蔷薇”说起?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第⑤段的画线句中的“调查研究”能否去掉?为什么?4.结合全文分析,植物自燃的原因有哪些?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名著阅读。1.“这本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我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我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张洁的这句话中“这本书”指哪本书?()A.《简·爱》B.《鲁滨孙漂流记》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骆驼祥子》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13、(5分)在学校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材料1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材料2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材料3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作文。请以“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B【解题分析】

B项错误。改为:词,是古代一种文学体裁,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或: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故选B。2、B【解题分析】

A.否定不当,去掉“不再”。C.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D.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故选B。3、B【解题分析】

在横线前面的句子,介绍了内宅和外宅,也就是说,下面的几个句子,它们的顺序应该是先外宅再内宅,我们可以确定介绍外宅的“③”一句为第一句;而“①”一句介绍的是内外宅的联系,所以为第二句;“②”是对垂花门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同时引出“二门”的概念,所以排在第三句;而“⑤”中的“二门”,是联系我们的俗语,指出此处即为垂花门,和②是一个顺承关系,所以这一句应排在②之后.④句解释“垂花门”得名的原因。所以正确的语序应为:③①②⑤④。故选B。4、B【解题分析】

A.有误,奇形怪壮——奇形怪状;C.有误,忧心肿肿——忧心忡忡;D.有误,无与论比——无与伦比。故选B。5、C【解题分析】

A.汗牛充栋: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使用语境明显错误。B.优柔寡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与“他日渐成熟”“毫不迟疑”矛盾。D.一拍即合: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与“经过几轮艰难谈判”矛盾。故选C。6、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A:搭配不当,在“思维能力”前加“培养”。B:语序不当,把“进行了”和“广泛地”调换位置。C:成分残缺,把“由于”或“使”去掉一个。【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D2.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3.A4.以记叙为主,穿插描写和议论本文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写得生动、感人,这样写不仅充分表现了作者“勤且艰”的读书生活和苦学态度,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劝勉晚生刻苦学习的目的【解题分析】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年代:明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阅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像冰一样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鲜亮丽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意思都是“比的上”。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用手/手指。B:逃跑/跑。C:饭食/喂养。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援,提出。质,询问。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把握,根据文章内容,逐项进行分析即可。A项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B:作者认为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辛劳才能取得好成绩。C:作者目的是劝勉马生刻苦学习。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乐”,而不是求学之“精”。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本文主要表达方式是以记叙为主,穿插描写和议论。叙议结合,生动感人,体现了作者劝勉晚生刻苦学习的目的。8、1.《送友人》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远处夕阳徐徐下坠,似乎不忍离开大地。景物描写抒发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谢亭送别》中的“日暮”“风雨”,描绘出夕阳隐去暮色苍茫、风雨满天的迷惘凄清的景象,衬托诗人在朋友离去后的孤寂之情。2.B【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颈联是说,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颈联写得十分工整,诗人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日暮酒醒人已远”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满天风雨下西楼”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的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李白与友人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D.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根据以上内容可知选B。9、(1)徒有羡鱼情(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重点字“羡”“兀”“睦”“碾”。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2.①不要熬夜,提前上床,让早上精力更加充沛,同时早起半小时。②先从喝水、吃流食开始,慢慢培养胃肠早晨对食物的兴趣。③早餐的质量也很重要。3.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运用具体的数据,突出准确地说明了不吃早餐会增加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风险。4.“可能”表示作者的推测,推测儿童导致学习能力差的原因是到了三、四节课时,孩子血糖水平下降,引起大脑思考能力和注意力下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例如:小勇,不吃早餐对人是十分有害的,不吃早餐可能增加胆结石的危险,容易患上胃肠疾病,容易发生低血糖等问题。学习能力较差,与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差有关。不吃早餐会增加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风险。小勇,为了身体的健康,赶紧按时吃早餐吧。【解题分析】2.此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从第⑦段可概括出“不要熬夜,提前上床,让早上精力更加充沛,同时早起半小时”的建议,从第⑧段概括出“从喝水、吃流食开始,慢慢培养胃肠早晨对食物的兴趣”的建议,从第⑨段概括出“早餐的质量也很重要”的建议。3.列举一个个的人群吃早餐的情况,这是举例子,数据的统计是列数字,吃早餐和不吃早餐的人群得病率的对比是作比较。作用就是说明了不吃早餐会增加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风险。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的要求,让读者信服。4.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识记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并能结合具体的题目准确分析。回答这类问题,有固定的格式:首先:要亮出自己的观点,“能”或“不能”;然后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后写出这个词语用在句子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根据格式,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可能”表示作者的推测,推测儿童导致学习能力差的原因是到了三、四节课时,孩子血糖水平下降,引起大脑思考能力和注意力下降。如果去掉,语言就过于绝对,所以不能删去。5.首先亮出你的观点,不吃早餐对身体是有害的。接着可以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不吃早餐的危害。然后从小勇“没时间”“没食欲”的实际情况出发,提一些具体的建议。11、1.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植物为什么会自燃。2.举例子。举了南美洲森林里杜鹃树会自燃的事例,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会神秘自燃的草木,不只是岩蔷薇一种。3.不能去掉。“调查”是为了了解情况进行考察的意思,“研究”是考虑,商讨的意思。说明爆发的大火是林中树自燃引起的,是经过考察和商讨得出的结论。去掉就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①植物自身的易燃物质造成的燃烧;②树干相互摩擦生成的火种造成的燃烧;③太阳反射的光斑,落在枯草或含有油脂的树木上起火燃烧。【解题分析】1.本题说明文开头的作用。说明文开头的作用有:引出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XXX的说明等。本段交代岩蔷薇其实不要人动手,它们也会自行“葬身火海”,引出了说明对象:植物为什么会自燃;写人们的这一惊奇发现,又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岩蔷薇为什么会自行“葬身火海”。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2.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举了桉树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50万公顷”“40摄氏度”都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然后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模式解答即可。即: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世界上不同地点植物自燃的不同原因,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调查”有考察的意思,“研究”有分析研讨的意思,“调查研究”意思是进行考察和分析研讨。说明爆发的大火的原因是林中树自燃这一结论,是科学家经过考察和分析研讨得出的,符合事实,体现了科学家严禁求实的精神,去掉就散失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全文,根据“饱含着具有挥发性的芳香油脂”,“树内就会分泌出许多低燃点的树脂”,“桉树分泌出比平时多几倍的易燃物质-香油精”,“含有醚,醚的燃点很低,在烈日的照射下,很快就会达到它的燃点”,“物体相互摩擦生电或静电感应,或山石反射聚集阳光,也能引起干枯的植物自燃”,据此提取关键语句概括解答即可。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C2.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解题分析】1.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从“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这几个关键词可以判断出这句话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此题考查对名著文学常识的掌握。“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记叙了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点睛:本题要结合名著中的内容来分析。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名著的主要内容、情节等有关资料应熟记,随时搜集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在做题时,要静下心来,结合掌握的名著内容及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情节,就一定能得出答案。13、(1)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2)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