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杭州市重点中学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杭州市重点中学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杭州市重点中学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杭州市重点中学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杭州市重点中学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杭州市重点中学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2.(2分)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凭借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细腻深刻的人性描摹赢得观众一致好评。B.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C.等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真不容易!”D.平凡生活中,常有一些情感不能自已,令我们微笑着俯下身去,细细清点飞珠溅玉般的回忆,诉说对生命的感激。3.(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纨绔(kuà)锵然(qiāng)撺掇(cuān)教学相长(zhǎng)B.羁绊(bàn)龟裂(jūn)寒噤(jìn)挑拨离间(tiǎo)C.斡旋(wò)瞭望(liǎo)蛮横(hèng)戛然而止(jiá)D.襁褓(qiáng)指摘(zhāi)雾霭(ǎi)犬牙差互(cī)4.(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A.雾霭(ăi)蛮横(hèng)寒噤(jìn)辗转反侧(zhăn)B.皑皑(ái)沙砾(lì)羁绊(jī)挑拨离间(jiān)C.蠕动(rú)蜿蜒(wān)穹顶(qióng)纷至沓来(tā)D.敦实(dūn)翌日(lì)虔诚(qián)接踵而至(zhŏng)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科学面前,一切歪理邪说都是不能自圆其说的。B.“广西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和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C.爷爷看到一座座高楼接踵而至,不由得感叹:“现在的社会发展得真快!”D.名人假捐款事件的“真相调査”引发了公众对名人捐款风波的持续关注,同时,也将慈善这个话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6.(2分)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不知所挫深恶痛极毫不犹豫B.气宇轩昂哑雀无声文质彬彬C.唾手可得安分守己肆无忌惮D.南腔北调一片狼籍造谣生事7.(2分)下列关于名著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选自《庄子·秋水》·《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特点是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B.《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C.《马说》的作者是世称“韩昌黎”的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8.(2分)下面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彷徨堕落神龛屏嶂销声匿迹B.枷锁告诫帷幕燎原再接再励C.酝酿演译懈怠赋予酣畅淋漓D.奠基穹顶絮叨撺掇奔放不羁9、(4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春日的明湖,浓妆艳抹。清涟之中,是那样的端庄素雅,毫不妖饶,岸边的苍脆松柏,高大的白杨,此时正暖暖的晒着太阳,依偎在身边的垂柳,生发出还有些许嫩黄的新芽,顷刻间自信的摇yè着满头的秀发。(1)请将画线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顷刻间摇yè(3)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改为改为)10、填空。(8分)在下列句子空白处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不知马”的排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阅读《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回答后面小题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①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九月是一年中的黄金时节,“九九艳阳天”,云淡风轻,秋高气爽,又正值丰收季节,橘红橙黄,金桂飘香。古人在重阳节喜欢结伴郊游、赏菊品糕、遍插茱萸、赋诗饮酒。②古人为何选择九月初九作为节日?又为什么称为“重阳”?从现存的文献看,《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与月皆逢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数字。它既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同时,九又与“久”同音,寓意健康长久。而且秋季又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重阳节怀有特殊的感情。④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就已经提到。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但专家认为,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由于年代久远,重阳节的形成已不可考,对其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先秦之前的丰收祭天,另一种说法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大火仪式。⑤西汉时期长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西汉《西京杂记》中贾佩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古,莫知其由。”相传自此时起,重阳节有了求寿之俗。到三国,魏文帝曹丕给钟繇的信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过重阳节的习俗在文人雅士中已颇为盛行。⑥魏晋南北朝时,重阳节已为民间普遍重视。西晋周处所编的《风土记》曰:“九月九日……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云辟除恶气,而御初寒。”《四民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以泛之,既醉而还。”晋代诗人谢灵运为了重阳节登高,制作了一种“谢公履”,前后有活动屐齿,上下山时可分别取去前后齿,使登高更为方便。而赏菊、饮酒的习俗,也因为当时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而为后世所熟知。⑦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沿袭至今。⑧至此,在节俗的发展过程中,重阳节融合了多种神秘观念及民俗因素,逐渐确定了其主题,那就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⑨虽然重阳节在古代便有祈寿的主题,但是与老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民俗观念中,“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后世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节日内涵。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敬老爱老的新主题无疑增加了重阳节的节日寓意,影响深远。⑩两千多年来,重阳节从简单的自然时令演变成今天具有丰富内涵的节日,事实上讲述的正是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1.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2.文章第③段中的加点字“极”有什么表达效果?3.文章第⑥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2019年重阳节,你居住的社区准备开展“敬老爱老”主题活动,现征集活动内容。请你结合从文章中获得的知识,为社区提两条活动创意。12、(16分)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小题。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文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2.下面句子除了列数字,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在早春三四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3.划线句“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运用选文相关知识回答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13、(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kuìzèng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2)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3)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4)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公众人物,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5)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6)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kuìzèng)_________2.第(4)段“病毒入侵”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在文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并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判断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A.第(2)段画线句运用了引用论证。B.第(3)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C.第(4)段画线句运用了引用论证。D.第(5)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5.有人认为第(5)段中用“孔子、屈原、左丘明”的事例论证本段的观点不太恰当,你是否同意?请阐述理由。三、写作。(50分)14、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改变一个人,一本书、一幅画甚至是一片树叶也能改变一个人。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事、物,因为他们(它们)的影响,我们获得成长。请以“是你改变了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B【解题分析】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是宋代的,不是唐代。故选B。2、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C项“深居简出”指平日在家里,很少出门,用法错误。3、B【解题分析】

A.纨绔(kuà)——kù。C.瞭望(liǎo)——liào。D.襁褓(qiáng)——qiǎng。故选B.4、A【解题分析】

B.挑拨离间jiān—jiàn;C.纷至沓来tā—tà;D.翌日lì—yì。故选A。5、C【解题分析】

C.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而楼房是不会“不断地到来”的,用在这里不符合事实,应该用“拔地而起”。故选C。6、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不知所措,深恶痛疾。B鸦雀无声。D一片狼藉。7、C【解题分析】

A.《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逍遥游》;B.戴圣是西汉礼学家;D.保尔·柯察金是共产主义战士;故选C。8、D【解题分析】

A.屏嶂-屏障;B.再接再励-再接再厉;C.演译-演绎。故选D。9、(1)春日的明湖,浓妆艳抹(2)qǐng曳(3)饶--娆脆--翠【解题分析】

(1)楷书要求“平正、匀称、规范”。解答此题要求书写清楚、工整、无错字,还需要加上标点符号。(2)顷刻间:意思是瞬间。顷qǐng。摇曳: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3)把“妖饶”改为“妖娆”。把“苍脆”改为“苍翠”。10、其正色邪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但余钟磬音秋天漠漠向昏黑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重点字:“邪”“恶”“磬”“漠”“材”。二、阅读理解。(42分)11、1.“重阳节”的来历(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2.“极”字表强调,是非常的意思,突出强调了数字“九”的重要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3.举例子;举晋代诗人谢灵运的例子,具体说明了魏晋南北朝时,重阳节已为民间普遍重视。4.示例:(1)带老人们去公园赏菊;(2)组织老人们去登高。【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及内容。①段介绍了重阳节的日期和内容。②③段介绍重阳节的命名由来和人们对它的特殊感情。④-⑨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重阳节的发展历程。⑩段总结全文。所以,从文章主体看本文主要介绍了“重阳节”的来历。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思路:1)解释词语。“极”是极点的意思,很的意思。2)效果:起限制作用,突出强调了数字“九”的重要性。3)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1)方法判断:划线句有人物谢灵运,有事件制作“谢公履”,故判断是举例子。2)作用:举出谢灵运制作“谢公履”便于重阳节登高的事例,具体说明了魏晋南北朝时,重阳节已为民间普遍重视。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语言表达。要求:结合文章;“敬老爱老”主题活动提出建议。示例:“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准备茱萸给老人佩戴;准备菊花酒给老人品尝。12、1.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由主到次的顺序(逻辑顺序);条理清楚,易于理解。2.作比较。的把南京桃花、刺槐的开花时间与北京的作比较,突出强调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使说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3.不能删除。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里所揭示的高度与气温变化的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山峰,删除后就成了所有山峰,与实际情况不符,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要求。4.地势高下对物候的影响。在四月别的花已经开尽时,因海拔位置高,大林寺桃花才开始盛开。【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明确所说明的事理。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相关语段来分析,然后提取概括出关键性信息。阅读全文内容,根据文章第②—⑤段可知,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有: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的差异;第三是高下的差异;第四是古今的差异。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先主要后次要”的逻辑顺序来写的,条理清楚,易于读者理解。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一个“比”字可知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段落首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分析作用即可。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别说明带有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最有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说明语言准确性所起的作用。如“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里所揭示的高度与气温变化的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山峰,删除后就成了所有山峰,过于绝对。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会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样的自然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四月里别的花已经开尽时,大林寺海拔高,所以桃花才开始盛开。13、1.馈赠2.庸俗无聊,五光十色的世俗诱惑。3.读书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可以避免前楼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读书可以避免浮躁,让心灵宁静与澄澈。4.A5.理由与判断一致,能自圆其说即可。如不同意,三人著书跟读书是分不开的,他们身处逆境,读书先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强大了,才能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和进行文学创作。同意。三人的事例,更好地论证身处逆境并不气馁,反而奋发有为的观点,与本文的观点不致。【解题分析】1.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馈赠”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再如“馈赠”:把财物无代价地送给别人,赠送的东西、礼品等。注意据义定形。2.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如“病毒入侵”的语境义要分析好上文“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一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3.考查对文章要点信息的提取能力。通读全文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如一空(总论点)可分析第1段“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一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第1个和第3个分论点可分别提取第2段首句“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第4段“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4.“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一句明显使用了事实论证(例证)的方法。故选A。5.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第5段的事例与本段的观点是否一致的说法,仁者见仁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