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评价探究文献综述3000字】_第1页
【耕地质量评价探究文献综述3000字】_第2页
【耕地质量评价探究文献综述3000字】_第3页
【耕地质量评价探究文献综述3000字】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耕地质量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综述耕地质量评价和等级划分方面,大多数西方国家侧重对耕地自然特征的详细分析,如降雨或灌溉形成的田间持水量、种植适宜温度、耕作季节、酸碱耐受程度、土壤盐分含量、土壤透水透气性、地形坡度、是否有较大石块等土壤特性,以及不能够长期存在侵烛、水淹、温度骤变等外部不良因素。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Collins(1976)从土地利用规划的角度研究农地保护问题,并正式提出了优质农田(PrimeFarmland)的概念。继而Raup(1976)又进一步对其内涵进行了剖析。美国农业部结合相关研究,立足于本国国情和资源禀赋,把耕地划分为:优质耕地(PrimeFarmland)、特种耕地(UniqueFarmland)、州重要耕地(FarmlandofStatewideImportance)和地方重要耕地(FarmlandofLocalImportance),以此确立了全国耕地质量评价和保护识别的标准(Ward,1991)。随着人们对生产便利、规模经营、综合加工等经济理念的认识提升,单一地以耕地生产力和粮食产量进行耕地质量划分难以满足从业人员的需求。区位成为西方社会划分耕地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若区位适当,即便是耕地质量中等或偏下,只要能与周围未开发土地资源或耕地连片分布,也可视为优质耕地(OlsenandJones,1989;Nelson,1990;GreeneandStager,2001)。另外,在资源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方面,传统西方社会强调土地利用的分区管制,对于优质耕地的识别与评价停留在集中连片的农业用地地块或分区上(Daniels,1990;Greene,1997)。随着都市农业的形成与发展,许多国家认识到在建成区内进行作物种植可以带来经济、生态和景观等多方面的效益,因此逐步将优质耕地的界定与管理向城镇区域延伸,结合周围景观、区位、采光、通风等条件,通过调节土地利用分区的管制规则对分区内的作物种类进行分类管理,以提高这些地块的经济利益、景观效能和美学价值(Schiffman,1983;Wassmer,2009)。在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因受耕地资源相对丰富、政府财政佶据、市场经济发达、土地产权均等因素的影响,偏重耕地保护的法律政策建设,以此对现状优质耕地进行保护。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华盛顿县在编制本县的耕地保护规划时,基于对农户家庭收入、就业情况、区域经济环境、耕地地价、自然环境、文化因素、农产品价格等的系统分析,认为这是能够真实反映从事农业主体的真实情况,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规划和设计才能够真正确保耕地保护服务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能够可持续开展(Oldenburg,1990;Dijk,2007;ThapaandNiroula,2008)。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虽然也进行土地整治,但主要从环境修复、生态建设的角度进行设计,较少涉及耕地面积增加和整治方面的内容(Archer,1994;StanfieldandKukeli,1995)。对于耕地资源紧缺的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则强调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破碎地块进行整理,实现耕地地块形状规则、地面平整和集中连片等目标。在设施配套方面,采用灌排升级、立体种植等平台建设维持和提升耕地生产力,实现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收益的最大化。2国内研究综述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外土地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我国土地质量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等得到了较快发展(愧绍祥,2003)。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短缺,尤其是耕地呈现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状态,土地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政界和学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耕地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耕地质量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质量是个多层次的概念,包含耕地的土壤质量、空间地理质量、管理质量和经济质量四层涵义,评价指标包含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标准是从事各类建设活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是政府运用技术手段宏观调控建设活动、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虽然专门针对高标准农田标准的理论方法研究甚少,但一些政府机构和学者在耕地质量建设标准、中低产田改良技术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等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制定了若干相关标准,值得参考和借鉴。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2012年3月,农业部发布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2148—2012),规定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内容、建设区选址和田间工程建设标准等内容,在良种应用、土壤墒情监测、科学施肥、农机作业等配套技术、设施的应用和建设方面也提出相应的标准。另外,在《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r310-1996)中,将全国耕地的中低产田划分为干旱灌溉、绩辨潜育、盐碱耕地、坡地梯改、渍费排水、沙化耕地、障碍层次、瘠薄培肥等八个类型,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r309—1996)中的七个类型区为地域单元,根据土壤类型的不同特点,确定每个类型区中的主要中低产田类型及土壤障碍程度的等级指标,并作为推荐性标准由全国各地参照执行。农业部门制定的标准注重强调地形、地貌、成土母质特征、农田基础设施及培肥水平、土壤理化性状等,特别是农田水肥培养及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2012年6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制定了土地平整、灌排、田间道路及农田防护工程等方面的建设标准。2014年,由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牵头制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第一次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基本农田管制相结合,实现了耕地质量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管制的有机结合,有效推动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耕地的数量保护和质量管护。但是,通则中仅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般性规定,缺乏对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差异化管理和指导。总之,高标准农田建设往往与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项目紧密相关。与工程建设任务的布置和实施相比,高标准农田标准与建设路径方面的研究略显不足。当前研究大多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与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实施措施。参考文献[1]谢潇.赵志杰.高标准基本农田国内外研究综述农村经济与科技[J]2019,30(13):22-23.[2]蒋志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能城市》2018,23(06):91-92.[3]吴年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初探[D]《江西农业大学》2012,7(5):32-34.[4]徐华伟.许杏娟.武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21(08):181-182.[5]刘守跃《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解.《山西农经2019.24(004):24-25.[6]杨亚梅.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2(01):21-23.[7]王洁华.上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上海国土资源》.2020,23(03):26-28.[8]RichardWDunford,RDennisRoe.ImplementingLESAinWhitmancounty,Washington[J].Journal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1983(2):87-89.[9]CaoXD,MaLN,GaoB,etal.Dairy-Manurederivedbiochareffectivelysorbsleadandatrazine[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09,43(9):3285-3291.[10]JinHP,GirishK,ChoppalaN,etal.Biocharreducesthebioavailabilityandphytotoxicityofheavymetals[J].PlantSoil,2011,348:439-451.[11]YangG,YanL,WuL,etal.ConcentrationandhealthriskofheavymetalsintopsoilofpaddyfieldofChengduPlain[J].EnvironmentalChemistry,2014,32(2):269-275.[12]LiHB,XiaoL,EvandroB,etal.Mechanismsofmetalsorptionbybiochars:Biocharcharacteristicsandmodifications[J].Chemosphere.2017,178:466-478.[13]王晓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南方农业》.2012,16(18):31-33.[14]王腾荣.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与技术》.2017,Vol.37,No.12.[15]彭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南农业》2019,9(08):44-45.[16]高晓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15(07):21-22.[17]陈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分析.《江苏科技信息.》2017,21(18):24-26.[18]陶丹丹.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审计报》2018,12.14(0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