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集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在总分150分之外,另有5分卷面分,请工整书写。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衡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3.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5.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这些年所讲述的中国故事中,普遍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在讲故事的艺术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一味求新,普遍学西方,但如何对待中国自身的叙事资源,如何在故事中建构起中国风格、中国语体的文化自觉还不明显;二是中国小说迷恋凡俗人生、小事已经多年了,这种写作潮流,最初起源于对一种宏大叙事的反抗,然而,反抗的同时,伴随而生的也是一种精神的溃败——小说被日益简化为欲望的旗帜,缩小为一已之私,它的直接代价是把人格的光辉抹平,人生开始匍匐在地面上,并逐渐失去了站立起来的精神脊梁。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呢?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生活。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只挖掘人的欲望和隐私,而不能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并试图在理解中出示自己的同情心,这样的写作很难在精神上说服读者。因为没有整体的历史感,不能以宽广的眼界看世界,作家的精神就很容易陷于偏狭、执拗,难有温润之意。这令我想起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的开头所说的,他劝告我们要对本国的历史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将我们自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钱穆所提倡的对历史要持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既是他的自况之语,也是他研究历史的一片苦心。文学写作何尝不是如此?作家对生活既要描绘、批判,也要怀有温情和敬意,这样才能获得公正地理解人和世界的立场。可是,“偏激的虚无主义”在作家那里一直大有市场,所以,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单一地描写精神的屈服感,无法写出一种让人性得以站立起来的姿势,写作的路子越走越窄,灵魂的面貌也越来越阴沉,慢慢地,文学就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精神视野的残缺,很容易使作家沉陷于一己之私,而无法在作品中展示更广阔的人生、更高远的想象。而好的小说,不仅要写人世,还要写人世里有天道,有高远的心灵,有渴望实现的希望和梦想。有了这些,人世才堪称可珍重的人世。中国不少当代小说惯于写黑暗的心,写欲望的景观,写速朽的物质快乐,唯独写不出那种值得珍重的人世——为何写不出“可珍重的人世”?因为在作家们的视野里,早已没有多少值得珍重的事物了。他们可以把恶写得尖锐,把黑暗写得惊心动跳,把欲望写得炽热而狂放,但我们何曾见到几个作家能写出一颗善的、温暖的,充满力量的心灵?那些读起来令人心惊肉跳的欲望故事中,有几个写到了灵魂深处不可和解的冲突?为现代人的灵魂破败所震动,被寻找灵魂的出路问题折磨的作家,那就更少了。很多小说都成了无关痛痒的窃窃私语,或者成了一种供人娱乐的肤浅读物,它不仅不探究存在的可能性,甚至拒绝说出任何一种有痛感的经验。作家们只要一开始讲故事,马上就被欲望叙事扼制,根本无法挣脱出来去关心欲望背后的心灵跋涉,或者探索人类灵魂中那些困境。欲望叙事的特征是,一切的问题最后都可以获得解决的方案,也就是获得俗世意义上的和解;唯独灵魂叙事,它是没有答案的,或者说它在俗世层面是没有答案的——文学就是探究那些过去未能解答、今日不能解答、以后或许也永远不能解答的疑难,因为这些是灵魂的荒原,是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提问。只有勇敢面对这样的根本提问,人才有可能成为内在的人,文学才能称之为寻找灵魂的文学,木心说:“五四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不成熟,原因是作者的‘人’没有成熟。”确实,作家如果没有完成精神成人,文学所刻画出来的灵魂就肯定是单薄的。当下时代,写作门槛已越来越低,各种方式流行的中国故事实在太多了,有些是满足于读者一种阅读的趣味,有些是消费性写作潮流的产物,但最值得倡扬的,还是完成了一种精神的那些中国故事。毕竟,一味地展示欲望细节、书写身体经验、玩味一种窃窃私语的人生.早已不再是写作勇气的象征;相反,那些能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我相信后者才是中国文学精神流转的大势。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看到这一精神大势的变化,也唯有如此,在中国故事中所创适的中国形象,才是健全的、成熟的、真正有中国气派的。(摘编自谢有顾《如何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艺术上一味求新,缺乏中国特色,在内容选择上过于狭隘,缺少人格的光辉,是这些年中国故事讲述时的普遍误区。B.作家要对生活抱有“温情与敬意”、也要描绘、批判,避免沉陷于一己之私,这样才是宽广的视野,才能展示更广阔的人生。C.文学失去了影响人心正面力量是因为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描写了精神的屈服感。D.中国当代小说不写值得珍重的人世,而写黑暗的心、欲望的景观、速朽的物质快乐,因为在作家们的视野里,已经没有多少值得珍重的事物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讲故事的人应该认真思考如何以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回应我们所处的时代,真正把握时代的潮流,直面人生的诸多难题。B.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写出人性的善良、人世的温暖,传达出人们美好的希望和梦想,通向深微的人心,C.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的形象是丰富和复杂的,能带给读者痛感经验,那么就意味着该竹家跳出了肤浅,完成了精神的成熟。D.重塑作家的灵魂,让其具有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生活的眼光,才可能出现有灵魂的、催得敬重的写作,才可能讲出中国故事的风骨。3.下列选项,最能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A.讲故事的人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对待生活,才能讲好中国故事。B.缺乏高远心灵和希望、梦想,精神视野残缺,就无法讲好中国故事。C.讲故事人要突破欲望叙事的扼制,上升为灵魂叙事,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D.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值得敬重的写作。4.请根据材料内容,为“欲望叙事”下一个定义,不超过65字。(4分)5.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非攻鲁迅文本一;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突出墨子为民奔波的劳苦形象)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的。”“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楚国的郢城,街道寬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幹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腳.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墨子輾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这可不成,”公输般悵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賤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鉤拒,你的义也有鉤拒么?”“我这义的鉤拒,比你那舟战的鉤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鉤,用恭来拒。不用爱,鉤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文本二: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执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英雄形象。高二语文.第6页(共12页)文本三:《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本段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B.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C.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B.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C.“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D.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8.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对《非攻》中的“墨子”进行评点。(4分)9.对待文本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不合主旨而删掉”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4小题。天汉元年,且疑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苏)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答其善意。(单于)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常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常愿肝脑涂地。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赞曰: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节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10.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B.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C.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D.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4.“天汉”,汉武帝的年号。年号遇大事可更改,一个帝王可以用多个年号。B.“节”,旄节,也叫符节。符可为调兵凭证,苏武所持节为出入门关凭证。C.“子卿”,苏武字子卿,李陵不称名而称字可以表明对苏武的礼貌和尊敬。D.“赞”,一种文体,可用于颂扬人物,作者常用赞来议论史事、表达思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武为国守节。他宁可自杀,也不愿因被审讯给国家带来羞辱。B.苏武爱憎分明。他直斥卫律叛国投敌的劣迹,却与李陵畅饮数日。C.苏武忠贞不二。他出使后被扣,面对威逼利诱,终不肯投降匈奴。D.李陵心态复杂。他面对苏武,感到背叛汉朝罪孽深重,自刎而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2)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14.作者对卫律和李陵的态度不同,请从“卫律劝降”和“李陵劝降”处予以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9分)醉中出西门偶书【注】陆游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负公朝。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醉来挟箭西郊去,极目寒芜雉兔骄。【注】本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年),此时作者免官闲居成都。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了作者赋闲、住在古寺里面无事可做、只能以酒来消解心中苦闷的生活状况。B.颔联中的青山、白发,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视觉冲击,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C.颈联在今昔对比中叹时光流逝,诗人满怀悲伤遗憾,只能靠追忆少年时的抱负自我宽慰。D.同为出猎场景,“极目寒芜雉兔骄”与苏轼“西北望,射天狼”所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16.有人评价此诗:“愤懑却不消沉。”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3)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给出建议“___,___”,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不到最后的胜利,绝不松懈。(4)“大雁”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偕“雁”抒离思、叹孤寂、表忠贞的诗词比比皆是,如:“,。”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倏地变成了网红词的“躺平”通常是指人因压力大,事情头绪多,搞得焦头烂额,从而放弃行动而任其自然发展的处事方式。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躺平其实是一种睡姿。虽然睡觉采用哪种姿势,是个人的习惯,但对于某些人群和特殊情况,需要采取更适宜的睡姿,否则,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婴幼儿或少儿时期骨架柔软,睡姿可以千态万状。成人则不然,经常打鼾的人不宜仰卧入睡,以侧卧位为宜孕妇最佳的睡姿是左侧卧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常以仰卧和侧卧位为宜.侧卧位时在双下肢下方垫一软枕。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成人正常的睡姿是向右侧卧位,侧卧时背和双腿像弓一样微微弯曲,手交叉成拱形,就像胎儿呆在母亲腹中,全身容易放松.有利于解除疲劳。由此可见,“躺平”只可一时,打个盹而已。18.下列句子中的“某”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某”,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追在当阳桥前.张飞赶到,高叫:“四弟不必惊慌,某家在此,料也无妨!”B.石家庄部队某团政治处按照党委的要求,准备召集营级干部开会。C.李某因谎称“我要抢劫珠宝店”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7日。D.叶公好龙比喻表面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的爱好它,甚至畏惧它。19.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下列选项中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常打鼾的人侧卧,就不会打鼾。B.婴幼儿或少儿,因为没有生活压力,所以什么睡姿都可以。C.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仰卧位时,对缓解症状有帮助。D.孕妇采用左侧卧位睡姿有利于胎儿在子宫里的发育。(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百年孤独》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像画卷一样展现在读者面前,是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关于《百年孤独》,有一个轶事。一个记者问起贾平凹对这本书的看法,他说他从来没有读过,也不知道好看在哪里。这很有意思。现实生活中,想必不少人有同样的想法,却不敢说出来,就像小资产阶级不敢承认自己对红酒和雪茄一窍不通;可一个完全消费得起红酒和雪茄、但对此不感兴趣的富豪,却可以非常坦然地说出这句话。很多初读《百年孤独》的人,可能都会有一种感觉:乱。这种“乱”的来源,可能是源于七代男人共享两个名字,可能是源于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也可能是源于那种强硬的马尔克斯的叙事风格。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乱的感觉,也源自于一种被震慑,像是一整个南美洲大陆的掠影,带着烈阳、暴雨和极度难忍的痛楚扑面而来。还没有准备好承受这种痛楚的人,往往会本能地选择闪避。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是语言表达流畅准确。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句。(3分)这种“乱”的来源,可能是源于七代男人共享两个名字,可能是源于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也可能是源于那种强硬的马尔克斯的叙事风格。2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可改写成:“很多初读《百年孤独》的人,可能都会有一种乱的感觉。”从意思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三)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6分)2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古往今来,哪一位杰出人才不是披荆斩棘,从各种困境中脱颖而出,最终才取得成功的呢?正如“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逆境出人才。请对此展开驳论,200个字左右。(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语出《庄子·内篇·人间世》,意为事物开始时简小,将要完成时必定宏大。1956年2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董必武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全新开馆,众多参观者在“作始也简将毕也巨”的题词前久久驻足: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辛集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答案A解析B.“这样才是宽广的视野”错。C.表述绝对。D.扩大范围。C解析:曲解文意。D解析:A.强调“公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条件之一,即分论点,不是主要观点;B.从反面阐释,并非对作者主要观点的准确概括。C.属于次要观点。欲望叙事是一种与灵魂叙事相对,只追求获得俗世意义上的和解,不能勇敢面对并探索人类生存问题,精神不成熟,灵魂单薄的叙事方式。解析:(1)符合下定义格式,且中心词是“叙事方式”类的名词;(2)关键信息必须包括3点:“追求获得俗世意义上的和解”,“勇敢面对并探索人类生存问题”“精神不成熟,灵魂单薄”。论述思路为“总-分-总”。第一段为总说部分,提出问题,作品中的中国故事中,普遍存在着两个误区,导致缺少中国精神。第二至五段分析并解决问题,共有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第二段,提出分论点(1)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对待生活,才能讲好中国故事;第三、四段为第二个层次,提出分论点(2)缺乏高远的心灵和希望、梦想,精神视野残缺,就无法讲好中国故事;第五段为第三层,提出分论点(3)要突破欲望叙事的扼制,上升为灵魂叙事,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结尾段即第六段为全文的总结,明确中心论点: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值得敬重的写作。6答案:A解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错误。仅管黔敖继承了墨子的精神。结合文中墨子评价曹公子的话“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可知,曹公子他们只是空谈,而非勤恳实干,不能体现墨子的精神。7答案:C解析:“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错误。插入现实生活中的描写,不破坏作品的艺术效果,反而能增强作品幽默、调侃的情趣。8答案:从人物形象角度评点:(2分)①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②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从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角度评点:(2分)①正面描写。以墨子鞋底磨成大窟窿,脚上起茧等细节描写写出他为宋不辞劳苦。②侧面描写。以公输盘狡诈、心怀不义以及各种借口,侧面衬托出墨子执着于仁义。解析:作答此题,首先要总结概括文本二的观点。结合“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及“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可知《非攻》一文的特点体现在“历史精神”和“丰富的手法”。所以评点墨子形象需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在作答手法时需直接答相关手法,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9答案:①结尾写为宋国奔波的墨子归来时,却在宋遭遇搜身,募捐,避雨不得以致鼻塞的尴尬经历。②从人物塑造上,使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③从主题表现上,深化了小说主旨,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④从艺术效果上,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⑤结构首尾呼应,讽刺作者生活的社会。解析:此题即为考查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结合文本三及初中课文《公输》,可知,鲁迅对文章改编后,文章主旨更加丰富。原文更侧重墨子尚义非攻;鲁迅新编后的加入对实际生活的考量,增强了讽刺幽默效果。所以结尾应当保留。墨子为宋国争取和平,理应受到宋国的盛情接待,但迎接他的却是无理的检查。反映了深刻的生活实质。作答此题需要从情节概括、人物、主旨、情节、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DB解析: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虎符,古时帝王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一分为二。12.D13.(1)“失去节操,辱没使命,即使活下来,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拔出佩刀自杀。(2)卫律知道苏武最终不会被威力恐吓住,禀告了单于。单于就越发想要使他投降。(1)写“卫律劝降”,描写其丑态,用贬抑之语,表明对卫律不齿;(2)写“李陵劝降”,描写其真诚和痛苦,表明对李陵同情。译文: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匈奴正要派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敲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抬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挖野鼠穴里藏的草食充饥。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赞曰:孔子说的“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些做人的道德标准,在苏武身上都体现出来了。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叹时光流逝”“自我安慰”错误。颈联“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意思是人生仕途不顺悲伤自己孤独终老无所事事,从年少起便立志征战沙场可以不被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故选C。16.①耽酒之寂、蜀地之悲和郊外之芜表现了诗人不被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②负于朝廷的愧疚感、为征战的宏愿、不迎合世俗的操守则表明他依然有壮志豪情和高尚品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情感的能力。愤懑表现在借酒浇愁、悲伤终老蜀地,极目寒芜凄凉,凸显了诗人的逆境,诗人写自己四处奔波的时光,实在是令陆游心力交瘁,精疲力竭,他的命运也确实称得上多舛,有才不得重用,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心情自是抑郁难平。但是,意志并不消沉,虽然感觉有负圣朝,但未曾坠落青云之志,反倒是具有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的心境,比如“雉兔骄”“挟箭西郊去”都可以见证。诗人饱经磨砺,游荡四方,却不颓废消极,志向常在,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白发向人羞折腰”,一头白发了,要保住晚节,不要向人折腰!他自己又怎么会为了能够返回家乡,调离蜀地,而去低眉折腰,讨好朝中权贵呢?这句“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其实是他埋藏最深处的心声,是源自心底最彻底的自白。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4)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D解析:文中画线句中的“某”指不定的不说明的人或事物。A句中“某”是自称之词,指代“我”或本名,旧时谦虚的用法;B和C句中“某”指一定的不明说的人或事物;D句和划线句相同。19.C解析:A项主观臆断,B项强加因果,D项主观臆断。20.这种“乱”,可能是源于七代男人共享两个名字,可能是源于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也可能是源于马尔克斯的那种强硬的叙事风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种语病:一是“来源……是源于……是源于……是源于……”句式杂糅,可删除“的来源”;二是语序不当,应将“那种强硬的马尔克斯的叙事风格”改为“马尔克斯的那种强硬的叙事风格”。21.原文用冒号将要强调的“乱”突出出来,能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表达效果更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注意冒号的作用。原文“很多初读《百年孤独》的人,可能都会有一种感觉:乱”中使用冒号强调了“乱”字,以引起读者的重视,能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表达效果更好。22答案:示例:逆境能使人成才,但逆境与成才是不能画上等一号的。逆境出人才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对于意志薄弱的人,逆境只能是他们的坟墓。说“逆境出人才”,这是因为逆境出的人才,其事迹太感人,就像文王、仲尼、屈原等,人们不过是为了教育好后代,觉得举这些例子更有说服力罢了,但千万不能认为逆境就一定能出人才,于是去制造逆境,让子女成才。若是逆境容易成才,孟母又何必辛辛苦苦地搬家呢?一句话,顺境比逆境更能出人才。23写作【题目解析】一、题目材料的理解材料共3段。第一段:“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语出《庄子·内篇·人间世》,意为事物开始时简小,将要完成时必定宏大。引用《庄子》中的话,“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出自《庄子·内篇·人间世》,意为事物开始时简小,将要完成时必定宏大;引申为任何具有远大前程的事业,尽管在初创之时微不足道,等到将要完成的时候就一定会发展得非常巨大。开始时简小,完成时宏大,其间渗透发展的思维,自然要涉及两元关系,即“始简”与“毕巨”,由简小到宏大的转化。第二段:1956年2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董必武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正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中共一大召开后,当时我们党只有五十几名党员。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实质上已经开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已经发生深刻改变。第三段: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全新开馆,众多参观者在“作始也简将毕也巨”的题词前久久驻足。民众在该题词前久久驻足,说明始简与毕巨是对百年征程的最好总结之一,值得引起人们的慎重思考。从嘉兴湖畔的一条小船出发,成长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一个政党由小而大、由弱变强的轨迹创造了历史的奇迹;从小岗村农民的红手印开始,促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腾飞,一个国家履险如夷、转危为安的探索刷新了发展的模式。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改革开放,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过去时”已经定格,“现在时”正在进行,“未来时”近在眼前。百年奋斗铸就历史辉煌,信心百倍推进复兴伟业,站在历史新起点,当下之“巨”即未来之“简”,我们仍要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开拓新时代伟业,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综上,从建党初期的“简始”,到1956年董必武题词的阶段性“毕巨”,接续以此为起点的新的“简始”,再到2021年建党100年“众多参观者在题词前久久驻足”对百年共产党奋斗历程及取得的成就的感悟深思及回望“巨毕”的过程。思维线索如下:1.简始,可以达至巨毕;巨毕,往往产生于简始。2.由始而毕,由简而巨,其间必然经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3.前人的每个巨毕,都是新的简始。二、引导语理解“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有三层意思:一是“结合材料”即要以材料为起点,作文的主题要由材料得出;行文中要提及材料;结尾要回扣材料。不可置材料于不顾,不可抛开材料写作。既要结合材料内容,也要结合材料含意。材料内容指材料中关于始简毕巨对中共百年历程与经验的阐述;含意是指材料的启示意义,即哲学意义、抽象意义、扩展意义。二是“你有”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传达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与时代紧密联系,应体现新时代特征,体现作为即将成为第二个一百年建设的主力军应有的价值认知。三是“感悟”是指有所感触而领悟;“思考”是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想活动。这是要求考生在阐释自己想法时,要能结合时代语境,体现考生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思考。三、关于是否符合题意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能围绕材料中提供的“始简”与“毕巨”对中共百年历史的总结及由此产生的关于从过去简小到现在宏大、现在的简小到未来的宏大的转化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符合题意须完成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结合材料表达感悟:对中共百年历史上始简毕巨的总结与判断。二是引发思考(可以理解为启示):阐述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插座用电安全
- 那份不一样的真情作文800字-那份不一样的真情初三作文五篇
- 个人的安全承诺书模板锦集九篇
- 难治性淋巴瘤护理
- 白天鹅红珊瑚读后感
- 关于端午节演讲稿模板锦集六篇
- 高三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三篇
- 竞职演讲稿范文合集十篇
- 入职自我介绍(15篇)
- 八年级常识教研组工作总结
- 集团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工作实施办法
- 县委书记在县委审计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 《计算机组成原理》全册详解优秀课件
- 五官科眼耳鼻咽喉科医疗常用器械的认识
- 企业清产核资报表
- 2023年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招考聘用36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 平凡之路歌词全文
-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英语二》模拟试卷一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 培训提问(讨论)记录表
- 材料科学基础ppt上海交通大学演示文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