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件_第1页
西方经济学课件_第2页
西方经济学课件_第3页
西方经济学课件_第4页
西方经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西方經濟學概述

**第一節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稀缺性:是指相對於人類的無窮欲望而言,資源總是不足的。選擇:就是用有限的資源去滿足不同欲望的決策。或者說如何使用有限資源的決策。

選擇的基本原則:生產什麼與生產多少;如何生產;為誰生產。**第一節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資源利用就是人類社會如何更好地利用現有的稀缺資源,使之生產出更多的物品。資源利用包括下麵三個相關的問題:充分就業問題;經濟波動與經濟增長問題;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問題。經濟體制就是一個社會作出選擇的方式,或者說解決資源配置與資源利用的方式。市場經濟體制;計劃經濟體制;現代市場經濟。經濟學是研究在一定的經濟制度下稀缺資源配置與利用的科學。西方經濟學就是市場經濟的經濟學。**第二節西方經濟學分類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概念微觀經濟學,是指以單個經濟單位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和相應的經濟變數單項數值的決定,來說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資源的配置問題。

理解時注意:研究的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解決的問題是資源配置;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宏觀經濟學,是指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來說明資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理解時注意:研究的對象是整個經濟;解決的問題是資源利用;中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方法是總量分析。**第二節西方經濟學分類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聯繫與區別

區別:研究的對象、解決的問題、中心理論和分析方法上都有所不同。聯繫:互相補充的;都是實證分析;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第三節西方經濟學研究方法

規範經濟學規範經濟學,是指以一定的價值判斷作為出發點,提出行為的標準,並研究如何才能符合這些標準的準則。注意:

實證經濟學實證經濟學,是指作出與經濟行為有關的假定、並分析和預測經濟行為的後果,研究經濟本身的內在規律。

注意:**第四節西方經濟學簡史西方經濟學從它產生到現在,經歷了重商主義、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和當代西方經濟學四個重要發展時期。一、重商主義——西方經濟學的萌芽時期

(產生於15世紀,終止於17世紀中期)基本觀點是:金銀形態的貨幣是財富的惟一形態,一國的財富來自對外貿易,增加財富的惟一方法就是擴大出口、限制進口,這樣就必須實行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即用國家的力量來擴大出口、限制進口。**第四節西方經濟學簡史二、古典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的形成時期(從17世紀中期開始,到19世紀70年代前為止)最重要、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亞當·斯密,其代表作是1776年出版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古典經濟學研究的中心是如何增加國民財富。他們強調財富是物質產品,要增加國民財富就必須通過增加資本積累和分工來發展生產。**第四節西方經濟學簡史古典經濟學的政策主張是自由放任,主張通過價格這只“看不見的手”來調節經濟的運行,使人們在追逐自己利益的過程中實現社會資源合理而有效的配置,以增加國民財富和社會福利。古典經濟學家把經濟研究從流通領域轉到生產領域,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真正獨立的學科。**第四節西方經濟學簡史三、新古典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時期(從19世紀70年代的“邊際革命”開始,到20世紀30年代結束)這一時期經濟學的中心仍然是自由放任,它是古典經濟學的延伸。但由於它用新的方法,從新的角度論述了自由放任思想,並建立了說明價格如何調節經濟的微觀經濟學體系,因而是新古典經濟學。

**第四節西方經濟學簡史1890年英國經濟學家阿弗裏德·馬歇爾綜合了當時的各種經濟理論,出版了《經濟學原理》一書。他把邊際效用價值論和生產費用論等結合起來,應用均衡概念建立了一個以“均衡價格理論”為核心的經濟學體系,奠定了現代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因此《經濟學原理》一書被稱為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的代表作,馬歇爾則被認為是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的主要代表和創始人。**第四節西方經濟學簡史新古典經濟學的政策主張仍然是自由放任,但已不像古典經濟學那樣只重視對生產的研究,而是將研究重心由過去側重供給轉向了強調消費和需求。他們明確地把資源配置作為經濟學研究的中心,論述了價格如何使社會資源配置達到最優化,從而在理論上證明瞭以價格為中心的市場機制的完善性。

**第四節西方經濟學簡史四、當代西方經濟學一一宏觀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時期(當代西方經濟學是以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主義的出現為標誌的)這一時期的經濟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凱恩斯革命時期。這一時期從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之前。**第四節西方經濟學簡史第二階段是凱恩斯主義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從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未。

第三階段是自由放任思想復興時期。這一時期始於20世紀70年代。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新經濟自由主義的理論和政策又受到人們的普遍懷疑和非難。新經濟自由主義自由市場萬能的理論和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各國政府深信的“市場機制最有效,政府干預越少越好”的觀念均受到強有力的挑戰和質疑,國家干預主義又重新抬頭。

**第四節西方經濟學簡史他們在繼承凱恩斯主義傳統和基本學說的基礎上,從理論上和分析技術上改進原凱恩斯主義,對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進行了重新構建,提出了許多新的研究成果和實證結論,形成了標明“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一個新學派,在西方經濟學界嶄露頭角並迅速成為影響最大的學派之一。

**

第二章需求理論及應用一、需求及其影響因素

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準上消費者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商品量。

理解需求概念,應把握好以下幾點:第一,需求不同於需求量。第二,需求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消費者必須具有購買意願;二是具有支付能力。第三,由於受供給、相關商品價格或消費者預期等因素的影響,需求量不一定等於實際購買量。

第一節需求一、需求及其影響因素

影響需求的因素:第一,商品本身的價格。

第二,相關商品的價格。互補關係,替代關係。第三,消費者的收入水準以及社會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

第四,消費者偏好。

第五,消費者對未來的預期。

第六,人口數量和結構的變動。

第七,政府的經濟政策。

第一節需求二、需求函數將影響需求的各種因素作為引數,用a、b、c、d……n表示,把需求作為因變數,用D表示,則需求函數為:D=f(a,b,c,d……,n)若只研究價格對需求量的影響,則需求函數表示為:D=f(P)若需求量與價格之間是線性關係,則需求函數為:D=a-bP

第一節需求二、需求函數需求表是表示某種商品的各種價格與其所對應的需求量之間的關係的表格。彩電的需求表

第一節需求A

BCDE價格(元/臺)26002400220020001800需求量(臺)10001200145017502100二、需求函數需求曲線:表示商品價格與需求量之間關係的曲線。

第一節需求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Q26002400220020001800P·····D圖2-2需求曲線三、單個需求與市場需求單個需求是指單個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市場需求是消費者全體對某種商品需求的總和,因而個人需求的總和就構成了該商品的市場需求。

第一節需求四、需求定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即需求量隨商品本身價格的上升而減少,隨商品本身價格的下降而增加。

第一節需求

第一節需求收入效應是指在假定商品價格維持不變的條件下,由於消費者實際收入的變化而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替代效應是指在假定消費者實際收入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商品價格發生變化而導致消費者增加對價格較低商品的購買,而減少其替代品的購買。

五、需求量變動與需求變動需求量的變動: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商品本身價格變動所引起的需求數量的變動稱為需求量的變動。需求量的變動表現為同一需求曲線上點的移動。需求的變動:在商品本身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需求的變動稱為需求的變動。需求的變動表現為需求曲線的平行移動。

第一節需求

第一節需求0

Q1

Q2QPP1P2圖2-3需求量變動DabPP00

Q1Q0Q2Q圖2-4需求變動D0D2D1一、需求價格彈性需求價格彈性簡稱需求彈性,是指價格變動所引起的需求量變動的比率,它反映了需求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敏感程度。

第二節需求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分類

第二節需求彈性

完全無彈性缺乏彈性單位彈性富有彈性完全有彈性

第二節需求彈性第一,需求完全無彈性,即Ed=0。需求曲線是一條與橫軸垂直的線,表示無論價格如何變動,需求量都不改變。第二,需求缺乏彈性,即Ed<1。需求曲線是一條比較陡峭的線,表示需求量變化幅度小於價格變化幅度。第三,需求單位彈性,即Ed=1。需求曲線是一條正雙曲線,表示需求量變化幅度等於價格變化幅度。

第二節需求彈性第四,需求富有彈性,即Ed>1。需求曲線是一條比較平坦的線,表示需求量變化幅度大於價格變化幅度。第五,需求有無限彈性,即Ed→∞。需求曲線是一條與橫軸平行的線,表示價格既定時,需求量是無限的,或者說對於價格的微小變動,需求量做出了無限大百分比的反應。

第二節需求彈性需求價格彈性分類重要意義:第一,生產者可以用需求價格彈性的原理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市場預測。第二,消費者可以用需求價格彈性的原理對自己的消費進行市場分析。第三,需求價格彈性分析可以幫助企業採取既靈活又科學的價格策略。

二、需求收入彈性

第二節需求彈性

正常品,需求收入彈性係數為正值劣等品,需求收入彈性係數為負值

三、需求交叉彈性需求交叉彈性是需求交叉價格彈性的簡稱,它表示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另一種商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第二節需求彈性

替代品,需求交叉彈性為正值互補品,需求交叉彈性為負值一、市場需求調查市場需求調查內容:第一,顧客基本狀況調查

第二,市場需求量及其變化第三,市場需求傾向及其變化第四,消費心理及其變化

第五,消費結構及其變化第六,消費者購買行為第三節市場需求調查與預測

正式調查制定調組織實查計畫施計畫調查準備明確問題結果處理分析調撰寫調查資料查報告圖2-4市場需求調查步驟一、市場需求調查市場需求調查的步驟

第三節市場需求調查與預測

一、市場需求調查市場需求調查方法

第一,觀察法第二,實驗法第三,詢問法

第三節市場需求調查與預測

二、市場需求預測市場需求預測是預測消費者、用戶在一定時期、一定市場範圍內,有貨幣支付能力的對某種商品的需求。

市場需求預測方法:經驗判斷預測法意見集合法專家預測法市場調研預測法時間序列預測法需求統計分析法第三節市場需求調查與預測

第三節市場需求調查與預測例1:某食品公司試製一種食品,選擇某城市中一典型的區域試銷該產品。試銷結果表明該消費區域中有60%的家庭試用過這種食品,而且其中有30%的家庭重複購買。試銷區每年家庭消費量為5袋。己知該城市家庭戶數是100萬戶。該產品的年需求量可用下麵預測模型來推算:

Y=Q*N*D式中Y代表年銷售量預測值;Q代表每單位用戶(家庭)年內平均消費量;N代表整個市場的總用戶(家庭)數;D代表用戶中重複購買率。第三節市場需求調查與預測將典型試銷區的試銷結果Q=5袋,N=1000000戶,D=60%*30%代入上述公式,則:

Y=5*1000000*60%*30%=900000(袋)

即這種新產品在該城市的年需求量為900000袋。第三節市場需求調查與預測例2,某傢俱公司通過市場調查得知當地市場中,每100對新婚夫婦需要購買的成套傢俱(床、床頭櫃、電視櫃等)為60套。根據調查歷年當地市場結婚對數資料推測下一年度結婚對數為6000對。則下年度用市場因數推演法預測新婚市場傢俱的市場潛量可用下式計算:

Y=Q*N

式中Y代表預測期商品市場潛量;Q代表相關的單位市場因數購買商品數量。第三節市場需求調查與預測根據上面調查資料可知,當地市場每對新婚夫婦用於購買傢俱的數量為60/100=0.6套。因而下年度用市場因數推演法預測的傢俱市場潛量為:

Y=0.6*6000=3600(套)

因而該市場新婚夫婦購買傢俱的市場潛量為3600套。

一、供給及供給函數供給是指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準上生產者願意而且能夠出售的商品量。理解供給概念,應把握好以下幾點:第一,供給不同於供給量。第二,供給也需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生產者願意出售,二是生產者有供給能力。第三,供給的商品既包括以前的存貨,也包括新生產的商品。第四,供給也分為單個供給和市場供給。第五,供給量不一定等於實際銷售量。第一節供求定理

一、供給及供給函數供給函數

S=f(a,b,c,d……,n)S=f(P)S=-c+dP第一節供求定理

一、供給及供給函數第一節供求定理

彩電的供給表

abCde價格(元/臺)26002400220020001800供給量(臺)20001700145012001000一、供給及供給函數第一節供求定理

·····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Q26002400220020001800PS圖3-1供給曲線二、供給定理供給定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某商品價格上漲,供給量就會增加,價格下降,供給量就會減少,即商品價格與其供給量呈同方向變動。第一節供求定理

三、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供給量的變動: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商品本身價格變動所引起的供給數量的變動稱為供給量的變動。供給量的變動表現為同一供給曲線上點的移動。供給的變動:在商品本身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供給的變動稱為供給的變動。供給的變動表現為供給曲線的平行移動。第一節供求定理

三、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第一節供求定理

abS0

Q1Q2QPP2P1圖3-3供給量的變動0

Q2Q0Q1QPP0圖3-4供給的變動S1S0S2四、供給價格彈性供給價格彈性是指價格變動所引起的供給量變動的比率,它反映了供給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敏感程度。第一節供求定理

第一節供求定理供給彈性分類:供給完全無彈性(Es=0)供給缺乏彈性(0<Es<1,)供給單位彈性(Es=1)供給富有彈性(Es>1)供給完全有彈性(Es→∞)

四、供給價格彈性影響供給彈性的因素:第一,生產成本的變化

第二,時期的長短

第三,生產規模變化的難易程度

第四,生產的難易程度

第一節供求定理

一、市場均衡價格形成均衡是指各種對立的、變動著的力量處於一種力量相當,相對靜止、不再變動的狀態。市場均衡是指在某段時間內,某一市場中商品的需求量正好和商品的供給量相等時的狀態。均衡價格:一種商品需求與供給相等時的價格。第二節均衡價格及其形成一、市場均衡價格形成對均衡價格的理解應注意三點:

第一,均衡是指經濟中各種對立的變動著的力量處於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

第二,決定均衡的力量是需求和供給雙方

第三,市場上各種均衡價格是市場競爭的最後結果,其形成過程是在市場的背後進行的

第二節均衡價格及其形成一、市場均衡價格形成第二節均衡價格及其形成QEPEE·····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Q26002400220020001800PSD圖3-5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一、市場均衡價格形成均衡價格形成過程也可以用經濟模型來表示,均衡價格決定的條件為:

D=a-b·P

S=-c+d·P

D=S第二節均衡價格及其形成第二節均衡價格及其形成例2,某商品的需求函數為D=20-4P,供給函數為S=-4+8P,求其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解:根據均衡條件D=S求出均衡價格PE20-4P=-4+8PPE=2將PE=2代入需求函數或供給函數,求得均衡產量QED=20-4×2=12

即QE=12

或S=-4+8×2=12

即QE=12

則該商品的均衡價格為2,均衡產量為12。

二、市場均衡價格變動第二節均衡價格及其形成EoE2E10

50100150QP543圖3.6需求變動效應D1DoD2SoEoE2E10

80100120QP5.542.5圖3.7供給變動效應S1DoS2So二、市場均衡價格變動需求變動對均衡的影響:

需求增加將會引起均衡價格的上升和均衡數量的增加。需求減少將會引起均衡價格的下降和均衡數量的減少。

第二節均衡價格及其形成二、市場均衡價格變動供給變動對均衡的影響:

供給增加將會引起均衡價格的下降和均衡數量的增加。供給減少將會引起均衡價格的上升和均衡數量的減少。第二節均衡價格及其形成三、供求定理第一,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價格上升,需求的減少引起均衡價格下降。第二,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數量增加,需求的減少引起均衡數量減少。第三,供給的增加引起均衡價格下降,供給的減少引起均衡價格上升。第四,供給的增加引起均衡數量增加,供給的減少引起均衡數量減少。第二節均衡價格及其形成四、均衡價格在經濟中的作用均衡價格是調節經濟的“看不見的手”其作用可以具體化為:第一,作為指示器反映市場的供求狀況

第二,價格的變動可以調節市場需求

第三,價格的變動可以調節市場供給

第四,價格可以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化

第二節均衡價格及其形成一、限制價格

限制價格是指政府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價上漲而規定的這些商品的最高價格。第三節均衡價格理論的應用

Eo0

QDQoQSQPPoP1圖3-8限制價格DoSo供給不足一、限制價格

限制價格的好處:限制價格有利於社會平等的實現,有利於社會的安定。限制價格的不利後果:第一,價格水準低不利於刺激生產,從而會使產品長期存在短缺現象。第二,價格水準低不利於抑制需求,從而會在資源短缺法的同時又造成嚴重的浪費。第三,限制價格之下所實行的配給,會引起社會風尚敗壞,產生尋求活動、黑市和尋租。

第三節均衡價格理論的應用

二、支持價格支持價格又稱最低限價,是政府為了扶植某一行業的發展而規定的該行業產品的最低價格。

第三節均衡價格理論的應用

P1Eo0

QDQoQSQPPo圖3-9支持價格DoSo供給過剩三、稅收問題

第三節均衡價格理論的應用

5EoE10

2030QP4.53圖3-10稅收變動效應S1DoSo第四章消費者行為分析第一節

消費者行為選擇第二節

總效用、邊際效用及效用最大化第三節

消費者均衡第四節

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應用**第一節

消費者行為選擇一、欲望欲望是指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願望。馬斯洛欲望劃分的五個層次: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欲望的滿足程度可以用效用大小進行比較和計量。**第一節

消費者行為選擇二、效用效用是消費者從消費某種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

。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

;具有遞減性和再生性

的特點。理解時注意:效用的主觀性

;不含倫理學判斷

;效用計量可大可小,可正可負。

**第一節

消費者行為選擇三、效用評價

基數效用論的基本觀點是:效用是可以計量並加總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數(1,2,3,……)來表示;基數效用論採用的是邊際效用分析法。序數效用論的基本觀點是:效用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是無法計量的,也不能加總求和的,只能表示出滿足程度的高低與順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數(第一,第二,第三,……)來表示;序數效用論採用的是無差異曲線分析法。

**第二節

總效用、邊際效用及效用最大化一、總效用與邊際效用總效用是指從消費一定量某種物品中所得到的總滿足程度。邊際效用是指某種物品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滿足程度。總效用與邊際效用的關係:當邊際效用為正數時,總效用是增加的;當邊際效用為零時,總效用達到最大;當邊際效用為負數時,總效用減少。

圖示4--1:**第二節

總效用、邊際效用及效用最大化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概念:隨著消費者對某種物品消費量的增加,他從該物品連續增加的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這種現象普遍存在,被稱為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原因分析:生理或心理的原因;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樣性。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還決定著需求定理。

**第二節

總效用、邊際效用及效用最大化三、效用最大化用邊際效用分析法分析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問題,實際就是分析如何實現消費者均衡。實現消費者均衡的前提假設:第一,消費者的嗜好是既定的;第二,消費者的收入是既定的;第三,商品的價格是既定的;第四,每一單位貨幣的邊際效用對消費者都是相同的。

**第二節

總效用、邊際效用及效用最大化在運用邊際效用分析法來分析消費者均衡的條件,即消費者如何進行商品的最佳購買組合,以實現其消費效用的最大化時,可以用以下兩個公式加以說明:

P1·Q1+P2·Q2+……+PN·QN=MMU1/P1=MU2/P2=……=MUN/PN=MUM

前者是消費者的限制條件;後者是消費者均衡的條件。**第二節

總效用、邊際效用及效用最大化消費者均衡的條件是:消費者用全部收入所購買的各種物品所帶來的邊際效用,與為購買這些物品所支付的價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說每1單位貨幣所得到的邊際效用都相等。案例說明:**第二節

總效用、邊際效用及效用最大化例如,我們知道某消費者的貨幣收入為9貨幣單位,即M=9,他所要購買的X商品與Y商品的價格均為1貨幣單位,即PX=1,PY=1。同時我們也知道他對X商品與Y商品的邊際效用評價如教材所給表所示。

可以看出,商品的邊際效用是連續下降的,在此情況下,消費者只有使花費每1元錢貨幣所帶來的邊際效用最大,才能使總效用最大。所以,理性的消費者應將第1元錢用於購買商品Y,因為商品Y可以使他獲得最大的效用單位,即19個效用單位,而不應去購買商品X,因為那樣只能獲得12個效用單位。同理,它應將第2、第3、第4、第5元錢繼續用於購買商品Y,可以分別獲得17、15、14、13個效用單位,**第二節

總效用、邊際效用及效用最大化因為他們都大於購買第一件商品X所獲得的12個效用單位。然後,它應將第6元錢轉而購買第一件商品X,所獲得的12個效用單位大於第6件商品Y的10個效用單位。最後,他用剩餘的第7、第8和第9元錢分別購買第二、第三件商品X和第六件商品Y。這時,分別花在這兩種商品上的最後一元錢的邊際效用是相等的,都是10個邊際效用單位。至此,消費者均衡實現。消費者的這種選擇可以通過公式進行驗證。PX·QX+PY·QY=1×3+1×6=9=MMUX/PX=MUY/PY=10/1=MUM**第二節

總效用、邊際效用及效用最大化所以可以得出消費者的最佳購買組合結論:購買X商品3件與購買Y商品6件,這樣的組合就能實現消費效用最大化。按照基數效用論的理論觀點,效用是可以計量並能加總求和的。所以,該消費者獲得的最大總效用是121個效用單位。即:19+17+15+14+13+10+12+11+10=121**第三節

消費者均衡

序數效用論是用無差異曲線分析方法來說明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即消費者均衡是如何實現的。一、無差異曲線無差異曲線是用來表示兩種商品的不同數量的組合給消費者所帶來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條曲線。

圖示4--2:**第三節

消費者均衡無差異曲線的特徵表現:右下方傾斜;同一平面圖上可以有無數條無差異曲線;在同一平面圖上,任意兩條無差異曲線不能相交;無差異曲線是一條凸向原點的曲線。**第三節

消費者均衡二、邊際替代率邊際替代率是消費者在保持效用水準不變的前提下,減少一種商品的消費量與增加另一種商品的消費量之比。公式表示:MRSXY=ΔY/Δx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是指在維持效用水準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為增加每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消費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是遞減的。**第三節

消費者均衡邊際替代率遞減的原因是,隨著x商品的增加,它的邊際效用在遞減;隨著Y商品的減少,它的邊際效用在遞增。這樣,每增加一定數量的X商品,所能代替的Y商品數量就越來越少,即x商品以同樣的數量增加時,所減少的Y商品數量越來越少。或者說,在MRSXY=ΔY/Δx這個公式中,當分母Δx不變時,分子Δy在不斷減少,從而分數值就在減少了。

**第三節

消費者均衡三、消費者均衡消費可能線又叫家庭預算線,它是一條表明在消費者收入與商品價格既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用全部收入所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數量最大組合的線。表明了消費者消費行為的限制條件。可用公式表示為:

M=PX·QX+PY·QY也可寫為:QY=M/PY-PX/PY·QX

**第三節

消費者均衡這是一個直線方程式,其斜率為-PX/PY圖示4--3

:消費可能線是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價格既定條件下作出的,如果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改變了,則消費可能線就會變動。

**第三節

消費者均衡序數效用論是將無差異曲線與消費可能線結合在一起來分析消費者均衡的實現這一問題的。如果我們把無差異曲線與消費可能線合放在一個座標圖上,就會發現,消費可能線必定與無數條無差異曲線中的一條相切於一點,在這個切點上,就實現了消費者均衡。

圖示4--4:**第三節

消費者均衡為什麼只有在E點時才能實現消費者均衡呢?從圖可以看出,I3所代表的效用大於I2,但I3與AB線既不相交又不相切,說明達到I3效用水準的X商品與Y商品的數量組合在收入與價格既定的條件下是無法實現的。AB線與Il相交於C、D兩點,在C、D兩點上所購買的X商品與Y商品的數量也是收入與價格既定條件下最大的組合,但由於I1<I2,說明C、D兩點上X商品與Y商品的組合並不能達到最大效用,它們所實現的效用水準仍然是I1所表示的效用水準。**第三節

消費者均衡AB線與I2線相切於E點,說明按E點進行消費組合也是現有收入水準所許可的,其實現的是I2所代表的效用水準。由於I2的效用水準大於I1,所以,按E點進行消費組合的效用水準就必然大於C、D兩點的效用水準。此外,由於無數條無差異曲線相互平行,因而能與既定的預算線AB相切的無差異曲線只有一條,而且是距離原點最遠的一條,也就是圖中的I2線。由此看來,E點就成為在收入與價格既定條件下的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消費組合點,即,只有E點才意味著消費者均衡的實現。**第四節

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應用一、價格變動對消費者選擇的影響當某種商品價格下降時,消費者將增加對該商品的購買量,從而增加他的滿足程度。圖示4--5:把價格變動導致的不同均衡點聯接起來所形成的曲線(圖中連結C1、C0、C2形成曲線PC)叫做價格一消費曲線。它是在消費者收入不變的條件下,如果價格發生變動時,消費者均衡點或消費者最佳購買行為的變動趨勢。

**第四節

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應用二、收入變動對消費者選擇的影響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收入越多,均衡點的位置離原點越遠。這表明消費者所能獲得的更高效用水平的消費組合方式,或者說,消費者將獲得越來越多的商品消費。圖示4-6:可以看出,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者均衡點依次向原點之外推移,把這些均衡點連起來構成的曲線IC就叫收入——消費曲線。在IC曲線上的任何一點,都是消費者在相應收入水準下所能選擇的使自己獲得最大滿足程度的商品組合點。**第四節

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應用三、恩格爾曲線恩格爾曲線是表示消費者的收入和某一商品均衡購買量之間關係的曲線。不同商品的恩格爾曲線圖示4--7:(A)反映了一般商品的恩格爾曲線變化趨勢:商品的消費量隨著消費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需求量的增長速度要慢於收入的增長速度;(B)反映了高檔商品的恩格爾曲線變動趨勢:商品的消費量是隨著消費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需求量的增長速度要快於收入的增長速度。

**第四節

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應用(C)反映了低擋商品的恩格爾曲線變動趨勢:商品需求量則隨著消費者收入的增加而不斷減少。恩格爾定律: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用於食品方面的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的的比率越來越小。恩格爾係數: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它常被用來衡量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的生活水準與富裕程度。恩格爾係數越小,表明生活水準與富裕程度越高,相反,則表明生活水準與富裕程度越低。**第四節

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應用四、消費政策第一,確保商品的品質;第二,正確的宣傳引導;第三,禁止不正確的消費;第四,對提供某些勞務的勞動者的素質進行必要的限制;第五,在價格管制政策中包含的限制價格政策;第六,建立“消費者協會”等組織,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個人消費對社會的影響:首先,要影響社會資源的配置與利用;其次,會給社會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最後,應該注意個人消費對社會風尚的影響。第四節

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應用**TUMUTUMUOO圖4—1:總效用與邊際效用圖

**圖4—2:無差異曲線圖

YI0XOYXI3I2I1**圖4—3:消費可能線圖YXCEDOYXOABA1B1A2B2B123234A6**圖4--4

:消費者均衡圖YOMNABXEI3I2I1**圖4—5:價格—消費曲線圖

YXOAB1B0B2X1X0X2II2I1PC**圖4—6:收入一消費均衡圖

YA3A2A1OB1B2B3XI1I2I3ICMNO**圖4—7:不同商品的恩格爾曲線圖

MOQ(A)MOQ(B)MOQ(C)**第五章生產者行為分析第一節生產者行為目標

第二節短期產量分析第三節

短期成本分析

第四節

生產要素最適組合第五節企業規模**第一節生產者行為目標一、企業行為目標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理性經濟人所追求的生產目標一般是實現利潤最大化。企業追求的目標實際是多元化的

:有的企業是以追求銷售收入最大化為目標;有的企業是以追求市場份額最大化為目標的;有的企業更注重社會責任與道義;有的企業則把穩定與增長作為目標;也有企業在一定時期是以追求虧損最小化為目標的。**第一節生產者行為目標二、生產要素生產要素是指生產活動中所使用的各種經濟資源。

勞動是指勞動者所提供的服務,可以分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資本是指生產中所使用的資金;土地是指生產中所使用的,以土地為主要代表的各種自然資源;企業家才能是指企業家對整個生產過程的組織與管理工作。**第一節生產者行為目標三、生產函數生產函數是表明在一定的技術水準下,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某種組合同它所能生產出來的最大產量之間依存關係的函數。生產函數的運算式是:Q=f(L,K,N,E)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Q=ALαK1-α

其中:1>α>0。**第一節生產者行為目標四、生產函數分類短期生產函數:短期是指企業不能全部調整所有生產要素的時期。在短期內,企業的生產要素分為可變投入與固定投入。可以變動的那部分要素投入叫可變投入,無法變動的那部分要素投入,叫固定投入。短期生產函數為:Q=f(L、K)。由於K不變,所以:Q=f(L)。長期生產函數:長期是指一個足夠長的時期,企業能夠調整所有的生產要素投入,包括技術水準和資本投資,因而只有可變投入,沒有固定投入,其長期生產函數為:Q=f(L、K)。**第二節短期產量分析一、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總產量是指一定量的某種生產要素所生產出來的全部產量。平均產量是指平均每單位生產要素所生產出來的產量。

邊際產量是指每增加一單位生產要素所增加的產量。

三者之間的數量關係是:TP=AP·QAP=TP/QMP=ΔTP/△Q**第二節短期產量分析二、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的相互關係圖示5--1:根據圖5-1,可以看出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之間的關係有如下特點:第一,總產量與平均產量的關係:第二,總產量與邊際產量的關係:第三,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的關係:**第二節短期產量分析三、生產三階段第一個階段(Ⅰ),是勞動投入量從零增加到B點的階段;第二個階段(Ⅱ),是勞動投入量從B點到A點的階段;第三個階段(Ⅲ),是勞動投入量超過A點以後的階段。

圖示5—1:**第二節短期產量分析四、邊際產量遞減規律邊際產量遞減規律又稱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其基本內容是:在技術水準和其他生產條件不變的前提下,當把一種可變的生產要素投入到一種或幾種不變的生產要素中時,最初這種生產要素的增加會使產量增加,但當它的增加超過一定限度時,增加的產量將會遞減,最終還會使產量絕對減少。

**第二節短期產量分析在理解邊際產量遞減規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這一規律發生作用的前提是技術水準不變;第二,這一規律所指的是生產中使用的生產要素分為可變的與不變的兩類;第三,在其他生產要素不變時,一種生產要素增加所引起的產量或收益的變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表現為產量遞增;第二階段表現為邊際產量遞減;第三階段表現為產量絕對減少。**第三節

短期成本分析一、成本性質成本:企業進行生產與經營的各種支出。會計成本:企業生產與經營中的各種實際支出;也稱為歷史成本。機會成本:作出一項決策時所放棄的其他可供選擇的最好用途;**第三節

短期成本分析理解機會成本時應該注意:第一、機會成本不同於實際成本,它不是作出某項選擇時實際支付的費用或損失,而是一種觀念上的成本或損失;第二、機會成本是作出一種選擇時所放棄的其他若干種可能的選擇中最好的一種;第三、機會成本並不全是由個人選擇所引起的,其他人的選擇會給你帶來機會成本,你的選擇也會給其他人帶來機會成本;**第三節

短期成本分析我們作出任何決策時都要使收益大於或至少等於機會成本。如果機會成本大於收益,則這項決策從經濟的觀點看就是不合理的。也就是說,在作出某項決策時,不能只考慮獲利的情況,還要考慮機會成本,這樣,才能使投資最優化。

利潤:企業的總收益減去總成本;會計利潤:總收益減去會計成本;經濟利潤:總收益減去會計成本再減去機會成本。**第三節

短期成本分析經濟成本:會計成本與機會成本之和;公式表示:會計利潤=總收益-會計成本經濟利潤=總收益-會計成本-機會成本**第三節

短期成本分析二、總成本、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短期總成本:短期內生產一定量產品所需要的成本總和;固定成本:企業在短期內必須支付的不能調整的生產要素的費用;可變成本:企業在短期內必須支付的可以調整的生產要素的費用;如果以TC代表短期總成本,以FC代表固定成本,以VC代表可變成本,則有:TC=FC+VC圖示5—2:**第三節

短期成本分析短期平均成本是短期內生產每一單位產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平均固定成本是平均每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平均可變成本是平均每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可變成本;如果以AC代表短期平均成本,以AFC代表平均固定成本,以AVC代表平均可變成本,則有:AC=AFC+AVC**第三節

短期成本分析短期邊際成本是企業在短期內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量;如果以MC代表短期邊際成本,以ΔQ代表增加的產量,則有:MC=ΔTC/ΔQ**三、總成本、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的相互關係圖示5--3:總成本、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的相互關係如下:第一,短期總成本、固定成本、可變成本的關係:三者的關係是:總成本與可變成本平行,且高一個固定成本的值。這是因為在圖5-3中,TC=TVC+TFC,TC與TVC的變化規律相同,TFC是一個不變數,加上TVC則等於TC。第三節

短期成本分析**第三節

短期成本分析第二,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變成本的關係。在AVC最低點的左邊,AC、AVC、AFC都遞減。在AC最低點的右邊,AC、AVC遞增,AFC緩慢遞減。在AC最低點與AVC最低點之間,AC慢遞減,AVC遞增,AFC遞減。這是因為在圖5-3中,AC=AVC+AFC。AVC,AFC都遞減,所以AC也遞減。AVC遞增,抵消了AFC的緩慢遞減,所以AC遞增。AVC緩慢遞增,抵消了AFC的遞增,所以AC緩慢遞減。**第三節

短期成本分析第三,短期邊際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可變成本的關係:MC先通過AVC的最低點,即S2點,再通過AC的最低點,即S1點。圖5-3中,MC與AC相交於AC的最低點S1點。在S1點,MC=AC。在S1點之左,AC在MC之上,AC遞減,AC>MC。在S1點之右,AC在MC之下,AC遞增,AC<MC。MC與AC相交的S1點被稱為收支相抵點。這時價格為平均成本,平均成本等於邊際成本,即:P=MC=AC,生產者的成本與收益相等。短期邊際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的關係也是如此。

**第四節

生產要素最適組合生產要素的最適組合,是分析生產者如何把既定的成本分配在兩種生產要素的購買與生產上,以達到利潤最大化。

分析的方式:等量分析法

一、等產量線等產量線是表示兩種生產要素的不同數量的組合可以帶來相等產量的一條曲線;圖示5--4:**第四節

生產要素最適組合等產量線的特徵表現:第一,它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線,其斜率為負值;第二,在同一平面圖上,可以有無數條等產量線;第三,在同一平面圖上,任意兩條等產量線不能相交;第四,等產量線是一條凸向原點的曲線。**第四節

生產要素最適組合

二、等成本線等成本線又叫企業預算線。它是一條表明在生產者成本既定,生產要素價格既定條件下,生產者所能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最大數量組合的線。

圖示5--5:公式表示:M=PL·QL+PK·QK該線上的任何一點,都是在貨幣成本與生產要素價格既定條件下,能購買到的勞動與資本的最大數量的組合。

**第四節

生產要素最適組合三、生產者均衡把等產量線與等成本線結合起來分析生產要素的最適組合。如果把等產量線與等成本線合在一個圖上,那麼,等成本線必定與無數條等產量線中的一條相切於一點。在這個切點上,就實現了生產要素最適組合。

圖示5--6:**第四節

生產要素最適組合為什麼只有在E點時才能實現生產要素的最適組合呢?

從圖5-6上看,C、E、D點都是相同的成本,這時C和D點在Q1上,而E點在Q2上,Q2>Q1,所以E點的產量是既定成本時的最大產量。在Q2上產量是相同的,除E點外,其他兩種生產要素組合的點都在AB線之外,成本大於E點,所以E點時的成本是既定產量時的最小成本。

**第四節

生產要素最適組合如果生產者的貨幣成本增加,則等成本線向右上方平行移動,不同的等成本線與不同的等產量線相切,形成不同的生產要素最適組合點,將這些點連接在一起,就得出擴張線。可以用圖5-7來說明擴張線。圖示5--7:擴張線的含義就是:當生產者沿著這條線擴大生產時,可以始終實現生產要素的最適組合,從而使生產規模沿著最有利的方向擴大。**第五節企業規模一、規模經濟規模經濟是指在技術水不變的情況下,當兩種生產要素按同樣的比例增加,即生產規模擴大時,最初這種生產規模擴大會使產量的增加大於生產規模的擴大,但當規模的擴大超過一定限度時,則會使產量的增加小於生產規模的擴大,甚至使產量絕對減少,出現規模不經濟。**第五節企業規模在理解規模經濟這一概念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這一規律發生作用的前提是技術水準不變;第二,這一規律所指的是生產中使用的兩種生產要素都在同比例地增加;第三,兩種生產要素增加所引起的產量或收益的情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規模收益遞增;第二階段:規模收益不變;第三階段:規模收益遞減。圖示5--8:**第五節企業規模二、內在經濟與外在經濟內在經濟是指一個企業在生產規模擴大時由於自身內部所引起的產量增加;引起內在經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可以使用更加先進的機器設備;第二,可以實行專業化生產;第三,可以提高管理效率;第四,可以對副產品進行綜合利用;第五,在生產要素的購買與產品的銷售方面也會更加有利;第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第五節企業規模內在不經濟:一個企業由於本身生產擴大而引起產量或收益減少。引起內在不經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管理效率的降低;第二,生產要素價格與銷售費用增加;**第五節企業規模外在經濟:整個行業生產規模擴大,給個別企業所帶來的產量與收益的增加。引起外在經濟的原因是:個別企業可以從整個行業的擴大中得到更為方便的交通輔助設施、更多的資訊與更好的人才,從而使產量與收益增加。

外在不經濟:一個行業的生產規模過大也會使個別企業的產量與收益減少。**第五節企業規模引起外在不經濟的原因是:一個行業過大會使行業內各企業之間競爭更加激烈,各企業為了爭奪生產要素與產品銷售市場,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此外,整個行業的擴大,也會使環境污染問題更加嚴重,交通緊張,個別企業要為此付出更高的代價。**第五節企業規模三、規模經濟與規模收益適度規模:就是使兩種生產要素的增加,即生產規模的擴大正好使產量達到最大。當收益遞增達到最大時就不再增加生產要素,並使這一生產規模維持下去。在確定適度規模時應該考慮到以下主要因素:第一,本行業的技術特點;第二,市場條件;等等**第五節企業規模範圍經濟就是擴大經營範圍所帶來的好處。範圍經濟的好處:第一,使企業規模可以無限擴大;第二,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企業的人力與物力資源;第三,各種不同行業產品可以互相承擔風險,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第四,有利於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便於從以一個行業為主轉向以另一個行業為主。**圖5—1: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關係圖

TPAPMPOTPAPMPLNSRABⅡⅠⅢC**圖5—2:短期總成本曲線圖COQFCVCSTCFC**圖5—3:短期成本曲線圖

COQAFCAVCACMCS1S2**圖5—4:等產量曲線圖

KOLOLKQQ1Q2Q3**圖5—5:等成本圖

KOLAB200100100506060CED**圖5—6:生產要素最適組合的實現圖

KABOMNQ3Q2Q1ELCD**圖5--7

:擴張線圖

KB3B2B1OA1A2A3DE1E2E3Q1Q2Q3**圖5—8:規模收益變動圖

QOL、Kabc**第一節市場理論

一、市場結構特點

市場是商品交換的場所和商品交換關係的總和。市場結構:

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完全壟斷寡頭壟斷壟斷競爭第一節市場理論二、完全競爭市場

完全競爭是指不受任何阻撓和干涉的市場情況。特點:

第一,市場上有眾多廠商和買者。

第二,市場上每個廠商都出售無差別的商品。

第三,廠商進入或退出不存在任何限制,即存在進入和退出自由。

第四,廠商和買者對某一行業每一廠商產品的價格具有完全的資訊。

第一節市場理論二、完全競爭市場

完全競爭市場上廠商所面對的市場需求可以描述為:在價格不變條件下,無論生產多少商品都是可以賣出的,即需求曲線是一條水平線。

第一節市場理論三、不完全競爭市場

不完全競爭市場是即有競爭又有壟斷的市場。

完全壟斷市場是指完全由一家廠商或公司所控制的市場情況。

壟斷競爭市場是指一種由大量通過生產相似而略有差別的產品相互競爭的廠商構成的市場情況。

寡頭壟斷市場是指幾個相互競爭的生產者構成的市場情況。

第一節市場理論三、不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上廠商所面對的市場需求可以描述為:在價格變化條件下,依據市場供求狀況決定生產多少商品,即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反向變動曲線。

第一節市場理論四、各種市場結構的比較

各種類型市場特徵及其經濟效率的比較市場類型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完全壟斷典型產業農業手工業重工業公用事業廠商數目很多較多少數一個產品品質同質異質同質同質進出產業容易較易不宜不能市場價格接受者影響者參與者制定者需求曲線水準略斜較斜最斜超額利潤無無有有規模經濟缺乏存在存在存在技術進步較快最快較快較饅經濟效率最高較高較低最低第一節市場理論四、各種市場結構的比較第一、需求曲線的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廠商對市場價格無能為力,只能控制一個變數,即根據既定的市場價格調整自己的產量,因此需求曲線是一條水平線,斜率等於0。壟斷條件下廠商能夠控制產量和價格兩個變數,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市場價格,需求曲線自左上方斜向右下方。一般來說,需求曲線的斜率與壟斷程度具有正相關:壟斷競爭的壟斷程度較低,需求曲線的斜率較小;寡頭壟斷的壟斷程度較高,需求曲線的斜率較大;完全壟斷的壟斷程度最高,需求曲線的斜率也最大。

第一節市場理論四、各種市場結構的比較第二、壟斷程度的比較

在完全競爭條件下,每個廠商的產銷量都很小,任何少數幾個廠商產銷量之和也很小,在完全壟斷條件下,廠商的產銷量即行業的產銷量,在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的條件下,是介於完全競爭與完全壟斷之間的壟斷程度。

第一節市場理論四、各種市場結構的比較第三、經濟效率的比較

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切於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均衡價格最低,均衡產量最高,資源利用最優。壟斷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略有傾斜,切於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左邊一點,均衡價格較低,均衡產量較大,但有剩餘生產能力,資源利用次優。寡頭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不確定,可以平如完全競爭,也可以陡如完全壟斷,但一般較陡,切於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更左一些。通常認為,寡頭壟斷廠商產量較少,價格較高,資源利用較差。完全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最陡,而且其他廠商不能進入,需求曲線與平均成本曲線相交,可以一直保持超額利潤、均衡價格最高、均衡產量最少,資源利用最差。

第二節收益與利潤

一、收益與利潤概念

收益是指廠商出賣商品的貨幣收入。總收益(用TR表示)是指廠商出售商品後所得到的總銷售收入。TR=P·Q

平均收益(用AR表示)是指廠商出售一定數量商品,每單位商品所得到的平均收入,AR=TR/Q邊際收益(用MR表示)是指廠商每多銷售一單位商品,從而增加總收益的值。

MR=△TR/△Q

第二節收益與利潤一、收益與利潤概念利潤(用Π表示)是指收益減成本的餘額。

三種經濟利潤:第一、廠商獲得的經濟利潤大於零,或稱為正的利潤。

第二、廠商獲得的經濟利潤為零,或稱為利潤為零。

第三、廠商獲得負的經濟利潤,或稱為負的利潤。

第二節收益與利潤一、收益與利潤概念

如果設Π為經濟利潤,則:

Π=TR-TC當:TR-TC>0獲得正的利潤TR-TC=0獲得利潤為零

TR-TC<0

獲得負的利潤

第二節收益與利潤一、收益與利潤概念

正的利潤與正常利潤的區別:第一、正的利潤是總收益減總成本大於零的利潤,而正常利潤是總收益減總成本等於零的利潤。第二、正的利潤是超額利潤,即超過正常利潤的利潤。正常利潤則是等於機會成本的利潤,亦是資本不再轉移時廠商家獲得的穩定的利潤。第三、正的利潤是短期存在的利潤,隨著部門內各廠商競爭,超額利潤在廠商間依據技術條件和市場條件的優劣而移動。

第二節收益與利潤二、兩種不同條件下收益曲線

(一)價格保持不變條件下的收益曲線

TR=P·QAR=TR/Q=P·Q/Q=PMR=△TR/△Q=(TR)`=P第二節收益與利潤二、兩種不同條件下收益曲線

(一)價格保持不變條件下的收益曲線

TRARMRPTR902.5702.0501.5301.0100.5P=AR=MR=D01030507090Q01030507090Q第二節收益與利潤二、兩種不同條件下收益曲線

(二)價格變化條件下的收益曲線TR=P·Q=(a-bQ)·Q=aQ-bQ2AR=TR/Q=(aQ-bQ2)/Q=a-bQMR=△TR/△Q=(

aQ-bQ2)`=a-2bQ第二節收益與利潤二、兩種不同條件下收益曲線

(二)價格變化條件下的收益曲線TRARMR

55TR1.8451.4351.0CBA250.6P=AR=D150.2MR0102030405060708090Q0102030405060708090Q第二節收益與利潤三、總收益與需求價格彈性關係

彈性總收入廠商決策富有TR↓↑=P↑↓·Q↓↓↑↑降價缺乏TR↑↓=P↑↑↓↓·Q↓↑提價第二節收益與利潤三、總收益與需求價格彈性關係(一)需求富有彈性的總收益與需求價格彈性關係

TR=P·Q=500×100=50000元TR=P·Q=450×120=54000元TR2-TR1=54000-50000=4000元TR=P·Q=550×80=44000元TR2-TR1=44000-50000=-6000元

第二節收益與利潤三、總收益與需求價格彈性關係(一)需求富有彈性的總收益與需求價格彈性關係

如果某種商品是富有彈性的,則價格與總收益成反方向變動,即價格上升,總收益減少;價格下降,總收益增加。第二節收益與利潤三、總收益與需求價格彈性關係(二)需求缺乏彈性的總收益與需求價格彈性關係

TR=P·Q=0.2×100=20元TR=P·Q=0.18×105=18.9元TR2-TR1=18.9-20=-1.1元

TR=P·Q=0.22×95=20.90元TR2-TR1=20.90-20=0.9元

第二節收益與利潤三、總收益與需求價格彈性關係(二)需求缺乏彈性的總收益與需求價格彈性關係

如果某種商品是缺乏彈性,則價格與總收益成同方向變動,即價格上升,總收益增加;價格下降,總收益減少。第三節

利潤最大化

一、盈虧平衡點分析

簡單分析:

TR=TCP×Q=F+V×QFQ=———P-V

計畫產量-平衡點產量經營安全率=——————————計畫產量第三節

利潤最大化一、盈虧平衡點分析CTRTCETFCOQ第三節

利潤最大化一、盈虧平衡點分析

假設艾利根公司制造一種產品,以每件250美元出售,變動成本為每件150美元,該廠商的固定成本為1000000美元,試求盈虧平衡點產量。

解:Q=1000000/(250-150)=10000(件),答:盈虧平衡點產量為10000件。

第三節

利潤最大化一、盈虧平衡點分析複雜分析:

TR=TCP×Q=a1Q-a2Q2+a3Q3+kQ1(盈虧平衡點)

Q2(盈虧平衡點)

Q3(舍去)

TR-TC>0正的利潤

TR-TC=0零的利潤

TR-TC<0負的利潤第三節

利潤最大化一、盈虧平衡點分析C、RTCTRTFCOQ1Q2Q第三節

利潤最大化二、利潤最大點分析

Π=TR-TC

邊際利潤為零,總利潤最大。(Π)’=(TR)’-(TC)’MΠ=MR-MC=0∴MR=MC

此時的Q為利潤最大化產量。

MR-MC>0產量增加,可增加利潤。

MR-MC=0達到利潤最大。

MR-MC<0產量減少,可增加利潤。第三節

利潤最大化二、利潤最大點分析C、RM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