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 城市数字孪生 第1部分:技术参考架构》征求意见稿_第1页
《智慧城市 城市数字孪生 第1部分:技术参考架构》征求意见稿_第2页
《智慧城市 城市数字孪生 第1部分:技术参考架构》征求意见稿_第3页
《智慧城市 城市数字孪生 第1部分:技术参考架构》征求意见稿_第4页
《智慧城市 城市数字孪生 第1部分:技术参考架构》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5.240.01CCSL7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martcity—Citydigi(本草案完成时间:2023/12/23)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IGB/TXXXXX—XXXX前言 II II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缩略语 15概念模型 26技术参考架构 37智能基础设施 47.1感知基础设施 47.2连接基础设施 47.3存储基础设施 47.4计算基础设施 58数据资源 59技术引擎 59.1虚实映射 59.2数字建模 69.3对象标识 79.4时空计算 79.5孪生可视 79.6仿真推演 89.7交互控制 810孪生服务 810.1数据服务 810.2分析服务 910.3应用服务 910.4智能服务 911安全管理 912运营管理 10参考文献 11GB/TXXXXX—XXXX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GB/TXXXXX《智慧城市城市数字孪生》的第1部分。GB/TXXXXX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技术参考架构。本文件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本文件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和全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7)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本文件主要起草人:GB/TXXXXX—XXXX城市数字孪生基于对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的映射,建立同生同态的数字空间,通过虚实空间动态连接以及实时交互,实现数字空间对城市运行、社会生活生产的仿真模拟,助力实现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治理、服务的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全周期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可提高城市规划质量和水平,推动城市发展和建设,促进城市运营和管理,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的一种系统性理念。GB/TXXXXX《智慧城市城市数字孪生》旨在规范城市数字孪生的内涵,指导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拟由三个部分构成。——第1部分:技术参考架构。目的在于确立城市数字孪生的概念模型和技术参考架构。——第2部分:数据参考架构。目的在于确立城市数字孪生的数据参考架构。——第3部分:业务参考架构。目的在于确立城市数字孪生的业务参考架构。1GB/TXXXXX—XXXX智慧城市城市数字孪生第1部分:技术参考架构本文件给出了城市数字孪生的定义,确立了城市数字孪生的概念模型和技术参考架构,规定了城市数字孪生系统的智能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技术引擎、孪生服务、安全管理以及运营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中应用部署,支撑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服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数字孪生digitaltwin具有保证物理状态和虚拟状态之间以适当速率和精度同步的数据连接的特定目标实体的数字化表示。[来源:GB/T43441.1-2023,3.4,有修改]3.2城市数字孪生citydigitaltwin数字孪生(3.1)在城市的应用,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城市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中的物理实体对象、关系及活动等属性实体对象在数字空间的映射、连接和同步,涉及城市中的政策、活动、产品、服务等。3.3虚拟数字人digitalhuman简称数字人或虚拟人,是指基于现实世界设计、通过计算机生成、再借助真人或计算驱动、在多模态输出设备呈现的虚拟人物。[来源:YD/T4393.1-2023,3.1.1]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I: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PI: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terface)AR: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IM:城市信息模型(CityInformationModeling)2GB/TXXXXX—XXXX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DenialofService)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InternetProtocolVersion6)MR:混合现实(MixedReality)V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XR:延展现实(ExtendedReality)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MobileNetworks)5概念模型城市数字孪生是在数字空间实现对城市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全面映射和连接,通过对城市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所包含的城市要素实体的全域历史及实时数据的采集、汇聚、建模、分析以及反馈,完成对城市要素实体及活动的全周期可溯、动态迭代以及实时反馈,实现城市模拟、验证、预测、控制。城市数字孪生概念模型见图1。图1城市数字孪生概念模型城市数字孪生概念模型具体描述如下。a)城市物理空间包含时空要素、环境要素、设施要素三方面,是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描述如下:1)时空要素是城市地理时空信息,包含城市范围内的空间坐标信息、时间信息;2)环境要素是城市物理对象所处的自然条件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质土体、水体、气体、植被等;3)设施要素是构成物理城市所需的各类对象,如基础设施、建筑、景观、能源、工业化等物理实体及其功能或形态的约束边界。设施要素所处空间可分为地上、地下、室内、室外、空域、水域以及特定区间。b)社会空间是社会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关系和活动的总和,包含组织、活动、关系以及逻辑。社会空间中以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多元参与主体及其相互间的多维层次关系构成组织要素,多元参与主体相互作用构成关系要素,社会关系变化及其迁移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构成逻辑要素。3GB/TXXXXX—XXXXc)城市数字空间是城市数字孪生的载体,包含智能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技术引擎、孪生服务、安全管理以及运营管理。数字空间是基于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孪生技术,对城市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进行部件级、单元级、事件级、区域级等不同尺度的建模,通过互联及感知系统实现数字、物理、社会三大空间之间的实时动态映射以及连接反馈,构成与现实系统对应的平行的数字空间,通过分析推演提升城市治理水平。6技术参考架构城市数字孪生以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为目标实体对象,以智能基础设施为支撑,全面融合城市各类数据,通过技术引擎构建数字实体及服务体系,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更新、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场景中。城市数字孪生技术参考架构由智能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技术引擎、孪生服务、安全管理和运营管理等构成有机综合的系统,如图2所示。具体描述如下:a)智能基础设施是为城市数字孪生建设和发展提供感知、连接、存储、计算等能力的各类设备的总称;b)数据资源是城市目标实体的形式、约束、规则等属性数据和城市各类信息化系统数据的汇聚,包括城市规划数据、时空基础数据、设施属性数据、社会基础数据、物联感知数据、资源调查数据、业务应用数据、运行评估数据等;c)技术引擎是实现城市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向数字空间映射的主要数字孪生技术的集合,包括数字建模、虚实映射、对象标识、时空计算、仿真推演、可视化、交互控制等;d)孪生服务是基于智能基础设施、数据资源,通过技术引擎提供的城市数字孪生通用服务的总称,包括数据服务、分析服务、应用服务、智能服务等,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提供决策支持;e)安全管理是根据城市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理等管理工作;f)运营管理提供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维护及运营服务,实现对城市要素、生态环境等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和统一呈现以及城市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理。4GB/TXXXXX—XXXX图2城市数字孪生技术参考架构7智能基础设施7.1感知基础设施感知基础设施包括传感器、传感设备设施以及空天地测量测绘设施等,具体要求如下:a)应通过感知设施或感知设施组合进行城市数字孪生数据的采集;b)应具备物与物、物与人泛在联接能力,对城市进行智能化识别、感知与控制;c)应支持设置数据采集频率、时间间隔,满足应用在空间尺度、事件频次等方面的数据采集需7.2连接基础设施连接基础设施包括移动网络、车联网、物联网及全光网络等有线、无线的网络连接设备、设施以及系统,具体要求如下:a)根据业务需求和空间要求的变化,应具备及时优化和调整网络结构的能力;b)面向下一代连接和扩容需求,应具备网络资源动态编排能力;c)应满足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传输速率和质量的要求;d)宜具备设备与设备间自连接、自组网的能力;e)宜进行IPv6适配改造。7.3存储基础设施存储基础设施主要指多级数据存储中心以及云数据中心,包括块存储、文件存储、对象存储、列式存储、云存储、分布式存储等,具体要求如下:a)应支持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归集;5GB/TXXXXX—XXXXb)存储资源应按需进行弹性分配和软件定义网络;c)应根据数据读取性能,优化存储架构、存储方式和检索方法等;d)应具备高吞吐数据读取能力。7.4计算基础设施计算基础设施是以各类数据中心为载体,提供城市数字孪生数据计算能力的基础设施,包括通用计算、超级计算、智能计算及边缘计算等能力,具体要求如下:a)应支持城市建立虚拟一体化计算资源池;b)应支持二维和三维的数据渲染、仿真计算,保障应用的流畅运行;c)应具备边缘计算能力,支持高速率、高可靠和低时延的应用场景。8数据资源数据资源具体要求如下:a)城市规划数据应包括但不限于国土空间规划数据(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等)和专项规划数据(自然资源行业专项规划、环保规划、水利规划、交通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b)时空基础数据应包括但不限于矢量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模型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等;c)设施属性数据应包括但不限于城市物理设施对象的材质、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可靠度指标、安全设防标准、关联物理量等;d)社会基础数据应包括但不限于人口基础数据、综合法人库、信用信息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电子证照数据库等;e)物联感知数据是通过感知设备采集的各类感知数据以及状态数据,宜包括但不限于城市运行与安防数据(城市设施运行状态、治安视频数据、三防监测数据)、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水、土壤、空气等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测数据(城市道路桥梁、轨道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绿化、环境卫生、道路照明、垃圾处理设施等)、建筑监测数据(设备运行监测、能耗监测)、气息监测数据(雨量、气温、气压、湿度等)、交通监测数据(交通视频监控信息、电子监控信息)及空间感知数据(测绘遥感、卫星遥感等);f)资源调查数据宜包括但不限于地质调查数据(基础地质、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等)、土地资源调查数据(耕地资源、基本农田等)及水资源调查数据(水系水文、水利工程、防汛抗旱、城市供排水等);g)业务应用数据涉及城市运行管理的各领域各业务的信息资源、业务流程、处理输出等动静态数据,宜包括但不限于业务属性、实施数据集、业务信息系统、行业领域信息系统、第三方社会机构信息系统等多源业务应用数据;h)运行评估数据宜包括但不限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环境、气象、能源、交通等领域运行成效以及评估数据。9技术引擎9.1虚实映射6GB/TXXXXX—XXXX虚实映射技术是基于测绘和物联网等技术,在统一时空基底下实现对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全要素的数字化表达、交互以及协同的技术,具体要求如下:a)应具备测绘能力,包含对地理位置、几何结构、状态等多角度特征提取的数字化功能,使物理实体与虚拟实体在不同尺度上一一对应;b)应具备智能匹配能力,为虚拟空间实体映射提供标准属性模板以及关键指标记录,实现城市实体的全域标识以及信息动态实时更新,同时应提供相应的设备安全防护,可信可控,实现对虚拟空间中数据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c)应具备对象管理能力,实现对虚拟实体以及数据资源共享共用。通过对虚拟对象的管理实现城市物理对象以及社会对象在实体空间的连接与关系,确保数字对象在数据处理、分析、推演等一系列过程中的可溯性;d)应具备属性关联以及特征提取能力,帮助城市数字孪生获取完整性好、现势性强、精准度高的全域全要素数据关联,通过融合时空大数据,构建与包含空天地等时空基础数据的一体化的、信息一体化的数字信息底座,保证城市全息数据的完整采集以及关联挂接;e)应支持实体语义描述包括相邻、相离、相交、交叉、包含、叠加、连接等空间关系,还包括要素间的属性、关系;f)应支持语义扩展,构建实体-业务知识图谱,方便各种业务应用场景。9.2数字建模9.2.1空间建模空间建模是通过多种数据对物理实体的自身属性进行建模的技术,具体要求如下:a)应能够精确描述物理实体的形状以及长、宽、高等几何信息;b)应能够描述物理实体的经度、纬度、高度、时间等时空信息;c)应能够在建模区域内构建不同等级精度模型,能够支持无缝衔接;d)应能够准确识别各类建筑物、道路及道路标识、桥梁、植被、山地、水体等要素;e)应能够描述物理世界地形地貌、城市建筑、基础设施等全空间、全要素物理实体;f)应支持基于航空航天影像数据、激光点云数据、无人机数据、实时感知数据等数据构建三维模型;g)宜支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空间模型。9.2.2语义建模语义建模是对场景中三维模型赋予语义、GIS等关联信息的技术,具体要求如下:a)应支持输出带语义信息、几何信息、关联属性信息的三维模型,可以被机器识别并参与计算、仿真;b)应具有统一分类和唯一编码标识,如基于时间以及空间位置的电信时空网格编码;c)应按照分级要求逐级建模,并进行融合,实现平滑动态连续显示;d)应支持倾斜摄影、激光点云、BIM、CIM、CAD、GIS数据接入,应支持不同细节粒度建模;e)应支持构件级别精度为最小单元,并在此基础上支持程序化生成、自动生成模型;f)宜采用统一元数据格式描述数字实体及对象。9.2.3事件建模事件建模是将真实世界的事件或过程抽象为模型,并描述各要素、关系及其机理的技术,具体要求如下:7GB/TXXXXX—XXXXa)应具有物理实体运行规则、规范的信息;b)应针对目标实体建立经实践验证可行的数学、物理、化学、逻辑关系等机理模型;c)应能够自定义扩展和链接多领域数据,如社会经济信息、实时大数据等;d)应支持基于场景、事件的活动建模,包含主体、过程、输出等要素;e)应支持将描述目标实体运行规律的内在机理转化为建模语言。9.3对象标识对象标识是对城市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中的城市部件、团体、个体、物体等目标实体,分配唯一的身份标志编码,从而确保城市现实空间(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中的每一个目标实体都能与城市数字空间的数字实体一一对应,实现目标实体和数字实体互操作的技术。对象标识包括客体标识、主体标识、关联关系标识等,具体要求如下:a)客体标识:应唯一标识客体在物理空间及其在城市数字空间的统一编码,如建筑物时空位置编码、管理网格归属编码等;b)主体标识:应唯一标识主体在物理空间及其在城市数字空的的统一编码,如自然人、法人和社会团体等编码;c)关联关系标识:应对主体和客体、主体和主体、客体和客体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统一编码,如产权证编码即主体和房产实体之前权属编码;户口编码涉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编码等。9.4时空计算时空计算是基于时间以及空间坐标的多维计算技术,包含但不限于空间解析、空间计算、空间查询、时空分析,具体要求如下:a)空间解析:通过空间抽壳等技术,能自动提取三维空间数据,构建空间实体和拓扑关系,实现空间实体识别、语义解析等;b)空间计算:基于统一时空基准,应对空间中的人、事、物等动态要素及空间实体等静态要素进行离线或实时计算;c)空间查询:应构建统一、高效的空间索引体系,实现时空要素查询、实体位置查询、空间关系查询等;d)时空分析:基于时间尺度,能对空间实体时空交汇、实体碰撞、拓扑关系等进行分析和预测。9.5孪生可视孪生可视是实现物理城市到数字城市映射的技术,包含但不限于全要素表达、全动态编辑、实时云渲染,具体要求如下。a)全要素表达1)应支持基于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瓦片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等多源数据,对建筑、道路、水系、植被等的几何、颜色、纹理属性进行表达;2)应支持业务专题表达,包含但不限于规划、建设、应急、能源、工业、交通、水务、水利。b)全动态编辑1)应支持对城市场景的动态编辑,包含但不限于模型导入、材质替换、构件取点、事件模拟等;2)宜支持场景内各类要素的增、删、改、查。c)实时云渲染8GB/TXXXXX—XXXX1)应支持对城市三维场景多尺度、多层次实时图像渲染,实现城市宏观/中观/微观一体化、地上/地下一体化、静态/动态一体化;2)应支持基于GPU+5G云网资源的数字孪生内容展示、分发和共享。9.6仿真推演仿真推演是实现仿真对象的模拟复现及其未来运行规律状态推测演变的技术,包含但不限于仿真推演任务管理、仿真数据模型构建、仿真计算模型构建、仿真推演结果管理。具体要求如下:a)应支持仿真推演任务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仿真任务启动、暂停、终止和编排、多用户在线协作仿真任务管理、动态数据实时驱动仿真任务管理、算力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管理;b)应支持数据模型构建修正,实现地理信息要素概化、拓扑关系构建,并进行数据模型修正,为仿真推演计算提供数据环境;c)应支持计算模型构建优化,根据物理和数据驱动机制、运行规律、求解算法等信息实现模型建立,从模型结构、参数调整、计算效能等方面实现仿真计算优化,提供稳定、可靠、高效的仿真推演计算模型;d)应支持仿真推演结果管理,实现过程文件和结果文件的格式解析、内容解析,及仿真推演结果验证和评价。9.7交互控制交互控制是支持人员对数字实体的交互和控制,且能实时反馈到目标实体,实现城市物理实体与数字实体的虚实融合的技术,包含但不限于系统交互、终端交互、人机交互。具体要求如下。a)系统交互要求:1)应支持多种组件交互查询,包含但不限于主题切换、图层筛选、区域上卷下钻、目标画像、图表联动;2)应支持多要素交互、控制,包含但不限于地形、行政区、建筑内外、水系、植被、管网、管廊、地质、城市部件、交通设施、场地等要素及主要构件。b)终端交互要求:应支持对不同终端的交互、控制,包含但不限于城市数字孪生场景内的虚拟要素的形态、数据库的增删改、实体设备的状态。c)人机交互要求:1)宜支持多模态的识别与交互,包括但不限于语音、图像、视频、手势、眼球跟踪等。宜支持VR/AR/MR/XR智能交互设备;2)宜支持AI大模型对数字孪生场景、开发和应用进行实时交互,实现数字孪生场景的自动化构建和业务内容的开发。10孪生服务10.1数据服务数据服务是提供数据访问,支撑上层应用的快速编排,发挥数据资源价值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接口、数据编排、数据模型、数据共享。具体要求如下:a)应支持通过API等方式共享数据,支持标准化的API快速开发和封装应用;b)应支持拖拽配置式的数据编排服务,支持数据集成、批处理、策略编排等数据处理场景,快速支撑应用;9GB/TXXXXX—XXXXc)应构建数据模型,对物理目标实体数据进行结构化描述、对数字空间对象进行统一编码,信息进行处理,确定对象唯一身份的数字标识,并使信息具有可追溯性;d)应支持数据共享,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音视频、三维信息、物联网、业务数据流等实体及虚拟的各类数据进行数据标识、过滤、去重、映射、融合、校验等操作能力,按要求生成满足城市数字孪生共享和交换的数据集。10.2分析服务分析服务是基于不同的数据类型,提供多样化的分析服务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时空分析、指标计算分析、专题分析。具体要求如下:a)应提供时空分析算法服务,算法包括但不限于管网拓扑分析、气体泄漏扩散分析、建筑日照分析、桥梁限高分析、城市部件破损识别、城市剖面线分析、出行规律、大客流疏散分析等;b)应支持城市任意空间范围内的指标计算分析,如建筑面积、容积率、人口密度、车辆密度、能源消耗等;c)应支持基于多维数据、技术引擎,面向上层应用提供专题分析服务能力,如道路运行分析、轨道交通分析、城市居民画像分析、灾害事件分析等。10.3应用服务应用服务是提供保障应用层的通用服务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应用引擎、应用集成、应用开发。具体要求如下:a)应提供各类基础引擎,如流程引擎、规则引擎、渲染引擎等;b)应支持使用工具快速实现系统间数据、服务、消息流通与融合。如服务集成、消息集成、设备集成、数据集成等;c)应支持应用服务的快速开发、部署和管理。包括入口管理、身份管理、应用开发环境、组件管理等;d)应支持用少量代码扩展实现数字孪生场景搭建和可视化应用开发,提供二三维组件库并支持定制化组件。10.4智能服务智能服务是依托AI技术,为上层应用提供智能化能力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城市知识图谱、数字人。具体要求如下:a)应支持孪生数据的宏观或微观分析、统计和推理,构建结构化的展示显性和隐形关系的知识图谱,支撑应用的分析和预测功能;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