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发言稿15篇_第1页
评课发言稿15篇_第2页
评课发言稿15篇_第3页
评课发言稿15篇_第4页
评课发言稿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课发言稿15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发言稿,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那么你有了解过发言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评课发言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评课发言稿1我校开展了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率先推进新理念”为指导思想的听评课活动。整整一个月的听评课活动让所有老师都深深体会到: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智慧与能力的提升,更是推进新模式发展的一针强化剂。在张主任的带领下,十二位老师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每位老师都展现了自己独有风采。他们有的立意创新,有的大胆创新,有的勇于突破,彰显出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评委、老师全程参与、细心倾听了十二位教师的语文课,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一、聚焦课堂比教学。1、参与面广,效果良好。本次公开课活动,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提前准备、积极备课、勇于参与,运用新型教学设备来设计课型。教师们不仅对听课积极性高,而且评课时也是一针见血地进行指导和纠正,给授课教师提出宝贵的课堂教学建议。2、“读”中尽显语文魅力。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读就是培养语感最积极有效的刺激。朱作仁教授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本次活动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以读促悟,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或抓关键词句(重点词语)来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点,这点做得非常到位。朱兴运、李萱萱、张振贵等老师在朗读方面充分体现了“以读促悟、边读边悟”的语文教学理念。每位老师都能带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3、新课堂教学模式稳步推进,效果明显。本次公开课活动中,所有教师都运用了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有些大胆地创新和改革。低段教师(一、二年级)已渗透了课程改革的新模式,学生互助合作已正式展开。(周坤改革较优先)。他们还善于抓住字、词来讲授,强化低段基础,这是值得我们深感欣慰的地方。朱兴运老师在教学中技艺娴熟,教学风格娓娓道来,有如清泉从山谷中蜿蜒而来,令我们老师啧啧赞叹。4、听评课强化素质,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为了使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更好融合,以评促教,教学相长。听课完毕后,语文教研组还安排了互动式评课活动。全体老师畅所欲言,既肯定了执教老师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使听课、评课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1、教学中时间安排不合理,重难点不突出。我认为时间安排应有具体规定性(分别是温故互查5分钟、设问导读10分钟、问题研究20分钟、巩固练习5分钟、拓展延伸5分钟)。这样每位教师就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至于方向全失。重难点讲授应通过每一周教研来实现。(分为三大组:1、2年级一组;3、4年级一组;5、6年级一组)。2、独特教学风格呈现不明显,丧失了教师的`个人魅力。由于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步都是这样的,导致课堂的同一性。如何展示个人魅力?现在的教学形式应与过去的教学形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自身特色为主。也就是把设问导读中的问题,有意识地设计到你的教学中去,体现有特色的个性教学。设问导读只是仅供学生预习中使用或设问导读环节略用一下。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和探讨。3、课堂设计过多或不充分,点拨、评价单一、不及时。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设计内容过多,从而出现拖堂、讲不完的现象。大部分教师评价单一(好、棒等),末针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评价语。有必要加强备课的设计,内容不能太多,时间设定准,多多学习不同类型评价语。总之,不论什么样的课,都始终把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置上;不论什么样课堂,每时每刻不忘为师者的责任,这是我们共同追寻目标。前路漫漫,我们当持之以恒,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求索进取。评课发言稿2同事们:大家好!由于有课没有参加教研活动很是遗憾,刚才看到了吴凤云老师总结的教研点评,有了点想法,所以也想出来瞎说两句:1、瞎说理由:除物理学科外,化学也算上能听懂吧!2、总体感受:从今天的教研记录中,我似乎闻到了点火药味,为之而欣喜。教研就是研讨,各抒己见,阐述不同的观点,没有点火药味怎会有研的味道呢。(我想学校正在偷着乐呢)3、综合评价:这节化学课,算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也不够精彩,但却较实用。上午也听了这节课,由于过分改变,丢了自己的.特点。下午的课才找回自己,显示出你沉稳、细致、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的掌控能力。精彩的课堂不一定是高效的,而实用的课堂更贴近于高效。4、个人建议:第一、当课堂中出现预设外的问题时,教师不要躲避,要简明扼要的进行讲解。(比如:铝与硝酸银反应,出现气泡(铝与强酸弱碱盐反应,伴随氢气的产生,高中要学到;再比如,锌与铁与盐酸反应,现象铁反应速度较快,是由于锌是粒状而铁是片状的,与反应物接触充分程度不同造成的)第二、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第三个环节(置换反应)总结出金属的活动顺序。我们作为做课教师,应该把难点通过教学手段进行简化,通过实验置换反应是无法直接得出金属活动顺序的,而是通过置换反应以及上两个环节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说好了是瞎说,望老师们谅解。评课发言稿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xx八中进行此次共同体活动,我是我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宋XX,在这次讲话中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与我们交流,使得我们在接下的教研活动能更好的改进。本学期开学初校长就带领我们在全校大会上学习了xx县教育局2号文,回到组内的第一次教研活动就是再详细研究其中的内容,由我们的包保领导张校长亲自带领我们深入去分析、体会其中的重点地方,然后全组讨论交流,由教师自由发言对生命化教育的理解,生命化的课堂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的课堂?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的需要?如何能够激扬学生的生命?我们怎样去践行这样的课堂?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最后张校长做了总结,并坚决支持我们去实践生命化的课堂。在生命化课堂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以学定教”,所以我们组成员达成共识,要先给学生一个很合适的自学平台,这个平台既不能高不可触又不能不在学生的头脑中激起涟漪,而这个平台的文本体现就是前置性任务,这也正是我们共同体活动的一个主题。以前学校讲公开课都是要指定讲课教师的,而今年数学组给全校开了个好头,没等学校指定就先在全校做出有关于生命化教育的公开课,之后是每周安排两名教师授课,不论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教师都会出公开课,通过课堂将各自对生命化教育的理解体现出来,讲课结束后,我们及时评课,讨论这样的课堂究竟是不是生命化的课堂,在哪里落实2号文的精神,我们做的力度怎么样,前置性任务的设置是否科学,是否本着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又有哪些地方是不足之处,参看着生命化课堂的理念我们应该怎样去改进,全组教师畅所欲言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我们讨论到下班了还没能结束,可是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有怨言,依然在那里热情的讨论着没讨论完的话题。有的老师说我们数学组的老师是最能干的`,可能他们有所不知我们这么干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柱就是一定要打造出生命化的课堂。当然想打造生命化的课堂必须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只通过认真学习了文件和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来统一学是不够的,所以要求我们组的教师自行找时间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或是阅读学校提供的相关书籍充实自己的理念,在每次的集体备课中我们都要指定一位教师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谈谈对生命化教育的理解,并做好学习笔记,每隔三周要求全组教师结合这段时间的工作写写对生命化教育的更深一层的理解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在数学组全员开展生命化课堂的过程中,我组也注重培养具有生命化教育意识的典型教师,我对他们进行了跟踪式的听课。先通过听课了解她班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再将课堂中存在的不足与她交流,尤其是在前置性任务这一环节上,比如王老师班的学生较活跃,在前置性任务的设置上就可以侧重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是将题的开放程度再放大一些,或是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各个领域内的运用,旨在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激起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又比如:陈老师班的学生层次相差较大,为了照顾中等生兼顾后20%的学生,她班的前置性任务在设置上就要更充分的体现简单、低入的原则,既要使得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又要让学生在发现的这点上体味到发现的快乐,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保障他们的后续学习。我们始终认为前置性任务不等同于课前预习,它的题目要清楚明了,要有一定的概括性或是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要有能让学生生成的问题。而我在跟踪听课中也是更为关注这个前置性任务,看看究竟有没有体现出那几个基本原则,还可以怎样做更完善,课后讲课教师写反思,由我写出评课材料与他进行交流,之后更换一个班级还讲这节课再去观察效果怎么样。在初一备课组中开展了《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同课异构活动,重点就是前置性任务的设置,比如:潘主任课中先让学生写出有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的方程组,再让学生写出有同一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的方程组,接着由学生寻找解法,进而让学生发现并总结这类方程组的特征及解法;而江老师的课中先是由一道既能用代入法解又能用加减法解得方程组下手,将未知的知识化为已知的知识去讨论。不论是侧重哪个部分要求教师都要本着“根本”的原则,抓住知识的主线,找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得学生能够完成的大部分的知识点。所有的前置性任务在设置上,都要求教师要先熟悉课标、熟悉教材,再展开精心的备课,每周的集体备课就成为我们开展备课研讨的主阵地。在这里我们畅所欲言的说出对问题的看法,往往有时为了哪个前置性任务而争论不休,比如四月份校长拉练式听课我组出课的陈老师《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的前置性任务在集体备课时就出现了很多种提法,最后大家共同决定就由一个故事作为前置性任务提出,最初我们也担心学生的答案太宽泛了不好往回收,但是我们还是相信学生如果能够在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将自己放在那个环境中去感受故事的内容是什么,要说明什么问题,他们是会找到下手点的。在课后的校长评课中来看,前置性任务这么留还是有一定优点的,这也为我们布置前置性任务提供了一种方法。对于前置性任务怎么布置更科学更合理,如何打造更理想的生命化的课堂这一问题我们还在探索之中,今天为大家出课的黄伟老师是初二数学组的备课组长,他今天讲课中的前置性任务就是我们数学组在这几个月工作中共同探讨出来的一个方向。当然我们的探索可能不够深刻,可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恳请共同体的各位自己家人给予指正。评课发言稿4教研组今天的教学研究活动,全体数学老师聆听了朱建平老师的新授课《圆的认识》,朱老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四大理念:1、数学生活化使教学更加有效:结合生活创设情境——牛吃草,在了解了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在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首先采用牛吃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圆是由无数的点围城的曲线图形,然后在了解学生已有对圆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各部分名称。2、利用学生动觉智能来促进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使教学更加有效。这个理念在教师的本堂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圆的对折;测量直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画圆等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学习和了解圆的相关知识,学习兴趣浓厚,感性认识增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积极主动的建构。首先让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去自主探索和发现。然后开展交流讨论。交流分两层次:第一层是,全班讨论圆的特征;第二层是,与古人的“圆,一中同长也。”进行交流。如此,进一步明晰圆的特征,并且渗透了思想教育。3、在画圆的技能培养过程上,采取学生先尝试,再交流总结画法,然后在教师示范和学生的练习中初步掌握画圆的方法。4、强调知识的实践运用。引用生活中学生喜欢的投圈游戏,让学生解释围成圆形能使游戏更公平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价值。而且引导画游戏中的这个圆,进一步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本堂课的'建议:圆的单元我们班学生已经学完,根据学生学习结果反馈,感觉圆的特征、直径和半径的数量关系等基本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整堂课效果反馈下来学生也掌握得非常好,朱老师是不是可以在以下方面再强化一点。1、学生作图的规范性。对于有数据要求的画圆,标出O,写上r=厘米。2、圆的部分特征要强调在同圆和等圆中。3、新课拓展方面:用好课本的做一做,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圆的特征来探究怎么在现成的圆中、圆内外最大和最小的正方形,来找圆心,直径。评课发言稿5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方老师在昨天的分组总结中交给我这个光荣任务,我很有些惴惴不安,生怕不能传达本小组所有老师的意见,评课发言稿。三天以来,我们认真观摩了16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仔细阅读了16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看到了许多亮点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思考,我们也是边听边在教案边上写下自己的感想。时间仓促,有许多东西还没来不及系统地整理和消化。下面我想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两方面来谈谈我们语文组老师听课后的一些感想,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如果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这一块,我们依据这五条标准认真评阅了各位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我们所有参赛教师真不愧是层层选拔闯进决赛的优秀选手,大家的功底扎实,在教学设计这方面做得都很扎实、很优秀。其中有几位老师的设计非常精当,有许多值得学习推广的东西。如:谢秀丽老师、储红娟、熊中玉老师的设计重点突出,流程简明;谢京梅老师、梁敏老师的设计中每个环节都有方法、有措施、有设计意图;何艳老师的教学设计能紧紧围绕这一课时,找准目标,确定起点。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现象,以备我们大家共同思考:1、教学设计过于精细,过程繁杂。教学设计它仅仅只是一种预设,它有别于我们的课堂实录。我们设计师反映出的是我们的思路、流程。老师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不一一写进我们的设计中。教学设计要尽可能改变线形的单一结构,变为块状的复合结构。2、课时划分不清,有些老师的设计确立的目标是整篇课文的目标,而我们在这里进行的是一课时的教学,我们应该就本课时定准目标。课堂教学16节课堂教学的展示,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我们语文教学正在脚踏实地的向前走,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朴实,训练越来越扎实,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强。这次的竞赛课上有很多老师选同一课文,也有老师选富有挑战性的课文,真可谓是各有千秋、异彩纷呈。1、讲课教师敢于碰难,选材富有挑战性。这次比赛一共16节课,只上到了6篇课文,有很多老师上的是同一篇课文,老师们能紧紧把握重点,从各个角度用不同的策略来组织好自己的教学活动,这需要智慧和勇气。谢秀丽老师让学生自己主持小组讨论,大胆尝试生本教育,让学生自己主持讨论活动,教师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作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出现在课堂。这也正体现了我们所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尽管我们在课堂上运用得不够熟练,但敢于大胆尝试。熊中玉老师敢于选择经典名著《红楼梦》的选段,大家都知道这个教材,古典名著的理解,首先朗读和语言理解这两关就难过,但我们的讲课老师能够化难为易,紧紧抓住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以朗读为重要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体会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典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被我们老师的文化底蕴和教学智慧所折服,发言稿《评课发言稿》。2、文本解读比较深入,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课堂上呈现有比较扎实的语言训练和能力培养。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的教学有四位教师同上这一课,大家都注重挖掘了描写“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的重点语段,以这一重点语段位抓手来理解文本,展开想象,调动并运用已有词语积累,展开语言训练。这些切入点都找的非常准确。还有段小丽老师主讲《卖木雕的少年》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情感脉络清晰。老师通过比较阅读重点句,促使学生理解说明方法和句子的表达效果。3、强化双基训练,体现工具性特点。语言是一种技能,是一种技巧,要掌握必须通过数次的训练。在本次竞赛中大家上的都是中高年级的教材,但是大家都没有忽视识字教学,尤其是孔凡菊老师和谢京梅老师扎实的写字、写词的训练和储红娟老师结合课文,利用文章中的语言来词语理解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梁敏老师教学注重培养了学生仿说句子的能力,对“如果-----就------”这一句式的训练,方法灵活,富有实效。(开火车、踩跳石)4、重视朗读,以读促说,以读促写的意识有所增强。在课堂教学展示中,我们看到大多数老师都是朗读贯穿课堂始终,感悟语言与识字、理解词语相结合。在《太阳是大家的》一文的教学中,我们的何艳老师和许国平老师以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悟诗情,感受诗境。让我们在课堂上听见了朗朗书生,学生的理解也变得轻松自如,朗读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16节中大多数课上有练笔、有仿说。龚性珍老师在教学《太阳》一文时紧紧抓住文中那些用上说明方法的词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领悟方法后,运用说明方法写句子。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以《太阳的自述》为题进行小练笔。熊中玉老师学完人物描写的片段后进行小练笔,用一个小片段写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5、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尽量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我查看了自己的听课笔记,好像是16节课有11节课都有小组交流活动,这可以看出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已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了落实。还如:刘志红老师主讲《月球之谜》用游戏竞赛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习,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梁敏老师让学生仿说句子时,方法灵活,富有实效。(开火车、踩跳石)他们都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作业。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安排书面作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作业分层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有效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7、关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要求学生读书时圈、点、批、画,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注意读书姿势等都可以看出我们的很注重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举例:何艳老师老师富有新意、颇具语文味的组织课堂的方式。谢秀丽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前运用的`巧妙运用一些经典语言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中亮点很多,在这里我总结的一定不是很全面。有人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但是我感觉这种遗憾也是一种美。它可以引领我们就我们的课堂展开更深入的思考。下面我就想就我们从课堂教学中看到的一些现象,与大家一起展开一些思考。1、用均衡的眼光,对一、二课时整体关注。我们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课时划分不清的问题。读写结合在中高年段从意识到实施还做得不够。2、用务实的眼光,对目标的达成整体关照。怎样达成目标,我们教学中都在力求找准切入点,用精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课堂的提问要精而准。在我们听课中,汤守国老师主讲《太阳》,它提到一个问题,后羿为什么不能射下太阳?这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它可以激发学生去探究,对前面太阳的特点这个部分起到了总领的作用。这一部分我们只需要这一个精的问题就足够了,后面----但在课堂上,我们也看到了问题很多,很碎,而作用又不大的现象。问题缺少整合性,细碎的问题,频繁的回答往往使得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劳而少功,因此,我们要思考:课堂上我们要怎样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朗读不到位时,教师该怎么做?①体现层次性。②朗读的形式要多样。③要注意发挥范读的作用。3、用发展的眼光,对所有的学生整体关怀。怎样组织好有效地合作学习?由于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就有老师不顾课堂教学的效果,每节课都分组教学,也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好看或者追求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盲目地分组教学,这是不可取的。在小组合作这个层次上的学生学习形式一般分为四类。其一是个人独立思考,能自己完成的内容一定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其二是同伴互助:一个读另一个听,一个做另一个检查,这样既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也不浪费时间。其三是小组合作,一般是四五个学生一个小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评课发言稿6《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有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蒋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读中理解。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蒋老师问:“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从哪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遗像不到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导入自然,有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来看看老人与海鸥之间有多大的深厚感情,请同学们打开书来听、读,了解课文的大意,这样过渡语言朴素,自然得体。三、以生为本,朗读感悟在《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执教中,如:蒋老师释题后就会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把重点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1、展读理解: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教学环节,很有创造性,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这样不但能战士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感悟: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蒋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人喂海鸥和叫海鸥的重点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如: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想鸥群呼唤。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和“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从学生的朗读中可以感受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和爱。老师叫给巧妙地朗读方法,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评价中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这一步教学环节很扎实,切实体现为培养朗读能力而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蒋老师根据课文对话鲜明、有利培养朗读的有时,抓住读好对话训练为突破口,采用了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品读,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渎、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评课发言稿7今天有幸参加了“xx课堂名师工作室”活动,作为一名乡镇幼儿园的工作者,每次参加观摩研讨活动都是以学习者的身份,所以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这次也不例外,而且收获颇丰。在上午的活动中,有个环节就是上课教师的说课,很欣赏东洲幼儿园黄瑾主任的说课方式,不用稿子拿起话筒脱口开讲:讲大班孩子绘本阅读的目标,目前孩子的已有阅读水平;讲读到绘本《月亮先生》时触发的教学知识点;讲如何捕捉绘本的重点;讲怎样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透过黄主任看似信手拈来的`话题,真切感受到黄主任对于本次活动的前期准备有多充足,包括对孩子、对绘本、对大班年龄段科学领域目标的把握等等,一切的一切都了然于心。所以,虽然活动中有关月相图这个知识点有点难度,但活动整体效果还是相当不错。当然这次活动的亮点还有很多:比如丁娟老师的科学绘本《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中,四个人合作一张记录单。在孩子记录的过程中,有个孩子说,该我记啦,我听到旁边的听课老师说,对啊,应该每个孩子一张记录单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了。结合后面的活动环节我们发现:这才是丁老师设计的巧妙,正是让四个孩子合作记录一张记录单,才有积极讨论、并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如果每个人一张记录表,自己思考自己记录,这个目标就达不到了。再比如通过王祖霞园长的大班美术欣赏活动《藤蔓之美》,可以看出通源幼儿园的特色,王园长的美术功底和教学艺术很值得我们学习,本次活动学习到了有关装饰画的许多知识,收获了操作性极强的美术教学方面的技能。有个小疑惑:活动的课题是藤蔓之美,在后面的环节中,特别是后来的请大家用十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加工装饰,如果特别地强调用藤蔓状的线条,不知是否更贴合课题?感谢“xx课堂名师工作室”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评课发言稿8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刚才我们仔细聆听了三位老师按照新课程标准执教的公开课。我个人的感觉是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精彩粉呈。大致说来,三位老师执教的观摩课有如下特点:1、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让学生聆听,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评论,让学生品味。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自主合作共探究。学生听的全神贯注,读的琅琅上口,说的头头是道,品的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2、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都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才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说三位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明晰。张知锋设计的让学生“听、读、说、悟、思”,朱淑艳老师让学生“在文章中感知亲情,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培养亲情”,丁玉萧老师按照“整体感知——品味趣味——创编美文”的思路授课,教师在清晰地思路中又把“圈点批注”这一学习方法贯穿其中。可以说既体现了训练的过程,又渗透了方法的指导。同时三位老师又把人文关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让学生明白生命中的第一次次愈多,生命也就多姿多彩,愿大家珍重第一次,大胆尝试,拥有更多的第一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朱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感知亲情,在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土培养亲情,培养学生具有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感的意识。丁玉萧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3、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意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过于传播知识的做法,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使教材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树立了大语文教育观,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张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第一次;朱老师让学生说自己感动的话,说说自己的亲情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用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重陶、感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刚才我说三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具体说来,张老师的课问题设计很有梯度,由听、读、说到悟、结,一步一个问题,一步一个台阶,层层蓄势,环环相扣,整堂课呈现出一种起伏迭宕之美。朱淑艳老师的(散步)我认为最大特色是整堂课自始自终都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美。教师的课制作美,教学设计构思美,教师的教学语言美。让语文课魅力四射,让语文课美不胜收,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们听后如沐春风,如饮美酒。丁玉萧的课则紧紧抓住语文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教师教给了学生怎样去圈点批注,怎么去品味语段,怎样别出心裁地读课文,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求表面的热闹,真正回归了语文的本真地位,整堂课充满思辨的光彩。我们这三位老师的讲课,旨在倡导新课程理念,倡导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具体新课程怎么上,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位老师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智慧,认真探索,我们共同创造新课程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新局面。谢谢大家!评课发言稿9今天听了朱老师的《花钟》一课,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一篇科普小品文,课文用生动而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带有浓重科学性的阅读文章,也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教学难点是阐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回顾朱老师整个教学过程,我特别欣赏她的这几点做法:一、老师注重课件的运用。让学生在欣赏花儿美丽的样子时,在课件的展示中感受课文语言之美,进一步激发情感,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以便于新课的学习。二、识字环节非常扎实有效朱老师将生字新词利用课件的形式出示,第一组是新的词语,第二组是去掉熟悉的字,本课中新的生字。学习时,首先抓读准字音。先个别抽读,集体纠正。接着男女读,再让全班齐读,读完请学生发现规律,互相说一说,哪些生词拼读得注意。简短的言语,形象的理解记忆,就将识字的方法传授给了学生,非常扎实,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词语,丰富写作的语言。三、品、读、绘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花朵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一重点,教师先让学生默读探究答案,教师相应点拨,指导学生绘出花钟的日钟图和夜钟图,接着课件出示“花钟”图,引出下文。多种手段结合,理解课文。四、给予学生很大的肯定整堂课中,朱老师都及时的给孩子们鼓励,让孩子们感觉到了学习兴趣,充满了自信心。孩子生词的不够好,但是能读下来,老师便说:“真不错,会读了”。读好了的学生,老师会说:“非常了不起。”给了孩子们鼓励,上课也更积极了。在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老师都不忘说一句:“还有谁想起来试试呢?”更是激发了更多孩子的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这有些需要探讨的地方,在课件出示花钟图时,应先让学生仔细观看一下图片,了解花朵,这样学生会有更直观的印象,理解这个难点更容易些。学生绘画“花钟”难度也小了。以上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给位老师点评指正,互相交流学习。评课发言稿10《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体现了人与动物间深情与眷恋,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丰富的情感世界。课前,张老师对教材做了深入剖析,经过精心组合,经过几次磨课后终于向我们演绎了一堂充满智慧的成功课堂。我听了这节课后,更是深深地领略到了张老师语文教学的魅力。一、教材的处理,新颖而独特课的开始,张老师朗诵了一段充满深情的话:对于大海上空飞翔的鸟类,我们都很清楚一种动物,那就是海鸥.那么海鸥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那不妨看看《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用诗意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接着出示了两组强烈对比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的两副震撼心灵的画面,引出话题:海鸥的哪些举动使我们意想不到,再次引导学生速读课文。学生找到这些句子后,又顺着他们的思路抛出中心话题:海鸥会什么会有这些举动?再次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第1——12自然段,剖析老人对待海鸥的行为,从而感悟老人热爱海鸥的深情。这样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扎实而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二、词语教学与文本的组合,独树一帜在很多的公开课上,执教老师为了落实双基教学,也教学词语,可往往看到这样的情况:词语教学成为单独一块,与文本的解读割裂开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整堂课不完整、不连贯,有些生硬。但张老师教学词语时有别与常规的词语教学,他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了两组对比强烈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两副截然不同的画面,这样的巧妙组合使得词语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浑然一体,体现课堂的连贯性,既落实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三、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书声朗朗的课堂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这堂课的朗读形式多样,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交织在一起,整堂课书声琅琅。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四、重点句段的教学,扎实而有效张老师在教学2、3、4自然段时,着实下了工夫,他心理很清楚要突破哪几个点,并且怎样落实这几个点的教学。例如:在理解三个“褪色”的词语时,追问:“这个退休工人本来有固定的退休工资,他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穷?”引导学生明白老人的穷与海鸥有关,从而理解老人对待海鸥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可见他对海鸥的感情要有多深就有多深。再如:张老师在教学“抑扬顿挫”这个词语时也别具匠心,他首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想象老人是怎样呼唤海鸥的,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呼唤海鸥的名字,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五、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了有效拓展。课堂上资料的拓展能激发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本堂可中,张老师多次恰倒好处地设计拓展的教学环节,比如:“对海鸥老人的介绍;如果你是白色漩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会鸣叫些什么?”进行课堂小练笔等。这些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充实了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提升了学生书面的表达能力。评课发言稿11老师们:下午好!前几天有幸聆听了我校几位老师的展评课,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主要针对姚敏老师和刘君碧老师的习作教学,谈谈我的收获.习作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面对作题仍然无言以对、空话假话连篇,而这次两个老师的习作训练内容,更有利于老师去引导学生说出学生的心里话,不再惧怕作文。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的习作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在本节习作指导课上他们把这一要求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习惯,培养学生表达有序的能力,以及由感到说,由说到写的正确表达的方法。语文特级教师高林生在《小学作文教学应有的突破》一文中提出“作文是一个人在表述动机的驱动下,遵循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子,以别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以线性文字编码显现其结果的过程”。这其实点明了作文的实质,“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而现在学生为了作文而作文,提到作文就头痛,我觉得这两节节习作课的重点还是要让学生打开话匣子,说出真话,然后,顺水推舟,由说到写。写作文的.难点放在了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怎样抓住事情中的主人公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来写具体”。另外,让每一个学生从别人的评价中完成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那些写得好,那些还不足,可以怎么修改,这也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说到这节作文课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使我想起了这样一句俗话“落在猫脚爪下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表达氛围、和蔼的创作气氛,让学生尽情地释放生命的活力,尽情地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变“要学生写”为“学生要写”,把学生引入“成长”、“有趣”的境界,文思如泉,妙笔生花。这样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出发,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引导学生走出怕作文的怪圈,让他们自由的去表达。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谈话法,谈论“成长”,”回忆童年“这样一个话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关键是唤起学生的童心,”学生可以在这节课上愉快地讨论,畅所欲言地表达,把真实的心境说出来,写出来,与别人交流,这是讨论法。另外正确的评价自己的习作和别人的习作,从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知识,培养了能力。这是评价法。在这节课上,如果要把教学方法归纳出来,大概有谈话法、疏导法、讨论交流法,评价法。这两节课的设计上从习作本质的特点出发,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在课上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语文习作教学的目标,过程,方法,内容的四结合。让我们非常明了的感受到从激趣——审题——选材——说作文——评作文——写作文——改作文这一教学流程的清楚和流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倾吐真言。达到了预设的教学效果。评课发言稿12我们大家都注意到了,我们进入评课室时桌椅不是这么摆放的,是像教室的桌椅摆放一样。我们大家一起动手改变了摆放方式,成为了我们现在的面对面交流。试想:如果我们像学生在教室的坐法那样,一个老师对着另一个老师的后背评课,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吗?肯定不会。为什么同样的语言交流,面对背和面对面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呢?我想这说明交流的效果除了与语言的'表达有关外,还与非语言的交流(表情、眼神等)有关。所以,我们在课堂上的交流,也要发挥非语言交流的功能,这关系着互动效果。我在商丘兴华中学听课时就发现,那里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一旦有学生开口发言,其他学生的目光都是齐刷刷地射向发言的学生,说者尽心,听者认真,效率自然会高。在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北师大自主招生语文卷开始是这样写的:请同学们抛弃你程式化的思维,我们要考查的是你真实的语文能力。这句话将是未来语文考试的方向。什么是语文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这一学期,我们提出了“构建生态和谐教育,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这是进一步丰富完善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的一项重要举措。打造优质高效课堂,需要我们明确以下四点:一是我们这一节课准备让学生解决哪些问题(目标问题)?二是我们计划用多长的时间解决这些问题(效率问题)?三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方法问题)?四是这些问题解决的如何(哪些学生解决了?哪些学生没有解决?这些学生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课后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围绕两位老师的课,大家作为内行都谈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分别为两位老师提几点建议。l老师的一贯作风是有激情,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是我们学校前几那个被称为“差班”的实验四班,在你手里也是激情四射。但是,这一节课上,学生没有真正地动起来。“动”的不足,就会导致展示、质疑的不足,开放的不足。二是在内容设置方面,我觉得本文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本节课只需解决一个问题即可,让学生读熟课文,掌握字词翻译,能够熟练翻译课文,把下两个环节留到二个课时。r老师这节课思路清晰,在如何在一节课内解读长课文且做到活而不乱为大家提供了借鉴。我觉得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展示时最好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口述出来,不要读课文。找到的是知识,变成自己的话就是能力。二是对于文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品读,领会其内在的涵义。评课发言稿13各位老师:大家好!听了刘老师和杜老师的《购物策略》这两节课,我收获很多。下面就我观课的维度,主要是从学生课堂参与度谈谈我的体会。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价量化分为两部分,讨论交流部分和展示反馈评价部分。刘老师这节课,学生全部参与讨论交流,全班学生参与率在90%以上,得分40分,展示反馈评价部分,参与学生35人,学生参与率50%以上,得分60分,总共得分100分。刘老师让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谈谈自己对三家商店优惠方案的理解,学生参与了、投入了。学生在展示时,大胆、大声、大方,尤其是小老师表现出色,学生有个人见解,有提问、有解答、有质疑、有补充,勇于展示自我,不怕出错,展示了学生最为真实的一面。杜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全部参与交流讨论,全班学生参与率90%以上,得分40分,学生参与人数累计29人,学生参与率50%以上,得分60分,总共得分100分。杜老师从学生购物经验导入、贴近生活、贴近课题,学生个个活跃。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和交流的时间。在“问题探究”这一环节中,学生有足够的思考过程,独立完成问题后,再与别人交流讨论,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但在探究时,个别学生解题有困难、速度慢,如果让学生“1帮1”,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可能会提高学生解题速度,为课堂添彩。我们学校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谢谢大家!评课发言稿14教研组是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力于调动组内老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新的学期,我们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扎实开展教研活动。一、转变思想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这些教书匠能研出名堂来,还要那些专家干嘛?”其实,这些教师是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当作展示的窗口,当作作秀的手段,平时没有认真发现现实教育中的问题,而是热衷于搞大课题。我们现在提倡“问题教研”。加深老师们对教研的正确认识,理解教研是要发挥我们的群体智慧,去研究我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交流中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并非空洞地、不着边际的谈一些大理论、大框架。同时提倡“务实教研”,使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研”,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的教研,是要“研以致用”,而并非要研究出多么高深的理论成果,根本不需要走过场,哪怕大家在平时的闲谈中也可以进行教研。二、理论基础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如果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导致低水平的重复,甚至平庸化。所以,除了鼓励教师多读书之外,组长可采用以下两种较实际的引领方式:一是从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收集专家、名师的教学课例、教育思想和录像资料,和组内教师共同学习,这样虽没法当面得到专家指导,但也不失为获得专业支持的一种好方法。二是邀请本地区的“名师”指导语文组的工作,如听课评课,指导课题研究等等。三、集体备课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