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海西市重点中学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海西市重点中学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海西市重点中学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海西市重点中学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海西市重点中学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海西市重点中学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无论a取何值时,下列分式一定有意义的是()A. B. C. D.2.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的最大整数值是()A.1 B.0 C.-1 D.不能确定3.如图的中有一正方形,其中在上,在上,直线分别交于两点.若,则的长度为()A. B. C. D.4.已知某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动点P从点A出发,沿四边形的边按A→B→C的路径匀速运动到点C.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x,线段OP的长为y,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所示,则该四边形可能是()A. B. C. D.5.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与的图象可能是()A. B.C. D.6.下列式子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 B.C. D.7.如图,在△ABC中,AB=8,AC=6,∠BAC=3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B1C1,连接BC1,则BC1的长为()A.6 B.8 C.10 D.128.如图,在一次实践活动课上,小明为了测量池塘B、C两点间的距离,他先在池塘的一侧选定一点A,然后测量出AB、AC的中点D、E,且DE=10m,于是可以计算出池塘B、C两点间的距离是()A.5m B.10m C.15m D.20m9.已知一次函数,则该函数的图象是()A. B.C. D.10.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且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可推断△ABC一定是().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化简:_____.12.若分解因式可分解为,则=______。13.如图,把△ABC经过一定的变换得到△A′B′C′,如果△ABC上点P的坐标为(a,b),那么点P变换后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_____.14.如图,正方形的两边、分别在轴、轴上,点在边上,以为中心,把旋转,则旋转后点的对应点的坐标是________.15.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若AC=6,BD=2,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_____。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则_________.17.如图,在己知的中,按以一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相交于两点;②作直线交于点,连接.若,,则的度数为___________.18.若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则_______.三、解答题(共66分)19.(10分)解关于x的方程:20.(6分)已知,在矩形中,的平分线DE交BC边于点E,点P在线段DE上(其中EP<PD).

(1)如图1,若点F在CD边上(不与点C,D重合),将绕点P逆时针旋转90°后,角的两边PD、PF分别交AD边于点H、G.①求证:;②探究:、、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拓展:如图2,若点F在CD的延长线上,过点P作,交射线DA于点G.你认为(2)中DF、DG、DP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式,并说明理由.21.(6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边AD与BC不平行(1)若∠A=∠B,求证:AD=BC.(2)已知AD=BC,∠A=70°,求∠B的度数.22.(8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BCE,连接AE,DE.(1)求证:AE=DE(2)过点D作DF⊥AE,垂足为F,若AB=2cm,求DF的长.23.(8分)解方程(1)(2)x(3-2x)=4x-624.(8分)计算与化简:(1)-;(2)(3+)2(3)+;(4)÷(x-)25.(10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AB=6,AC=1.射线BD为∠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动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向终点C运动.作PE⊥BC交射线BD于点E.以PE为边向右作正方形PEFG.正方形PEFG与△BDC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S.(1)求tan∠ABD的值.(2)当点F落在AC边上时,求t的值.(3)当正方形PEFG与△BDC重叠部分图形不是三角形时,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6.(10分)如图,在△ABC中,∠ACB=90°,AC=30cm,BC=40cm.点P从点A出发,以5cm/s的速度沿AC向终点C匀速移动.过点P作PQ⊥AB,垂足为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点M在AB边上,连接CN.设点P移动的时间为t(s).(1)PQ=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N分别满足下列条件时,求出相应的t的值;①点C,N,M在同一条直线上;②点N落在BC边上;(3)当△PCN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D【解题分析】试题解析:当a=0时,a2=0,故A、B中分式无意义;当a=-1时,a+1=0,故C中分式无意义;无论a取何值时,a2+1≠0,故选D.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2、C【解题分析】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判别式的意义得到a≠0且△=(﹣1)2﹣4a≥0,求出a的范围后对各选项进行判断.【题目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0且△=(﹣1)2﹣4a≥0,解得a≤且a≠0,所以a的最大整数值是﹣1.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b2﹣4ac有如下关系: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3、D【解题分析】

由DE∥BC可得求出AE的长,由GF∥BN可得,将AE的长代入可求得BN.【题目详解】解:∵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DE∥BC,GF∥BN,且DE=GF=EF=1,∴△ADE∽△ACB,△AGF∽△ANB,∴①,②,由①可得,,解得:,把代入②,得:,解得:,故选择:D.【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的长是解题的关键.4、D【解题分析】

通过点经过四边形各个顶点,观察图象的对称趋势问题可解.【题目详解】、选项路线都关于对角线对称,因而函数图象应具有对称性,故、错误,对于选项点从到过程中的长也存在对称性,则图象前半段也应该具有对称特征,故错误.故选:.【题目点拨】本题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考查学生对动点运动过程中所产生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判断.解答关键是注意动点到达临界前后的图象变化.5、C【解题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及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逐一进行判断.【题目详解】解:A.由一次函数图像可知a>0,因此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上,但对称轴应在y轴左侧,故此选项错误;B.由一次函数图像可知a<0,而由二次函数图像开口方向可知a>0,故此选项错误;C.由一次函数图像可知a<0,因此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下,且对称轴在y轴右侧,故此选项正确;D.由一次函数图像可知a>0,而由二次函数图像开口方向可知a<0,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图像,本题属于中等题型.6、B【解题分析】

根据将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乘积形式即为因式分解进行判断即可.【题目详解】解:A.左边是单项式,不是因式分解,B.左边是多项式,右边是最简的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C.右边不是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错误;

D、右边不是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错误;;

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7、C【解题分析】

此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旋转的性质,由旋转的性质,再根据∠BAC=30°,旋转60°,可得到∠BAC1=90°,结合勾股定理即可求解.【题目详解】解:∵△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B1C1,∴∠BAC1=∠BAC+∠CAC1=30°+60°=90°,AC1=AC=6,在RtBAC1中,∠BAC=90°,AB=8,AC1=6,∴,故本题选择C.【题目点拨】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于旋转的性质的理解,也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8、D【解题分析】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到BC=2DE,可得到答案.【题目详解】∵D、E分别为AB、AC的中点,∴DE为△ABC的中位线,∴BC=2DE=20m,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平行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9、A【解题分析】

根据函数系数结合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出该函数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此题得解.【题目详解】∵在一次函数y=-x+1中,k=-1<0,b=1>0,∴一次函数y=-x+1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熟练掌握当k<0、b>0时函数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是解题的关键.10、C【解题分析】

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得到,然后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题目详解】根据题意得:,所以,所以为直角三角形,.故选:.【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有如下关系: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时,方程无实数根.也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解题分析】

见详解.【题目详解】.【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平方根的化简.12、-7【解题分析】

将(x+3)(x+n)的形式转化为多项式,通过对比得出m、n的值,即可计算得出m+n的结果.【题目详解】(x+3)(x+n)=+(3+n)x+3n,对比+mx-15,得出:3n=﹣15,m=3+n,则:n=﹣5,m=﹣2.所以m+n=﹣2﹣5=﹣7.【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解题关键在于通过对比两个多项式,得出m、n的值.13、(a+3,b+2)【解题分析】

找到一对对应点的平移规律,让点P的坐标也作相应变化即可.【题目详解】点B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1,2);横坐标增加了1-(-2)=3;纵坐标增加了2-0=2;∵△ABC上点P的坐标为(a,b),∴点P的横坐标为a+3,纵坐标为b+2,∴点P变换后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3,b+2).【题目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对应点找到各对应点之间的变化规律.14、或【解题分析】

分逆时针旋转和顺时针旋转两种情况考虑:①顺时针旋转时,由点D的坐标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出正方形的边长以及BD的长度,由此可得出点D′的坐标;②逆时针旋转时,找出点B′落在y轴正半轴上,根据正方形的边长以及BD的长度即可得出点D′的坐标.综上即可得出结论.【题目详解】解:分逆时针旋转和顺时针旋转两种情况(如图所示):

①顺时针旋转时,点B′与点O重合,∵点D(4,3),四边形OABC为正方形,∴OA=BC=4,BD=1,∴点D′的坐标为(-1,0);②逆时针旋转时,点B′落在y轴正半轴上,∵OC=BC=4,BD=1,∴点B′的坐标为(0,8),点D′的坐标为(1,8).故答案为:(-1,0)或(1,8).【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以及坐标与图形变化中的旋转,分逆时针旋转和顺时针旋转两种情况考虑是解题的关键.15、【解题分析】

根据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可以求得BO=OD,AO=OC,在Rt△AOD中,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得AB的长,即可求得菱形ABCD的周长.【题目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O=AC=3,DO=BD=1,AC⊥BD,在Rt△AOD中,∴菱形ABCD的周长为.【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16、【解题分析】

把代入可得:解得得,再把代入,即,解得.【题目详解】解:把代入可得:解得,∴∵点也在图象上,把代入,即,解得.故答案为:8【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掌握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是关键.17、105°【解题分析】

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BD=CD,进而,求得∠BCD的度数,由,,可知,∠ACD=80°,即可得到结果.【题目详解】根据尺规作图,可知,MN是线段BC的中垂线,∴BD=CD,∴∠B=∠BCD,又∵,∴∠A=∠ADC=50°,∵∠B+∠BCD=∠ADC=50°,∴∠BCD==25°,∵∠ACD=180°-∠A-∠ADC=180°-50°-50°=80°,∴=∠BCD+∠ACD=25°+80°=105°.【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18、10【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韦达定理可得:a+b=2,ab=-3,则=4-2×(-3)=10.考点:韦达定理的应用三、解答题(共66分)19、x=-5【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方程左右两边同时乘以(x+1)(x-1),解出x以后要验证是否为方程的增根.试题解析:3(x+1)+2x(x-1)=2(x+1)(x-1)3x+3+2x2-2x=2x2-2x=-5.经检验x=-5为原方程的解.点睛:掌握分式方程的求解.20、(1)①详见解析;②,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题分析】

(1)①若证PG=PF,可证△HPG≌△DPF,已知∠DPH=∠HPG,由旋转可知∠GPF=∠HPD=90°及DE平分∠ADC得△HP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DHP=∠PDF=45°、PD=PH,即可得证;

②由△HP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HPG≌△DPF知HD=DP,HG=DF,根据DG+DF=DG+GH=DH即可得;

(2)过点P作PH⊥PD交射线DA于点H,先证△HP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PH=PD,HD=DP,再证△HPG≌△DPF可得HG=DF,根据DH=DG-HG=DG-DF可得DG-DF=DP.【题目详解】解:(1)①∵∠GPF=∠HPD=90°,∠ADC=90°,

∴∠GPH=∠FPD,

∵DE平分∠ADC,

∴∠PDF=∠ADP=45°,

∴△HP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HP=∠PDF=45°,

在△HPG和△DPF中,

∵,

∴△HPG≌△DPF(ASA),

∴PG=PF;

②结论:DG+DF=DP,

由①知,△HP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HPG≌△DPF,

∴HD=DP,HG=DF,

∴HD=HG+DG=DF+DG,

∴DG+DF=DP;

(2)不成立,数量关系式应为:DG-DF=DP,

如图,过点P作PH⊥PD交射线DA于点H,

∵PF⊥PG,

∴∠GPF=∠HPD=90°,

∴∠GPH=∠FPD,

∵DE平分∠ADC,且在矩形ABCD中,∠ADC=90°,

∴∠HDP=∠EDC=45°,得到△HP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HP=∠EDC=45°,且PH=PD,HD=DP,

∴∠GHP=∠FDP=180°-45°=135°,

在△HPG和△DPF中,

∴△HPG≌△DPF,

∴HG=DF,

∴DH=DG-HG=DG-DF,

∴DG-DF=DP.【题目点拨】此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将待求证线段关系转移至其他两线段间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1、(1)证明见解析;(2)∠B=70°.【解题分析】

(1)过C作CE∥AD于点E,可证明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D=CE,根据AD∥CE,可得∠A=∠CEB,根据等量代换可得∠CEB=∠B,进而得到CE=BC,从而可得AD=BC;(2)过C作CE∥AD,可证明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D=CE,再由条件AD=BC可得CE=BC,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CE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CEB,利用等量代换可得∠B=∠A.【题目详解】(1)证明:过C作CE∥AD于点E,∵AB∥DC,CE∥AD∴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AD=CE,∵AD∥CE,∴∠A=∠CEB,∵∠A=∠B,∴∠CEB=∠B,∴CE=CB,∴AD=CB;(2)过C作CE∥AD于点E,∵AB∥DC,CE∥AD∴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AD=CE,∵AD=BC,∴CE=CB,∴∠B=∠CEB,∵AD∥CE,∴∠A=∠CEB,∴∠B=∠A=70°.【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1)详见解析;(2)【解题分析】

(1)证明△ABE≌△DCE,可得结论;(2)作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CG=30°,∠DEF=30°,利用正方形的边长计算DE的长,从而得DF的长.【题目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D,∠ABC=∠DCB=90°,∵△BCE是等边三角形,∴BE=CE,∠EBC=∠ECB=60°,即∠ABE=∠DCE=150°,∴△ABE≌△DCE,∴AE=DE;(2)解:过点E作EG⊥CD于G,∵DC=CE,∠DCE=150°,∴∠CDE=∠CED=15°,∴∠ECG=30°,∵CB=CD=AB=2,∴EG=1,CG=,在Rt△DGE中,DE=,在Rt△DEF中,∠EDA=∠DAE=90°﹣15°=75°∴∠DEF=30°,∴DF=DE=(cm).【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题目的综合性很好,难度不大.23、(1);(2).【解题分析】

(1)将方程移项得,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1,即可得出结论;(2)将方程移项得,提公因式后,即可得出结论.【题目详解】解:(1),移项,得:,等式两边同时加1,得:,即:,解得:,,(2),移项,得:,提公因式,得:,解得:,,故答案为:(1),;(2),.【题目点拨】本题考查配方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一般步骤:(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因式分解法的一般步骤:(1)移项,将方程右边化为0;(2)再把左边运用因式分解法化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3)分别令每个因式等于零,得到一元一次方程组;(4)分别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方程的解.24、(1);(2)19+6;(3);(4).【解题分析】

(1)先把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再按照实数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2)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即可;(3)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即可;(4)先把括号内的式子通分计算,再按照分式的除法法则计算即可.【题目详解】(1)-=2-=.(2)(3+)2=32+6+()2=9+6+10=19+6.(3)+=+==.(4)÷(x-)=÷==.【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和分式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5、(1)tan∠ABD=;(2);(3)①当时,;②当时,;③当时,.【解题分析】

(1)过点D作DH⊥BC于点H,可得△ABD≌△HBD,所以CH=BC-AB=4.再由三角形相似即可求出DH=AD=3.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即可解题.(2)由(1)得BP=2PE,所以BP=2t,PE=PG=EF=FG=t,当点F落在AC边上时,FG=CG,即可得到方程求出t.(3)当正方形PEFG与△BDC重叠部分图形不是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分别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①当时,F点在三角形内部或边上,②当时,如图:E点在三角形内部,F点在外部,此时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S=S正方形-S△FMN,③当时,重叠部分面积为梯形MPGN面积,【题目详解】解:(1)如图,在Rt△ABC中,∠BAC=90°,AB=6,AC=1根据勾股定理得BC=10过点D作DH⊥BC于点H∵△ABD≌△HBD,∴BH=AH=6,DH=AD,∴CH=4,∵△ABC∽△HDC,∴,∴,∴DH=AD=3,∴tan∠ABD==,(2)由(1)可知BP=2PE,依题意得:BP=2t,PE=PG=EF=FG=t,CG=10-3t,当点F落在AC边上时,FG=CG,即,,(3)①当时,F点在三角形内部或边上,正方形PEFG在△BDC内部,此时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②当时,如图:E点在三角形内部,F点在外部,∵GC=10-3t,NG=CG=(10-3t),FN=t-(10-3t),FM=,此时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S=S正方形-S△FMN,③当时,重叠部分面积为梯形MPGN面积,如图:∵GC=10-3t,NG=CG=(10-3t),PC=10-2t,P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