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4000字】_第1页
【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4000字】_第2页
【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4000字】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21761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188171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现状和前景 12762中国与东盟贸易影响因素 1172833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 219534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2260375引力模型在实证研究领域的应用演变 297606文献评述 31819参考文献 31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现状和前景首先是关于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现状和前景的研究成果。李杨、刘鹏(2015)分析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及发展前景,认为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双方的贸易规模会不断扩大,贸易结构有较强的互补性。杨瑞琪(2020)就根据现有的贸易状况以及政策预测发展前景:中国与东盟制造业发展的不同方向将会进一步提高双方经济的互补性。梁薇薇(2020)基于CAFTA视角分析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格局演变,从国别结构、省际结构两方面进行探究,预判未来形势:双边贸易竞争加剧、产业内贸易加强。梁虹谷(2020)进行了中国对东盟手机出口贸易潜力研究。陶斌智(2019)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利用区域优势使得双方进行有效对接,推动双方深化合作。郭睿(2016)对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产业现状分别进行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黄日涵(2020)通过介绍东盟具体规划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得出数字与网络安全是中国与东盟合作新领域的结论。2中国与东盟贸易影响因素关于中国与东盟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们普遍采用引力模型进行分析。余敏(2020)在分析中国-东盟贸易影响因素时在引力模型中加入直接投资、经济开放度、中国机械和运输设备市场规模、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效应等新变量,研究表明自贸区的建立和经济领域的开放度起到了促进贸易的作用,中国利用东盟的直接投资起到了制约作用,而中国机械和运输设备市场规模则不起到影响作用。黄静(2014)基于CMS研究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的出口影响因素,得出市场规模效应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作用逐渐变小。罗芳,刘泽宇(2021)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影响因素,得出贸易双方国家使用共同的官方语言能够推动进出口贸易;窦大鹏(2018)从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视角,基于引力模型探究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双边国家人口、东盟各国GDP、地理距离、中国与各国贸易便利化程度、贸易便利化程度等因素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有关具体贸易的种类研究中,张欣、王子泰等探究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得出影响因素繁多的结论,有贸易自由度、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等;赵雨霖、林光华(2020)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影响中国与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因素,结论除却传统的影响因素外,还包括国家制度。3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学者采用不同的指数测算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张中元、沈铭辉(2016)使用中国与东盟各国进出口产品集中度指数、产品互补指数等进行分析;聂红隆(2019)认为中国的出口贸易和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家存在较大的互补性,在产品上则与东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互补性较大,中国有必要积极发展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加快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冯颂妹、陈煜芳(2020)结合“一带一路”背景,采用RCA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来分析双方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认为整体上双方贸易互补性不强,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另外,有部分学者从不同的贸易领域出发探索双边贸易中的行业贸易潜力。其中,农业等低附加值产业成为双边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4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随着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入,面临的挑战也逐步增多。陈妙英(2006)和刘少华(2008)从法律层面探究东盟内部法律的缺陷会导致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韦大宇(2017)分析中国与东盟在跨境电子商务合作中所面临的挑战,认为东盟各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一、跨境货币结算难度大、语言文化差异等都阻碍了跨境电商的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5引力模型在实证研究领域的应用演变引力模型最早是由Tinbergen(1962)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该模型预测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和它们各自的经济规模呈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因为这一模型的形式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相似,所以被称为传统引力模型。引力模型的特殊点在于,它并不是由普遍存在的规律和理论中推导得出的,而是在现实贸易关系的基础上架构起来的,实证研究先于理论研究。因此虽然引力模型在实证研究中被大量应用,也有足够的案例证明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但是自从被引入国际贸易研究领域起,引力模型一直因为缺乏充足的理论基础而饱受争议。诸多学者不断尝试基于完全分工理论、垄断竞争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不完全分工理论等贸易理论进行模型的推导和完善。在实证研究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国际贸易领域的学者将不同的变量纳入到贸易引力模型当中去,更加全面地反应了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例如Linnemann(1966)把人口数额纳入贸易引力模型中,从而探究人口数额是否会影响贸易。他的另一个突出贡献是对使得贸易引力模型被用于行业研究,在此之前,贸易引力模型都只被用于两国或地区之间总贸易量的分析。Bergstrand(1989)在模型中引入了人均收入和汇率,之后又使得两国是否用有共同边界、是否使用共同语言或者货币、是否属于一个贸易区等地理和人文因素也被包含进来,丰富了理论成果以及后人进行探究的领域。Anderson(2003)在重新推导贸易引力模型的情形下,综合考虑了贸易成本、国民收入、商品间替代弹性等作为解释变量,又假设各国消费者消费偏好相同,他在后续的研究中添加了更多需要考虑的因素,如历史上是否被殖民等。KevinDowd(2011)则在之前提到过的变量的基础之上,又将人口死亡率也作为解释变量,通过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人口死亡率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国内有关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较为丰厚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对于地理距离这一常量的处理上。骆许蓓(2003)重点讨论了引力模型中距离这一影响因素,认为直线距离无法满足研究需要,因此引入了实际距离(海运距离和陆运距离)和“调整距离”,并用实证研究比较了这些距离概念在引力模型的运用中的优劣程度,此外,他也在模型中新增了运输便利指数、沿海省份等变量,通过分析1988-1998年中国向日本出口的数据后得出“直线距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最次的,引发了人们对于如何处理距离这一因素的深刻讨论。之后,蒋冠宏(2012)提出了处理“距离”这一常量的方法,即将用海航指数或者国际原油价格对距离进行加权处理,使之成为随时间变化的量,这一方法后续也被广泛接受。此外,袁其刚、王玥、李晓亮、朱学昌(2015)将金融发展指标加入贸易引力模型,研究证明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能够促进行业出口。谷克鉴(2015)认为在构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时应当考虑过度经济对中国贸易流量的影响。张惠宇(2019)在探究中国与东盟贸易潜力时综合考虑了汇率、国家政治稳定性、基础设施合作、贸易互补性指数、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并运用泊松为最大似然法进行回归分析。6文献评述经过以上梳理,不难发现关于中国-东盟的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成果,并且在实证分析方面颇有启发作用。且因为随着各国学者的不断深入研究,引力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中,并且获得了多方面的扩展,从考虑的变量来看,大多都是传统的贸易影响因素,但是也有随着时代发展更具有时效性的因素被当做解释变量。可见本文运用引力模型作为实证分析工具去研究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具有合理的适用性。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将进出口国人口总数、法律权利力度指数、有无共同边界等因素纳入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根据结果得出有关于中国对东盟出口贸易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参考文献陈妙英.中国——东盟货物贸易自由化的法律环境探讨[J].东南亚纵横,2006(9):11-15.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窦大鹏.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现状与发展潜力分析[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8.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J]世界经济,2001(02):14-25.黄静.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J].安徽财经大学,2014.蒋冠宏,蒋殿春.中国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基于投资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检验[J].世界经济,2012(9):21-40.李伟.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3):156-157.刘少华,论东盟的法律人格[J].东南亚研究,2008(1):4-8.骆许蓓.论双边贸易研究中重力模型的距离因素[J].世界经济论坛,2003(3)聂红隆.中国与东盟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及贸易潜力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8):32-37.潘青友.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7):73-75.盛斌.我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4(02).田彬丁.中国与东盟五国的贸易相似度研究[J].中国产经,2017(01):76-78.余敏.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0):62-69.喻常森.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政策反应[J].当代亚太,2013(03).张惠宇.中国与东盟贸易潜力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拓展模型的分析[J].海南大学,2019张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及发展[J].国际商贸,2016(02):117-119.张彦.RCEP背景下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机遇、挑战、出路[J].亚太经济,2013(05).程广斌,刘伟青.“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东盟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17(12):62-68.冯颂妹,陈煜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1):95-101.姜书竹,张旭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影响因素、效果及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6):21-25.石超,马荐华.我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关系及贸易潜力研究:基于拓展贸易引力模型[J].广西社会科学,2019(5):64-71.王芊,佟家栋.贸易模型发展综述:共性和异性视角[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报(双月刊),2019(6):27-44.许晓晨,韩志芳.引力模型的发展和在中国国际贸易问题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0(18):30.袁其刚,戴金平,刘斌.贸易结构变化促进经济增长途径的比较分析——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1,(11).袁其刚,王玥,李晓亮,朱学昌.我国对金砖国家出口贸易潜力测算——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济研究,2015(2):94-99赵亮,张忠根.中国对东盟十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48-54.朱桂方,车鸣.出口结构相似度与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拓展分析[J].求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