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复习题库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复习题库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复习题库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复习题库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复习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4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了A.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2.哲学的党性是指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对立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最顶峰B.科学的哲学体系已经完成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D.绝对真理体系的确立二,不定项选择1.下列关于哲学含义说法中正确的有A.是研究整个世界普遍规律的理论体系B.与自然科学是一般和个别,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属于上层建筑D.在一切社会中都有阶级性E.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A.前者是自觉建立的,后者是自发形成的B.前者是系统的理论体系,后者往往是非系统的东西C.前者是正确的,后者是错误的D.前者能够指导实践,后者不能指导实践E.前者有阶级性,后者无阶级性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系统和要素的关系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E.理论和实践的关系4.下列属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有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真理和规律的关系C.运动和物质的关系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E.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5.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命题的有A.心外无物B.世界统一于感觉C.理在事先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E.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6.凡是唯物主义哲学派别都主张A.世界是可知的B.世界是统一的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E.世界是运动变化的7.不一定属于唯物主义的哲学学说或派别有A.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学说B.承认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学说C.承认世界可知性的学说D.承认世界永恒发展的学说E.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学说8.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否认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C.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D.否认了世界的矛盾性E.用力学解释一切运动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之所以抵挡不住唯心主义的进攻,是因为它A.同辩证法相脱离B.没有看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C.还不如古代唯物主义进步D.把世界的本原说成了"原子"等基本粒子E.把运动的复杂形式简单化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的前提是A.达尔文的进化论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学说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E.系统论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经济学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黑格尔的辩证法E.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变革,表现在以下方面A.它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为研究对象B.它以改造世界为根本目的C.它公然申明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D.它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E.它使人类第一次在完全的意义上获得了绝对真理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首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E.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14.辩证唯物主义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B.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是在完全的意义上恢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优点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E.是在扬弃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础上产生的15.唯物主义历史观发现的伟大意义是A.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高度统一B.揭示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真正动因及其社会发展的规律C.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D.使社会科学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武器16."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说A.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总是与它的时代相互作用的C.哲学是绝对真理的表达D.哲学用它特有的方式反映和把握时代E.哲学要随时代的前进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1.C2.A3.C二,不定项选择1.ACE2.AB3.CD4.BE5.CD6.ABC7.ABCD8.BCDE9.ABDE10.ABC11.ADE12.ABCD13.AD14.ABDE15.ABCDE16.BDE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一,单项选择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94年理1)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2.时间的一维性是指A.时间均匀流逝,具有不变的持续性B.时间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它是不可逆的C.时间既无开端又无终结,它具有无限性D.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的3.哲学上认为的"人类世界"是指A.人类世界仅仅是由人组成的世界B."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体C.与自在世界无关的又一个世界D.是主体的世界4.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世界划分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自在世界是指整个自然界不能为人类认识的"自在之物"C.按自身规律运动着的客观世界D.尚未纳入人的活动范围的自然界5.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01年文2)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二,不定项选择1.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多数和少数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永恒和暂时的关系E.绝对和相对的关系2.下列命题或说法中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的有A.天不变,道亦不变B.宿命论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E.万物齐一3.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A.弄清楚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就必然可以弄清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B.各种运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高级的运动形式以低级的运动形式为基础D.利用低级的运动形式去解释高级运动形式,是研究高级运动形式的唯一的方法E.高级的运动形式包含着低级的运动形式4.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A.时间,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而客观存在B.时间,空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当物质的运动接近光速时,时间,空间会发生显著的变化E.时间,空间并不存在任何绝对性5.把空间比作盛放物体的大箱子,把时间比作均匀流逝的河流,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E.形而上学观点6.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时间,空间与物质是不可分的B.时间,空间是绝对精神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时间,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D.时间,空间是感觉系列整理了的体系E.时间和空间是可以分离的7.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实现B.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实现的C.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实现的D.人的自己的特殊的存在方式--劳动实现的E.自然界的人化实现的8.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峰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论述表明A.蜘蛛,蜜蜂等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本领B.人之所以感到惭愧,是因为人在某些方面其改造世界的能力不如其他动物C.人以外的动物不能形成理性认识,人则可以形成理性认识D.人的建筑等活动是实践活动,其他动物的活动则不是E.人的活动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其他动物的活动则不具备这一特点9.意识的能动性表现为A.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B.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C.意识能够改变规律D.意识对生理功能的自我抑制E.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10.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有本质的区别.下列关于两者的区别论述正确的是A.人工智能纯系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类意识是生理和心理的过程B.人工智能没有能动的创造能力,人类意识具有能动的创造能力C.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人类意识具有社会性D.人工智能只能接受意识的支配和操纵,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意识,更不可能支配和统治人类意识E.人工智能已发展到顶峰不能前进了,人类意识具有广阔的发展远景11.在世界统一性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分歧在于A.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B.世界是否统一C.世界统一于客观实在还是统一于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D.世界统一于实践还是统一于认识E.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还是单一性的物质统一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答案一,单项选择1.A2.B3.B4.D5.C二,不定项选择1.CDE2.DE3.BCE4.CD5.BE6.BCD7.ABCDE8.CDE9.ABDE10.ABCD11.CE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一,单项选择1.把普遍联系歪曲成"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属于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2.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A.先有联系,后有运动B.先有运动,后有联系C.运动构成联系D.联系构成运动3.范畴A.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B.在内容上是主观的,在形式上是客观的C.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主观的D.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客观的4.唯物辩证法认为(94年理2)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5.所有的决定论都主张A.世界上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B.世界上只存在着必然性,没有偶然性C.世界上只存在着偶然性,没有必然性D.偶然和必然是辩证统一的6.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92年文8)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B.一切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的联系C.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D.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7.对于两种相反的可能性而言A.它们可以同时变成现实B.只有其中的一种可能性能够转变成现实C.实现了的可能性是现实可能性,未实现的可能性是抽象可能性D.一种可能性是真实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虚假的可能性8.在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过程中,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A.是促使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B.可使抽象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可能性C.可使不可能性变成可能性D.可使任何可能性全都变成现实性9.度是指A.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节点B.质和量的统一C.事物的质的规定性D.事物的量变状态10.引起阶段性部分质变的根源是A.事物内部根本矛盾的解决B.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发展的不平衡C.矛盾的主次双方相互易位D.非对抗性矛盾转化成对抗性矛盾11.爆发式飞跃是指A.解决因一切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B.既是解决事物之质变的形式,也是解决事物之量变的形式C.解决因根本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D.解决因对抗性矛盾所引起的事物之质变的形式12.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种矛盾的说法属于A.诡辩论的观点B.绝对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辩证的观点13.在事物的转化过程中A.都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B.都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C.有些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些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D.人们的主观努力可有可无二,不定项选择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98年文11)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的是(96年文11)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D.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E.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3.范畴属于A.感性认识的形式B.基本概念C.人的思维对事物之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D.一种客观实在的东西E.人们关于事物现象的认识4.在范畴的问题上,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点是A.把范畴看成是先于自然界而存在的一种精神实体B.把范畴看成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所形成的基本概念C.否认了范畴所反映的内容的客观性D.否认范畴是人的思维对于客观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最普遍的矛盾关系的反映E.把范畴看成是人类主观先验的东西5.假象和错觉的关系属于A.假象是客观的,错觉是主观的B.假象和错觉都是主观的C.假象等于错觉,二者不过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的语词D.假象必然引起错觉E.假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错觉6.原因和结果的同一性表现在A.原因和结果没有任何界限,人们可以倒因为果,也可以倒果为因B.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作用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原因和结果不能混淆E.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关系中可以是结果7.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因果联系A.种瓜与得瓜B.闪电之后雷鸣.闪电与雷鸣C.白天之后有黑夜.白天与黑夜D.春天之后有夏天.春天与夏天E.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与消费8.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A.与事物不可分B.与事物直接同一C.与事物并非直接同一D.客观的E.多样性的9.质和属性的关系包括A.质是事物属性的表现B.属性是事物质的外在表现C.属性和质不具有同一性D.属性时时刻刻表现着事物的质E.属性是一事物和他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10.当事物处于量变状态时A.矛盾双方的力量各有消长,但还没有易位B.事物表现为相对静止C.矛盾的主次双方已经易位D.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没有任何变化E.矛盾双方绝对同一11.在下列各项中属于部分质变的有A.从猿到人的转化B.在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中,地租的变化依次经历了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三个阶段C.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并成立苏维埃政权D.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成垄断资本主义阶段E.我国目前所进行的体制改革12.哲学上所说的矛盾斗争与政治生活中的斗争性的关系是A.二者是同一概念B.矛盾的斗争性是一种共性,政治斗争性是一种个性C.政治斗争性不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范畴D.政治斗争性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表现形式E.在阶级社会中,所有的矛盾斗争性都表现为政治斗争性13.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体现在A.任何个性都是共性B.共性是对个性的抽象和概括C.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D.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E.共性只是个性的某些方面或本质14.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93年文15)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E.抽象和具体的关系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答案一,单项选择1.B2.D3.A4.D5.A6.C7.B8.A9.B10.B11.D12.D13.C二,不定项选择1.ABDE2.ACE3.BC4.CD5.AE6.BCE7.AE8.ADE9.BE10.AB11.BCDE12.BD13.ABCE14.ABDE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一,单项选择1.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2.表象A.属于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B.属于理性认识,但不反映事物的本质C.有时属于感性认识,有时属于理性认识D.属于感性认识,是对知觉的再现3.真理的客观性与价值性的关系是A.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必然否认真理的价值性B.坚持真理的价值性必然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价值性要以客观性为基础D.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的价值性是等义的4.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方法B.分析方法C.综合方法D.演绎方法二,不定项选择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A.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B.前者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后者则离开了社会实践C.前者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后者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D.前者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后者则否定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E.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客体的有A.人类认识到的自然界B.人类尚未观察到的天体C.社会现实中的事件D.人们阅读的书籍E.作家创造的文学作品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特点及关系是A.认识主体不等于主观,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认识的客体包括了一切物质世界C.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首先是反映关系,然后才是实践的关系D.尚未进入人的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的物质世界还不是认识的客体E.认识主体和客体之间最根本的关系是实践关系4.实践之所以能够有力地驳斥不可知论,是因为它能够把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变成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不断延长E.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并加以对照5.人们之所以要重视间接经验,是因为A.实践并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人们不可能时时,事事都去亲自实践以获得直接经验C.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D.认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E.书本也是认识的一个源泉6.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之所以必要和重要,是因为A.理性认识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B.理性认识应当转化成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C.理性认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由谬误转变成真理D.只有第二次飞跃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E.在第二次飞跃之前,理性认识仅仅是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7.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A.人们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制约B.实践水平的制约C.人们自身经验,知识水平的制约D.人们认识结构的制约E.客观事物暴露程度的制约8.真理向谬误转化的原因,主要在于A.真理超出了其适用的一定条件和范围B.该认识只为少数人所坚持C.背离了主观与客观,认识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在实践中一时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E.真理具有相对性9."三角形之内角和等于一百八十度."是A.普遍真理B.绝对真理而不是相对真理C.相对真理而不是绝对真理D.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的真理10.真理的相对性是指A.真理和谬误并没有任何界限B.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C.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D.任何真理都带有不确定性E.真理是因人而异的1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A.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B.它们是同一真理的两个不同的方面C.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D.任何相对真理都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E.人类认识真理的过程是从相对向绝对转化的过程12.否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会导致A.怀疑主义B.相对主义C.绝对主义D.不可知论E.教条主义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答案一,单项选择1.C2.D3.C4.A二,不定项选择1.BCD2.ACDE3.ADE4.ACDE5.BCD6.ABD7.ABCDE8.AC9.ADE10.BCD11.BCDE12.ABD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1.A2.B3.C4.B5.C6.C7.A一,单项选择1.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02年理1)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为A.它是生产力中的最重要的独立的要素B.它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C.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D.它是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的形式3.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三个代表"思想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A.体现我国国体的政体形式B.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类型C.我国各个阶级联合起来的组织形式D.我国统一战线的一种形式5.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性质6.在社会意识诸形态中起核心作用的是A.哲学B.道德C.政治法律思想D.艺术7.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A.不属于上层建筑B.属于政治上层建筑C.属于思想上层建筑D.属于上层建筑中和经济基础没有关系的社会意识形式二,不定项选择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因为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概括了人类社会的全部现象B.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C.两种历史观的其他问题,要受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规定和制约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概括了整个世界的全部现象2.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01年文17)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人们实践活动创造的生产力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3.历史唯心主义的缺陷是A.没有考察人们进行历史活动的动机B.没有考究人们进行历史活动之动机背后的物质根源C.没有看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D.夸大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E.否认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4.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A.人类社会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E.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5.为加速社会发展,必须使人口的增长A.同生产资料的增长相适应B.同生活资料的增长相适应C.同科学教育事业的增长相适应D.出现负增长E.同技术装备的增长成反比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它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B.决定着社会经济结构C.决定着社会政治结构D.决定着社会意识结构E.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7."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命题意味着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没有任何差别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具有客观实在性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在自身内部的矛盾的推动下向前发展的E.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也是一种物质的运动8.所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点在于它们A.都正面地反映社会存在B.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C.都具有相对独立性D.都反映经济基础,属于思想上层建筑E.在任何社会中都具有阶级性9.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是A.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始终的社会意识形式B.最集中最直接反映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C.社会意识诸形态的核心D.间接反映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E.阶级性最强的社会意识形态10.自然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比,它的独特之处是A.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B.它具有历史继承性C.它是以抽象理论形式出现的社会意识D.它同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相联系E.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探索自然界的活动11.区分社会意识先进还是落后的标志,要看它是否A.反映一切阶级的要求和愿望B.与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C.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D.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E.反映并服务于新的生产方式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答案一,单项选择1.A2.B3.C4.B5.C6.C7.A二,不定项选择1.ABCD2.ABD3.BD4.ABCE5.ABCE6.ABCDE7.BCDE8.BCD9.BCE10.AE11.BE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一,单项选择1.当生产关系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阻挠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引起的后果是A.使革命不再成为现实B.使腐朽的生产关系能够继续长期存在下去C.使生产力的停滞成为永久的事实D.形成全面的社会危机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否进步,取决于A.它是否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是否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它同自己的经济基础是否符合3.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A.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4.人民群众之所以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是A.人民群众是居民中的多数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的规律5.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力A.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B.是无限的而不是有限的C.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D.在剥削制度下是有限的,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下是无限的二,不定项选择1.经济基础在一切社会的社会关系中都属于A.经济关系B.物质关系C.思想关系D.政治关系E.阶级关系2.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A.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C.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内部各个方面的总和D.现实存在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总和E.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总和3.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99年理18)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社会风俗习惯4.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A.是否与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B.是否能帮助自己的经济基础形成,巩固和发展C.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D.是否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发展和巩固E.是否能限制与自己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的发展5.阶级的实质是A.经济收入不同的社会集团B.政治思想不同的社会集团C.社会分工不同的社会集团D.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E.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6."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命题表明(92年理23)A.人是社会的主体B.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D.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E.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7.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A.社会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B.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可以摆脱既定历史条件的制约C.人们可以认识,利用社会规律D.人们可以对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进行历史选择,通过不同的具体道路实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E.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人们的自觉活动之中,人们的自觉活动只有在认识和遵循社会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得到顺利,有效的发挥8.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由此A.任何人的意志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都等于零B.任何人的意志对历史发展的总结果(合力)都起作用,因而都包括在这个总结果(合力)中C.任何人的意志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D.任何人的意志都必然合乎社会发展的规律E.任何人的意志都只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人们没有自由9.历史是由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但这一事实并不能否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因为A.人们的意识,目的的产生和状况主要由人们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B.人们的意识和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是否体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客观要求,即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C.社会规律是不能创造,消灭和改造的D.人的意志的真正自由,只有通过正确认识和运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获得E.人的意志对于社会发展规律不产生任何影响10.人民群众的活动和社会历史条件的辩证关系是A.历史条件为人民群众提供活动的前提B.人民群众的活动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C.从长远看,人民群众能不断地打破原有历史条件的限制D.人民群众能够最终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E.人民群众可以不断地创造新的历史条件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答案一,单项选择1.D2.C3.B4.B5.C二,不定项选择1.AB2.BC3.BCD4.CD5.DE6.ABD7.ACDE8.BC9.ABCD10.ABCE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解放一,单项选择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02年文3)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2.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A.满足个人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需要B.实现不受社会制约的自由选择C.摆脱社会的限制使人获得多方面的自由D.满足社会和自我的多方面的需要二,不定项选择1.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01理18)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C.人的本质是自由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E.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价值取决于A.个人的自我奋斗B.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C.人们社会地位的高低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的程度E.个人向社会索取物质利益的多少3.自由王国作为历史观的范畴A.是指人的绝对自由B.是指人们完全认识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而获得了自由C.是指人们摆脱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制约而实现了自由D.是指人们摆脱了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E.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人的解放而获得的自由4.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体现着A.绝对自由的实现B.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C.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利用D.人们对必然的摆脱E.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02理18)A.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B.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C.是社会发展的目的D.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E.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解放答案一,单项选择1.D2.D二,不定项选择1.BDE2.BD3.DE4.BCE5.ABCDE综合分析题第一题(03年34)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辩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九方皋相马方法高明之处何在(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第二题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02年文36理36)材料1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立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摘自《光明日报》2001年5月21日材料2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摘自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3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作用.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是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38万吨.大型海水淡化每吨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10年之久.1958年起步,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5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摘自《中国化工报》2001年3月10日材料4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请回答:(1)结合材料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1)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同时关爱自然界;而深层原因则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导致各个利益群体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2)根据材料3,4,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原理.(2)解决水资源问题,就是促成矛盾的转化,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在材料3中,就是努力将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水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而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既要创造技术条件,又要创造社会条件,如降低成本,改变观念等等.(3)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3)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挑战,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转变实践活动方式,以最少的水资源耗费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题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见2000年5月2日《人民日报请回答: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标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3夸克模型"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的真理性认识,然而实践标准本身又是不断发展的,丁肇中博士进行的新的实验,提出了由4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论,取代了旧理论(2)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4夸克理论的发展,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5夸克,6夸克等等新理论.(3)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所束缚,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与新的事物.第四题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作出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和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的限制.材料2休谟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材料3费尔巴喻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须的足够的感官.请回答:①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①材料1的观点带有不可知论的倾向.材料2的观点是不可知论.材料3的观点是可知论.②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②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没有看到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③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③人的感官是把人的意识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而不是把二者分隔开来的屏障,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自己的感官,我们的知觉就能达到与知觉到的事物本质相符合.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分辨感觉和知觉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第五题夏尔·傅立叶是19世纪初期著名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其学说的最大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制度;其二,设想了未来的理想的和谐社会.对于资本主义文明制度,傅立叶的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傅立叶首先批判了资本主义商业,揭露了商业的种种罪恶,包括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重利盘剥,掺杂使假……傅立叶指出,商人们利用他们处于社会中介的地位,从生产中吮吸血液,从工业和农业中榨取财富.傅立叶还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所造成的严重危机,认为这种"由物质过多的压力造成的危机",其根源在于"生产的分散性和不协调性".在傅立叶看来,经济危机是"丰富造成了萧条,过剩造成了贫困".傅立叶还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富翁和贫民的对立,认为资本主义文明制度就是"富者对贫者的战争","为了要有富翁,就需要有贫民".傅立叶还抨击了资本主义的法律和道德,认为它们是虚伪的,骗人的.此外,还指出了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傅立叶把上述种种丑行与罪恶,归咎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傅立叶的结论是:"我们的目的不在于改良它,而在于消灭它."在彻底否定资本主义文明制度的基础上,傅立叶提出了未来理想的和谐社会的设想.傅立叶认为,社会的和谐必须以充分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为前提.资本主义文明制度之所以不合理,就在于无论对于穷人还是富人,欲望全都没有给予充分的满足.穷人连最起码的物质生活资料都得不到,精神欲望的满足更无从谈起;富人虽然可以获得物质上的享受,但精神是空虚的.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文明制度既是穷人的不幸,也是富人的不幸.傅立叶所设想的和谐社会中,劳动将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享乐,可使人的全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傅立叶看来,人并非天生厌恶劳动,是不合理的资本主义文明制度使劳动者丧失了对于劳动的兴趣.只要社会制度和谐,劳动就能恢复其本来的功能,满足人的竞赛欲,创造欲和多样化欲.与此同时,傅立叶还主张消除旧式分工,从而使长期从事一种工作而引起的单调乏味的感觉不复存在.人们可以自由地由一种劳动转向另一种劳动,他可以这个小时放马,下个小时种花,然后再去狩猎,钓鱼,喂羊,养鸡……工种的不断变换满足了人的多样化欲,使劳动者始终兴趣盎然,视劳动为游戏,享乐,一种比看戏,跳舞更为诱人的事情.劳动的魅力使富人们也不能袖手旁观了,他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劳动大军.于是,在全社会开展了劳动竞赛,使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傅立叶的这一主张虽有很大的空想的成分,但他所提出的"劳动乐生"思想从原则上说却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这一观点,提出了"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的主张.在批判旧制度设想新制度的基础上,傅立叶得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文明制度是一种"暂时的病痛",可惜的是,这种"病痛"多余地延长了许多年.早在古希腊斯巴达时代,就已经具备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条件,但由于思想家们的糊涂和疏忽,未能提出新社会的设想,致使人类长时间地处于黑暗之中.他本人如果早诞生几百年,或许就可以使人类少受几百年的苦难.立叶认为,建立和谐社会的途径应是宣传和教育.只要说服包括富人在内的所有的人全都相信和谐社会既是穷人的天堂也是富人的天堂,那么用不了多少年,和谐社会就可以在全球的范围内普及.傅立叶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认为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只能起破坏作用.傅立叶认为,建立和谐社会所依靠的主体力量是以下四种人:第一,创办者,他应当拥有金钱;第二,谈判家,他应当拥有很强的活动能力;第三,宣传家,他应当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以便通过宣传使美好的设想人人皆知;第四,发明家,他就是傅立叶本人.而在这些人中,国王,大臣,金融家,慈善家又是最重要的侯选人.请回答:(1)傅立叶关于资本主义文明制度由于思想家们的糊涂和疏忽而多余地延长了许多年的观点以及和谐社会早在古希腊斯巴达时代就可以建立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1)傅立叶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他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以及社会制度的更替看成是偶然的,看成是因思想家们的糊涂和疏忽而给人类带来的误会,从而不懂得社会基本矛盾是决定社会制度产生,发展,更替的根源.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在历史上的出现是必然的,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样,随着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制度也必然灭亡.(2)判断傅立叶的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并说明理由.(2)傅立叶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夸大了人的社会意识的作用,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同时,抹煞了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夸大了英雄人物的作用,鼓吹英雄史观(3)傅立叶关于建立和谐社会的途径以及所依靠的主体力量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傅立叶把宣传,教育作为建立和谐社会的决定性条件,这是典型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唯心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制度更替的根源并非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而是存在于社会基本矛盾之中.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的更替要通过社会革命实现.另外,变革社会制度的主体不是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4)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你怎样理解这一观点.(4)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空想,就是因为建立在唯心史观的基础上.受唯心史观的束缚,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可以对资本主义制度作出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社会作出某些有价值的猜想,但由于没有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真正途径和所依靠的真正主体,故而只能流于空想.唯物史观创立后,弥补了这些缺陷,社会主义学说就被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可以转化为现实.第六题材料11985年底,中国女排同世界女排明星联队在北京,上海举行了两场比赛,中国女排先后以3:1,3:2战胜了明星联队.明星联队的个人技术是出类拔萃的,应该说,她们个人技术的平均水平要高于中国女排个人技术的平均水平.但为什么明星联队两场比赛都输给了中国女排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比赛的双方在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上存在着根本的差异.世界女排明星联队是刚刚组建的,12名队员来自9个国家,讲7种语言.初次配合,困难很多,其中语言的不通成为彼此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障碍.据山田重雄主教练讲,他的意图无法直接传达给队员,他画了很多图,准备了多种方案,但在千变万化的临场比赛中,这些东西却无法照搬.与此相反,中国女排的姑娘们配合默契,早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有机的整体可使每一位队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料2沛公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天下,军事实力不敌对方.然而,刘邦最终还是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王朝.这当然有许多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种,便是刘邦极会用人,"扬人之长,避人之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用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他用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他用韩信.显然,倘若刘邦不是这样用人,而是让韩信决策,张良供粮,萧何打仗,他还能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吗材料3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为质量互变规律找过一个证人,他就是法国军事家拿破仑.拿破仑在一则日记中描述了马木留克兵与法国骑兵战斗的情形,写道:"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败三个法国兵,100个法国兵与100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300个马木留克兵,而1000个法国兵总能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兵."何以随着人数的增加马木留克兵的相对战斗力递减,而法国兵的战斗力却递增来,马木留克兵是由年轻奴隶组成的军队,他们身强体壮,骑术较精,但纪律很差,不会配合作战;法国兵则相反,纪律严密,会配合作战,但骑术不精,体力不如对手.这样,当参战人数很少的时候,双方主要拼体力,赛骑术,这时,善于单个搏斗的马木留克兵的长处占据优势,然而随着参战人数的不断增多,严密的纪律和配合作战愈来愈显得重要.于是,当人数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数相对较少却有着严密的纪律性,极会配合作战的法国兵终于打败了人数虽多,骑术虽精,体力虽大却形同散沙的马木留克兵.请回答:(1)从材料1,2,3中,归纳出共性的涉及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1)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其一,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其二,事物的总量不变,但其构成的成分在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显然,中国女排之所以打败世界女排明星联队,1000个法国兵之所以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兵,就是因为胜利的一方进行了良好的排列组合,而失败的一方却未能进行良好的排列组合.由于结构量的不同,导致了质变.同理,刘邦善用张良,萧何,韩信,也是排列组合法则的巧妙运用(2)运用所归纳的这一原理,说明市场经济何以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所谓资源配置,是指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排列组合.组合得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生产力的潜能,组合得不好,会抑制生产力的潜能的释放.同传统的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能够迅速,准确地反映市场需求,从而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力诸要素的最佳组合.(3)根据材料2,说明所归纳的这一原理在用人问题上的重要作用.(3)张良,萧何,韩信乃汉王朝开国元勋,但他们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并非全才.刘邦的用人之术,启发我们应如何"扬人之长,避人之短",唯此,才能人尽其用,使其特定的长处得以充分地发挥.显然,如果"显人之短,避人之长",把人才用成了庸才,则不仅会造成人才的埋没与浪费,还会损害我们的事业(4)根据材料3,说明量变引起质变两种情形的内在关系(4)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有着内在的关系,事物所实现的最佳排列组合,往往建立在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是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的.在本材料中,当马木留克兵与法国兵的对比为2:3时,尽管此时的法国兵就具有了纪律严密,会配合作战的长处,但这一长处尚未占据优势,故而仍是马木留克兵以少胜多.然而,随着交战双方人数不断增多,排列组合的作用日趋增大,以致引起交战双方各自的长处与短处在优势与劣势上的相互转化.毫无疑问,300人比300人,是此材料中实现这一转化即质变的关节点.第七题材料1天花又称"痘",曾是一种极为可怕的传染病.染上此病的人绝大多数会死去,即使侥幸不死,也会在脸上留下点点瘢痕.那时,人们对天花的恐惧,大大超过今人对艾滋病的恐惧.在天花面前的束手无策,导致了人们对痘神娘娘的顶礼膜拜,祈求这位娘娘不要把天花降临到自己身上.天花愈是肆虐,痘神娘娘的香火便愈是旺盛.18世纪时,英国医生琴纳发现,天花对于挤牛奶的人特别"宽厚",总是躲着他们.这是为什么呢经过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秘密.原来,几乎所有的奶牛都出过天花,不过它们抵抗得了.挤奶人一旦接触奶牛乳房上的脓浆,便感染上了轻微的牛痘,产生了能够抵抗人痘即天花的抗体,形成了免疫力.后来,琴纳发明了种牛痘的方法,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直到20世纪70年代,天花在全世界范围内基本消灭.天花成为历史的陈迹,痘神娘娘也就无影无踪了.显然,如果没有牛痘疫苗,没有人类对天花的征服,痘神娘娘至今仍会趾高气扬,一面享受着人间的烟火,一面继续把死亡和麻脸留给人间.材料22003年上半年,一种名叫SARS的传染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及东南亚等地流行.此病高传染率,高死亡率,现代医学尚未研制出疫苗,还不能彻底征服它.于是,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迷信活动:有人敲锣打鼓放鞭炮,据说此举可以驱逐疫魔;有人相信深更半夜喝绿豆汤,吃鸡蛋可以有效地防治SARS,据说这是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孩儿口述的神的旨意,还有人说这是一个哑巴突然开口说话表达的神的旨意,当事人说完这番话后立即死去;一些法轮功信徒也蛊惑人心,说这是上苍对人类的惩罚……这些迷信的观点本来是十分荒谬的,但居然有人深信不疑.请回答:(1)根据材料1,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痘神娘娘何以存在何以消失.(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的反映,错误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歪曲的反映.如果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或迟或早也要发生变化.天花作为一种自然力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对痘神娘娘的崇拜,正是这种自然力压迫人类在人们头脑中的曲折的反映.天花一旦被征服,这种反映就会发生变化,痘神娘娘最终消失.(2)根据材料2,说明我们应如何同与SARS有关的迷信意识作斗争.(2)SARS也是一种压迫人类的自然力,与SARS有关的迷信意识的存在,也是现代医学目前还不能有效地征服它的曲折的反映.同这种迷信意识作斗争,最根本的手段是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找出SARS发病的原因,研制出疫苗,像征服天花那样征服它.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社会意识(3)根据材料1,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说明人类应如何征服疠疫这一自然力,说明医学发展的动力是什么..(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任何一种正确认识的获得,都取决于认识的主体在实践中变革认识的客体,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琴纳之所以能够研制出牛痘疫苗,是因为他在实践中认真观察并进行科学实验;同理,现代医学征服SARS,也离不开医学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还认为,包括医学在内的科学发展的真正动因是实践.实践的需要为科学提供研究的课题,规定科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征服天花,SARS等疠疫以确保人类身心健康的实践需要,是医学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第八题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刘表这个人物:他是荆州刺史,一代儒将,江夏八俊之一.然而刘表一生的作为,仅仅是努力保住自己的领地,他不肯积极拓取,不肯以进攻求防御.荆州是一块"衢地"."衢"者,四通八达之道路也.荆州及其所属各郡主要位于今天的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正值东西南北各路诸侯相互攻杀的中心地段,如同东西南北各路的交汇口.荆州的东面有孙权,西面有刘璋,张鲁,南面有南越,北面有曹操,袁绍.不论东方诸侯打西方诸侯,还是西方诸侯打东方诸侯;不论南方诸侯打北方诸侯,还是北方诸侯打南方诸侯,荆州都是必争之地.荆州一直处在战争的风口浪尖之上.占据许昌的曹操,始终有着统一全国的雄心.他既想北伐盘踞河北的袁绍,又想南征拥有荆州的刘表.然而曹操懂得,这两块"点心"是不能一口吞下的,只有先吃了这块,然后再吃那一块.于是,曹操决定首先消灭袁绍.袁,曹官渡之战由此拉开帷幕.曹操在官渡大战袁绍,其老巢许昌相当空虚,刘表完全可以乘虚而入.但是,尽管袁,曹两家打得难解难分,刘表却始终按兵不动,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了进攻许昌的机会.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意欲彻底歼灭投奔乌桓的袁氏残存力量.曹操北征乌桓再一次远离许昌,这使刘表又获得了一次袭取曹操之老巢的绝好机会.当时,客寄于荆州的刘备为刘表谋划道:"今曹操北征,许昌空虚,若以荆襄之众,乘间袭之,大事可就也."然而刘表答道:"吾坐据荆州足矣,岂可别图"逐拒绝了刘备的建议.刘表不肯进攻曹操旨在保家,然而刘表果真能够保得住家吗否.及至袁氏彻底覆灭,曹操掉过头来大举进攻荆州.而这个时候的曹操,也已今非昔比,他拥有了袁绍的全部的地盘,加之自己原有的地盘,实力空前地大了起来.在曹操大军压境之下,刘表忧心如焚,终于一病不起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荆州遂归曹操所有.请回答:(1)运用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说明刘表失荆州的原因以及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1)辩证法主张联系地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主张全面地看问题,反对片面地看问题;主张发展地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而刘表的失误,就在于违背了辩证法的这些原则.刘表并没有把东汉末年犬牙交错的战争态势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没有把荆州的安危放入整个战争态势中去考虑;同时以静止观指导决策,以为荆州今天无事就意味着永远无事.辩证法同时主张矛盾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进攻与防御,本是一对矛盾,只有积极地进攻,才能有效地防御.然而刘表受形而上学思维模式的束缚,割裂了进攻与防御的辩证关系,为防御而防御,结果不仅没能取得天下,连原有的地盘也失掉了.(2)简述这则故事对于商战的启示.商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应如何参与竞争(2)辩证法的原理具有共性.在商战中,同样要坚持联系地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看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由此,商家不能孤立地从事经济活动,要把自己的活动同市场联系起来,同竞争对手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同时应当懂得经济活动的动态性.经商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不断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竞争中获胜.要把市场竞争中的矛盾作为推动自身发展的动力.(3)从刘表失荆州的事例得出的结论有益于商战的这一思维过程,体现着辩证法的什么法则(3)刘表失荆州的事例属于个性,从中抽象出的共性原理具有普遍意义.引申出对商战的启示,是共性回到个性之中.简而言之,其法则是:"个性——共性——个性".第九题材料1燃素说是流行于18世纪的错误学说,它主张物质存在着燃素,燃素在燃烧时以光和热的形式逸出.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发现了一种新气体,点燃的蜡烛遇到它就会大放光芒,这种新气体就是氧气.本来,氧气的发现可以证明,一般的燃烧都是一种氧化作用,而不是由什么燃素引起的,可惜普利斯特列囿于燃素说的偏见,对这种新发现作出了错误的解释,说什么蜡烛的燃烧之所以旺盛,就在于这种新气体不含燃素,一旦遇上蜡烛,便贪婪地吸取燃素.燃素大量释放,使蜡烛大放光芒.这样,普利斯特列发现了氧气却未能正确地解释氧气,能推翻燃素说却没有推翻,反而给它找到了"论据".结果,"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恩格斯语).材料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但直到1992年,才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究其原因,是由于在人们的头脑中,始终存在着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观念.1992年春天,邓小平提出了计划,市场都是手段的观点,认为计划多一些还是市场多一些,并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年的下半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模式.请回答:(1)阅读材料1,材料2,说明人的认知结构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1)人的认识受认知结构的影响.如果在这一结构中存在着错误的观念,就很难发现真理,难以实事求是.(2)阅读材料1,材料2,说明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2)无论科学发现还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都必须实事求是.然而实事求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所谓解放思想,是指把思想从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在材料中,要破除"燃素说"这一错误的旧观念;在材料2中,要破除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这一旧观念.第十题材料1贝克莱主义者认为,物是感觉的组合.譬如苹果,看它时,它是红的绿的圆的;摸它时,它是冷的硬的;闻一闻,它有一股芳香;尝一尝,它是甜的酸的.由此而论,苹果就是这些感觉的组合.换言之,当人在同一瞬间产生了这堆感觉的时候,我们就要用一个名称来表示这堆感觉的存在,这个名称就叫"苹果".推而广之,宇宙的一切,都是感觉的组合.所谓"物质",其实就是虚无,是并不存在的幽灵.材料2休谟主义者认为,人的思维只能直接和感觉打交道,那么,感觉以外的世界如何,就无法断定了.物或许存在,感觉反映了它;但也有可能不存在,物仅仅是感觉的组合.由于人的思维不能越过感觉直接接触物,则物是否存在就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了.请回答:(1)根据材料1,材料2,简述贝克莱主义与休谟主义的共同点与区别点.(1)贝克莱主义和休谟主义全都主张人的思维直接来自于感觉,把感觉这一认识的环节加以夸大.二者的区别在于,贝克莱主义主张感觉是世界的本原,感觉组合事物;休谟主义则把感觉视为隔绝人的思维与物的屏障,由于这一屏障的存在,思维与物没有同一性,思维无法认识物.(2)怎样理解列宁所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贝克莱主义与休谟主义是在哪儿"失足"的(2)列宁的这一论述揭示了唯心主义存在的认识根源.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有许多片断许多环节,如果把其中的某一片断某一环节加以夸大加以绝对化,就有可能导致唯心主义.显然,感觉是认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思维认识物,必须通过感觉.贝克莱主义把感觉加以绝对化,夸大成世界的本原;休谟主义则把感觉歪曲成隔绝人与外界的屏障,以此宣扬世界无法认识.(3)为什么说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唯我论在实际生活中,唯我论有哪些表现(3)贝克莱主义主张感觉组合事物,按照这一逻辑推演下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其他人在内,都是"我"的感觉的组合,万事万物能够提供给"我"的,也无非是这样和那样的感觉.由是,"我"的感觉是世界的本原.生活中的为我独尊,自以为是,是唯我论的表现.第十一题以下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问题的材料:)材料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在工业经济领域(以产值计算),国有经济由1978年的78%下降到1997年的26.5%,集体经济由21.8%上升到40.5%,非公有制经济由0.2%上升到33%.在商业领域(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算),国有商业由1978年的54.6%下降为1997年的24.3%,集体商业由43.3%下降到18.2%,非公有制经济由2.1%上升为57.5%.1997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占67%,个体工商业占15.9%.到1997年底,个体工商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426.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3.5%;私营企业96万户,从业人员1399万人.1979~1997年,外商实际投资2201亿美元.摘自国家体改委研究所组编《中国所有制改革20年》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所有制结构条文的修改情况:1982年宪法1988年宪法修正案1999年宪法修正案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第六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材料3最新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上半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2264亿元,增长10.1%,其中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1~7月总产值的综合增长速度同比为16.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当月增速同比也达到14.5%,非国有企业的当月同比增速超过25%.该省省长说:"没有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就不可能有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浙江省的"共同发展"所形成的所有制结构是: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三资"的比重是11.5%,40.3%,42.5%,5.7%.摘自1999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分析材料1,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1)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由原来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其原因是我国原有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遵循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客观规律,对其进行了改革,以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结合材料1与2,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2)材料1反映了我国经济基础的变化,材料2反映了作为我国政治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宪法的修改.其理论依据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客观规律.分析材料2,指出我国宪法第六条修改前后所保留的共同内容及其原因.(3)保留的共同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其原因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宪法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根本性质.结合材料2与3,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现实意义.(4)我国宪法的修改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事实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根本的法律保证,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形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十二题阅读下列材料并予以辨析在古代,哲学被视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