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吉林专用)08(附答案)_第1页
备战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吉林专用)08(附答案)_第2页
备战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吉林专用)08(附答案)_第3页
备战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吉林专用)08(附答案)_第4页
备战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吉林专用)08(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吉林专用)08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吉林专用)(考试试卷满分:6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023年春,新冠的“硝烟”刚刚消散,我们又迎来了甲流的“侵犯”。有网友说,医圣张仲景感冒6大方,可全方位击退甲流。那我们可通过(

)查阅感冒6大方。A.《论语》 B.《资治通鉴》 C.《史记》 D.《伤寒杂病论》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我国的(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3.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已经进行了12年。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你认为1894年感动中国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是(

)A.李鸿章 B.邓世昌 C.孙中山 D.陈独秀4.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5.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并取得重大胜利的一次战役,它是谁指挥的?A.毛泽东 B.彭德怀 C.林彪 D.邓小平6.识读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所示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中国实施了(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7.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长征一号”B.“东方红一号”C.“长城一号”D.“风云一号”8.这部法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以后西欧各国制订民法影响深远。它是A.《汉谟拉比法典》B.《查士丁尼法典》C.《拿破仑法典》D.《民法典》9.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他的代表作是(

)A.《蒙娜丽莎》 B.《哈姆雷特》C.《神曲》D.《罗密欧与朱丽叶》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是(

)A.甘地 B.扎格鲁尔 C.卡德纳斯 D.尼赫鲁第Ⅱ卷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1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5分)(1)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3)唐朝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4)发明活字印刷术——(5)编写出《本草纲目》——12.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3分)(1)中共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3)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3.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关的事件。(3分)(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2)中国农民成为土地主人的标志——(3)建国以来党和人民经历的最严重的挫折——1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4分)(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2)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4)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图A

丝绸之路示意图图B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材料二

元朝的驿站是历代最盛的,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朝令夕至,声闻毕达”。当时中西国际驿路共有三条,通往中亚、欧洲。元代的驿站用来运输官府物资,普通商人也可以使用驿站。元代管理驿站除兵部外,还有通政司管理邮驿。军事化的严格管理,使邮驿系统有效地履行传统社会信息传播的任务。急递铺是元代的官方邮递系统,传递速度规定为一昼夜400里,急件500里。——摘编自《元代邮驿史》等(1)自从(历史人物)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逐渐形成了材料一中图A所示路线,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地点);图B所示远航开创了西(大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封建时代的(国家)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将中国的造纸术、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入欧洲。(4分)(2)指出元朝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作用。(2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识。(2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1)材料一呈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历程,该探索历程处于哪一革命时期?并根据材料,指出在道路探索中党的工作重心呈现出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悴大会上的悼词》材料三

建设有道路历程示意图(2)材料三所示示意图中的A处缺少一个重要思想,请你补充完整。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材料二中划线部分内容的理解。(3分)材料四

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举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3)材料四中提到的“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年?综合前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哪些经验有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3分)17.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演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4分)材料一

下表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项目英德法美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1.34.61.98.1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的排名32411913年殖民地面积在世界的排名1425材料二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便独自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共51个师团,其中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而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10个师团,不及侵华兵力的20%。中国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美军所需机场,保护在华美军空军基地;中国既是美国对日作战的空军基地,又是最后进攻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中国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世界历史》教学参考书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方面根本对立,均将对方视为主要的敌人。美国当时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做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部分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成长历程》材料四

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两位科学家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宣言指出热核武器具有毁灭人类的危险。东西方各国政府“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他们的目的”,而应该“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1969年10—11月间,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反战示威浪潮兴起,有数百万人参加。工人、妇女、青年和学生团体,甚至军人都加入到了反战的行列中。——选自《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1)根据材料一分析引发战争的原因是什么?(1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1分)(3)根据材料三回答,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世界人民通过哪些方式反对战争?(答出两点即可)(1分)四、综合探究题(15分)18.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9分)【革命风潮改朝换代】材料一:辛亥革命使古老的中国由封建“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化成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它使过去以汉族为中心、以“夷夏之别”来构成民族级差序列的古代民族转化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而且在制度与宪法方面完成了古代国家、民族向近代国家、民族的转型。——摘编自郭姝娅《论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及民族观的影响》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合影(1)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确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推动“古代国家、民族向近代国家、民族”转型的?(2分)【面对危机共同抗敌】材料二:1937年7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图A(2)材料二图A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文字,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3分)【民族独立屹立东方】材料三:

图A

图B黄继光(3)材料三图A中①处应填写的是哪一重大史实?1950年—1952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根据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黄继光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怎样的精神?(3分)【筑梦前行砥砺奋进】材料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回望党的奋斗历程,一个彪炳千秋的伟大成就是,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了的实践伟力和理论魅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摘编自裴泽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1分)19.历史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常有危机伴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绝处逢生】19世纪中期的日本、美国和俄国都出现了社会危机,各国采取不同的方式顺利度过了危机,走上富强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险象环生】材料四对峙中的两大集团丑陋的“轴心”(柏林—罗马—东京)【浴火重生】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力挽狂澜,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的上空降下!——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依据材料一指出日本面临这样的危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1分)(2)哪一文件的发表扭转了材料二中这场战争的战局,成为了战争的转折点?(1分)(3)材料三中的“农奴解放者”使俄国历史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转变?(1分)(4)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世界面临着的危机形势。两次危机之后分别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1分)(5)依据材料五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对世界格局的影响。(1分)(6)下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分)“不平衡的跷跷板”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DDBABBBBCA第Ⅱ卷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11.(5分)【正确答案】(1)韩非(1分)(2)祖冲之(1分)(3)鉴真(1分)(4)毕昇(1分)(5)李时珍(1分)12.(3分)【正确答案】(1)中共二大(1分)(2)古田会议(1分)(3)中共七大(1分)13.(3分)【正确答案】(1)西藏和平解放(1分)(2)土地改革的完成(1分)(3)(1分)14.(4分)【正确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1分)(2)攻占巴士底狱(1分)(3)萨拉热窝事件(1分)(4)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分)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15.(8分)【正确答案】(1)张骞(或张子文、博望侯)(1分)锡兰(1分)太平洋(1分)阿拉伯。(1分)(2)原因: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繁荣;中外交通的发展;造船和航海技术有较大的发展;政府鼓励海外贸易。(1分)作用:对政治,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对经济,推动了国内经济、交通的发展以及边疆地区的开发;对文化,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1分)(3)认识: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形成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对外通道;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科技、文化之间的交流。(2分)16.(8分)【正确答案】(1)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分)工作重心:城市——乡村——城市。(1分)(2)理论:。(1分)理解: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了,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等。(2分)(3)年份:2049年。(1分)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等。(2分)17.(4分)【正确答案】(1)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分)(2)说明:中国在二战中牵制了日军大量的主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1分)(3)变化:由战时同盟变成战后敌对。(1分)(4)方式:举行会议、发表宣言、参加游行。(答出两点,1分)四、综合探究题(15分)18.(9分)【正确答案】(1)政治纲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