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小脑研究生课件_第1页
04小脑研究生课件_第2页
04小脑研究生课件_第3页
04小脑研究生课件_第4页
04小脑研究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小脑

小脑位于颅后窝,上方以小脑幕与端脑的枕叶相隔,腹侧为脑桥与延髓,前下方以3对小脑脚与脑干相连(小脑上脚连中脑,小脑中脚连脑桥,小脑下脚连延髓)。

04小脑研究生

小脑是随着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复杂程度而发展起来的,小脑通过不同途径接受脊髓、前庭、大脑皮质等传入身体各部位置、运动状态等信息,并对之进行综合分析,再经往返纤维组成反馈环路,协调各部的功能,但不产生意识活动。所以,小脑是一个运动调节中枢,而不是一个直接的运动指挥中枢。

04小脑研究生

一、小脑的外形和分叶(一)小脑的外形小脑中间部狭窄,称小脑蚓;两侧部膨大,称小脑半球。小脑蚓上部自前向后包括小舌、中央小叶、山顶、山坡、蚓叶五部分,小脑半球上面从前向后有中央小叶翼、方形小叶前部、方形小叶后部、上半月小叶和下半月小叶。

04小脑研究生

小脑蚓部的下面凹陷,自后向前是蚓结节、蚓垂体、蚓垂、小结四部分。小结是小脑的最前部,以绒球脚与绒球相连,构成绒球小结叶。小脑半球的下面凸隆,自后向前有下半月小叶、二腹小叶及小脑扁桃体。小脑扁桃体在蚓垂的两旁,靠近延髓背面。当颅内压过高时,该部会被挤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从而压迫延髓的心血管、呼吸中枢而危及生命。04小脑研究生前叶后叶前叶绒球小结叶后叶小脑(上面)小脑(下面)原裂水平裂后外侧裂(二)小脑的分叶1.水平裂:位于小脑上、下面分界处,将小脑分成上、下两部。2.原裂:位于小脑上面前、中1/3交界处,从而将小脑分为小脑前叶和小脑后叶。小脑前后叶称小脑体。3.后外侧裂:位于小脑下面,将绒球小结叶与小脑体分开。04小脑研究生

绒球小结叶在进化上出现时间较早,被称为原小脑,主要与前庭神经核及前庭神经联系。原裂以前的前叶和后叶的蚓垂及蚓垂体构成旧小脑,主要接受脊髓小脑纤维。小脑半球后叶在进化上出现较晚,其出现与大脑皮质的发展有关,称新小脑,接受皮质脑桥束的传入纤维。04小脑研究生脊髓小脑(旧小脑)大脑小脑(新小脑)前庭小脑(原小脑)

蚓部半部中间部半球外侧部

绒球小结叶前叶后叶绒球小结叶前庭小脑

接受前庭神经与前庭核来的纤维,最初是水栖动物平衡器调节躯体运动的整合中枢,在高等动物仍然保留了下来。调节前庭刺激引起的肌紧张变化以维持身体平衡。脊髓小脑

主要接受脊髓小脑前、后束的纤维,此束传导深部的感觉,与肌张力的调节密切相关。大脑小脑

在进化中出现最晚,随大脑皮质的发展而发展。接受大脑皮质通过脑桥核中继的信息,主要参与对大脑皮质起动的精巧随意运动的调节,是锥体外系的一个组成分。04小脑研究生皮质髓质小脑核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表面为薄层灰质,称小脑皮质,皮质的深面为白质,称髓质,髓质内包埋的灰质核团,称小脑核,或称小脑中央核。04小脑研究生

(一)小脑皮质的细胞构筑

小脑皮质的面积约为1000c㎡,由浅入深分为分子层、梨状细胞层和颗粒层。

1.

分子层:最厚,纤维多,神经细胞较少。纤维主要来自梨状细胞(浦肯野细胞)的树突、高尔基细胞的树突、颗粒细胞的轴突等。颗粒细胞的轴突在此层呈“T”形分支,沿小脑沟方向走行,称平行纤维。

04小脑研究生

分子层的细胞主要是位于浅层的星形细胞和深层的蓝细胞。星形细胞胞体小,树突短,与颗粒细胞的轴突形成突触;其轴突平行走行,与梨状细胞的树突形成突触。蓝细胞的轴突较长,像篮子一样包裹梨状细胞的胞体,并与之形成突触。星形细胞和蓝细胞均为抑制性神经元,对梨状细胞的传入冲动有抑制作用。

04小脑研究生2.梨状细胞层又称Purkinje细胞层,是由单层梨状细胞构成。树突呈扇形,有大量的树突棘(20万个),与平行纤维的分支形成突触。梨状细胞轴突是小脑唯一的传出纤维,大部分终止于中央核,小部分终止于前庭神经核,对它们起抑制作用。

04小脑研究生3.颗粒层:含大量密集的颗粒细胞和少量的高尔基Ⅱ型细胞。颗粒细胞是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其树突接受苔癣纤维的传入,轴突进入分子层形成平行纤维。

04小脑研究生

苔癣纤维的终末膨大,称玫瑰结,其周围有颗粒细胞的树突和高尔基Ⅱ型细胞的轴突与之形成突触。表面包以胶质囊,便构成小脑小球。小脑小球是苔癣纤维和小脑皮质之间的突触连接形式。04小脑研究生

(二)小脑皮质的传入纤维

1.苔癣纤维:较粗,主要来自脊髓小脑束、橄榄小脑束和脑桥小脑束。此纤维在皮质内形成玫瑰结。参与构成小脑小球,可以兴奋颗粒细胞。后者的平行纤维与梨状细胞的树突形成突触,可使兴奋在纵向上扩布。

04小脑研究生2.攀缘纤维较细,主要起至下橄榄核,攀缘梨状细胞的树突进入分子层,并与之形成突触,此突触对梨状细胞有强大的兴奋作用。梨状细胞同时接受分子层的星形细胞和蓝细胞的抑制。04小脑研究生(三)小脑中央核共4对:有内侧向外侧为顶核、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

1.顶核:位于第四脑室顶部,靠近正中面。

2.球状核:位于顶核外侧,呈球形。

3.栓状核:是楔形灰质块,位于齿状核门处。04小脑研究生

4.齿状核:仅见于哺乳类,人类最发达,位于最外侧,呈皱襞囊袋状,袋口向内侧。齿状核接受小脑新皮质的纤维,发出纤维经小脑上脚至中脑,部分纤维止于红核,还发出侧支止于脑干网状结构及丘脑。04小脑研究生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一)小脑的纤维联系小脑通过3对脚与其它脑部有着广泛的纤维联系,其传入纤维比传出纤维多3倍以上。来自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及其它与运动有关的大量信息汇集到小脑皮质的梨状细胞,经其整合后,至小脑中央核,再经小脑中央核至脊髓、脑干等,实现其协调随意运动、调节肌紧张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04小脑研究生小脑下脚(绳状体):连延髓,主要由传入纤维组成,含有小脑与前庭之间的往返纤维。小脑下脚含有来自脊髓和延髓的纤维,包括脊髓小脑束、三叉小脑束、楔小脑束、网状小脑束和橄榄小脑束。04小脑研究生小脑中脚(脑桥臂):连脑桥,起自脑桥核,传入大脑的信息04小脑研究生小脑上脚(结合臂)含有来自齿状核、栓状核、球状核的全部传出纤维以及一小束来自顶核的纤维。04小脑研究生1.原小脑(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此部损伤表现为平衡失常,如走路时摇晃不定,形如醉汉,易向患侧倾倒。此病以儿童多见,常因绒球小结叶肿瘤所致。2.旧小脑(脊髓小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