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三首第1课时关于战争,我国古代的诗人有不同的描写视角:“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着意表现英雄气概;“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着意表现报国壮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着意表现离愁别恨;“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王翰)着意表现战争残酷……那么,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从什么角度看待战争的呢?知人论世诗人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因其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表作有《兵车行》《春望》《秋兴八首》等。有《杜工部集》。知人论世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知识链接古体诗汉魏以后的五七言歌谣、乐府古辞、拟题乐府、歌行诗、新乐府和其他五、七言古诗,都可称之为古体诗,又称为古诗或古风。作为一种大的诗体类型,其总的特点主要是: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每句字数也无严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要求押韵,但比较自由、灵活;对字词的平仄、对仗没有什么要求;语言自由,可俗可雅。诵读诗歌听《石壕吏》的范读音频,读准节奏,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与近体诗的差异。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诵读诗歌诵读诗歌〔投〕投宿。〔逾〕越过。〔一何〕多么。〔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戍〕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完裙〕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妪〕老妇。〔请〕请让我。〔应〕应征。〔犹得〕还能够。〔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诗歌赏析
1.从故事情节来看,本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开端,写石壕吏趁夜抓壮丁。第二部分(第2、第3段):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写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第三部分(第4段):故事的结局,写老妇被带走服役和诗人的见闻感受。诗歌赏析2.本诗是按照什么顺序叙事的?本诗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由“暮”而“夜”,由“夜”而“夜久”,由“夜久”而“天明”。诗歌赏析
3.诗歌第1段中的“夜捉人”和“逾墙走”分别说明了什么?不说征兵,而说“捉人”,不在白天捉,而在夜间趁人不备来捉,可见当时兵役之苦、百姓处境之艰难凶险。“逾墙走”写出了差役夜捉壮丁,百姓惶恐不安的景象,渲染了紧张、可怕的气氛。诗歌赏析
4.老妇的“致词”是本诗的主体部分,这一段内容以分为哪几层?每一层反映了老妇的什么目的?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第一层:自诉悲惨家事。三个儿子全都应征赴邺城作战,目前已有两个战死沙场。唤起差役的同情诗歌赏析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第二层:诉说家中现状。除了老妇,家里只剩正在哺乳期的孙子和丧夫的儿媳;全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说明家中再无可供征调之人
4.老妇的“致词”是本诗的主体部分,这一段内容以分为哪几层?每一层反映了老妇的什么目的?诗歌赏析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第三层:自请应役,前去为战士们做饭。无奈恳请,希望保全家中仅存的孤儿寡母
4.老妇的“致词”是本诗的主体部分,这一段内容以分为哪几层?每一层反映了老妇的什么目的?诗歌赏析
5.分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体会诗人隐藏在词语背后的深层含义。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差役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侧耳细听。.
.
.
.诗歌赏析
6.诗歌中的哪个字暗示了老妇被差役带走的结局?这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从诗歌最后一句的“独”字可知,天明时与诗人告别的只有老翁,由此暗示老妇已被差役带走了。这反映出诗人对老妇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不恤民情的愤怒。诗歌赏析7.诗人对老妇仅仅是同情吗?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结果来看,继三个儿子之后,老妇也奔赴战场,去参加这场保家卫国的战斗了。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平叛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作出牺牲。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诗歌赏析
8.从诗题来看,本诗的主要人物应是差役,而全诗只有“有吏夜捉人”和“吏呼一何怒”两句提到了他们。尽管如此,我们却依然可以感受到差役的狰狞面目。诗人是如何做到的呢?诗歌赏析诗人暗写差役,只用“有吏夜捉人”引出故事,用“吏呼一何怒”写出差役的威势,此后就让他们转入“幕后”。诗人明写老妇,却字字直指差役:老妇先自诉悲惨的家事,希望引起差役的同情,差役不听;于是接着诉说家中现状,表示无人可应征,差役还不听;最终只好“自请”去应征,差役满意而去。因此,老妇从“不愿”到“自请”的变化,其实是差役不依不饶、蛮横威逼所致。差役的“怒”“呼”看似只有一次,实则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差役们冷漠无情、凶横残暴的形象跃然纸上。
《石壕吏》通过写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外,诗人也赞扬了老妇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自请应役、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1.熟读并背诵《石壕吏》。
2.诗人“独与老翁别”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他会对老翁说什么话呢?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唐诗三首第2课时对于身边的小事,古代的诗人往往能从中悟出深刻的意义:陶渊明的衣服沾了露水,写下“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表达自己隐居山野的坚定志趣;苏轼吃了荔枝,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排解自己被贬谪的郁闷;杨万里被群山环绕,写下“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点明自己对成功与困难的辩证看法……有一天,杜甫的茅屋破了,他对此会有怎样的感悟呢?知人论世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即成都杜甫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的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知识链接歌行体歌行体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是初唐时期以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篇幅可长可短;保留着古乐府的叙事特点,讲记人、记事、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怀融为一体,内容既充实又生动;声律、韵脚相对比较自由,不拘平仄,还可以换韵;句式比较灵活,一般以七言句式为主,兼用杂言句,富于变化。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歌行体名篇。诵读诗歌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范读音频,读准节奏,体会歌行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诵读诗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诵读诗歌诵读诗歌〔三重茅〕多层茅草。〔挂罥〕挂着,挂住。〔长〕高。〔沉塘坳〕沉到池塘水中。〔忍〕狠心。〔能〕如此,这样。〔呼不得〕喝止不住。〔俄顷〕一会儿。〔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接近。〔衾〕被子。〔恶卧〕睡相不好。〔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寒士〕贫寒的士人。〔突兀〕高耸的样子。诗歌赏析1.请概括本诗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第1段:写秋风破屋,卷走茅草。第2段:写群童抱走茅草,诗人无奈叹息。第3段:写屋破又遭连夜雨,彻夜难眠的境况。第4段:诗人舍己为人,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感慨。叙事议论、抒情诗歌赏析
2.第一难:秋风吹茅草。诗歌第1段是怎样写秋风的威力的?这一段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用“怒”字将秋风拟人化,与“卷”“三重”等词一同表现出秋风的猛烈。
“飞”“渡”“洒”“挂罥”“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诗人眼睁睁看着自家屋上茅草被吹走却无能为力,表现出痛惜和焦急之情。诗歌赏析
3.第二难:儿童抢茅草。诗歌第2段描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诗人到底在“叹息”什么?这一段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儿童调皮,当面抢走了诗人屋上吹下的茅草,诗人追不上、喊不回,只好回到家里叹息。
诗人不仅“叹息”天公毁屋无情,“叹息”儿童幼稚,还“叹息”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这一段表现出诗人的愤懑和无奈之情。诗歌赏析
4.第三难:屋漏遇夜雨。诗歌第3段中,哪些词语表明了诗人家里窘迫的生活状况?这一段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冷似铁”“无干处”“未断绝”等词表明了诗人家里窘迫的生活状况。
这一段表现出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诗歌赏析
5.在一天之内连续经历三难之后,诗人有怎样的表现?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境界?诗人从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激情和希望,他由自己联想到他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让他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写出了诗人饱尝人间疾苦、体察世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崇高精神。诗歌赏析
6.《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试结合作品分析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诗歌赏析
《石壕吏》直接讲述底层劳动人民的故事,诗人自己并不是故事的主角,而是一个近距离的“旁观者”。一方面,这个故事本身已经足以令人动容,任何直接的议论和抒情都显得多余;另一方面,诗人对这件事情的情感是复杂的、矛盾的,他高度赞扬人民的牺牲精神,而牺牲的具体方式(战争所迫,差役所胁)又是他难以接受的,甚至是需要控诉的,这种复杂的感情也难以直接表达,而蕴含在叙述之中则更能令人回味和深思。诗歌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但诗人并未停留在对自身境遇不幸的描述上,而是能够推己及人,从个人遭际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出一种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使得诗歌具有了非常深广的社会历史意义;而且诗人也并不是抽象地议论和抒情,而是借助“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具体、鲜明的形象,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真挚而感人的呼告。如果不借助结尾议论和抒情的升华,诗歌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都要大打折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过程,表达了自己生活的不幸,并推己及人,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士人,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
1.熟读并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将这首诗改编成一则故事,注意加入适当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唐诗三首第3课时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母别子》)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知人论世诗人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新郑(今属河南)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知人论世写作背景《卖炭翁》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宫的使者。“苦宫市”,就是“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
知人论世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所以,所谓“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诗人深切同情受宫市之苦的人民,因此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诵读诗歌听《卖炭翁》的范读音频,读准节奏,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与近体诗的差异。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诵读诗歌诵读诗歌〔薪〕木柴。〔苍苍〕灰白。〔何所营〕做什么用。〔市〕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两市东、西、南、北各有二门。〔翩翩〕轻快的样子。〔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文书〕公文。〔敕〕指皇帝的命令。〔回〕掉转。〔叱〕吆喝。〔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惜不得〕吝惜不得。〔系〕挂。〔直〕同“值”,价钱。诗歌赏析1.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南门外。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记叙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卖炭,最后被掠夺的经过。诗歌赏析
2.卖炭翁烧炭的地点在哪里?诗人为什么要介绍这个地点?
卖炭翁烧炭的地点是“南山中”。诗人写这个荒凉偏僻的地点,为下文写雪天运炭、山路遥远难行埋下伏笔。诗歌赏析
3.诗人主要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卖炭翁的外貌?为什么这样写?
诗人主要从面(“满面尘灰烟火色”)、鬓(“两鬓苍苍”)、手(“十指黑”)等方面描写卖炭翁的外貌,这是为了表现了卖炭翁的老迈和常年艰辛劳作的生存状态。诗歌赏析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话从表面看来很矛盾,应该如何理解?
正值严寒天气,身上衣服本已单薄,可他心里仍希望天气更冷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工企业入股合同范本
- 单位施工合同范例
- 包装盒印刷厂合同范本
- 隐蔽验收合同范本
- 单位签物业合同范本
- 北辰区恒温配送合同范例
- 医药促销合同范本
- 农村小区合同范本
- 医院食堂供销合同范本
- 买木合同范本
- T-CSPSTC 111-2022 表层混凝土低渗透高密实化施工技术规程
- 食品经营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 南通大学开题报告模版
- 医院急救中心劳务外包采购项目评标办法(评分细则表)
- JTG H12-2015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 2024天津工业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 QCT1067.5-2023汽车电线束和电器设备用连接器第5部分:设备连接器(插座)的型式和尺寸
- 石灰石开采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件-1研学课程资源选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