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44页,总=sectionpages44页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单元检测试卷(一)(基础强化篇)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Ca40Ba137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除去混在碳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氢钠,最合理的方法是A.加热 B.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C.加盐酸 D.加CaCl2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②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③钠在常温下不容易被氧化④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⑤石蕊试液中加入Na2O2粉末,先变蓝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A.都正确 B.②③④⑤C.④⑤ D.②⑤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A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黄豆大小的钠,小心地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B检验NaHCO3与Na2CO3溶液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C证明Na2O2与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Na2O2用棉花包裹,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棉花燃烧D检验Na2CO3与K2CO3溶液用铂丝分别蘸取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的颜色某溶液含有①NOeq\o\al(-,3)、②HCOeq\o\al(-,3)、③SOeq\o\al(2-,3)、④COeq\o\al(2-,3)、⑤SOeq\o\al(2-,4)五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少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忽略溶液体积变化)①B.①⑤C.①④⑤D.①③④⑤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为鉴别K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4名同学分别设计了4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分别配成1mol·L-1的溶液,各取1mL滴加1滴酚酞试液,比较颜色深浅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白色浑浊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B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分别配成溶液,用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必要时可透过蓝色钴玻璃)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图所示实验,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②中的大量气泡的主要成分是氧气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C.④中现象可能是溶液中的强酸性物质造成的D.⑤中MnO2的主要作用是起催化效果制取漂白液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A.1:1B.1:2C.2:1 D.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白烟②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绿色的氯化铜③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④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漂白粉,漂白粉的成分只有次氯酸钙A.只有①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④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的氯水④氯气的酒精溶液⑤盐酸⑥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①②③B.①②③⑥C.③⑥D.②④⑤⑥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的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 D.③⑤实验室制Cl2的反应为4HCl(浓)+MnO2eq\o(=,\s\up7(△))MnCl2+Cl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MnO2B.每生成1个Cl2,转移电子2个C.每消耗1个MnO2,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4个D.生成的Cl2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杂质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容量瓶可以用来加热能用容量瓶长期贮存配制好的溶液可以用500mL容量瓶配制250mL溶液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对0.3mol·L-1K2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1L该溶液中含有0.3NA个K+1L该溶液中含有K+和SOeq\o\al(2-,4)的总数为0.9NA2L该溶液中K+的浓度为1.2mol·L-1将0.3mol硫酸钾溶于1L水中,所得硫酸钾溶液的浓度为0.3mol·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标准状况下,1LHCl和1LH2O的物质的量相同②标准状况下,1gH2和14gN2的体积相同③28gCO的体积为22.4L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⑤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①②③ B.②⑤⑥C.②③⑥ D.④⑤⑥某学生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时,结果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其原因可能是()所用氢氧化钠已经潮解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残留在烧杯里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gNaOH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ρ=1.84g·cm-3)配制250mL1.84mol·L-1的稀硫酸,下列操作正确的是将蒸馏水缓慢注入盛有一定量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至冷却必需的定量仪器有50mL量筒、250mL容量瓶和托盘天平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25.0mL先在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将量好的浓硫酸注入容量瓶,再加水定容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10gCaCO3粉末加入1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浓度为1mol·L-1B.将100mL2mol·L-1盐酸加热蒸发至50mL,所得溶液的浓度为4mol·L-1C.将10mL1.0mol·L-1NaCl溶液与90mL水混合,所得溶液的浓度为0.1mol·L-1D.将10gCaO加入100mL饱和石灰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得溶液的浓度不变若20g密度为ρg·mL-1的Ca(NO3)2溶液中含有2gCa(NO3)2,则溶液中NOeq\o\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eq\f(ρ,400)mol·L-1 B.eq\f(20,ρ)mol·L-1C.eq\f(50ρ,41)mol·L-1 D.eq\f(25ρ,41)mol·L-1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题,共60分。(12分)现有A、B、C三种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把气体B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可以得到白色浑浊物D。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纯净的A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气体B通入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气体B通入到NaOH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将气体B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三种气体分别通入酸性硝酸银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气体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3)白色浑浊物D因具有漂白性又称为__________,该物质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2.(12分)实验室需配制250mL0.1mol·L−1的Na2CO3溶液,填空并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250mL0.1mol·L−1的Na2CO3溶液。实际应称Na2CO3质量/g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____________(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将准确称量的Na2CO3固体倒入烧杯中,再加适量水溶解C.将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下1~2cm处(3)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___________________。23.(14分)某班级化学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甲组做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实验室取用金属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属钠燃烧时会生成黑色固体,黑色固体的可能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想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不考虑空气中的N2),可利用的装置如下。①装置Ⅳ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若没有该装置可能导致生成的Na2O2中含有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规定气流的方向为从左到右,各仪器连接的顺序是空气进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填字母)③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分)食用碱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食品疏松剂和肉类嫩化剂,其成分为纯碱和小苏打。甲、乙两位同学想根据高中阶段学习的知识设计实验测定食用碱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甲同学认为可以根据食用碱中两成分的热稳定性差异,利用加热前后的质量差求小苏打的质量分数。(1)写出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填字母)。①三脚架②托盘天平③瓷坩埚④坩埚钳⑤泥三角⑥石棉网⑦烧杯⑧蒸发皿⑨铁坩埚⑩干燥器⑪酒精灯A.①②③④⑤⑥⑪B.①②④⑤⑨⑩⑪C.①②⑥⑦⑧⑪乙同学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来测定13.7g食用碱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其流程如下:(3)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最终称量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4)如果最终称量固体质量为11.7g,则该食用碱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5)如果该食用碱在测定前已经受潮,则用甲同学的实验方案测得的NaHCO3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5.(10分)将1.95g由Na2SO4和Na2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得溶液A,在A中加入10mL未知的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沉淀B,向B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剩余沉淀2.33g。计算:(1)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2)BaCl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除去混在碳酸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氢钠,最合理的方法是A.加热 B.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C.加盐酸 D.加CaCl2溶液【答案】B【解析】加热可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少量的碳酸氢钠,加热NaHCO3溶液不会分解,A不合理;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NaHCO3+NaOH=Na2CO3+H2O。从而除去了碳酸氢钠,B合理;加盐酸二者都发生反应,C不合理;加CaCl2溶液,碳酸钠形成沉淀,D不合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②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③钠在常温下不容易被氧化④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⑤石蕊试液中加入Na2O2粉末,先变蓝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A.都正确 B.②③④⑤C.④⑤ D.②⑤【答案】C【解析】①Na2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故错误;②Na2CO3溶液和CaCl2溶液反应得到碳酸钙沉淀,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不反应,故错误;③钠的性质活泼,在常温下易被氧化生成氧化钠,故错误;④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而Na2O与二氧化碳、水反应不会产生氧气,因此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故正确;⑤Na2O2粉末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所以石蕊试液中加入Na2O2粉末,先变蓝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故正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A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黄豆大小的钠,小心地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B检验NaHCO3与Na2CO3溶液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C证明Na2O2与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Na2O2用棉花包裹,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棉花燃烧D检验Na2CO3与K2CO3溶液用铂丝分别蘸取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的颜色【答案】C【解析】应将钠表面的煤油用滤纸吸干且烧杯中不能装满水,A错误;分别向NaHCO3与Na2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都有白色沉淀产生,无法鉴别,B错误;Na2O2与CO2反应生成氧气,棉花燃烧说明达到了着火点,能证明Na2O2与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正确;观察钾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D错误。某溶液含有①NOeq\o\al(-,3)、②HCOeq\o\al(-,3)、③SOeq\o\al(2-,3)、④COeq\o\al(2-,3)、⑤SOeq\o\al(2-,4)五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少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忽略溶液体积变化)A.①B.①⑤C.①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A【解析】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与OH-反应的离子和具有还原性的离子的浓度会发生改变,同时溶液中存在反应生成的离子,该离子浓度也会变化,以此来解答.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NOeq\o\al(-,3)浓度基本不变;HCOeq\o\al(-,3)与OH−反应生成COeq\o\al(2-,3),则HCOeq\o\al(-,3)离子浓度减小,COeq\o\al(2-,3)离子浓度增大;Na2O2具有强氧化性,将SOeq\o\al(2-,3)氧化为SOeq\o\al(2-,4),则SOeq\o\al(2-,3)离子浓度减小,SOeq\o\al(2-,4)浓度增大。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答案】C【解析】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3,然后通入CO2,生成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而析出。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为了防倒吸,所以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考虑NH3的尾气处理,所以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即C选项正确。为鉴别K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4名同学分别设计了4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分别配成1mol·L-1的溶液,各取1mL滴加1滴酚酞试液,比较颜色深浅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白色浑浊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B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分别配成溶液,用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必要时可透过蓝色钴玻璃)【答案】C【解析】K2CO3溶液碱性较强,滴加酚酞检验,碳酸钾溶液的颜色更深,A项正确;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白色浑浊,B项正确;K2CO3和NaHCO3均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C项错误;二者分别含有K元素、Na元素,焰色反应现象不同,通过焰色反应可以判断,D项正确。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图所示实验,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②中的大量气泡的主要成分是氧气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C.④中现象可能是溶液中的强酸性物质造成的D.⑤中MnO2的主要作用是起催化效果【答案】C【解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A正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碱,遇到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正确;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存在大量酸性物质,可能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溶液褪色,C错误;生成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发生了分解,因此放出大量气泡,D正确。制取漂白液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A.1:1B.1:2C.2:1 D.3:2【答案】A【解析】反应中,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Cl2+2NaOH=NaCl+NaClO+H2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成氯化钠中的−1,被还原,变成次氯酸钠中的+1,被氧化,其它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因此氯气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各占一半,因此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白烟②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绿色的氯化铜③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④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漂白粉,漂白粉的成分只有次氯酸钙A.只有①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④【答案】C【解析】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同时产生白雾,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①错误;②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生成物是氯化铜,故②错误;③液氯就是液态的氯气,而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是混合物,故③错误;④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成份还有氯化钙,故④错误;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的氯水④氯气的酒精溶液⑤盐酸⑥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①②③B.①②③⑥C.③⑥D.②④⑤⑥【答案】C【解析】氯气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①错误;液氯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②错误;新制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③正确;氯气的酒精溶液中存在氯气,氯气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褪色,④错误;盐酸具有酸性,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盐酸没有漂白性,所以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褪色,⑤错误;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中含有HCl和HClO,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⑥正确,C项正确。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答案】C【解析】集气瓶中使用单孔橡胶塞塞紧,只能进气,不能排气,则瓶内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可能将橡胶塞压出,A项错误;因为Cl2比空气的密度大,Cl2应短管进,B项错误;C项该装置既能收集Cl2,又能进行尾气处理且防倒吸,C项正确;由于Cl2和NaOH反应,所以不能收集到Cl2,D项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的④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⑤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 D.③⑤【答案】C【解析】氯气与氢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在光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爆炸,①错;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含量少,实验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②错;久置的氯水中HClO分解生成HCl和O2,氧化性减弱,③对;HCl气体与AgNO3溶液反应也可产生沉淀,④错;将HCl、Cl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除去的是HCl气体,而不是Cl2,⑤错。实验室制Cl2的反应为4HCl(浓)+MnO2eq\o(=,\s\up7(△))MnCl2+Cl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MnO2B.每生成1个Cl2,转移电子2个C.每消耗1个MnO2,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4个D.生成的Cl2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杂质【答案】C【解析】分析反应4HCl(浓)+MnO2eq\o(=,\s\up7(△))MnCl2+Cl2↑+2H2O可知: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MnO2,故A正确;每生成1个Cl2,转移电子2个,故B正确。当1个MnO2参加反应,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2个,故C错误。因浓盐酸易挥发,所以生成的Cl2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杂质,故D正确。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容量瓶可以用来加热能用容量瓶长期贮存配制好的溶液可以用500mL容量瓶配制250mL溶液【答案】A【解析】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故A正确;容量瓶不能用来加热,故B错误;不能用容量瓶长期贮存溶液,故C错误;一定规格的容量瓶只能配制相应规格的溶液,故D错误。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对0.3mol·L-1K2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1L该溶液中含有0.3NA个K+1L该溶液中含有K+和SOeq\o\al(2-,4)的总数为0.9NA2L该溶液中K+的浓度为1.2mol·L-1将0.3mol硫酸钾溶于1L水中,所得硫酸钾溶液的浓度为0.3mol·L-1【答案】B【解析】1L该溶液中含有0.6NA个K+、0.3NA个SOeq\o\al(2-,4);D项应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浓度才为0.3mol·L-1。故选B。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标准状况下,1LHCl和1LH2O的物质的量相同②标准状况下,1gH2和14gN2的体积相同③28gCO的体积为22.4L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⑤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①②③ B.②⑤⑥C.②③⑥ D.④⑤⑥【答案】B【解析】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体,而HCl为气体,所以虽然二者体积相同,但物质的量不相同,①错误;同样在④中所指的物质不一定是气体,④错误;标准状况下,1gH2和14gN2的物质的量均为0.5mol,故体积相同,②正确;28gCO的物质的量是1mol,但条件不确定,所以体积不一定是22.4L,③错误;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物质的量越大,压强越大,⑤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⑥正确。故选B。某学生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时,结果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其原因可能是()所用氢氧化钠已经潮解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残留在烧杯里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gNaOH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答案】B【解析】若所用NaOH已经潮解,则实际称量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A项错误;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偏高,B项正确;若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残留在烧杯里,会造成溶质的损耗,导致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偏低,C项错误;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若不使用游码,对称取氢氧化钠的质量无影响,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若使用游码,则实际称取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D项错误。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ρ=1.84g·cm-3)配制250mL1.84mol·L-1的稀硫酸,下列操作正确的是将蒸馏水缓慢注入盛有一定量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至冷却必需的定量仪器有50mL量筒、250mL容量瓶和托盘天平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25.0mL先在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将量好的浓硫酸注入容量瓶,再加水定容【答案】C【解析】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A项错误;该实验不需要托盘天平,B项错误;根据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可知,配制该稀硫酸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eq\f(250×10-3L×1.84mol·L-1×98g·mol-1,1.84g·cm-3×98%)=25.0mL,C项正确;不能在容量瓶里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里稀释并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最后加水定容,D项错误。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10gCaCO3粉末加入1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浓度为1mol·L-1B.将100mL2mol·L-1盐酸加热蒸发至50mL,所得溶液的浓度为4mol·L-1C.将10mL1.0mol·L-1NaCl溶液与90mL水混合,所得溶液的浓度为0.1mol·L-1D.将10gCaO加入100mL饱和石灰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得溶液的浓度不变【答案】D【解析】将10gCaCO3粉末加入100mL水中,由于CaCO3难溶于水,且所得溶液体积不是100mL,故无法判断所得溶液的浓度,A项错误;将100mL2mol·L-1盐酸加热蒸发至50mL,由于加热过程中HCl挥发,故所得溶液的浓度小于4mol·L-1,B项错误;将10mL1.0mol·L-1NaCl溶液与90mL水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体积不是100mL,故所得溶液的浓度不是0.1mol·L-1,C项错误;将10gCaO加入100mL饱和石灰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温度不变,则所得溶液的浓度不变,D项正确。若20g密度为ρg·mL-1的Ca(NO3)2溶液中含有2gCa(NO3)2,则溶液中NOeq\o\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eq\f(ρ,400)mol·L-1 B.eq\f(20,ρ)mol·L-1C.eq\f(50ρ,41)mol·L-1 D.eq\f(25ρ,41)mol·L-1【答案】C【解析】溶质的物质的量:n=eq\f(2g,164g·mol-1)=eq\f(1,82)mol,溶液的体积:V=eq\f(20g,ρg·mL-1)×10-3L·mL-1=eq\f(1,50ρ)L,Ca(NO3)2的物质的量浓度:c=eq\f(n,V)=eq\f(\f(1,82)mol,\f(1,50ρ)L)=eq\f(50ρ,82)mol·L-1,NOeq\o\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eq\f(50ρ,82)mol·L-1×2=eq\f(50ρ,41)mol·L-1。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题,共60分。(12分)现有A、B、C三种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把气体B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可以得到白色浑浊物D。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纯净的A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气体B通入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气体B通入到NaOH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将气体B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三种气体分别通入酸性硝酸银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气体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3)白色浑浊物D因具有漂白性又称为__________,该物质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①H2+Cl2eq\o(=,\s\up7(点燃))2HCl;②Cl2+H2O=HCl+HClO;③Cl2+2NaOH=NaCl+NaClO+H2O;④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2)BC;(3)漂白粉;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eq\o(=,\s\up7(光照))2HCl+O2↑。【解析】已知A、B、C三种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把气体B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可以得到白色浑浊物D,故可以推断出B为Cl2,A为H2,C为HCl,D为漂白粉。(1)①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eq\o(=,\s\up7(点燃))2HCl;②将Cl2通入到水中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③将Cl2通入到NaOH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④将Cl2通入到适量石灰乳中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2)将三种气体分别通入到硝酸银溶液中,H2与硝酸银溶液不反应,Cl2和HCl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均可出现白色沉淀AgCl,因为Cl2在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AgNO3=HNO3+AgCl↓,故选BC;(3)白色浑浊物D因具有漂白性又称为漂白粉,该物质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eq\o(=,\s\up7(光照))2HCl+O2↑。22.(12分)实验室需配制250mL0.1mol·L−1的Na2CO3溶液,填空并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250mL0.1mol·L−1的Na2CO3溶液。实际应称Na2CO3质量/g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____________(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将准确称量的Na2CO3固体倒入烧杯中,再加适量水溶解C.将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下1~2cm处(3)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7;250;(2)B、C、A、F、E、D;(3)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容量瓶盛放热溶液时,体积不准;(4)无影响;偏高;(5)洗净容量瓶后重新配制;洗净容量瓶后重新配制。【解析】(1)配制250mL0.1mol·L−1的Na2CO3溶液需要用到250mL的容量瓶,由c=nV,n=mM得m=cVM=0.1mol/L×0.250L×106g/mol=2.7g;(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⑦摇匀⑧储存,所以答案为B、C、A、F、E、D;(3)转移一次之后烧杯和玻璃上上可能会残留一部分溶质,需要重新洗涤几次;溶液的体积热胀冷缩,要配制室温时浓度为0.1mol·L-1的Na2CO3,所以配制时的溶液温度也应该是室温;(4)由于定容时要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所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并不影响实验结果;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减少,物质的量浓度偏高;(5)若实验操作不规范造成了实验误差,则需要重新开始配制,并且需要将容量瓶洗干净,所以无论是多加了蒸馏水还是不慎将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都会导致配制的浓度不准,此时只能重新配制。23.(14分)某班级化学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甲组做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实验室取用金属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属钠燃烧时会生成黑色固体,黑色固体的可能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想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不考虑空气中的N2),可利用的装置如下。①装置Ⅳ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若没有该装置可能导致生成的Na2O2中含有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规定气流的方向为从左到右,各仪器连接的顺序是空气进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填字母)③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打开盛放金属钠的试剂瓶,用镊子取出,放在滤纸上吸干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下所需大小的钠块,余下的放回原试剂瓶,盖好即可(2)表面的煤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酒精灯挥发的酒精金属钠存在杂质铁元素,燃烧时生成铁的氧化物(答任意两点即可)(3)①氢氧化钠溶液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②hgfea(b)b(a)c③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Ⅰ【解析】(1)实验室取用金属钠的方法是打开试剂瓶,用镊子夹取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下一小块,余下的放回原瓶,盖好瓶塞即可;(2)黑色固体的可能来源是煤油不完全燃烧得到的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钠反应得到的碳,所以黑色固体来源可能是:煤油、二氧化碳;(3)要制备高纯度的Na2O2,需要除去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装置Ⅲ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装置Ⅳ的作用是用NaOH溶液除去CO2,如果不除去CO2,则CO2会与Na2O2反应生成Na2CO3;装置Ⅱ连接在硬质玻璃管末端,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装置Ⅰ,所以连接顺序为空气→h→g→f→e→a(b)→b(a)→c。(12分)食用碱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食品疏松剂和肉类嫩化剂,其成分为纯碱和小苏打。甲、乙两位同学想根据高中阶段学习的知识设计实验测定食用碱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甲同学认为可以根据食用碱中两成分的热稳定性差异,利用加热前后的质量差求小苏打的质量分数。(1)写出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填字母)。①三脚架②托盘天平③瓷坩埚④坩埚钳⑤泥三角⑥石棉网⑦烧杯⑧蒸发皿⑨铁坩埚⑩干燥器⑪酒精灯A.①②③④⑤⑥⑪B.①②④⑤⑨⑩⑪C.①②⑥⑦⑧⑪乙同学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来测定13.7g食用碱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其流程如下:(3)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最终称量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4)如果最终称量固体质量为11.7g,则该食用碱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5)如果该食用碱在测定前已经受潮,则用甲同学的实验方案测得的NaHCO3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答案】(1)2NaHCO3eq\o(=,\s\up7(△))Na2CO3+CO2↑+H2O(2)B(3)蒸发结晶(或蒸干)NaCl(4)61.3%(5)偏大【解析】(1)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eq\o(=,\s\up7(△))Na2CO3+CO2↑+H2O。(2)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可根据加热前后固体质量变化来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由于食用碱为碱性物质,不能用瓷坩埚,所以合适的仪器组合为B组。(3)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原理为食用碱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根据钠元素守恒可计算出各成分的质量,从而求出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最后称量的物质为NaCl,由于反应中NaCl存在于溶液中,要得到固体需蒸发结晶。(4)设NaHCO3的物质的量为xmol,Na2CO3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NaHCO3+HCl=NaCl+H2O+CO2↑xmolxmolNa2CO3+2HCl=2NaCl+H2O+CO2↑ymol2ymol84g·mol-1×xmol+106g·mol-1×ymol=13.7g、58.5g·mol-1×(xmol+2ymol)=11.7g,解得:x=0.1、y=0.05,则NaHCO3的质量为0.1mol×84g·mol-1=8.4g,NaHCO3的质量分数为eq\f(8.4g,13.7g)×100%=61.3%。(5)若该食用碱在测定前受潮,加热后水蒸气蒸发,质量差变大,则计算所得NaHCO3的质量偏大,所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偏大。25.(10分)将1.95g由Na2SO4和Na2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得溶液A,在A中加入10mL未知的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沉淀B,向B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剩余沉淀2.33g。计算:(1)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2)BaCl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1)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7.2%.(2)氯化钡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ol/L.【解析】将Na2SO4和Na2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加入未知浓度的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发生Na2SO4+BaCl2=BaSO4↓+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沉淀B为硫酸钡、碳酸钡,在沉淀B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发生反应BaCO3+2HCl=BaCl2+CO2↑+H2O,碳酸钡溶解,剩余沉淀2.33g为BaSO4,设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则:Na2SO4+BaCl2=BaSO4↓+2NaCl142g
233g
2.33g所以,解得故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1.95g-1.42g=0.53g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由方程式可知n(BaCl2)=n(Na2SO4)+n(Na2CO3)=故c(BaCl2)=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单元检测试卷(二)(能力提高篇)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K39Mn55Fe56Ba137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有鉴别消石(KNO3)与朴消(Na2SO4)之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该鉴别方法利用的原理是A.受热升华 B.颜色反应C.焰色反应 D.丁达尔效应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反应,反应条件(温度或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A.Na和O2 B.NaOH和CO2C.Na2O2和CO2 D.Na2CO3和盐酸向分别盛有100mL水、100mL0.1mol·L-1盐酸、100mL0.01mol·L-1NaOH溶液的X、Y、Z三个烧杯中各投入0.05molN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烧杯中均先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Na+2H2O=2Na++2OH-+H2↑B.三个烧杯中钠均在液面上剧烈反应,且X烧杯中的反应最剧烈C.三个烧杯反应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D.三个烧杯反应后,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一定相同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eq\o\al(2-,4)、NOeq\o\al(-,3)B.b点对应的溶液中:Al3+、Fe3+、NOeq\o\al(-,3)、Cl-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eq\o\al(-,3)、Cl-D.d点对应的溶液中:Cl-、NOeq\o\al(-,3)、Fe2+、Na+实验室按如图装置测定纯碱(含少量NaCl)的纯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滴入盐酸前,应将装置中含有CO2的空气排尽B.装置①、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③C.必须在装置②、③间添加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D.反应结束时,应再通入空气将装置②中CO2转移到装置③中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木炭、铝粉等还原性物质时可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B.熔融过氧化钠时不可使用石英坩埚C.过氧化钠与木炭、铝粉反应时,过氧化钠均表现出强氧化性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时可生成硫酸钠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无色溶液,请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其中不合理的是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②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溶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④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⑤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⑥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A.①② B.③⑥C.④⑤ D.②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氯化氢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②用87g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氯气A.②比①多 B.①比②多C.一样多 D.无法比较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A.氯气和活性炭均可作为漂白剂,若同时使用,漂白效果会明显加强B.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C.测定溶液pH的实验中,用干燥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测定结果无影响D.洁厕灵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原因是两种溶液混合产生的HClO易分解10.如图所示,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①浓硫酸②饱和氯化钠溶液③亚硫酸钠溶液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1.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若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其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A.①和②处 B.只有②处C.②和③处 D.②、③、④处有Na2CO3、AgNO3、BaCl2、HCl和NH4NO3五瓶无标签溶液,为鉴别它们取四支试管,每支试管分别装入上述一种溶液,再向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许剩下的一种溶液,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有三支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AgNO3溶液B.全部没有明显现象时,则后加入的是NH4NO3C.一支试管出现气泡,两支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HCl溶液D.若只有两支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BaCl2溶液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和ClOeq\o\al(-,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1molB.ClOeq\o\al(-,3)的生成可能是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C.苛性钾溶液中KOH的质量是16.8gD.一定有3.36L氯气参加反应物质的量相同的N2、O2、CO2混合后,通过Na2O2颗粒一段时间,测得体积变为原混合气体体积的eq\f(8,9)(同温同压下),此时N2、O2、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0 B.6∶9∶0C.3∶4∶1 D.3∶3∶2某学生配制了100mL1mol·L-1的硫酸,然后对溶液浓度做精确测定,且测定过程中一切操作都正确,但测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mol·L-1。则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浓度偏低的是①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用来量取浓硫酸②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③在转移过程中用玻璃棒引流,因操作不慎有少量溶液流到了容量瓶外面④最后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线,马上用胶头滴管吸去多余的水,使溶液凹液面刚好与刻度线相切A.只有②③④ 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浓度为2mol·L-1的盐酸VL,欲使其浓度变为4mol·L-1,以下列出的方法中可行的是A.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44.8LB.将溶液加热蒸发浓缩至0.5VLC.蒸发掉0.5VL水D.加入10mol·L-1盐酸0.6VL,再将溶液稀释至2VL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H2、O2、CO2三种气体,以下各种情况下排序正确的是A.当它们的压强和体积、温度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质量:m(H2)>m(O2)>m(CO2)B.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密度:ρ(H2)>ρ(O2)>ρ(CO2)C.当它们的质量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体积:V(CO2)>V(O2)>V(H2)D.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压强:p(H2)>p(O2)>p(CO2)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用20mL量筒量取15mL酒精,加5mL水,配制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在200mL某硫酸盐溶液中,含有1.5NA个硫酸根离子和NA个金属离子,则该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mol·L-1实验中需用950mL2.0mol·L-1Na2CO3溶液,配制时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2CO3的质量分别为950mL、201.4g实验室配制500mL0.2mol·L-1硫酸亚铁溶液,其操作是:用天平称15.2g绿矾(FeSO4·7H2O),放入小烧杯中加水溶解,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洗涤、稀释、定容、摇匀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H2和CO混合气体8.96L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消耗O2分子数为0.2NAB.一定条件下,2.3gNa与O2完全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C.25℃时,0.1mol·L-1Na2S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为0.2NAD.在反应4Cl2+8NaOH=6NaCl+NaClO+NaClO3+4H2O中,消耗1molCl2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5NAT℃时,NaCl的溶解度为ag/(100g水),取该温度下的饱和氯化钠溶液VmL,测得其密度为ρg·cm-3,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A.w(NaCl)=eq\f(a,a+100)%B.n(NaCl)=eq\f(Vρ,58.5)molC.c(NaCl)=eq\f(aρ,58.5×a+100)mol·L-1D.n(NaCl)=eq\f(aVρ,58.5×a+100)mol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题,共60分。(8分)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并且与Cl2相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下列两种方法可制备ClO2:方法一: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方法二: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1)关于方法一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A.H2SO4是氧化剂 B.NaClO3被还原C.H2O2是还原剂 D.ClO2中Cl为+2价(2)方法二中被还原物质与被氧化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若反应中产生的Cl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L,则转移电子________mol。(3)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与ClOeq\o\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9∶1,则所得溶液中c(ClOeq\o\al(-,3))∶c(ClO-)=________。22.(13分)在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用于制取氧气。(1)A是用CaCO3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要求填写表中空格:仪器编号盛放的试剂加入该试剂的目的B饱和NaHCO3C与CO2反应,产生O2D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3)为了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在B装置之后增加一个吸收水蒸气的装置;若你认为需要,应选用_______________(若不需要,此空不填)作为吸水剂;若你认为不需要,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2分)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84”消毒液通常稀释100倍(体积之比)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规格1000mL质量分数25%密度1.19g·cm-3(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mol·L-1(结果保留1位小数)。(2)某同学取100mL该“84”消毒液,稀释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mol·L-1。(3)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mL含NaClO质量分数为25%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有三种是不需要的,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C.配制过程中,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会导致结果偏低D.需要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3.0g(4)“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组人员用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2L2.3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①所配制的稀硫酸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②需用浓硫酸的体积为mL。24.(17分)某化学实验小组欲用下列装置制备纯净的氯气及含氯化合物,并探究其性质。(1)欲制备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氯气,选择甲图中合适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根据选择的装置,写出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84”消毒液100mL,持续通入过量的SO2,溶液中开始出现黄绿色,后黄绿色逐渐褪去。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是:①溶液中Cl-与ClO-反应所致,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这种可能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所致。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沉淀的质量为wg,则溶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3)在加热条件下,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3和NaCl等,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小组设计乙图装置(加热装置略去)验证NaClO3的性质。已知:2NaClO3+Na2C2O4+2H2SO4(稀)=2ClO2↑+2CO2↑+2Na2SO4+2H2O;ClO2与氯气的化学性质相似。控制装置A中分液漏斗活塞,缓慢滴加稀硫酸,观察到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C吸收的物质是________。25.(10分)在标准状况下,将224LHCl气体溶于635mL水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18g·cm-3。试计算:(1)所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2)取这种盐酸100mL,稀释至1.18L,所得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3)在40.0mL0.065mol·L-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上述稀释后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若使反应不产生CO2气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最多不超过mL。(4)将1g不纯的NaOH样品(样品含少量Na2CO3和水),放入50mL2mol·L-1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和多余的酸又用去40mL1mol·L-1的NaOH溶液。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最终得到g固体。答案解析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K39Mn55Fe56Ba137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有鉴别消石(KNO3)与朴消(Na2SO4)之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该鉴别方法利用的原理是A.受热升华 B.颜色反应C.焰色反应 D.丁达尔效应【答案】C【解析】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由信息可知,Na、K的焰色反应不同,含有钾元素的物质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现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该原理为焰色反应,C正确。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反应,反应条件(温度或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A.Na和O2 B.NaOH和CO2C.Na2O2和CO2 D.Na2CO3和盐酸【答案】C【解析】钠与氧气在常温下与加热或点燃条件下生成的产物不同,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A项错误;氢氧化钠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产物不同,B项错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与量无关,C项正确;Na2CO3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NaHCO3和NaCl,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CO2、H2O和NaCl。向分别盛有100mL水、100mL0.1mol·L-1盐酸、100mL0.01mol·L-1NaOH溶液的X、Y、Z三个烧杯中各投入0.05molN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烧杯中均先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Na+2H2O=2Na++2OH-+H2↑B.三个烧杯中钠均在液面上剧烈反应,且X烧杯中的反应最剧烈C.三个烧杯反应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D.三个烧杯反应后,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一定相同【答案】D【解析】钠与盐酸反应时钠先与H+反应,离子方程式表示为2Na+2H+=2Na++H2↑,A错误;三个烧杯中,Y烧杯中的氢离子浓度最大,反应最剧烈,B错误;X烧杯中生成的溶质为NaOH,Y烧杯中生成的溶质为NaCl、NaOH,Z烧杯中生成NaOH,且Z烧杯中原溶质为NaOH,故三个烧杯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错误;因向三个烧杯中加入钠的物质的量相同且钠全部反应完,故生成H2的量相同,D正确。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eq\o\al(2-,4)、NOeq\o\al(-,3)B.b点对应的溶液中:Al3+、Fe3+、NOeq\o\al(-,3)、Cl-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eq\o\al(-,3)、Cl-D.d点对应的溶液中:Cl-、NOeq\o\al(-,3)、Fe2+、Na+【答案】C【解析】O~b段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Cl+NaHCO3,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HCOeq\o\al(-,3),OH-和HCOeq\o\al(-,3)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点对应的溶液中有HCOeq\o\al(-,3),与Al3+、Fe3+发生强烈的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b~c段发生的反应是NaHCO3+HCl=NaCl+CO2↑+H2O,c点对应的溶液中有Na+、Cl-,Ca2+、NOeq\o\al(-,3)能大量共存,C正确;d点对应的溶液中有大量的H+,在酸性条件下NOeq\o\al(-,3)能将Fe2+氧化,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实验室按如图装置测定纯碱(含少量NaCl)的纯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滴入盐酸前,应将装置中含有CO2的空气排尽B.装置①、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③C.必须在装置②、③间添加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D.反应结束时,应再通入空气将装置②中CO2转移到装置③中【答案】C【解析】反应测定纯碱的纯度,实验原理是Ba(OH)2溶液可吸收纯碱与盐酸产生的CO2生成BaCO3沉淀,通过测定产生的沉淀的质量计算纯碱的质量,从而测定出纯碱的纯度。由于装置内空气中含有的CO2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因此滴入盐酸前,应将装置中含有CO2的空气排尽,A项正确;空气中含有的CO2对测定结果有影响,装置①、④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③,B项正确;由于盐酸容易挥发,装置②中产生的CO2中含有HCl,但HCl的存在对测定结果无影响,装置②、③间不能添加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否则饱和NaHCO3溶液吸收HCl的同时会生成CO2,导致测得的CO2的质量偏大,C项错误;反应结束时,为了使②中CO2被③中Ba(OH)2溶液充分吸收,应再通入空气将装置②中CO2转移到装置③中,D项正确。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木炭、铝粉等还原性物质时可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B.熔融过氧化钠时不可使用石英坩埚C.过氧化钠与木炭、铝粉反应时,过氧化钠均表现出强氧化性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时可生成硫酸钠【答案】A【解析】Na2O2与H2O、CO2反应时,都是Na2O2自身发生歧化反应,A项错误;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而Na2O2能与SiO2反应生成Na2SiO3,故熔融过氧化钠时不可使用石英坩埚,B项正确;Na2O2具有强氧化性,而C、Al、SO2均具有还原性,故Na2O2可与C、Al、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将C氧化成CO2,将Al氧化成Al2O3,将SO2氧化成SOeq\o\al(2-,4),C、D项均正确。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无色溶液,请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其中不合理的是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②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溶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④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⑤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⑥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A.①② B.③⑥C.④⑤ D.②⑤【答案】B【解析】①Na2CO3、NaHCO3溶液均因水解呈碱性,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两溶液,Na2CO3水解程度大于NaHCO3,前者溶液中c(OH-)大,pH大,正确;②因Na2CO3溶液中c(OH-)大,分别滴加酚酞溶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溶液,正确;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均没有气体生成,错误;④同浓度的两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盐酸,NaHCO3开始就有气体放出,正确;⑤向同浓度的两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正确;⑥二者均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二者,错误。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氯化氢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②用87g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氯气A.②比①多 B.①比②多C.一样多 D.无法比较【答案】A【解析】浓盐酸与M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浓)+MnO2eq\o(=,\s\up7(△))MnCl2+Cl2↑+2H2O,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逐渐减小,变为稀盐酸后不再与MnO2反应。①中HCl不能完全反应,产生的Cl2少,②中能完全反应,制得Cl2多。故产生Cl2②>①。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A.氯气和活性炭均可作为漂白剂,若同时使用,漂白效果会明显加强B.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C.测定溶液pH的实验中,用干燥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测定结果无影响D.洁厕灵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原因是两种溶液混合产生的HClO易分解【答案】B【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氯气,若同时使用,漂白效果会减弱,错误;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均可生成次氯酸盐,正确;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错误;D项,不能混用的原因是“84”消毒液中的NaClO与洁厕灵中的HCl反应生成Cl2,错误。10.如图所示,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经典应用题全面提升训练》(试题)
- 福建省泉港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儿童画水仙课程
-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2025年中考化学试题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四)含解析
- 河北省定州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学生学业调研抽测(第一次)英语试题含答案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杭州外国语校2025届初三联合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2014食品安全课件
-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矿图及CAD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生物学实验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
- CNG加气站应急演练方案
- 反向开票政策解读课件
- 3-2《瓶子大变身》教学课件
- 2024年商业经济行业技能考试-黄金交易从业水平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中职专用】备战中职高考数学冲刺模拟卷三
- 2024制冷系统管路结构设计指导书
- 个人信息保护法试题
- 5 应对自然灾害 第三课时 发扬抗震救灾精神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浙江省宁波市2025届高三数学适应性考试二模试题
-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