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地理_第1页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地理_第2页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地理_第3页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地理_第4页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地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3年12月高一年级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10月22日晚,地球迎来了猎户座流星雨,下图为猎户座七颗亮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流星,描述正确的是()A.陨星不属于天体 B.流星体能自身发光发热C.流星体是地球卫星 D.流星现象发生时会产生极光2.猎户座的七颗亮星()A.都是恒星 B.位置恒定不动C.与地球距离相等 D.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光热生产潜力是指作物进行物质生产的能力,主要受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肥力及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图为山东省1971~2007年日照时数和光热生产潜力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信息显示()A.日照时数持续下降B.1978年日照时数增速最大C.光热生产潜力波动上升D.1997年光热生产潜力增量最大4.影响1971~2007年山东省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大气透明度5.造成山东省1971~2007年光热生产潜力变化趋势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增强 B.全球气候变暖 C.日照时数减少 D.土壤水分减少从2019年年底,太阳开始进入第25个活动周。2023年12月1日晚,我国多地罕见地看到了极光现象,太阳活动进入高年状态。下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结构。完成下面小题。6.极光现象高发时()A.①层太阳黑子增多 B.②层太阳风强烈C.③层耀斑爆发增强 D.③层核聚变增强7.预测第26个太阳活动周可能开始于()A.2026年 B.2030年 C.2034年 D.2041年8.预测近三年地球最可能出现()A.气温异常升高 B.导航误差增大 C.光合作用减弱 D.光缆信号中断下图为云南澄江帽天山页岩层中保存的三叶虫化石。完成下面小题。9.澄江帽天山页岩可以指示的古地理环境为()A.流动性较强的河水 B.风浪较大的浅海C.流动性较小的河水 D.相对静稳的浅海10.三叶虫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A.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B.裸子植物出现C.是生命大爆发期 D.盘古大陆形成当地时间2023年12月3日,印尼西苏门答腊省马拉皮火山喷发,火山灰柱高达约3000米,下图为“马拉皮火山喷发景观图”和“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火山喷发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层中的软流层 B.②层中的软流层C.③层中的液态物质 D.④层中的液态物质12.本次火山喷发会导致周边地区()A.昼夜温差加大 B.植物光合作用增强C.湖水酸性降低 D.土壤肥力增加下图为北印度洋部分海域等盐度分布图,该海域7、8月份深受西南风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13.孟加拉湾北部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该海域()A.径流注入量大 B.受暖流影响 C.蒸发量小 D.封闭程度大14.孟加拉湾中南部海域每年7、8月份海水盐度异常升高,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大 B.升温快,蒸发量大C.陆地淡水注入增加 D.阿拉伯海海水输入下图为长江流域某小支流两次暴雨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两次暴雨的降水量相同。完成下面小题。15.两次暴雨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A.陆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无法确定16.两次暴雨期间该水文站上游方向最可能进行了大规模的()A.围湖造田 B.城镇建设 C.裁弯取直 D.植树种草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当地居民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阳台,阳台设置3个通风口,可以通过开、关通风口调节内室温度。下图1示意北方地区的房屋模型,图2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冬季玻璃窗对室内起到保暖作用主要是通过()A.阻挡了①的进入 B.减弱了②C.减少了③的散失 D.增强了④18.冬季三个通风口使用合理的是()A.1开、2开、3关 B.1关、2开、3开C.1开、2关、3关 D.1关、2开、3关“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在夏季昼夜气温均比附近沙漠、戈壁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下图是河西走廊荒漠中部分绿洲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各地中,夏季“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A.敦煌市 B.酒泉市 C.金昌市 D.张掖市20.该区域形成“冷岛效应”是因为绿洲()A.含水量更大 B.临近青藏高原 C.反射率更高 D.人类活动强度大腾格里沙漠盛行西北风,沙丘、湖盆广布,东部有个神秘的红色湖泊——乌兰湖,其面积不大,水深仅1米左右。图1示意腾格里沙漠位置,图2为乌兰湖。完成下面小题。21.符合腾格里沙漠新月形沙丘剖面的是()A. B.C. D.22.推测乌兰湖形成的外力作用及合理的开发方向()A.风力侵蚀,养殖 B.风力侵蚀,旅游C.流水侵蚀,养殖 D.流水侵蚀,旅游23.下列地貌与腾格里沙漠形成外力作用类型相同是()A. B.C. D.下图为云贵高原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24.图中地貌及成因对应正确的是()①甲—峰丛—溶蚀②乙—洼地—淀积③丙—石钟乳—淀积④丁—石笋—溶蚀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5.该区域整体上()A.地表水丰富 B.旅游资源匮乏C.不利于机械化耕作 D.土壤肥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山地为江西省西北部的九岭山,是修河、锦江两个流域的分水岭,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分布。21世纪以来,江西省大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修河、锦江流域森林植被得以大规模恢复,河流径流量随之也发生了变化。(1)说明植被恢复后,水循环各环节发生的变化。(2)若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推测森林植被恢复后,修河、锦江径流量及总径流量的变化。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巨大,各地的土壤也五彩纷呈(下图)。某中学研学小组在A、B、C、D四地分别采集了土壤样本,观察发现各样本有如下特征:①土壤呈红色,质地黏重;②土壤呈黑色,有机质含量高;③土壤呈黄色,土质疏松;④土壤呈白色,含盐碱多。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土壤样本序号与采样区对应。A____B____C____D____(2)从地形、气候角度分析D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是2023年12月2日北京时间08:00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1)在乙处画出此时的风向,并说明理由。(2)指出图中甲乙丙三处风力最大地点,并解释原因。(3)与丙地相比,甲地昼夜温差大,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其原因。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自从1855年黄河改道重归渤海,现代黄河三角洲从无到有,向大海推进了50千米。受海平面升降、河流径流量、河流含沙量及沿海地面升降的共同影响,近几十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及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图为1973~2016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示意图(1974年和1975年数据缺失)。(1)说明1855~1998年期间黄河三角洲快速发育原因。(2)指出1998~2016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的趋势,并推测其人为原因。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3年12月高一年级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10月22日晚,地球迎来了猎户座流星雨,下图为猎户座七颗亮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流星,描述正确的是()A.陨星不属于天体 B.流星体能自身发光发热C.流星体是地球的卫星 D.流星现象发生时会产生极光2.猎户座七颗亮星()A.都是恒星 B.位置恒定不动C.与地球距离相等 D.组成一个天体系统【答案】1.A2.A【解析】【1题详解】陨星是未完全燃烧殆尽,坠落地球表面的流星体,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A正确;能够自身发光发热的天体是恒星,流星体不能自身发光发热,其与大气剧烈摩擦从而燃烧发光发热,B错误;流星体没有围绕地球运转,不是地球的卫星,C错误;极光与太阳活动有关(太阳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使高纬度高空大气电离),与流星现象无关,D错误。故选A。【2题详解】猎户座的七颗亮星可以自行发光发热,是恒星,其位置在不断变动,与地球的距离不等,A正确,BC错误;七颗亮星没有相互吸引,没有相互绕转,不是一个天体系统,D错误。故选A。【点睛】天体的主要类型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等,只有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才是天体,属于其他天体的一部分的物体或自然现象都不是天体。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依次为,地球和月球组成地月系,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组成太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组成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可观测宇宙。光热生产潜力是指作物进行物质生产的能力,主要受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肥力及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图为山东省1971~2007年日照时数和光热生产潜力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信息显示()A.日照时数持续下降B.1978年日照时数增速最大C.光热生产潜力波动上升D.1997年光热生产潜力增量最大4.影响1971~2007年山东省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大气透明度5.造成山东省1971~2007年光热生产潜力变化趋势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增强 B.全球气候变暖 C.日照时数减少 D.土壤水分减少【答案】3.C4.B5.B【解析】【3题详解】日照时数波动下降,A错误;增速最大,即斜率最大,1978年日照时数增速并非最大,B错误;光热生产潜力波动上升,C正确;光热生产潜力增量最大出现在1986年,而非1997年,D错误。故选C。【4题详解】1971~2007年山东省日照时数波动下降。海拔高度主要受内外力共同作用,几十年间变化不大,A错误;天气状况,如阴雨天气增多,云量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加强,导致日照时数波动下降,相较而言,大气透明度会影响太阳辐射强度,但对日照时数影响较小,B正确,D错误;昼夜长短与黄赤交角、地球公转有关,年际差异很小,C错误。故选B。【5题详解】山东省1971~2007年光热生产潜力波动上升。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时段内山东省日照时数波动下降,说明太阳辐射被削弱较多,A错误;日照时数虽波动下降,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光热生产潜力仍波动上升,B正确;日照时数波动下降(减少),光热生产潜力也应波动下降(减少),C错误;作物进行物质生产需要水分参与,土壤水分减少,光热生产潜力应波动下降(减少),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状况,其强度主要与太阳高度、天气特征、海拔、坡向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太阳高度大的地方太阳辐射强,天气状况好的地方太阳辐射强,海拔高的地方太阳辐射强。分析年太阳辐射总量时,还要考虑日照时数,如昼夜长短状况等。从2019年年底,太阳开始进入第25个活动周。2023年12月1日晚,我国多地罕见地看到了极光现象,太阳活动进入高年状态。下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结构。完成下面小题。6.极光现象高发时()A.①层太阳黑子增多 B.②层太阳风强烈C.③层耀斑爆发增强 D.③层核聚变增强7.预测第26个太阳活动周可能开始于()A.2026年 B.2030年 C.2034年 D.2041年8.预测近三年地球最可能出现()A.气温异常升高 B.导航误差增大 C.光合作用减弱 D.光缆信号中断【答案】6.A7.B8.B【解析】【6题详解】极光现象高发,说明太阳活动活跃。①层是光球层,太阳黑子增多,A正确;②层是色球层,其上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而太阳风发生在③日冕层,BC错误;核聚变发生在太阳内部,而不是③日冕层,D错误。故选A。【7题详解】太阳活动周期约11年,第25个太阳活动周是2019年年底,则第26个太阳活动周可能开始于2030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地球上的气温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基本不受太阳活动影响,A错误;太阳活动加强,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可能导致部分导航误差增大,B正确;光缆属于有线传输,不受太阳活动影响,D错误;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有关,取决于太阳辐射和云量等等,基本不受太阳活动影响,C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能影响地球的气候。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耀斑爆发时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为日冕物质抛射,日冕物质抛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冲进两极高层大气,在高纬度地区形成美丽的极光现象。下图为云南澄江帽天山页岩层中保存的三叶虫化石。完成下面小题。9.澄江帽天山页岩可以指示的古地理环境为()A.流动性较强的河水 B.风浪较大的浅海C.流动性较小的河水 D.相对静稳的浅海10.三叶虫化石形成地质年代()A.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B.裸子植物出现C.是生命大爆发期 D.盘古大陆形成【答案】9.D10.C【解析】【9题详解】三叶虫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在海洋环境中,AC错误;页岩一般形成于静水环境,风浪较大的环境不利于页岩的沉积和化石的保存,B错误,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三叶虫形成于早古生代。铁矿成矿期是在前寒武纪(古生代之前),A错误;裸子植物出现于晚古生代,B错误;早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大爆发,C正确;盘古大陆形成于晚古生代,即古生代晚期,D错误。故选C。【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可归纳如下:①时间变化: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②动物演变: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前寒武纪)→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中期:鱼类时代,后期: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③植物变化:前寒武纪: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陆地蕨类植物时代→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新生代:被子植物时代。当地时间2023年12月3日,印尼西苏门答腊省马拉皮火山喷发,火山灰柱高达约3000米,下图为“马拉皮火山喷发景观图”和“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火山喷发的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层中的软流层 B.②层中的软流层C.③层中的液态物质 D.④层中的液态物质12.本次火山喷发会导致周边地区()A昼夜温差加大 B.植物光合作用增强C.湖水酸性降低 D.土壤肥力增加【答案】11.B12.D【解析】【11题详解】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①位于近地表,是地壳,A错误;②位于地壳以下,2900km深度以上,是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B正确;③是地核中的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态),④是地核中的内核,物质呈固态,但都不是岩浆的发源地,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火山喷发,弥漫大量火山灰,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太阳光),白天气温较低,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夜晚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减小,AB错误;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大多呈酸性,且释放大量的酸性气体,伴随降水,湖水酸性增强,C错误;火山灰沉降至地表,因含有大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土壤肥力增加,D正确。故选D。【点睛】人们通过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在地下平均17km处,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出现了明显的加快,把该界面称为莫霍界面。在地下2900km处,横波忽然消失,纵波速度减慢,把该界面称为古登堡界面。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地球的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其中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下图为北印度洋部分海域等盐度分布图,该海域7、8月份深受西南风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13.孟加拉湾北部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该海域()A.径流注入量大 B.受暖流影响 C.蒸发量小 D.封闭程度大14.孟加拉湾中南部海域每年7、8月份海水盐度异常升高,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大 B.升温快,蒸发量大C.陆地淡水注入增加 D.阿拉伯海海水输入【答案】13.A14.D【解析】【13题详解】孟加拉湾北部有恒河注入,淡水径流量大,稀释了沿海海域的海水盐度,A正确;图示海域纬度较低,冬夏季的季风环流均水温较高,表现为暖流,但受暖流影响,应水温较高,蒸发旺盛,盐度较高,B错误;图示海域整体纬度较低,水温均较高,南北海域的蒸发量差异小,C错误;孟加拉湾整体海域较为开阔,北部海水与南部海水交换顺畅,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降水量大,盐度应较低,A错误;蒸发量大,盐度应升高,但孟加拉湾中南部海域较为开阔,海水水量大,海水较深,盐度升高幅度较小,不会异常升高,B错误;淡水注入,盐度应较低,C错误;每年7、8月,即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图示海域海水呈顺时针流动,高盐度的阿拉伯海海水输入,使孟加拉湾中南部海域海水盐度异常升高,D正确。故选D。【点睛】不同海域,影响盐度的因素不同。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温度、降水量与蒸发量等。在近岸地区,海水盐度通常还会受入海径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海域相对封闭,海水盐度受河流和气候的影响尤为明显。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注入的海水盐度状况对该海域盐度的影响,即考虑与周围海域的海水交换。下图为长江流域某小支流两次暴雨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两次暴雨的降水量相同。完成下面小题。15.两次暴雨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A.陆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无法确定16.两次暴雨期间该水文站上游方向最可能进行了大规模的()A.围湖造田 B.城镇建设 C.裁弯取直 D.植树种草【答案】15.C16.D【解析】【15题详解】长江流域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水汽来自海洋,降水转化而来的地表径流最终汇入东海,故两次暴雨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C正确,D错误;陆地内循环发生在内流区域,而长江流域是外流区,A错误;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上,B错误。故选C。【16题详解】两次暴雨的降水量相同,相较1985年,2020年的洪峰流量减少,峰值出现时间推迟,说明上游削峰补枯、涵养水源等调蓄作用加强,最可能是植树种草,D正确;围湖造田和城镇建设均使调蓄作用减弱,洪峰流量增加,峰值出现时间提前,AB错误;裁弯取直,泄洪速度加快,洪峰流量增加,峰值出现时间提前,C错误。故选D。【点睛】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及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可将其分为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当地居民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阳台,阳台设置3个通风口,可以通过开、关通风口调节内室温度。下图1示意北方地区的房屋模型,图2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冬季玻璃窗对室内起到保暖作用主要是通过()A.阻挡了①的进入 B.减弱了②C.减少了③的散失 D.增强了④18.冬季三个通风口使用合理的是()A.1开、2开、3关 B.1关、2开、3开C.1开、2关、3关 D.1关、2开、3关【答案】17.C18.B【解析】【17题详解】①是(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以短波为主,可以透过玻璃窗,A错误;②是大气逆辐射,其强弱主要与大气成分(二氧化碳和水汽含量)、密度有关,玻璃窗对②基本没有影响,B错误;③是地面辐射,除被大气吸收外,部分可散失到大气和宇宙空间中,以长波为主,较难透过玻璃窗,可减少热量散失,对室内起到保暖作用,C正确;④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图中主要表现为云层的反射),与大气密度、成分、云层及水汽含量等有关,玻璃窗对大气的削弱作用影响小,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冬天应减少热量散失,关闭通风口1,AC错误。太阳辐射使阳台地面增温,空气受热上升,阳台近地面形成低压,高处形成高压;内室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内室近地面形成高压,高处形成低压;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内室下沉的冷空气通过通风口3进入阳台,受热上升后,高处暖空气通过通风口2进入内室,不断循环往复,使内室升温,故通风口2和3均应打开,B正确,D错误。故选B。【点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在夏季昼夜气温均比附近沙漠、戈壁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下图是河西走廊荒漠中部分绿洲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各地中,夏季“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A.敦煌市 B.酒泉市 C.金昌市 D.张掖市20.该区域形成“冷岛效应”是因为绿洲()A.含水量更大 B.临近青藏高原 C.反射率更高 D.人类活动强度大【答案】19.C20.A【解析】【19题详解】“冷岛效应”指绿洲昼夜气温均低于沙漠、戈壁,绿洲面积较大,“冷岛效应”越显著,选项四个地点中,金昌市绿洲面积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绿洲含水量较大,热力性质导致夏季升温较慢,气温低于沙漠、戈壁,A正确;敦煌和酒泉绿洲南部的荒漠离青藏高原更近,B错误;绿洲含水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高,反射率更低,C错误;绿洲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的废热应导致气温较高,D错误。故选A。【点睛】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形成的地面辐射与地面热力性质有关,热容小,受热升温快;热容大,受热升温慢。腾格里沙漠盛行西北风,沙丘、湖盆广布,东部有个神秘的红色湖泊——乌兰湖,其面积不大,水深仅1米左右。图1示意腾格里沙漠位置,图2为乌兰湖。完成下面小题。21.符合腾格里沙漠新月形沙丘剖面的是()A. B.C. D.22.推测乌兰湖形成的外力作用及合理的开发方向()A.风力侵蚀,养殖 B.风力侵蚀,旅游C.流水侵蚀,养殖 D.流水侵蚀,旅游23.下列地貌与腾格里沙漠形成外力作用类型相同的是()A. B.C. D.【答案】21.C22.B23.D【解析】【21题详解】腾格里沙漠盛行西北风,沙丘西北坡为迎风坡,AB错误;沙丘主要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迎风坡(西北坡)缓,背风坡(东南坡)陡,C正确,D错误。故选C。【22题详解】乌兰湖位于沙漠中,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CD错误;风力持续吹蚀下,地下水出露,形成湖泊,因湖泊面积小,水浅,加上蒸发旺盛,不适合养殖,但沙漠中的湖泊,观赏价值高,可发展旅游,A错误,B正确。故选B。【23题详解】腾格里沙漠由风力作用形成,属于风成地貌。A图是雪山,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A不符合题意;B图是深切V形谷,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B不符合题意;C图是喀斯特石林,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C不符合题意;D图是雅丹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属于风成地貌,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在风沙搬运过程中,当风力变弱或遇到障碍物(如山体阻挡或地面草丛、建筑物阻碍),或下垫面性质改变时,会对风沙流产生影响,导致沙粒从气流中跌落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在风沙地貌分布区,可以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其中,以新月形沙丘为例,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因此,可以通过沙丘链的延伸方向判断风向,迎风坡缓而微凸,背风坡坡陡而下凹。下图为云贵高原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24.图中地貌及成因对应正确的是()①甲—峰丛—溶蚀②乙—洼地—淀积③丙—石钟乳—淀积④丁—石笋—溶蚀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5.该区域整体上()A.地表水丰富 B.旅游资源匮乏C.不利于机械化耕作 D.土壤肥沃【答案】24.A25.C【解析】【24题详解】甲是峰丛,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①正确;乙是洼地,是由溶蚀作用所形成的比漏斗规模大的封闭或半封闭状凹地,②错误;丙是石钟乳,由流水淀积作用形成,③正确;丁是石笋,由流水淀积作用形成,而不是流水溶蚀作用,④错误。①③组合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易渗漏,地下水丰富,地表水匮乏,A错误;喀斯特地貌区地貌独特,观赏价值高,旅游资源丰富,B错误;受流水溶蚀作用影响,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不平,不利于机械化耕作,C正确;受流水溶蚀作用影响,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土层浅薄,部分区域基岩裸露,土壤肥力差,D错误。故选C。【点睛】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总体特征为地表崎岖不平,类型多样,形态各异。地表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包括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地下河和溶洞。其中溶洞内可能有流水淀积作用形成的石钟乳、石幔、石笋、石柱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山地为江西省西北部的九岭山,是修河、锦江两个流域的分水岭,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分布。21世纪以来,江西省大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修河、锦江流域森林植被得以大规模恢复,河流径流量随之也发生了变化。(1)说明植被恢复后,水循环各环节发生的变化。(2)若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推测森林植被恢复后,修河、锦江径流量及总径流量的变化。【答案】26.蒸发(蒸腾)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27.修河径流量减少;锦江径流量增加;总径流减少。【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江西省西北部修河、锦江两个流域的分水岭九岭山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的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水循环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及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等环节。植被恢复后,蒸发(蒸腾作用)加强。植被截留部分降水,林下灌木、草本、枯枝落叶层减缓地表径流流速,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小问2详解】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因而若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森林植被恢复后,修河、锦江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锦江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锦江,锦江径流量增加,而修河径流量减少。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巨大,各地的土壤也五彩纷呈(下图)。某中学研学小组在A、B、C、D四地分别采集了土壤样本,观察发现各样本有如下特征:①土壤呈红色,质地黏重;②土壤呈黑色,有机质含量高;③土壤呈黄色,土质疏松;④土壤呈白色,含盐碱多。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土壤样本序号与采样区对应。A____B____C____D____(2)从地形、气候角度分析D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答案】27.①.④②.②③.③④.①28.以低山丘陵为主,地表径流流速快,水土易流失;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微生物分解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有机质易淋溶流失。【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样本特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类型、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A位于我国新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呈白色,蒸发旺盛,易发生土壤盐碱化,对应④。B位于我国黑龙江,是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夏季植被生长茂盛,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呈黑色,有机质含量高,对应②。C位于我国山西西部,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区,土壤呈黄色,土质疏松,对应③。D位于我国江西,位于东南丘陵地形区,气候较为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淋溶作用强,土壤呈红色,质地黏重,对应①。【小问2详解】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是判断土壤肥力重要指标。有机质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枯枝落叶、植物根系、生物遗骸和排泄物等,有机质的支出主要是微生物的分解、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外力作用(如风力、流水)导致的流失等。D位于我国江西,位于东南丘陵地形区,属于红壤,而其有机质含量低,主要是由于当地降水丰富,是低山丘陵地形,地表径流流速快,水土易流失。当地地处亚热带,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微生物活跃,分解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当地是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易淋溶流失,故D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是2023年12月2日北京时间08:00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1)在乙处画出此时的风向,并说明理由。(2)指出图中甲乙丙三处风力最大的地点,并解释原因。(3)与丙地相比,甲地昼夜温差大,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其原因。【答案】28.乙处水平气压梯度力自西向东,向右偏转为西北风。29.乙处。乙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30.丙地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云量大;甲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云量少;甲地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解析】【分析】本大题以2023年12月2日北京时间08:00东亚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压线的判读、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的形成、近地面风向的判断、常见天气系统、大气受热过程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