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语文八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韩愈)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不识得千里马啊!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陶渊明)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大道之行也》)在大道上行走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北冥有鱼》)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2.(2分)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白岩松”点评时事、“李开复”推荐书单,到“贾平凹”论说韩寒,伪造名人语录在网络上周而复始地出现。当事人虽然几经辟谣,却依然不能限制造伪者的想象力和传播力。B.邓稼先作为一个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为了研究核弹,从此在公共场合便销声匿迹了。C.虽然生产、销售地沟油的行为不会戛然而止,但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的通知对不法经营者确实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D.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3.(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道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B.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他在被贬永州期间寄情山水,所写游记统称为《永州八记》。C.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想像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D.《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杂文,“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全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移动支付功能让电子社保卡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子钱包”。B.中国有句古话“严师出高徒”,但是调查却显示,如今的家长更希望老师平易近人的。C.面对赛场内外各种各样的困难,女足教练和队员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奉献出天衣无缝的表现。D.看台上还在嘘个不停的球迷都愣住了,他们的嘘声戛然而止。5.(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瀑布从悬崖上倾泻下来,水声震耳欲聋。B.她虽然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实际上对事件非常在意。C.谈起明星,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阳奉阴违,就连艺术学院的老师也惊叹不已。D.县太爷一出门,前呼后拥,好不威风。6.(2分)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忌掸(dàn)恬静(tián)萌发(méng)风雪载途(zài)B.嘉肴(yáo)劫难(jié)翩然(piān)振耳欲聋(zhèn)C.两栖(qī)脑畔(bàn)推桑(sǎng)挑拨离间(jiān)D.撺掇(cuān)告诫(jiè)迂回(yū)销声匿迹(nì)7.(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5亿人次左右,周边国家将率先受益。B.一代一代传承的好门风,能让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C.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D.好的经验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被用歪了。8.(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归省/反省间隔/挑拨离间风雪载途/三年五载B.瞭望/燎原衰竭/怒不可遏目眩神迷/故弄玄虚C.乌龟/龟裂苍劲/干劲冲天强词夺理/强人所难D.寒噤/禁止追溯/扑朔迷离矫首昂视/一代天骄9、(4分)请对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1)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10、填空。(8分)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青青子襟,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D.食之不能尽其材,策之不能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②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③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④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⑤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代诗歌名句。读唐人诗歌,可见作者心胸气魄。读《杜少府之任蜀州》,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王勃旷达的胸怀,他心中的友情已突破时空的阻隔;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杜甫博大的胸襟,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父亲的田野①浙西南莽莽苍苍的大山里,有一条清浅的小溪,自北向南穿村而去。几百年来,凛冽的山泉水潺潺流淌——叮叮咚咚,像一支永不停歇的曲。横卧在小溪上拢成便桥的那几根木头,烂了更新,新的又烂了。人们负重过桥时,深一脚浅一脚,吱嘎、吱嘎地发出节奏的响动。②习溪岸上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几年前,小木桥被钢筋水泥替代,村庄却没有了往日喧闹。孩子们都到镇里的寄宿制学校去了,年轻人也大多进了城。余数不多的一些村民——或上了年纪,或不适应城市的打工生活,仍在小溪两岸方圆不过十里的田野上,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我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位。③清明过后,蕨菜早已欣欣然松开了拳头,天地间满眼都是萌萌的嫩绿,田野里一片生机盎然。山区海拔高,我们种的是单季稻,这时就要撤谷种育秧了。村上的农户大多育的是水秧,谷种直接撒进蓄水的母田里,然后就等着插田(即插秧)了:而我的父亲,总是先在一长溜田块上,用覆着尼龙膜的弓形棚育好秧苗,然后再移栽到水田里。④秧苗的移栽即栽秧,这是一件极为枯燥而劳累的农活。时节大约在立夏的前两天。栽秧时我整天跟着父亲,弓着背伏在水田中央,左手掌托着一大柄带泥的秧苗,右手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拔了秧,然后一根一根逐一插入田泥。⑤三两天下来.刚搬了家的秧苗,绿油油、颤巍巍,成片成片立在初夏的微风中,煞是惬意。而我却浑身酸痛得直不起腰,走起路来像个老头儿。父亲是不计较栽秧的工夫和辛苦的,他只知道.比起水秧,这种方式育的秧插到田里,长势会更好、谷穗会更饱满。⑥端午节前后,父亲栽的秧苗,已分蘖得茁茁壮壮了。而此时,祖父与耕牛也早已唤醒了蛰伏了一冬的稻田,正水漾漾、明晃晃地候着。这就到了插田的时节了。⑦那时的乡村,插田和尝新米是极为重视的两件事,分别代表着希望与丰收。因此,插田那几日.家家户户的饭桌都特别丰盈。农谚“插田无豆腐,田埂当大路:插田无腌蛋,田埂全踩断”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插田时节要额外做豆腐、煮成鸭蛋。⑧那些年,我既盼望丰盛的插田饭,又害怕插田。因为我插的秧总是疏疏密密、歪歪扭扭,横秧更是经常上下排错了行。而父亲对插田是非常讲究的,每一株秧都要与前后左右四株秧间隔二十多厘米,竖秧横秧对得笔直,就像参加广播体操表演的队伍那样。⑨插田时。父亲打头,我在右侧。若是碰到百十米长的大丘田,我总要被父亲训斥几回。这期间,还免不了被他拔掉几排歪扭得太不像话的秧重插。望着父亲三五下就把我的秧行纠得笔直,挨了责的我虽然有些愤愤然,内心却也很是佩服。⑩村里的农户,也有像我父亲一样把秧插得笔直的,但多数人家只管把竖秧插好,横秧则不做要求。秧插直了,主要为日后耘田时,田刨能顺溜地通过。⑪一根三五米长、擀面杖般粗细的木柄,以四十五度角斜嵌在紧箍儿那么大的扁铁圈上,这就是耘田用的农具田刨了。耘田是水稻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目的是除草和松土。秧插下田后大约二十天,便迎来第一次耘田。耘田时,人挽着裤脚站立行走,双手一前一后握住田刨柄.一推一拉间,田刨在竖秧弄里“哗哗哗”地游走,刨去杂草、刨松了淤泥。⑫而父亲的稻田,是必须隔月再耘第二遍的——让田刨沿横秧弄也走一趟。那时的秧已密密匝匝。长到了齐腰高,秧叶边沿的锯齿锐得刺人。父亲是不允我放下裤脚耘田的,因为长长的裤脚糊着烂泥,会损坏秧叶。只消半天下来,原本光溜的腿肚子就被划得布满了不规则的血痕,细细长长,刺痛难耐。⑬那时我便觉得在父亲的心里,我是不如他的稻田重要的。⑭父亲不仅对稻田精耕细作,对田间地头的管理也总是一丝不苟。浙西南山区的稻田,大多是分布在山脊或山岙里的梯田,上下丘间的落差,有三五米到十几米不等。稻田里侧的田坎、外侧的田岸沿甚至田岸路上,丛生的杂草总是蓬蓬勃勃的,似乎时刻在密谋着占领整个田野。于是。在父亲的农活日历中,自然也排上了拔田坎、砍田岸沿、铲田岸这些人工锄草的项目。⑮经过一番辛苦的劳作,父亲的田野,总是田内郁郁葱葱、田外清清爽爽。几年下来,我们家种过的田地,就像有教养人家的后生一般,清爽而敦实。每次村里重新抓阄分责任田时,乡亲们都希望抓到的是我们家的稻田——因为好种!而父亲,则叉开始调教起他新分来的田地来。如此几轮分田后,父亲的汗水和足迹,几乎遍布了村庄里所有的稻田……⑯父亲的田野是我的另一个课堂,我的童年与少年时期一直都在不停地学习着祖辈传下的农耕技术。然而,我学会了耕田、插秧、耘田、刈谷、打稻,最终并没有子承父业成为一个农民——我破天荒地成了全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并留在远离家乡两百多里的城币工作。⑰十二年前祖父去世后,父亲的田野变得更加孤寂了。这两年,他的体力日渐衰退、头发稀疏而霜白。有一回,父亲从田野里挑谷担回家时,脚底打滑摔倒在地,稻谷散落一地。父亲当了一辈子农民、挑了一辈子谷担,这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那一天,他难过极了。⑱父亲老了,可是他依然不愿离开他的田野。有两回因为膝盖的骨刺让他疼痛难当,我把他接到了城里。去医院做完检查后,我想留他多住几日好好休息两天。然而,在熙熙攘攘的城市里.父亲显得无所适从——他一个人不愿上街,也不敢过马路。儿子上学、我和妻子上班,他就整天窝在家里的沙发上一直迷迷糊糊地睡觉。⑲两天下来,父亲就仿佛池塘枯水期的鱼、烈日下离了土的葱一般,蔫蔫的没有了生气,整日唠叨着要我送他回去。可是只要他一回到乡下老家,没一会儿,他便又像一位重返沙场的老将军,精神抖擞地扛上农具,巡视他的田野去了。⑳岁月是一支多情的画笔,在每一个萧瑟的秋冬过后,总能重新画出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春天:岁月又是一把无情的刻刀,年复一年地改变着父亲的模样,似乎转眼便让他沟壑满脸、两鬓满霜……只有家乡门前的小溪在不知疲惫地流淌着,叮叮咚咚地唱着永不停歇的乐曲。而父亲的田野,年复一年,青了又黄,黄了又青!1.文章第①自然段描写了家乡的景象。请从全文的角度,分析作者介绍家乡景象的用意。2.文章中“我”和乡亲的一些表现与父亲形成了对比。请结合文章分析,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种对比表现出的父亲形象的特点。3.请赏析文章第⑲自然段中的划线句。两天下来,父亲就仿佛池塘枯水期的鱼、烈日下离了土的葱一般,蔫蔫的没有了生气,整日唠叨着要我送他回去。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⑨自然段包含的两层语意。5.文章结尾,作者写到:“而父亲的田野,年复一年,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请说说作者在其中包含的情感。12、(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被酸雨毁容的古建筑物①你应该听说过酸雨吧!它并不是味道酸酸的雨,而是酸性很强的雨。或许你不明白,酸性究竟是什么呢?科学家发现酸性的大小和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有关,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就越小。而酸雨就是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那酸雨究竟有多可怕?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吧!②近40年来,工业飞速发展,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都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希腊帕提侬神庙原本秀美绝伦的女神像现已个个变得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据统计,雅典损失的珍贵文物,比过去40年的总和还要多;意大利罗马的古文物特拉扬石柱上面雕刻了2500个形态各异的人像,如今也变得模糊难辨;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原本清晰分明的轮廓也变得难以辨认。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柬埔寨吴哥寺、意大利威尼斯城、英国圣保罗大教堂等历史悠久的建筑也都纷纷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③然而,被严格保护、没有遭受人为破坏的古建筑是怎么损坏的呢?考古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建筑物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常年暴露在户外。这样的损坏与空气中的酸雨有很大的关系。原来,人们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氢化合物及酸性颗粒,它们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从而生成了酸性的小雨滴。许多古迹都是以大理石为建筑材料建成的,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酸雨降落时,建筑表层的碳酸钙会与硫酸发生反应形成硫酸钙或硝酸钙,致使建筑脆裂剥落,变得模糊不堪。1.阅读选文第①段,简明解释什么是“酸雨”。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简析其表达作用。3.简明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13、(12分)又见“点葫芦”何申⑴初春那日去吃农家饭,时间稍早,便往村后沟里随意走走。山杏乍开,溪水淙淙,小路弯弯,好不惬意。忽听不远处有咚咚咚的敲打声,声音不大,节奏均匀,只是有点偏快。我有些诧异,难道是点葫芦的声音?转过山弯,果然见一行人正在种地,那声响正发自播种者用小棍敲击点葫芦。点葫芦,久违了,没想到又见到你!⑵记得插队第一年春耕时,去生产队库房领农具,见角落里有几个类似葫芦丝但个头儿要大许多的物件,我傻傻地问这是什么乐器,吹呀还是弹?社员乐了,说那是点葫芦,是敲的。怎么敲,一会儿你就明白了。那天种谷子,到了地里,社员往点葫芦里装满谷种,站在垄沟里一敲,我顿时不仅明白了,还佩服得不得了——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发明!⑶“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粟即谷子,去皮称小米。点葫芦,就是专门用来播撒体积较小如谷子、芝麻、烟籽儿等种子的器具。别看那东西不起眼,像出土文物,却是农耕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⑷点葫芦,顾名思义,葫芦是主体。待葫芦长成后,取个头稍大的,把内中掏空。掏空是个技术活,不能一破两半,那就成瓢了。只能在葫芦顶底两端各破鸡蛋大小的孔,掏空晾干。然后在葫芦底部安一个木把,要牢,便于手拿。前端则装个尺把长亦掏空心儿的向日葵秆,封住断头,再在上部开一小孔儿,孔儿下绑几缕干高粱穗。同时,在葫芦大肚上开个往里装谷种的洞洞,这样,一个点葫芦就做成了。操作时,葫芦里装种子,手持者行走在豁开的垄沟间,用小棍有节奏地敲打葫芦头,顿时,谷种就从向日葵秆上的小孔中蹦出,顺着高粱穗均匀地散落到田垄里。⑸塞北山地缺水,谷子耐旱,早年种得多。在春耕时节,不论深山沟壑多么曲折,多么寂寥,只要听到敲击点葫芦的声,追声寻去,就会看到播种的人马,顺序是:拉牲口的、牲畜、扶犁杖的、点种的、撒粪的、培垄的、踩垄或压垄的。我拉过牲口,撒过粪,也压过垄,但没有敲过点葫芦,使用点葫芦的都是年纪大的人。⑹点葫芦的声响,是一种劳作号令,更是社员一年的希望。点葫芦咚咚,我们各自低头如在流水线上干各自的活。点葫芦咚咚咚,将近晌午的阳光照着干燥贫瘠的山地,缕缕热气时隐时梦幻般升腾。点葫芦咚咚咚咚,口干,流汗,肚子咕咕叫,但只要点葫芦声音在响,就要脚步不停地往前奔。那天我望着渐渐远去的人马,再看留在地里的一行行脚印,那一刻,我忽然有些开窍:千百年来农民的生活,好像就如在这漫长的山地里走呀走的……⑺自离开乡下,就再未见过点葫芦。而且现在种地也不比先前。先前传统,现在简单,有除草剂和化肥,就不用耪地施农家肥。雇个机器一播一埋,就等着秋收了。于是那日我便奇怪——那村子有生态园区,建了许多大棚,种着草莓和果瓜,山上又有栗子树,村容整洁漂亮,已进入“美丽乡村”行列,为何又用老法子种谷子呢?⑻不由得上前看个究竟,近了看清,那一小队人马竟都是些年轻人,穿着同样的上衣,显然是公司的员工。问了得知,来生态园游览就餐的人,都希望吃到更原生态的食品。为此,这里的员工费了很大劲,才找来几件早年用过的农具,特别是这点种的东西,还不大会使,正犯愁。我说不用犯愁,这个东西叫点葫芦,是种谷子的专用工具。听你们敲的频率,有点快了,这样将来苗出得太密。⑼他们很高兴,请我给示范一下。虽然我先前没敲过,但插队五年,年年春种,没少见了,便一口答应。调整妥当,轻敲一下,几粒谷子跳出来,大声喊:“好了,走起!”几个年轻人便跟着我干起来。咚咚,敲击的力度要合适。咚咚咚,敲击的节奏要和行进的速度相适应。咚咚咚咚,光滑的谷种如金粒子投身到养育它的大地里……⑽那日蓝天白云,我在山坡上敲击着点葫芦,好像将种子播到了云间。低头望见层层田地与排排新式大棚相伴,便有些明白什么是传统与现代的联接和传承。⑾又见点葫芦,不虚此行。(选自2017年5月13日《人民日报》副刊)1.请根据第⑴段内容,用几个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欣赏初春山景时的(_______)——听到山中传来点葫芦声音时的(______)——看见一行人种地时用小棍敲击点葫芦时的(_______)2.联系⑶⑷⑹段,说说点葫芦“真是一个神奇的发明”的原因。3.第⑷段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描绘了点葫芦的制作和使用过程,有何用意?4.联系上下文,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⑻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5.读完文章后试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哪些?三、写作。(50分)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你有过这样“从师”的经历和感悟吗?或者你对孔子的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1)题目自选,诗歌除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考虑到文章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C【解题分析】
C项句子翻译有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行:施行。2、C【解题分析】
C.有误。“戛然而止”是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不合语境。故选C。3、B【解题分析】
A.有误,《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C.有误,庄子是道家学派主要代表;D.有误,《马说》采用的是“借物寓意”的方式。故选B。4、C【解题分析】
A.名副其实: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正确;B.平易近人:比喻态度温和,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正确;C.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句中主要指表现毫无破绽,与句意不符,可以用“无懈可击”;D.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故选C。5、C【解题分析】
C.“阳奉阴违”的意思是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与句意不符。6、D【解题分析】
A.忌掸(dàn)——忌惮。B.嘉肴(yáo)——佳肴,振耳欲聋(zhèn)——震耳欲聋。C.脑畔(pàn),推桑(sǎng)——推搡,挑拨离间(jiàn)。故选D。7、B【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前后矛盾,去掉“左右”。B.正确。C.“减少”不能用“倍数”。D.否定词语滥用,去掉“不”。据此,答案为B。8、B【解题分析】
A.xǐng,xǐng∕jiàn,jiàn∕zài,zǎi;B.liào,liáo∕jié,è∕xuàn,xuán;C.guī,jūn∕jìng,jìn∕shuò,shuò;D.jìn,jìn∕sù,shuò∕jiǎo,jiāo。故选B。9、(1)把“妈妈从北京买来的”与“一件珍贵的”调换顺序。(2)把“强烈”改为“有力”【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1)句语序不当,应为“这是妈妈从北京买来的一件珍贵的礼物。”(2)句“强烈”与“证明”搭配不当,将“强烈”改为“有力”。10、C白露未晞气蒸云梦泽但余钟磬音萧萧班马鸣零落成泥碾作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解题分析】
(1)A.襟——衿。B.应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D.应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故选C。(2)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晞、磬、萧、班、碾、己、涯、突兀、庐”等字词的书写。二、阅读理解。(42分)11、1.介绍了家乡的环境;用家乡从古到今环境依旧的情形为下文表现父亲坚守传统生活方式(插秧)作铺垫。2.插秧时,“我”插得不好,并且害怕插秧之苦,表现了父亲勤劳的特点;乡亲刨秧只刨一次,父亲刨两次,表现了父亲做事认真的特点。(关键词:勤劳、认真)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池塘枯水期的鱼”“烈日下离了土的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表达了父亲想回到农村的迫切心情。4.插秧时,“我”插的秧并不好;“我”内心很佩服父亲插秧认真。5.句子表面说父亲的田野年复一年青了又黄,实际说的是父亲在田地里辛苦地劳作了一年又一年,包含了对父亲敬佩、赞颂以及岁月流逝父亲日渐老去的惋惜之情。(敬佩、赞颂、惋、无奈。)【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此题要注意环境描写所处的位置是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在内容上:介绍了家乡的环境从古到今没有变化。结构上:为下文表现父亲坚守传统生活方式作铺垫。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2.试题分析: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首先要找到对比的内容,即“我”与父亲作对比的地方,乡亲与父亲作对比的地方。再联系具体语境,答出对比的作用,即突出了父亲的形象特点。3.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池塘枯水期的鱼”“烈日下离了土的葱”明显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点睛: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4.试题分析:概括层次大意要明确,即表达意思要正确、清楚。完整,概括出主要内容。直接,语句要简明扼要,不能啰嗦。可理解好“挨了责的我虽然有些愤愤然,内心却也很是佩服”一句。“挨了责”是因为“我”插的秧并不好;“内心却也很是佩服”是说父亲插秧认真。5.试题分析:考查语句的作用,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有所不同的是“而父亲的田野,年复一年,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这句话一语双关,所以要把字面意思与深刻含意答出来。特别是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答出来。12、1.酸雨就是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2.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答出两种给);具体说明近40年来,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都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3.被严格保护、没有遭受人为破坏的古建筑受损坏的原因。【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给名词下定义时要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总结。结合“而是酸性很强的雨。或许你不明白”“而酸雨就是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可概括:酸雨就是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1)手法判断。结合“2500个”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结合“雅典损失的珍贵文物,比过去40年的总和还要多”可知运用作比较,结合“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原本清晰分明的轮廓也变得难以辨认”可知运用举例子。2)分析。列出具体数字,举出雅典、意大利、埃及等文物受损的具体例子,把现在和过去雅典珍贵文物受损情况对比,结合“近40年来,工业飞速发展,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都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可知,它们具体突出说明了近40年来,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都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第三段首句提出了疑问,“被严格保护、没有遭受人为破坏的古建筑是怎么损坏的呢?”,后文则针对这个问题具体分析损坏的原因,“这样的损坏与空气中的酸雨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概括:被严格保护、没有遭受人为破坏的古建筑受损坏的原因。13、1.惬意诧异惊喜2.(1)点葫芦能够均匀播撒细小的种子。(2)制作复杂而精巧。(3)点葫芦的声响是一种劳动号令。(4)点葫芦的声响给农民带来生活希望。3.(1)让读者更清楚了解点葫芦的形态和作用(2)赞美劳动者的心灵手巧。(3)表明了点葫芦的“神奇”。4.内容上:写了生态园的员工为了种出更原生态的食品,找来了点葫芦却不会使用。结构上:与上文农民能熟练地使用点葫芦形成对比;引出下文我再次使用点葫芦的情节以及“我”对现代和传承的思考。5.表达了对过去农村生活的怀念;表达了对艰苦岁月中农民能干、勤劳、坚韧的美好品质的赞美;引发读者对传统与现代的联接和传承的思考。【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可概括为:惬意——诧异——惊喜。2.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点葫芦“真是一个神奇的发明”的原因有:(1)点葫芦能够均匀播撒细小的种子。(2)制作复杂而精巧。(3)点葫芦的声响是一种劳动号令。(4)点葫芦的声响给农民带来生活希望。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第(4)段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描绘了点葫芦的制作和使用过程,让读者更清楚了解点葫芦的形态和作用,赞美劳动者的心灵手巧,表明了点葫芦的“神奇”。4.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药透析技术操作规范
- 德隆集团行业研究
- 合租房财产分配协议
- 商品质量检查及复核合同(2篇)
- 内部转让协议
- 2025年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挑战第一次》说课课件
- 拍卖活动反馈协议
- 学校防汛知识演练
- 阿合奇县2025年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汉互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与装修人员签安全协议书
-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全面地476种食物升糖指数一览表
- 自然交易理论基础与进阶(自然交易理论丛书)
- (完整版)一年级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练习题
- 天冬中药材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 肝肾综合征演示文稿
- 国际关系理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外交学院
- 1.罂粟碱-经典扩血管药物
- 配料记录表(标准样本)
- 《四川省平武县大茅坡铅锌矿资源储量核实及延伸详查报告》矿产资储量评审备案公示信息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