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题(解析)_第1页
辽宁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题(解析)_第2页
辽宁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题(解析)_第3页
辽宁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题(解析)_第4页
辽宁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辽宁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题(解析)辽宁省2023年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题

1.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1)选出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______

A.小信未孚/弃信于诸侯

B.公与之乘/不如与之

C.而大国侵鲁亦甚矣/王之蔽甚矣

D.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遂许先帝以驱驰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②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4)简要回答问题。

①甲乙两段选文中,弱鲁胜强齐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②甲乙两段选文中,鲁庄公的“鄙”各体现在哪里?

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A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①。B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②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③,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为尉于剑浦④。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

(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有删减)[注]①官声数引:几首乐曲。宫,与下文中的“羽”同为古代五音之一。②写:宣泄。③杨君:即杨寘(zhì)。④剑浦:今福建南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负:______

②以衾拥覆以:______

③为尉于剑浦为: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穷冬烈风悲守穷庐(《诫子书》)

B.无鲜肥滋味之享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C.予尝有幽忧之疾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D.且少又多疾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B.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C.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D.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A.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B.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5)甲、乙两文同为赠序,都是通过自身经历劝勉他人,但目的不同:甲文劝勉马生①______,乙文劝勉杨君②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3.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岳阳楼记》)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选自《过庭录》)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春和景明______

②樯倾楫摧______

③正患无隙以规之______

④以书抵文正______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以书抵文正何以战

B.不以物喜以其境过清

C.自康乐以来策之不以其道

D.皆以美于徐公是亦不可以己乎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

(5)从两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可贵品质?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孔明千载人①,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二十余年之间,。玄德临终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钟会③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①千载人:千年的伟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为。③钟会:魏国将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兵甲已足______

②当奖率三军______

③一出于诚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B.今南方已定转转不已(《河中石兽》)

C.亦举国听之而不疑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D.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B.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C.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D.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依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王曰:“善。”乃下令:“;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晏子①聘于吴,吴王曰:“敢问长保威强勿失之道若何?”

晏子对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②。强不暴③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百姓并进④,有司不侵,民和政平。不以威强退人之君⑤,不以众强兼人之地。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⑥患,故民不疾其劳。此长保威强勿失之道也。失此者危矣。”

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颔°之罪请辞而行。”遂不复见。

(选自《晏子春秋》)①晏子:名婴,春秋末期齐国名相。②施:施恩惠。此指赏赐。诛:指刑罚。③暴:损害。④进:进用,任用。⑤退人之君:使别人的君主退居己下。⑥屏(bǐng):排除,消除。⑦镇(zhì):腰斩时所垫的砧板。斧锈,这里是斩首的意思。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______

A.乃下令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闻寡人之耳者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

C.故世不逆其志《齐谐者》志怪者也(《北冥有鱼》)

D.故民不疾其劳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吴王忿然作色,不说。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

(4)写出文中齐国大治在国外有所表现的句子。

(5).两文都是君臣间的言论,齐威王______,体现了他的胸襟和智慧;吴王表面虚心,却并未接受晏子______的思想。

6.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①在脰②,剑既在心,维③子图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④吾以利而倍⑤其君,非义也。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⑥矣。”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⑦教矣。”崔子遂舍之。

(选自《晏子春秋》,有改动)

①既:即。便。②脰(dòu):颈。③维:语气词,不译。④回:转变,改变。⑤倍:通“背”,背坂。⑥革:改变。⑦为:算作。算是。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______

A.崔杼谓晏子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B.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C.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以顺为正者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4)文中的晏子就是文孟了所说的“大丈夫”,请结合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孟子用“______”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文崔杼释放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晏子是“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

7.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l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______

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B.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陋室铭》)

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4)写出文中表现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文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的______;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述了的______。

8.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①,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②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③。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④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原文有改动)

①勒兵:操练士兵。②末:解决问题的下策。③夫椒:地名。④保栖:退守。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______

①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

②往来而不绝者绝:隔绝

③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

④且以报越报:报答

⑤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伐:讨伐

⑥遂兴师遂:于是

A.①②③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2)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______

A.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B.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C.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D.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结合甲文第二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太守因何而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文中越王为什么先发制人、主动出击?(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宣子①忧贫,叔向②贺之。宣子曰:“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③无一卒之田④,宣其德行,顺其宪则,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郤昭子⑤,其富半公室⑥,其家半三军,侍其富宠以泰⑦于国其宗灭于绛⑧,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选自《国语叔向贺贫》)

①宣子:即韩宣子,晋国上卿,又名韩起。②叔向:晋国大夫。③栾武子:栾书,晋国上卿。④一卒之田:即百顷土地。上卿享受的待遇应该是五百顷田地。⑤郤(xì)昭子:郤至,晋国卿。⑥公室:国库。⑦泰:骄横。⑧绛:晋国的国都。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B.缀公卿之后跟随

C.诸侯亲之亲自

D.起也将亡灭亡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侍其富宠以泰于国其宗灭于绛

(4)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中与同舍生求学条件相差悬殊,他却能保持内心充实和强大,其中的原因是“______”;乙文将栾、郤两个家族的兴衰作对比,用“______”道出郤昭子家族衰败的原因。(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

10.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①,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②,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③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④,秀外而惠⑤中,飘轻裾,翳⑥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⑦;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⑧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选自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有删改)①庙:这里指帝王的宗庙,是古代帝正祭祀和议事的地方。②旄(máo):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③才畯:才能出众的人。畯,同“俊”。④便体(biàn):体态轻盈。⑤惠:通“慧。⑥翳:通“曳”,拖着。⑦茹:吃。⑧车服:车马与礼服。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道古今而誉盛德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B.列屋而闲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C.秀外而惠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D.黜陟不闻陟罚臧否《出师表》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②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两文都采用了先立后破的写法。文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原因:“______,______”;文阐述了一般人认为“大丈夫”______,______的所为。文借好友李愿“穷居而野处”的抉择体现文孟子的千古名言对“大丈夫”之道的阐述,即“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河中石兽(节选)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石钟山记(节选)

《水经》云:“彭蠡①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②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③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④,北音清越,枹⑤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选自《古文观止》)

①彭蠡(lí):即今鄱阳湖。②郦元:即郦道元。③李渤:唐代人。曾作《辨石钟山记》。④函胡:厚重模糊。⑤枹(fú):鼓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_____

②求之地中,不更颠乎______

③故莫能知______

④余是以记之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是如何评价郦元、李渤的观点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为何这样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共同阐释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润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困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人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1)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黄发垂髫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

③尝采药至衡山______

④深入忘反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乃不知有汉乃相谓曰

B.忘路之远近水陆草木之花

C.一人便以笠自障先帝不以臣卑鄙

D.其真无马邪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开明朗然”与文中的______一词相仿。

(6)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②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③气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④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⑤一饱,而同委于臭腐⑥,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武昌九曲亭记》)

①齐安:黄州,今湖北黄冈。②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③移日:连续好几天。④洒然:吃惊。⑤要之:总之。⑥委于臭腐:(吃下的食物)都归于腐臭。

(1)选出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盖天下之乐无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酌水而饮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所以动心忍性也

D.杂陈于前杂然而前陈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②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4)甲乙两文分别是柳宗元和苏轼被贬后所作,甲文“心乐之”,乙文“有乐于是”,结合全文理解两文中的“乐”有什么不同。

14.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

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食

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赵襄子学御于王子期①。俄

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②。襄子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凡御之所贵③,今君后则欲逮⑥臣,先则恐

逮于臣。夫诱道⑦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①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御:通“驭”,驾车。王子期:赵国的大臣,善于驾车。②易:更换。后:落后。③贵:最重要的。④安:安稳。⑤调:协调。⑥逮:及,赶上。文中指超过。⑦诱道:“道”同“导”,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

③俄而与子期逐:______

④先则恐逮于臣:______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______

A.才美不外见/下见小潭(《小石潭记》)

B.执策而临之/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C.何以调于马/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D.此君之所以后也/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5)托物寓意是一种常用写法。文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文通过赵襄子学御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

1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①,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③得反国。

(选自《新序》)[解释]①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②侍御:侍从妃子。③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时时而间进______

②被服以立______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______

A.有求于王至于鄙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吾知所以亡

C.皆朝于齐朝臣千人

D.皆以美于徐公被服以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

(5)同样都是一国之君,齐威王和宋昭公最后的结果却不同,结合语段说说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16.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于显仁宫,官苑官司①多被责罚。侍中魏徵进言曰:“陛下今幸②洛州,为是旧征行处③,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监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为献食。此则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④,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⑤多作献食,献食不多,则有威罚。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竟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载籍⑥所闻,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当战战栗栗,每事省约,参踪前列,昭训子孙,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⑦足矣;。”太宗大惊曰:“非公,朕不闻此言。自今已后,庶几无如此事。”

①官司:侍从,侍卫。②幸:临幸,到。③旧征行处:以前征战之地(百姓遭了罪)。④乖行幸本心:违背了巡游的初衷。⑤在下:下人。⑥载籍:史书。⑦不啻(chì):不止,不仅仅。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______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B.由此观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下必有甚下视其辙《曹刿论战》

D.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②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

(3)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若以为不足万倍于此亦不足也。

(4)两文中,邹忌和魏徵分别是针对什么问题进谏的?他们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

17.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①。径归,尽则更出。日携一竹篮,中贮大小笔、棕帚、麻拂②数事,遍游诸寺庙,拂拭神佛塑像。县市一富人,尝赠一衲袍,刘欣

谢而去。。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扃④。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

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⑤,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

一袍故,使方寸⑥如此,是

大可笑。适遇一人过前即解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

。嘻,吾几为子所累矣!”

(选自宋代郭彖《睽车志》,有删改)

①盐酪:指食盐等食品。②麻拂:除尘工具。③褐:粗麻布衣。④扃(jiōnɡ):关闭。⑤营营:指内心忧愁的样子。⑥方寸:内心。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刘欣谢而去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B.或衣以出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C.忽自悟以一袍故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D.是大可笑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乞得钱,则市盐酪。

②越数日见之,则衣故褐如初。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适遇一人过前即解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

(4)文重在议论说理,首段运用A______论证提出观点,第二段列举B______的事例进一步论证。对于他人的给予,两文中的“乞人”都选择了拒绝。他们的选择分别反映了C______和D______的人生态度。(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8.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要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干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爱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封之于商③,号日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

④公平无私;

罚不讳⑤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⑥。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于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项,商君告归。

(节选白《战国策秦策》)

[注]①卫鞅:即商鞅。②孝公:指秦孝公。③商:古代地名。④至行:贯彻到底。⑤讳:避忌。⑥黥(qíng)劓(yì)其傅:指卫鞅因太子犯法,对其师傅处以黥劓的刑罚。黥、劓,皆为古代酷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皆以美于徐公咨臣以当世之事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能谤讥于市朝欲传于商君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赏不私亲近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

(3)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3)在甲、乙两文中,君臣同心使国力变强。齐国在国外取得了______的巨大成效,秦国则很快取得了______的效果。(用原文句回答)

(4)邹忌是采用了什么方法向齐王进谏,使齐王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19.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生,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解释]①芝兰:一种香草。②化:同化。③鲍鱼:咸鱼。④肆:店铺。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不为苟得也______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

③与善人居______

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3)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4)文的观点是______;文的观点是______(用原文回答)。两文都采用了______和______的论证方法。

20.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元德秀,宇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被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夫,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选自《新康书元德秀列传》有删节)

①擢第:科举测试得中②湩dòng:乳汁,这里指汤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以为不可绝嗣沿溯阻绝(《三峡》)

B.不及馀人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C.许之矣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D.不可负约负箧曳屣(《送东阳马生序》)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②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

(3)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4)结合选文,宋濂与元德秀身上的异同点有哪些?

21.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出师表》)

况守①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⑤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

(选自《智囊》,有删改)

①况守: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明朝著名廉官。守,做太守。况钟时任苏州太守。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躬耕于南阳躬耕:亲身耕种

B.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驱赶效劳

C.文卷悉烬悉:全,都

D.喝使归舍舍:房舍,住宅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

(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况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

(4)两文都体现了责任担当意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才能担负起自己肩上的重任?请谈谈你的看法。

22.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業①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②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③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苏辙《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①岌嶪(yè):危急的样子。②震掉:惊恐。③葱蒨(qiàn):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是______

A.不以疾也/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B.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C.穷水之变/欲穷其林

D.虽三峡之险不过也/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

②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

(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2处)。

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

(4)文两段文字分别突出江水______和______的特点,文写水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从侧面突出______(景物名称)地势险峻。两文都表述______的情感。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①,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②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③,终身不易。

①操心制行:思虑行动。②孙氏:孙权。③蓍(shī)龟:蓍占,龟卜。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______

A.不求闻达于诸侯闻寡人之耳者

B.陛下亦宜自谋肉食者谋之

C.一出于诚诚宜开张圣听

D.孙氏可与为援援疑质理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言如蓍龟,终身不易。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4)文中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情绪?

(5)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

24.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纯仁①字尧夫,资警悟,八岁,能讲所授书。中皇佑元年进士第。仲淹门下多贤士,纯仁皆与从游。昼夜肄业②至夜分不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范纯仁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③。僚属请奏而须报④,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⑤。会秋大稔⑥,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

(节选自《宋史范纯仁列传》,有删节)

①纯仁,字尧夫,范仲淹次子,官至参知政事。②肄业:修习课业。③赈贷:救济。④须报:等待批复。⑤按视:察看。⑥稔(rěn):谷物成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诏遣使按视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B.秦中方饥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C.吾谁与归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公实活我,忍累公邪?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

昼夜肄业至夜分不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

(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表述方式而言,甲文侧重于______和______,乙文侧重于______。

②乙中范纯仁的行为恰好体现了甲文中“古仁人”______的情怀。

25.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远从山门右折,得石径。。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日光下澈______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

③疾趋度石罅瀑见______

④山行之极观也______

(2)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疾趋度石罅瀑见

(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4)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记》______

《观第五泄记》______

26.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太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乃赐之币。

(节选自《故典纪闻》)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左右更衣以进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B.或惟及于目前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

C.乃赐之币乃下令(《邹忌讽齐王纳谏》)

D.臣恐今日如此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

②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

(3)请用“/”给选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

(4)请用原文回答文中的邹忌和文中宋思颜分别针对什么来劝谏君王的。

邹忌针对齐王“______”(文中语句)的状况劝说齐王要______;宋思颜针对朱元璋“______”做法,敢于说出忠言“______”。(除第二个空外其余都用文中语句回答)

27.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者,滁人游也。临

溪而渔,溪深而鱼肥,①,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蹇裳①先之。有不得

至,为之怅然移日②。至其翩然

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②。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

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①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②移日:连续好几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醒能述以文者______

②太守谓谁______

③有不得至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往来而不绝者湖中人鸟声俱绝(《湖心亭看雪》)

B.临溪而渔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C.至其翩然独往然则北通巫峡(《岳阳楼记》)

D.及其既厌及下船(《湖心亭看雪》)

(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B.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C.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D.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甲、乙两文中“太守之乐”和“子瞻之乐”不同,分别是______、______,都运用______、______的表述方式。

2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

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

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滇游日记

余束装寓中以待。乍雨乍霁①。上午得回音,仍欲留至明晨云。②阁颇宏丽,中乃铜像,而两庑塑群仙像,极有生气,正殿四壁,画亦精工。遂过万寿寺,停行李于其右庑②。饭后登寺左铁龙峰之脊,石骨棱棱,皆龙鳞象角也。《志》又称为天马峰,以其形似也。既下,还寺中见右庑之北有停枢焉询之乃吾乡徽郡游公柩也

。游讳③大勋,任广西三府。今其子现居其地,不得归,故停柩寺中。余为慨然。是晚,遇李如玉、杨善居诸君作醮④道场寺中,屡承斋饷。僧千松亦少解人意。是晚月颇朗。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①霁:雨雪停止,云雾散,天放晴。②庑:高堂下周围的廊房、厢房。③讳:封建社会称死去的帝王和尊长的名。④作醮:这里指做道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

②此乐何极:______

③余束装寓中以待: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而或长烟一空惟长堤一痕《湖心亭看雪》

B.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马说》

C.上午得回音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D.中乃铜像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3)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还寺中见/右庑之北有停枢焉/询之/乃吾乡徽郡游公柩也。

B.还寺中/见右庑之北/有停枢焉询之/乃吾乡徽郡游公柩也。

C.还寺中/见右庑之北有停枢焉/询之/乃吾乡徽郡游公柩也。

D.还寺中/见右庑之北有停枢焉/询之乃吾乡/徽郡游公柩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乃携行李出西门,入玉皇阁。

(5)两段选文都运用了叙事、写景和议论抒情的写作手法,但他们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是不同的。文抒发了范仲淹的政治理想与抱负;文表述了______。(思想感情)

29.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黾①之阻,当秦、陇之襟喉②,而赵、魏之走集③,盖四方之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④之候⑤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⑥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⑦,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囿⑧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褒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已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注]①淆(xiáo):山名。黾(miǎn):古隘道名。②襟喉:喻要害之地。③走集:出入必经的要地。④治乱:即太平和动乱。后文的“治忽”同“治乱”。⑤候:征兆。⑥五季:指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⑦蹂蹴:蹂躏。⑧囿(yòu):饲养动物的园地。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人恒过______

②衡于虑______

③予故尝曰______

④化而为灰烬______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______

A.国恒亡/去国怀乡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皆以美于徐公

C.欲退享此/欲报之于陛下也

D.盖四方之必争之地也/何陋之有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

(4)乙文第二段“园囿之兴废”的事例印证了甲文中______的观点。

(5)谈谈乙文给你的启示。

30.阅读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谢无逸①闲居。一日,有一举子来谒,坐定,曰:“每欲问公一事,辄

忘之。”无逸熟视久之,曰:“旧亦一书生,后甚显达,尝参大政。”又问:“能文章否?”无逸曰:“文章也

得。”此等举子,如何唤作书生?

解释:①宋代临川城南人,北宋文学家。

(1)梳理文第①段内容,填写表格。

场景文章主旨

滁人游太守治理下滁州百姓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

表述了欧阳修③______(四个字)的思想。

①______

②______

太守醉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至于负者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

B.太守谓谁秦王谓唐雎曰(《唐雎不辱使命》)

C.太守也文章也得(乙文)

D.饮少辄醉辄忘之(乙文)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无逸之子宗野方七岁/立于旁/闻之/匿笑而去。

B.无逸之子宗野/方七岁/立于旁闻之/匿笑而去。

C.无逸之子宗野/方七岁/立于旁/闻之匿笑而去。

D.无逸之子/宗野方七岁/立于旁闻之/匿笑而去。

(4)翻译句子。

①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大家知道太守游玩很快乐,并且不知道太守乐在其中啊。

B.大家知道跟从太守游玩很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C.大家知道跟从太守游玩很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乐在其中啊。

D.大家知道太守游玩很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果然有这样一个人吗?

B.曾经听人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C.尝试听你说过欧阳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D.尝试听你说过欧阳修,果然有这样一个人吗?

(5)下列选项中对两篇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

A.从两文中可以看出欧阳修两大才能,一是善理政,二是善为文。

B.文讲了一个“怀朴为璞”的道理,也就是不懂装懂,井底之蛙。

C.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宴游的场面,表现出是个放肆游玩、不理政事的人。

D.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图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

参考解析

1.B

(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信用;

B.和/给;

C.很,十分;

D.答应。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①重要词语有:惠,恩惠;遍,遍及;弗,不;从,听从。整句的意思是: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②重要词语有:乃,就;侵,侵占;亡,失去;尽,全部;复,又;予,给。整句的意思是: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为: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断句为: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4)①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以看出,弱鲁胜强齐的根本原因第一点是鲁国在政治上能够取信于民;由“齐人三鼓。刿曰:‘可矣’”“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可知,第二点原因是曹刿能够掌握战机,详查敌情。由乙文“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可以看出,弱鲁胜强齐的原因的第三点是曹沫的胆气过人、善于谋划、以死卫国。

②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甲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可以看出,鲁庄公在政治上无知,把打胜仗的希望寄托于神灵、寄期望于小恩小惠;由“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可知,鲁庄公在军事上盲目冲动,不查敌情。由乙文“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可以看出,鲁庄公兵败无良策,只能割地求和。这些都体现出鲁庄公的鄙。

解析:

(1)B

(2)①重要词语有:惠,恩惠;遍,遍及;弗,不;从,听从。整句的意思是: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②重要词语有:乃,就;侵,侵占;亡,失去;尽,全部;复,又;予,给。整句的意思是: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

(3)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4)①弱鲁胜强齐的根本原因第一点是鲁国在政治上能够取信于民;第二点原因是曹刿能够掌握战机,详查敌情;第三点是曹沫的胆气过人、善于谋划、以死卫国。

②鲁庄公“鄙”的体现:鲁庄公在政治上无知,把打胜仗的希望寄托于神灵、寄期望于小恩小惠;由“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