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12022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文言文阅读(河北专用)(原卷+解析)专题05文言文阅读(解答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022·河北保定·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把拼音写在横线上。
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中划横线部分的意思。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说一说学习本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húzhuófúyú2.只听弈秋的教导。当然不是啊!3.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1.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鸿鹄(hú):天鹅。
弓缴(zhuó):弓箭。
弗(fú)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
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1)惟:只;之:指弈秋的教导。
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2)非:不是;然:这样。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概括。
本文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2.(2022·河北邯郸·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关羽刮骨疗毒
羽尝为流矢(乱箭)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zú箭头)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淋漓),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羽尝为流矢所中________②每至阴雨_______
③后创虽愈________④然后此患乃除耳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想想下面一句话的意思,写下来。
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3)关羽是忠勇的化身,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关羽“勇”的理解。
(1)曾经到虽然根除
(2)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
(3)“勇”就是:表现为意志刚强,胆气过人,不惧疼痛。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
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羽尝为流矢所中: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尝:曾经;
②每至阴雨:每到阴雨天。至:到;
③后创虽愈:伤口虽然愈合了。虽:虽然;
④然后此患乃除耳: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除:根除。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的意思是关羽只管割肉喝酒,说话动作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言谈举止和平常一样。形容神态自然。
(3)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根据“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可知体现了关羽的“勇”。时至今日,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敢打敢拼,但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学习关公将“智”和“勇”融会贯通,真正做到“有勇有谋”。
参考译文:关羽曾被乱箭射中,能头刺穿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每逢阴雨天气,左警骨常常疼医生说:“箭头有毒,毒素已渗入骨中,需要重新剖开臂部上的伤口,刮去警骨上的余毒,才能除去这痛苦。”关羽于是便伸出手臂,让医生为他开刀。当时恰逢关羽请将领们宴饮,他的臂部鲜血淋漓,流满了接在下面的盘子,关羽却切肉饮酒,谈笑自如。
3.(2022·河北唐山·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将文言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辩斗:
3.翻译句子:孰为汝多知乎?
4.“孔子不能决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1.日始出时去人近2.争辩。3.是谁说你智慧多呢?4.孔子也不能判断实事求是
1.考查了古诗文默写。
《两小儿辩日》课文语段为: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2.考查了词语理解。
见两小儿辩斗: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故“辩斗”的意思是争辩。
3.考查了翻译句子。
注意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子要通顺。
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知:zhì,通假字,通“智”,聪明、智慧。
故“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4.考查了翻译句子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决:决断,判定,判断。故“孔子不能决也”的意思是孔子也不能判断。虽然孔子不能判断出来,但是也没有不懂装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参考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4.(2022·河北石家庄·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解释:
①逮:达到,及。②邑人:同县的人。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受雇为人工作。⑥遂:于是,就。
1.给下列语句选择正确的理解。
①邑人大姓_____
A.同县的有个大户人家B.同县的有个姓大的人家
②不求偿_____
A.不求报酬B.不求偿还
③主人感叹_____
A.主人感叹匡衡太穷了B.主人感叹匡衡如此好学
④成大学_____
A.匡衡去上了大学B.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2.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短文写了有关匡衡读书的两件事,请在文中用斜线将两件事进行划分。
②在文中找出“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目的的句子。
③在文中找出表明匡衡愿望实现,并学有所成的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_,这个故事带给人的启示是:
1.AABB2.①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②愿得主人书遍读之③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3.凿壁借光勤奋努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没有富裕的家庭条件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我们也不能轻易被生活的磨难所打倒,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匡衡勤学苦读的精神。
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大姓:大户人家。
邑人大姓:同县的有个大户人家。故选A。
②偿:报酬。
不求偿:不求报酬。故选A。
③感叹:感叹匡衡如此好学。
主人感叹:主人感叹匡衡如此好学。故选B。
④大学:大学问家。
成大学:匡衡成了大学问家。故选B。
2.本题考查了对古文内容的理解。
①古文写了有关匡衡读书的两件事,分别是:匡衡凿壁借光来读书;匡衡去同乡大户人家作佣不求报酬只愿借书来读,最终成为了大学问家。
所以可以在“邑人”前划分,即: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意思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由此可知,“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目的是为了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中的句子为“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③“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意思是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此句写出了匡衡愿望实现,并学有所成。
3.本题考查成语故事的理解。
《凿壁借光》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在汉代又一个叫匡衡的人勤奋好学,但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白天要干活,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匡衡没办法就利用邻居家的小洞烛光刻苦学习,最后饱读诗书成了有名的学者。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克服一切困难也要坚持读书,创造条件达到目标。要坚持不懈。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
参考译文:王衡,字稚圭,他勒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5.(2022·河北保定·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有父子二人,居山村,营①果园。父病后,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一日,父病危,谓②子曰:“园中有金。”言讫③而逝。子翻地寻金,无所得,甚怅然。而是年秋,园中葡萄、苹果之属④皆大丰收。子始悟父言之理。
①营:经营,管理。②请:告诉,说。③讫:完结,终了。④属:类,类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言讫而逝:________(2)而是年秋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
(2)子始悟父言之理。
3.读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去世。这。2.儿子不勤于耕种农活,田园逐渐荒芜。儿子才懂得父亲说那一番话的道理所在。3.人要勤劳的双手才能致富。
1.考查字词解释。
(1)言讫而逝:话未说完就溘然而逝。逝:去世。
(2)而是年秋:而这一年正是丰收之年。是:这。
2.考查翻译句子。
(1)句中重点词:勤:勤于……。耕作:耕种农活。
故句子意思是:儿子不勤于耕种农活,田园逐渐荒芜。
(2)句中重点词:子:儿子。悟:明白,懂得。理:道理。
故句子意思是:儿子才懂得父亲说那一番话的道理所在。
3.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由句子“而是年秋,园中葡萄、苹果之属皆大丰收。子始悟父言之理”可知,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是人要勤劳的双手才能致富。
参考译文:
(从前)有父亲和儿子两个人,居住在山村,经营着果园。父亲病了以后,儿子不勤于耕种农活,田园逐渐荒芜。有一天,父亲病重危急,对儿子说:“果园中的地下埋有金子。”话未说完就溘然而逝。儿子为了寻找金子翻遍了园子中的土地,一无所得,(很长时间)茫然不解。而这一年正是丰收之年,果园中的葡萄、苹果之类大获丰收。儿子才懂得父亲说那一番话的道理所在。
6.(2021·河北保定·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填序号)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及/其日中如探/汤
C.孰/为汝/多知乎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按提示填上空。
要知道字词的含义,可以查字典。比如,想知道“故”在文中的意思,可以用______查字法查字典,先查_____,再查______。“故”在字典中的释义有:①原来的;以前的;旧的。②特指人死。③意外的事情。④原因。⑤有意;存心。⑥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当于“所以”“因此”。“故”在本文中应选第____种解释。
我们还可以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及日中则如盘盂”中“及”的意思是_________,所以“目之所及”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__。再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的意思是_________,所以“自以为是”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中的哪个人物得学习?你想向他学习什么?
4.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人之一,被后世尊为孔圣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给世界留下了很多富有启迪的名言,比如:“_________,不耻下问”___________,_________,诲人不倦”“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B2.音序Gɡù④到眼睛能看到的地方认为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3.两小儿值得我学习。学习他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和见解,敢于向权威发出质疑。4.敏而好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知之为知之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B.“及其日中如探汤”意思是: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故断句为:及其日中/如探汤。错误。
解析选择B。
2.本题考查查字典。
认识字想知道意思应该用音序查字法,“故”——gù,可以用音序查字法,先查G,再查gù。文中“问其故”的意思是: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所以“故”的意思是原因,故选:④。
“及日中则如盘盂”的意思是: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及:到。
“目之所及”的意思是: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的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以:认为。
“自以为是”的意思是: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从两小儿的角度,文中两小儿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值得我学习。学习他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有自己独特地发现和见解,敢于向权威发出质疑。
从孔子的角度,结合孔子“不能决也”这一事实,可以看出他实事求是、严谨的态度,值得我学习。可以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
4.本题考查孔子有关言论的积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7.(2022·河北邢台·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塞翁失马
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②,马无故亡③而入胡。人皆吊④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数月,其马将⑦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⑧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解释:①塞上:长城一带。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③亡:逃跑。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⑤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⑥居:经过。⑦将:带领。⑧富:多。⑨髀:(bì)大腿。
1.请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近塞上之人()
A.靠近B.不久C.距离短D.亲密
(2)有善术者()
A.善良B.擅长C.好D.容易
(3)马无故亡而入胡()
A.过去的,原来的B.所以C.原因D.朋友
1.请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_____________连用,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的启示
是。
1.ABC2.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2.焉知祸福/安知祸福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好坏是会互相转换的。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应对事物的不同变化。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语境判断字词释义即可。
(1)“近塞上之人”意思是: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近”意思是“靠近”。
故选:A。
(2)“有善术者”意思是: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善”意思是“擅长”。
故选:B。
(3)“马无故亡而入胡”意思是: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故”意思是“原因”。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翻译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句子意思是: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
3.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识记与阅读感悟能力。
“塞翁失马”常与“焉知祸福”或“安知祸福”连用,意思是: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结合本文内容,通过一个循环往复的极富戏剧性故事,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从中可知这则寓言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据此整理作答,有类似解析也可。
参考译文: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8.(2022·河北石家庄·六年级期末)阅读文言文《学弈》,完成要求。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有下划线句子的意思:
2.“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善”与下面哪个词语中的“善”一样
A.乐善好施B.心慈面善C.多愁善感D.能言善辩
3.下面对《学弈》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学弈》和《两小儿辩日》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道理,引人深思。
B.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人,因为智商不同,最后学习效果不同。
C.《学弈》这篇课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分别写了两个学棋人的表现和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做事要专心致志。
1.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2.D3.B
1.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俱:一起;弗:不;曰:说;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2.本题考查字义。
“通国之善弈者也”的“善”意思是善于,擅长。
A.乐善好施:意思是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善”意思是善行;善事。
B.心慈面善:心地慈祥,面容善良。形容为人和善。“善”意思是善良;慈善。
C.多愁善感:意思是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善”意思是容易。
D.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善”意思是善于,擅长。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B.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人,最后学习效果不同,不是因为智商不同,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
故选B。
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9.(2022·河北秦皇岛·六年级期末)阅读《薛谭学讴》,完成练习。
薛谭学讴(ōu)
薛谭学讴于①秦青②,未穷③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④(qú),抚节⑤悲歌,声振林木,响遇⑥行云。薛谭乃谢⑦求反⑧,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解释:①于:向。②秦青:传说中秦国善于唱歌的人。③穷:尽、完。这里指学完。④衢:郊外的大道边。⑤抚节:打着节拍。⑥遏:阻止。⑦谢:道歉。⑧反:同“返”。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____________也出自于此。
(2)根据学过的小古文《学弈》推想出“学讴”的意思是_______。
“响遏行云”的近义词是_________。
(3)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穷青之技(没有)B.自谓尽之(以为,认为)
C.遂辞归(推辞)D.秦青弗止(没有阻止)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ד。
①薛谭要回家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秦青的所有本领。_____
②薛谭后来又回来了是因为他要感谢老师。_____
③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必须虚心,持之以恒。_____
(1)《两小儿辩日》(2)学唱响彻云宵(3)C(4)√×√
(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2)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近义词。
学讴:意思是学唱。“薛谭学讴”告诉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稍有成绩就骄傲自满,要虚心好学,追求多学多问;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
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近义词有:震耳欲聋、响彻云霄、经久不息、震天动地、声振林木。
(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未穷青之技(没有):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去。“未”的意思是还没有。故此项正确。
B.自谓尽之(以为,认为):自以为学尽了。“谓”这里指“认为”。故此项正确。
C.遂辞归(推辞):于是就告辞回去。“辞”指的告别。此项说法错误。D.秦青弗止(没有阻止):秦青没有劝阻他。“止”意思是没有阻止。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①薛谭要回家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秦青的所有本领。根据“自谓尽之,遂辞归。”这句话可以看出。故此项说法正确。
②根据“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可知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故此项说法错误。
③《薛谭学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稍有成绩就骄傲自满。要虚心好学,追求多学多问。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
参考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已经学完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至死也不敢再说要回去。
10.(2022·河北廊坊·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联系上下文给“之”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在文中横线上。
A.指代鸿鹄
B.指代弈秋
C.指代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2.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BAC2.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1.本题考查了文言文中虚词的理解能力。
理解大意,结合文意作出选择。阅读可知,第一个“之”指的是弈秋;第二个“之”指的是鸿鹄;第三个“之”指的是指代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2.本题考查了句子翻译。
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运用直译的方法将句子连接成表意明确,文意贯通的话即可。本题中“鸿鹄”指天鹅;“援”指引,拉;“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句意是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参考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11.(2022·河北沧州·六年级期末)阅读小古文,完成后面题。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①,未穷②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③止,饯行于郊衡④,抚节⑤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⑥行云⑦。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解释]①薛谭、秦青:古代传说中秦国的两名善歌的人。讴:唱歌。②穷:穷尽。③弗:不。④郊衡:郊外的大路。⑤抚节:按着节拍。⑥遏:阻止。⑦行云:飘浮的云。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谓尽之(认为)B.遂辞归(告别)C.薛谭乃谢求反(道谢)
(2)读文中画“_____”线句子,结合解释,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3)下列对这篇文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谭要回家的原因是“自谓尽之”。
B.薛谭头脑不清晰,缺乏艺术鉴赏力。
C.“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体现了秦青唱歌技术的高超,艺术境界的高深。
(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薛谭是秦青的老师,他的歌声很动听。_____
②秦青用唱歌的方式为薛谭送别,是因为他很伤心。_____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1)C
(2)秦青没有劝阻他,默默地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为薛谭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连天上的行云也为之停留,鸟儿也被吸引过来,歌声在树林间回荡,久久没有散去
(3)B(4)××
(5)薛谭身上有可取之处。虽然他刚开始非常骄傲自大,自认为自己已经学到秦青的歌唱技艺了,但是后来他听到秦青的歌声之后跟秦青道歉,也改过自新了。而且从“终身不敢言归”也可以看出他对待学习的持之以恒。
(1)考查了字词解释。
A.“自谓尽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以为已经学完了。“谓”是认为的意思。
B.“遂辞归”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就告辞回去。“辞”是告别的意思。
C.“薛谭乃谢求反”这句话的意思是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谢”是道歉的意思。
(2)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通过这句话的意思进行展开想象即可。
(3)考查了对古文的理解。
B.文章只是从薛谭刚开始学习秦青的歌唱技艺时有些骄傲自大展开介绍,并没有讲他头脑不清晰,缺乏艺术鉴赏力。
故选B。
(4)考查了对古文的理解。
①通过古文“薛谭学讴于秦青”这句话可知,秦青是薛谭的老师,应该是秦青的歌声很好听。故说法错误。
②秦青用歌唱的形式送别薛谭,歌唱时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秦青通过这样的方式是希望薛谭明白学习不能骄傲自大,要学会谦虚,学习是无止境的。故说法错误。
(5)考查了对古文的理解。
薛谭身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他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嫣!”就是赞扬这种品质的。
参考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已经学完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的嗓音响彻了云霄。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至死也不敢再说要回去。
12.(2021·河北石家庄·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敦为汝多知乎?”
1.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孰为汝多知乎()()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见两小儿辩斗_________________(2)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句话表明两小儿辩斗的内容是很复杂的?把这句话钞写在横线上。
4.下面对这篇文言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故事简短、深入浅出。
B.这则文言故事主要以人物对话的形式来展开情节。
C.文中两小儿辩斗时的语言,要读出理直气壮、充满自信的语气。
D.“日”字在文中多次出现,反复强调所辩的对象是极为常见的,意在告诉我们即使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
1.wèizhì2.辩论,争论到了3.孔子不能决也。4.A
1.本题考查字音。
为:同“谓”,说,认为。读音为“wèi”。“知”:同“智”,智慧。读音为“zhì”。
2.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
(1)“见两小儿辩斗”的意思是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因此,“辩斗”的意思是辩论,争论。
(2)“及日中则如盘盂”意思是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因此,“及”的意思是到了。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孔子不能决也”的意思是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说明这两个小孩辩斗的内容是很复杂的。
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说法错误,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B.正确。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在文中你读到了两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一个实事求是的孔子。这则文言故事主要以人物对话的形式来展开情节。
C.正确。直说“我以”,毫不客气,体现了两小儿的自信满满。
D.正确。“日”字在文中多次出现,反复强调所辩的对象是极为常见的,意在告诉我们即使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
参考译文: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13.(2021·河北邢台·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选自《西京杂记》中央文献出版社)
①:引来,使出现。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人名。④与:帮助。⑤资:借。⑥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②非然也_________________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___④邻居有烛而不逮_________________
2.对“衡乃穿壁引其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匡衡于是穿墙而过,去吸引邻居家的火光。
B.匡衡于是翻过墙去,把邻家的火光引了过来。
C.匡衡于是在墙上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
3.把“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改写成现代汉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匡衡这样做的原因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
4.读了以上两则小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1.教导这样引,拉到,及2.C3.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希望能读遍主人家的书4.学习要专心致志,有恒心,有毅力。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
这种题型考查的都是重要的字词,需要识记。作答时,可以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来理解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翻译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诲:教导。
②“非然也”翻译为:不是这样的。然:这样。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翻译为: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援:引,拉。
④“邻居有烛而不逮”翻译为: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逮:到,及。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的时候要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以先把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出来,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句通顺。
“衡乃穿壁引其光”这句话中,乃:就;穿壁:在墙上凿洞。整句话翻译为:匡衡于是在墙上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的时候要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以先把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出来,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句通顺。
“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这句话中,与:帮助;佣作:做雇工,劳作;偿:报酬;求:要。整句话改写成现代汉语是: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阅读文章,结合“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可知,匡衡这样做的原因用“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愿得主人书遍读之”这句话中,愿:希望。整句话改写成现代汉语是:希望能读遍主人家的书。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
阅读文章,结合译文分析可知,《学弈》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凿壁偷光》一文告诉我们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综合两篇文章可知,学习要专心致志,有恒心,有毅力。
14.(2021·河北保定·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齐宣王使①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②为王吹竽,宣王说③之,廪食(lǐnsì)④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
解释:①让,指使。②请求。③同“悦”,喜欢。④官府供给粮食。
1.这个故事中的三个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文中加点字“好”在这里读四声,联系上下文猜测它的意思是()。
3.齐宣王和齐湣王听吹竽的方式有所不同。齐宣王听吹竽___________,而齐湣王___________(请填原文语句)
4.这个故事带给我们很多启示,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A.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任何考验。
B.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C.得饶人处且饶人,对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睁一眼闭一只眼。
D.掌权者用人要认真选拔,然后才能重用。
1.齐宣王南郭处士齐湣王2.喜欢3.必三百人好一一听之4.C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齐宣王去世了,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1.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
仔细阅读文章可知,这个故事中的三个人物是齐宣王、南郭处士和齐湣王。
2.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解析。
“好一一听之”的意思是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好”的意思是喜欢。
3.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文章写了齐宣王和齐湣王听吹竽的方式有所不同。齐宣王听吹竽“必三百人”,意思是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而齐湣王“好一一听之”,意思是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
4.本题考查故事主旨的概括。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C项理解不恰当,故事告诉我们掌权者用人要认真选拔,然后才能重用。不能对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睁一眼闭一只眼。
15.(2021·河北石家庄·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之:①助词,的;②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③指弈秋的教导;④指鸿鹄。
思援弓缴而射之()通国之善弈者也()
虽与之俱学()一人虽听之()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通国/之善/弈者也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D.为/是其智/弗若与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4.两人同时学棋,为什么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1.④①②③2.C3.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4.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是因为后一个人三心二意,不专心。
示例:学习要专心致志吧,不能三心二意。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这种题型考查的都是重要的字词,需要识记。可以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来理解加点字词的含义。
“思援弓缴而射之”翻译为: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之”是代词,代指鸿鹄。
“通国之善弈者也”翻译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之”是助词,的。
“虽与之俱学”翻译为: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之”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一人虽听之”翻译为: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之”指弈秋的教导。
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意在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句意,是否正确理解了句子的结构。句中停顿,单从字面上不易掌握,必须弄懂句子的意思,才能读好句中的停顿。
A.“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正确朗读节奏是:通国之/善弈者也。
B.“使弈秋诲二人弈”意思是: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正确朗读节奏是:使/弈秋/诲/二人弈。
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意思是: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D.“为是其智弗若与”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正确朗读节奏是:为是/其智弗/若与?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的时候要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以先把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出来,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句通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中,弈:下棋。通国:全国。通:全。之:的。善:善于,擅长。整句话翻译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4.本题考查对本章内容理解。作答时要认真阅读、理解文章,根据题目要求并结合译文来回答,再加上自己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时的情景说自己的得到的启示即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是因为后一个人三心二意,不专心。从中受到的启示解析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6.(2021·河北沧州·六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司马光勤学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②成诵而游息③矣,独闭门不出,俟④能讽诵⑤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及长⑥,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⑦,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⑧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①患:担心。②既:已经。③息:休息。④俟(sì):等待。⑤讽诵:背诵。⑥及长:等到年龄大了。⑦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⑧寝:睡觉。
1.结合句子,解释下列加点字。
(1)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2)俟能讽诵乃已________
(3)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________
2.对“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等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
B.等他长大了,读了哪些古代书籍,他依然记得很清楚。
C.依靠他强大的记忆,长大了,还记得安放书籍的地方。
D.依靠他强大的记忆,等到他长高了,拿得到(家中放得高)古代书籍。
3.下列选项中能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这句话运用____的手法,表现了司马光____________的特点。
1.曾经。停止。有时。2.A3.D4.对比学习勤奋刻苦
译文:
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17.(2021·河北石家庄·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这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请将短文中括号内的内容补充完整。
3.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在音节下面标出)
思援弓缴(jiǎozhuó)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yúyǔ)?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
5.根据下面的意思,在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钞写在横线上。
只听弈秋讲课。
6.通过学弈这件小事,的意图是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1.孟子告子上孟子2.专心致志3.Zhuóyú4.下棋这样5.惟弈秋之为听6.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或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弈秋是全国的围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后一个人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的学习效率不如前一个人。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1.本题考查课文相关文学常识,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学弈》出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当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2.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按照课文原文填上空即可,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学生平时要注意识记。
这里要注意多音字“缴”在这里读“zhuó”,指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与”这里读“yú”。
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注意积累初中要求掌握的150个实词,并能够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实词的具体含义。
①句意: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故“弈”的意思是下围棋。
句意为:不是这样的。然:这样。
5.本题考查对句意得掌握,认真结合文章分析即可。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讲课。
6.本题考查文言主旨的理解。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通过两人学习下棋,一人学习的态度是专心致志,而另一人是三心二意的这件小事,意图说明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围绕此作答即可。
18.(2021·河北唐山·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熟读精思(节选)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①,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②,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③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④,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⑤,“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①几案:书桌。②顿放:安放。顿安置。③详缓:仔细从容。④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没有读熟文章,就一句一句在心里硬记。⑤云:说。
1.文中第2自然段加点字“见”的读音应该是()
2.完成第3自然段的填上空。
3.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急”的意思是______。这句话是提醒我们______________
4.请你试着从文中提炼出一条学习方法,写下来。
1.xiàn2.心到眼到口到3.重要,要紧读书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要用心去读书。4.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参考译文:凡是读书,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勒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完成本题,需要结合文中语句,根据知识积累作答。
结合语境“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其中的“见”是个通假字,同“现”,是显现出来的意思,故读音要读“xiàn”。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名人名言的默写能力,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学过的课文知识与课外积累,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即可。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结合学过的知识填上空即可,即: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字词释义与内容理解能力。完成本题,需结合语境分析作答。
结合句文中内容“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这句话是说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从中可知读书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提醒我们要用心读书。
4.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学习方法提示,找到相关的内容作答即可。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读书要熟读精思,其中从“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可提炼出“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的学习方法;从“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可提炼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的学习方法,据等等据此提炼作答即可。
19.(2021·河北保定·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________________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祠(cí)者:祭祀的官员。舍(shè)人:手下办事的人。卮(zhī):古代饮酒用器具。相谓:互相商议。且:将要。遂:于是;就。亡:丢失,失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引酒且饮之()终亡其酒()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译成现代汉语。
3.请为古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___________”上。
1.拿起最终/最后。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3.画蛇添足
译文: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还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然后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翻译。
联系前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可以知道这人可以饮酒了,所以“引酒”应该是拿起酒壶的意思。“引”则是拿,举的意思。
“终亡其酒”表示最后失掉了那壶酒。“终”是最终、最后的意思。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文言文的句子翻译尽可能做到字字翻译,如果翻译后句子的意思表述不完整或者不通顺,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调整语序,做到“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固:本来,原来。子:对人的尊称,意思是您或你。安能:怎能,哪能。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这里作动词,表示画脚。
增补字眼,修改通顺,则为: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3.本题考查给短文起标题。
读懂小古文所讲的内容则不难知道,这是寓言故事“画蛇添足”,可以用这个词语作为题目,也可以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中心思想等来起,合情合理,即可得分。
20.(2021·河北保定·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康肃公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翁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公笑而遣之。
自矜:自夸。家圃:家里(射箭的)场地。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但:只。微:微微。颔(hàn):点头。不亦……乎:难道不……吗?精:精湛。无他:没有别的奥妙。徐:慢慢的。酌:倒。沥:液体一滴滴落下。惟:只,不过。遣:打发。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释:_________。熟:_________。
2.翻译句子。
翁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用成语来揭示本文的哲理,你觉得最恰当的是哪个?()
A.谦虚谨慎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熟能生巧
1.放下。熟练。2.卖油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3.C
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借这点本领自我炫耀。他曾经在自家的院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着他,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射穿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康肃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的技艺技难道不是很出色吗?”老头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是熟练罢了。”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小看我的射技!”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立在地上,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慢慢地将油倒入勺子再将油注入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钱却没有沾湿。老翁于是说:“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康肃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1.考查了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能力。“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那儿。“释”是“放下”的意思。“惟手熟尔”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是因为手熟练了而已。“熟”是“熟练”的意思。
2.考查了翻译句子的能力。“翁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句话中“翁”指卖油的老翁。“亦”是“也”的意思。“惟”是“只是”的意思。“尔”是语气词,意思是罢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也没有别的什么,只是手熟罢了。
3.考查了对短文揭示的哲理的掌握。这篇短文出自欧阳修的《卖油翁》,主要写了一位卖油翁给擅长射箭的康肃公陈尧咨表演自己是如何把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钱却不会沾湿的本领。短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故选C。专题05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022·河北保定·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把拼音写在横线上。
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中划横线部分的意思。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说一说学习本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2022·河北邯郸·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关羽刮骨疗毒
羽尝为流矢(乱箭)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zú箭头)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淋漓),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羽尝为流矢所中________②每至阴雨_______
③后创虽愈________④然后此患乃除耳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想想下面一句话的意思,写下来。
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3)关羽是忠勇的化身,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关羽“勇”的理解。
3.(2022·河北唐山·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将文言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辩斗:
3.翻译句子:孰为汝多知乎?
4.“孔子不能决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4.(2022·河北石家庄·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解释:
①逮:达到,及。②邑人:同县的人。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受雇为人工作。⑥遂:于是,就。
1.给下列语句选择正确的理解。
①邑人大姓_____
A.同县的有个大户人家B.同县的有个姓大的人家
②不求偿_____
A.不求报酬B.不求偿还
③主人感叹_____
A.主人感叹匡衡太穷了B.主人感叹匡衡如此好学
④成大学_____
A.匡衡去上了大学B.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2.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短文写了有关匡衡读书的两件事,请在文中用斜线将两件事进行划分。
②在文中找出“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目的的句子。
③在文中找出表明匡衡愿望实现,并学有所成的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_,这个故事带给人的启示是:
5.(2022·河北保定·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有父子二人,居山村,营①果园。父病后,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一日,父病危,谓②子曰:“园中有金。”言讫③而逝。子翻地寻金,无所得,甚怅然。而是年秋,园中葡萄、苹果之属④皆大丰收。子始悟父言之理。
①营:经营,管理。②请:告诉,说。③讫:完结,终了。④属:类,类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言讫而逝:________(2)而是年秋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
(2)子始悟父言之理。
3.读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2021·河北保定·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填序号)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及/其日中如探/汤
C.孰/为汝/多知乎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按提示填上空。
要知道字词的含义,可以查字典。比如,想知道“故”在文中的意思,可以用______查字法查字典,先查_____,再查______。“故”在字典中的释义有:①原来的;以前的;旧的。②特指人死。③意外的事情。④原因。⑤有意;存心。⑥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当于“所以”“因此”。“故”在本文中应选第____种解释。
我们还可以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及日中则如盘盂”中“及”的意思是_________,所以“目之所及”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__。再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的意思是_________,所以“自以为是”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中的哪个人物得学习?你想向他学习什么?
4.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人之一,被后世尊为孔圣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给世界留下了很多富有启迪的名言,比如:“_________,不耻下问”___________,_________,诲人不倦”“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2022·河北邢台·六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塞翁失马
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②,马无故亡③而入胡。人皆吊④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数月,其马将⑦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⑧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解释:①塞上:长城一带。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③亡:逃跑。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⑤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⑥居:经过。⑦将:带领。⑧富:多。⑨髀:(bì)大腿。
1.请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近塞上之人()
A.靠近B.不久C.距离短D.亲密
(2)有善术者()
A.善良B.擅长C.好D.容易
(3)马无故亡而入胡()
A.过去的,原来的B.所以C.原因D.朋友
1.请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_____________连用,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的启示
是。
8.(2022·河北石家庄·六年级期末)阅读文言文《学弈》,完成要求。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有下划线句子的意思:
2.“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善”与下面哪个词语中的“善”一样
A.乐善好施B.心慈面善C.多愁善感D.能言善辩
3.下面对《学弈》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学弈》和《两小儿辩日》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道理,引人深思。
B.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人,因为智商不同,最后学习效果不同。
C.《学弈》这篇课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分别写了两个学棋人的表现和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做事要专心致志。
9.(2022·河北秦皇岛·六年级期末)阅读《薛谭学讴》,完成练习。
薛谭学讴(ōu)
薛谭学讴于①秦青②,未穷③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④(qú),抚节⑤悲歌,声振林木,响遇⑥行云。薛谭乃谢⑦求反⑧,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解释:①于:向。②秦青:传说中秦国善于唱歌的人。③穷:尽、完。这里指学完。④衢:郊外的大道边。⑤抚节:打着节拍。⑥遏:阻止。⑦谢:道歉。⑧反:同“返”。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____________也出自于此。
(2)根据学过的小古文《学弈》推想出“学讴”的意思是_______。
“响遏行云”的近义词是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 11215-1989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2025版)深度解析
- 中专护理教学课件
- 合伙开设物流公司协议书模板
- 供应商合同供货协议范本
- 科研仪器租赁合同
- 商用空间装修保障合同
- 三方债权债务承接合同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杂交实验一相关练习
-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南环小学2024-2025学年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 自愿收养合同书
- GB/T 45077-2024国家公园项目建设指南
- 小型手推式除雪机毕业设计说明书(有全套CAD图)
- 治安 课件教学课件
- 中韩文化对比
- 乡土中国 读书分享
- 药品库房安全管理制度
- 2020-2024年五年高考1年模拟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 专题18 基因工程(原卷版)
- 《重症监护患者的压疮护理研究进展综述论文》5200字
- 2024年中国酸奶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诺如病毒课件教学课件
- 职业技术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