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诗词曲鉴赏2022·期中真题汇编1.(2022秋·北京通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完成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李白是代诗人,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写出了创作的缘由:。(2)这首诗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和,烘托出一种的气氛。(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李白丰富的想象力,请你结合诗句进行赏析。2.(2022秋·北京·七年级汇文中学校联考期中)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①”未尽,太阳已经升起,旧年未过,春天已经到来,不禁生出②的感慨。(2)高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本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都写到了大雁。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大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2022秋·北京·七年级北京四中校考期中)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完成小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甲】诗以描写杨花和子规起笔,既表明事情发生的,又渲染了的气氛。(2)古诗词中诗人经常借“月”来抒发情感。请结合两首诗歌,从内容和手法的角度,分析诗人是如何借“月”抒情的。4.(2022秋·北京大兴·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___(yàn)洛阳边。(1)诗歌的首联叙事,“”“行舟”点明诗人离乡远游,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景,“平”“阔”二字凝练地写出船上所见之景的特点;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的特点,让人感慨时序匆匆交替的同时,也给人以的力量。(2)一位同学在默写尾联时,不知横线处应写作“燕”还是“雁”。请你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下面的材料,帮助这位同学判断一下此处应写作哪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3)在诗人笔下,鸟儿经常化作传情达意的使者。请你写出一句与“鸟”有关的诗句:。(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诗人先描绘了眼前所见的苍凉萧瑟之景,进而以“”呈现一派温馨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突出了“断肠人”的情感。诗人的视野层层拓开,情感随之变化,耐人寻味。6.回顾学过的《枫桥夜泊》,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和《天净沙•秋思》都借秋景传达情思。不同的是:《枫桥夜泊》写的是夜晚之景,而《天净沙•秋思》写的是之景;《枫桥夜泊》除了描绘“月”“枫”“渔火”等景象,还从听觉角度写了“”等,表达了诗人的心情。(2022秋·北京·七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阅读画线诗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所呈现的画面。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作者希望归雁能把自己的思乡之情传递到洛阳。寄托某物来传递情感,这样的诗句并不少见。请你再写出一联古诗句,并说说作者寄所托之物传达了内心怎样的情感。2021·期中真题汇编(2021·北京师大附中七年级期中)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9.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画,说说哪幅图画更符合本首诗歌所展现出内容,并说明理由。10.“秋风”是古代诗歌的一个意象,常用来表现秋意清冷,衬托凄凉心境。下列诗句中并非借“秋风”传达悲伤凄凉情感的一项是(
)。A.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D.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注:①[帘栊(lóng)]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11.关于以上两首元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曲牌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两首小令的题目。B.《天净沙·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C.《天净沙·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D.《天净沙·春》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风”和煦温情。12.两首元曲中都有“小桥流水”,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2021·北京·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3.本诗首联以叙事开头,用①“”交代自己旅人身份,②“”引出颔联写水面所见;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出了③的哲思;尾联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14.请你展开想象,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脑海里呈现的画面描述出来。15.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抒发的情感不一致的是(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B.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C.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21·北京十五中七年级期中)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6.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17.对于诗歌的最后两句,清代沈德潜评论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请赏析这两句诗“新”在何处,有何表达效果。(2021·北京海淀·七年级期中)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8.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所作,首联的“客路”和“行舟”与尾联的“”和“”遥相呼应,流露出诗人此刻身在江南却的情感。19.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开阔的气象、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画线诗句中,诗人借助平潮、①、正风、②、③等意象表现了这种气象与风貌。2022·其他地市期中真题汇编(2022秋·湖北恩施·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0.请从感官的角度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思的。21.沙漠并非“雪原”,月光并非“秋霜”,作者是否用笔错误?请说说你的理解。(2022秋·湖北孝感·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次北固山下
【乙】闻雁⑤唐·王湾
唐·韦应物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故因眇①何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归思方②悠③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淮南秋雨夜,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高斋④闻雁来。【注释】①眇(miǎo):仔细地察看。②方:刚开始。③悠:远。④高斋:楼阁上的书房。⑤创作背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被贬谪,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刺史。22.选出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无误的一项(
)A.【甲】诗的题目“次北固山下”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次”是游览的意思。B.【甲】诗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原野开阔、大江奔腾、波涛汹涌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C.【乙】诗写于秋天的雨夜。一、二句写出故园遥远,诗人远在异乡,却也悠闲自在。D.【乙】诗三、四句中“淮南”与故园相对,“秋雨”点明时令,交代环境。“夜”表明时间晚,也侧面写出诗人贬谪的痛苦如黑夜一般。2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自选一个角度说说妙在何处。24.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这两首诗的内容,请你说说“雁”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2022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____洛阳边。25.诗题中的“次”的意思是。26.请赏析诗中画横线的句子。27.一位同学在默写这首诗时,不知横线上应填写“燕”还是“雁”。请你帮助他选出正确的字,并说明理由。28.(2022秋·河北唐山·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以“”字统领全篇,以“”字体现虚实结合、实中有虚,苍凉中又有慷慨,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2)请把你想象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画面描写出来。29.(2022秋·山东临沂·七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曲中描写了、、等景物,营造了一种凄凉冷寂的氛围。(2)结合全曲分析“小桥流水人家”的作用?(2022秋·山东济南·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3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记叙了诗人春行西湖的经历,表现西湖的美好春光。B.第二联勾画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美景,动感十足。C.第三联用“没马蹄”写出了湖边春草已非常茂密繁盛,呈现了春到深处的景象。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31.第二联中,诗人为什么用“几处”“谁家”,而不用“处处”“家家”?(2022秋·山东滨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32.【甲】诗首句以“”和“”点明事件发生的时令,营造出暮春时节的凄凉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乙】诗第三句写作者登城时所听到的,唤起了“征人”的思想感情。33.“我寄愁心与明月”与“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都写到了月,请分别说说两位诗人借“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022秋·福建漳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34.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重阳节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B.首句“登高”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强”表现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状况。C.“无人送酒来”化用李白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和李白一样开怀畅饮。D.“应傍战场开”用语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味深长。35.诗句“遥怜故园菊”已突破了单纯的惜花、思乡之意,更寄托作者什么感情?(2022秋·福建福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3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送酒”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这里反用其意,表明行军凄凉。B.“故园菊”其所负载的意义单纯是惜花和思乡。C.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所在地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更见思乡之切。D.这首诗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37.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艰难险阻,这时候我们要学习“故园菊”的什么精神?(2022秋·广西贵港·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北固山”点明了诗人游览的地点。B.“阔”字既写出了江水浩渺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潮涌涨的景象。C.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景交融,选取的主要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归雁。D.颈联在写景之外,也透露出年关之际,诗人犹自漂泊在外,无法返乡的思乡之感。3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什么哲理?请简要分析。(2022秋·广西防城港·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0.诗的前两句中“”和“”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4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2022秋·贵州六盘水·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村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①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注释】①陂田:山坡上的田。42.下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本诗相似的一项是(
)A.王观《卜算子·送孟浩然之浙东》 B.王湾《次北固山下》C.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D.王维《鸟鸣涧》43.古诗讲究炼字。请分别对诗中加点字“绕”、“带”进行赏析。
专题03诗词曲鉴赏2022·期中真题汇编1.(2022秋·北京通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完成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李白是代诗人,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写出了创作的缘由:。(2)这首诗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和,烘托出一种的气氛。(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李白丰富的想象力,请你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答案】(1)唐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2)杨花子规哀伤愁恻(3)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它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作者及对题目的把握。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对他的不幸遭遇深表关切和同情,于是写了这首诗遥寄给他。(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开头两句以“杨花”“子规”两物起笔,一是取其季节意义,点名事情发生的时节是暮春;二是取其形象意义,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借此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这两句诗融情入景,景中见情,借“杨花”“子规”两种意象,点明时节是暮春,烘托出哀伤愁恻的氛围,寄寓了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句意: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知人意、达人情得到友好使者,作者把自己对友人的这份同情、思念与牵挂朋友的“愁心”托付给了“明月”,想象着让月亮替他传达这份情感。这两句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2.(2022秋·北京·七年级汇文中学校联考期中)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①”未尽,太阳已经升起,旧年未过,春天已经到来,不禁生出②的感慨。(2)高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本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都写到了大雁。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大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残夜思乡思亲(2)《别董大》借“大雁”表达了与友人依依不舍之情;《次北固山下》借“大雁”表达了乡思愁绪。【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从“海日生残夜”可知,是残夜未尽;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可知,作者生发的感慨是不知道寄回家乡的信什么时候才能到达,有思亲思乡的感慨。(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把握。“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意思是: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结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可知,通过雁南方,渲染了一种即将与友人分开的不舍氛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洛阳。这两句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3.(2022秋·北京·七年级北京四中校考期中)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完成小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甲】诗以描写杨花和子规起笔,既表明事情发生的,又渲染了的气氛。(2)古诗词中诗人经常借“月”来抒发情感。请结合两首诗歌,从内容和手法的角度,分析诗人是如何借“月”抒情的。【答案】(1)季节冷落、凄凉(2)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意象的理解与分析。“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这里既点明了季节,同时借用“杨花”“子规”等意象传达情感。“杨花”的特点是纷飞飘零,这里有漂泊不定的意思,“子规啼叫”是离别凄婉的象征,诗句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又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渲染了冷落、凄凉的气氛。(2)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甲】诗描写“月”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明月人格化,托明月带去自己的忧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的诗句是“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沙子比作雪,把月光比作霜,描绘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结合“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整首诗描写“月”,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寄托了征人思乡的愁绪。据此分析作答。4.(2022秋·北京大兴·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___(yàn)洛阳边。(1)诗歌的首联叙事,“”“行舟”点明诗人离乡远游,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景,“平”“阔”二字凝练地写出船上所见之景的特点;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的特点,让人感慨时序匆匆交替的同时,也给人以的力量。(2)一位同学在默写尾联时,不知横线处应写作“燕”还是“雁”。请你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下面的材料,帮助这位同学判断一下此处应写作哪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3)在诗人笔下,鸟儿经常化作传情达意的使者。请你写出一句与“鸟”有关的诗句:。(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答案】(1)示例:客路开阔(壮阔);积极向上(乐观豁达、振奋鼓舞……)(2)示例:此处应写作“雁”。因为王湾诗句表达的是离家日久,羁旅漂泊产生的思乡之情。韦庄诗句中写因秋雁南回,想用归雁来传递家书却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思乡之情,与王湾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相同。(3)示例:杨花落尽子规啼【解析】(1)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客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据此可知,为“客路”;第二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颔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据此可知,为开阔(壮阔);第三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据此可概括为:积极向上。(2)考查诗歌炼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意思是鸿雁已往南飞,家书不能寄回。表达出作者思乡之情。此句和《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的意思很相近。“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意思是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家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能把家书捎到洛阳去。作者这个时候无法回到故乡,既失落又惆怅,在看到北归大雁的时候,思念故乡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浓烈。此处应写作“雁”。(3)考查古诗词的识记理解。解答时,结合自己的积累,选取有关“鸟”的诗词作答即可。示例:枯藤老树昏鸦/两个黄鹂鸣翠柳。(2022秋·北京海淀·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诗人先描绘了眼前所见的苍凉萧瑟之景,进而以“”呈现一派温馨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突出了“断肠人”的情感。诗人的视野层层拓开,情感随之变化,耐人寻味。【答案】小桥流水人家思乡【解析】本题考查对元曲的理解。诗人先描绘了眼前所见的苍凉萧瑟之景“枯藤老树昏鸦”,然后“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出一派温馨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6.回顾学过的《枫桥夜泊》,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和《天净沙•秋思》都借秋景传达情思。不同的是:《枫桥夜泊》写的是夜晚之景,而《天净沙•秋思》写的是之景;《枫桥夜泊》除了描绘“月”“枫”“渔火”等景象,还从听觉角度写了“”等,表达了诗人的心情。【答案】黄昏(或傍晚)乌啼(或钟声)忧愁【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和元曲内容与情感的理解。《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据此概括即可。(2022秋·北京·七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阅读画线诗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所呈现的画面。【答案】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页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解析】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本题作答要抓住“潮”“岸”“风”“帆”几个意象,结合诗句的“平”“阔”“正”“悬”几个形容词,展开合理的想象,勾画出一幅“船行阔江”的景象。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作者希望归雁能把自己的思乡之情传递到洛阳。寄托某物来传递情感,这样的诗句并不少见。请你再写出一联古诗句,并说说作者寄所托之物传达了内心怎样的情感。【答案】示例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希望明月来传递对友人王昌龄的忧虑、诚挚的关怀、深切的思念以及内心感慨等复杂情感。示例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月传递情感,表达对亲人美好的祝愿。示例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借花落与燕归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解析】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作者希望归雁能把自己的思乡之情传递到洛阳。这是采用借物抒情的写法。这在古代诗歌中是常见的,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诗人借月来传递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再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是作者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答案是多元的。2021·期中真题汇编(2021·北京师大附中七年级期中)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9.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画,说说哪幅图画更符合本首诗歌所展现出内容,并说明理由。【答案】图二
理由:图二描绘了干枯的藤蔓,缠绕着衰老的树。黄昏时一群乌鸦正好回巢,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附近坐落着几处人家。一匹瘦马上驮着在外漂泊的游子的景象。与漂泊在外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的情感是一致。图一中马肥,树茂,这些与原诗句意不符,而且第一幅中的人显得不如第二幅中的人看上去有劳顿之苦。【解析】第一幅图中树木茂盛,可知应是春天或夏天,与这首曲中的时令不同,这首曲写的是秋天。人物也有意气风发之感,与这首曲的“游子之悲”不一致。马儿肥壮,正低头觅食,与这首曲中的“瘦马”不一致。第二幅图中一株干枯的树,树身上缠绕着藤蔓,与“枯藤老树”一致。一个孤独的旅人骑在一匹瘦马上,给人强烈的凄凉愁苦之感。与“断肠人在天涯”一致。所以第二幅图更符合。10.“秋风”是古代诗歌的一个意象,常用来表现秋意清冷,衬托凄凉心境。下列诗句中并非借“秋风”传达悲伤凄凉情感的一项是(
)。A.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D.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答案】B【解析】A.借秋风表达了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出思乡之情;B.借秋风来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从而传达出作者的博大胸怀;C.借秋风表达天涯游子的羁旅之苦与思乡之愁;D.代秋风表达作者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故选B。(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注:①[帘栊(lóng)]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11.关于以上两首元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曲牌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两首小令的题目。B.《天净沙·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C.《天净沙·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D.《天净沙·春》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风”和煦温情。【答案】B【解析】B.“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错误。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最后一句收束中有景生情,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悲凉情感,一气呵成。“夕阳”更生离愁,三个字“断肠人”总结全诗,直抒游子心中那无言的悲戚。故选B。12.两首元曲中都有“小桥流水”,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答案】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或: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白朴在《天净沙·春》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第一首中“小桥流水人家”,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这样生意盎然、充满人间温情的家的景象,会激起游子怎样的情感呢?那故乡的此刻,也该是如此的温馨吧。他内心充盈的是向往吧,但向往过后更添悲凉——因为他只是过客,这一切不属于他,家乡的气息恍然让他更添憔悴。第二首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这结尾两句,词人的目光从庭院里转移到晴空中,转移到旷野上,渲染了一个令人陶醉的氛围。春树枝头,黄莺在悠扬地歌唱;晴空之中,燕子在悠闲地飞舞;旷野之间,潺潺流淌的小溪在小桥下淙淙作响,落花在春风中静悄悄地飘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2021·北京·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3.本诗首联以叙事开头,用①“”交代自己旅人身份,②“”引出颔联写水面所见;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出了③的哲思;尾联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答案】客路
绿水
新事物蕴含在旧事物中【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客路青山外”,意思是:自己的旅途在青山外,“客路”交代了作者的旅人身份。“行舟绿水前”,因“绿水”而引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水面景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新生事物都蕴含在旧事物中的哲理。14.请你展开想象,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脑海里呈现的画面描述出来。【答案】江中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变得更加宽阔,顺风顺水的行船恰好把帆儿高高地悬挂起来。【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潮平两岸阔”写的是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风正一帆悬”中,“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故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是: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片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即可。15.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抒发的情感不一致的是(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B.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C.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本诗末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客居在外的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A.“断肠人在天涯”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情感;B.“一夜征人尽望乡”直接表现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C.“遥怜故园菊”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表达作者对好友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深切的关怀。并没有表现作者思乡之意;故选D。(2021·北京十五中七年级期中)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6.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答案】杨花、杜鹃;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知归去”的子规,是暮春时节的象征,作者借此营造萧索的氛围,融情于景,表达了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理解以及其所蕴含的情感的把握。“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这句话写出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写了杨花和杜鹃两种景物。“杨花”即柳絮,特点是漂泊不定,在诗歌中象征离散漂泊;“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经常叫着“不如归去”,鸣声异常凄切。这句诗融情于景,不仅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切合当时情事,而且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流露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17.对于诗歌的最后两句,清代沈德潜评论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请赏析这两句诗“新”在何处,有何表达效果。【答案】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遭贬的忧虑之情,对现实的愤慨之情,还有对远方友人的关心、思念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它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谪迁者,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其中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2021·北京海淀·七年级期中)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8.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所作,首联的“客路”和“行舟”与尾联的“”和“”遥相呼应,流露出诗人此刻身在江南却的情感。【答案】乡书
归雁(洛阳)
心念故乡【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首联写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末联写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托雁捎个信:烦劳雁儿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乡书”和“归雁”遥应首联中的“客路”和“行舟”,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露出诗人此刻身在江南却心在洛阳的情感。19.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开阔的气象、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画线诗句中,诗人借助平潮、①、正风、②、③等意象表现了这种气象与风貌。【答案】阔岸
悬帆(一帆)
海日【解析】本题考查意象的分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句中的意象有:平潮、阔岸、正风、一帆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句中意象有:海日、残夜、江春等。诗人借助平潮、岸阔、正风、海日、江春等意象表现了开阔的气象、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2022·其他地市期中真题汇编(2022秋·湖北恩施·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0.请从感官的角度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思的。【答案】示例一:视觉,作者看到了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听觉,作者听到如泣如诉的声,触发了征人无限的相思之情。示例二:作者通过视觉(前两句)、听觉(后两句),抒发了将士们(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情思。诗的一二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意思是: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作者看到了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诗的第三句“不知何处吹芦管”意思是: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作者从听觉的角度,写听到如泣如诉的芦管的声音,触发了征人无限的相思之情,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21.沙漠并非“雪原”,月光并非“秋霜”,作者是否用笔错误?请说说你的理解。【答案】作者运笔无误。这里,作者有意借寒气袭人的景物突出受降城外月夜的空寂惨淡,渲染内心的孤独凄凉,也为下面抒发乡思之愁做铺垫。【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明确观点:作者运笔无误。诗的一二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意思是: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也为下面抒发乡思之愁做铺垫。(2022秋·湖北孝感·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次北固山下
【乙】闻雁⑤唐·王湾
唐·韦应物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故因眇①何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归思方②悠③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淮南秋雨夜,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高斋④闻雁来。【注释】①眇(miǎo):仔细地察看。②方:刚开始。③悠:远。④高斋:楼阁上的书房。⑤创作背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被贬谪,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刺史。22.选出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无误的一项(
)A.【甲】诗的题目“次北固山下”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次”是游览的意思。B.【甲】诗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原野开阔、大江奔腾、波涛汹涌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C.【乙】诗写于秋天的雨夜。一、二句写出故园遥远,诗人远在异乡,却也悠闲自在。D.【乙】诗三、四句中“淮南”与故园相对,“秋雨”点明时令,交代环境。“夜”表明时间晚,也侧面写出诗人贬谪的痛苦如黑夜一般。【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A.有误。题目“次北固山下”的意思是:来到北固山下,停船驻足。“次”是“停泊”的意思,不是游览的意思;B.“大江奔腾、波涛汹涌等大景”理解错误。“潮平两岸阔”是写大景,从“潮平”可知应是大江直流,风平浪静;C.“悠闲自在”有误。“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首二句言诗人雨夜思归。秋天的雨夜漫长而又寂寥,诗人独坐在高斋之中,孤灯长伴,孤影为侣,静静地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声音。孤清的夜,深秋的凄寒,还有空寂的高斋,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远游为宦的思乡情思。诗人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的滁州为官,“眇”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情态,因为云山阻隔、归路迢递,即使在白天登楼引颈也无法看到故园,更何况是暗夜沉沉。故园的渺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围,加深了思乡之愁。“哉”是诗人久恩难平的叹息,这个长长的叹息,道尽了无尽思念的深渊;故选D。2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自选一个角度说说妙在何处。【答案】示例:“生”“入”运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解析】本题考查字词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为: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生”“入”都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海日”“江春”本是景物,却被作者当做人来写,使“海日”“江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使句子变得生动形象;同时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24.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这两首诗的内容,请你说说“雁”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答案】借情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思归/思乡
“雁”作为一种诗歌的意象,寄托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解析】本题考查对比赏析。甲诗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通过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乙诗“故园”、“归思”很自然地让我们想起思乡的主题。“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的意思是: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秋雨夜”渲染了一个下着绵绵细雨,漫长的萧索的秋夜,给人凄凉之感。作者寓情于景,“雁声”更是让人的思乡愁绪倍增.所以本诗通过写诗人秋雨独坐高斋遥闻雁叫;表达诗人不尽的思乡之情。由此可见,两首诗都借情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思乡之情。结合两首诗“淮南秋月夜,高帝闻雁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理解,古代交通不便,远飞的大雁常常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思念。所以“雁”作为一种诗歌的意象,寄托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2022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____洛阳边。25.诗题中的“次”的意思是。【答案】停宿【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诗题“次北固山下”理解为:停宿在北固山下。“次”理解为“停宿”。26.请赏析诗中画横线的句子。【答案】示例:诗人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一帆悬”这一小景,写“两岸阔”之大景,达到了“以小景传大景”的效果,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江上孤帆行船的场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通过展现小船的船帆高挂的小景,来展现江面开阔的大景,以小见大,展现“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江上孤帆行船的场景),情景恢弘阔大。27.一位同学在默写这首诗时,不知横线上应填写“燕”还是“雁”。请你帮助他选出正确的字,并说明理由。【答案】示例:应选择“雁”字。“雁”在古诗中多为游子思乡的寄托,传达惆怅和哀愁之情。在这里,诗人欲借归雁传递家书,抒发思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意象。“乡书何处达?归雁入胡天”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家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能把家书捎到洛阳去。作者这个时候无法回到故乡,既失落又调怅,所以在看到北归大雁的时候,思念故乡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浓烈,表达的是一种离家日久,羁旅漂泊时产生的思乡之情。古诗一般用“鸿雁传书”表达思乡之情,表达内心的惆怅和哀愁;用“飞燕”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所以此处应写作“雁”,写诗人见雁思亲。28.(2022秋·河北唐山·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以“”字统领全篇,以“”字体现虚实结合、实中有虚,苍凉中又有慷慨,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2)请把你想象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画面描写出来。【答案】(1)观若(2)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感慨万千,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情感的理解。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为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2)本题考查描绘画面。要从诗歌描写的意境入手,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此句诗大意是: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描绘画面不能等同于翻译,要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答案不唯一。示例:诗人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听耳边,秋风奏起萧瑟之曲,阵阵作响;看眼前,秋风中的海面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诗人顿时思绪万千,心潮澎湃。29.(2022秋·山东临沂·七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曲中描写了、、等景物,营造了一种凄凉冷寂的氛围。(2)结合全曲分析“小桥流水人家”的作用?【答案】(1)枯藤老树昏鸦(2)“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优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反衬出流落他乡的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结合“枯藤老树昏鸦”可知,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都是词人描写的景物,中的“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2)本题考查对诗句进行赏析。结合“小桥流水人家”可知,展现的画面是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与前句“枯藤老树昏鸦”形成鲜明的对比,故“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运用了反衬手法,以眼前的美丽乡村景色衬托出流落他乡的游子彷徨无助之心。眼前这一切情景,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2022秋·山东济南·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3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记叙了诗人春行西湖的经历,表现西湖的美好春光。B.第二联勾画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美景,动感十足。C.第三联用“没马蹄”写出了湖边春草已非常茂密繁盛,呈现了春到深处的景象。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C.“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是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没马蹄”突出了早春的景物特点。因此本项表述错误;故选C。31.第二联中,诗人为什么用“几处”“谁家”,而不用“处处”“家家”?【答案】示例:“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现了西湖初春季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处处”“家家”,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几处”“谁家”说明早莺、新燕少,与“早”“新”相照应,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突出了早春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对早春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换成“处处”“家家”,就变成到处都是莺燕,就不是早春的景色,而是仲春的景色了。(2022秋·山东滨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32.【甲】诗首句以“”和“”点明事件发生的时令,营造出暮春时节的凄凉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乙】诗第三句写作者登城时所听到的,唤起了“征人”的思想感情。【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芦笛声【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甲】诗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以杨花、子规点明事件发生的时令,营造出暮春时节的凄凉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乙】诗第三句“不知何处吹芦管”意思是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33.“我寄愁心与明月”与“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都写到了月,请分别说说两位诗人借“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甲】诗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写月,用“月如霜”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比较理解。这两首诗歌都是借“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甲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诗人用拟人的修辞,将月亮人格化,来寄托自己的感情,想象丰富奇妙。在诗人的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乙诗开头两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意思是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霜”这个喻体同时写出了边塞的苦寒。(2022秋·福建漳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34.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重阳节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B.首句“登高”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强”表现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状况。C.“无人送酒来”化用李白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和李白一样开怀畅饮。D.“应傍战场开”用语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味深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赏析。C.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无人送酒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反用其意,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选项中“化用李白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和李白一样开怀畅饮”表述有误;故选C。35.诗句“遥怜故园菊”已突破了单纯的惜花、思乡之意,更寄托作者什么感情?【答案】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赏析。“遥怜故乡菊”意为: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的菊花。“遥”字,渲染出诗人与长安的相距之远,更见思乡之切;“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据此总结作答即可。(2022秋·福建福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3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送酒”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这里反用其意,表明行军凄凉。B.“故园菊”其所负载的意义单纯是惜花和思乡。C.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所在地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更见思乡之切。D.这首诗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B.“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意思是:怜惜远方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时应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沦陷的时代特点可知,“故园菊”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故园菊’其所负载的意义单纯是惜花和思乡”分析有误;故选B。37.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艰难险阻,这时候我们要学习“故园菊”的什么精神?【答案】不负秋阳、在断壁残垣间竞相绽放的乐观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意思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如“勇敢面对”“斗争精神”等亦可)【解析】本题考查象征。象征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规定
- 总公司借款给分公司合同
- 信托资金借贷合同
- 橱柜安装合同协议书
- 预购合同协议范本
- 车辆喷漆合同协议
- 签合同附加协议
- 隐名合伙合同协议
- 午托协议合同
- 呼和浩特合同协议
-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圆翳内障
- 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与运行规范
- 路基路面压实度评定自动计算表-标准-
-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课件 模块三 电子表格处理
- 2025年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实施方法论》课件
- 《中医骨伤科学》课件- 外治法
-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昆虫记》读中推进课课件(共19张)
- 医学会议准备流程
-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及意义
- 药剂学练习试卷2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