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六校联考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六校联考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六校联考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六校联考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六校联考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六校联考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B.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监督。C.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2.(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A.《傅雷家书》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创造出奇迹,才能成长为钢铁战士。C.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伟人苦难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的精神。D.“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和“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都是《红楼梦》中林黛玉吟咏梅花的诗句。3.(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为之感动……A.沉醉奋斗描画B.奋斗沉醉描画C.奋斗描画沉醉D.沉醉描画奋斗4.(2分)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山头,望城里,只见黑沉沉的屋顶,鳞次栉比。B.王医生只开了三帖中药,就让叔叔的病好转,真是妙手回春啊C.这件事必须当机立断,不宜首鼠两端,犹疑不决。D.经过专家鉴定这个所谓宋代瓷瓶是假的,一文不名。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近年,“电子钱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人类使用钱包的历史可追溯至五千年前,如今却渐渐被手机代替。B.王晓光是个典型的“数学迷”,只要钻进那复杂枯燥的方程式里就觉得其乐无穷,从来不知疲倦。C.郑州火车站,其百年历史不仅映衬出中国铁路的风云变幻,而且折射出郑州这座城市崛起的沧桑巨变。D.绿化树需要经常修剪才能形态完美,如果不修边幅,则枝叶参差不齐,既影响美观,又阻碍人们视线。6.(2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汉字属表意文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词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下列图片所反映的“马”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马说》,完成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才美不外见

④策之不以其道2.翻译①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一

石。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

“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___”。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8、(3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小题樵夫词(朱景素)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1.前两句集中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主要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9、(7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①欲济无舟楫,。(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②,辗转反侧。(《诗经·关雎》)③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请默写孟浩然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颔联和颈联,或《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后四句。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小题。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文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2.下面句子除了列数字,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在早春三四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3.划线句“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运用选文相关知识回答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11、(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②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关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③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流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④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量的总和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1.阅读文章,具体分析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的原因?2.文中第②段面线有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4.根据文章相关知识,阅读分析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我国实际,请给政府提出两条能够有效缓解汽车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矛盾的合理化建议。(1)我国许多城市交通拥堵情况越来越明显,停车位严重不足,开车难、停车难已经成为人们的大烦恼,在堵车情况下,汽车停停开开,排出的废气就会更多,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就会更大。(2)194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有250万辆汽车,这些汽车燃烧汽油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的光化学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致使该市大部分市民患病,对家畜、水果及橡胶制品和建筑物也均有损坏。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平凡的世界》中有这样一句话,“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能是一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请从《平凡的世界》中自选一个人物,结合小说情书,谈谈你的理解。13、(5分)人类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应当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请你参与学校学生会举行的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1)低碳生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按要求作文。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每天都去河边钓鱼,但每次都把鱼放了,邻居问他为什么,老人笑了,说:“为了钓,而不是为了鱼!”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在乎的是充满想象、希望与美丽,甚至有着许多荆棘、坎坷与变数的“过程”,我们在乎的就是在过程中体验到的美感。请以“过程之美”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D【解题分析】D项没错,其它各项错误如下:A主客颠倒,改为“中国青年对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B搭配不当,把“危害”改为“现象”。C词语赘余,此句中的“从来没有过”和“空前”意思一样,去掉其中一个。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2、D【解题分析】

D.“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和“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都是《红楼梦》中林黛玉吟咏“菊花”的诗句,不是吟咏“梅花”的诗句。故选D。3、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相关性,第一个空是和“牺牲”相关的词语,只能是选项中的“奋斗”;第二个空是和“歌咏”相关的词语,只能是选项中的“描画”;第三个空是和“感动”相关的词语,只能是选项中的“沉醉”。所以选B。4、D【解题分析】

D项成语运用不正确。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名:占有。使用语境明显错误。【题目点拨】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5、D【解题分析】

D.望文生义。不修边幅: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可用词语“不加修剪”。故选D。6、B【解题分析】

①是楷书,②是小篆,③是甲骨文,④是隶书。结合汉字“甲、金、篆、隶、楷、草、行”演变顺序分析。排序为③②④①。选B。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①只是②通“饲”,喂③通“现”④用鞭子打2.①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②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3.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食”“见”是通假字。“策”是词类活用。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其”难道;“知”,识别。【题目点拨】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结合文意和作者的写作背景可知,文中的千里马指的是人才,相对应的伯乐就是能发现人才并任用人才的人,而那些愚蠢的食马者指的就是那些昏庸无能的统治者了。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联系全文内容和作者的创作背景具体分析即可。根据第3小题中文中各个形象的象征意义分析可知,本文表现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并对昏庸的统治者不能发现人才反而埋没人才的愤懑和控诉之情。8、1.白云堆、深林2.对悠然自在的(樵夫)生活的喜爱向往【解题分析】1.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可知描写的景物有早晨的山林,升腾弥漫的白雾,苍翠的山林。2.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樵夫的生活是令人羡慕的。樵夫早出晚归,一边拾柴,一边欣赏山林中的美景,还有鸟雀、蝴蝶、野花陪伴,不孤独,也不寂寞,饿了饮山泉,吃山果,累了听鸟雀唱歌。打柴回家,换取自己生活之需。生活自由、快活,没有劳心之累,没有欲望之困,也没有尘世的喧嚷。生活中有鲜花,有蝴蝶,有美好的风景,追求的是平淡、真实、随心如愿的自我。这样的生活,在尘世中是无法找到的,当然也是闺阁生活无法比拟的。作者描写樵夫的美好生活,托物言志,点出自己心中理想生活的方式,表达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9、(1)①端居耻圣明②悠哉悠哉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庇”“宦”“籁”“磬”等字的书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由主到次的顺序(逻辑顺序);条理清楚,易于理解。2.作比较。的把南京桃花、刺槐的开花时间与北京的作比较,突出强调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使说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3.不能删除。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里所揭示的高度与气温变化的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山峰,删除后就成了所有山峰,与实际情况不符,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要求。4.地势高下对物候的影响。在四月别的花已经开尽时,因海拔位置高,大林寺桃花才开始盛开。【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明确所说明的事理。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相关语段来分析,然后提取概括出关键性信息。阅读全文内容,根据文章第②—⑤段可知,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有: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的差异;第三是高下的差异;第四是古今的差异。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先主要后次要”的逻辑顺序来写的,条理清楚,易于读者理解。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一个“比”字可知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段落首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分析作用即可。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别说明带有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最有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说明语言准确性所起的作用。如“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里所揭示的高度与气温变化的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山峰,删除后就成了所有山峰,过于绝对。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会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样的自然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四月里别的花已经开尽时,大林寺海拔高,所以桃花才开始盛开。11、1.示例:⑴受土地制约,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⑵受能源制约,将可能消耗全球每年贸易量绝大部分的石油;⑶受环境制约,废气排放量将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2.打比方,把摆在城市街道两侧的车比作长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汽车之多,占地面积之广,使说明对象形象可感。3.不能删除,“超过”表范围,说明美国的汽车普及率高于50%,去掉表示确数,与原意不符,“超过”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4.(1)政府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设施的利用率。(2)政府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鼓励开发、生产以新型燃料为动力的汽车,减少环境的污染。(3)政府主导建造地下多层公共停车场,以缓解居住小区停车位不足占用消防通道的压力。【解题分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即可。结合“第一,上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空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概括得出:受土地制约,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结合“第二,能源制约。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概括得出:受能源制约,将可能消耗全球每年贸易量绝大部分的石油;结合“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量的总和”概括得出:受环境制约,废气排放量将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然后综述即可。2.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即可。结合“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空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分析,把“摆在城市街道两侧的车”比作“长龙”,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打比方的作用(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写出表达效果即可。3.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态度。不能删除。然后分析句意,把删去前和删去后的句意作对比。从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分析回答。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超过”表范围。结合“美国的流车普及率已超过50%”分析,说明美国的汽车普及率高于50%,去掉表示确数,与原意不符,所以不能删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针对文中分析的制约中国汽车发展的三个因素“土地、能源、环境”项向政府提出对策和合理建议即可。如:研发可折叠的汽车,减少占地空间。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示例:孙少安是一个普通人,扎根乡土,承担长子的义务。但是他不是一个庸俗的人,不他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他率先实行责任制,又进城拉砖赚钱建砖窑,成了“冒尖户”,他为自己获得了不平庸的人生。也可以选择孙少平、金波人物等,言之有理即可。【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理解。结合赏析角度“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能是一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举例时结合“普通的人”但“不平庸”来完成。例如:孙少平给人第一印象是很普通很淳朴,与学而不厌的农民子弟并无差别。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孙少平经历了身份的不同转变,经历了人生和爱情的选择,也经历了社会生活的重重考验,我们不禁会为这个农民家的二小子在精神上拥有无比丰厚的财富和追求真正理想的执着而赞叹。13、(1)“低碳生活”指以节能的方式,用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来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目标的生活方式。(2)示例:①低碳生活,从我做起;②低碳,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解题分析】

(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二。结合“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用“低碳生活是一种……的生活方式”下定义即可。(2)要求学生拟写标语应注意:一要紧扣主题“低碳生活”;二是要注意文字简洁,字数不能太多,可以适当使用修辞,一般宜用对偶、比喻、对比等,要注意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如:温室效应我不要,低碳生活我拥抱。五、书写与作文(53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