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工艺美术史课件_第1页
外国工艺美术史课件_第2页
外国工艺美术史课件_第3页
外国工艺美术史课件_第4页
外国工艺美术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概述1、20-30萬年前的直立猿人“早期舊石器時代”2、約5萬年前的早期智人時期,即“中期舊石器時代”3、大約5萬-1萬5千之前的“晚期舊石器時代”4、1萬5千-1萬年之間的“中石器時代”5、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1·2舊石器時代的工藝美術一、石工藝

發掘的遺址從文化史的角度來看,主要是屬於:奧瑞納、梭魯特和馬格德林。舊石器時代晚期,最有成就的就是成組的小型女性石雕像,通常被稱為“維納斯”。持角杯的維納斯

浮雕,高46釐米,舊石器時代,作於約西元前30000年。在對舊石器時代藝術的研究中,藝術評論家們普遍認為,藝術的起源與早期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巫術信仰有關。在當代發現的大量遠古時期的岩壁畫和雕刻作品中,動物形象佔有很大比例,這大概是那時人類對狩獵生活的描述,或許也表達了人們對富足生活的嚮往。人類的形象在當時的藝術作品中也很常見,一些是表現人與動物的搏鬥,還有很多則被認為是體現了舊石器時代的巫術信仰和渴望種族興旺的生殖崇拜。在法國的勞塞爾岩洞中,人們發現了六個人物雕刻形象,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個浮雕女性人體形象,被後人稱為《持角杯的維納斯》,或《持角杯的女巫》。雕像中,女性面部和足部的刻劃十分模糊,而能體現女性生殖特徵的部位卻被刻劃得十分誇張。她右手拿著一只牛角,左手搭在隆起的腹部上,披肩的長髮繞過了左肩。從形象上看,她顯然是在主持一種巫術儀式,也許是在祈禱本族人的狩獵滿載而歸,也許是在祝願氏族的昌盛。這種典型的女性雕刻形象表現了原始人類對種族繁衍的崇尚,被認為是原始藝術的開端。奧瑞納文化中的維林多夫的維納斯

石灰石圓雕,高約10釐米,寬約5釐米,約創作於西元前30000年。人類雕塑藝術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那時,人類不但已經克服了生存的困難,而且文明也發展到了相當的程度,得以從社會生活中提煉出藝術。這尊《維林多夫的維納斯》就是人們發現的迄今為止最早的雕塑藝術作品之一。這尊小圓雕發現於奧地利摩拉維亞的維林多夫山洞中,距今已有約三萬年的歷史了。雕塑頭部和四肢雕鑿得十分籠統,臉部特徵基本忽略,頭髮均勻地捲曲排列在整個頭部上,但胸部突出,腹部寬大,女性特徵被強調得極其誇張。人們推測它很可能是當時母系氏族社會崇拜的偶像。同時,它也是舊石器時代母權制社會觀念的反映。由於發現於維林多夫山洞中,所以西方美術考古學家們戲稱其為“維林多夫的維納斯”。這尊雕像被公認為人類雕塑藝術的開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石質工具拉斯普古維納斯抽象化女人體(捷克牙雕)西裏西瓦的維納斯程式化女性雕像(派特斯菲爾)煤石德國二、牙骨工藝牙骨工藝是出是除了石器之外人們經常運用的材料。原始先人把他們製作成各種生活器,無楔子、錛子、魚叉、骨針等等,以及巫術器、裝飾器等。布尼爾克躍馬杖因材造型的典範象牙小馬羚羊雕飾的投標器

猛犸象牙雕刻品

指揮棒系列“棒”的裝飾一個年輕女孩的象牙頭像骨工藝1骨工藝三、陶器歐洲的陶工藝出現新石器時代早期。古梅爾尼查溫卡歐洲的彩繪陶出現在新石器時到中期組合祭器溫卡陶像二、埃及的宗教信仰崇信多神教埃及的多體系來自自然崇拜、動物圖等。一、古代埃及的地理環境二、古代埃及的宗教思想三、埃及的分期四、埃及的社會生活和成就五、埃及的各類手工藝四、埃及的各類工藝美術陶工藝埃及陶工藝產生於新石器時代製作工藝不是很成熟,造型主要模仿編制器物(草籃、藤筐等)植物造型。典型器物黑頂陶器、彩繪陶器等。初王國時期實用器迅猛發展古王國時期和第一中間期中王國和第二中間期新王國期後王國期黑頂陶一種薄胎細陶,在紅色的陶器上部或頂部黑色釉泥形成黑紅兩色對比強烈的裝飾效果的陶器。陶工藝一般平民用的最多的是陶器。雪花石和青銅器是高級品,只有達官貴人才能享用。古代的埃及人使用各種材質製造日常生活所需的器皿。一般平民用的最多的是陶器。所謂的雪花石(註)和青銅器是高級品,只有達官貴人才能享用。埃及人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知道製造黃銅。青銅在第二王朝時從西亞傳入埃及,到了中王國時期才普遍。陶器和泥磚的材料來自尼羅河的泥土。尼羅河岸石灰岩中出產燧石和所謂雪花石。他們也到鄰近的沙漠和西奈半島尋找花紋特殊的石材和孔雀石。孔雀石是製造綠色眼影膏和黃銅的原料。雪花石的紋路、光澤為貴族所愛用,是非常珍貴的材料。在古王國時期,只有王室可以開採。展品中有一件石灰岩的瓶子,塗上雪花石的花紋,反應出當時的消費者心理。就像中國人用竹子和藤,埃及人則用棕櫚葉、蘆葦編製各種容器。由於當地氣候乾燥,在此展出的籃子已經有三千四、五百年的歷史(相當商朝早期),仍然保存完好。壁畫和浮雕裡工人的造型並不真實。木匠、銅匠、金匠都穿著白衫、戴著假髮,顯然是為了誇耀亡者的財富。古埃及工匠的工作環境其實非常惡劣,好幾個工人擠在一間小房間。我們可以想像,在青銅作坊,幾個銅匠和熾熱的火爐、銅汁擠在一間三坪大的空間。屋裡煙霧瀰漫,混著汗臭跟熱氣。就算工人真的穿著白衫裙,坐在泥土地,在燒紅的炭火上,照顧坩鍋裡的銅汁,恐怕很難保持衫裙的潔白。在『展品精賞』的『浮雕』-的部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古埃及人製作銅器的情景。有些石片上面的素描顯示了少見的真實的工人寫照。骯髒的木匠滿面於思、亂髮糾纏。石匠除了皮帶圍著臀部以外,赤身裸體。類似的情景在墓室壁畫上極少出現。彩繪駝鳥紋陶罐彩繪魚形陶器陶器前王朝不列顛黑頂紅色陶都靈博物館彩繪酒瓶古埃及彩陶女神現今所見最早的作品是阿姆拉提時期的彩陶塑女像。這是立像,28釐米高,雙手高舉向內捲曲,頭很小成蛋形,無眉目秀發,上身裸露,胸前垂掛兩只嬌小、對稱的乳房,細腰寬臀,以起伏變化的曲線構成洗練、單純的人體,腰際以上著棕紅色,可能是赤裸的膚色,下身呈灰褐色,像是穿著簡潔的裙子。從高舉的雙臂,隨勢彎曲的姿勢看,好像在翩翩起舞,整個形象給人以生動活潑的動感。從這尊陶塑女像看,遠古埃及的雕塑造型自由奔放,重整體造型,藝術語言簡練概括,大膽舍去一切人體細節,單純到接近抽象,如今看來頗有現代感。

石工藝早期石工藝主要體現在化妝石板和各種紀念石板製作上中王國時候主要是用具和建築裝飾新王國時期出現了新的工藝品中,如方尖碑、石壺等後王國時期王公貴族雕像正身側面律:古代埃及藝術品種人物形象的造型法則,多見於壁畫、浮雕和器物裝飾中。它通常表現為人物的身體呈正面,頭、腳呈側面。這一法則不僅盛行於埃及,而且影響波及兩河流域、波斯以及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藝術。古樸時代那邁爾王石板開羅博物館雪花石半透明甕持蓮花的少女佩戴時尚首飾的王后像雪花石瓶豎琴新王國時期椅子(不列顛博物館)新王國時期可折疊的床凳(開羅博物館)十八王朝床(開羅博館)十八王朝墓室浮雕獻祭的僧侶與樂人荷蘭萊頓博物館冥王一家古王國石灰岩塗色彩三人像.BMP埃及王朝的演變黑檀和象牙制兩面騎盤海西木嵌板3王朝開羅博物館木制梳妝盒新王國時期不列顛木制野兔形枕頭18王朝不列顛木制雕有持笛女人的盛藥膏器18王朝柏林圖坦卡蒙騎在豹上18開羅.BMP埃及王子與妻子

拉蔌荷特普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王子,

他和妻子諾佛列特的坐像集中體現了埃及王族的雕像規則:人物正襟危坐,雙腿並齊,男子右手橫陳胸前,左手置於膝上;女子雙手護胸,面容平靜嚴肅,沒有性格的刻畫和情感的流露。古埃及王國時的雕像常常是這樣。王子除短褲外全身裸露,肩闊胸厚,肌肉豐健,蘊含著征服一切的力量,皮膚呈棕紅色,可能是因為男子常常出征和常受日曬雨淋。女像則為淡黃膚色,嬌嫩白皙,這是由於長期閨房生活養成的。這兩尊像各有不同的美感。王子具有力的健美,妻子主要呈現出純潔的柔美:清秀的面容兩邊分列濃密短髮,身著白色連衣長裙,猶如曹衣出水,透現出豐腴圓渾的肉體,酥胸前突現一雙豐乳,整個體態造型富有對稱的勻衡美。雕刻的藝術語言極為簡練,於概括中見剛柔變化,可謂古王國時期審美理想的典範作品。

法老和王妃像這是古王國第四王朝時期法老王門考拉和王妃雙人立像。國王夫婦並肩而立,

都是左腳略向前邁出半步,但沒有行進的動勢,全身的重心仍落在兩只腳上。在埃及雕刻中從未表現過把全身重心放在一條腿上,而另一條腿輕輕地離開地面的人物,這種站立姿式增強了安定穩固的感覺。國王兩臂垂直,雙手握拳,以表示力量的集中;王妃左手彎曲放在國王左胳膊上,右手臂摟抱著國王的腰,這是埃及夫婦像的標準格式。儘管立姿呆板,但人物的面部隱露微笑的表情還是生動的。雕刻家對男女軀體作了不同的對比處理,通過薄而緊身的長衣刻畫出女性柔軟起伏的曲線和優美的體形,而國王在埃及雕刻中則是永遠年輕而理想化的軀體。

雪花石內臟壺卡別爾王子木雕埃及肖像雕刻中的法老和王公貴族雕像,

按宗教規則嚴格遵循“正面律”程式,所以這類雕像的姿態和表情都較僵化呆板,神性多於人性。但是身份低賤的人物的雕像就很少受這種程式的局限,更多偏重於生活形態的寫實。這類人物大多是作為俑陪葬的,比較傑出的有《村長像》。這件木雕立像高110釐米,屬第四王朝作品,原名叫卡別爾王子。當時,王子作為王家族莊園的管理者,類似工頭的地位,在田間監督奴隸勞動,兼及組織人力築壩修水渠,據說這件雕像出土時一個旁觀者驚叫道:“這是我們的村長。”事實上他也像個村長,他那肥頭胖腦的神氣使人聯想到一個忠於主子、欺壓奴隸的鄉村小吏的典型。

書記像《書記像》,

這件雕像的姿式動作和表情更加接近生活的真實。書記是記錄主人言詞的小吏,沒有地位,所以不受王族雕像程式的約束。雕像刻畫出這個書記在聚精會神地聽主人講話,準備記錄的動作神情。雕像造型寫實,對人物結構的處理絲絲入扣而不瑣碎,這是第五王朝最生動的作品。

阿門哈特石碑這是古埃及中王國第十一王朝(西元前2000年)時期彩色浮雕作品。彩色浮雕類似於立體繪畫,

形象微微凸出於壁面,外輪廓仍勾線填色,背景空白處陰刻象形文字以表達畫中含意。畫中人勾肩搭臂形成一個整體。人物和景物都被置於一個平面,在一條水平線上進行構圖安排,極富裝飾性,造型程式化富有簡練概括單純的美感。

墓室裏的戰士在中王國時期的墓室裏還流行一種小型的木制雕刻。最有名的是在阿西尤特地方的一個將軍墓中發現的有80個戰士組成的佇列雕像,

像高40釐米,有弓箭手和槍盾兵。其中的弓箭手是來自努比亞的雇傭軍。群雕列隊戰士被表現在行動之中,身體裸露,健壯有力,只是在每個人的腰間系有朱色褲式短裙,個個神勇善戰,很有生活氣息。

斯芬斯像又叫塔尼斯的人面獅身像,

長220釐米,被確認是阿門哈特三世的雕像,在埃及同類雕像中,它是別具一格的,在於人的臉上長出了獅子的耳朵,並用厚厚的鬣毛把頭、胸、肩包了進去,從而增強了頭部渾厚凝重的效果,充分顯示了莊嚴威武的力量。

阿門哈特三世像阿門哈特三世是第十二王朝盛期的帝王。他治世48年間大興水利工程,

開發莫裏斯人工湖,樹立紀念巨像,建築神廟和迷宮,頗有建樹。埃及美後涅菲爾蒂像《涅菲爾蒂》雕像的寫實技巧極高可達亂真之境,

人們很難相信這竟是出自3500年前奴隸藝術家之手。涅菲爾蒂是十八王朝法老王阿赫那東之妻。史稱阿赫那東是勇敢大膽的改革家,他竭力削弱宗教對王權的控制,擴大法老王的世俗權力,這種重世俗人生權利的改革,對藝術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藝術減少了神性而充實了生活和生命的氣息。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埃及藝術才逐漸擺脫僵化程式,趨向生動活潑的現實主義,《涅菲爾蒂》雕像就是這個時期的傑出代表。

她是亞曆山大大帝手下一名將領的後代,後人送她一個綽號“埃及豔後”,多少電影、戲劇、小說、詩歌、繪畫因她而生。她就是克麗奧佩特拉。可是,歷史上的克麗奧佩特拉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她是為愛情獻身的女英雄?裸胸垂死的貪欲女王?抑或是長相平平但才華橫溢的大學問家?最新的研究結果將這些謎團一一解開。

傳說中的埃及豔後是一位“曠世的肉感妖婦”,她曾使強大的羅馬帝國的君王紛紛拜倒在其石榴裙下。

克丽奥佩特拉生于公元前69年,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托勒密王朝册封的君主之一。她的父亲托勒密十二世,指定他的长子托勒密和她共同执政,统治埃及。公元前51年克丽奥佩特拉登上王位。国柏林博物馆尚有一尊据称是全世界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埃及艳后的肖像。看上去她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女人,头发只是简简单单地打个髻,风格朴实,这样的装扮显然无法俘获罗马将领的爱情。她的鼻子应该属于鹰钩鼻,但她的嘴并不性感。她也不饰戴任何珠宝。没有耳环,没有项链。埃及豔後》中,克麗奧佩特拉同樣被描繪成用色相引誘愷撒大帝,助其擊潰親生胞弟而出掌王位;愷撒遇刺後,她又迷倒了安東尼。可是安東尼的作為激起了羅馬市民的憤怒,在與羅馬人交戰中徹底敗北之後,克麗奧佩特拉眼見大勢已去,不得已以毒蛇噬胸自殺,年僅38歲。

室外法老雕塑埃及法老是神的化身,

除了在陵墓和王陵廟宇中供奉法老石像外,埃及人還在全國的廟宇中供奉法老石雕像。到十八王朝時建築同雕塑緊密配合,法老的雕像被放到了門外,為了讓大眾也能目睹。由於建築物越造越大,法老的雕像也越來越大。在拉美西斯二世統治下的埃及帝國,一些巨大的石像有的竟高達65英尺。辯證法告訴人們,任何事物發展到頂峰時就意味著開始衰落。從下一代法老起,埃及的權威開始敗落,埃及雕塑的傳統形式也隨之衰落。但是古埃及的文明卻開始經過克里特島影響到歐洲,首先是古代希臘。

神殿浮雕西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征服了埃及,

淪為波斯的一個省。前332年,馬其頓亞曆山大征服了波斯又佔領了埃及,從此埃及處於外來民族的統治,藝術從此進入希臘化時期,西元前30年埃及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從這時起古埃及歷史宣告結束。這塊浮雕是埃及托勒密王朝(西元前304年—西元前30年)時期作品。浮雕表現的是女神為國王戴上兩重王冠,宣揚了“王權神授”的意思。浮雕遵循傳統造型方法,薄衣緊貼裹著身體,表現出女神身體曲線變化美。

木雕-裝飾門上埃及國王美尼斯統一了埃及,

建立了埃及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古王國的歷史是從第三王朝開始到第六王朝。(西元前2780—西元前2280年)這件《裝飾門》是第五王朝時期作品。這件裝飾門實際上是一件木刻作品,門的三面刻滿了象形文字和立於兩側的男女立像,門楣上有男女相對而坐,均以對式結構,十分莊重美滿和諧。

金字塔在離開羅不遠的基澤地方平坦廣闊的沙漠上,聳立著許多體積龐大、高聳入雲的金字塔,最高的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它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王胡夫的陵墓。金字塔現在只有137米高,底邊各長2306米,占地53公頃,用230餘萬塊平均重約25噸重石塊砌成,塔身斜度為51°52′。獅身人面像在僅次於胡夫金字塔的哈夫拉金字塔的東面,

伏著一尊巨大的獅身人面像,它面朝著東方,似乎在向初升的太陽行注目禮。當年希臘的旅行家們走到這兒,不禁大叫起來:“斯芬克司!”斯芬克司是希臘神話中的怪獸。其實獅身人面像在希臘神話產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一千多年了。它和金字塔共同顯示了法老生前的無上權威以及死後的靈魂不滅。這個巨大的、身子蜷縮著的巨像,是在一個軟石灰石小丘的基礎上雕刻而成的。它雄踞在巍峨的金字塔旁,更為法老的陵墓增添超人間的威儀和神秘感。獅身長240英尺,高66英尺,人面部是哈夫拉法老的理想肖像。這種創造起源於圖騰崇拜:把某種動物當成祖先或神加以崇拜,再把法老的面容雕在這種動物身上,這就意味著法老是神的化身,藉以顯示無上權威。哈托女神像材料:青銅

尺寸:高4.4釐米

年代:萨伊斯王朝时期

出土地点:萨卡拉哈托是一個具重要意義的女神,通常以三種形式受到膜拜:母牛、戴著馬尾假髮頭巾的女人,以及長著牛耳的女人。這個以青銅和小片金子製成的垂飾刻畫了女神的第三種形式。金子用來以金色眼線勾勒哈托眼部的形狀,表現她長長的眉毛,並烘托她的頭髮。她的臉成心形,鼻子短小但寬闊,小嘴,嘴唇相對飽滿。女神頭上帶著代表天空的王冠。哈托是愛之神,是美麗,歡樂和音樂的化身。阿肯那頓半身像材料:沙岩

尺寸:高194釐米,寬112釐米

年代:新王国

出土地点:卡纳克阿肯那頓統治埃及約十七年。他在阿蒙神廟東側建造了獻給阿頓神的主要神廟。他建的神廟在第18王朝末期和第19王朝初期被國王拆毀。該神廟的院落原來有28根石柱,上面擺放阿肯那頓的巨型雕像,展出的半身像就是其中一個雕像的上半部分。這尊大雕像的上部顯示阿肯那頓戴著配有兩根長羽毛的頭飾。阿肯那頓呈典型的奧西裏斯神的姿勢,即雙手交叉,拿著權仗和連枷。可惜只有兩個刻有國王名字的橢圓倖存了下來。不過,從該半身像可以看出阿肯那頓的一些特徵,包括厚重的眼瞼下狹長而微閉的雙眼、精巧的長鼻、突出的大嘴、誇大的下巴和在耳垂部位鑽了孔的長耳。梅內普塔雕像材料:花崗岩

尺寸:高91釐米

年代:第19王朝

出土地点:底比斯梅內普塔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第十三個兒子。他是長壽的拉美西斯二世去世時還活著的兒子中最年長的一個。他繼位時至少已有五十歲。梅內普塔戴著頭飾,額頭上方立著眼鏡蛇。他眼睛很窄,眼臉厚重。他的鼻子瘦削,嘴巴卻寬而直。如今已經丟失的假鬍子原來由一根布帶固定在下巴上。頸上的項鏈兼有黃藍綠色。在他的兩肩上刻有他的名字。

芭斯塔特女神雕像

材料:青銅

尺寸:高14釐米

年代不详,出自萨卡拉芭斯塔特是位於尼羅河三角洲的布巴斯提斯城的女神。她有時以貓的形狀出現,有時則被表現成長著貓頭的女人。芭斯塔特起初是一個呈母獅狀的女神,所以經常和象徵威力和力量的薩荷邁特女神聯繫在一起。到了中王國,該女神和主司娛樂,即音樂和舞蹈的哈托女神被等同起來,所以她的形象經常是長著貓頭,手執一個叉鈴的女人。中王國的國王們在試圖強調他們溫和和可怖的雙重特徵時,把自己分別比做芭斯塔特和薩荷邁特女神。這座雕像表現芭斯塔女神端坐在一只木制基座。她帶著類似寬領的飾物,眼部有鑲嵌物的痕跡。

呈孕妇形状的瓶子

材料:雪花石膏

尺寸:高20釐米

年代:新王国

出土地点不详這是用來裝藥膏或者油膏的容器。裏面的物質可以治療皮膚病或者防止皮膚變得過於乾燥。在據稱是成文於古王國的普塔荷太普說教文裏,作者勸告他的學生給妻子提供油膏:“你要真心愛你的妻子,供她吃,供她穿。油膏還能保持她的健康”。在埃及乾燥的氣候裏,一個懷孕的女人更有理由使用油膏。不過這件容令人稱奇的地方在於模仿一個正在往自己肚皮塗抹油膏的孕婦。

拉美西斯六世法老的耳饰

材料:金

尺寸:長16釐米

年代:第20王朝

出土地点:阿比多斯在發掘位於阿比多斯的法老塞提一世神廟時,人們從埋葬於神廟隱秘處一女性的木乃伊身上發現了這件獨一無二的皇家耳飾。耳飾包括一金紅色圓盤,圓盤周圍記得有凹槽。圓盤的正面有顆粒狀點綴物,反而鑲著刻有拉美西斯六世名字的橢圓形飾板。五條金制眼鏡蛇圍繞在四周,蛇身表面為顆粒狀,上刻有凹線條。位於中部的三條蛇頭頂著太陽盤,旁邊的兩條則冠以阿特夫王冠。這五條蛇下麵是一個帶翼的太陽盤,其下部是另外五條頭頂太陽盤、站立在欄木上的眼鏡蛇。欄木下吊著七條頭頂太陽盤的眼鏡蛇。給赫拉斯餵奶的伊西斯

材料:青銅

尺寸:高47釐米

年代不详

出土地点:卡纳克在象形文字裏,伊西斯女神的名字用一個表示御用的象形符號來表達。這很有可能與伊西斯把赫拉斯扶養成人並且幫助他登上王位的傳說相關。對女神的崇拜遍及埃及各地,後來,她的崇拜者不限於埃及,在西亞甚至在歐洲都有她的追隨者。這座青銅雕像表現伊西斯戴著一頂由兩只牛角和太陽圓盤組成的頭冠。她身穿緊身的長裙子,坐在寶座上,給坐在膝上的兒子赫拉斯喂。不少人相信,聖母瑪利亞懷抱兒子的題材曾經受到眼前這幅畫的啟發。索白克荷太普國王的雕像

材料:花崗岩

尺寸:高119釐米

年代:中王国

出土地点:出自卡纳克索白克荷太普是古代埃及第13王朝的國王之一。這座雕像用石頭這個永恆的材料表現國王坐在一張短背椅子,並且把雙腳放在腳凳上的情景。國王穿著短裙,肌肉結實的雙腿露在外面,手裏握著象徵王權的權杖和連枷,頭戴象徵上埃及的白色王冠。國王的雙腳踩在九張弓上,它們代表古埃及人想像中的傳統的敵人。其中五張弓在他的右腳下,另外四張在左腳下。國王雙腿的兩側有象形文字,它們記載著國王的名字和頭銜。哈倫海布的墓葬俑

年代:新王朝

材料:雪花石

尺寸:高23.5米

出土地点:底比斯(哈伦海布墓)埃及人從中王國時間開始製作小型墓葬俑,然後同其他東西一起葬在墓中。這些用木頭精略雕刻的俑代表著農業生產者,從古王國時期被成組地放置,目的是為了代替死者在來世勞動。到了第二中間期,墓葬俑上還刻文字,其內容是墓葬俑向墓主保證,它們隨時聽候吩咐,替主人完成繁重的體力勞動。伊西斯和荷拉斯的小雕像

材料:金

尺寸:高3.9釐米

年代:托勒密时期

出土地点:土科尔-喀拉木在古代埃及,死者的身上經常放置用神的形象做成的護身符,但是埃及人在世時也佩戴小型的護身符。兒童和婦女容易受到鬼魂和動物的侵害,所以他們使用護身符的情況更多。常常被死者穿戴,也可被生者穿戴,尤其當他們擴大特殊的保護時。因此,在古埃及,人們把金子當成是一種很珍貴的東西。然而,金子是在東部沙漠地區和努比亞(上埃及)被開採。它的色澤鮮明顯示了它的純度和神他們本身永不褪色的天性。金子甚至被稱為是神的肉身。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奧西裏斯的妻子伊西斯女神的金制小雕像,她的名字意味著王位,常常在神話和禮俗中出現,與死亡和重生聯繫在一起。她是個長著牛角,並襯以日盤的婦女,正在給她的孩子荷拉斯餵奶。人們相信她會幫助死者淨化並製成木乃伊,並充當她們的悼念者和守護人。她是一個有著魔法和撫傷的女神。鴨型化妝盒材料:木頭

尺寸:長14釐米

年代不详

出土地点:萨卡拉從王朝前期開始,鴨子和鵝就成為古代埃及藝術家喜歡表現的主題。這只用木頭雕刻的鴨子被當作存放眼線膏或者供塗抹皮膚用的油膏。鴨子的背用作盒蓋,它由一塊單獨的木板做成。盒蓋通過一個栓子與盒身相連拉接,栓子同時還起到樞軸作用。鴨頭轉向後看。鴨背上雕刻著一些植物的圖案和彎彎曲曲的水波。材料:金、青金石、瑪瑙和綠寶石

尺寸:高4.9釐米

年代:中王国

出土地点:达舒尔這件做工粗胸飾原來屬於謝索斯特斯二世的莎哈托。胸飾由一根用瑪瑙、綠寶石珠和青金石珠串成的項鏈吊著。上述珠子之間還隔一定的距離夾著黃金珠子。胸飾的主體由純金透雕而成,然後加以各種鑲嵌物進行修飾。胸飾的中心部位有謝索斯特斯的兩邊各有一頭隼,它被看作是王權的保護者。隼的頭上各戴著代表上、下埃及雙冠。兩頭隼的旁邊各有一條眼鏡蛇,埃及人相信它是國王的保護神。兩條眼鏡蛇用尾巴圈著太陽圓盤,脖子上吊著象徵生命象形符號。莎哈托的胸飾瑪瑞特公主的項鏈材料:紫水晶和金

年代:中王國

出土地点:达舒尔這條項鏈是瑪瑞特公主隨葬品當中的一個,大量珠寶從她位於達舒爾的墓出土。瑪瑞特是謝索斯特斯三世的女兒。出土的墓葬品除了項鏈、腰帶、腳鐲等首飾品以外,還有第十二王朝暑期王室裏的貴婦人們所珍視的器物。眼前的這條項鏈由兩串紫水晶做成的珠子並排相鏈而成。紫水晶珠子之間相隔一定距離夾串著黃金珠子,項鏈的兩端各有一個雕刻著編織圖案的黃金節扣。兩只金腳爪面對面地掛在一金環下,它們吊在項鏈上起到護身符的作用。在古代埃及,金腳爪象徵著女性的生育能力。

玛伊的石碑

材料:黑色花崗岩

尺寸:高87釐米;寬50釐米

年代:第19王朝

出土地点:出自埃及-米布這塊石碑原來屬於瑪伊,他是拉美西斯二世統治時期軍隊裏弓箭分隊的首領。石碑可以分成上、下兩個部分。上邊的部分表現拉美西斯二世站在奧西裏斯、伊西斯和赫拉斯三個神面前,這三個神在古代埃及的神話中組成一個家庭,即三神體。拉美西斯二世頭戴象徵上、下動脈的雙冠,雙手舉著兩個獻給諸神的裝有奠酒的餅子。他們頭頂上的象形文字分別是國王和神的名字,其中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被圈在橢圓裏。下邊的部分表現瑪伊舉起雙手作祈禱姿勢。他頭戴長假發,身穿長裙子。他面前九行象形文字包括他的名字和頭銜,以及他向國王和三位神所念育的祈禱。有趣的是,他試圖通過向自己的君王祈禱來獲得三個神的歡心。拉美西斯二世在這裏起到中間人的作用。

苏萨内斯一世的金制饰瓶

材料:金

尺寸:直徑9釐米

年代:第21王朝

出土地点:塔尼斯對蘇薩內斯一世陵墓的挖掘是圖騰卡蒙墓被發現以後的又一次轟動一時的事件。考古學家發現一大批墓葬品包括木乃伊的金面具完好無損。從蘇薩內斯一世葬在阿蒙神廟裏的王陵還出土了若干金制陪葬器皿。這只金制飾瓶的瓶腹有24條隆起的凸槽,而瓶勁上則4個橢圓形飾圈,裏面用象形文字各寫著一個名字。右面的兩個的蘇薩內斯一世的名字,而左面的兩個是王太后的名字。

母親給孩子梳頭材料:石灰石

尺寸:高6.2釐米

出土地点:胡從古代埃及淬下來許多父母關愛和照顧女兒的繪畫和雕像。我們可以看見父親將孩子放在自己的膝上,疼愛地牽著他的手。同樣,母親通過給孩子哺乳或給女兒梳頭表達出對她的愛和關懷。父親視孩子為掌上明珠,總是盡力好好去培育他們。家是孩子們學習人類生活的第一課堂,這尊雕像裏的母親坐在地上,伸出腿讓女兒坐在上面,給女兒梳理頭髮。母親和女兒的頭髮都被塗以黑色。畫鴕鳥的石頭材料:石灰石

尺寸:長18釐米,寬18釐米

年代:新王国

出土地点:底比斯在新王國時期,底比斯的尼羅河西岸出現了一個叫做德爾·埃及·邁迪那的村莊,裏面住著為國王所建造王陵的工匠。村裏的年輕人用石塊或者碎陶片練習寫字或畫畫。這些石塊和陶片被埃及學家統稱為ostraca。

這個石塊上看到用黑墨水畫的一只鴕鳥、一只鳥和一個動物。它們顯然都經過師傅的修改。可以看出,埃及藝術家非常注重動物的外形,著重表現各種動物各具特點的細節。

拉美西斯那赫特的跪像

材料:片岩和砂岩

尺寸:高40釐米

年代:第20王朝

出土地点:卡纳克拉美西斯那赫特以書吏的身份開始職業生涯,後來被提升為阿蒙神廟的最高祭司,供職時間是拉美西斯四世、五世和六世的統治時期。在拉美西斯四世統治時期,拉美西斯那赫特曾帶領一支遠征隊到尼羅河東部的山區採石,以便為他的君主建造靈廟。這座雕像表現了拉美西斯那赫特跪著,手裏舉著一尊雕像,雕像刻畫的是阿蒙神和他的配偶穆特以及他們的兒子孔斯。拉美西斯那赫特戴著假髮,頭髮微微捲曲,其面部表情體現了拉美西斯時代的特徵。他的眼睛細長,鼻子瘦削,嘴巴大而薄。他身穿一件帶褶襇的長裙,但是袖子很短。雕像上以象形文字刻有組成底比斯三神體的三個神的名字以及拉美西斯那赫特的名字和職務。之一願望杯願望杯,這個杯子發現在墓室的前廳,有可能是盜墓者丟棄在此的。杯壁的外沿刻著一句咒語:如果你願意把你的臉朝向北風,數年之後你將會看到幸福。

之二彩繪盒子彩繪的盒子,卡特認為這個盒子是墓葬中最偉大的藝術品之一。盒子上繪製著一些列圖特卡蒙國王的英雄事蹟,征戰努比亞人的戰爭場景,盒的蓋子描繪的是獵獅和一些沙漠遊戲。

之三聖甲蟲形珠宝飾物

對古埃及人而言,以釉鏽陶器或半寶石所作之護身符,不論在生前或往生,都可產生排拒一切危險的魔力;人們告訴自己,只要戴上護身符,就能擁有健康,就能大病得愈,就能得到神的庇佑遠離痛苦與環境的危險,即使死亡之後,護身符也會伴隨著死者前往冥界。而唯一會隨著古埃及的經文說明了護身符的形狀和用途。由於復活和歐塞裏斯(Osiris)、艾西絲(Isis)以及荷魯斯(Horus)的神話息息相關,所以他們一家人是護身符最常見的主題。

埃及豔後克利奧帕特拉的王冠西元前40年,埃及豔後克利奧帕特拉的王冠。

尽管一些浮雕和绘画描述了埃及艳后的皇后们戴着类似的帽子,但是无法确认克利奥帕特拉戴过这种王冠。这个王冠上装饰有埃及人崇敬的动物形象。在重大的仪式中,法老王一般戴着代表上埃及的白色王冠和代表下埃及的红色王冠组成的双层王冠。

雪花石半透明甕金屬工藝埃及的金屬工藝,尤其是黃金加工技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從製作工藝看基本掌握了後世所有的技術。如捶擊和鑄造成型、表面雕刻裝飾、金箔製造法、包金法、金線金粒製造法、敷彩法、加工銜接法等。早王國時期基本保持了以前古樸的藝術風格古王國時金屬工藝表現為如下特點:黃金材料大量使用、製作精緻加工技術精湛、組合材料的應用(黃金和其他寶石)。此外,首飾加工製作也有很大發展。新王國達到了埃及金屬工藝的鼎盛時期。除了作一些首飾、生活器皿之外,還出現了大型金屬工藝品——金棺。後王國時期主要以黃金首飾、生活用具為主。後王國末期隨過時的衰落,埃及的金屬工藝走向低潮。

阿蒙内莫普的手镯

材料:金、青金石、瑪瑙、綠長石

尺寸:高6.9釐米

年代:第21王朝

出土地点:塔尼斯這些在塔尼斯出土的王室珍寶代表了當時傑出的、令人驚歎的首飾加工水準及設計師非凡的創造力。這只金手鐲鑲嵌有青金石、瑪瑙和綠長石。手鐲的設計非常的多樣化,在兩端各有一塗有油彩的半圓柱體絞扣,當手鐲合上時,其中帶有插針的絞扣可以緊緊地咬合住另一端。手鐲上雕刻有帶有象徵意義的蜣螂。蜣螂之前,鑲嵌有太陽盤,一旁的環形的象形符號“申”代表了宇宙間的無窮力量。在另一邊,可以看到刻有法老蘇薩內斯一世名字的橢圓形飾板。這只手鐲是在法老阿蒙內莫普的木乃伊身上發現的。阿蒙內莫普是蘇薩內斯一世的兒子,他去世後被安葬在他父親陵墓的一個墓室中。蘇薩內斯一世陵墓於1940年被發掘。

苏萨内斯一世的金制饰瓶

材料:金

尺寸:直徑9釐米

年代:第21王朝

出土地点:塔尼斯對蘇薩內斯一世陵墓的挖掘是圖騰卡蒙墓被發現以後的又一次轟動一時的事件。考古學家發現一大批墓葬品包括木乃伊的金面具完好無損。從蘇薩內斯一世葬在阿蒙神廟裏的王陵還出土了若干金制陪葬器皿。這只金制飾瓶的瓶腹有24條隆起的凸槽,而瓶勁上則4個橢圓形飾圈,裏面用象形文字各寫著一個名字。右面的兩個的蘇薩內斯一世的名字,而左面的兩個是王太后的名字。

阿蒙内莫普的手镯

材料:金、青金石、瑪瑙、綠長石

尺寸:高6.9釐米

年代:第21王朝

出土地点:塔尼斯這些在塔尼斯出土的王室珍寶代表了當時傑出的、令人驚歎的首飾加工水準及設計師非凡的創造力。這只金手鐲鑲嵌有青金石、瑪瑙和綠長石。手鐲的設計非常的多樣化,在兩端各有一塗有油彩的半圓柱體絞扣,當手鐲合上時,其中帶有插針的絞扣可以緊緊地咬合住另一端。手鐲上雕刻有帶有象徵意義的蜣螂。蜣螂之前,鑲嵌有太陽盤,一旁的環形的象形符號“申”代表了宇宙間的無窮力量。在另一邊,可以看到刻有法老蘇薩內斯一世名字的橢圓形飾板。這只手鐲是在法老阿蒙內莫普的木乃伊身上發現的。阿蒙內莫普是蘇薩內斯一世的兒子,他去世後被安葬在他父親陵墓的一個墓室中。蘇薩內斯一世陵墓於1940年被發掘。

阿蒙内莫普的手镯

材料:金、青金石、瑪瑙、綠長石

尺寸:高6.9釐米

年代:第21王朝

出土地点:塔尼斯這些在塔尼斯出土的王室珍寶代表了當時傑出的、令人驚歎的首飾加工水準及設計師非凡的創造力。這只金手鐲鑲嵌有青金石、瑪瑙和綠長石。手鐲的設計非常的多樣化,在兩端各有一塗有油彩的半圓柱體絞扣,當手鐲合上時,其中帶有插針的絞扣可以緊緊地咬合住另一端。手鐲上雕刻有帶有象徵意義的蜣螂。蜣螂之前,鑲嵌有太陽盤,一旁的環形的象形符號“申”代表了宇宙間的無窮力量。在另一邊,可以看到刻有法老蘇薩內斯一世名字的橢圓形飾板。這只手鐲是在法老阿蒙內莫普的木乃伊身上發現的。阿蒙內莫普是蘇薩內斯一世的兒子,他去世後被安葬在他父親陵墓的一個墓室中。蘇薩內斯一世陵墓於1940年被發掘。

拉美西斯六世法老的耳饰

材料:金

尺寸:長16釐米

年代:第20王朝

出土地点:阿比多斯在發掘位於阿比多斯的法老塞提一世神廟時,人們從埋葬於神廟隱秘處一女性的木乃伊身上發現了這件獨一無二的皇家耳飾。耳飾包括一金紅色圓盤,圓盤周圍記得有凹槽。圓盤的正面有顆粒狀點綴物,反而鑲著刻有拉美西斯六世名字的橢圓形飾板。五條金制眼鏡蛇圍繞在四周,蛇身表面為顆粒狀,上刻有凹線條。位於中部的三條蛇頭頂著太陽盤,旁邊的兩條則冠以阿特夫王冠。這五條蛇下麵是一個帶翼的太陽盤,其下部是另外五條頭頂太陽盤、站立在欄木上的眼鏡蛇。欄木下吊著七條頭頂太陽盤的眼鏡蛇。

阿蒙内莫普的手镯

材料:金、青金石、瑪瑙、綠長石

尺寸:高6.9釐米

年代:第21王朝

出土地点:塔尼斯這些在塔尼斯出土的王室珍寶代表了當時傑出的、令人驚歎的首飾加工水準及設計師非凡的創造力。這只金手鐲鑲嵌有青金石、瑪瑙和綠長石。手鐲的設計非常的多樣化,在兩端各有一塗有油彩的半圓柱體絞扣,當手鐲合上時,其中帶有插針的絞扣可以緊緊地咬合住另一端。手鐲上雕刻有帶有象徵意義的蜣螂。蜣螂之前,鑲嵌有太陽盤,一旁的環形的象形符號“申”代表了宇宙間的無窮力量。在另一邊,可以看到刻有法老蘇薩內斯一世名字的橢圓形飾板。這只手鐲是在法老阿蒙內莫普的木乃伊身上發現的。阿蒙內莫普是蘇薩內斯一世的兒子,他去世後被安葬在他父親陵墓的一個墓室中。蘇薩內斯一世陵墓於1940年被發掘。黃金王棺黃金面罩。圖坦哈蒙金面罩、附在木乃伊頭部上。金罩用寶石、玻璃鑲嵌,是絕妙的工藝品。黃金扇形板“黃金女孩”的女性木乃伊箱。這個保存完好的木乃伊箱由金箔覆蓋,上面繪製的女孩相貌傳神,裝飾華麗。阿門內姆哈特三世胸飾蜥蜴護身符項鏈黃金胸飾牌玻璃工藝玻璃製作技術是埃及人對工藝美術的一大貢獻,一般認為是埃及人首創了玻璃加工技術。材料主要採用沙、灰、天然碳酸蘇打組成。製作方法:沙芯法。裝飾:採用強烈的色彩對比效果,形成一種色彩斑斕的虛幻效果。典型的《銘文香壺》睡蓮紋杯首飾香膏瓶古埃及第19王朝時期的著名王后奈芙爾提蒂曾被歷史學家認為是“埃及歷史上最美麗的女人”。二、陶工藝哈拉帕陶器獨特的風格:形態抽象,造型誇張,在古拙質樸的形象中蘊涵著強勁有力的氣韻。古代印度陶工藝中有這種“寫意”手法,從而形成了古印度獨特的風格。三、石工藝石工藝歷史悠久,早在石器時代就有各種石制工具,之後不斷的傳承發揚,佛教的誕生,使得石工藝有了質的轉變,石工藝開始佔據為宗教服務的地位。

阿育王狮子柱头

砂石,高2.1米,約西元前273年,現收藏於印度薩那拉特考古博物館。印度是四大東方文明古國之一,印度文化、希臘文化和中國文化並列為古代世界三大文化體系。印度的藝術是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有大約5000年左右的歷史,它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獨具特色,又自成體系,對亞洲其他各國的藝術均產生過巨大的影響。由於持續的外族入侵、複雜的人種和宗教的更迭,印度的藝術也體現出錯綜複雜的意識內容,經歷了一個風格演變的過程。由於宗教在古代印度的特殊地位,所以印度的藝術本質上基本是宗教的。在伊斯蘭教傳入以前,古印度的主要宗教是佛教和印度教。之後,印度美術被分為佛教美術和伊斯蘭教美術。西元前322年,印度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建立起來,歷史上稱為孔雀王朝。到孔雀王朝的第三代皇帝阿育王時代,佛教被尊為國教,佛教美術因而也日趨繁盛。阿育王修建了大量的建築物以銘記戰功和宣揚佛法,其中包括大量的獨石紀念碑式圓柱,這些圓柱頂部柱頭都是用單獨完整的岩石雕刻而成,明顯是將波斯、希臘雕刻法與本國傳統結合的產物。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這尊《阿育王獅子柱頭》。

舞王湿婆

青銅,高約98釐米,寬83釐米,創作於約西元十一世紀,現收藏於印度新德里國立博物館。西元七世紀到西元十六世紀,印度教藝術進入了異常繁盛的時期。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他們和他們的化身大量出現在這一時期的印度雕像作品中,並以濕婆的形象最為常見。典型的濕婆形象有許多種典型而固定的姿勢,成為古代印度宗教和藝術傳統相結合的典範。在印度教的佛經中,濕婆頭戴“火焰冠”,是主宰破壞和生殖兩種權能的大神,生有三只眼和四只手臂。他終年在喜馬拉雅山苦修行,學會跳舞,成為剛柔兩種舞蹈的創造者,後被尊為“舞王”。當他翩翩起舞時,三只眼睛睜開,分別洞察過去、現在和將來;四只手臂輕輕舒展,前兩臂作印度教典型的姿勢,後兩只手分別持小鼓和火焰。這一尊《舞王濕婆》就是濕婆雕像中“舞王相”姿勢的典型作品,它被認為是印度濕婆雕像藝術中最富有神秘主義哲學意味的藝術品之一。在這尊雕塑中,濕婆的舞姿被刻劃得十分優美,他輕抬左腳,右腿獨立於火焰的光環之中,腳踏一個小人,表現出“時間征服者”的意味,那火焰的光環則象徵著生成、保存、毀滅的輪回迴圈過程。整尊雕像十分富於節奏的美感,舞蹈的濕婆被塑造得精美絕倫,顯得神采飛揚。同時,雕像還體現了永恆的運動和泰然的神情的統一,輻射狀張力和光環約束之間的統一。這種運動中的靜止,恰恰符合了印度教中在變幻中永恆的思想。

鹿野苑说法的佛陀

灰質砂石雕像,高159釐米,約創作於西元五世紀,現收藏於印度薩拉那特博物館。西元四世紀初,笈多王朝征服了北印度全境,建立了印度人統一的大帝國,並在西元四世紀末到西元五世紀中葉國力達到鼎盛。笈多時代印度社會經濟發達,海上貿易興旺,同時也促進了科學、文學和藝術的發展。笈多王朝主要信奉印度教,但並不排斥佛教等其他宗教,所以佛教藝術和印度教藝術都在這一時期走向了鼎盛,並確立了印度古典主義審美思想和藝術規範。這一時代的佛像雕刻是取得了十分卓越的成就,並以馬土臘和薩拉納特兩個地方的作品最為出色。這尊《鹿野苑說法的佛陀》就是薩拉納特式佛像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四、金屬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風格上:精緻典雅、古樸大方,特別是在神像的造型上做到雅、俗結合。二、腓尼基工藝美術(紫紅之國)1、象牙工藝

在傳統的基礎上,造型合裝飾更為洗練,製作更為精美。將埃及風格與西亞風格巧妙結合,形成典型的腓尼基風格。2、金屬工藝

青銅和金銀製品都受到埃及和西亞的影響,刻意追求裝飾性。三、賽普勒斯工藝美術1、陶工藝最早出現在大約西元前5250-4950年。2、金屬工藝

四、安納托利亞工藝美術1、陶工藝2、金屬工藝五、基克拉迪斯群島工藝美術1、概況2、陶工藝3、石工藝六、克里特島工藝美術1、概述2、陶工藝3、石工藝4、金屬工藝二、金屬工藝青銅工藝大致分為兩個時期:幾何紋樣期;寫實風格期三、結語1、古代希臘奴隸制的民主制度是基礎。2、希臘神話是創作的精神源泉。3製作工藝和裝飾手法的完美。4、發達的美學思想是創作的思想指導。擲鐵餅者大理石雕複製品,高約152釐米,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原作為青銅,米隆作於約西元前450年。西元前449年到西元前334年是希臘雕塑藝術的全盛階段,在藝術史上被稱為“古典時期”,這一期間出現了大量優秀的雕塑作品,《擲鐵餅者》就是現存流傳最廣的藝術傑作之一,也是古希臘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顯示出古希臘雕刻藝術已經完全成熟。藝術家把握了從一種狀態轉換到令一種狀態的關鍵環節,達到了使觀眾心理上獲得“運動感”的效果,為後世的藝術創作創造了成功的典範。帕提農神廟的雅典娜神像

又名《戎裝的雅典娜》,原作為黃金象牙雕像,由古希臘藝術全盛時期傑出的雕刻家菲狄亞斯作於約西元前438年,後毀於拜占庭帝國時代,現存為大理石複製品,高105釐米,現收藏於雅典國立考古博物館。這尊雕塑是當年帕提農神廟大廳的主像,但已經不復存在,據說雕像高達12米,用木料作胎,用黃金和象牙作表面裝飾,極其奢侈華貴,僅雅典娜穿著的希臘式長衫就消耗了2500多磅黃金。這尊雕像是古希臘輝煌時期的的典範之作,代表著古希臘雕刻藝術的高峰。雅典娜頭像大理石複製品,高41釐米,收藏於義大利波洛尼亞市博物館,原作為菲狄亞斯作於約西元前490-430年。古希臘時代,雅典人修建了許多雅典娜的神像來讚美這位古希臘的庇護神,其中以著名雕刻家菲狄亞斯的作品最為著名。菲狄亞斯曾應利姆諾斯島上的雅典移民的請求,創作了一尊向雅典娜謝恩的紀念雕像,稱為《利姆尼阿的雅典娜》,後來安放在雅典衛城。據說這尊雕像不像以前雅典娜的雕像一樣宣揚戰鬥和激情,而是充滿了和平和寧靜。所以雅典娜的形象不再是持長矛和盾牌,頂盔貫甲、全副武裝的形象,而完全是一位端莊、優美的少女形象。這只流傳下來一個其頭像的複製品,就是這尊《雅典娜頭像》。它的珍貴之處就在於雅典娜是以溫柔少女形象出現的,面部表情的刻劃十分細緻,女神似乎正在低頭沉思,優美中含有男性的剛強,既有純潔少女的美,又在思考中顯現出智慧,同時,眉眼之間仿佛還帶有一絲淡淡的哀愁。藝術家把這種複雜的表情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令人不得不慨歎於古希臘雕塑的精巧絕倫。《米洛斯的維納斯》

大理石雕像,高約204釐米,亞力山德羅斯創作於約西元前150年左右,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盧浮宮。希臘化時期,表現女性人體美的雕塑日漸增多起來,對愛與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維納斯的歌頌更是層出不窮,其中最為著名的雕像就是這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並已經成為讚頌女性人體美的代名詞。這尊雕像是1820年發現於愛琴海的米洛斯島經過一番爭奪,被法國人買走,並於1821年5月起珍藏於巴黎的盧浮宮。從雕像被發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那微微扭轉的姿勢,使半裸的身體構成了一個十分和諧而優美的螺旋型上升體態,富有音樂的韻律感,充滿了巨大的魅力。雕像沒有追求纖小細膩,而是採用了簡潔的藝術處理手法,體現了人體的青春美和內心所蘊含的美德。整尊雕像無論從任何角度欣賞,都能發現某種統一而獨特的美。這種美不再是希臘大部分女性雕像中所表現的“感官美”,而是一種古典主義的理想美,伯裏克利胸像

大理石複製品,高48釐米,現收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原作為青銅,克雷西勒斯作於西元前430年。克雷西勒斯(Crisilas)是古希臘著名雕塑家菲狄亞斯的學生,生平事蹟的資料非常少,他最為著名的傳世之作就是這尊《伯裏克利胸像》。伯裏克利(西元前500年——西元前429年)是當時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連任15年雅典城邦的“首席將軍”。他積極地推進奴隸主民主政治改革,發展經濟,同時,他還有很高的藝術素養,喜愛結交學者和藝術家。伯裏克利在位期間是古希臘政治、經濟和藝術發展的黃金時期,這與他本人的才能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在這尊雕像中,伯裏克利是一個中年人的形象,頭上戴的戰盔代表了他軍事家的身份,戰盔下麵露出的捲髮和絡腮的鬍鬚,顯得莊重老成。他頭向左偏,目光深沉而又安祥,仿佛正處於沉思之中,表現出這位政績卓著、才華橫溢的執政官的思想性格。那深邃的眼神和流露出自信的嘴角,使人能深深感到他的胸有成竹、沉著冷靜和足智多謀。雕像的面部刻劃十分簡練,雖然有一點理想化因素,但整體是寫實的,體現了藝術家嚴謹而又崇高的藝術風格,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一個在普通相貌中潛在著非凡思想的人物性格。

赫格索墓碑浮雕

大理石浮雕,高149釐米,寬95釐米,約創作於西元前410年-400年,現收藏於希臘雅典國立考古博物館。在古希臘文明的鼎盛時期,墓碑雕刻成為一時尚。這些墓碑雕刻中有許多是珍貴的藝術品,其中尤其以這一塊《赫格索墓碑浮雕》為著名。當時的墓碑雕刻,大多以向死者告別的場面居多,形式較固定死板;而這一幅浮雕創造性地表現了死者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令人耳目一新。死者赫格索是出身名門的一位美麗女性,雕塑中她安祥地面對著女僕而坐,正從女僕手中打開的首飾盒中取出喜愛的首飾。女主人表情恬靜,身穿薄衫,豐滿的身體顯示出女性的魅力;女僕雙腿微曲,神情也十分可愛。雕塑的整體環境則充滿了濃郁的閨房氣氛,仿佛陵墓的主人似乎還活在人間,給人一種懷念之感。雕塑中主僕之間那種若即若離、委婉動人的表情,體現了古希臘人對待死亡的理智而冷靜的態度。命運三女神奧古斯都像

大理石雕像,高204釐米,約創作於西元前19-西元前13年,現收藏於羅馬梵帝岡博物館。羅馬帝國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帝國,全勝時期曾經覆蓋了地中海沿岸的主要地區。她的歷史開始於西元前31年,前後共延續了近500年。西元前31年,羅馬的行政長官蓋約·屋大維結束了共和制度,集大權於一身,開創了羅馬帝國。當時的雕塑作品與許多大型的公共建築一樣,成為歌頌君權、頌揚帝國武功的重要手段,其中以帝王貴族的肖像最為發達。這尊《奧古斯都像》就是羅馬帝國前期非常有代表性的帝王全身像。西元前27年,蓋約·屋大維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至聖至尊”的意思)的稱號,成為羅馬的獨裁者。母狼青銅,高85釐米,約創作於西元前500年,現收藏於義大利羅馬市政博物館.雕像取材於羅馬建城的傳說:著名的特洛伊戰爭結束後,特洛伊王子逃到義大利半島,建立了阿爾巴城,世代相傳;後來,一個名叫努米托耳的國王被其弟阿木留斯推翻,兒子被殺,但他的女兒為戰神所愛,生下一對雙胞胎羅穆路和瑞穆斯,卻被阿木留斯放入籃子中丟人臺伯河;這對兄弟後來被一只母狼發現並收留撫養,不久,又被牧人發現收養;他們長大以後,殺死仇人,救出外祖父,創建了新的城市;羅穆路殺死了瑞穆斯,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為羅馬。這尊雕像所刻劃的就是曾經哺育了羅馬創始人的母狼的形象。雕像形體結構嚴謹,是一尊高度寫實的藝術作品,體現了一種外表兇殘內心仁慈的性格主題。母狼四肢健壯,神態兇殘,洋溢著野性的生命力。那頸部捲曲的毛,下垂的乳房和消瘦的腹部和肋部都塑造得極為真實。母狼整體的神情是警覺而威嚴的,似乎正是羅馬人堅毅冷峻的民族性格的象徵。西元十六世紀時,有人又在狼的腹部下製作了兩個嬰兒的雕像,更完整得表達了羅馬建城的傳說。這尊雕像是埃特魯坎人的藝術傑作,對羅馬人來說,它還具有紀念碑意義,人們把它作為民族發源的始祖而給以頂禮膜拜。現在,雕像《母狼》已成為了羅馬市的象徵。一、陶工藝

1、前期白地多彩釉陶器錫白釉陶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