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4-2局部的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_第1页
高中语文-4-2局部的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_第2页
高中语文-4-2局部的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_第3页
高中语文-4-2局部的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_第4页
高中语文-4-2局部的完善-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改一遍,行吗?1951年秋天,赵树理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太行山,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农村生活。村里有个小青年写了一篇文章让赵树理指导。赵树理看了一遍说:“你先改一次,明天让我看。”第二天,小青年把稿子改好,送给赵树理,他看了一遍,说:“你再改一次,明天送给我。”第三天,小青年又把稿子改好了送来。赵树理看了一遍,说:“我看你会改,再改一遍。”第四天,小青年再次将稿子送给赵树理,他看了微微一笑,说:“你改的有门路,再改一遍。”小青年应声而去。第五天,稿子再次改好,赵树理夸赞道:“你的耐性真好,再改一遍,行吗?”第六天,赵树理满意地说:“好了,弄个信封,把它寄到《山西农民报》去。”小青年对赵树理说:“你光叫我改,改,改。你是大作家,那么多写作经验为什么不给我讲一讲呢?”赵树理说:“我已经把我的真经全部传给你了。”1.《北京火车站》如何修改?①是讲北京火车站的地理位置的,应是第一句。②是讲正面包括几个部分,属于整体介绍,放在第二句。④是介绍中间有钟楼,应承接着第二句来说。④⑤⑦⑧⑨⑩这几句都是在讲钟楼,应放在一起说。再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由外而内的顺序进行调整。⑥是讲两侧,应放在描述钟楼的句子后面。③是对这座建筑物的评价,放在最后。正确的排序是:①②④⑤⑦⑩⑨⑧⑥③2.《可贵的纯情与朴实》的画线部分是如何偏离中心的?例文《可贵的纯情与朴实》的中心是通过对《父亲》这幅油画的描写表现农民的纯情与朴实,而第二段画线部分却针对“有的人”的观点大发议论,这些议论不能突出农民的纯情与朴实,偏离了中心,所以教材中说这一部分“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应该删去。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有一些游离中心的句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有二:其一,写前思考不足,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就急于动笔,目的不明,主题自然难以集中;其二,对材料十分喜爱,难以割舍。所以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3.例文三给出了原稿和改稿,两者的差别在哪里?原稿第二段第二句话“有好的修养相当于建立了人生的一座丰碑”是观点句,全文都应围绕这一句来写,举例论证时,应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原稿第一段举诸葛亮的例子,关羽和张飞所占的篇幅却很长,喧宾夺主。“博望坡一战他彻底征服了张飞,在以后的各个战役中也使关羽心服口服”,这一句不能证明中心论点,因为,诸葛亮征服他们更主要的是靠自己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而非个人修养。所以这个例子缺乏典型性。第二段举季羡林先生为新生看行李的事例,不能很好地表现季先生的修养,如果要表现它对青年的关心与爱护,倒更恰当一些。这个例子也不够典型。并且原稿的现实性不强。修改稿举王安石的例子,强调了他“严谨治学,强调创见,忌雷同”的修养,很典型,也相对新颖。修改稿还列举了当今人们的修养普遍欠缺的一些事实,这就使文章有了强烈的现实感、针对性。文章不惮千遍改。优秀的作品都是历经打磨才完成的,一如景泰蓝的制作,不光有整体的造型与勾勒,更有细节上的完善和优化,修改文章也是如此,经过整体调整完篇之后,还要进行细节的完善,即局部的完善。局部的完善是针对局部性失误。局部性失误有各种情况,比较常见而又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以下几种:一、中心模糊或偏离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一个段落以至一个自然段也要有明确的中心,中心对我们的构思和表达起着导航的作用。这中心可以写出来,也可以藏在自己心里,但不管怎样,中心必须明确。因为中心模糊不清,文章主题就难以集中,这种情况下匆匆动笔必然出现一些游离中心的句子或段落。这样写成的文章就会思路混乱,一盘散沙,甚至偏离或跑离。由此可见中心模糊危害极大。如下面2008年高考江苏卷一考生的作文:好奇心童年时,好奇心就是那份张着小嘴,眼巴巴地看着可爱的小白兔从魔术师的黑色礼帽里一只接一只地蹦出,渴望知道“为什么”的美好童真;少年时,好奇心就是那份独自面对镜子,无比困惑地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将去往何处”“我为什么而学习”的茫然无措;青年时,好奇心就是那份透过一条窄窄的门缝,带着无能为力的失落窥探复杂的社会上种种潜规则的质疑反思……记得有一天,当初中时的自己突然开始思考有关人生这件事时,就惊讶地发觉:我并不知道自己怎样诞生,也不知道现在活着的自己有一天死了又会去哪里,也不知道假如自己不叫现在的名字而叫另外一个名字又会怎样……我想,正是这颗敏锐的好奇心带来的种种待解的疑问,让我经历了应试教育机械思维模式的重复训练后,还保持了如新生婴儿般的好奇心。正是这对周围细微事物的敏感之心,让我的灵魂得以畅游在广阔的自然境界之中,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逐渐领悟了真正的智慧。“为什么苹果不往天上飞?”艾萨克·牛顿因好奇心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水壶盖会在水沸腾的时候被顶开?”瓦特因为好奇心发明了引发工业革命的蒸汽机。“为什么鸟儿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怀特兄弟因为好奇心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可见不起眼的小问题中,经常蕴涵着伟大的价值;如果人们总是压制好奇心,也许有些发现会被推迟好几个世纪。我们呢,因为有了好奇心,才在绝望中寻找到了希望,获得了新生;因为有了好奇心,才在失败中摸索到了经验,体验了成功;因为有了好奇心,才在平庸中发现了自我,学会了质疑。也因为有了好奇心,我们不再是那戴着镣铐跳舞的学生,学习不再是一种禁锢,而是带着探索学习规律、深掘知识内涵的自我延展;成长也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在觉醒后的一次蜕变,带着心智成熟的喜悦,同时也带着最初的孩童般的心境。这篇文章从“好奇心”是什么写到初中时自己怎样好奇,最后写“好奇心”的重要性,思路基本上清晰。但突出的问题在于,缺少一个统率全篇的总论点,内容显得散乱,自然讲不清什么道理,且有些内容空泛而乏味,如第二段中“也不知道假如自己不叫现在的名字而叫另外一个名字又会怎样”之类的语句。针对这样的文章,修改时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样内容才不会散乱,道理才能明白、透彻。二、材料选择的失当与不足衡量材料质量的标准有三点:1.典型性典型性要求我们所选择的材料能够吻合而且体现我们所表述事物、观点的本质。非典型性材料不能扣合中心主旨,用在文中就会显得牵强附会。例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一考生运用李白的材料来证明“不要轻易说‘不’”的论点,可他选用李白面对困难险阻时的无惧心志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概,恰恰证明的是“应该对困难说‘不’”这一观点,与中心相反。如果要对此文进行修改,就要选择关于李白在人生或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孜孜追求、不轻易说“不”的典型事例,才能真正有力地支撑中心观点。再看2009年高考四川卷某满分作文的一个片段:以前的生活对于伊辛巴耶娃来说,可能再熟悉不过了。从小,这位俄罗斯女孩一心为了金牌,为了这个梦想坚持不懈地去练体操,就在自己技艺已日渐成熟的时候,一个残酷的现实等待着她接受——身高已不适合体操锻炼了。可她不放弃,从此改为撑杆跳运动员。时间一天天过去,原本她很陌生的项目如今已是她的骄傲,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世界纪录,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是她,是她放下熟悉的生活,挑战自己,终于取得成功。又如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他之前,美国总统一向都是白色人种的领地,黑人总统别说没有,就是想也不敢想。这对于世人也许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吧。可是,这位年轻的黑人小伙子偏偏不会就此罢休。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从著名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位,为将来竞选总统做了准备。生活总是偏爱喜欢挑战的人,他终于如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打破了这“熟悉”的社会现状,他终于成功了。又如早年时的孔子,一心从政,可是他却处处碰壁,最终也没有成功。于是,孔子毅然地放弃从政的初衷,开始整理和收集古时名篇佳作,自己从中吸取知识。皇天不负有心人,因为孔子毅然放弃自己熟悉的从政之路,挑选了适合自己的文学大道。终于,孔子成为了一代宗师,成为了古今闻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给中国乃至世界不小的影响。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对生活熟悉。渐渐地,我们所熟悉的事物越来越多。此时,不妨放下熟悉的事物,去挑战新的事物,让自己的人生不在熟悉而无味中度过,描绘出自己不一样的多彩人生!作者用伊辛巴耶娃改练撑杆跳、奥巴马挑战总统竞选、孔子放弃初衷成为一代宗师等典型事例,形象而深刻地说明“放下熟悉的事物,去挑战新的事物……描绘出自己不一样的多彩人生”这一中心论点。且取材有名人、有伟人,使其更具有说服力。材料的典型性,不在材料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材料本身对文章主题的表现力,有些材料看上去似乎很小,量也很少,却是典型的,对表现主题有“以小见大”的效果。2.新颖性材料的新颖性包括两个方面。它既指新近发生、不为读者所熟知的事实及观点,又指过去就已存在,但没人用过,或虽有人用过,而自己又从新的角度去阐释的材料。2009年高考作文中新颖的个性化材料仍然不是太多,“万能材料”仍然大行其道,李白、杜甫、司马迁、屈原等历史人物出镜频率极高。当代的材料“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是大家普遍的选择。而这些材料和运用角度大都陈旧、单一,缺少表现力。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鲜活的作文材料呢?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生活的“加工”过程,因此,新颖的作文材料,也只能从生活中来。只有密切联系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开发作文资源,才能让作文中流淌出清新的生活之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同学们要紧跟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放眼世界,关注社会,关爱人类,体察人生,这既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也是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如在2009年高考中可以适当引用“神舟”七号、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上海世博会等,写出的文章肯定不同凡响。3.现实感现实感指的是我们应该立足现实,尽量从现实中取材。同学们要在平时养成关心社会的习惯,积累丰富的素材,一旦需要就能源源不断地拿出来。当然,不是说写文章不能引用历史材料,即使是写记叙文也可以写历史故事,关键是历史材料中要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文章才能有新意。当然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从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撷取素材,给读者的现实感更强一些。中学生可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切入角度如下:切入角度(一)——校园生活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校园故事生动感人。悉心体察,深入开掘,就能采摘到真情的花朵,谱写出动人的篇章。示例:《六个瓶塞》一文,写“我”去水房提开水,不小心弄丢了暖瓶塞,就先用食品袋套住暖瓶口,急忙去上课了。等上午下课“我”买回瓶塞往暖瓶上盖时,让“我”感动的是,暖瓶上已盖上了一个新瓶塞,暖瓶的一边还并排着四个瓶塞,“我”轻轻地把第六个瓶塞和那四个放在一起,心头热热的,眼里溢出幸福的泪水。原来这间宿舍中其他五位同学发现“我”的瓶塞丢了,每人买了一个。一件平凡的小事,折射出新时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写出了他们如溪水般透明,如美玉般晶莹,如冬雪般洁白,如春风般温暖的真诚纯洁的友情。切入角度(二)——家庭生活家庭生活中,血浓于水的亲情,温馨无比的爱意,酸甜苦辣的悲欢——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示例:一位同学在《母亲残损的手》中写道:“我急惶惶地来到母亲的病床边。母亲微微侧卧着,脸色晦暗,嘴角深深地凹陷下去。头部摔伤导致她严重中风,她说不出一句话,微睁着两眼,用混浊而呆滞的目光看着我。两只手放在被子外面,这是一双伤痕累累的残损的手,手背上青筋条条突起,像纠缠的老藤,指关节如竹节般粗大突出,手指屈曲不能伸直,指甲盖有的残缺不全,有的已经脱落,手茧层层相叠,又厚又硬,手掌和手指头又深又密的裂口处露出淡褐色,那是长期劳动的积染……这是我第一次这样近也是第一次这样仔细地看母亲的手。母亲就是用这双伤残的手,把我和哥哥抚养成人的。”精细的观察,深沉的感悟中蕴涵着作者沉重的愧疚之意和真挚的报恩情怀,没有亲身经历,是难以写得如此情真意切的。切入角度(三)——家乡生活家乡的山水、风俗、人情、人文景观等,经过饱蘸情感的笔墨的点染,都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彩。示例:一位同学在《梦里榆钱香》一文中写道:“蒸榆钱,是豫东农村的一种风味。有经验的妇女,往往把淘净的绿花花湿漉漉的榆钱拌上玉米面,垫着馏布子,盛在竹箅上放进锅内用火烧。蒸熟后捏着馏布子角合盘出锅,倒在小红盆里。滴几滴香油,浇两勺蒜汁,撮上点葱花或芫荽,热腾腾黄澄澄的‘蒸榆钱’做成了。开饭时,你盛一盘,他挖一碗,就着绿豆稀饭吃。一口稀,一口稠,稀的像水,稠的像油。三天不改样,保证吃不够。”小作者以小见大,借“蒸榆钱”抒发了对家乡无限的爱恋之情,描写生动,通俗质朴,乡土气息浓郁。生活赋予了每个人一个生存和展示的舞台,朝气蓬勃的中学生,应果敢地走出旁观者和局外人的行列,大胆地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擦亮尘封的眼睛,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观察高山流水,去感知春花秋月,去体验世态炎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生活并调动缤纷绚烂的生活积累去塑造生活。三、局部思路的紊乱与重叠写作时由于思路不清,理性思维的深化欠缺,或者头绪太多、太杂乱,就会造成局部思路的紊乱。局部思路紊乱的主要特征有:1.句与句之间,或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缺乏明晰的逻辑顺序;2.有些内容前后重叠。例如下面这几段文字:为什么唐太宗能有别于其他皇帝,多次下诏询问民间疾苦,减轻赋税,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建立稳定社会,天下归仁,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为什么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只因一句脱口之言而被点化成仙?因为他有一颗仁义之心,为他人着想,替他人解忧。为什么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能体恤百姓疾苦?因为他出身贫贱,当过和尚,做过盗贼,饱尝民间冷暖。为什么耶稣会被基督教徒尊奉有加,虔心膜拜?因为他“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甘愿以自身之死,以唤起万民灵魂之生。(《仁者爱人》)这四则材料处于文章开头,组成排比段,气势是有了,但经不起推敲。一是四则材料涵盖古今中外,排序上没有逻辑性;二是朱元璋与唐太宗的事例重复,古代开明皇帝以唐太宗为代表即可,且朱元璋的材料与历史也有出入,应删掉;三是作为引文,行文上大可简洁,以保证主体论证部分有相当篇幅。修改后的文章开篇为:朋友,你可知道,为什么吕洞宾仅凭一句脱口之言就被点化成仙?为什么贞观年间国泰民安,百姓归顺?为什么耶稣被基督教徒奉为救世之主,世代受人膜拜?一言蔽之,因为“仁者爱人”。吕洞宾拥有一颗仁义之心,为他人着想,替他人解忧;唐太宗李世民施行“休养生息”的仁政,天下大治;耶稣甘愿以自身之死,唤起万民灵魂之生。总之,作品是在从整体到局部的不断修改中完善的。在修改中,我们不但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磨炼我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积累我们在一次性写作中所无法获得的宝贵经验。一、导练话题1.修改下面的段落,使之表意明确,语句通顺。星期三,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到会的15名与会者,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踊跃发言。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有的说,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不把这一点重视好,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2.看下文存在哪些局部问题,找出来并加以修改。坚强人生(原文)有人说:“人,生来是要品尝世间之苦的。要不然,婴儿降世的瞬间为何总是号啕大哭?”虽然这种幽默的说法是唯心的,但人生注定会充满坎坷险阻却是不容置疑的。哲人加缪将人生比作西西弗斯所服的苦役,单调、枯燥,循环不息。歌德也曾向友人抱怨:“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真正舒服的生活。”在茫茫沙漠中根植着这一种小花。它把根扎得很深很深,然后再努力从沙丘中挺起身来,为此,它需要付出四年时光。当这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它会在一夜之间绽放出七色花瓣,玲珑娇艳。翌日,伴随着红日的升起,它的一生便会宣告结束。有人曾赞叹:“多么伟大啊!为了美丽一次它不惜付出数年心血。”我在想:它的付出不只是为了自己,它的辛苦也不只是为自己。它在用行动为这荒凉的沙漠增添一些色彩,唤起一些生气。这才是它出众之处。而人生不正像这顽强的小花?我们需要的就是用无悔的奉献来换得闪亮一次的机会。人生中总是充满了敬畏。我们对鬼神的膜拜,对君王的臣服,以及对图腾的信仰都在传达着同样的信息:人生是一条正在拓展的路,我们无法预见前面的地形,它随时都会被河流、高山所阻断。察看这条曲折艰险的道路时,我所发出的最大感慨就是“不易”。我们得用保护玻璃饰物的细心来照看这条路,我们得想方设法去规避那外界频来的冲击,以便它能更好地延续。乔丹曾说过:“我会接受失败,但我不会接受放弃。”爱迪生面对数千次失败时,坦然言道:“我只不过还没有成功,这些经历就是登顶的阶梯。”大作曲家贝多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数学天才欧拉在双目失明后坚持工作了17年。历数前贤今秀,遍览人生历程,我们可以挖掘出许多甜美的清泉。乐观、顽强、自信,这一处处征途上的驿站,沙漠中的绿洲,汪洋中的岛屿,让我们得以驻足,休息,补充精力,继而去发起更强的冲击,接受更高的挑战。时空无限,人生有涯。何不抓住这转瞬即逝的韶光,像流星为夜空带来光明,像昙花为世间留下芳香。二、思路点拨第1题,“与会者”可改为“团员和团干”,第一个“建设”后面要加上“作贡献”,删去“当”字,“提高”改为“加强”,“不把这一点重视好”改为“不重视这一点”。第2题,原文存在着如下问题:第一,题目笼统,不够醒目;第二,首段和第三段内容重叠,都是列举现象;第三,第三段的沙漠植物名称不详,缺乏说服力;第四,第七段的例子顺序安排随意,不够有序。修改稿应该从上述各方面进行相应修改,使主题更为集中,逻辑性更强。三、巧立标题第2题,既然原题目笼统,不够醒目,那就应替换。参考如下:修辞型题目:“昙花一现,芳香无限”“沙漠中的红柳”“绽放七彩的花蕾”等。引用型题目:“接受失败,不接受放弃”“孜孜以求,永不言弃”等。其他类型题目:“用无悔的奉献换来一次闪亮”等。四、佳作呈现第2题,修改稿参考:做一棵沙漠中的红柳在茫茫沙漠中生长着一种植物,它忍受着戈壁滩恶劣的气候,把根深深扎入黄沙之中,任炽热的阳光炙烤,任肆虐的风沙吹打,它匍匐着自己的身躯,一年一度地绽放艳丽的花朵!它,就是被誉为“沙漠皇后”的树——红柳。红柳的伟大在于它的坚韧。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它以超出寻常的坚强以及难以想象的付出实现了生命的价值。不仅为自己,更为荒凉的戈壁增添了生机。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歌德曾说:“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没有哪一个月过得是真正舒服的生活。”加缪则将人生比作西西弗斯所服的苦役,推石上山,在即将达顶的时候,复又滚下,于是循环不息,单调、枯燥。也许人生经历的风景真的是单调乏味,也许人生来就要接受这样那样的磨难,但这绝不应成为人生消沉的理由,因为,人有信念。西西弗斯明知自己的工作徒劳无益,但他乐此不疲;歌德一生辛苦耕耘,终成大师之名。人生无法左右命运,但却可以自强、自励,即使无法绽放七彩的花蕾,也要摇曳绿色的身躯。人生的道路漫长而又曲折,我们无法预见前面的地形是坦途还是险峰。也许,我们用尽全力,登上的却是一面绝壁;也许,我们志在必得,得到的却是痛苦的失落和辛酸。在人生的旅途上,这样的挫折和磨难不可避免。我想起了贝多芬。这个遭受失聪打击的作曲家,硬是“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举世闻名的不朽乐章。还有爱迪生,当他经历数千次失败时,竟是如此坦然:“我只不过还没有成功,这些经历就是登顶的阶梯。”乔丹说:“我会接受失败,但我不会接受放弃。”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孜孜以求,永不言弃。历数前贤今秀,遍览人生图景,我们可以吮吸到许多有益的营养。乐观、顽强、自信、拼搏,甘露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灵,鼓舞着我们的斗志,鞭策我们在美丽的梦想中风雨兼程。如果你走进了沙漠,那就做一棵红柳吧,虽然微小,却会活出生命的坚强。五、规避风险【案例】感受乡村浙江考生带着烦乱心境,穿梭于高楼大厦间的我,早已厌倦水泥的气息、车笛的声音,心中所企盼的,是宁静的山林、清清的泉水、呢喃的鸟鸣和朴实善良的人。景之情去年的假期,去了天台山,那个“一万八千丈”的山,在我的心中却永恒地印下了清美秀丽的感受。并不那么巍峨,蜿蜒的小径,高大的树木,些许小型的瀑布,青草和碎石,便构成了它的全部。踏着那不规则的石阶,听着水声,嗅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我便毫无意外地被那一山的宁静和清新打动。不曾想,这简单的景致竟如此令人倾心。是微风下摇摆的树枝打动了我?是流水滑过指间的温柔打动了我?抑或只是那几块青灰的山石便打动了我?是,又都不是……只是那单纯的自然,单纯的宁静,深深印入心底。人之情曾经看电视台类似“交换人生”的节目,每每看到城市里的孩子在贫困的农村,被那里的人的朴实和真诚打动,不禁潸然泪下的场面,自己的心里便会泛起波澜。自己本也是从叫做“乡村”的地方走入城市,自然感受更真切。其实乡里人的朴实从不表现在多么华丽的壮举上,只平时细微的小事便让人觉得真切。外公去世的那一年,我曾踏回到那片熟悉却又陌生的地方。确切地说,我生于那里,却与那里的人和事远远地隔开。陌生的我回到那里,眼前除了如同想象的村舍,再也不熟悉什么,心中除了外公逝世的忧伤,再也不牵挂什么。那里的所有人和事,我早已远离。我担忧,甚至害怕,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徘徊,疑惑……可村人们迎面的和善笑容,亲切友好的问候感动了我。他们对我忧伤的心灵小心的维护,让我彻底放下伪装着的坚强,安然送走了逝世的亲人。只那一句“孩子,不怕,不哭!”就融化了我心中的冰雪,化作泪水,肆意却安然地流。我的期望乡村的美,美得简单,美得真实,美得动人。那样的美,那样的感动,将留于世间,留于我心,再不消逝……即便无缘再踏入乡村的山山水水,走进乡村的流水人家,夜晚静坐于城市高楼窗前的我,亦可从那一阵阵微风中,嗅出熟悉的乡村味道…【案例评析】本文选择写“感受乡村”的题目,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显得层次较为分明。从行文里我们也能够感受出作者对乡村的喜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一个部分,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赞美了乡村“美得简单,美得真实,美得动人”,易引起读者共鸣。不足的方面,也是值得研究探讨的地方是:第一,从结构上看,主文部分可以就用两个小标题,即“景之情”与“人之情”,而把第三个标题去掉,使末段与开头形成照应,议论、抒情作结,突出主题。这样本文的结构就完善了。第二,从写作角度看,第一个标题写“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作为感受家乡的全部内容,虽然集中,但是内容少,还不够具体,因而也不够丰满,缺乏感染力。如果从家乡的山水、桑田等多个侧面或角度来表现,那就更好了。2011年高考山东卷(一)考题回放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二)考题解读纵观近些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的发展史,话题作文早已渐行渐远,材料作文也曾一度展现风骚,继2009年以《见证》为题之后,2011年高考,命题形式的作文又一次登上了山东高考的舞台。近年来,命题作文颇受各地高考的青睐。2011年高考,就有江苏(《拒绝平庸》)、广东(《回到原点》)、浙江(《我的时间》)、安徽(《时间在流逝》)、四川(《总有一种期待》)和山东(《这世界需要你》)等地考查了命题作文。命题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要么关注社会民生,聚焦社会热点;要么直击个体成长,启迪对人生的思索……给考生在选材、立意方面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顾名思义,命题作文就是直接给考生拟定题目,让考生在题目信息中寻找合适的立意角度,然后根据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体和表达方式,构思成文。与材料作文相比较,命题作文省去了考生酝酿题目的辛苦,同时在确定最佳立意方面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小。考生只要研究透题目所蕴含的意蕴,在相对“狭窄”的框架中行文,就不容易偏题、离题。对命题作文的解析,首先要提炼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然后剖析这些关键词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继而探讨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猜出的匠心,从而确定立意。2011山东卷题目《这世界需要你》中,“世界”和“你”是关键词语。从大的角度理解,“这世界”可以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现实社会,也可以是阔大恢宏的历史场景;从小的角度理解,它可以是我们个人成长的小环境或内心天地。对“你”的理解,考生可以具体而微,去记叙具体个体的心路历程,也可以去探讨天地人生,折射一些人文情怀和精神品质,比如理性、豁达、道德、爱心等一切“真善美”的东西。这些东西要么是“这世界”缺少的,要么是“这世界”所鼓励、倡导的主流价值取向。弄清命题内涵、明晰命题要求后,考生可从以下的角度来立意:角度一:写人。这里的“你”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如父亲、母亲、老师、农民工、坚守在第一线的工人等。这一角度适合写记叙文,也适合写议论文。写记叙文可选择关于这类人的典型事件,突出“你”的重要性。写议论文可把为什么需要这类人作为重点来分析,指出他们的某些品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角度二:写物。比如写“这个世界需要你——荷花”,通过散文化的笔触,写出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这种高洁品质正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当然,写物如果能和当今社会个别人一味追求金钱、被物质熏染等丑恶现象作对比,就更能写出深意。再如写“这个世界需要你——某种濒临灭绝的生物”(如藏羚羊),通过分析为什么这世界需要藏羚羊,启发人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共享一片蓝天,共有一个家园,呼吁人们重视环境保护,从自己做起,从保护每一个小动物做起,从节约每一点资源做起。这样的文章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应该颇具新意,更能引起阅卷教师的共鸣。角度三:写精神。可选择一些精神层面的词语作为写作的对象,如“诚信”“良知”“责任”“坚守”“底线”等,突出这世界需要良好精神的维护,需要一种精神追求,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等等。这个角度也应该是考生最容易把握的角度。当然,写作的角度很多,远不止这三个,这考查的也是考生平时的功底和积累。写作时,要力求“真实”:立意应基于对“世界”理性的思考和积极的探讨;选材应杜绝胡编乱造、弄虚作假;用笔宜细致叙述,选择小的切入点深度分析,要拒绝程式化的结构安排和喊口号式的情感体现,以求文以情动,真切感人。(三)素材航标围绕“这世界需要你”,可供选择使用的素材很多。社会热点方面,如“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钱伟长体现出的“赤子”情怀、孙水林兄弟的“信义”、王万青的“仁”以及王茂华、谭良才的“炽爱”等,以及大灾面前凸显的道义,危难之中伸出的援手。甚至温暖彼此的一个眼神、一份祝福……可以说,那些体现人间温情,折射人文道义的所有的“真善美”,都可以是“这世界”需要的那个“你”。也可选取唐骏造假“学历门”“染色馒头”“瘦肉精”“毒豆芽”等反面例子,说明世界需要法治、需要良知、需要道德。自然环保素材方面,可用如“鄱阳湖惨遭谋杀”“藏羚羊遭到追捕”等,来写“这个世界需要你,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行文时,还可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名言加以分析,以彰显文采,如在写“这个世界需要你——律己慎独”时,就可引用课本名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也可引用德国诗人海涅的名言:“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机会改正。”在写作时,这个题目要考查的是考生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事事关心,希望考生能发表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所以最好能选择一些时新素材来表达观点。引用时,提取素材要精当,重道理构架,轻事实的详述,把“你”的具体意蕴解析出来,并和“世界”紧密结合,得出因为有了“你”,才有了世界的更加“美好”的感怀。(四)优秀例文这世界需要你山东一考生亲爱的爸爸:您好!写这封信时,女儿已经坐在考场上泪流满面。女儿要用饱含着深情的笔触,郑重地对您说:“爸爸,我需要你,我们的家庭需要你,这世界需要你!”前天,你“畏畏缩缩”地来看我,一副小心谨慎的样子,完全没有了平日里的大大咧咧,你怕同学会笑话我:你只是一个农民工。于是,你躲在远离教室的墙角,短短地说了几句话:“孩子,好好考,还有什么需要的?”你用粗糙的大手递给我一百块钱。“拿着,自由支配。”说完后,你匆匆离去。我默默地看着你离去的背影,你有点佝偻,你的头发有些凌乱,你深一脚浅一脚地离开——喔,我记起来了,上次放假时就听你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下。你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女儿甚至没能多跟你说一句话。我知道,爸爸,你是怕别人知道你是农民工,你怕我蒙羞;你是想早点到工地,想多赚点钱,为我上大学做准备。我知道,这几天,虽然你不能像别的家长那样,执著地守候在考场之外,但是你有你的坚守,你有你的岗位,那片高楼,那个最高档的小区,正有你的身影……爸爸,我需要你,这个世界需要你,需要你的爱,需要你的坚守,需要你的付出。还记得那次你与妈妈的争吵。妈妈说你没本事,说你固执地守在泥瓦匠这个职业上不懂得上进。妈妈那次表情很狠,目光很凶,都是因为我,因为我即将开始的求学之路所需要的金钱。妈妈说邻居家的张大爷做生意,把家里的房屋翻盖成了二层小楼;妈妈说邻居家的王大哥也是农民工,可人家靠一副好嗓子参加选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