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领导学基础期末复习指导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行政管理专'也的学生。
考核教材使用李成言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领导学基础》。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领导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考核要求分为
“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的
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基本掌握”指在“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理解;“重
点掌握”指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并针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试卷按百分制评阅。
期末考试的基本题型包括名词解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含辨析题)、论述题(含案例分析),
各题型所占分数比例分别为20%、10%、10%、30%和30%。
二、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导论
[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学的产生和发展P2①社会化大生产是领导学产生的客观要求②现代社会纵向分厂•的发展直接推动
了领导学的产生③领导学是对丰富的领导实践与朴素的领导思想的集成化、系统化和理论化
二、领导学的基本内容与学科特色P6内容①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领导科学学的基本理腋论据发展与演
变,领导的权力与制约,领导环境与文化,领导者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结构②领导体制与改革,领导关系与
角色③领导决策与战略,领导选材与用人,领导艺术与方法,领导思维与创新,领导效能与发展,现代领
导与电子政务。特色:社会性、综合性、应用性、交叉性。
三、领导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P7方法:①辩证研究方法②实证研究方法③历史研究方法④比较研究方法⑤
案例研究方法⑥系统研究方法。意义:①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②学习与研究领导
学是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和促进民族发展的需要③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提升领导者整体素质的
必要条件。
四、领导的含义与本质P9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示范、说服、命令、竟仔和合
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
为互动过程。本质:就是构成领导活动并因而区别于其他活动的内在规定性,即领导活动的内在矛盾。
五、领导的属性与特点P13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特点:①系统性和互动性
②强制性与权威性③战略性与前瞻性.
六、领导的类型与功能P14类型①自然式领导②专制式领导③民主式领导④专家式领导⑤专家集团式领导。
功能:①引导功能②组织功能③指挥功能④控制功能⑤协调功能⑥激励功能⑦教育功能。
七、中国领导理论概述P20上要流派: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兵家。领导思想主.要内容:①民本思想②谋
断分离的思想③人本思想
八、西方领导理论概述P24①一条基本线索即领导理论研究由价值中M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的发展②两
个研究方向:是研究领导者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二是从研究领导活动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③主要涉
及的三个研究领域:第一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第:企业领导领域:第三军事领导领域。④四个主要的发
展阶段:第一领导物质论阶段:第二行为论阶段:第三权威论阶段:第四权变论阶段⑤新特点:物质论研
究的新发现;领导的缓冲器、替代品与放大谓理论;超越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理论;柔性领导理论.
[考核要求]
了解:领导学的基本内容与学科特色。P6
基本掌握:领导的含义与本质、领导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P7
重点掌握:领导学的产生和发展;P2领导的属性与特点、P13类型与功能:P14中西方领导理论。P24
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
[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权力的起源P37①神权说②德仁说③智慧说④暴力说⑤契约论⑥接受论⑦接受论。
二、领导权力的发展P39
三、领导权力的含义与本质属性P42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
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时人)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
响的能力。本质:①是一种社会关系②是一种阶级关系③是一种利益关系。
四、领导权力的特征P44①无形性②依附性③可塑性④对象性⑤强制性⑥口的性⑦交换性⑧垄断性⑨诱惑
性。
五、领导权力的结构P46指领导权力的各种构成要素依附了一定的的组织机构并在进行有序
性活动的过程中构成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总称。
六、领导权力与相关现象P49①权力权威②权力与责任③权力4权利。
七、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P51宏观层面上、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
置。
八、领导权力行使的原则P54①正当性原则②可行性原则③民主性原则④效益性原则⑤权变
性原则。
九、领导权力行使的方法与艺术P56指的是领导权力行使的操作性层面,;要包括领导
权力职位权和行使,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等。
卜、领导权力的腐败P60特征: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权谋私;主要内容为寻租与造租;主客体
趋向法人化与集团化;范围扩大、程度加深;新形势下不断涌现。
十一、领导权力的制约P63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对权力的限制约束.具体地说,就是享有制约权力的
个人或者组织、群体,运用民主、法制与新闻舆论等多种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所有人与行使
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与约束关系。
十二、领导权力制约机制的建设P65①以权力制约权力②以道德制约权力③以权利制约权力。
[考核要求]
了解:领导权力的起源、P37发展。P39
基本掌握:领导权力的含义与本质属性、P42特征、P44结构;P46领导权力与相关现象、P49领导权力的
合理划分与配置;P51领导权力行使的方法与艺术。P56
重点掌握:领导权力行使的原则:P54领导权力的腐败、P60制约:P63领导权力制约机制的建设。P65
第三章领导体制与改革
[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属性P75是指在组织内部叮领洋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
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具行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
二、领导体制的特征与作用P78特征①系统性②根本性③全局性④稳定性作用①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②有助了协调各级各类领导机构③有助于造就更优秀的领导者④有助于建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
之间的良好关系⑤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增强领导活动的效率与活力⑥有助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领导体制的结构与类型P82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作为领导内部各个旅本要索的组合形式及相〃.关系与
联系方法,主要有直线式、职能式、混合式、矩阵式四种基本表现形式。类型:①集权制分权制②一长制
与委员会制③完整制与分离制④层级制与职能制。
四、领导体制演变的历史概况P88划分四个阶段原始民主制、君主专制制、分权制衡制、民主集中制。
五、西方领导体制的变迁及其对我国领导的启示P89五个阶段①家长制领导②经理制领导③职业“软专家”
领导制④专家集团领导制⑤多级领导制。启示:二权分立制、议会制、分级分权管理等有参考价值。
六、中国领导体制的必然选择与本质特征P92演变:第一阶段,1949-1956年,为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
段。第二阶段,1956-1966年,为领导体制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第三阶段,1966-1976年,为
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阶段。第四阶段,1976年到今,为领导体制的改革发展阶段。本质特征:①人民群
众的4•:人地位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③中央集权式领导和管理
七、我国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P96①权力过分集中②组织结构的设置不科学③领导法规的缺失.
八、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P98①领导体制改革与社会工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②政企分开、两权分
离的原则③效能与效率原则④统,原则⑤精简原则⑥权责相称原则
九、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P101①按照缶社会主义巾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转变政府管理模式,理清政府
职能②按照统一,精简的原则构建政府的组织结构,精简机构③按照权责相称原则确定职权体系,理顺职
权关系④按照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原则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
十、WTO与中国领导体制的改革P104①实现领导权力划分的科学化②建立,WTO规则对接的政府法律体系,
严格依法行政③推行政务公开,健全监督机制④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程⑤改进公共服务方
式⑥按照国际市场经济通行规则,改进行政审批制度⑦加强公务员培训,努力树立良好的政府领导形象。
[考核要求]
了解:领导体制演变的历史概况。P88
基本掌握:西方领导体制的变迁及其对我国领导的启示;P89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属性、P75特征与作用、P78
结构与类型;P82我国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P96
重点掌握:我国领导体制的必然选择与本质特征;P92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P98内容;P101WT0与中
国领导体制的改革。P104
第四章领导环境与文化
[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生态系统与领导环境P112领导活动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其基本要素为领导者、被领导者
和领导环境。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
二、领导环境的发展与完善P117是指领导主体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适了发挥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全新
环境条件,实现领导环境的优化乃至创新。
三、领导环境的层次划分P120内部领导环境、外部领导环境。
四、外部领导环境P120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具有层次性、方向性的特点。具体十个层面:
①政治层面②文化层面③教育层面④社会层面⑤教育层面⑥技术层面⑦法制层面⑧自然资源层面⑨人口层
面⑩国防层面。
五、内部领导环境P125是指组织内部对领导活动产生制约和推动作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即
领导活动发生的具体的内部环境。主要内容:①职位权力②任务结构③领导关系④组织的性质与类别⑤组
织的物质和经济基础⑥领导者的物质
六、外部领导环境和内部领导环境的相互作用P126①外部领导环境对内部领导环境产
生压力和制约作用②内部领导环境对外部领导环境存在着适应和抵制的两重性。
七、相关学科关于领导环境的分析举隅臼27
八、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分析P129
九、作为特定领域的领导文化P134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在领导学这一特定领域中表现出来
的•种特殊的文化样式,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
关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内容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
过程在领导拧心理反映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
[考核要求]
了解:相关学科关于领导环境的分析举隅;P127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分析。P129
基本掌握:领导生态系统与领导环境;PU2领导环境的发展与完善:P117领导环境的层次划分;P120外
部领导环境:P120内部领导环境。P125
重点掌握:外部领导环境和内部领导环境的相互作用;P126作为特定领域的领导文化。P134
第五章领导个体素质与群体结构
[考核知识点]
-、领导素质概说P150是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具备的
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
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内容:①政治素质②道德素质③能力素质④知识素质⑤心理素质
⑥身体素质。
二、西方领导素质理论简介P155领导的物质理论是指从领导者的性格、生理、智力及社会
因素等方面寻找和归纳领导者特有品质或应有品质的理论,也就是素质理论。
三、领导群体结构的含义和内容PI57一般认为,领导群体结构是在一个系统内,构成领
导群体的各种人员的构成比例及其组合方式。内容:①年龄结构②知识结构③智能结构④心理素质结构。
四、领导群体结构的功能P164①群体感应功能②群体互补功能③群体功率放大功能④群体自
调节与自组织功能。
五、领导素质的测评P167就是对领导索质进行检测、测试、测显、验证、判断和评价的总称,
是对领导的专项素质或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把握的系统化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
六、领导者个体素质的提高P168途径:①教育②实践锻炼③修持。
七、领导者群体结构的优化P170原则:①目标原则②互补原则③精干原则④开放原则⑤绩
效原则。途径两个:①采取组织措施②发挥群体中内因作用。
八、WTO对领导素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P175领导观念:①战略思维②创新观念③法制观
念④市场观念⑤竞争观念⑥开放观念⑦效率观念。领导知I识:①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②要优化知识结构。
领导能力:①要提高决策能力②要加强谈判能力。
[考核要求]
了解:领导素质概说P150
基本掌握:西方领导素质理论简介;P155领导群体结构的功能;P164领导素质的测评;P167领导者个体
素质的提升。P168
重点掌握:领导群体结构的含义和内容;P157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原则:P172WT0对领导素质的挑战与应
对策略。P175
第六章领导关系与角色
[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关系的含义与属性P183是指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柠者
及领导者与领导者相互之间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和感情交往的关系,即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
中与组织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发生的工作关系和非工作关系的总和。
二、领导关系的特点P184特点:①客观性②社会性③动态性④强制性⑤扩张性和渗透件⑥复杂性。
三、领导关系的分类P185
四、领导关系的作用和影响P186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两个方面。
五、群体的含义与特征P188
六、群体的分类P190
七、非正式群体与领导关系P192
八、竞争与合作P196
九、冲突与调适P198
十、领导角色的含义与特征P206
十一、领导角色的分类P208
十二、领导角色的学习P209
[考核要求]
了解:领导关系的分类;P185群体的分类;P188领导角色的分类。P208
基本掌握:领导关系的含义、属性、P183特点;P184群体的含义与特征;P188领导角色的含义与特征。
P206
重点掌握:领导关系的作用与影响;P186非正式群体与领导关系;P192竞争与合作;P196冲突与调适;
P198领导角色的学习。P209
第七章领导战略与决策
[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战略的含义与特征P219
二、战略研究的理论与预测P221
三、战略制定与管理P224
四、领导决策的含义与特征P226
五、领导决策的类型P227
六、领导决策的要素与模型P229
七、领导决策的体制与原则P232
八、领导决策的程序P234
九、领导决策的方法P237
十、研究危机决策的重要性P241
十一、危机的含义及其研究趋势P242
十二、危机决策机45
十三、危机与契机P247
[考核要求]
了解:研究危机决策的重要性。
基本掌握:领导战略的含义与特征;战略研究的理论与预测;领导决策的含义与特征、类型、要素与模型;
危机的含义及其研究趋势。
重点掌握:战略制定与管理;领导决策的程序、方法;领导决策的体制与原则;危机决策;危机与契机。
第八章领导选才与用人
[考核知识点]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与特征P257
二、领导者应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念P260
三、领导选才的原则P263
四、领导选才的方法P264
五、领导用人的含义与特点P266
六、领导用人标准与用人制度P267
七、领导用人的原则和方法P268
八、领导用人的心理误区分析P271
九、激励的含义与作用P275
十、代表性的激励理论P277
H--、激励原则P283
十二、激励方法P285
[考核要求]
了解:领导者应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念;领导用人的含义与特点。
基本掌握:人力资源的含义与特征;领导选才的原则、方法;领导用人的原则和方法;激励的含义与作用、
激励方法。
重点掌握:领导用人标准与用人制度;领导用人的心理误区分析;代表性的激励理论;激励原则。
第九章领导思维与创新
[考核知识点]
-、思维科学的基本模式P292
二、领导思维的基木原理P300
三、领导思维与领导决策P302
四、思维品质与领导活动P305
五、创新与思维创新P308
六、思维创新的基本理论P310
七、思维创新与领导实践P322
[考核要求]
了解:领导思维的基本原理;思维品质与领导活动。
基本掌握:思维科学的基本模式;创新与思维创新:思维创新的基本理论。
重点掌握:领导思维与领导决策;思维创新与领导实践。
第十章领导艺术与方法
[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艺术的美学初探P333
二、领导艺术的特征P335
二、领导艺术的实现途径P339
四、领导团队的艺术P340
五、领导沟通的艺术P342
六、领导协调的艺术P348
七、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点P352
八、领导的行为方式分析P354
九、领导方式与方格图P357
[考核要求]
了解:领导艺术的美学初探:领导艺术的实现途径。
基本掌握:领导艺术的特征;领导方法的含义和特点:领导方式与方格图。
重点掌握:领导团队的艺术:领导沟通的艺术:领导协调的艺术:领导的行为方式分析。
第十一章领导效能与发展
[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效能的含义与特点P370
二、领导效能的类型P373
三、领导效能理论P374
四、测评的含义与意义P377
五、领导效能测评的内容P379
六、领导效能测评的原则与程序P380
七、领导效能测评的方法P385
八、领导发展与培训的含义、特点与意义P389
九、领导发展与培训的内容、原则与程序P391
十、新世纪的领导发展与培训P392
[考核要求]
了解:领导效能理论。
基本掌握:领导效能的含义、特征与类型;测评的含义与意义;测评的内容与类型;测评的原则与程序;
领导发展与培训的含义、特征与意义。
重点掌握:测评的方法;领导发展与培训的内容、原则与程序;新世纪的领导发展与培训。
第十二章现代领导与电子政务
[考核知识点]
一、电子政务的含义与内容M03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和应用类型P407
三、电子政务的特点和作用P408
四、电子政务与网络伦理P410
五、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概况P414
六、发达国家建设电子政务的启示P418
七、电子政务对现代领导的挑战P420
八、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九、现代领导应对电子政务挑战的策略P421
[考核要求]
了解: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和应用类型: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概况。
基本掌握:电子政务的含义与内容;电子政务的特点和作用;发达国家建设电子政务的启示;电子政务与
网络伦理。
重点掌握:电子政务对现代领导的挑战: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现代领导应对电子政务挑战的策略。
领导学基础各章重点问题提示
第一章导论
一、领导学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化大生产是领导学产生的客观要求
2、现代社会纵向分工的发展直接推动了领导学的产生
社会分工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横向分工;二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
进行纵向分工。横向分工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发生的分工形式,依次包括:农业与畜牧业、农业与手工'业及
体力与脑力的分工。现代社会的三大纵向分工包括: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决策与咨询的分工,及决策与监
督的分工。纵向分工一特别是决策与执行的分工直接导致了领导与管理的分离,成为领导学产生的客观
基础。
3、领导学是对丰富的领导实践与朴素的领导思想的集成化、系统化和理论化。
二、领导学的基本内容与学科特色
1、领导学的基本内容
(1)以领导的木原和基本要素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领导学的产生与发展、领导学的基本原
理及领导理论的发展与演变,领导的权力与制约,领导环境与文化,领导者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结构。
(2)以领导的结构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领导体制与改革,领导关系与角色。
(3)以领导的功能与方法为逻辑线索,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领导战略与决策,领导选才与用人,领导艺
术与方法,领导思维与创新,领导效能与发展,现代领导与电子政务。
2、领导学的学科特色
(1)社会性;
(2)综合性;
(3)应用性;
(4)交叉性。
三、领导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1、领导学的研究方法
(1)辩证研究方法。
(2)实证研究方法,又称调查研究方法。
(3)历史研究方法。
(4)比较研究方法。
(5)案例研究方法。
(6)系统研究方法。
2、领导学的研究意义:(1)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2)是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利促进民
族发展的需要;(3)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提升领导者整体素质的必要条件。
四、领导的含义与本质
1、领导的含义
领导是与人类社会共生的,人类社会的群居生活是领导产生的首要原因。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
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
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
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领导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五种要素:(1)领导主体。领导活动的主体是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
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2)
领导客体。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和领导的部分对象。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与组织者,领导客体
则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领导目标的顺利实现,有赖于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间的密切合作与良
性互动。(3)领导手段。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与方
法。领导手段的综合运用和灵活组合,兼顾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有利了本系统目标的实现及在更大系
统中竞争力的提高。(4)领导目标。目标是领导活动的归宿,一个没有目标的领导活动不仅是没有成效的
而且也会迷失方向。(5)领导环境。领导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在具体的社会系统环境中展开的,这既
包括宏观意义上的国际环境、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也包括内部的组织环境等。领导主体通过发
挥主观能动性,准确地把握并适度地利用和改造领导环境,是实施科学而有效的领导的必要条件。
2、领导的本质
领导活动是•种为了公共目的所进行的社会性活动,其本质体现为公共使命的承担。因此,从领导活动的
价值取向与精神归宿来说,领导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并且是一种承担着社会责任、体现着公共利益的服务。
3、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P11T2页
五、领导的属性与特点
1、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
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
2、领导的特点:(1)系统性和互动性。(2)强制性与权威性。(3)战略性与前瞻性。
六、领导的类型与功能
1、领导的类型
以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标准划分、以领导工作的性质和对象为标准划分、以领导关系为标准划分、以领
导的层次为标准划分等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领导类型。
2、领导的功能
在领导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对领导功能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形成了众多观点各不相同的学派。
领导的功能:①引导功能;②组织功能;③指挥功能:④控制功能;⑤协调功能;⑥激励功能;⑦教育功
能。
七、中国领导理论概述
1、中国古代领导思想
(1)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兵家。
(2)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①民本思想。②谋断分离的思想。③人本思想。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
(1)在宏观全局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2)在具体的领导思想与实践方面,主要有以下贡献:一是决策与执行分工的领导观念:二是群众路线的
领导方法;三是注重领导作风与素质的领导思想。
八、西方领导理论概述
1、一条基本线索: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价值中立是指:只要能掌握一定的权力,占据
一定的地位,能够有效地指挥下属实现组织目标,就被认为是领导者,不论这个人物对历史与社会的作用
是进步与非进步。非价值中立则是指:领导不仅应注重权力的拥有与组织目标的达成,更应注重对社会的
进步意义以及公民在道德上的提高与升华,并强调领导者与权力滥用者和暴君是不相容的。由价值中立理
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的发展,说明西方的领导理论研究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经历了一个日益丰富化与
科学化的过程。
2、两个研究方向
西方领导理论,尤其是美国领导理论的两个研究方向:一是从研究领导者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二是从研
究领导活动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
3、主要涉及的三个研究领域
①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这主要体现为对政府首脑或领袖素质与行为的研究;
②企业领导领域;
③军事领导领域,主要体现在对战争中的领导艺术的研究。
4、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1)领导特质论阶段(20世纪30〜40年代)
领导特质论以领导者为中心,从不同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显示出的不同特质出发,希望通过领导特质的研
究,发现领导者的一般特征,并解释领导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这一理论的创始人是阿尔波特,代表人物有
斯托格蒂尔、吉伯和穆恩。
2)行为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
领导行为论认为: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它是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相作用中形成的,领导者
借助这种相互作用来引导被领导者的思想与行为以最终实现组织目标。行为理论在对领导行为的基本倾向
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领导风格和领导行为对领导绩效的影响。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多基
尔、勒温、利克特、坦南鲍姆、布莱克和莫顿等。主要成果有: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二种领导方式理论,
领导“连续带”模式,四制度领导模式,管理方格图理论等。
3)权威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
权威论基本上与行为论并行,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雷芬。他们认为领导不是种权势的运用,
而是一种影响力,谁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谁便是领导者,而不一定是在机关组织中居于正式权力地位的
人。这一理论主要研究领导权威的构成、行使、作用及提升等内容。
4)权变论阶段(20世纪60〜90年代)。
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是在•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交互作用去完成特定领导目标的动态性行为
过程,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权变理论又称情景理论、情境理论或者情势理论,代表人物是菲德勒等。
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使领导具有更强的艺术化色彩,并且使得人们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
标准。
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
一、领导权力的起源
1、权力起源概说的七种代表性观点:神权说;德仁说;智慧说;暴力说:契约论;资源说和接受论。七种
权力起源说,除了“神权说”夕卜,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同时也说明权力起源了多种因素的
作用与影响。
2、权力起源的因素
(1)人以劳动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
(2)人具有高度的社会性。
(3)人的欲望具有无限性。
二、领导权力的发展
1、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
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是指与传统农业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权力,这种领导权力的特点是:
(1)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的社会职能与国家政治权力的统治职能明显地交织在一起。
(2)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3)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法权力等血缘关系权力有根深蒂固的联系。
(4)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经济权力有相当直接的关系。
2、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
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权力,其与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相比,具有自身
鲜明的特点:
(1)现代社会领导权力的自主性非常明显,社会管理职能日益突出。
(2)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不仅实现了同外部权力的分离,其内部的功能分化也日益发达。
(3)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种法理型的权力。
3、社会转型期的领导权力
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国家里,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的特征依然部分地存在,而现代社会的
领导权力的特征也已大量出现,但却尚未完全具备。于是,在转型期社会,行政领导权力的现代性特征与
传统性特征就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这种转变中社会的领导权力可称为转型期的领导权力。
三、领导权力的含义与本质属性
1、领导权力的含义
所谓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
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这一定义大致包含的主要内容有:
(1)领导权力的主体。
(2)领导权力的目标。
(3)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
(4)领导权力的客体。
2、领导权力的本质
(1)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
(2)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种阶级关系。
(3)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
四、领导权力的特征
1、无形性;
2、依附性;
3、可塑性;
4、对象性;
5、强制性;
6、目的性
7、交换性;
8、垄断性;
9、诱惑性。
五、领导权力的结构
领导权力的结构是指领导权力的各种构成要素依附于一定的组织机构并进行有序性的活动过程所构成的静
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总称。
1、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构成要素
(1)领导权力主体。
(2)领导权力客体。
(3)领导权力载体。
2、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
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是由领导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
的权力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赋予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以生动的实际内容。
六、权力与权威的区别与联系
1、权力与权威的共性
权力与权威的共同性在于能够指导、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动。
2、权力与权威的区别
权力不等同于权威,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这主要表现为:
(1)权力与权威的来源不同。在一个现代组织中,领导权力一般来源于法律、法规或组织规章条例的规定,
具有外在的、法定的性质。而领导权威则主要来源于个人影响力。
(2)权力与权威的表现形式不同。领导权力主要以职权形式出现,其所发挥的指引与影响作用是以强制性
做后盾。而领导权威则主要表现为领导者自身的良好素质,从而通过•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来统御被领导
者与周围的人。
(3)权力与权威的影响时限不同。领导权力是通过命令、批示等强制手段产生影响的,具有直观、明显的
特点。这种权力随着职位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职务的终止而消失。而领导权威则不同,它来自领导
者的自身,通过领导者的崇高威望和优良品行感染并影响人们的言行,使人们在心理上认同,从感情上接
受。
(4)权力与权威的作用效果不同。领导权力带有强制性和不可违抗性,在这种强大“外力”的作用下,被
领导者的心理利行为,•般多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服从,有时处于敢怒不敢言或敢言而不敢动的反抗状态。
而领导权威产生作用的前提是人们心理上的认可与感情上的接受,在这种“内动力”的作用下,人们对领
导者时常表现出一种由衷的尊敬与主动的服从和依赖,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领导者只有同时具备法定的权力与个性化的权威,才能实行最佳领导,并取得最好的绩效。
七、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1、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与社会大系统诸要素的互动中探索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
配置。
(1)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制度。
(2)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充分享有。
(3)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
(4)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考虑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
2、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行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中寻求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
配置。
(1)组织职能的配置是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的基础。
(2)组织是领导权力合理划分与配置的载体。
(3)组织人员是领导权力行使的主体。
总之,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大系统相适应,并充分考虑领导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从而把各
种要素相互融合与协调,才能达到领导权力划分与配置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八、领导权力行使的原则
1、正当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效益性原则
5、权变性原则
九、领导权力行使的方法与艺术
1、领导授权的含义
2、领导授权的特点与形式
3、领导授权的原则
①适当原则。
②责任原则。
③可控原则。
④信任原则。
⑤考绩原则。
十、领导权力的腐败
1、权力腐败的含义
在现代社会中,“腐败”概念一般被作为“权力腐败”概念的简称,它特指权力的蜕变。即权力主体滥
用权力或者偏离公共职责,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的特殊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2、权力腐败的特征
(1)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权谋私;
(2)权力腐败的主要内容为寻租与造租;
(3)权力腐败的主:客体趋向法人化与集团化;
(4)权力腐败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
(5)权力腐败的新形势不断涌现。
3、权力腐败的危害
(1)权力腐败直接损害了■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并可能造成危及根本的合法性危机。
(2)权力腐败直接消解了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朝着民主化方面发展的积极力量。
(3)权力腐败阻碍了行政与经济体制的变革。
(4)权力腐败造成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
(5)权力腐败已经并将继续对经济收入的分配产生极其严重的不利影响。
(6)权力腐败完全可能造成优秀人才的外流和埋没。
(7)权力腐败会导致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下降。
十一、领导权力的制约
1、领导权力制约的含义与特点
(1)领导权力制约的含义
所谓权力制约,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对权力的限制与约束。具体地说,就是享有制约权力的个人或者组
织与群体,运用民主、法制与新闻舆论等多种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所有人与行使者所形成的
特定的限制与约束关系。
(2)领导权力制约的特点
①权力制约关系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力才能形成,单独的权力无法形成制约。
②权力制约关系是横向的,各种权力的地位是平等的或同层次的,而不存在隶属关系。
③权力制约的关系是双向的,各种权力之间的限制与约束是双向的«
2、领导权力制约的本质要求
3、领导权力制约的基本功能
十二、领导权力制约机制的建设
1、权力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
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分权,并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监督与被监督或相互监督的关系。
监督者负有监督的权力或职责。以权力制约权力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是由•种高级的权力监督低级
的权力;二是平行权力层级之间的监督与制约。
2、道德制约机制:以道德制约权力
以道德制约权力这•机制的涵义是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法使社会或统治阶级对政府官员的要求内化为他们
的道德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培养他们勒政廉政为统治利益或公共利益服务的意识和品
质,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以内心的道德力量抵制外在的不良诱惑,自觉地严格地要求白己,行使好手中的权
力。
与“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机制相比,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机制侧重于事先的预防,期望将问题解决在可能出
现之前。而前者侧重于事后的阻止或惩罚,以使已经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这两种制约机制哪一种更被看
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某种人性观的影响。现实中这两种机制往往是并存的。
3、权利制约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
此种制约机制是民主社会所独有的一项治国战略。它的主要涵义是,在正确理解权利与权力关系的基础上,
恰当地配置权利,以使它能够起到•种限制、阻遏权力之滥用的作用。它包含着两重意思:
(1)承认公民的权利。
(2)一些公民权利不仅具有这种消极的制约作用,而且具有一种积极的制约作用,也就是说,当政府逾越
权力的法定界限、滥用权力或有不当行为时,这些权利可以保证公民做出一些积极的反抗,迫使政府收回
它的权力触角或改变不当行为。
以公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这一机制的实质是使公民成为监督政府的力量。以权利制约权力所要建立的是被
统治者对于统治者的监督。这是一种体现民主性质、与公民的民主地位相称的监督与制约。舆论监督是以
权利制约权力这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种民主性质的监督。
民主社会中,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这三种机制是可以相互并存、相辅相成
的。
4、权力制约的制度建设
在制度建设中,我们要注意使三种制约机制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因为对于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而言,这
些机制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
第三章领导体制与改革
一、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属性
1、领导体制的含义
所谓领导体制,概括说就是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的
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具体来说,领导体制的内容主要包括:
(1)领导体制的核心是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
(2)领导体制的载体是各级各类领导机构的设置。
(3)领导体制的内容包括领导者的领导层次与幅度。
(4)领导体制的内容体现为领导者的管理制度,即狭义上的人事制度。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选举、招考、任
免、考核、监督、轮换、培训、离退休等方面的制度规范。
2、领导体制的属性
(1)领导体制的自然属性。
(2)领导体制的社会属性。
在领导体制的双重属性中,其社会属性是本质属性,而自然属性则是外在属性,由社会属性决定并为其服
务。
二、领导体制的特征与作用
1、领导体制的特征
领导体制除了具备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这两种根本属性之外,还具备系统性;(2)根本性;(3)全局
性(4)稳定性等四种基本特征。
2、领导体制的作用
(1)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丁协调各级各类领导机构。
(3)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造就更优秀的领导者。
(4)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建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良性关系。
(5)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增强领导活动的效率与活力。
(6)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领导体制的结构与类型
1、领导体制的结构
(1)直线式。
(2)职能式。
(3)混合式。
(4)矩阵式。
这四种基本的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表现形式都各有其优点与不足的地方,在现实的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应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形式,并在这些基本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灵活变通,以扬长避短,充分发
挥各种组织结构的优越性。伴随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未来的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设计应以
有利于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个性与创造性为原则。
2、领导体制的类型
(1)集权制与分权制。
(2)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3)完整制与分离制。
(4)层级制与职能制。
四、西方领导体制的变迁及其对我国领导的启示
1、西方企业领导体制的演变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体制从微观角度来看,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领导体制,这种体制的发展过
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1)家长制领导;(2)经理制领导;(3)职业“软专家”领导制;(4)专家集团领
导制:(5)多级领导制。
2、西方政治领导体制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体制从宏观角度来看,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政治领导体制,也就
是资产阶级民主制。
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主要特征:
大家自己看教材进行理解。
3、西方领导体制对我国领导的启示
五、中国领导体制的必然选择与本质特征
1、中国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
(1)1949-1956年,为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段。这是从分散的根据地政权到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集
中领导的领导体制。
(2)1956—1966年,为领导体制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
(3)1966年—1976年,为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阶段。
(4)1976—现在,为领导体制的改革发展阶段。
2、我国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
(1)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我国领导体制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根本区别于资本主
义的主要标志。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3)中央集权式的领导和管理。
六、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1、我国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
(1)权力过分集中;
①权力过分集中的表现:我们所指的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从领导体制的内外部关系来看,主要表现为:
在横向结构上,权力过分集中于党委领导机关;在党委领导机关内部,权力过分集中于党委书记尤其
是第书记;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地方自主权甚小。就领导体制的角度而论,
权力过分集中有两种具体表现:一是在政治上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党委包揽行政领导事务;二是在经济
上政企不分,各级政府作为管理者掌握着企业相当一部分的权力。
②权力过分集中的危害: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造成了种种危害。首先,它使
企业实际上成为行政领导机构的附属物,各级政府作为企业的行政领导,直接插手企业的行为,包办甚至
代替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使企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受到压抑,进而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
次,权力过分集中造成了政府机构的臃肿、人浮于事和工作效率低下。最后,权力过分集中使领导机关负
担过重,陷人事务主义而不能自拔,力不从心地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而且容易产生官
僚主义。
③权力过分集中的原因: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体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第一,受过去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传统领导体制的影响。
第二,受原苏联领导体制模式的影响。
第三,受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
(2)组织结构的设置不科学
组织结构的设置不科学,主要表现为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问题。组织层次是纵向组织结构的等级层
次,管理幅度是横向组织的管理控制跨度,即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管辖的人员数目。这个数目是有限的,
超过了限度,就需要将组织划分为若干层次。组织中的管理幅度与组织层次之间的关系具有•定的规律性,
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较大的幅度意味着较少的层次,反之,较小的幅度则意味着较多的层次。一般
情况下,层次越多,信息沟通越迟缓,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越大:管理幅度越宽,协调越困难,就越容易导
致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已
(3)领导法规的缺失
领导法规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缺少完备的白上而下的领导法规与负责制。另一方
面,缺少完善的行政领导管理法规。
七、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
1,领导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
2,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
3、效能与效率原则
4,统一原则
5、精简原则
6、权责相称原则
八、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
1、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转变政府管理模式,理清政府职能
实行这样的模式至少应从三个方面人手:第一,部分社区管理职能划归企业。第二,政府将一部分职能转
给社会中介组织。第三,提高政府权力运行的有效性。
2、按照统一、精简的原则构建政府的组织结构,精简机构
按照统•原则,要围绕政府职能运行实行两个"统":•是统•领导。二是统•职能目标。
3、按照权责相称原则确定职权体系,理顺职权关系
其主要内容有:第一,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关系;第二,理顺政府内部的职权关系。
4、按照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原则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把握:第一,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资产管理职能分离:第二,
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分开;
九、WTO与中国领导体制改革
1、实现领导权力划分的科学化
2、建立与WTO规则对接的政府法律体系,严格依法行政
3、推行政务公开,健全监督机制
4、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程
5、改进公共服务方式
6、按照国际市场经济通行规则,改进行政审批制度
7、加强公务员培训,努力树立良好的政府领导形象
第四章领导环境与文化
一、领导生态系统与领导环境
1、领导生态系统的含义
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生态,是指生物体的生存空间和条件,它与生物体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
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的功能整体。生态系统是个开放的系统,它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
而是能够通过反馈作用对外界环境的刺激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或修复,以维持支持的结构与功能,保持相对
的平衡状态。
领导活动本身就构成了个生态系统,其基本要素为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领导者、被领导者和
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
2、领导生态系统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
(1)领导者
领导者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选举、任命、聘用或由群众推举出来的能够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向着既定
目标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居于中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领导者是
一个组织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发动者和推动者。
(2)被领导者
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活动中执行具体决策方案、命令、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具体执行者。被领导者是相
对于领导者而言的,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是相对领导者,即相对于下级而言是领导者,相对于上级
而言是被领导者;二是绝对领导者,指在一切社会组织中不担任任何领导职务、不掌握任何领导权力、不
承担任何领导责任,完全接受领导的人。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和丰富,被领导者可以变为领导者,
绝对领导者也可以变为相对领导者。
(3)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互动关系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领导活动中的基本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协调统一又矛盾
冲突。它们的互动关系可以从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和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3、领导生态系统中的领导环境
(1)领导环境的基本含义
任何领导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领导活动不但受到广泛的、外围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还受到具体的、内部的组织小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发展的各种自
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它与领导者、被领导者共同构成了领导活动基本要素。
(2)领导环境的基本特征
①客观实在性和部分可塑性的统一;
②多样性与类别性的统•;
③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④环境的连锁性与定向性的统一;
⑤常规性与突发性的统一。
二、领导环境的发展和改善
1、领导环境发展的含义和目标
领导环境的发展,是指领导主体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适了发挥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全新环境条件,实
现领导环境的优化乃至创新。领导环境的发展和完善是领导主体对环境能动作用的最高体现,是研究领导
环境问题乃至整个领导科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领导环境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对领导环境的改造,降低领导活动成本,促进领导目标实现,
提高领导效能。
2、领导环境发展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层级性原则:
(3)超前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3、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
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包括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三个方面。这三个过程是环环相扣、密切关联、
缺一不可的,具有时间上的相继性和逻辑上的继承性。在实现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的疏
漏或失误,都有可能造成环境发展的受阻、停滞乃至倒退。
三、领导环境的层次划分
1、外部领导环境
(1)外部领导环境的基本含义
外部领导环境是领导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活动中所有能直接、间接地参与或影响领导行为或领导
过程的外部有效因素的总和。从其地位作用看,外部领导环境是同领导成败得失直接相关的外在条件,是
领导主体赖以生存、发展和发挥作用的综合性客观基础和客观条件。反过来,领导者的行为选择又会对外
部领导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外部领导环境的层次
外部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影响和作用具有层次性、方向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下列十个层面:①政治层面;
②经济层面;③文化层面;④社会层面;⑤教育层面;⑥技术层面;⑦⑧法制层面;⑨自然资源层面;⑩
人口层面;⑩国防层面。
(3)对几组外部领导环境的分析
①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
②机构性领导环境、制度性领导环境、决策体制性领导环境
2、内部领导环境
(1)内部领导环境的含义
内部领导环境,是指组织内部对领导活动产生制约和推动作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即领导活动发生的具体
的内部环境,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最为直接、最为现实,与领导活动的方式和功效密切相关。
(2)内部领导环境的主要内容
①职位权力。
②任务结构。
③领导关系。
④组织的性质与类别。
⑤组织的物质和经济基础。
⑥领导者的特质。
3、外部领导环境与内部领导环境的相互作用
•般而言,外部社会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是从根本上决定领导活动的特性和功能,具有宏观性、
整体性、战略性的特点。内部社会环境则具体规范了领导活动的目标、管理模式、领导者的价值标准、心
理特征等。内部领导环境的对领导活动的影响特点包括:一是影响方式直接;二是影响频率更高;三是影
响程度更深入;四是相对的不稳定性。
组织系统的开放特性,决定了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必然处于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内外环境的互
动方式和互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组织发展和领导有效性的重要变量。一般说来,二者之间的关系
主要是:
第一,外部领导环境对内部领导环境产生压力和制约作用。
第二,内部领导环境对外部领导环境存在着适应和抵制的两重性。
需要指出的是,外部领导环境和内部领导环境在•定条件下会发生转换,所谓的“外部”与“内部”只有
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上的不同,并无实质上的差异。
四、相关学科关于领导环境的分析举隅
1、组织行为学理论的环境分析
组织行为学认为,组织存在于不同类型的环境之中,并对组织环境的类型与特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里
介绍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艾默里和特里斯特依据组织的活跃程度对组织的外部环境进行的分类;
二是伦斯和洛斯奇则主要依据组织的稳定性对组织的外部环境进行的分类。
2、战略管理理论的环境分析
战略管理是一种系列性的管理决策和行动,它的基本目标是保证组织的长期运作。在战略管理理论中,有
关环境的问题被命名为“环境扫描”来进行研究。韦林和杭格在其合著的《战略管理与商业政策》一书中,
把战略管理的过程分为环境扫描、形成战略、执行战略、评估和控制四个基本步骤,在环境扫描中,环境
分成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两种。
五、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分析
1、社会活动范畴下的文化定义
文化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条件、方式、状态和结果的综合体。这是从比较宽泛的角度对文化内涵的界定,具
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为了便于理解和进一步明确文化的具体意义,需要了解文化概念的四种指向,
即(1)历史的指向;(2)地域性指向;(3)精神的指向;(4)非自然的指向。
2、文化的结构
文化这一概念从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1)物的层面,即物质文化:(2)精神的文化,或称解释的
文化;(3)制度的文化。
文化的三个层次彼此推动、相互影响,在相互交渗中共同构成个有机的文化整体。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
和精神文化的前提和条件,构成了文化结构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文化结构的保障,合理的制度文化是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重要保证;精神文化是文化结构的主导,规范了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发展的方向
和趋势。在三个层次文化的互动中,制度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它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架起
了•座沟通的桥梁,它既是物质文化的精神化,又是精神文化的物质化。
六、作为特定领域的领导文化
1、领导文化的基本含义
领导文化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在领导学这一特定领域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样式。所谓领导文化,
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对于领导活动的过程、
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
积累或积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领导文化是代表了一种获得
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共同信守的行为模式和广泛流传的态度作风,包括领导意识、领导观念、领导态度、
领导价值观和领导行为模式等。
构成领导文化的主要心理要素是信念和态度。
2、领导文化的功能
(1)内化功能;
(2)规范功能;
(3)导向功能;
(4)调适功能。
第五章领导个体素质与群体结构
一、领导素质的含义与特点
所谓领导素质,是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
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
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它既包括领导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又有着更加广泛的内
容,如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文化专业素质,领导和管理能力等。
领导素质独特的个体特征,主要表现为:
1、物质性和精神性。
2、先天性与后天性。
3、适应性与发展性。
4、相关性与变异性。
5、多样性与综合性。
6、社会性与时代性。
二、领导素质的内容
1、政治素质
领导政治素质的标准与内容主要体现在以卜.方面:(1)政治理论;(2)政治知识;(3)政治观念利政治意
识(4)政治理想与政治信念;(5)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
2、道德素质
其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心和使命感;(2)进取心;(3)胸怀宽阔:(4)公正;(5)自身廉洁。
3、能力素质
当代领导能力素质主要包含:(1)政治能力;(2)科学决策能力:(3)选才用人能力:(4)计划规划能力;
(5)组织协调能力;(6)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7)控制与自控能力;(8)应变与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
(9)开拓与创新能力;(10)学习能力。
4、知识素质
领导的知识素质主要包括:(1)宽广的知识面;(2)熟悉现代管理知识;(3)一般的科学知识;(4)本职
专业知识:(5)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
5、心理素质
领导者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1)乐观的情绪;(2)坚强的意志;(3)广泛的兴趣;(4)
开朗的性格。
6、身体素质
三、领导素质的作用
1、领导素质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
2、领导素质是一种重要的领导力。
3、领导素质是形成优化高效领导班子的基础。
总之,领导素质是领导行为的内在渊源,是开展领导活动的前提与基础,是领导成功的最重要内在条件,
也是事关群体或组织命运与利益的最重大社会因素之一。
四、西方领导素质理论
领导的特质理论是指从领导者的性格、生理、智力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寻找和归纳领导者特有品质或应有品
质的理论,也就是素质理论。特质理论研究从19世纪末期开始,其创始人是阿尔波特,代表人物是斯托格
蒂尔、吉伯和穆恩等。他们以领导者的个性、生理或智力因素为观测点,希望制订出有效领导者的标准,
以之作为选拔领导者的依据。特质理论一般是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1、生理特质;2、个性特质:3、智力
特质;4、工作特质;5、社会特质。
美国学者詹姆士川•库塞基和贝瑞•波斯纳在对近千家政府行政部门和企业进行三次详细地调杏后,指出领
导者排在前四位的特质是:1、诚实;2、有远见;3、懂得鼓舞人心;4、能力卓越。这是实施领导行为的
核心所在,领导人必须具备为他的职业带来的某些附加价值的能力。
五、领导群体结构的内容
1、年龄结构:•个科学而合理的领导群体的年龄结构,应该是呈梯队构成的结构。
2、知识结构:一个合理的领导群体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不同知识积累和背景的成员构成的结构。
3、智能结构:一个合理的领导群体的智能结构,应该是不同智能优势人才个体构成的结构。
4、心理素质结构:领导群体的心理素质结构,应该是不同气质、性格的成员构成的结构。
六、领导群体结构的功能
1、群体感应功能。
2、群体互补功能。
3、群体功率放大功能。
4、群体自调节与自组织功能。
七、领导群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领导群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般是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促进结构。结构存在,功能存在;结构变化,功
能变化;结构破坏,功能也随之丧失。一个良好的领导群体就是要在运动中不断调整群体的结构,实现相
对平衡与稳定,使其发挥最佳功能。
八、领导素质的测评与提升
1、领导素质的测评
(1)测评的含义与作用
测评就是对领导素质进行检测、测试、测量、验证、判断和评价的总称,是对领导的专项素质或综合素质
进行科学客观把握的系统化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其基本特点是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测评的基本用途是:能比较准确地反映领导人才的专项素质与综合素质,能比较准确地鉴定、验证有关领
导素质与实际岗位要求之间的实际差距;能为育人、选人、用人及开发领导人才提供全面、系统、科学、
客观、权威的佐证。测评的内容可划分为领导'业绩检测、领导绩效评估、领导德行鉴定、领导知识技能考
评、领导能力测试、领导性格测评、领导类型测评以及全面性综合性的领导素质测评等。
(2)测评的类型
领导素质测评的类型主要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天然气勘探项目提案报告
- 2024年计算机系统配套用各种消耗品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2024年UHMWPE项目申请报告
- 2024年氢能及燃料电池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ORACE数据库》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设计师业务综合实践-创新创业》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消费者行为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兴能源领域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计划
- 榻榻米专用座椅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肝穿活检病理报告
- 2022版《义务教育教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 35kV线路工程技术标书
-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实践
-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三级手术目录(2020版)
- 研发部组织架构图
- 机关库存物资管理制度
- 品牌授权工厂生产授权书合同
- 小学各年级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共同成长主题班会
- “双减”与“五项管理”(课件)主题班会
- 起亚福瑞迪发动机维修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